2020-2021學年廣東省各地八年級下冊語文期末真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2020-2021學年廣東省各地八年級下冊語文期末真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2020-2021學年廣東省各地八年級下冊語文期末真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2020-2021學年廣東省各地八年級下冊語文期末真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2020-2021學年廣東省各地八年級下冊語文期末真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54文言文閱讀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文言文閱讀(2021·廣東惠州·八年級期末)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1.解釋下列加橫線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1)便要還家()

(2)處處志之()

(3)漁人甚異之()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桃花源記的寫作順序是:發(fā)現(xiàn)桃花源—進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離開及再尋桃花源。B.當漁人離開時,桃花源人囑咐“不足為外人道也”,這一句為下文無法找到桃花源買下伏筆。C.作者描述的和平安寧、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的桃花源與戰(zhàn)亂不斷、生靈涂炭、民不聊生的黑暗現(xiàn)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了作者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現(xiàn)實的不滿。D.世外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在他看來世外桃源的夢想是可望而可及的?!敬鸢浮?.

通邀,邀請

做標記

對…感到驚異2.(1)桃花源人問如今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2)(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3.D【解析】選自《陶淵明集》

作者:陶淵明

年代:東晉參考譯文: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靠捕魚為生。(一次漁人)沿著小溪劃船,往前行,忘記了路程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兩岸幾百步以內(nèi),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花和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漁人對此感到非常驚異。(漁人)又向前劃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桃花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jīng)]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邊有個小洞,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漁人就舍棄船上岸,從小洞口進入。起初洞口很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漁人又向前走了幾十步,一下子變得開闊敞亮了。只見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村里面,來來往往的行人,耕種勞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桃花源的人)一見漁人,竟然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里兒來的。(漁人)細致詳盡地回答了他們,人們就把漁人請到自己家里,擺酒殺雞做飯款待他。村里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客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率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他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這個漁人一一的給(桃花源中的人)詳細地訴說他知道的事情,(他們)聽了都很驚嘆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里,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款待他。漁人居住了幾天,告辭離開。這里面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界的人說?。 保O人)出來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處處標上記號。漁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見太守,把這些情況作了稟報。太守立即派人隨同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結(jié)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南陽有個劉子驥,是位清高的隱士,聽到這個消息,興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沒有實現(xiàn),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訪的人了。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文言詞語的學習和積累是學習文言文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這就要求考生不僅要理解和掌握常見詞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而且還要注意詞語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義和用法,這就要求學生能活學活用。注意“要”是通假字,通“邀”,邀請;“志”,詞類活用,名詞用作動詞,做標記;“異”,詞類活用,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驚異。2.本題考查的是對文言句子的翻譯。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應(yīng)做到:忠實原文、語句通順、表意明確、語氣不變、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重點詞語,一定要翻譯到位,切記漏翻關(guān)鍵詞語。注意以下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乃”,竟然;“既”,已經(jīng);“向”,從前的、舊的;“志”,做標記。點睛:翻譯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個重要考點。翻譯句子要把握的原則:1.語句通順,成分完整。(注意翻譯省略主語賓語時要補充完整,并添加括號。)2.落實字詞,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方法是:吃透課內(nèi)文言文,反復(fù)誦讀,熟練掌握,再適當拓展。3.本題考查的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得出答案。D.“在他看來世外桃源的夢想是可望而可及的”說法有誤,因為“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但在當時的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故選D。二、課內(nèi)閱讀(2021·廣東廣州·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題。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大道之行/復(fù)前行 B.故人不獨親其親/故人不獨親其親C.是謂大同/是非木柿 D.講信修睦/僧慕金重修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同社會中,社會管理者通過選舉產(chǎn)生,由品德高尚的人、有能力的人擔任。B.只要社會成員之間建立良好關(guān)系,彼此互信互愛,就能實現(xiàn)大同社會的理想。C.在大同社會,人人都能得到關(guān)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貨盡其用,人盡其力。D.本文闡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向往?!敬鸢浮?.C5.(1)(對于)財物,(人們)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但不一定是因為想要據(jù)為己有。(2)這樣一來,圖謀之心閉塞而不會生發(fā),盜竊、作亂和害人的事情不會興起。6.B【解析】4.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jié)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A.行:施行/走;B.親:以……為親/父母;C.是:這/這;D.修:培養(yǎng)/修建。故選C。5.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1)重點詞:惡,厭惡。于,在。(2)重點詞:是故,因此。閉,杜絕;興,發(fā)生。作,興起。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B.從文中可看出,實現(xiàn)大同社會理想并不只是關(guān)系良好、互信互愛這些條件。故選B。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wù),女子有歸宿。反對把財物棄置于地的浪費行為,不是為了占為己有;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所以門從外面帶上,而不從里面閂上,這叫做理想社會。(2021·廣東廣州·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核舟記·魏學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箸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cè),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7.把“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語言簡潔、嚴密,比如“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的“約”“有奇”“可”“許”,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B.船頭三人,先從中間戴高帽子留長胡須的東坡寫起,而不從左邊的魯直寫起,這樣安排說明順序是因為東坡形象高大偉岸。C.舟子神情各異,一個悠閑自在,呼應(yīng)了前文提到的“泛舟”主題,但是另一個神情專注嚴肅,顯得凝重,和“泛舟”主題不符。D.文章最后一段運用列數(shù)字的方法,統(tǒng)計出核舟所刻東西之多,用料之小,是為了充分說明核舟的特別、雕刻家構(gòu)思的奇怪?!敬鸢浮?.佛印極像彌勒,敞胸露懷,抬頭仰望,神情和蘇、黃不相類似。8.A【解析】7.此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注重積累,尤其是重點篇目,要做到熟記。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同時,還要注意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在此題中,要注意“絕(極)、類(像)、矯(舉,抬)、屬(不相類似)”的意思,必須翻譯出來。8.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B.有誤,之所以從東坡寫起,是因為這樣寫符合核舟的主題,蘇東坡是“泛舟赤壁”的主角;C.有誤,另一個舟子神情肅穆,是因為在專注的聽茶聲,刻畫了他的鬧中取靜,安寧祥和,符合“泛舟”主題。D.有誤,統(tǒng)計出核舟所刻東西之多,用料之小,是為了充分說明核舟的精巧,雕刻家技藝的精湛。故選A。參考譯文:明朝有一個技藝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遠,他能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還有飛鳥、走獸、樹木、石頭,沒有一件不是根據(jù)木頭原來的樣子雕刻成各種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他曾經(jīng)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軾乘船游赤壁的圖案。核舟的船頭到船尾大約長八分多一點,有兩個黃米粒那么高。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開設(shè)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可以看到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guān)上窗戶,就看到一副對聯(lián),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都涂成了石青色。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胡須濃密的人是蘇東坡,佛印位于右邊,魯直位于左邊。蘇東坡、黃魯直共同看著一幅書畫長卷。東坡右手拿著卷的右端,左手輕按在魯直的背上。魯直左手拿著卷的左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說些什么。蘇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身子都略微側(cè)斜,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佛印像極了佛教的彌勒菩薩,袒胸露乳,抬頭仰望,神情和蘇東坡、魯直不相類似。他平放右膝,曲著右臂支撐在船板上,左腿曲膝豎起,左臂上掛著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簡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名撐船的人。位于右邊的撐船者梳著椎形發(fā)髻,仰著臉,左手倚在一根橫木上,右手扳著右腳趾頭,好像在大聲呼喊的樣子。左邊撐船的人右手拿著一把蒲葵扇,左手輕按著火爐,爐上有一水壺,那個人的眼光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聲音似的。船的背面較平,作者的名字題寫在上面,刻的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像蚊子的腳一樣細小,筆畫清楚明白,字體的顏色是黑色。還刻著一枚篆字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顏色是紅的。計算這一條船上統(tǒng)共刻了五個人;八扇窗戶;用箬竹葉做的船篷,做的船槳,做的爐子,做的茶壺,做的手卷,做的念珠各一件;對聯(lián)、題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計三十四個??墒怯嬎闼拈L度,竟然還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長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藝也真靈巧奇妙?。。?021·廣東清遠·八年級期末)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選自《馬說》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一食或盡粟一石/或重于泰山, B.然后有千里馬/不以為然C.策之不以其道/執(zhí)策而臨之 D.而伯樂不常有/取之于藍而青于藍。1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1.通讀全文,文章主要突出一種什么語氣?有什么作用?【答案】9.D10.(1)只是辱沒在仆役的手中,(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槽之間,不能以千里馬著稱。(2)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11.從“不”字可以感知,全文主要表現(xiàn)一種否定語氣(答“否定語氣”即可);表現(xiàn)出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埋沒人才的悲憤之情?!窘馕觥?.考查對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的理解。平時要歸納整理,作答時還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理解分析。A.或:有時/或許;B.然:這樣/對;C.策:動詞,鞭打,駕馭/名詞,馬鞭子;D.而:都是“表轉(zhuǎn)折,但是”;故選D。10.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1)句中的“祗(同‘只’,只是)、辱(受到屈辱)、于(在)、奴隸(仆役)、駢(并列)、槽櫪(馬槽)”幾個詞是重點詞語。(2)句中的“且(猶,尚且)、欲(想)、等(一樣)、不可得(做不到)、安(怎么)”幾個詞是重點詞語。11.本題考查對文章寫法和主旨的理解。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一句,作者采用否定語氣的方式,認為不是沒有千里馬,而是不能識別千里馬,因而千里馬被埋沒。作者借千里馬被埋沒的命運,表達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不重視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之情。據(jù)此理解分析作答。參考譯文: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只能辱沒在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yǎng)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馬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品德就顯現(xiàn)不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驅(qū)使千里馬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夠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這世上)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021·廣東汕頭·八年級期末)北冥有魚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1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1)志怪者也()(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3)亦若是則已()1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2)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鯤的體積有幾千里,變成鳥后,鳥的背部不知有幾千里,莊子的想像力極其豐富。B.本文從體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動范圍大四個方面極寫鯤鵬形象,磅礴壯觀。C.作者引用《齊諧》一書中的話對鯤鵬之事作了補充說明,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D.文中的“鯤鵬”可高飛九萬里,能從北海飛到南海,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逍遙游”?!敬鸢浮?2.

記載

盤旋飛翔

這,這樣13.(1)當它用力鼓動翅膀飛起的時候,它的翅膀就像懸掛在天空的云。(2)山野中的霧氣,空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jié)果。14.D【解析】12.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1)“志怪者也”的意思是:記載怪異事物的書。志:記載。(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意思是: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摶:盤旋飛翔(而上)。(3)“亦若是則已”的意思是: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是:這,這樣。指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13.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1)句中的“怒(奮起的樣子,這里指鼓起翅膀)、若(好像)、垂(同‘陲’,邊際)”幾個詞是重點詞語。(2)句中的“野馬(游動的霧氣)、生物(指各種有生命的東西)、以息(指有生命的東西呼吸所產(chǎn)生的氣息)、相吹(相互吹拂)”幾個詞是重點詞語。14.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本文極寫鯤、鵬之大,與之相呼應(yīng)的,作者又舉出了野馬、塵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對立來闡述物皆有所憑借的道理。依據(jù)“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可知,鯤、鵬是有所憑依的,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逍遙游’”。故選D。參考譯文: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體積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好像懸掛在天空中的云。這只鵬鳥啊,在海水運動的時候?qū)⒁w到南海去。南海是個天然形成的水池?!洱R諧》是一本專門記載怪異事物的書?!洱R諧》記載說:“大鵬遷徙到南海的時候,翅膀擊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而離開”。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jié)果。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中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2021·廣東肇慶·八年級期末)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雖有佳肴》15.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B.教然后知困

困:困惑C.然后能自反也

反:同“返”,返回D.教學相長也

長:促進16.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17.原文和下面鏈接材料論述的觀點有何相同之處?對你有什么啟發(fā)?[鏈接材料]學者之問也,不獨欲聞其說,又必欲知其方;不獨欲知其方,又必欲為其事。而以,既問于師,又辯諸友,為當時學者之實務(wù)。蓋學以學為人也,問以問所學也。既為人則不得不學,既學之則不容不問?!督∮鄤炗洝贰敬鸢浮?5.C16.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17.兩者都談到“教學(學問)相長”的道理,啟示:“教與學”“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作為一個人不能不學習,“教”與“問”是很好的學習的途徑與方法。平時要樂于教別人,也要善于向別人請教?!窘馕觥?5.C.句意為:這樣以后能夠反省自己。反:反省。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重點詞:至,最好。弗,不。善,好處。句意: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學習,就不會知道它的好處。17.本題考查材料的比較閱讀?!峨m有佳肴》談的是“教”與“學”的關(guān)系問題,得出“教學相長”的結(jié)論。[鏈接材料]中“學以學為人也,問以問所學也”談到“學”與“問”的關(guān)系問題,認為“學”與“問”是想到促進的??梢妰晌牡挠^點是相同的,即都認為“教學”“學問”是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由此可見,人不能不學習,學習不能單純地“獨學”,要在與老師、學生、朋友的相互教與學中取長補短,既要“學”又要“問”,既要“學”又要“教”,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答題時扣住“教與學”“學與問”的關(guān)系即可。譯文

雖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dǎo)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樣以后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秲睹飞险f:“教人是學的一半?!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道理吧?鏈接材料

求學的人提問,不光要聽師長的論說,還一定要了解他們治學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還要實踐師長所教誨的事。

這其中,既能向師長請教、又能跟朋友探討,是求學的人最實在的事情。這是因為學習是為了學習做人的道理,提問是為了弄清學習中的疑難。作為一個人不能不學習,學習就當然不能不提問。(2021·廣東佛山·八年級期末)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神情與蘇黃不屬 B.乃不知有漢/乃記之而去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各具情態(tài) D.后遂無問津者/風煙望五津1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2)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20.結(jié)合選文,分析“后遂無問津者”的含義。【答案】18.D19.(1)漁人對此非常詫異,繼續(xù)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或:想走完那片林子)。(2)尋找先前做過的記號,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20.“后遂無問津者”,說的是后世,沒有人再去尋找“桃花源”。作者用這句話告訴世人,“桃花源”在現(xiàn)實社會無處可尋,否定其客觀存在;表現(xiàn)出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無法實現(xiàn)的無可奈何的嘆惋。【解析】18.考查對文言文一詞多義的理解。A.屬:類/類似,相似;B.乃:竟,竟然/于是,就;C.具:詳盡,詳細/具有,具備;D.津:都是“渡口”的意思;故選D。19.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1)句中的“甚(很,非常)、異(對……感到詫異)、復(fù)(又,再)、行(走)、窮(盡)”幾個詞是重點詞語。(2)句中的“向(從前)、志(標記)、遂(最終)、復(fù)(再)”幾個詞是重點詞語。20.本題考查對文章重點語句的理解?!短一ㄔ从洝访枥L了武陵漁人偶入桃源的見聞,用虛實結(jié)合,層層設(shè)疑和浪漫主義的筆法虛構(gòu)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社會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從“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至,遂迷,不復(fù)得路”這一句可以看出,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構(gòu)想,藝術(shù)地展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風貌,是對不滿黑暗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昂笏鞜o問津者”,說的是后世,沒有人再去尋找“桃花源”。作者用這句話告訴世人,“桃花源”在當時的現(xiàn)實社會中是無處可尋的,作者借助這樣的說法,表達了表現(xiàn)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據(jù)此理解分析作答。參考譯文: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武陵郡有一個人以捕魚為職業(yè)。(有一天,他劃著小船外出打魚,)沿著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遠。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兩岸幾百步以內(nèi)(全是桃樹),中間沒有別的樹,綠草如茵,香氣襲人,(風一吹來)桃花紛紛落下。漁人(對此感到)十分詫異。又往前劃,想找到那片林子的盡頭。(他找到)林子的盡頭,(發(fā)現(xiàn)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頭,山腳下有個小洞,隱約好像有點光亮。(漁夫)于是離開小船,從洞口進去。起初山洞非常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狹窄的隧道)突然(變得)寬闊敞亮了。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林之類的景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里)能互相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人們在田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樣,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逍遙快樂。村中人見了漁夫,竟然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漁夫詳細地回答了他們。村中人于是便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的戰(zhàn)亂,帶領(lǐng)妻子和兒女及鄰居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夫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朝,晉朝了。漁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的人)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來招待他。停留了幾天,就告別離開了。桃花源里的人囑咐他說:“不要對外面的人說(這里的情況)?!睗O夫離開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原路回去,沿路處處做上標記。到了武陵郡城下,拜見了太守,述說了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記,最終還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陽劉子驥,是志向高潔的名士。他聽說了這件事,興致勃勃地計劃前往。結(jié)果(計劃)還未實現(xiàn),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沒有探尋桃花源的人了。(2021·廣東云浮·八年級期末)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以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奔瘸觯闷浯?,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驤,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2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緣溪行/緣愁似個長 B.阡陌交通/君子之交淡若水C.便要還家/張良出,要項伯 D.尋向所志/尋病終2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23.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淵明怎樣的社會理想?【答案】21.C22.(1)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的戰(zhàn)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的人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就再也沒有出去過。(2)他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了,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23.表達了作者對和平(沒有戰(zhàn)亂)的向往,對平等和諧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解析】2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理解。A.沿著,順著/因為;B.交錯/交往,交情;C.通“邀”,邀請/通“邀”,邀請;D.尋找/不久;故選C。2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1)重點詞語:云:說。亂:戰(zhàn)亂。妻子:妻子、兒女。絕境:與外界隔絕的地方。復(fù):再、又。焉:句末語氣詞,不譯。(2)重點詞語:世:朝代。乃:竟然。無論:更不必說。2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從“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看,作者筆下的桃花源,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希望建立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自食其力的理想社會。參考譯文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靠捕魚為生。(一次漁人)沿著小溪劃船,往前行,忘記了路程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兩岸幾百步以內(nèi),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花和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漁人對此感到非常驚異。(漁人)又向前劃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桃花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jīng)]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邊有個小洞,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漁人就舍棄船上岸,從小洞口進入。起初洞口很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漁人又向前走了幾十步,一下子變得開闊敞亮了。只見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村里面,來來往往的行人,耕種勞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桃花源的人)一見漁人,竟然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里兒來的。(漁人)細致詳盡地回答了他們,人們就把漁人請到自己家里,擺酒殺雞做飯款待他。村里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客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率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他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這個漁人一一的給(桃花源中的人)詳細地訴說他知道的事情,(他們)聽了都很驚嘆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里,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款待他。漁人居住了幾天,告辭離開。這里面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界的人說啊!”(漁人)出來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處處標上記號。漁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見太守,把這些情況作了稟報。太守立即派人隨同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結(jié)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有個劉子驥,是位清高的隱士,聽到這個消息,興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沒有實現(xiàn),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訪的人了。(2021·廣東河源·八年級期末)桃花源記①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②林盡水源,便得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③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閑,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雹芗瘸觯闷浯?,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⑤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鬧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24.下列各組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漁人甚異之/子非魚,安知魚之樂B.具答之/各具情態(tài)C.停數(shù)日,辭去/去以六月息者也D.欣然規(guī)往/往來翕忽25.請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26.作者虛構(gòu)一個不存在的“桃花源”用意是什么?【答案】24.C25.(1)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相互聽到雞鳴與狗叫的聲音。(2)帶領(lǐng)妻子兒女和鄉(xiāng)親們來到這塊和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26.作者虛構(gòu)一個與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社會及政治理想,也反映廣大人民反對壓迫、反對戰(zhàn)爭的理想愿望?!窘馕觥?4.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jié)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A.代詞/的;B.詳細/具備;C.離開/離開;D.去,到/來來往往。故選C。25.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1)重點詞:阡陌,田間小路。交通,交錯相通。聞,聽到。句意: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相互聽到雞鳴與狗叫的聲音。(2)重點詞:妻子,妻子兒女。絕境,絕世隔絕的地方。復(fù),再。句意:帶領(lǐng)妻子兒女和鄉(xiāng)親們來到這塊和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2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文章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后順序,把發(fā)現(xiàn)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貫串起來,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xiàn)了人們的追求與向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反抗?!緟⒖甲g文】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靠捕魚為生。(一次漁人)沿著小溪劃船,往前行,忘記了路程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兩岸幾百步以內(nèi),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花和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漁人對此感到非常驚異。(漁人)又向前劃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

桃花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jīng)]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邊有個小洞,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漁人就舍棄船上岸,從小洞口進入。起初洞口很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漁人又向前走了幾十步,一下子變得開闊敞亮了。只見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村里面,來來往往的行人,耕種勞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桃花源的人)一見漁人,竟然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里兒來的。(漁人)細致詳盡地回答了他們,人們就把漁人請到自己家里,擺酒殺雞做飯款待他。村里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客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率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他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這個漁人一一的給(桃花源中的人)詳細地訴說他知道的事情,(他們)聽了都很驚嘆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里,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款待他。漁人居住了幾天,告辭離開。這里面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界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處處標上記號。漁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見太守,把這些情況作了稟報。太守立即派人隨同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結(jié)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有個劉子驥,是位清高的隱士,聽到這個消息,興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沒有實現(xiàn),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訪的人了。(2021·廣東汕尾·八年級期末)閱讀《小石潭記》,完成下列各題。小石潭記柳宗元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曰奉壹。27.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1)心樂之()

(2)潭中魚可百許頭()

(3)以其境過清()2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俶爾遠逝。(2)凄神寒骨。29.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交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以及位置、環(huán)境,表現(xiàn)了作者探幽時濃厚的興趣。B.第二段寫了潭水中的魚很多,也寫了潭水的清澈見底以及魚兒快活游動的情景。C.既寫了“寂寥無人”的環(huán)境,又說有“同游者”,說明作者的內(nèi)心是很矛盾的。D.作者在寫景過程中,巧妙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心情的內(nèi)在變化,言有盡而意無窮?!敬鸢浮?7.

(1)以…為樂

(2)大約

(3)因為28.(1)忽然間向遠處游去。(2)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29.C【解析】27.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理解。答題時,可先理解整句的大意,再根據(jù)語境推斷加點詞的含義。(1)大意:心里十分高興。樂:以……為樂,感到開心,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之:代詞,指前面所說的讓他開心的景或事。大意是心情因這件事而感到高興。(2)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許:大約;(3)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過于凄涼清冷。以:因為。28.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注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重點詞語如(1)俶爾(忽然),逝(消失,這里意譯為游去);(2)凄神寒骨:神凄骨寒。神:精神、心情;凄:悲傷、凄涼;寒:寒冷、寒涼。29.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文章寫“寂寥無人”的環(huán)境,并不單純是寫景物,而是融入了作者復(fù)雜而矛盾的情感,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凄苦,但景色宜人,又有短暫的快樂。最后,寫這凄清寂寥的環(huán)境更容易激起作者憂傷悲涼的心情,所以說作者只是寄情山水,以排解內(nèi)心的不平而已;結(jié)尾寫“同游者”,只是補敘,是古代山水游記的一種格式。并不能體現(xiàn)作者內(nèi)心的矛盾心情。故選C。參考譯文: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珮環(huán)相互碰擊發(fā)出的聲音,心里十分高興??车怪褡?,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為水中的高地,成為水中的小島,成為水中的不平巖石,成為水中的懸崖。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頭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見,一段暗的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下里竹林和樹木包圍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同去游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2021·廣東揭陽·八年級期末)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奔瘸觯闷浯?,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3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不復(fù)出焉/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B.才通人/才美不外見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獨子其子 D.聞之,欣然規(guī)往/陶后鮮有聞31.翻譯下列句子(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32.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因此二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請閱讀鏈接材料、參照示例,從文中再找出一例,說說它們的相似之處?!炬溄硬牧稀看蟮乐幸玻煜聻楣?,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節(jié)選自《禮記正義》)示例: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可以看出“桃源”中社會環(huán)境和平安寧,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盜竊亂賊而不作”?!敬鸢浮?0.D31.(1)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就更不必說魏晉了。(2)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32.示例: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為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生活及其幸福,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或“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職,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男有分,女有歸”。(言之有理既可)【解析】30.考查一詞多義。A.出去/名詞活用作狀語,在國外;B.副詞,僅/才能;C.兒女/以……為子;D.聽說/聽說;故選D。31.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運用“增、刪、調(diào)、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注意重點詞的解釋:(1)今,現(xiàn)在;乃,竟然;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2)平,平坦;曠,開闊,寬闊;屋舍,房屋;儼然,整齊的樣子;之,這;屬,類。32.本題考查比較閱讀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通曉文言文及鏈接材料大意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題目的提示,抓住關(guān)鍵語句來分析。結(jié)合兩文內(nèi)容分析,從《桃花源記》中“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分析,描述桃源人物的往來種作、衣著裝束和怡然自樂的生活,勾勒出了一幅理想的田園生活圖景。這與“大同”社會中“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相似,老人和孩子受到社會關(guān)愛,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職,和諧、安寧、美好。參考譯文:東晉太元(公元376-396)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溪水劃船而行,忘記了路有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兩岸的幾百步之內(nèi),中間沒有其它樹木,花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他繼續(xù)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面隱隱約約透著點光亮。漁人便下了船,從洞口走了進去。最開始非常狹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過。又向前行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漁人眼前這片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樹、竹子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四通八達,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在田間來來往往耕種勞動,男女的穿戴全都與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樣。老年人和小孩兒,都怡然并自得其樂。這里的人看見了漁人,感覺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漁人都詳細地作了回答。這里的人便邀請他到家中做客,擺了酒、殺了雞用來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全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先祖是為了躲避秦朝時期的戰(zhàn)亂,率領(lǐng)妻兒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他們再沒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絕了一切往來。村里的人問漁人現(xiàn)如今是什么世道,他們居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說了出來,村民們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辭。村里的人告訴他:“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漁人出來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著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見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遣人員跟隨他前往,尋找漁人先前作的記號,竟然迷路了,后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陽有個叫劉子驥的人,是一個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愉快地計劃著前往桃花源。但沒有實現(xiàn),不久后就病死了,后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鏈接材料: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wù),女子有歸宿。反對把財物棄置于地的浪費行為,不是為了占為己有;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所以門從外面帶上,而不從里面閂上,這叫做理想社會。三、課外閱讀33.(2021·廣東廣州·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趙普獨相凡十年,剛毅果斷,以天下事為己任,嘗欲除某人為某官,帝不用;明日,復(fù)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諸地,普顏色自若,徐拾奏歸,補綴,復(fù)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稱職聞。又有立功當遷官者,帝素嫌其人,不與。普力請與之,帝怒曰:“朕不與遷官,將奈何?”普曰:“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刑賞者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也,豈得以喜怒專之?”帝弗聽,起,普隨之。帝入宮,普立于宮門,良久不去,帝竟從其請?!咀⑨尅浚海ǔ┓馐?/p>

(可)同意(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①徐拾奏歸

②帝素嫌其人(2)趙普為相,屢次進言,雖遇波折,但終究成功。你認為他成功進諫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①慢慢地

②一向,平素(2)①趙普不惜觸怒皇帝也要推薦賢臣,最終讓有能力的人得到重用。②皇帝善悟善思。【解析】(1)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①“徐拾奏歸”的意思是:(趙普)慢慢拾起奏折回去。徐:慢慢地。②“帝素嫌其人”的意思是:皇帝向來討厭那個人。素:一向,平素。(2)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人物的言行分析作答。從文章敘寫的內(nèi)容看,一方面是趙普為國家利益不惜觸怒皇帝也要推薦賢臣,也要讓有能力的人得到重用,其敢于進諫、善于進諫是其進諫成功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從“帝悟,卒可其奏”“帝竟從其請”可以看出,皇帝是一個善悟善思,能納諫之人,這也是趙普進諫成功的另一個原因。參考譯文:趙普單獨擔任宰相總共十年,處事剛毅果斷,把天下事作為自己的責任。曾經(jīng)想要封授某人擔任某個官職,皇帝不任用;第二天,又上奏此事,(帝)仍然不任用;第三天,還是上奏此事?;实郯l(fā)怒,撕裂奏折扔之于地上,趙普面色如故,慢慢拾起奏折回去,粘補縫合,又像以前一樣上奏?;实坌盐颍K于同意了他的奏請,后來(那個由趙普舉薦的人)果然以勝任本職工作著稱。又有立了功勞應(yīng)當升官的人,皇帝向來討厭那個人,不同意升遷。趙普竭力請求(皇帝)給予升遷,皇帝發(fā)怒說:“我不同意(他)升官,想怎么樣?”趙普說:“刑罰用來懲治惡人,獎賞用來酬勞立功者。刑罰與獎賞,是天下人的刑罰與獎賞,不是陛下一個人的刑罰與獎賞啊,哪里能夠因為喜愛或討厭而獨斷!”皇帝不聽,起身,趙普跟著他?;实圻M宮,趙普站在宮門旁,許久不離開,皇帝最終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2021·廣東廣州·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呂文穆公①以寬厚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鑒②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獻以求知。其弟伺間③從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過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復(fù)敢言。聞?wù)邍@服。(選自歐陽修《歸田錄》卷二)注釋:①呂文穆公:呂蒙正,宋太宗時任宰相。文穆是他的謚號。②鑒:鏡子。③伺間:瞅機會。34.用“/”線給文中劃線句子斷句(限斷2處)。有一朝士家藏古鑒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獻以求知35.從文中可以看出呂文穆公是一個怎樣的人?【答案】34.有一朝士家藏古鑒/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獻以求知。35.示例:廉潔/清廉、幽默/風趣。【解析】34.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語句“有一朝士家藏古鑒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獻以求知”的意思是:有一位朝士家里收藏古鏡,他說此鏡能照二百里地,(朝士)想通過呂蒙正的弟弟把古鏡獻給呂蒙正來求得(呂蒙正的)賞識。“有一朝士家藏古鑒”“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獻以求知”是三個主謂句,故正確的句讀是:有一朝士家藏古鑒/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獻以求知。35.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人物的言行分析作答。從“呂文穆公以寬厚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可知,呂文穆公是一個待人寬厚之人;從他說“吾面不過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的話,從而拒絕了朝士的行賄,可見其是一個為官清廉、淡泊名利又不失風趣幽默之人。據(jù)此概括作答。參考譯文:呂文穆公蒙正做宰相時總以寬厚待人,太宗非常賞識。有一位朝士家里收藏古鏡,他說此鏡能照二百里地,(朝士)想通過呂蒙正的弟弟把古鏡獻給呂蒙正來求得(呂蒙正的)賞識。呂蒙正的弟弟等到有機會時不慌不忙地把這事告訴呂蒙正,呂蒙正笑著說:“我的面子只不過碟子般大小,怎么能照到二百里?”他的弟弟于是不敢再言語。聽到此語的人都贊嘆佩服。(2021·廣東清遠·八年級期末)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淡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36.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秋水時至(按季節(jié)) B.以為莫己若(像)C.今我睹子之難窮也(盡、完) D.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危險)37.用“/”給下面句子斷句。(只標示兩處)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38.河伯先喜后嘆,說明了什么?【答案】36.B37.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38.說明河伯認識到自己妄自尊大的錯誤?!窘馕觥?6.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B.“以為莫己若”的意思是: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若:及,比得上;不是“像”;故選B。37.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意:(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了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绊樍鞫鴸|行”“至于北?!薄皷|面而視”獨立表達完整的意思,故正確的句讀是: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38.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在整體感知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具體的語句分析作答。河伯因“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淡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秋天里山洪按照時令洶涌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涌,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而“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里;但當他來到北海邊,“不見水端”,結(jié)合“‘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這一語句,河伯認識到自己妄自尊大的錯誤,因此而感慨。據(jù)此可概括作答。參考譯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時令洶涌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涌,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里。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于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節(jié)義太輕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受到有學識的人的恥笑。”(2021·廣東汕頭·八年級期末)李廙①為尚書左丞②,有清德。其妹,劉晏妻也。晏方秉③權(quán),嘗詣?wù)又潦?。晏見其門簾甚弊,乃令人潛度廣狹后以粗竹織成不加緣飾④將以贈廙。三攜至門,不敢發(fā)言而去。(節(jié)選自《唐國史補》)【注釋】①廙,讀yì,恭敬之意。②尚書左丞:官職名稱。③秉:執(zhí)掌。④緣飾:修飾。3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有清德/以其境過清B.嘗詣?wù)?嘗貽余核舟一C.延至室/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D.不敢發(fā)言而去/乃記之而去40.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乃令人潛度廣狹后以粗竹織成不加緣飾將以贈廙。41.根據(jù)選文,簡析劉晏“三攜至門,不敢發(fā)言而去”的原因。【答案】39.A40.乃令人潛度廣狹/后以粗竹織成/不加緣飾/將以贈廙。41.劉晏本想送門簾給李廙,但李廙的清正廉潔讓他十分畏懼,所以,不敢送也不敢言。【解析】39.考查對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的理解。平時要歸納整理,作答時還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理解分析。A.清:清廉/冷清;B.嘗:都是“曾經(jīng)”的意思;C.延:都是“邀請”的意思;D.去:都是“離開”的意思;故選A。40.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語句“乃令人潛度廣狹后以粗竹織成不加緣飾將以贈廙”的意思是:就命令手下偷偷地測量門的長和寬,然后用沒打磨過的竹子編成簾子,不加修飾,將要把它送給李廙。根據(jù)句意,“測量門的長和寬”“竹子編成簾子”“不加修飾”“將要把它送給李廛”均獨立成句,句意完整,正確的句讀是:乃令人潛度廣狹/后以粗竹織成/不加緣飾/將以贈廙。41.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內(nèi)容分析概括作答。從文章“李廙為尚書左丞,有清德”可知,李廙是一個清廉之人。作為妹夫的劉晏本想送門簾給李虞,但因李廙的清正廉潔讓他畏懼,所以多次攜帶卻不敢送,也不敢說這事。據(jù)此理解作答。參考譯文:李廙擔任尚書左丞時,有清廉的美德。他的妹妹是劉晏的妻子,劉晏當時正掌管大權(quán),他曾經(jīng)拜訪李廙,李廙請他到家里坐。劉晏看到李廙的門的簾子十分破舊,就命令手下偷偷地測量門的長和寬,然后用沒打磨過的竹子編成簾子,不加修飾,將要把它送給李廙。劉晏多次帶著門簾去李廙家,都不敢提這件事就離開了。(2021·廣東肇慶·八年級期末)課外文言文閱讀張騫,漢中人也,建元中為郎。時,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而怨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騫以郎應(yīng)募,與甘父俱出隴西,使月氏,徑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單于留騫十余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jié)不失。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單于死,國內(nèi)亂,騫與胡妻及甘父俱亡歸漢。騫行時百余人,去十三歲,唯二人得還,騫以校尉從大將軍擊匈奴,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西北國始通于漢矣。[注釋]①郎:郎官,一種官職。②月氏(zhī):西域國名③甘父:張騫的隨從,匈奴人。42.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去十三歲(離開) B.使月氏(出使)C.俱亡歸漢(同“無”,沒有) D.騫以校尉從大將軍擊匈奴(跟隨、跟從)43.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開三處。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44.請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簡單分析張騫的品質(zhì)。【答案】42.C43.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44.從“騫持漢節(jié)不失”“騫與胡妻及甘父懼亡歸漢”,可見他對國家忠誠?!窘馕觥?2.本題考查文詞語的理解。C.俱亡歸漢:一塊逃亡回到漢朝。亡:逃亡。故選C。43.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句意為:漢朝正想準備消滅匈奴,聽說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根據(jù)句中的層次結(jié)構(gòu),可知“漢方欲事滅胡”是事件起因,“聞此言”與“欲通使”是句意相承的派遣使者的計劃,“道必更匈奴中”是補充說明。據(jù)此可斷句為: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44.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從文中“單于留騫十余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jié)不失”“騫與胡妻及甘父俱亡歸漢”可以看出,張騫雖然有了家庭,但十幾年來仍不忘祖國,最終設(shè)法逃回漢朝,可見他的愛國情懷。參考譯文

張騫,是漢中人,建元年間當上了郎官。當時,投降漢朝的匈奴人說匈奴打敗了月氏王,(匈奴人)把月氏王的頭作為飲酒的容器,月氏人逃亡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是沒有人能幫助他們一同攻擊匈奴。漢朝正準備消滅匈奴,聽說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途中必然要經(jīng)過匈奴境內(nèi),于是招募能夠出使月氏的人。張騫以郎官的身份應(yīng)召,與甘父一起從隴西出境,出使月氏。經(jīng)過匈奴境內(nèi)的時候,匈奴俘獲了他們,押送到單于那里。單于扣留了張騫十多年,給他娶了妻子,并且有了兒子,然而張騫始終保留著漢朝的符節(jié)。張騫堅強有毅力,待人寬厚、誠實,匈奴人喜歡他。單于死去后,匈奴動蕩混亂,張騫與匈奴妻子和甘父一起逃亡回到漢朝。張騫出行時有一百多人,離開了十三年,只有二人得以返回。張騫以校尉的身份跟隨大將軍衛(wèi)青攻擊匈奴,知曉有水草的地方,軍隊能夠及時得到供給沒有物資缺乏……漢朝西北方向的國家開始跟漢朝互通往來。(2021·廣東佛山·八年級期末)陶淵明高簡閑靖,為晉、宋第一輩人。語其饑則簞瓢屢空,缾①無儲粟;其寒則裋褐②穿結(jié),絺绤②冬陳;其居則環(huán)堵蕭然,風日不蔽。窮困之狀,可謂至矣。淵明在彭澤,悉令公田種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逼拮庸陶埛N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其自敘亦云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猶望一稔而逝,然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職。所謂秫粳,蓋未嘗得顆粒到口也,悲夫!(選自《容齋隨筆·卷八》)【注釋】①缾:同“瓶”。②裋、褐、絺、绤:粗布或葛衣。4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可謂至矣(到極點) B.悉令公田種秫(全部)C.妻子固請種粳(頑固) D.蓋未嘗得顆粒到口也(曾)46.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其自敘亦云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47.結(jié)合選文,簡要分析陶淵明和“妻子”在耕種公田上的分歧和原因?!敬鸢浮?5.C46.其自敘亦云/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47.陶淵明下令在公田中種秫,其妻兒請求種粳(稻);陶淵明想以秫釀酒,其妻兒想以粳解決饑貧?!窘馕觥?5.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C.“妻子固請種粳”的意思是:妻子和兒子堅決請求種粳稻。固:是堅決,堅持,不是“頑固”。故選C。46.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語句“其自敘亦云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的意思是:他在文章中自敘也說:“公田的收成,足夠做酒,所以順便求了彭澤令這個小官?!睋?jù)此,正確的句讀是:其自敘亦云/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47.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在整體感知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具體的語句分析。從文章中的“淵明在彭澤,悉令公田種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和“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可知,陶淵明想在公田中種秫來釀酒,他的妻兒請求種粳(稻),為了養(yǎng)家有糧食吃。其原因是陶淵明家里實在太貧窮,而其又有安貧樂道、淡薄名利的思想,便想種高粱方便釀酒,就像他自敘的“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據(jù)此理解概括作答。參考譯文:陶淵明高超、閑靜、淡遠,是晉宋間第一流人物。說到饑餓,他是飯瓢??眨覠o存糧。說到寒冷,他是粗布短衣,冬天還穿著夏天的葛衣,沒有替換的衣服。他的住房是四壁空空,難以遮蔽寒風和太陽。窮困之狀可以說是到了極點。陶淵明在彭澤縣作縣令時,下令公田全都種成高粱,說:“這樣我就能常醉酒了,便心滿意足了?!钡拮雍蛢鹤訄詻Q請求種粳稻,他就下令讓二頃五十畝種高粱來釀酒,五十畝種粳稻供食用。他在《歸去來兮辭》中自敘也說:“公田的收成,足夠做酒,所以順便求了彭澤令這個小官。”他本希望種的莊稼熟了,一年后離任。然而從仲秋到冬天,他在官僅八十幾天,就自動免官離職。所謂的高粱粳稻,都沒有能吃到一顆一粒,可悲?。。?021·廣東云浮·八年級期末)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曰:“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逼渥孕蛉绱耍瑫r人謂之實錄。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①融然②。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張,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節(jié)選自《晉書》)[注釋]①適:滿足。②融然:和悅快樂的樣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與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標志。48.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博學善屬文(寫作) B.為鄉(xiāng)鄰之所貴(看重)C.亦雅詠不輟(停止) D.則撫而和之(和睦)49.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50.陶淵明不會撫琴,但朋友相聚,他卻“撫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撫琴嗎?結(jié)合全文看,這反映了他怎樣的性格?【答案】48.D49.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