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濟失調鑒別診斷_第1頁
共濟失調鑒別診斷_第2頁
共濟失調鑒別診斷_第3頁
共濟失調鑒別診斷_第4頁
共濟失調鑒別診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共濟失調鑒別診斷1/19/2023第一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Outline(概述)查體分類表現(xiàn)鑒別診斷治療第二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共濟失調查體

第三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囑患者用食指尖觸及前方距其0.5m檢查者食指,在觸自己的鼻尖,用不同方向、速度、睜眼與閉眼反復進行。兩側比較。指鼻試驗在共濟失調時表現(xiàn)為動作輕重、快慢不一,誤指或經(jīng)過調整后才能指準目標。指

驗第四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指鼻試驗小腦半球病變時表現(xiàn)為同側越接近目標時共濟失調越明顯,因辨距不良可常超越目標。感覺性共濟失調時,睜眼共濟運動無障礙,但閉眼時則出現(xiàn)明顯的共濟失調。第五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誤

驗患者坐在檢查者對面,上肢前伸,用食指從高處指向檢查者食指,睜眼、閉眼對比,兩側對比。正常人閉眼后誤差不超過5°。一側小腦病變時同側上肢常向病側偏斜。前庭病變時兩側上肢均向病側偏斜。第六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跟

驗取仰臥位,上舉一側下肢,用足跟觸及對側膝蓋,再沿脛骨前緣下移。第七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跟

驗小腦損害時舉腿和觸膝時可出現(xiàn)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顫,下移時常搖擺不穩(wěn);感覺性共濟失調時,患者的足跟常尋不到膝蓋,下移時搖擺不定。1/19/2023第八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快

驗囑患者用前臂快速旋前和旋后,或一手用手掌、手背連續(xù)交替拍打對側手掌,或用足趾反復快速叩擊地面。小腦損害時動作笨拙,節(jié)律不均,稱快復輪替試驗不能。第九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反跳實驗囑患者用力屈肘,檢查者握其腕部使其伸直,然后突然松手,正常人由于對抗肌的拮抗作用,可立即制止前臂屈曲。小腦病變時.患者常導致動作過度而捶擊自己。第十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起坐實驗取仰臥位,雙手交叉于前胸不用支撐試行起坐,正常人軀干屈曲,并雙腿下壓。小腦病變患者雙下肢抬離床面,起坐困難,稱聯(lián)合屈曲征。第十一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閉目難立征(Romberg)患者雙足并攏站立,雙手向前平伸。后索變?。撼霈F(xiàn)感覺性共濟失調,睜眼站立較穩(wěn),閉眼時不穩(wěn);小腦病變:睜眼閉眼均不穩(wěn),蚓部病變向后傾倒,小腦半球病變向病側傾倒。第十二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Romberg前庭迷路病變:患者閉眼后并不立即出現(xiàn)身體搖晃或傾倒,而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才出現(xiàn)身體搖晃,且搖晃程度逐漸加強,身體多向兩側傾倒。1/19/2023第十三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步態(tài)異常小腦蚓部病變:步態(tài)不規(guī)則、笨拙、不穩(wěn)定、基底寬,轉彎困難,不能直線行走導致軀干性共濟失調;第十四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步態(tài)異常半球病變:步態(tài)不穩(wěn)或粗大的跳躍運動,左右搖晃,向病側傾倒,視覺可部分糾正,常伴肢體辨距不良。1/19/2023第十五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步態(tài)異常感覺性共濟失調步態(tài):

閉眼站立不能,搖晃易跌倒,睜眼時視覺可部分代償,行走時,下肢動作沉重,高抬腿,重落地,夜間及閉眼時加重。1/19/2023第十六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Outline臨床上,根據(jù)病變部位不同,共濟失調可分為:小腦性大腦性感覺性前庭性第十七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小腦性共濟失調(cerebellarataxia)小腦性共濟失調表現(xiàn)隨意運動的速度、節(jié)律、幅度和力量的不規(guī)則,即協(xié)調運動障礙,還可伴有肌張力減低、眼球運動障礙及言語(發(fā)音)障礙。第十八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小腦性共濟失調病因:①遺傳性②原發(fā)性或轉移性腫瘤③血管性如梗死、出血④炎癥性如急性小腦炎、膿腫⑤中毒如酒、食物、藥物、有害氣體等⑥脫髓鞘性⑦發(fā)育不全或不良⑧遺傳性⑨外傷⑩鈣化⑾畸形第十九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姿勢和步態(tài)改變:蚓部病變引起軀干共濟失調,站立不穩(wěn),步態(tài)蹣跚,行走時兩腳遠離分開,搖晃不定,嚴重者甚至難以坐穩(wěn),上蚓部受損向前傾倒。下蚓部受損向后傾倒,上肢共濟失調不明顯。小腦半球病變行走時向患側偏斜或傾倒。第二十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

隨意運動協(xié)調障礙(incoordination):

小腦半球損害:(1)同側肢體的共濟失調:表現(xiàn)為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顫,上肢和手較重,動作愈接近目標時震顫愈明顯,不能完成協(xié)調精細動作,表現(xiàn)為協(xié)同不能,快復及輪替運動異常。字跡愈寫愈大(大寫癥)。;(2)眼球運動:向病灶側注視可見粗大的眼震。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言

礙:由于發(fā)音器官唇、舌、喉等發(fā)音肌共濟失調,使說話緩慢,含糊不清,聲音呈斷續(xù)、頓挫或爆發(fā)式,表現(xiàn)吟詩樣或暴發(fā)性語言。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眼運動障礙:眼球運動肌共濟失調出現(xiàn)粗大的共濟失調性眼震,尤其與前庭聯(lián)系受累時出現(xiàn)雙眼來回擺動,偶可見下跳性眼震、反彈性眼震等。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肌

低:可見鐘擺樣腱反射,見于急性小腦病變?;颊咔氨鄣挚棺枇κ湛s時,如突然撤去外力不能立即停止收縮,可能打擊自己的胸前(回彈現(xiàn)象)。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cerebellarataxia)小腦蚓部病變:醉漢步態(tài)、直線行走不能.小腦半球病變:意向性震顫、精細動作不能、辨距不良、構音障礙、恢復動作不量、書寫障礙、眼震、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減弱。Romberg檢查不能完成:蚓部病變易前后傾倒;一側半球或一側前庭病變向病變側傾倒。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大

調

額橋束和顳枕橋束是大腦額、顳、枕葉與小腦半球的聯(lián)系纖維,病損可引起共濟失調,癥狀輕,較少伴發(fā)眼震。以額葉病變多見。常見病因有:①腫瘤;②炎癥;③血管病大腦伴大腦病變癥狀,如驚厥、錐體束征、言語及行為異常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額葉性共濟失調:見于額葉或額橋小腦束病變。表現(xiàn)類似小腦性共濟失調,如體位平衡障礙、步態(tài)不穩(wěn)、向后或向一側傾倒,對側肢體共濟失調,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和病理征,伴額葉癥狀如精神癥狀、強握反射等。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頂葉性共濟失調:對側肢體出現(xiàn)不同程度共濟失調,閉眼時明顯,深感覺障礙不明顯或呈一過性。兩側旁中央小葉后部受損出現(xiàn)雙下肢感覺性共濟失調和尿便障礙。第二十八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顳葉性共濟失調:較輕,表現(xiàn)一過性平衡障礙。早期不易發(fā)現(xiàn)。第二十九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感覺性共濟失調感覺性共濟失調為脊髓后索損害。病人不能辨別肢體位置和運動方向,出現(xiàn)感覺性共濟失調如站立不穩(wěn),邁步不知遠近,落腳不知深淺,踩棉花感,常目視地面行走,在黑暗處難以行走。第三十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感覺性共濟失調病因:①周圍神經(jīng)或神經(jīng)根病。②脊髓亞急性聯(lián)合變性、顱底畸形、脊髓病、腫瘤。③腦干血管性疾病如梗塞、出血,多發(fā)性硬化、腫瘤。④丘腦頂葉通路或頂葉血管性疾病、腫瘤。第三十一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感覺性共濟失調病變特點:睜眼可代償,閉目明顯,伴關節(jié)位置覺、運動覺及振動覺消失或減退。Romberg征(+),搖晃方向不一致第三十二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前庭性共濟失調

前庭病變使空間定向功能障礙,以平衡障礙為主,表現(xiàn)站立不穩(wěn),行走時向病側傾倒,不能沿直線行走,改變頭位癥狀加重,四肢共濟運動正常,常伴嚴重眩暈、嘔吐和眼震等。第三十三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前庭性共濟失調病因:

迷路炎、前庭神經(jīng)炎、特發(fā)性雙側前庭病。椎-基底動脈狹窄或閉塞。天幕下腫瘤。第三十四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前庭性共濟失調Romberg征(+),閉眼后并不立即出現(xiàn)身體搖晃或傾倒,而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才出現(xiàn),且搖晃程度逐漸加重。身體多向兩側傾倒。步行障礙:星形足跡上肢指向偏斜前庭功能檢查內耳變溫(冷熱水)試驗或旋轉試驗反應減退或消失。病變愈接近內耳迷路,共濟失調愈明顯。第三十五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輔助檢查1、小腦性共濟失調應檢查腦CT或MRI,以排除小腦腫瘤、轉移瘤、結核瘤或膿腫及血管病及小腦變性及萎縮等。

2、深感覺障礙性共濟失調如定位病變位于周圍神經(jīng)應檢查肌電圖、體感誘發(fā)電位;如考慮在后根病變或后索病變應檢查肌電圖、誘發(fā)電位、病變部位的MRI,腦脊液檢查,或脊髓造影檢查??紤]在丘腦或頂葉時最好檢查腦CT或MRI。3、大腦性共濟失調應檢查腦CT或MRI、腦電圖等。4、前庭性共濟失調可檢查電測聽、聽覺誘發(fā)電位、前庭功能檢查等。第三十六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七頁,共三十九頁,2022年,8月28日遺傳性共濟失調由遺傳性因素所致以共濟失調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多合并腦干、脊髓、錐體外系、周圍神經(jīng)、視神經(jīng)、聽神經(jīng)、癲癇、智力低下等其他異常。包括遺傳代謝病伴共濟失調及遺傳性共濟失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