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學第三章_第1頁
免疫學第三章_第2頁
免疫學第三章_第3頁
免疫學第三章_第4頁
免疫學第三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免疫學第三章第一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jié)淋巴細胞是由哺乳動物骨髓或鳥類法氏囊中淋巴樣前體細胞分化成熟而來。功能:介導體液免疫;APC(抗原提呈細胞);分泌細胞因子,調節(jié)免疫應答。第二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二、B細胞的分化發(fā)育第一階段發(fā)生在骨髓:骨髓中的pro-B細胞丟失CD43,即轉化為pre-B細胞,進而發(fā)育為μ+的不成熟B細胞;進一步發(fā)育為μ+δ+的成熟B細胞。B細胞分化的非抗原依賴期,進行陰性選擇。第二階段發(fā)生在外周免疫器官:接受抗原刺激后,B細胞可發(fā)生類型轉換,最終分化為漿細胞。B細胞分化的抗原依賴期,進行陽性選擇。第三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2、B細胞在骨髓中的分化和發(fā)育始祖B細胞前B細胞不成熟B細胞成熟B細胞來于骨髓淋巴樣干細胞,無smIg表達,CD19+無smIg表達,但胞漿中出現鏈,同時有MHC-II表達,CD19+、20+膜表面出現單體IgM,開始表達CD21,CD19、20、MHC-II類分子表達量增多表達smIgM、smIgD、IgGFc-R、C3bR、絲裂原受體及CD19、20、21等無免疫應答功能smIgM同自身抗原結合可產生抑制信號,導致自身反應性B細胞處于無功能抑制狀態(tài),產生自身耐受具有接受抗原的刺激并發(fā)生增殖分化的能力,是抗體產生的源泉細胞;其中部分可成為記憶性B細胞第四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五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3、B細胞發(fā)育過程中的陰性選擇前B細胞在骨髓中分化為未成熟B細胞后,表面表達mIgM,此時能識別自身抗原的B細胞克隆以其BCR(mIgM)與骨髓中出現的自身抗原發(fā)生結合,產生負信號,發(fā)生細胞凋亡。這是B細胞自身耐受------中樞耐受產生的機制。第六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4、B細胞發(fā)育過程中的陽性選擇在外周,成熟的B細胞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球蛋白基因可發(fā)生體細胞高頻突變,再加上抗原的選擇,留下了表達高親和力BCR的細胞克隆。此為親和力成熟或B細胞的陽性選擇。第七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八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5、B細胞其它主要表面膜分子、CD19和CD21分子:

CD19CD21(CR2)

CD81(TAPA-1)

功能:(1)增強BCR識別抗原產生的信號補體系統活化

C3d片段與Ag結合同CD21和BCR結合協同受體與BCR交叉連接增強BCR識別抗原產生的信號。(2)B細胞重要標志,表達于前B細胞到成熟B細胞各發(fā)育階段。第九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CD79α/CD79β又稱Igα/Igβ,與BCR組成Igα/Igβ-BCR復合物,胞外區(qū)為IgSF,其胞漿區(qū)有ITAM。分布:表達于除漿細胞外B細胞發(fā)育的各個階段,是B細胞特征性標記。功能:可結合B細胞內信號分子中SH2結構域,從而介導由BCR途徑的信號轉導。第十一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CD19分布于除漿細胞外的B細胞譜系發(fā)育的各個階段,是B細胞的重要標記。CD19是CD19/CD21/CD81信號復合物中的一個成分,可與多種激酶結合,促進B細胞激活。第十二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CD21,又稱CR2和EB病毒受體結構:胞外區(qū)有CCP結構域,胞內區(qū)具有多個PKC/PTK磷酸化部位。分布:表達于成熟的B細胞、濾泡樹突狀細胞,以及咽部和宮頸上皮細胞,是B細胞的重要標記。功能:CD21與C3d結合,增強B細胞對抗原的應答和誘導免疫記憶。與EBV結合,導致B細胞轉化和增殖。第十三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四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CD80/CD86,即B7-1/B7-2結構:胞外區(qū)為IgSF,CD80胞內區(qū)短,有鈣調蛋白依賴的磷酸化部位;CD86胞內區(qū)有3個PCK磷酸化部位。分布:靜止單核細胞和樹突狀細胞CD80表達低、CD86表達高,活化T、B和單核細胞表達均高。功能:CD80/86與CD28結合為T細胞的活化提供重要的協同刺激信號(co-stimulatingsignal)。

CD80/86與CTLA-4結合親和力高于B28,抑制T細胞活化。第十五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六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CD40

結構:TNFR-SF。分布:表達于成熟B細胞、某些上皮細胞和內皮細胞、淋巴樣并指細胞、濾泡樹突狀細胞以及活化的單核細胞。功能:CD40L-CD40結合是B細胞活化的第二信號。第十七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CD20、CD22、CD32CD20:表達于除漿細胞外的發(fā)育分化各階段的B細胞。在B細胞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是B細胞特異性標志。CD22:特異表達于B細胞,其胞內段含ITIM,是B細胞的抑制性受體,能負調節(jié)共受體。CD32:即FcRIIb,負調節(jié)B細胞第十八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Fc受體:

主要為FcγRⅡ-B1分子,含一個ITIM(immuno-receptortyrosine-basedinhibitorymotifs)

基序。

FcγRⅡ(CD32):FcγRⅡ-A、FcγRⅡ-B1

和FcγRⅡ-B2

功能:FcγRⅡ-B1+IgG抗體(可溶性的)結合,抑制初始B細胞對抗原應答的活化。第十九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6、B細胞亞群及功能分為B1細胞和B2細胞:根據CD5表達情況。B1細胞(CD5+):主要識別非蛋白質抗原,介導TI-Ag產生抗體。B1介導免疫應答的特點是不發(fā)生體細胞突變,無親和力成熟,產生低親和力的IgM,無免疫記憶。B2細胞(CD5-)即成熟的B細胞,主要識別蛋白質抗原TD-Ag,產生高親和力抗體,行使體液免疫功能,有免疫記憶。第二十一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B-1細胞與B-2細胞的異同性質B-1細胞B-2細胞初次產生的時間胎兒期出生后

更新的方式自我更新由骨髓產生

自發(fā)性Ig的產生高低

特異性多反應性單特異性分泌的Ig的同種型IgM>IgGIgG>IgM

體細胞高頻突變低/無高

對碳水化合物抗原的應答是可能

對蛋白質抗原的應答可能是免疫記憶少/無有第二十二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7、抗原遞呈細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

概念:指能攝取處理抗原,將蛋白質降解成肽片段,并同MHC分子結合,一同表達在細胞膜表面,提供給T細胞識別活化的一類高度專門化的細胞。主要包括: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和B細胞。第二十三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四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一)樹突狀細胞(dendriticcells,DC)來源:來自于骨髓內的髓樣前體細胞未成熟DC(骨髓內)血液外周非淋巴組織,受到病原體感染或攝取抗原外周淋巴組織,發(fā)育為成熟的DC。功能:遞呈抗原給T細胞。第二十五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未成熟DC與成熟DC區(qū)別:未成熟DC:

a.低水平表達MHC分子;

b.缺乏B7表達;

c.無刺激T細胞活化的能力;

d.表達DEC205分子,具有對抗原異物的吞噬功能。

成熟DC:

a.表達高水平MHCI類和II類分子;

b.表達高水平B7(B7.1和B7.2分子);

c.分泌趨化因子DC-CK吸引初始T細胞;

d.無吞噬抗原異物能力。第二十六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七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未成熟DC攝取抗原物質的兩種方式:

A.通過表面受體識別和吞噬抗原

---DEC205受體和甘露糖受體等。

B.通過巨胞飲作用(macropinocytosis)非特異攝取抗原

---郎格罕氏細胞吞噬病原體(經皮膚感染)局部淋巴結遞呈給T細胞識別。另外,能遞呈可誘發(fā)變態(tài)反應的蛋白質性抗原、移植抗原、自身抗原。第二十八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二)巨噬細胞抗原遞呈作用與DC基本類似。(三)B細胞

BCR識別、結合抗原抗原內化處理、遞呈給CD4T細胞識別。第二十九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8、B淋巴細胞的功能產生抗體:中和作用、調理作用、激活補體。提呈抗原:只有活化B細胞才有抗原提呈作用。免疫調節(jié):通過與其他細胞的接觸及產生細胞因子參與免疫調節(jié)、炎癥反應及造血過程。第三十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來源:骨髓淋巴干細胞直接分化而來。表面標記:IgG的FcR功能: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三)殺傷性淋巴細胞(K-C)第三十一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殺傷對象:寄生蟲、真菌、病毒感染的細胞、癌細胞及移植的組織細胞等。K-C有FcR,具有高活力EA花環(huán)形成作用。存在部位:主要存在于腹腔滲出液、血液、脾臟等中。第三十二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四)自然殺傷細胞(NK-C)來源:來自骨髓多能干細胞,屬性尚未定論。表面標記:有FcR,但不及K-C多,干擾素受體、1L-2R、CD2、LFA-I功能:(1)抗腫瘤作用(2)抗感染作用(3)免疫調節(jié)作用第三十三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五)單核-吞噬細胞系統

mononuclearphagocytesystem1.來源、演變及分布(1)來源:骨髓(2)演變及分布:髓樣干-C→單核細胞→MФ

單核細胞:血液枯否氏細胞:肝臟小膠質細胞:神經組織塵細胞:肺組織細胞:結締組織

MФ:淋巴結、脾、骨髓、腹膜、肝、疏松結締組織第三十四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單核巨噬細胞左:光鏡,單核細胞,體積較大,蹄狀核。中:透鏡,單核細胞,高爾基體發(fā)達、線粒體豐索富、胞漿顆粒明顯。右:掃描電鏡,腹腔巨噬細胞粘附于玻璃表面。第三十五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表面標志

(1)表面抗原:MHCI類分子、MHCⅡ類分子;(2)表面受體:IgGFcR,CR3.功能:(1)吞噬作用(外來病原與細胞);(2)遞呈抗原作用;(3)分泌介質:IL-1,干擾素,補體等;(4)細胞毒作用。第三十六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六)樹突狀細胞(dendriticcell,DC)樹突狀細胞:因其成熟時,細胞伸出樹枝狀突起而得名,是一類專職的抗原提呈細胞,抗原提呈作用最強。來源:不同干細胞分化而來的。命名:有不同的名稱如濾泡樹突狀細胞,并指狀樹突細胞,朗罕氏細胞。第三十七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上皮組織中的LC捕捉外來抗原后即進入引流淋巴結的T細胞區(qū),成為IDC。1.郎格漢斯細胞(Langerhan’scells)

存在皮膚組織細胞表面,表達MHCⅡ類抗原、FcR、C3bR。第三十八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并指狀樹突細胞(interdigitatingDC,IDC)存在于淋巴組織的胸腺依賴區(qū)IDC表達高水平的MHCⅡ類抗原和共刺激分子B7,具有激活T細胞的能力。淋巴濾泡內的FDC通過Fc受體和補體受體捕獲被致敏的抗原,并將其遞呈給B細胞。3濾泡樹突細胞(follicularDC,FDC)存在于淋巴濾泡第三十九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特點:刺激初始T細胞進行增殖,而B細胞或MФ只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記憶性T細胞,因此DC是免疫應答的始動者。分布:外周免疫器官組織有T、B-C存在的部位。功能:提呈抗原。第四十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七)粒細胞(granulocyte)

嗜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嗜堿性粒細胞(eosinohilicgranulocyte)嗜酸性粒細胞(basophilicgranulocyte)第四十一頁,共四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1.嗜中性粒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