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研究中國經濟的問題及改進方向,中國經濟論文內容摘要:中國的經濟法治在整個法治體系中日益重要,但存在突出的剛性缺乏問題,并由此構成了柔性法治的特色。對柔性法治的認識需一分為二,應正視其在經濟和法治等領域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進而揚長避短,適度加強法治的剛性,這是中國經濟法治的改良方向。中國將來的經濟法治應當寬嚴結合、剛柔并濟,以充分保障各類市場主體的經濟自由,并使其通過公平競爭而各得其所;同時,還應統(tǒng)分結合,鼓勵相容,以切實保障各類公共物品的供應,實現(xiàn)整個經濟和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xié)調發(fā)展。本文關鍵詞語:經濟法治;柔性;剛性;改良;Abstract:Chinaseconomicruleoflawisbecomingmoreandmoreimportantinthewholesystemoftheruleoflaw,buthasaproblemofinsufficientrigidity,whichhencehasformedthecharacteristicsofflexibleruleoflaw.Theunderstandingofflexibleruleoflawneedstobedividedintotwoparts,andshouldfaceitspositiveandnegativeeffectsinthefieldsofeconomyandtheruleoflaw.Then,wecanmakegooduseoftheadvantagesofflexibleruleoflaw,andenhancerigidityoftheruleoflawmoderately,whichistheimprovementdirectionofChinaseconomicruleoflaw.Chinesefutureeconomiclawshouldcombinelenienceandstrictnessandcouplehardnesswithsoftness,tofullyguaranteetheeconomicfreedomofallkindsofmarketsubjects,andmakethemplaytheirproperrolethroughfaircompetition;andmeanwhileformastyleofthecombinationofcentralizationanddecentralization,achieveincentivecompatibility,effectivelyensureadequatesupplyofallkindsofpublicgoods,andrealizebenignoperationand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hewholeeconomyandsociety.Keyword:EconomicRuleofLaw;Flexibility;Rigidity;Improvement;一、問題的提出從提出依法治國方略的1997年到2021年,中國年度總量從近8萬億元增長到82萬億元,可謂成就斐然;但在獲得經濟增長奇跡的同時,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公問題卻令人堪憂,基尼系數(shù)多年在0.46以上彷徨。(1)對于上述牽涉效率和公平的兩大方面,法治究竟發(fā)揮了何種作用?其對于推動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有何種影響?由這些疑問所構成的法治與發(fā)展之謎,尚需通過探尋和揭示中國經濟法治的問題和改良方向來加以破解。研究經濟與法治的關系乃至整體經濟法治問題,歷來有眾多維度,華而不實,對重大經濟事件的法律應對,就是一個重要的觀察視角。例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是二十年來發(fā)生的兩次重大經濟事件,而對每次危機的應對,都會牽涉一國法治的眾多層面。對于可能引發(fā)危機的風險怎樣防控,對于既發(fā)的危機怎樣化解,尤其能具體表現(xiàn)出不同國家經濟法治的特色和水平,華而不實隱含的問題和經歷體驗會影響重大的制度調整。(2)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次危機的應對,恰好對應于我們國家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經濟和法治建設的全經過,因此對于研究中國的經濟法治有更為特殊的意義。我們國家在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之初,曾在1993年至1997年間著力構建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配套的基本法律制度,進而為應對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奠定了重要基礎。在參加WTO之后,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我們國家持續(xù)加強相關法制建設,客觀上又為應對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做好了重要準備。(3)伴隨著上述各類法律制度的有效施行,我們國家的經濟法治亦不斷發(fā)展,這為揭示其與經濟發(fā)展的關聯(lián)性以及開展本論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盡管中國的經濟法制獲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對于與此相關的經濟法治究竟應怎樣評價,其對經濟發(fā)展能否構成有效促進?與此同時,什么樣的經濟法治能夠兼顧效率與公平,真正推動全面的發(fā)展?怎樣看待法治的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進而明晰中國經濟法治的將來走向?這些都是在國家全力推進法治建設的現(xiàn)代,需要學界深切進入討論的重要問題。本文試圖講明,持續(xù)的經濟法制建設,為經濟法治水平的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礎;立足于中國本土構成的經濟法治,更合適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階段,但存在著剛性缺乏的問題,并呈現(xiàn)出相對柔性的特色;對于柔性法治的長處和缺乏,應一分為二,揚長避短,使其向寬嚴相濟、剛柔并濟、統(tǒng)分結合、鼓勵相容的方向改良。隨著中國經濟和法治的整體發(fā)展,應進一步提升法律的統(tǒng)一性、確定性、可預見性,加強法治的剛性,同時,基于發(fā)展中的大國所面對的眾多復雜問題,還應適度保存法治的柔性。以往曾有學者從比擬研究的視角,將法治形式分為剛性法治與柔性法治,并以為前者以西方為代表,后者以東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為代表。(4)盡管人們對剛柔的理解會有不同,但上述理想類型的抽象仍有其積極意義。在中國經濟法治的構成和發(fā)展經過中,柔性和剛性好像太極之兩儀,都不可或缺,否則經濟法治系統(tǒng)功能的發(fā)揮就會遭到影響?;诮洕ㄖ卫硐肱c現(xiàn)實的差距,需要在肯定和發(fā)揚柔性法治長處的同時,通過加強法治的剛性來彌補其缺乏,而由此展開的動態(tài)調整則有助于推動整體經濟法治從相對柔性向適度剛性轉變。有鑒于此,本文將通過分析中國經濟法治的構成,研討其存在的剛性缺乏問題以及由此構成的柔性特色,進而探究柔性法治對經濟發(fā)展以及法治體系本身建設存在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并總結華而不實所蘊含的法治經歷體驗,以明晰經濟法治的改良方向。二、中國經濟法治的構成、問題與特色中國的經濟法治,是伴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確實定和發(fā)展,在不斷解決各類經濟問題的實踐中構成的。正是在經濟的興衰沉浮經過中,經濟法治才得以發(fā)展,并由此使其相關問題和本身特色得以顯現(xiàn)。(一)中國經濟法治的構成要確立經濟法治的基本架構,必須經濟立法先行。為此,我們國家在1993年通過專門修憲的方式,確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繼而在1993年至1995年的三個年度,分別進行市場規(guī)制法、財稅法、金融法的大規(guī)模集中立法,初步建立了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基本經濟法律制度,進而為1997年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推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法治奠定了基礎。在上述基本法律框架建立不久,就爆發(fā)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一般以為,很多國家當時遭受重創(chuàng)的重要原因,是其金融監(jiān)管制度不夠完善;而我們國家能夠成功應對,則得益于及時的金融調控和財政調控,以及對金融監(jiān)管的強化。因而,重要經濟法律制度的制定、施行得當,對于化解危機至為重要。(5)同樣,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發(fā)生后,相關國家金融監(jiān)管制度的缺失仍被視為重要的誘因,而財政、金融、產業(yè)、競爭等經濟法律制度的有效施行,則有力促進了危機的化解。可見,兩次金融危機的成因,都與經濟法律制度的缺失有關,而對兩次危機的應對,也都離不開有效的經濟法治框架。上述兩次金融危機的應對,是我們國家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后所經歷的兩次大考,也是對我們國家法治水平、法治能力的重要檢驗。能否在法治框架下,綜合運用各類政策和法律,解決國家治理方面的重大問題,對各方面都影響甚巨。金融危機固然首發(fā)于金融領域,卻是整體經濟問題以及相關經濟法律制度缺失的集中具體表現(xiàn)出。因而,必須綜合運用財政、金融、產業(yè)、外貿、投資、競爭等經濟政策和法律,防備和控制上述領域的風險,應對和化解因這些風險集聚而產生的危機,(6)而上述政策和法律的運用,都要符合經濟法治的整體要求。當然,經濟領域每個重大問題的產生,或者每次大危機的到來,也都會推動經濟法治的完善和進步。由此可見,經濟法治與經濟發(fā)展的交互影響始終存在。中國經濟法治構成的重要背景,是特定時空維度下的三化,即市場化、全球化和國家治理的當代化。由于當代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治,且當代市場經濟國家尤其離不開經濟法治,因而,中國法治的當代化更需要推進經濟法治的當代化。事實上,中國經濟法治的構成,與國家對市場經濟規(guī)律認識的深化、對經濟政策和其他公共政策的把握,以及對相關政策法律化的推進密不可分。在整個經濟法治體系中,經濟立法與經濟執(zhí)法、司法、守法等重要子系統(tǒng)一起,共同構成了經濟法治的基本體系。上述子系統(tǒng)的協(xié)調運轉狀況,直接影響著我們國家經濟法治的系統(tǒng)功能和運行質量。經濟法治是國家整體法治體系的組成部分,以往學界在研究政治、社會等領域的法治問題時,對于人治與法治、政治與法治、德治與法治的關系等基礎問題曾有較多討論,而研究經濟法治,則不僅要看到特定個人、政治生態(tài)、社會道德的影響,更應關注和強調整體經濟法律運行對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以及中國經濟法治本身的特殊問題。例如,基于中國市場經濟發(fā)育較晚以及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現(xiàn)實,基于中國歷史文化的獨特性,在經濟法治的構成方面,會呈現(xiàn)出一系列的特殊性,這與經濟生活的極端復雜性,以及與市場這兩大資源配置系統(tǒng)不斷轉型所帶來的復雜性等因素直接相關。在經濟、法律、文化等多種因素交融共生的復雜系統(tǒng)中,各種因素互相激蕩,交疊影響,構成了千絲萬縷的復雜博弈,這是經濟法治系統(tǒng)構成和存續(xù)的現(xiàn)實基礎。而能否在中國這樣的轉型大國,在和市場的職能巨變以及復雜的宏觀調控和市場規(guī)制經過中,為各類復雜問題的解決提供有效的法治保障,則是對經濟法治的重要考驗。又如,既往的一般法治理論對于法律確實定性、(7)穩(wěn)定性、可預見性、普適性等關注較多,但在經濟法治理論中,還要關注法律的政策性、變易性和特殊性。尤其對于法律的不確定性,從霍姆斯、盧埃林到哈特、德沃金、昂格爾等很多著名學者都曾有深切進入研討,這些考慮對于研究經濟法治的特殊性亦很有啟發(fā)。除此之外,既往的一般法治理論更強調法律的統(tǒng)一性、剛性、強迫性等,而在經濟法治理論中,則還要關注法律的分散性、柔性和任意性,進而帶來了經濟法治的眾多特殊性。華而不實牽涉法治確實定性和靈敏性、公平和效率之間的張力和協(xié)調問題,這與市場經濟條件下對經濟自由、公平競爭等方面的考量直接相關??傊?中國經濟法治的構成,有其特殊的時空背景和社會背景,因此具有不同于其他國家和傳統(tǒng)法治領域的特殊性。因而,下面有必要結合其特殊性,分別討論其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特色。(二)剛性缺乏:中國經濟法治存在的突出問題中國經濟法治的特殊性,既與一定的發(fā)展階段相對應,又會帶來階段性的突出問題,因而,既要看到經濟法治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或積極推動,也要關注其存在的突出問題或消極影響。中國的經濟法治,不僅要處理好其與人治、政治、德治的關系,以及法治系統(tǒng)內部各子系統(tǒng)的關系等傳統(tǒng)問題,還要基于經濟領域的特殊性,協(xié)調好一系列重大的基礎關系,包括與市場的關系、與地方的關系、改革與法治的關系,等等。在調整和處理上述三大基礎關系及其蘊含問題的經過中,我們國家經濟法治剛性缺乏的問題具體表現(xiàn)出得非常突出。首先,在處理與市場關系方面,由于此類關系對應于和市場兩大資源配置系統(tǒng)、兩種資源配置手段以及公權利與私權利的分配和有效行使,華而不實蘊含著經濟法治領域需要關注的基本問題,并且,基于配置資源所構成的公共經濟,以及基于市場配置資源所構成的私人經濟,都需要相關經濟法律的綜合調整,因而,經濟法治要覆蓋和市場主體的各類經濟行為。通常,公共經濟領域的公權利行使或公共利益保障,必須貫徹更嚴格的法定原則和公平原則,并同時兼顧效率原則,因而,對權利應有更多的約束和限制,以具體表現(xiàn)出經濟法治的剛性。與之相對應,為了使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方面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因而對私人經濟應給予更多的空間和自由,充分考慮經營自由、消費自由、商品和要素的流動自由,以及相關的公平競爭和對效率的更高層次追求,并因此在法治方面具體表現(xiàn)出更多的柔性。可見,在與市場、公共經濟與私人經濟的二元構造中,經濟法治應各有側重,剛柔并濟。但一直以來,基于計劃經濟的轉型慣性,對市場的不當干涉仍然較多,法律對的約束始終剛性缺乏。其次,我們國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區(qū)域發(fā)展很不平衡,處理好與地方的關系尤為重要。由于我們國家單一制與差異性并存,因此導致法律領域統(tǒng)一與分散的氣力和趨勢同在,使得國家不得不在集權與分權方面反復平衡,(8)即一方面要強調的統(tǒng)一集權,如對財權的上收、稅權的集中、貨幣發(fā)行權的統(tǒng)一,等等;另一方面,又要允許地方制定大量有地方特色的制度,以調動地方的積極性,由此便會沖淡制度的統(tǒng)一性、集中性,致使很多統(tǒng)一的制度沒有能得到嚴格執(zhí)行,進而在整體上削弱經濟法治的剛性。例如,我們國家設置了大量特殊的經濟區(qū)域,包括經濟特區(qū)、各類開發(fā)區(qū)、海關監(jiān)管區(qū)(如自貿區(qū))、國家級新區(qū)等,這些區(qū)域承載著經濟改革試驗區(qū)和立法試點區(qū)域的雙重任務,其制度差異、制度競爭以及相應的立法試點等,均對中國經濟法治的構成有重要影響,由此演化出的經濟改革經濟區(qū)域立法試點制度推廣形式,頗具中華特點,它帶來了地方立法的分散性,影響了整體經濟法治的統(tǒng)一和剛性。因而,怎樣實現(xiàn)有效的統(tǒng)分結合,鼓勵相容,是將來經濟法治改良的重要方向。最后,上述問題的存在,與我們國家一直在進行的改革有關。永遠在路上的改革,導致各類體制、制度持續(xù)變革,因而,必須處理好改革與法治的關系。(9)我們國家的很多改革探尋求索,都是對現(xiàn)行法律制度的突破,在這些突破后完善法治,正是中國經濟法治構成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但隨著改革的深化和法治的推進,改革必須于法有據(jù),且要符合法治的精神。無論是經濟立法,還是經濟執(zhí)法、經濟司法,都應在法治的框架下展開,這是經濟法治的應有之義。例如,經濟司法作為經濟法治的重要一環(huán)曾長期被弱化,在推動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方面,當代司法應有的功能尚未充分顯現(xiàn),因此加強經濟司法改革確實勢在必行。但從最高人民法院進入新世紀的機構改革歷程來看,經濟審訊庭等機構的設置與調整,與(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guī)定長期背離,此類改革因于法無據(jù)而備受詬病。(10)盡管在改革經過中可能會存在法律邊界不清的灰色地帶,但最高人民法院的經濟審訊改革不應長期違背法律規(guī)定。這同樣是經濟法治剛性缺乏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出。上述普遍存在的剛性缺乏,與非?;镜姆ǘㄔ瓌t沒有能落實直接相關。例如,國家征稅直接影響市場主體的財產權等基本權利,而我們國家卻大量以行政法規(guī)作為征稅根據(jù),因其不符合嚴格的法治要求,國家才專門提出要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并希望能夠在2020年前解決稅收立法問題。(11)但對于在稅收領域(十分是稅收調控方面)能否都要嚴格遵循法定原則,也存在不同看法。(12)除此之外,在預算、國債、轉移支付、采購等眾多財稅領域,由于對法定原則的貫徹不夠,或者對相關法律的執(zhí)行不夠嚴格,(13)因此導致預算軟約束、地方債務風險過大以及轉移支付法律根據(jù)缺乏等問題也非常突出。上述問題假如進一步延伸,就牽涉對政策與法律關系的認識。在既往忽視法治的時期,我們國家對政策過于倚重,而在提出依法治國之后,固然實務部門也開場宣傳法治,但仍有不少人習慣性地依靠政策,并以為政策工具更直接、好用,更有效率,便于其實現(xiàn)相關目的。(14)因而,在推進法治乃至國家治理當代化的經過中,必須考慮政策與法律的各自功能、定位和互相協(xié)調關系,這對于加強經濟法治更為重要??傊?在處理上述三大基礎關系的經過中,無論在對的權利約束方面,還是在對地方過于分散的制度布置方面,以及對于改革的于法無據(jù)或制度缺位等方面,始終存在著經濟法治剛性缺乏的問題。而上述問題的存在,則與法定原則的落實不夠、法律施行經過中的不嚴格依法辦事以及政策與法律關系的處理失當?shù)戎苯酉嚓P。因而,必須正視我們國家經濟法治剛性缺乏所帶來的眾多問題,并在將來的法治建設中不斷改良。(三)經濟法治的柔性特色與上述經濟法治的剛性缺乏相對應,柔性法治是我們國家經濟法治的一個特色,主要具體表現(xiàn)出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某些法律或規(guī)則沒有得到嚴格執(zhí)行,進而影響法律施行和法律遵從;另一方面是某些法律制度相對寬松,不夠嚴苛,這與立法取向直接相關。上述兩個方面的雜糅所構成的具有柔性特色的經濟法治,有助于在我們國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體制的轉軌時期,以及在不斷深化改革時期,為相關利益調整留出閃轉騰挪的較大空間,但同時也存在眾多缺乏。在經濟領域,柔性法治有其存在的土壤,是由于其對促進經濟增長有眾多長處。例如,柔性法治所具體表現(xiàn)出出的寬松和包涵,就有助于提升經濟效率。自中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為什么能夠連續(xù)多年獲得高速的經濟增長?有人以為,主要靠地方之間的競爭;也有人以為,主要是靠人口紅利或環(huán)境紅利;還有人以為,主要靠國際市場或引進外資,(15)等等。但無論上述哪種原因,都離不開相關法律制度的寬容和支撐,其成效的獲得都離不開較為寬松的法治環(huán)境或包涵性制度。(16)上述寬松、包涵的經濟法治,為市場機制對資源的配置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間。無論是改革開放之初的放權讓利,還是最近幾年的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都力圖賦予市場主體或規(guī)制受體更多的經濟自由。畢竟,企業(yè)的經營自由、消費者的選擇自由,以及商品和要素的流動自由,對于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至為重要。經濟法治唯有具體表現(xiàn)出和尊重經濟規(guī)律,十分是價值規(guī)律、競爭規(guī)律等,才能獲得好的效果。因而,在法治的框架之下,需要的是真正具體表現(xiàn)出成本收益分析、能夠促進經濟長期良性增長的規(guī)則,而不是人為的、不顧客觀實際的訓誡或命令。要促進和保障上述市場自由,就需要解決好市場主體的負擔適度、公平競爭以及創(chuàng)新保障這三大問題,而柔性法治恰恰有助于解決這些問題,并由此構成中國經濟法治可重點著力的三個側面:一是不斷減輕各類主體的負擔,使其能夠輕裝上陣;二是建立統(tǒng)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使市場主體能夠展開公平競爭;三是在不斷變革的時代,鼓勵和保障技術、產業(yè)、制度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上述三個側面,貫穿著對國家與國民、與市場、與地方、改革與法治等重大關系的協(xié)調,貫穿著對法定原則與公平、效率、秩序、安全等重要價值的平衡,以及協(xié)調、開放、創(chuàng)新等重要發(fā)展理念。在國家推進改革、法治與發(fā)展的大背景下,表現(xiàn)為寬松、包涵的柔性法治,只是在一定條件下有助于解決上述三大問題,因其剛性缺乏,有時也會導致難以貫徹相關立法精神或相關詳細規(guī)則等一系列難題,由此會產生眾多的消極影響。例如,在市場主體的負擔方面,企業(yè)和個人的負擔之所以日益沉重,既有立法層面的原因,可以能源于法律施行經過中的層層加碼,因此對于企業(yè)稅費以及規(guī)制帶來的負擔問題,必須通過專門的法律機制加以解決。(17)其實,我們國家自改革開放之初,就強調處理好三者利益之間的關系,以實現(xiàn)國家、企業(yè)和個人之間負擔與收益的適度平衡。在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之后,更是通過大規(guī)模的稅制改革和相關制度的頻繁調整,力務實現(xiàn)減稅降費的目的。(18)但由于眾多原因,市場主體負擔在一定時期會減而復增,邊減邊增,這種拉鋸戰(zhàn)或持久戰(zhàn)的態(tài)勢也具體表現(xiàn)出了柔性法治的明顯缺乏。又如,在市場主體的公平競爭方面,我們國家已建立了保障公平競爭的較為完善的立法體系,但整體的公平競爭環(huán)境仍不盡如人意,統(tǒng)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當代市場體系尚未構成,對競爭的干涉仍大量存在。為此,國家專門建立了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試圖以此來解決相關問題。但由于強迫性不夠,法治剛性缺乏,在競爭論法和司法方面仍存在眾多問題。除此之外,在市場主體的創(chuàng)新保障方面,隨著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的不斷推進,國家對新業(yè)態(tài)和各類創(chuàng)新給予了較大的空間,提出了大量的鼓勵措施,促進和保障創(chuàng)新的制度比比皆是。剛性缺乏的經濟法治在給創(chuàng)新留出空間的同時,也會方便某些市場主體假借創(chuàng)新之名,損害其他市場主體的利益。例如,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領域的P2P網(wǎng)貸平臺,曾因準入門檻低和缺乏監(jiān)管,導致非法集資和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頻發(fā),其消極后果已遭到廣泛關注??梢?對于市場主體的負擔調整、公平競爭和創(chuàng)新保障,柔性法治同時存在積極效應和負面影響。因而,必須厘清其長處和缺乏,確保市場之手和之手各司其職,并在這里基礎上不斷完善經濟法治,做到寬嚴結合、剛柔并濟,以期既給市場主體留出更大的空間,推動有效創(chuàng)新,又能促進公平競爭和維護市場秩序,解決市場失靈問題,進而防控風險,化解危機,推動中國經濟的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除了上述對市場主體的重要影響外,柔性法治對各級的影響也不可忽視。例如,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財政收支規(guī)模不斷擴大,尤其是需要提升和地方在財政分配方面的法治化水平,并在法治框架下構成制度化布置。否則,就會帶來土地財政、地方債務風險、公共物品供應缺乏,以及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等多方面存在的問題。與此相關聯(lián),從憲法到經濟法、從行政法到社會法等眾多領域,都需要解決制度剛性缺乏的問題。與財政分配方面的預算軟約束類似,柔性法治所導致的法治軟約束,固然有助于給博弈各方留下較大空間,使能夠審時度勢以更靈敏地應對實踐中的問題,并因此可能有助于效率的提升,但這與法定原則和公平原則的要求相去甚遠。因而,華而不實的問題在于,整體經濟法治的側重點是公平和合法性,還是效率和合理性?怎樣實現(xiàn)這兩個方面的兼顧與交融?這是研究中國經濟法治不容回避的基本問題。總之,在中國經濟法治的構成和發(fā)展經過中,存在著剛性缺乏的問題,并相應構成了柔性法治的特色。從有利于各類主體的包涵性發(fā)展,以及為市場主體減負、推動創(chuàng)新和公平競爭的角度看,柔性法治有其積極意義,但也會導致對相關法律制度的執(zhí)行不力,進而難以保障與之相關的公平和效率。因而,對待經濟法治的柔性特色應一分為二,揚長避短,這對于明晰中國法治的將來走向非常重要。三、中國經濟法治的重要經歷體驗和改良方向自1997年提出依法治國方略以來,經過1999年的法治入憲以及2020年(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推出,法治建設在實踐中日益強化,倡行法治日漸成為社會共鳴。在從法制向法治轉變,或從刀制變?yōu)樗蔚慕涍^中,法治作為極為重要的治法,在當代國家治理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于法治一詞,人們歷來有不同的解析,但既然法、治二字皆從水,則在國家力推法治的經過中,就應像治水一樣疏堵結合,剛柔并濟,而不能像刀制一樣只強調剛性,或不顧規(guī)律地抽刀斷水。同時,在法治中之所以要具體表現(xiàn)出水治的柔性,是由于上善若水,水能包涵萬物,且水利萬物而不爭。因而,從立法到執(zhí)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僅強調剛柔之一端,唯有剛柔并施,才能實現(xiàn)太極理論中的動靜轉換和陰陽平衡,(19)進而構建具有包涵性的好的經濟法治,進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整個法治系統(tǒng)的成效。因而,保持柔性法治的長處,適當增加經濟法治的剛性成分,既是中國經濟法治發(fā)展的重要經歷體驗,也是將來經濟法治建設改良的方向。對于經濟法治的柔性特色,能夠從多種不同角度進行挖掘。前面主要是依其對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的柔性影響來分析其利弊,下面有必要再從法治體系本身建設的角度,結合對法律的制定、施行和遵從,討論柔性法治之得失。這有助于明晰怎樣保存柔性法治的積極因素,摒棄其消極因素,進而在整個經濟法治領域,尤其在需要更好地發(fā)揮作用的領域,加強法治的剛性。第一,在法律制定方面,前面討論經濟法治的柔性特色時,基于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決定性作用的角度,肯定了對市場主體進行寬松立法的必要性;但基于履行調控和監(jiān)管職能的立場,還應加大對毀壞市場秩序、損害市場主體權益行為的懲罰處置力度,強調立法的嚴緊。這樣,通過加強經濟法治的剛性,提升法律確實定性、安寧性和可預見性,增進各類主體的預期,就有助于解決市場與制度這兩個方面的不確定性問題。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好的經濟法治不僅需要一般意義上的立法,更需要立良法。(20)通過不斷提升立法質量,確保相關立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切實具體表現(xiàn)出法治精神,是完善立法的重要方向。當前,影響我們國家立法質量的重要因素,是立法的協(xié)調性缺乏,只要有效處理好整體與部分、與地方等眾多關系,不斷提高立法的協(xié)調性、統(tǒng)一性、完好性,加強其確定性和可預見性,才能不斷提升經濟法治的水平。為此,不僅需要提升立法能力,而且也需要彌合因地方利益和部門利益的博弈所造成的對統(tǒng)一立法的撕裂。上述地方利益和部門利益的存在,是導致國家治理長期面臨條塊分割問題的重要根本源頭,且都具有兩面性。例如,地方利益的存在,既有助于提高地方競爭的效率,推動整體經濟的發(fā)展,而且其也會帶來區(qū)域發(fā)展的不平衡,引發(fā)整體經濟失序的眾多亂象。同樣,部門利益的存在,既有助于解決相關領域的縱向治理問題,也會因職能權限的分工而影響各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和協(xié)同。畢竟,多個縱貫上下各有獨立利益的部門,就好像萬條垂下綠絲絳,難免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稍有風吹草動,就會產生糾纏和利益之爭。只要通過各類組織法或體制法來明晰其職能,并有效梳理相關權利配置,才能更好地解決各類九龍治水問題,處理好為社會所詬病的九個大蓋帽與一頂破草帽的關系,真正提高監(jiān)管效率和治理能力。這不僅有助于彌補立法協(xié)調性的缺乏,而且其本身也是經濟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任務。第二,在法律施行方面,柔性法治的突出問題,恰恰在于其有時不能保障法律的有效施行。任何立法無論內容多么豐富,若不能得到有效執(zhí)行,便是一紙具文。隨著立法體系的完善和立法質量的提高,在執(zhí)法和司法領域確保法律的有效施行,對于提升法治的質量與保障法治系統(tǒng)功能的實現(xiàn)至為重要。事實上,整個經濟法治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各子系統(tǒng)可能相互促進,可以能相互掣肘,其內在機制非常復雜。從系統(tǒng)論和法律經濟學的角度看,需要考慮其正功能的實現(xiàn),并進行相關的成本收益分析。據(jù)此,不僅立法要考慮成本并進行立法前后的評估,而且執(zhí)法和司法也要考慮投入和產出。只要執(zhí)法和司法兩個子系統(tǒng)不斷完善,才能避免好的立法在施行環(huán)節(jié)被打折扣或被消解,進而盡量減少制度效力的減損或衰減,這對于實現(xiàn)理想的法治目的非常重要。當然,從整個法治體系建設的角度看,各個環(huán)節(jié)如能互相補臺則最好。例如,經濟領域創(chuàng)新迅速,相關立法難免滯后,對于該領域易于出現(xiàn)的制度缺失問題,有效的執(zhí)法或司法(包括司法解釋)即可對其有所彌補。在理想的法治理論看來,上述彌補存在超越立法權利的問題,(21)并不可取;而法律施行部門則以為單靠立法是不夠的,執(zhí)法經過中的裁量和司法經過中的解釋,都有其重要價值??梢?不同的立場會構成不同的觀點,唯有正視整個法治系統(tǒng)運轉的復雜性,盡量保持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性和法治精神的一致性,才可能更好地實現(xiàn)法治的整體目的。基于經濟活動的復雜性和變易性,在法律施行經過中,確需保存一定的裁量空間,以切實解決相關經濟問題和法律問題。為此,經濟立法往往會有意留白,既使執(zhí)法部門能夠有相機抉擇的裁量余地,也使司法部門能夠在解決紛爭的經過中構成裁判規(guī)則。在更高層次的層面上,上述布置可被視為法律施行部門與立法部門的默契、協(xié)調與配合,且對于整體經濟法治運行確實必要,它有助于相關公共政策在立法許可的空間內發(fā)揮作用,進而適時地解決經濟社會發(fā)展經過中變幻莫測的眾多問題。在這里經過中,寬松的立法可能在施行中被收緊,而嚴緊的立法可以能在執(zhí)行中被放松,因此應強調在法定幅度內的適度變動,而并非機械的、單向的制度傳導。這固然有時與理想的、嚴格的法治要求存在差距,但在中國經濟法治發(fā)展的經過中,卻被很多實踐部門所認可。可見,中國經濟法治的寬與嚴、柔與剛,只是一種描繪敘述,并沒有嚴格不變的、清楚明晰的界線,甚至由此具體表現(xiàn)出出的模糊性有時還被津津樂道。人們相信在各類因素交融的復雜法治系統(tǒng)中發(fā)生的化學反響固然測不準、道不明,但卻有其現(xiàn)實的合理性。(22)第三,在法律遵從方面,亞里士多德早已強調,已制定的法律應當被普遍遵從與良法同等重要,都是法治的應有之義。法律能否被遵從,會直接影響法律的實效。對于不嚴格守法的行為,柔性法治有時對其缺少嚴格的追查,這無疑會降低對法律的遵從度,不利于理想法治目的的實現(xiàn)。在經濟法治領域,市場主體的法律遵從問題歷來備受矚目,諸如稅收逃避、非法集資、不公平競爭或不正當競爭、損害消費者權益等,都是法律沒有能得到有效遵從的具體表現(xiàn)出。因而,加強宏觀調控和市場規(guī)制領域的法治剛性,維護整體的經濟秩序,保障經濟和社會的良性運行與協(xié)調發(fā)展,已成為社會的重要共鳴。上述市場主體對法律的遵從雖然非常重要,但基于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背景,部門慣于用行政手段而非法律手段干涉經濟生活,因此其法律遵從問題更應遭到關注。(23)例如,為解決2008年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問題,我們國家曾制定并施行了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其出發(fā)點是及時解決經濟危機,(24)但由此所牽涉到的重大預算調整,卻沒有履行相應的法定程序,最終導致了不利的經濟后果,包括亟待解決的產能過剩以及相應的產業(yè)構造調整等眾多問題。對于上述教訓,后人應認真汲取。中國經濟法治的發(fā)展,既需借鑒域外資源,更應關注本土資源。在法律遵從方面,規(guī)則意識的構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華而不實牽涉到的傳統(tǒng)文化因素亦需被深度挖掘。(25)與此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愈加看重自個的權利。在走向權利的時代,市場主體的維權意識在不斷加強,因此對的法律遵從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同時,怎樣使各類主體認識到法治框架下權利的多元性,并且相互尊重各自的法定權利,也是在法律遵從方面應當關注的重要問題。上述三個方面的討論,著重從法治建設的角度,強調了柔性法治的長處,揭示了華而不實可能蘊含的法治經歷體驗,也相應闡釋了柔性法治的缺乏,提出了在相關領域提高法治剛性的必要性,由此不難發(fā)現(xiàn)經濟法治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據(jù)此,對柔性的經濟法治應加以揚棄,進一步在牽涉社會公共利益的宏觀調控和市場規(guī)制領域,在限制公權利等方面加強其剛性,以切實通過法律制定、法律施行和法律遵從來確保相關主體的合法權益,進而針對柔性法治的軟約束,以強化剛性法治的硬規(guī)制,使相對柔性的法治向適度剛性的法治轉變,這是中國經濟法治改良的重要方向。除此之外,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十分是共享經濟、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日新月異,對經濟法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上述新興領域,國家十分提出要施行包涵審慎監(jiān)管,強調法律制度的包涵性,(26)而能否智慧地應對現(xiàn)代的創(chuàng)新,能否與工業(yè)社會時代構成的法治理念和精神相區(qū)別,也會影響經濟法治的將來發(fā)展。與此相關聯(lián),經濟法治領域所要面對的都是復雜性問題,因此必須充分運用法治思維、辯證思維和系統(tǒng)思維,這更有助于揭示中國經濟法治的問題和特色,并明確其將來的改良方向。四、結論經濟法治的理想與現(xiàn)實總會存在一定差距,只要揭示其現(xiàn)存問題,才能確定其改良的方向,進而有針對性地推動法治的完善。為此,本文基于經濟法治在整個法治體系中日益重要的現(xiàn)實,討論其構成和發(fā)展經過中存在的剛性缺乏問題,以及由此構成的柔性法治特色,強調對柔性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對于有正面影響的符合法治精神的柔性,應予以保存,并總結華而不實所蘊含的法治經歷體驗;而針對那些有負面作用的柔性,則應代之以剛性,這樣才能更符合法治的基本精神,才是中國經濟法治改良的方向。研究經濟法治領域存在的各種問題,討論由此構成的法治特色及華而不實蘊含的經歷體驗,有助于豐富和完善中國的法治理論,推動整體的法治建設。只要明晰經濟法治的現(xiàn)存問題及其改良方向,并堅定地走合適自個國情的道路,才能在國家治理、經濟治理方面獲得更多的實效,進而增進人民的福祉,促進社會的進步。經濟領域所需要的好的法治,是包涵性的、發(fā)展導向型的法治。所謂發(fā)展導向,并非僅謀求經濟增長,而恰恰是要促進經濟與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xié)調發(fā)展。為此,將來的經濟法治應當寬嚴結合,剛柔并濟,使各類主體能充分感受并享有自由,并通過公平競爭而各得其所。同時,還應統(tǒng)分結合,鼓勵相容,以保障公平分配等各類公共物品的供應,進而實現(xiàn)整個經濟和社會的良性循環(huán)和穩(wěn)定發(fā)展。回到本文最初提出的問題,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的經濟法治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要比保障公平分配做得更好,或者講,對效率促進有余而對公平保障欠佳,這也正具體表現(xiàn)出了柔性法治的長處和缺乏。因而,在公共物品的提供方面,加強經濟法治的剛性更為重要。中國要實現(xiàn)當代化,就必須實現(xiàn)包括經濟法治在內的整體法治的當代化。至少在立法上要嚴格遵循法定原則,在法律施行上嚴格依法辦事,確保法律被各類主體嚴格遵守,使法治的剛性不斷加強。從國家治理的角度看,經濟法治的寬與嚴、松與緊,本身就是一種調控或規(guī)制,因此它應與特定的經濟、社會發(fā)展階段相適應,并在具體表現(xiàn)出國際共通性的同時呈現(xiàn)其獨特性。而對于上述獨特性的研究,尤其有助于構成中國特有的法治理論,并由此為世界法治理論的發(fā)展作出奉獻。注釋1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的官方數(shù)字,從2020年到2021年,中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shù)分別是0.474、0.473、0.469、0.462、0.465,有些學者甚至以為該數(shù)字已達0.5左右甚至更高層次。針對財富分配不均、不公的問題,加強經濟法的規(guī)制非常必要。相關討論,參見張守文:(分配危機與經濟法規(guī)制〕,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版,第43-47頁。2參見厲以寧:(世界經濟危機和資本主義制度調整〕,(社會科學研究〕2018年第2期,第48-53頁。3關于全球化對法治的重要影響,參見張文顯:(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法治〕,(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2期,第5-11頁。4參見侯健:(法治的剛性、柔性與東西方式方法治形式的比擬〕,(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第76-81頁。5相關討論,參見余永定、陸磊:(中國應從亞洲金融危機中汲取的教訓〕,(金融研究〕2000年第12期,第1-13頁。6參見張守文:(金融危機的經濟法解析〕,(法學論壇〕2018年第3期,第69-76頁。7有學者以為,盡管增加確定性(certainty)是法律的目的,但是法律能夠鏟除的只是不確定性的某些根本源頭。參見[英]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第二、三卷),鄧正來等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版,第213頁。8參見郭小聰:(集權與分權:根據(jù)、邊界與制約〕,(學術研究〕2008年第2期,第48-55頁。9相關討論,參見陳甦:(構建法治引領和規(guī)范改革的新常態(tài)〕,(法學研究〕2020年第6期,第35-41頁;陳金釗:(法治與改革的關系及改革頂層設計〕,(法學〕2020年第8期,第3-16頁。10參見顏運秋:(經濟審訊庭變易的理性分析〕,(法商研究〕2001年第1期,第59-64頁;邢會強:(重提經濟審訊庭的設立〕,(法商研究〕2018年第2期,第45-50頁。11參見2021年3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動力學》2022-2023學年期末試卷
- 南京工業(yè)大學浦江學院《信號與系統(tǒng)》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工業(yè)大學浦江學院《設計語義與風格》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分數(shù)初步認識的說課稿
- 渠涵施工組織設計
- 《元次方程應用》說課稿
- 《下雨啦》說課稿
- 南京工業(yè)大學浦江學院《發(fā)動機原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租船合同范本(2篇)
- 紋身免責協(xié)議書(2篇)
- 2024年山東青島城投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工業(yè)機器人應用4-裝配
- 中醫(yī)外治治療風濕病
- 美國實時總統(tǒng)大選報告
- 外貿業(yè)務與國際市場培訓課件
- 信創(chuàng)醫(yī)療工作總結
- 教師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方案
- 滅火器的規(guī)格與使用培訓
- 2024《中央企業(yè)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
- 紀錄片《園林》解說詞
- 《民間文學導論》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