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什么是文學解析實用_第1頁
C什么是文學解析實用_第2頁
C什么是文學解析實用_第3頁
C什么是文學解析實用_第4頁
C什么是文學解析實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會計學1C什么是文學解析實用第二講什么是文學(2)(三)、情感與表現(xiàn)第1頁/共76頁1、“詩言志”《尚書·堯典》: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辟缭唬骸坝?!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p>

“詩言志”

這一論述被朱自清先生稱為中國詩論的“開山的綱領”。第2頁/共76頁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其他典籍中也有一些相似表述,如:《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載趙文子對叔向說:“詩以言志”;《莊子·天下》云:“詩以道志”;《荀子·儒效篇》云:“詩言是其志也”。第3頁/共76頁“詩”即“志”《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p>

孔穎達《詩大序正義》:“此又解作詩所由。詩者,人志意之所之適也,雖有所適,猶未發(fā)口,蘊藏在心,謂之為志,發(fā)見于言,乃名為詩?!?/p>

第4頁/共76頁聞一多指出,漢人每訓詩為志,如《詩譜序疏》引《春秋說題辭》:“詩之為言志也”。《洪范五行傳》鄭玄注:“詩之言志也”?!秴问洗呵铩ど鞔笥[》高誘注、《楚辭·悲回風》王逸注及《說文解字》均云:“詩,志也”。第5頁/共76頁所以聞一多說:“志與詩原來是一個字”。(《歌與詩》)朱自清認為“‘詩’這個字就是‘言’與‘志’兩個字合成的”。(《經(jīng)典常談》)第6頁/共76頁關于“詩言志”的幾種解釋誰言志?第一,“詩言志”言的就是作者之“志”。第二,“詩言志”主要是借《詩》言志,言的不是作者之志,也不是原詩之志,而是引用者的志。第7頁/共76頁春秋士大夫,每有宴集,其間稱引《詩》句,習之若流,至襄公時達高潮,至昭公而衰?!对姟烦J亲鳛橥饨晦o令來被引用以“言志”的。儒家強調“詩教”,以為本務?!墩撜Z》、《禮記》、《左傳》、《孟子》、《荀子》中對《詩經(jīng)》的引用頗多。顧頡剛歸納“詩”之用為四:典禮、諷諫、賦詩、言語參:羅宗強《詩的實用與初期的詩歌理論》第8頁/共76頁《論語·季氏》: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粚W《詩》,無以言?!幫硕鴮W《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粚W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第9頁/共76頁《論語·子路》: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第10頁/共76頁引《詩》的目的:第一,把《詩》作為權威來引用,以證明某一觀點;第二,引詩以表達說話人的“志”;第三,通過興發(fā)(“興”)聽者的情感,以說服他贊同說話人的觀點。第11頁/共76頁詩-樂-禮的倫理、政治功用《詩大序》:“情發(fā)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先王以是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p>

(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第12頁/共76頁《毛詩序》:“《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xiāng)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p>

宇文所安英譯(P39):GuanJuisthevirtue(德)oftheQueenConsortandthebeginningoftheFeng(風).Itismeansbywhichtheworldisinfluenced(風)andbywhichtherelationsbetweenhusbandandwifearemadecorrect(正).Thusitisusedinsmallercommunities,anditisusedinlargerstates.“Airs”(風)are“Influence”;itis“toteach.”Byinfluenceitstirsthem;byteachingittransformsthem.

第13頁/共76頁《論語·八佾》: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抖Y記·樂記》: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廣樂以成其教,樂行而民鄉(xiāng)方,可以觀德矣。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fā)外,唯樂不可以為偽。第14頁/共76頁言何種志?第一,“詩言志”的“志”是個人志趣或情感。第二,“詩言志”的“志”是指集體的事功、政教、歷史、要求,即詩要“載道”,等等。第15頁/共76頁詩者,持也(抱負)緯書《詩含神霧》:“詩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萬物之戶也?!娬?,持也,以手維持,則承負之義,謂以手承下而抱負之。在于敦厚之教,自持其心,諷刺之道,可以扶持邦家者也?!钡?6頁/共76頁廖平《知圣篇》:經(jīng)學四教,以《詩》為宗。孔子先作《詩》,故《詩》統(tǒng)群經(jīng)??鬃咏倘艘嘀亍对姟??!对姟氛?,志,即“志在《春秋》”之“志”。獲麟以前,意原在《詩》,足包《春秋》、《書》、《禮》、《樂》,故欲治經(jīng),必從《詩》始?!鬃又亍对姟分?,顯以持為經(jīng)學之總歸,六經(jīng)之管轄,與《論語》同也。第17頁/共76頁故“詩言志”者曷“維系民族體的政制命脈之志。從而,詩學自古是一個民族自覺地教育本民族中雖為數(shù)不多但總歸會有的抱負者的根底所在。緯書《詩含神霧》訓“詩”為“承負之義”,便是對“詩言志”作出的明乎政治自覺的解釋。(劉小楓)第18頁/共76頁李澤厚的觀點從詩的起源和原意來看,李澤厚先生贊同后一種說法。特別是聯(lián)系“詩”與“樂”來看,“詩”大概最初就是巫師口中念念有詞的咒語,與祭祀活動密切相關。其后才逐漸演化為對祖先的事功業(yè)績、本氏族的奇跡歷史、軍事征伐的勝利、祭祀典禮的儀容等等的記述、歌頌和傳遞。這大概是“志”的最初的真實含義。第19頁/共76頁

這種“志”當然與政治緊密難分,不但從《詩經(jīng)》“雅”“頌”部分,像《生民》、《公劉》、《大明》、《皇矣》、《綿》等篇章可以看見這種“言志”的歷史痕跡,而且就在所謂后世的“采風”活動中,包括所謂“勞者歌其事,饑者歌其食”,也還是與倫理政教相連:是為了“正”政治之“得失”。這與“樂”的功能基本上是一致的。(《華夏美學》,參《李澤厚十年集》(1),第240-241頁)第20頁/共76頁聞一多的觀點聞一多先生在《歌與詩》中對“志”的含義作過探討,他認為“詩”與“志”原來是一個字。“志有三個意義:一記憶,二記錄,三懷抱。這三個意義正代表詩的發(fā)展途徑上三個主要階段?!毕惹貢r人們對于“志”的理解主要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負。所謂“賦詩言志”主要就是借用或引申〈詩經(jīng)〉中的某些篇章來暗示自己的某種政治懷抱。第21頁/共76頁在《論語》中記載了孔子兩次要觀弟子之“志”,也主要是看弟子的政治和人生抱負?!墩撜Z·公冶長》:“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撼?!仠Y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勇吩唬骸嘎勛又?!’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p>

《論語·先進》篇也記載了孔子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之各言其志。第22頁/共76頁儒家解詩多將詩與政治倫理相比附?!抖Y記?孔子閑居》中說:“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第23頁/共76頁“志”與心楊樹達先生在《釋詩》一文中認為:“‘志’字從心,‘止’聲?!逼鋵?,“志”即是“心”。漢人釋“志”為“心所念慮”(趙歧《孟子·公孫丑》注),“心意所趣向”(鄭玄《禮記·學記》注)第24頁/共76頁“志”與“情”

《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足故永歌之?!笨追f達《詩大序正義》:“包管萬慮,其名曰心;感物而動,乃呼為志。志之所適,外物感焉。言悅豫之志,則和樂興而頌聲作;憂愁之志,則哀傷起而怨刺生?!端囄闹尽吩?‘哀樂之情感,歌詠之聲發(fā)’。此之謂也。”

第25頁/共76頁孔穎達解釋“六志”時還說:“在己為情,情動為志,情志一也?!标P鍵在于對“情”的理解,是個人化的情趣私欲,還是一種偏重集體化、倫理化、普遍化的抱負、志向。按李澤厚的理解,“志”主要是指后者,而后人一般把“情”理解為狹義的前者。第26頁/共76頁“志”與“意”、“義”在先秦和秦漢時期的文獻中,“志”與“意”、“義”常連詞互訓。如《墨子·天志下》:“天之志,義之經(jīng)也。”《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荀子》中常將“志意”連用,如《樂論》:“故聽其《雅》、《頌》之聲,而志意得廣焉。”第27頁/共76頁《史記·五帝本紀》:“詩言意。”《說文解字》中將“志”與“意”互訓,其“志”條曰:“意也,從心之聲?!薄耙狻睏l曰:“志也,從心察言以知意也?!彼?,“志”與“意”、“義”相通。第28頁/共76頁而“意”、“義”的含義有兩層:一是指思想意謂(意);二是指精神價值(義)。從這個意義上說——“《詩》言志”:“《詩》通過先民的觀念、情感和愿望反映了其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體認與追求?!对姟啡倨髞沓蔀椤?jīng)’,其意義蓋在于此。這又非‘懷抱’一詞所能涵蓋。”(參姜廣輝主編《中國經(jīng)學思想史》,中國社科出版社2003年版,第452頁。)延伸讀物:馮浩菲《歷代詩經(jīng)論說述評》,中華書局2003年版。第29頁/共76頁2、“詩緣情”陸機《文賦》:“體有萬殊,物無一量?!娋壡槎_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凄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yōu)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

”“詩緣情”說第30頁/共76頁在陸機之前,漢代王符《潛夫論·務本篇》中就說:“詩賦者,所以頌善丑之德,泄哀樂之情也,故溫雅以廣文,興欲以盡意?!蓖醴?,劉歆也說:“詩以言情?!卑喙陶f:“〈書〉曰:‘詩言志,歌永言?!拾分母卸柙佒暟l(fā),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詩謂之歌?!钡?1頁/共76頁現(xiàn)代人實際上就是把陸機的“情”理解為個人化的情趣與欲望,認為陸機所說的“情”和先秦的“志”有明顯區(qū)別的。原因:李澤厚《美的歷程》第五章“魏晉風度”:這種觀念的出現(xiàn)與魏晉時代“人的覺醒”帶來“文的自覺”有關。第32頁/共76頁李澤厚《美的歷程》:魏晉風度魏晉時代:思想——兩漢經(jīng)學崩潰,哲學重新解放,思想非?;钴S、問題提出很多、收獲甚為豐碩的時期文藝——與頌功德、講實用的兩漢經(jīng)學、文藝相區(qū)別,一種真正思辨、理性的“純”哲學產(chǎn)生了;一種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純”文藝產(chǎn)生了哲學:何晏、王弼;文學:三曹、嵇阮;書法:鐘衛(wèi)、二王;等等第33頁/共76頁“人”的概念發(fā)生了轉變——價值追求:“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人物品評:從道德、操守、儒學、氣節(jié)——才情、氣質、格調、風貌、性分、能力“人的覺醒”:魏晉文藝在對日常時世、人事、節(jié)候、名利、享樂等等的詠嘆中,直抒胸臆,深發(fā)感喟,突出了一種性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悲傷。第34頁/共76頁情感表達:對人生、生命、命運、生活、享樂的強烈欲求和留戀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丕:“人亦有言,憂令人老,嗟我白發(fā),生亦何早?!辈苤玻骸叭松幰皇?,去若朝露晞,……自顧非金石,咄唶(jie)令人悲?!比罴骸叭松舫柯?,天道邈悠悠,……孔圣臨長川,惜逝忽若浮?!标憴C:“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長,慷慨惟平生,俯仰獨悲傷?!钡?5頁/共76頁王羲之《蘭亭集序》第36頁/共76頁第37頁/共76頁王羲之《蘭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第38頁/共76頁《古詩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p>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之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娼家女,今為蕩子夫。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第39頁/共76頁之三: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之四: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無為守貧賤,坎軻長苦辛。第40頁/共76頁之十三:萬歲更相送,賢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之十五: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第41頁/共76頁人生追求:由外在德性轉向內(nèi)在精神自由,由社會轉向自然,由經(jīng)學轉向藝術,由客觀外物轉向主體存在“他們畏懼早死,追求長生,服藥煉丹,飲酒任氣,高談老莊,雙修玄理,既縱情享樂,又滿懷哲意,這就構成似乎是那么瀟灑不群、那么超然自得、無為而無不為的所謂魏晉風度;藥、酒、姿容,論道談玄,山水景色……,成了襯托這種風度的必要的衣袖和光環(huán)。”(李澤厚,P94)第42頁/共76頁政治原因:魏晉風度的底色——戰(zhàn)亂頻仍、政治黑暗、眾多名士死于非命……何晏、嵇康、二陸、張華、潘岳、郭璞、劉琨、謝靈運、范曄……何晏:“常畏大羅網(wǎng),憂禍一旦并?!憋担骸靶闹畱n矣,永嘯長吟?!比罴骸敖K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钡?3頁/共76頁從“人的覺醒”到“文的自覺”“綺靡”——細好、細而精(李善、黃侃、周汝昌等)——引申為對文學形式的追求(文字華美、技巧細膩等)魯迅:“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而已集·魏晉風度及藥與酒的關系》)第44頁/共76頁所謂“文的自覺”,“為藝術而藝術”,強調詩文具有自身的價值意義,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自魏晉至南朝,講求文辭的華美,文體的劃分,文筆的區(qū)別,文思的過程,文作的評義,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匯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現(xiàn)象?!保ɡ顫珊?,98)于是就有了陸機《文賦》:“體有萬殊,物無一量?!娋壡槎_靡……”第45頁/共76頁詩緣情陸機《文賦》:“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心懔懔以懷霜,志渺秒而臨云……”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詠志,莫非自然?!?/p>

鐘嶸《詩品》:“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行諸舞詠?!钡?6頁/共76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九歌》、《九辨》,綺靡而傷情?!薄段男牡颀垺r序》“結藻清英,流韻綺靡?!本_靡第47頁/共76頁蕭綱《誡當陽公大心書》:“立身之道與文章異。立身先須謹重,文章且須放蕩?!笔捓[《金樓子?立言》:“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寥缥恼撸╉毦_縠(hu,有皺紋的紗)紛披,宮徵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蕩?!钡?8頁/共76頁有人認為,此后,有了“情”與“志”的區(qū)分,進而出現(xiàn)了“言志派”和“言情派”的對立。但必須注意:以上論述具有極強的現(xiàn)代觀念:對個人主體性、欲望合法性的強調,對神學目的論、道德倫理控制的抗拒……人性的最低點成為最高價值——注意這種歷史論述的現(xiàn)代目的第49頁/共76頁幾個問題:第一,情與志的關系;李善注:“詩以言志,故曰緣情。綺靡,精妙之言。”孔穎達:“情志一也”。周汝昌《陸機<文賦>“緣情綺靡”說的意義》(張少康,111)第50頁/共76頁第二,“詩緣情而綺靡”與魏晉以及陸機本人的創(chuàng)作狀況的關系;首先,不能用“私情”、個人之情概括整個魏晉詩風。羅宗強《<文賦>注疏》:建安文學的基調詩慷慨悲涼;正始詩的基本情調是哲思情懷;至陸機則以綺麗情思為主,這時才主要是抒世俗之情。借鐘嶸評張華的話說,是兒女情多,風云氣少。(258)第51頁/共76頁其次,應注意這個觀點與陸機本人的創(chuàng)作的關系,應回到陸機的本意上去考察?!敖Y藻清英,流韻綺靡?!弊非笪淖值娜A美與技巧的細膩,陸機本人的詩無疑是這種詩的代表。(羅宗強,259)第52頁/共76頁第三,“詩緣情而綺靡”在《文賦》中的位置;陸機此處所指是“詩”這種特殊文體,是否可以概括當時的各種文風?第53頁/共76頁第四,后世將“情”與“志”對立的意圖。紀昀:“《大序》‘發(fā)乎情,止乎禮儀’二語,實探風雅之大原。后人各明一義,漸失其宗。一則知‘止乎禮儀’而不必‘發(fā)乎情’,流為金仁山《濂洛風雅》一派,使嚴滄浪輩激而為‘不涉理路’、‘不落言詮’之論;一則知‘發(fā)乎情’而不必‘止乎禮儀’,自陸平原‘緣情’一語,引入歧途。其究乃至于繪畫橫陳,不誠已甚與?”(《云林詩鈔序》)第54頁/共76頁言志——緣情“志”長期被解釋成合乎禮教規(guī)范的思想,而“情”被視為與政教對立的“私情”,故在詩論中常將“詩言志”之說與“詩緣情”之說對立。閱讀文本:張少康《<文賦>集釋》,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55頁/共76頁“言志”派以宋明理學家為代表;“言情”派則以主張抒寫“性靈”的詩人為代表。特別是晚明以降,從李贄的“童心說”到公安派、袁枚等的“性靈說”,湯顯祖的“至情說”,馮夢龍、周銓、閔景賢等的情感本體論等等,個性、情感、性靈、欲望不斷得到張揚,這時的“情”,多出于與“理”、“道”的對立。第56頁/共76頁童心說李贄提出的“童心說”認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童心者,真心也?!?,“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本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保ā斗贂肪砣峨s述》)

第57頁/共76頁“至情說”湯顯祖《牡丹亭題詞》: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于世而后死。死后三年矣,復能冥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耸乐?,非人世所可盡?!钡?8頁/共76頁“性靈”說明代公安派的“性靈說”:袁宏道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清代袁枚的“性靈說”:“性靈”即“性情”與“靈機”的結合,而又以前者為主,其主要內(nèi)涵就是自然地地抒寫個人的真情實感。他說“詩之本旨”是表達性靈的,“詩者,各人之性情耳?!薄坝斜夭豢山庵?,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詩。”第59頁/共76頁3、西方文論中的表現(xiàn)說A、古希臘:柏拉圖《會飲》(劉小楓譯,華夏出版社2003年版)會飲——或關于情愛(或論向善)Eros,愛若斯——愛欲、愛神、情愛詩人與哲人第60頁/共76頁B、古羅馬:朗吉努斯(公元213—278)的《論崇高》:文學中約有五種崇高的來源:首先也是最有力的是掌握有充分說服力的思想;第二是熱烈情感的激發(fā);第三適當使用比喻;第四是高雅的措辭;第五是以上四者構成的整體效果。朗吉努斯:“我可以滿懷信心地斷定,沒有什么能比適當表達的真摯情感更有利于崇高了?!钡?1頁/共76頁崇高的詩或含有偉大的思想,或含有偉大的情感。詩人的偉大思想往往是通過直接表達情感的詞語來傳達的,而這種情感保證詩的崇高性。如果不把真摯誠實的情感力量傳達給讀者,詩就會看起來浮華做作得可笑。崇高情感的出現(xiàn)是把凡俗的詞語變成金子般精神的神秘的要素。第62頁/共76頁朗吉努斯的觀點被視為西方浪漫主義先聲《論崇高》一文直到16世紀才被人們重新發(fā)現(xiàn),但對后世卻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對情感的重視和強調,以及對與情感有關的心靈的剖析,對天才、想象等概念的探討,直接影響到布瓦洛、德萊頓、蒲伯和文克爾曼乃至康德、柏克等人;自赫爾德以來,特別是施萊格爾以來的浪漫主義藝術理論的有些主張,都在《論崇高》中可以找到其理論源頭。第63頁/共76頁C、現(xiàn)代:浪漫主義與表現(xiàn)表現(xiàn)“表現(xiàn)”一詞在英語中是“express”,原意是“擠壓出來”的意思,用于文學,它強調文學作品與作家心靈的關系,認為文學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的流露、傾吐、渲泄、抒發(fā)。第64頁/共76頁19世紀初浪漫主義文學思潮興起盧梭、康德等人對情感、天才創(chuàng)造性等的重視英國詩人華茲華斯在1800年發(fā)表的《抒情歌謠集》序言中提出:“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p>

第65頁/共76頁但是,華茲華斯也強調,詩人“也長久地沉思,所以我們繼續(xù)的情感流露要受到思想的改造和指導”,從而限定了對詩歌中純粹情感的強調。詩人所表達的是“他所思想和感覺的東西”。他甚至拒絕把作為情感認識的詩歌與作為理智認識的科學嚴格地區(qū)分開來。第66頁/共76頁柯勒律治:“有一個特點是所有其正的詩人所共有的,就是他們寫詩是出于內(nèi)在的本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