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兩宋、遼金時期的城市_第1頁
五代、兩宋、遼金時期的城市_第2頁
五代、兩宋、遼金時期的城市_第3頁
五代、兩宋、遼金時期的城市_第4頁
五代、兩宋、遼金時期的城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代、兩宋、遼、金時期的建筑五代、兩宋、遼、金、西夏歷史這個時間大概覆蓋了10世紀到13世紀三百年,這一段時間是中國建筑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中國建筑從秦漢開始走了一千多年,到了這個時候已經開始進入一個成熟的階段。先對這個時期的歷史做一個簡單的了解,這之前是隋唐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鼎盛的一個時期。但是,隨著唐王朝在公元907年的轟然倒塌,整個中國進入了一個戰(zhàn)亂和紛爭的時代。中原地區(qū)這時候由于頻繁的戰(zhàn)亂,像走馬燈一樣的在更換著政權,在五十多年的時間里,前后出現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王朝。這些王朝主要在中原地帶。在南方地區(qū)還出現了前蜀、后蜀、吳、閩、楚、北漢、南唐、越、南漢、南平十個割據政權,所以我們在歷史上稱這段時期叫五代十國時期。是一個戰(zhàn)亂紛爭的時代,從這張圖上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整個國家的情況是一片割據的亂象。從960年,北宋王朝立國以后著手統(tǒng)一事業(yè),先后統(tǒng)一了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的割據政權,中原地區(qū)得到了統(tǒng)一。當時這個北宋皇帝還是有些雄心,他希望統(tǒng)一中國。所以他跟北方的遼政權進行較量,但是經過幾次回合,雙方各有勝各有負,最終達到一種持平的狀態(tài),形成了遼宋南北對峙的格局。這個歷史很有意思,所謂澶淵之盟,百年和好。經過反復的爭斗以后,雙方力量不相上下。這張圖可以看出當時遼宋對峙的格局,在這個時候稍微晚一點,又出現另外一個政權叫西夏。遼是由契丹人掌控的政權,西夏是黨項人,就是羌人掌控的政權,實際上是三足鼎立的狀態(tài)。一百多年之后,大概在12世紀初期,在黑龍江一帶的女真人開始興起,就是所謂的金人。金的政權興起以后很快就滅了遼,1125年遼滅亡。兩年以后,北宋又滅亡,宋的政權向南遷,出現了金、南宋、西夏三足鼎立的狀態(tài)。黨項人的時間跨度相對大一點。1038年建立西夏,1227年西夏被蒙古鐵騎掃滅。到1234年,蒙古人又滅金,又經過四十多年到1271年元帝國建立。1279年南宋滅亡,中國重新進入統(tǒng)一的大帝國時代。這段時間戰(zhàn)亂紛繁。但是這個時期的文化達到了相當鼎盛的一個狀態(tài),特別是兩宋,兩宋時期是中國文化的鼎盛期。因為它有了其前的隋、唐兩代的積淀,而且宋代本身政策又比較好。宋代是中國歷史上作為封建王朝里最為開明和最為有文化的一個朝代。宋代三百年,基本上沒有對知識分子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迫害。文人比較敢說話,著述也比較多。所以我們現代有一個學者叫陳寅恪曾經說過,說中國文化造極于趙宋,就是中國在宋代文化達到了頂峰。同樣,建筑也是一樣,宋代同時跟它對峙的遼、金兩個政權,宋、遼、金他們的這些建筑在中國歷史上應該說達到了一個相當鼎盛、相當完善、相當成熟的一個階段,而且留存還非常豐富。如果我們要了解中國建筑史,這一段時間是中國建筑史最關鍵、最豐富的一段。先對五代、兩宋、遼、金時期的城市和宮殿的概貌做一個了解,先從城市說起,道城市是一個大的建筑群。在10世紀之前是隋唐時代。唐代的城市特征是一個里坊制。所謂里坊制是把城市分成若干個里坊,有坊墻、有坊門,坊門定時地開閉。這樣就從時間上和空間上把整個城市給控制起來了,沒有任意的交易場所,交易是有固定的兩市,大家只能在固定的時間進行交易。到晚上有宵禁制度。這是一個傳統(tǒng)的古老的城市模式。這樣模式在晚唐出現一些變化。唐代雖然城市很大,但是它的交易活動受到限制。雖然四方來客,各國的商人很多,但是它限定在一個時間和空間中間。這種里坊制從北魏到唐延續(xù)了很長時間,它的內部慢慢地發(fā)生著變化。按照老的規(guī)定不允許向街道開門,當時的明文規(guī)定是這樣的,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開門者杜之。向街上開門都不允許,怎么可能再進行街市上的貿易呢。所以它只能限定在白天,只能在固定的市場里進行交易,商業(yè)交易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這張圖上看出來當時的空間感覺,一道道的墻,墻里面是一座一座的有院子的、有院墻的住宅。但是這種情況會發(fā)生變化,因為經濟本身有一種活力。到中晚唐時期大概9世紀,里坊中的商業(yè)活動開始活躍起來。在里坊中的一些小曲(小的巷道里),出現了臨路店。從這個詞可以感覺到在這之前是不允許臨路開店的,現在開始在坊內的小街上有臨路店,說明開始打破這個墻的界限。然后又出現了夜市,夜市就是晚上開始進行交易,當然只能在坊里,這實際上是突破了宵禁制度。到了晚唐時候,在崇仁坊,夜市已經很活躍了。按照記載叫晝夜喧呼,燈火不絕。商業(yè)它有它自己的活力。人們晚上掌燈、喝酒、交易、娛樂。到了晚唐文宗年間,甚至連皇上都感到恐慌了,說:京夜市宜令禁斷。已經要求禁斷這個夜市,但是禁是禁不住的。說明在唐代的里坊里面,已經孕育了晚禁城市。是宋、遼城市的一些雛形。到了宋代,城市完全變了。盡管它有里坊,但是里坊只有名的概念,沒有實質的概念,它只是個分區(qū)。所有的建筑都可以臨街布置,而且可以有高的建筑物。在過去在唐代城市里,里坊里是不允許蓋高的房子,不能超過坊墻,自己的房子不能高得能夠看到別人院子,這是不允許的。但是到了宋代,特別是沿街的這種建筑物,叫“三樓相高,五樓相向”。你只要有錢你就蓋吧,而且臨街櫛比連延,非常緊湊的建筑物,開滿了商店市司。所以說,從唐經過五代到宋,是中國城市由前期向后期,由中古向近古的一個轉變時期,城市形態(tài)發(fā)生了一個突變。正因為這樣,在五代、兩宋、遼、金時期出現了一批非常重要的城市,可以大致歸納有這么幾個城市值得我們去了解:一個是東京汴梁,是北宋的都城;一個是北宋的平江,今天蘇州的前身;還有南宋臨安,今天杭州的前身;還有一座城市,它在這一時代經過兩次更迭,一個叫遼南京,一個叫金中都,這兩座城市都是我們北京城的前身。這個時期有個特點,就是分成多京制度。遼代有五京制度,北宋有四京制度。這個其實從唐就開始了,唐也不是一個京城,它有東都、西都,后來又出現了北京,唐的北京和中京這一類的京城。北宋也是四京制度,北宋有東京、開封府、南京、應天府、西京、洛陽府,還有北京大名府。它有四京,當然主要的首都、主要的政權,皇帝的日常生活是在東京汴梁。遼更有五京。這是這個時期的城市。北宋汴梁城本節(jié)介紹北宋的汴梁城、平江城和南宋的臨安城這三座城市。北宋汴梁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城市,也就是今日開封城的前身。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河南省的中部,處在華北平原和黃淮平原的交接地帶。這個地方海拔比較低,又是黃泛區(qū),它的平均海拔只有七十米,而且臨近黃河,所以經常遭到洪水的威脅。但是它有個非常大的好處,它的水系很發(fā)達,它跟南方的運輸很便捷。我們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帝都東移。因為過去的政治中心是在現在的西安,在陜西一帶。但是在唐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所謂“就食東都”的現象。什么叫“就食東都”呢?就是整個皇家集團、貴族集團,運輸不足以維持他們的生活,他們要住在東都洛陽。因為洛陽畢竟靠東一些,各種食品、物資運輸都比較容易到達。而汴梁更偏東,交通更發(fā)達,所以最終到宋代,中國的政治中心經過了從西安洛陽到達了開封這樣一個過程,是因為經濟的原因所造成的,當然也有政治的因素。汴梁在唐代只是一個州城,叫汴州。最早是在唐代建中二年,有一個刺使叫李勉,在原來舊汴州的基礎上開始加以擴展,建了汴州的羅城。羅城就是外城的意思。然后在羅城之內又建了子城。這是當時唐代的一般地方城市的基本形式,就是有子城和羅城,所謂子城又叫牙城,就是在城中有一個小城。這個城市是由城市的統(tǒng)治者刺史、牧守他們住的地方--牙門,相當于衙門,他的衙門和他的住宅。外面一個城市,居民住的。當時的羅城是汴州的外城,它的規(guī)模是周圍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大致相當于明清開封的規(guī)模。中國的城市一旦變?yōu)槎汲牵囊?guī)模就會變大。一旦它重新回歸到地方小城市,它的規(guī)模又縮小。因為汴梁交通很發(fā)達,所以在五代的時候,有四個朝代把首都立在了汴梁。到了后周時期,五代的最后一個王朝--后周顯德二年周世宗(柴榮921-959年)開始對汴州進行擴展,所以汴州城在北宋之前就開始加以擴展了,這是955年。擴展的原因是因為這個時候作為都城的汴京人口已經越來越多,舊有的城市狹窄、房屋擁擠,城池的規(guī)模也比較小,容不下這么多人。中央政府在這里,從事管理的百司公署沒有地方建造。而且房屋過于密集以后,經常有火災。所以不得不擴展。當時擴展的方式,就是在原來的汴州城外再加一個羅城。這次城市的建造跟隋唐的兩京城不一樣:隋唐建長安城也就是大興城。隋代的大興城、隋代的洛陽城都是一次建成的,一年之內把城墻、坊墻全部筑造起來,再慢慢讓大家去里面分割住宅的用地,去蓋房子。這次不是這樣的,它是先有一個規(guī)劃,然后在擬建城墻的位置上插上一些標識。如果現在大家忙,你們就去忙,到農閑的時候集中力量把這個城墻先造起來。在標識之內“候官中劈畫”,就是等候國家專門的規(guī)劃人員來做規(guī)劃。“定軍營、街巷、倉場、諸司公廨院,務了,即任百姓營造”。先把國家公用性的建筑、軍營,還有一些城市空間、街巷、倉儲型的地方,還有辦公的地方全部給劃好,這些地方留給政府來建。其余的地方任百姓營造,就是你們老百姓自己可以來建造。這是一個有完整規(guī)劃的城市,但是它不是一次形成的。到了周顯德三年,956年,新城的城墻基本形成。這時候的城墻已經達到周回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尺度翻了一倍,面積相當于原來城市的起碼四倍,是一個大都市的規(guī)模了。從這張圖上看出它城址的變遷,原來是一座小的,周回二十里的城市。到了這時候變成了周回將近五十里。它對城市的街道進行了恰當的布置。按照規(guī)劃,京城內的街道是有寬有窄。寬的有五十步,一步是五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個丈量習慣。凡寬五十步的,允許兩邊的住戶有五步的距離,可以種樹、挖井、修蓋涼棚。就好像是主要街道兩邊的人行道一樣,種上樹。過去供水系統(tǒng)主要靠井,可以挖井,也可以修涼棚供行人休息。三十步或者是二十五步的,可以留出三步,說明城市有規(guī)劃。我們想象一下,五十步大概是八十米左右。那么三十步大概是五十米,二十五步大概四十米。在五十步的時候,兩邊留出八米的間距,可以挖井、種樹。在五十米和四十米的時候,留出五米的間距,這樣不僅有交通的系統(tǒng),也有綠化,也有水源,也有路人休息的地方。那個時候的交通主要是車馬和步行。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出當時的尺度,因為建筑物不是很高,相對來說八十米、五十米還是比較寬的。當時城市沿襲了隋唐時代坊的概念,有坊名,但是沒有坊墻也沒有坊門。百姓的房屋可以臨街建造,只要在規(guī)劃的范圍之內,甚至允許建樓閣,這個是不同的。在唐代是絕不允許起樓閣臨視他人院落,這是絕對禁止的。宋代可以起樓閣。關于汴梁有一本很重要的書就是《東京夢華錄》,是在汴梁被金滅了以后,人們通過回憶寫的一本書。它提到了許京城民環(huán)汴載榆柳,起臺榭以為都會之壯,就是沿著汴河可以蓋樓房、種樹木。這說明當時城市空間在規(guī)劃上、管理上是很活躍的,不死板。因為有了這樣的做法,調動了很多人的積極性,包括一些官吏。其中有一個叫周景的官吏,他在汴河上建起了一座十二間的樓。汴河是一個通道,相當于建了一個倉儲、一個交易的場所。自他開始就有很多人在汴河兩邊蓋各種各樣的建筑物。宋代的商業(yè)文化很發(fā)達。政府有很多機構像店宅務、豪宅司,豪宅司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市政建設部門,它管理道路和水域。店宅務它就實際上管理房屋,甚至有些空地由政府出錢蓋了房子來出租。曾出現過這種事,說有一個府學經濟狀態(tài)不太好。政府說拿你周圍的地蓋一些房子出租。這個府學就募集了一些錢,蓋了房子出租,補貼他的用處。這是在十二世紀,人們商業(yè)思想已經很發(fā)達了。正因為這樣,老百姓建造這種商店、邸店的積極性很大,汴河兩岸建造了很多這種市司、邸店,用來住宿、商業(yè)交易。從《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到這種景象,完全是臨街臨河的建筑物,很活躍。這張圖是對《清明上河圖》的一個還原。《清明上河圖》這種市井生活在明清時候都能看得到,但是它起源于10世紀以后的宋,起碼有一千年了。從城市的格局上講,汴梁是一個典型的中國都城。在中國城市規(guī)劃史上有一位學者總結了中國城市都城的“三套方城制度”的特點,什么叫三套方城呢?城市的最中心核心部分是統(tǒng)治者的宮殿,我們叫大內。在它之外有一圈城墻,叫皇城,這個地方既是統(tǒng)治者游玩的園林、苑囿,同時也是百司所在,就是中央辦公機構。再往外是居民,里坊、市、寺以及地方政權,形成一個外城,所以它是叫三套方城。汴梁城就是典型的三套方城。汴梁這個地方是一個平原地帶,無險可守。所以城墻必須年年加固,它的城池上城墻的設計(敵樓、甕城),大概是歷史上最復雜的。從圖可以看出汴梁城考古發(fā)掘的現場。從這些夯窩看得出來這個城墻做得很堅固,當時主要是夯土城墻外面包砌磚。到了宋代中葉,城墻經過反復地擴展、完善以后,它的外圍長度又加以延長了,達到了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比原來更長。城墻本身的尺寸是什么樣呢?城墻是有收分的,底面寬一些,上面窄一些。它的底寬是五點九丈,相當于十八點五米。城墻的高度是四丈,相當于十二點五米,大概相當于我們現在四層樓的高度。在這個城墻上還有七尺的雉堞,雉堞是城墻外部的抵御對方的箭、炮一個錯疊的城墻,它的高度是七尺,相當于兩米。此外在城墻上還有很多設施,城墻上有樓櫓、戰(zhàn)棚、馬面,馬面就是突出城墻的那一部分,便于城墻的死角部分的防守,不可能有敵人貼近。敵樓就是在城墻上蓋樓。戰(zhàn)棚、樓櫓都是這樣的。城門處又加有甕城,甕城就是城外加城,像甕一樣,像一個水缸一樣,一旦敵人進來,四面城門一關,就可以把敵人消滅在這里。這張圖可以看出北宋東京城大致的城墻布置??闯鰜肀彼螙|京城輪廓是三套方城,雖然它不是很方正。第一個原因是古代丈量的設施沒有現在這么便捷,另外就是宋代城市本身不像隋唐長安和洛陽一次規(guī)劃成,它有一個逐漸的過程。所以它一旦有了居民,它就把線斜向拉直,所以它的城感覺有點扭曲。這張圖可以看出當時的用地情況,紅顏色的皇家用地,有宮殿、有苑囿,綠顏色的是軍隊,因為作為都城,它同時也是個軍事重鎮(zhèn),要守衛(wèi)、保衛(wèi)皇家的安全。同時我們看到有大量的商業(yè)用地。所以這個城市應該說非常具有晚近的色彩。特別是它有非常密集的商業(yè)網和商業(yè)街區(qū),這個在唐代是不可想象的。唐代城里只有兩市有交易活動,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而這個沿著城市的主要干道布滿了商店,綿延接棟。三樓相高,五樓相向。而且沒有時間限制。宋張擇端繪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汴梁城的一角,看出它的繁華和熱鬧。圖上只表現了很小的一段,是城內城外,說明它的繁華已經延伸到城外了。那么大的密度,而且多數是木結構建筑,防火是個大問題。當時城市已經有了很系統(tǒng)的防火設施,首先它有望火樓,若干個望火樓。“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屋一所”,幾百米的范圍就有一個相當于派出所的所,它起兩個作用,一是治安,一是防火。在這里面有救火工具,例如大小桶、酒子、麻搭、斧鋸、梯子、火叉、大索、鐵貓兒之類,都是些救火用的。每遇有遺火去處,則有馬軍奔報,軍廂主馬步軍、殿前三衙、開封府,各領軍級撲滅,勞百姓。城市系統(tǒng)管理很有效,一旦發(fā)生火災,軍需鋪各方面的公職人員、軍人開始去拿起家事救火,不需要百姓參與。說明這個時候已經有一個有效的城市管理系統(tǒng)了。南宋臨安府、江平府、遼南京與金中都臨安是南宋的首都,今天的杭州,起源很早。西漢的時是錢塘縣的縣署所在,所以有人叫錢塘。隋代的時候開始營建杭州城,當時的城池就已經到了三十六里九十步。因為南方地區(qū)人口密度大、土地比較狹促,所以一個地方只要有城市,就會聚居比較多的人,商業(yè)、經濟比較發(fā)達。臨安城比較快的發(fā)展時間是五代,五代時期曾經一度作為吳越國的首都。吳越王錢镠對杭州的舊城加以擴建,在子城外又加了內城、羅城。因為它周圍有山有湖,所以羅城周回的長度在吳越王時已經達到了七十里,規(guī)模很大。因為它的地形比較復雜,有山、有水,水系很發(fā)達,又有西湖,形成了一個南宮北城的格局。這跟我們中國所有的宮城的格局不太一樣,特別是北魏和隋以來宮殿多數在北,只有在西漢的時候,宮殿在城的南部。中國人有個習慣坐北朝南,北面為尊,它變了。由于地形的原因,南宋是沿用了南宮北城這一格局,南宋行宮位于城市南部的鳳凰山一帶。城市的北部有里坊、有街市,城市的形式跟汴梁一樣,非常繁華、非常商業(yè)化,這是它的大致的面貌。臨安城緊鄰錢塘江,離杭州灣很近,水系很發(fā)達。城池是一個南北長、東西狹的一個不規(guī)則的狀態(tài),的西邊是西湖。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臨安城內建立起了各種宮觀、壇廟、府庫、學校、官署,而且營造了一些御園,就是皇家園林。因為統(tǒng)治者在這兒基本上安定下來,他就擴建宮殿,皇城規(guī)模已經達到了周回九里,大致和北宋汴梁的皇城規(guī)模差不多了。這是我們看到的皇城圖,皇城之內有大內,宮城臨山緊依著鳳凰山而建?,F在對它有發(fā)掘,對遺址進行保護,對城池的位置也有復原研究??梢源笾孪胂蟪霎敃r的情況,建筑物的規(guī)模和數量,可能比北宋還是要少一點,但是一樣內容不少。有御苑,有必要的一些禮儀和起居的設施。和汴梁一樣,臨安也是一個商業(yè)十分發(fā)達的城市,而且它的手工業(yè)尤其發(fā)達。史料記載,在北宋的時候,杭州就是一個手工業(yè)極其發(fā)達的城市,五代的時候北方戰(zhàn)亂很多,但是在杭州、在南方江浙一帶相對比較穩(wěn)定,所以很多工藝水平、技術保存得都比較好。北宋初年,很多工匠都是杭州的,而北宋時期的一些重要的工藝品像佛像、佛像的鑄造、鑄銅,都是出自杭州。杭州鑄造好了運到汴梁,它的手工業(yè)很發(fā)達,現在中央政府到了這里,更刺激了它的手工業(yè)和商業(yè)。蘇州城在北宋時叫平江,是一座古城。這張圖可以看出來,它是典型的附城,地方城市--所謂兩套方城。一般的都城是三套方城,外面有外城,外城以內有皇城,皇城以內是宮城,作為皇帝中央政權。地方城市為了安全,有個子城,也叫牙城。實際上衙門的衙的意思,里面住的是地方政府的最高首長、長官。他的住宅,他的一些辦公設施是在里頭。外面是羅城,是外城。羅城和子城之間就是里坊,所以叫兩套方城制度。當然它還有些附郭的縣,這是中國特色。就是城里頭可以分成若干個縣,每個縣有自己的衙門,這個衙門附郭,它肯定就不會在子城里,它在另外一個地方有個辦公機構。當時一個縣叫長洲縣、一個叫吳縣,是辦公機構。另外還有些公共設施,比如說府學,中國重視教育,有府學、有貢院,專門舉行考試的地方。還有一些旅社,叫亭館,平江城里有十二處亭館。同時已經有了些私家園林,南方園林起源很早,在平江城里已經有些,如我們熟悉的滄浪亭,宋代就有了,當時叫韓園。有很多佛寺,平江城里的佛寺就有四十二處,其中佛塔有十三處,道觀六處,所以宗教建筑還是很多的。蘇州城過去是前面是店面,后面是水系,它后面是運輸系統(tǒng),運到這里加工完到前街去賣,它是前店后水的關系,水系非常發(fā)達。這個時期在北方先后有兩座城市在中國建筑史上非常重要。一座是遼南京,一座是金中都。先看遼南京,遼代實行五京制度,它有:上京臨潢府、東京遼陽府、西京大同府、中京大定府、南京析津府。析津府就是北京城的前身,大同府就是現在的大同,遼陽府就是現在的遼陽,大定府在遼寧省,臨潢府還要靠北一些,是它的起源地。遼南京西京府,就是燕京,今天北京城的前身。在這之前,唐代叫幽州,幽燕之地,燕就是燕山,幽就是幽州。936年遼代建國,開始興起,比北宋早,北宋是960年。936年把幽州城定為南京,1012年正式定名為析津府,是一個府。這座城市在唐代時候是個邊城、州城,1008年,宋人路振記載了幽州的情況,幽州幅員二十五里,城中凡二十六坊,坊有門樓。說明當時的幽州還帶有唐代色彩,有二十六個坊,每個坊有門樓,說明有坊墻,規(guī)模不是很大。但這時候已經是遼代的南京了,但是不是主要的地方。宋代的一位許亢宗《奉使行程錄》,代表北宋政府出使遼國。記載說:遼南京周圍二十七里,樓壁高四十尺,樓記九百一十座,地塹三重,城門八開。這個規(guī)模跟路振記載的差不多,二十六七里,每面大概兩座門,共八座門,樓壁高四丈。地塹三重,三重城壕,有防衛(wèi)性。遼史自己的記載,又加以擴展,地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廣一丈五尺,敵樓戰(zhàn)櫓具,八門。這是一張遼南京的復原圖,相對比較方正的一座城,四面各開兩門,一共是八座門。它的宮城偏南,而且宮城向南突出。遼南京城里有子城,又稱內城或者皇城,位于羅城的西南隅,就是宮城。一個南北略長的方形,它的宮城子城在城池的西南角,里面就沒有再套城,實際上是兩套城。它是一個皇城一個子城,把宮殿和苑囿放在一起了。人們分析遼南京大致保留了唐代幽州二十六坊的格局。因為遼人是游牧民族,進來以后在建設上沒有做大的改動,采取沿用的方式。城內有很多寺院,宋人洪皓的《松漠紀聞》記載:胡俗奉佛尤謹,帝后見像設,皆梵拜,公卿詣寺,則僧坐上座。遼統(tǒng)治者對佛教非常重視,官吏見了和尚要跪拜,和尚坐上座。這跟中原地區(qū)不一樣。燕京蘭若相望,大者三十有六,然皆律院,自南僧至,始立四禪,曰:太平、招提、竹林、瑞像。遼南京城內四塔林立,現在統(tǒng)計數量也很多。對遼代文獻稍微梳理一下就能找到很多,像現存的法源寺遼代就有,它當然更早,唐代就有了,唐代是憫忠寺。遼代的天寧寺,還有遼代的建筑物。當然城外也有,像現存的戒臺寺,遼代叫慧聚寺,是個典型的律院,是遼以前的。下圖是城里一些寺院的分布的情況。遼是一個非常重視佛教的這樣一個朝代,后人曾經說“遼以佛亡、遼以釋亡,金以儒敗”,這種說法是否正確不提,但遼以佛亡至少說明遼代非常重視佛教?,F在佛教的遺存特別多,恰恰給我們保留了一批佛教建筑。下左圖是天寧寺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