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近代史綱要第三章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詳細教案★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辛亥革命爆發(fā)的歷史背景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主要活動,以及辛亥革命的過程和歷史意義。通過對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活動和辛亥革命的過程的學習,了解資產階級革命派中的仁人志士為了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不屈不撓的英勇獻身精神?!镏攸c、難點及對學生的要求:重點:辛亥革命爆發(fā)的歷史背景,同盟會的成立和“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和意義。難點:三民主義的內容和局限,辛亥革命的意義。對學生的要求:掌握:三民主義的內容,辛亥革命的意義理解:資本主義的道路在中國為什么走不了了解:資產階級革命派中的仁人志士為了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不屈不撓的英勇獻身精神。★輔助教學情況:板書、課堂討論★授課內容第一節(jié)舉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幟19世紀末20世紀初,經過八國聯(lián)軍占領北京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的民族危機更加嚴重,與此同時,近代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增強了資產階級的力量。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發(fā)動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一、辛亥革命爆發(fā)的歷史條件1.民族危機加深,社會矛盾激化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加強了對華侵略,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民族災難,但是也激發(fā)了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危機意識和變革意識,成為推動資產階級革命的動力。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鞏固和擴大他們在華利益,加緊對華輸出資本,掠奪通商和路礦利權,與此同時伸展自己的勢力范圍,各帝國主義的激烈角逐,導致矛盾逐漸尖銳化,這種矛盾的激化集中體現(xiàn)在日俄戰(zhàn)爭的爆發(fā)上。1900年,沙俄出兵占領中國東北,并拒絕退兵,妄圖在東北推行“黃俄羅斯”計劃,這與日本奪取中國東北的侵略政策發(fā)生了嚴重的矛盾,在英國和美國的支持下,1904年2月6日,日本向駐扎在旅順的俄國軍艦發(fā)動突然襲擊,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這場為了爭奪中國領土的戰(zhàn)爭竟然是在中國的領土上進行,清政府除了劃出“交戰(zhàn)區(qū)”外,還要嚴守局外中立。在美國的調停下,1905年9月,雙方簽訂了《樸茨茅斯條約》,重新劃分了在中國的利益,戰(zhàn)爭結束。在戰(zhàn)爭期間,英國在西藏燃起戰(zhàn)火,德國也將炮艦駛入長江,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2.清末新政及其破產義和團運動失敗后,為了繼續(xù)取得帝國主義的扶持,安撫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各個派系并欺騙人民,在逃亡西安期間,就發(fā)布了“罪己詔”和改革諭旨,清末?立憲活動從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也推動了改革思想和實踐的進一步深入,但是由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滯后,很多新政改革流于一紙空文。1906年,為了抵制各地愈演愈烈的革命風暴,西太后下詔預備立憲,1907年宣布在中央籌設咨政院,地方設立咨議局,1908年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23條中共有14條是維護君上的權力的,1911年5月組織了“責任內閣”,但大部分內閣成員由皇族組成,“皇族內閣”遭到立憲派和一些漢族地主的不滿和反對,所謂“立憲“騙局至此完全戳穿。(1)新政的主要措施從1901年起,清政府頒布了一系列上諭,陸續(xù)推行新政。主要措施有:調整官制,整頓吏治。1901年7月,清政府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首以邦交為重,一切講信修睦”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匯編》第1冊第1023頁。外務部除辦理一般的外交事務之外,還負責通商、海防、路礦、關稅、郵電、華工、傳教、游歷等一切涉外事務。后來隨著商部、郵傳部的建立,情況才有所改變。1902年至1906年間清政府裁汰各衙門青吏差役,裁撤了河東河道總督、詹事府、通政司、太常寺、太仆寺、光祿寺、鴻肪寺和湖北、云南、廣東的巡撫衙門,各省也裁撤了一些機關。清政府還下令整傷吏治,停止捐納實官。編練新軍,創(chuàng)辦巡警。從1901年起,清政府屢發(fā)上諭,令各省裁汰綠營防勇,挑選精壯,編練常備軍、續(xù)備軍、巡警。各省設立武備學堂,停止武科試。1903年12月,清政府設立練兵處,以奕勤為總理大臣,袁世凱為會辦大臣,負責練兵事務。練兵處制定了一系列規(guī)章和法令,在各省設立督練公所,計劃在全國編練新軍36鎮(zhèn),但大多數(shù)省份沒有如期完成,至清朝滅亡前夕僅編成14鎮(zhèn)、18混成協(xié)、4標及2協(xié)禁衛(wèi)軍。1902年5月,清政府還批準袁世凱在保定創(chuàng)辦警務學堂,訓練巡警。1905年設立巡警部,以徐世昌為尚書,制訂各種警務章程,督辦各省巡警。1906年11月,練兵處并入由兵部改名的陸軍部,巡警部改名民政部,在各省設立巡警道或警務總局。振興商務,獎勵實業(yè)。1903年9月,清政府設立商部,以載振為尚書,管理所有工礦業(yè)和鐵路。商部成立后陸續(xù)頒行了一些工商業(yè)規(guī)章和獎勵實業(yè)辦法,如欽定大清商法、礦務暫行章程、鐵路簡明章程、公司注冊章程、華商辦理農工商業(yè)賞爵章程及改訂獎勵華商公司章程等,提倡和獎勵私人資本辦實業(yè),吸引華僑商人投資國內建設。同時清政府還批準設立路礦農務工藝各項公司,令各省文武官員及局卡委員“一律認真恤商,持平辦理,力除留難延擱各項積弊,以順商情而維財政?!敝靿叟缶帲骸豆饩w朝東華錄》第5冊第5091頁為了爭取資產階級,商部還制訂了商會章程。1906年11月,商部改名農工商部。1905年戶部銀行成立(1906年戶部改名度支部后,該行于1908年改名大清銀行),開辦資本400萬兩,官股商股各占一半,該行總辦由戶部奏派。1908年郵傳部又奏準設立交通銀行。廢除科舉,興辦學校。1901年,清政府決定科舉考試時改八股為策論,并命各省將省城書院改設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改設中學堂,各縣改設小學堂。1904年1月,清政府批準了張之洞等人擬定的《奏定學堂章程》,史稱“癸卯學制”。與此同時,清政府開始大批派遣留學生赴歐美和日本。1905年9月,清政府宣告廢除科舉敘度,自1906年開始,所有鄉(xiāng)試會試及各省歲考一律停止。12月,它設立學部,管理全國學堂事務。此外,清政府還改訂刑律,準許滿通婚,勸止婦女纏足等。(2)清末新政的影響清末新政雖然是清政府迫于形勢而進行的改革,但畢竟產續(xù)了一定的積極效果。1903年商部設立后,清政府向公司借貸官款參與公股,實行商辦公助,又鼓勵商人參加博覽會,引進先進技術倡設實驗工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和扶植了民族工商業(yè)。商會團體的組織和發(fā)展也有助于提高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地位。新政也促成了中國教育制度的巨大變革,近代化的新學制有利于封建士大夫向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轉化。科舉制度的廢除進一步動搖了傳統(tǒng)的封建社會的基礎,而新的教育行政系統(tǒng)的確立又消除了興辦近代學堂的最大阻力。這些措施為民族資本主義造成新的發(fā)展條件,在客觀上順應了歷史的潮流。清朝統(tǒng)治者推行新政的目的,是為了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因此,在所有各項新政中,編練新軍占有突出的地位。清政府編練新軍自然一含有抵抗外來侵略的用心,但其主要意圖是要鎮(zhèn)壓國內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1901年李鴻章死后,繼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凱推行新政最為得力。編練新軍,創(chuàng)辦巡警,開辦學堂等新政措施均先從直隸試辦,然后再制訂章程向各省推廣。至1905年,袁世凱率先練成北洋6鎮(zhèn)新軍,形成了當時最大的官僚軍事集團。至于整頓吏治,改訂刑律,準許滿漢通婚等則具有收買人心、緩和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企圖。然而,清政府的新政措施并沒有向資產階級開放政權,遠遠不能滿足資產階級的愿望。新政在實施過程中大大增加了人民群眾的稅捐負擔,百姓怨聲載道,不斷進行反抗。袁世凱北洋勢力的興起又激化了最高統(tǒng)治集團內部各派之間的爭斗。因此,新政的推行,未能收到清政府預期的效果,反而在無形中成了革命的催化劑,加速清政府的滅亡。3.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階級基礎和骨干力量20世紀初,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進入了初步發(fā)展階段,雖然在整個社會經濟中的比重還非常小,但是近代工礦企業(yè)增長的速度和規(guī)模,比以前有較大的進展,商辦企業(yè)大量出現(xiàn),與此同時,隨著商辦企業(yè)發(fā)展規(guī)模的擴大和數(shù)量的增多,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及其聯(lián)系的社會力量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在社會政治經濟領域也產生了顯著影響,為資產階級進行政治斗爭創(chuàng)造了必要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20世紀初年形成的近代新式知識分子群體由愛國轉向革命,加速了民主革命思潮的傳播和民主革命運動的開展。近代新式知識分子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兩個途徑:第一,清末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了一大批新青年。據(jù)記載,到1910年,全國興辦的各類學堂達42696所,學生有1300739人劉錦藻編:《清朝續(xù)文獻通考》卷104學校11第8634頁。這些新式學堂雖然大多數(shù)“似改非改”,但畢竟與舊式書院有較大的差別。如課程內容上增加格致(物理)、算術、中外歷史、地理、外國語等科目,有些學堂還聘用了外國教員或留日學生任教。來自社會中下層的學生增多,受教育面較以前有所擴大。科舉的廢除,進一步使讀書與做官脫節(jié),客觀上促進了思想解放。第二,20世紀初出洋留學熱的興起帶來了新知識新風氣。義和團運動之后,青年學子“為求富國強兵策,強忍拋妻別子情”,飄洋過海,以留學一衣帶水、同文同種的日本者居多。留日學生多數(shù)來自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省。中國留日學生人數(shù),1900年以前較少,1901年以后人數(shù)激增。1901年274人,1902年增至573人,1903年開始突破千人大關,達到1300余人,1904年留日學生在校人數(shù)為2406人,1905-1906年有據(jù)可查的達8000余人王曉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第355-356頁,中華書局1992年版。上海和東京是新式知識分子最為集中的地方。與舊式士大夫相比,他們接受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知識,具有強烈的群體意識和對國家前途的責任感。民族資本近代企業(yè)的初步發(fā)展和中國資產階級的漸次形成,為近代新式知識分子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和階級基礎。1903年拒俄運動以后,這一群體的革命覺醒更明顯了。20世紀初年,廣大新式知識分子在國外掀起了一股宣傳民主革命的熱潮,出版了大量革命報刊和書籍。1900-1905年間,資產階級革命派創(chuàng)辦或主持的影響較大的報刊有:香港的《中國日報》、《中國旬報》等,上海的《蘇報》、《國民日日報》、《警鐘日報》、《大陸》、《中國白話報》、《女子世界》、《國粹學報》等,日本東京的《國民報》、《游學譯編》、《湖北學生界》、《浙江潮》、《江蘇》以及橫濱的《開智錄》等。這一時期出版的革命書籍,不下百數(shù)十種,可分為下列幾類:(1)宣傳民族民主革命的政論性小冊子,如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章炳麟的《馗書》、楊守仁編的《新湖南》、黃藻編的《黃帝魂》等。(2)宣傳革命排滿的史著,如陳去病的《陸沉叢書》、《清秘史》、匪石的《鄭成功》、陶成章的《中國民族權力消長史》等。(3)譯介的西方社會政治理論著作和歷史著作,如盧梭的《民約論》、約翰?穆勒的《自由原論》、孟德斯鴻的《萬法精意》、斯賓塞的《代議政體》等,以及英、美、法、俄等國的革命史、弱小國家和民族的衰亡史、獨立史等。(4)揭露列強侵華的著譯,如《中俄交涉史》、《俄羅斯對華策》、《美國垂涎中華近事》、《明恥圖》、《閩警》等。(5)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小說,如《瓜分慘禍預言記》、《苦社會》、《自由結婚》、《女獄花》、《洗恥記》、《斷頭臺傳奇》等。這些革命書報的廣泛傳播,對喚起民眾覺醒,積聚和壯大革命力量,推動革命形勢迅速發(fā)展,起了很大的作用。1.孫中山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開始1894年冬,?孫中山在檀香山創(chuàng)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一興中會,隨后在香港成立總部,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革命目標,隨后比較有代表性的革命團體主要有1903年到1904年由黃興、龔寶銓分別在上海組建的革命團體華興會和光復會;1906年劉靜安組織的革命團體日知會,以及福建的漢族獨立會、安徽的岳王會等革命小團體,這些革命團體推動了各地革命運動的發(fā)展,為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fā)展的一個標志。2.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宣傳與組織工作伴隨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形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通過一些革命書刊,迅速在中國傳播開來,震撼著中國的思想界。在宣傳革命思想的讀物中,?章太炎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對于啟發(fā)人民的民主覺悟,組織和壯大革命隊伍,推動革命形勢的發(fā)展,作用最為顯著。3.組織革命運動興中會成立后,孫中山在廣州組織了廣州起義和惠洲起義。同盟會成立后,積極開展革命的宣傳和鼓動工作,聯(lián)絡會黨和新軍發(fā)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裝起義,包括1906年12月的萍瀏醴起義,1907年6月的惠州七女湖起義,1910年的2月和1911年的黃花崗起義等等。革命黨人的多次起義都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在于他們只注意聯(lián)絡會黨和新軍,未能發(fā)動和依靠群眾,急功近利,沒有長久的戰(zhàn)爭準備,另外還有組織不利,準備不足和冒險從事等原因。?但是革命黨人的奮不顧身的革命精神卻在全國民眾中擴大了革命影響。比如1911年的廣州起義,在戰(zhàn)斗中犧牲和被捕就義的有80多個革命黨人,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國內革命之時勢,實以造成矣?!?.建立統(tǒng)一的革命政黨——同盟會20世紀初建立的革命團體都是區(qū)域性的組織,活動比較分散,力量不夠集中,行動無法統(tǒng)一,不能適應日益發(fā)展的革命形勢的需要。1905年7月孫中山會晤了宋教仁,黃興等人。倡議聯(lián)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和其他革命團體,成立統(tǒng)一的革命政黨;7月30日,各革命團體在東京召開籌備會議,孫中山提議新黨名稱為“中國革命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宗旨;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通過了《中國同盟會章程》和《軍政府宣言》,一致推選孫中山為總理。同盟會的成立,基本結束了革命小團體分散斗爭的局面,一定意義上統(tǒng)一了各地革命的步調。三、三民主義學說和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1905年11月26日,同盟會創(chuàng)辦了機關刊物《民報》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將同盟會的十六字綱領歸結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三民主義。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將同盟會的16字綱領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隨后他通過《軍政府宣言》等文件對三民主義作了具體闡述。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理論概括。民族主義的基本內容就是“驅除鞋虜,恢復中華”,即要推翻滿洲貴族當權的清政府,建立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國家。孫中山在解釋這一款時,曾一再強調,“民族主義,并非是遇著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許那不同族的人來奪我民族的政權?!薄霸犚娙苏f,民族革命是要盡滅滿洲民族,這話大錯。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滿洲人滅我們的國,主我們的政,定要撲滅他的政府,光復我們民族的國家。這樣看來,我們并不是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假如我們實行革命的時候,那滿洲人不來阻害我們,決無尋仇之理?!睂O中山:《在東京民報創(chuàng)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324、325頁這樣,孫中山就將他的民族主義與帶有封建色彩的種族復仇主義劃清了界限。民權主義的基本內容就是“建立民國”,即推翻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民權主義被孫中山稱為政治革命的根本,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孫中山從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博愛的原則出發(fā),認為中國沿襲數(shù)千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是不合理的、違反人道的,因此“政治革命”勢在必行?!熬退銤h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他還說,“我們推倒?jié)M洲政府,從驅除滿人那一面說是民族革命,從顛覆君主政體那一面說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來分作兩次去做?!睂O中山:《在東京〈民報〉創(chuàng)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325頁這樣,他便把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有機地結合起來。《軍政府宣言》對未來的民主共和國的特征概括如下:“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tǒng)由國民公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薄吨袊藭锩铰浴?,《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297-298頁孫中山并未簡單照搬西方議會制度。如他在三權(立法、司法、行政)分立學說的基礎上提出制定五權(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jiān)察)分立的憲法的主張,用以防止西方國家在選舉和委任中的舞弊行為及議會濫用監(jiān)察權的弊端。孫中山還充分認識到建設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艱巨性,提出治國政綱分三期實施:第一期為“軍法之治”,即在新光復地區(qū),由軍政府總攝地方行政,清除清政府的苛政積弊及其殘余勢力,并施行有關經濟、治安、教育、衛(wèi)生等社會公務;第二期為“約法之治”,即“軍政府授地方自治權于人民,而自總攬國事之時代”,在此期間,解除軍法,頒行約法;第三期才是“憲法之治”,即軍政府解除權柄,制定憲法,國家政治步入議會民主制軌道《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297-298頁。五權憲法反映了孫中山對完美民主制度的追求。上述構想預見到革命勝利初期實行革命軍事專政的必要性,對鞏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勝利果實具有重大意義。民生主義的基本內容就是“平均地權”。其具體辦法是,“核定天下地價。其現(xiàn)有之地價,仍屬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會改良進步之增價,則歸于國家,為國民所共享?!薄吨袊藭锩铰浴?,《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297頁“平均地權”的提出決不是偶然的。首先,解決幾億中國農民迫切需要的土地問題,消滅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中國民主革命的根本問題。其次,孫中山對于解決中國土地問題所提出的方案,是“向西方尋找真理”的產物。孫中山考察西方社會,發(fā)現(xiàn)資本主義雖然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貧富兩極分化,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社會革命其將不遠”。他認為中國革命必須設法預防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病,因而中國不但需要進行“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社會革命”。此,孫中山積極尋找“改良社會經濟組織”的辦法。這時,風靡一時的美國資產階級學者亨利?喬治的“單一稅”學說給了他較大的影響。享利?喬治認為,土地私有是資本主義社會產生貧富不均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主張將土地收歸國有,其辦法是國家每年向每塊土地征收相當于地租額的賦稅。而地租一旦收歸國有,國家就不必征收其他賦稅。孫中山借鑒亨利?喬治的學說,提出了“平均地權”的主張。他以為,中國實行“平均地權”后,就可防止因地價上漲而引起的社會不平等現(xiàn)象,且“私人永遠不用納稅,但收地租一項,已成地球上最富的國。”孫中山:《在東京民報創(chuàng)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孫中山全集》第l卷第329頁通過“平均地權”以實現(xiàn)社會革命,是孫中山對在中國實現(xiàn)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探索,但客觀上卻符合資本主義發(fā)展的要求。因為“按照馬克思的學說,土地國有化就是:盡量鏟除農業(yè)中的中世紀式的壟斷和中世紀關系,使土地買賣有最大的自由,使農業(yè)最容易適應市場”,因此,它是“純粹資本主義的、十足資本主義的土地綱領”列寧:《中國的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第295,294頁。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集中表達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與經濟要求,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民主權利和幸福生活的迫切愿望,因而成為動員與組織廣大群眾起來推翻清朝封建統(tǒng)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戰(zhàn)斗號角,具有極大的鼓舞作用。但它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和徹底的反封建綱領,則反映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具有資產階級政黨性質的革命組織,它的成立將全國各地分散的民主革命派聯(lián)合起來,使革命黨人在組織上、思想上和軍事斗爭上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從而促使革命潮流迅速高漲。當然,它還存在不少缺點。在組織方面,各支部具有很大的獨立性和地方性,與總部缺乏緊密的聯(lián)系,不少會員在入會后仍沿襲自己原來所屬的組織獨立地進行活動,原光復會成員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在思想方面,大多數(shù)會員只接受同盟會綱領中的民族、民權“二民主義”,而對民生主義缺乏理解或不贊同,有些人甚至對民權主義都表示懷疑,成為只擁護民族革命的“一民主義”。這些缺陷表明同盟會難以肩負起將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進行到底的歷史使命。同盟會的成立和三民主義綱領的提出,團結和發(fā)展了革命力量,使中國革命有了一個領導核心和統(tǒng)一的指導思想,標志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預示著革命高潮即將到來。四、關于革命與改良的辯論在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宣傳活動中,最能擴大輿論陣地,傳播民主革命思想的是革命派與康有為、梁啟超代表的保皇立憲派的論戰(zhàn)。辯論的目的是掃清革命道路上的思想障礙,揭露改良派反對革命,反對共和的真面目,這次大論戰(zhàn)發(fā)生在1905—1907年,中心戰(zhàn)場在日本,革命派的主要陣地是《民報》,改良派的主要陣地是《新民叢報》,論戰(zhàn)主要圍繞下面三個問題展開的:革命派和?;逝傻恼搼?zhàn)內容十分廣泛,包括民主革命的對象、任務、方法、前途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但歸結起來,主要是圍繞同盟會的三民主義綱領進行的,即要不要用暴力推翻清王朝,要不要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要不要改變封建土地制度。這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問題,是這次論戰(zhàn)的核心。關于要不要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問題。?;逝砂选案锩艥M”和愛國救亡對立起來,認為?;示褪菒蹏?,革命必致亡國??涤袨樯踔练裾J中國封建制度的存在,證明沒有必要進行革命:“吾國久廢封建,自由平等,已一二千年,與法之十萬貴族,壓制平民,事既不類,倡革命言壓制者,已類于無病而學呻矣?!笨涤袨椋骸斗▏锩氛摗?,《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第2卷上冊第304頁,三聯(lián)書店1963年版他們把革命描寫成是殺人放火的“復仇主義”行為,必然導致滿漢民族的更大裂痕,甚至引起帝國主義列強的干涉而亡國。革命派列舉大量事實,證明清王朝推行民族壓迫政策給中一華民族帶來的災難,進一步論證了民族革命的必要性和正義性。他們針對?;逝芍肛煾锩伞芭艥M復仇論”反駁說:“民族革命非盡戮滿族五百萬人之一謂,傾覆其政府,不使少數(shù)人握我主權為制于上之謂也?!比シ牵骸都o十一月四日東京滿學生大會》,《民報》第9號第96頁這就明確揭示了革命派所主張的“排滿”,實質上是反對少數(shù)滿洲統(tǒng)治者,而不是所有的滿洲人。革命派還從理論上駁斥了保皇派對革命暴力的曲解,認為只有通過暴力革命,中國才能獲得民族的解放和社會的進步,解除億萬人民的痛苦,并熱情地謳歌:“革命者,救人世之圣藥也。終古無革命,則終古成長夜矣?!彼键S:《中國革命史論》,《民報》第l號第53頁肯定革命不僅不會招致帝國主義的干涉,反而是挽救民族危亡、避免列強瓜分的唯一途徑。因為帝國主義敢于欺負中國,清政府腐敗無能是一大原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則可避免被瓜分的危險。關于要不要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問題??涤袨閳猿謿v史漸進論的“三世說”,認為由“據(jù)亂世”必須經過“升平世”,才能到達“太平世”。就是說由封建專制,必須經過君主立憲,才能實現(xiàn)民主共和,“茍未至其時,實難蹭等”康有為:《法國革命史論》,《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第2卷上冊第295頁。梁啟超則認為中國不僅“不能進行共和立憲制”,而且還“未能行君主立憲制”,因為中國人尚未具備“可以為共和國民之資格”梁啟超:《開明專制論》,《梁啟超選集》第478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只有從“開明專制”著手,“拾級而上”,經過君主立憲階段,最后才能達到民主共和。他們認為如果革命派硬要通過暴力革命,超前“蹭等”實行共和,則必然導致國家亂亡。革命派不同意?;逝申P于中國社會必須經過“開明專制”和“君主立憲”等階段,然后才能建立民主共和的理論。孫中山說:“有謂各國皆由野蠻而專制,由專制而君主立憲,由君主立憲而始共和,次序井然,斷難躁等;中國今日亦只可為君主立憲,不能躁等而為共和。此說亦謬。”孫中山:《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歡迎大會的演說》,《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283頁他援引當時菲律賓人民和美國黑人為爭取獨立自由而斗爭的事跡為例,指出民主共和是世界進步的潮流,中國人民必須為建立一個民主共和國而奮斗。他們還以“天賦人權”學說作理論依據(jù),斥責?;逝烧J為中國人還不具備共和國民資格的英雄史觀,肯定中國人民完全有能力在推翻君主專制制度之后,建立一個民主共和的國家。他們力辯“政治革命”的內涵是推翻清朝封建專制統(tǒng)治,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而不是依靠清政府實行“開明專制”和“君主立憲”,從而劃清了“政治革命”和“開明專制”的界限。關于要不要改變封建土地制度的問題。?;逝蓪ν藭岢龅摹捌骄貦唷焙汀巴恋貒小本V領進行了全面抨擊,認為中國社會經濟制度基本上是良好的,指責土地國有制度違背了所謂“自然法則”,必將“妨害”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和“阻礙”社會文明的進步。他們稱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完美與合理,不準對其有任何破壞和變革。革命派列舉大量事實批駁了?;逝蓪Α捌骄貦唷?、“土地國有”綱領的攻一擊,揭露中國封建土地制度的種種弊端,指出地主壟斷土地,阻礙一了生產力的發(fā)展,造成人民生活窮困。所以對地主階級壟斷土地的現(xiàn)象表示強烈不滿:“土地者,一國之所共有也,一國之地當散之一國之民。今同為一國之民,乃所得之田,有多寡之殊,兼有無田有田之別,是為地權之失平?!币虼?,必須“均配土地,使耕者不為佃奴。”他們強調說:“地主之流弊不特使貧民陷于地棘天荊之苦況,抑亦商工界之一大障礙物”馮自由:《民生主義與中國政治革命之前途》,《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第2卷上冊第427頁。只有實行土地國有,平均地權,才能補偏救弊。而實行“平均地權”和“土地國有”政策,不但不會妨礙人們從事生產的積極性,反而能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論戰(zhàn)的意義革命派和?;逝傻恼搼?zhàn),是革命與改良的論戰(zhàn)。革命派和?;逝墒峭瑢儋Y產階級的政治派別,有著共同的救亡圖存的宗旨,都采用了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理論來探討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建立資產階級國家的道路。通過這場大論戰(zhàn),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劃清了革命與?;实慕缦蓿M一步促進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輿論準備。這場論戰(zhàn)也暴露了革命派與?;逝傻囊恍┕餐觞c:第一,他們都不能正面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逝珊ε赂锩鹆袕姷母缮娑泄戏种?,革命派認為革命可限于“排滿”范圍并能使國家獨立,正可避免列強干涉,表明他們對帝國主義的本質都缺乏深刻認識和堅決反抗態(tài)度。第二,他們當時都不愿意看到下層群眾在革命期間舉行大規(guī)模起義的作用,害怕引起“內亂”。因此,?;逝山吡Ψ磳Ω锩?,而革命派則鼓吹“文明革命”、“秩序革命”。這些弱點反映了中國資產階級的妥協(xié)性和軟弱性。1907年,由于形勢日益緊迫,兩派的爭論尚未結束,便投入到實際的政治斗爭中去。中國民主共和與君主立憲的兩種主張、兩種前途的斗爭,還有待于通過實踐決出分曉。這場思想論戰(zhàn)以革命派的勝利而告終,為即將到來的辛亥革命作好了輿論準備。同時,革命派的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主張得到了很多進步人士的擁護,沖破君主立憲的束縛,擴大了革命影響,壯大革命陣營。第二節(jié)辛亥革命與建立民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民族危機更嚴重,清政府的統(tǒng)治更加腐朽,各地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保路風潮,在全國人民革命斗爭的推動下,同盟會也積極開展革命的宣傳和鼓動活動,聯(lián)絡會黨和新軍,發(fā)動了多次武裝起義,這些都為后來的辛亥革命作了準備。一、封建帝制的覆滅武裝起義與保路風潮。1911年6月,四川爆發(fā)了群眾性的保路運動,聲勢很大,清政府實行鎮(zhèn)壓,制造了成都血案,同盟會會員吳玉章等領導了武裝起義,榮縣宣布獨立,這是同盟會會員建立的第一個縣革命政權,清政府率鄂軍前往四川鎮(zhèn)壓,造成了武漢地區(qū)的兵力空虛,為武昌起義的成功創(chuàng)造了客觀條件。武昌首義與各地響應由于文學社和共進會均在新軍中發(fā)展會員,雙方都有聯(lián)合起來共圖大業(yè)的要求,并且為此進行過接觸。1911年9月,為了加強工作,發(fā)動起義,在同盟會中部總會的勸導下,雙方決定實行聯(lián)合,經過協(xié)商,組成了統(tǒng)一的領導機構,共推文學社領導人蔣詡武為革命軍總指揮,共進會領導人孫武為參謀長,另一領導人劉公為未來的軍政府總理。他們擬定了起義的詳細計劃,派人到上海迎接中部總會領導人來鄂主持大計,且聯(lián)絡鄰近各省,策動響應。湖北革命黨人原定10月6日(陰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jié))舉行起義,由于清政府加強戒備,準備不及而延期。10月9日,準備工作一切就緒,不料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配制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聞聲而來的俄國巡捕將準備起義的旗幟、符號、文告、印信及機關里黨人名冊等全部搜去,孫武帶傷走避。俄國駐漢口領事旋將搜獲的文件轉交清方江漢關道齊耀珊,所捕人員一并引渡。當天晚上,武昌小朝街85號的起義指揮機關又遭破壞,蔣詡武雖逃脫,劉復基、彭楚藩等被捕,往各營送炸彈的楊洪勝也落入敵手。次日晨,湖廣總督瑞涅下令殺害劉、彭、楊三人,封鎖各標營營門,收繳彈藥,搜捕革命黨人,形勢十分危急。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毫不畏懼,毅然發(fā)動起義。10日晚8時半,駐武昌城內的新軍第八鎮(zhèn)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他們擊斃反動軍官后,在熊秉坤帶領下沖出營房,直奔楚望臺軍械庫奪取彈藥,軍械庫守中的革命士兵立即響應。接著,其他步、炮、輜重各營和軍事學堂學生也相繼起義,在楚望臺補充了彈藥,并推原日知會會員、工程第八營左隊隊官吳兆麟為臨時總指揮,向湖廣總督衙門發(fā)動攻擊,經過通宵激戰(zhàn),于次日黎明占領了總督衙門,控制全城。湖廣總督瑞徵逃到“楚豫”號兵艦上,第八鎮(zhèn)統(tǒng)制張彪率部逃往漢口。11日晚和12日晨,駐漢陽、漢口的新軍先后倒戈,武漢三鎮(zhèn)全部光復。武昌起義的勝利引發(fā)廣大群眾的革命激情,他們掀起參軍的熱潮。湖北軍政府宣布擴軍4協(xié),5天之內便已滿額。漢陽兵工廠工人日夜趕制槍枝支援前線。10月18日,革命軍在漢口附近劉家廟迎擊清軍,當?shù)氐蔫F路工人和農民手持勞動工具前來助戰(zhàn),奮力殺敵,首戰(zhàn)告捷。武昌起義在全國產生極大的影響。各地的革命黨人紛紛發(fā)動新軍和會黨響應,革命風暴席卷全國。10月22日,湖南革命黨人發(fā)動會黨和新軍進攻長沙,巡撫余誠格倉皇逃走,革命軍推舉焦達峰、陳作新為正、副都督,建立湖南軍政府。湖南光復隔絕了清政府與粵、桂各省的聯(lián)系,穩(wěn)定了湖北的后方。湖南軍政府還派出軍隊支援武漢抗擊清軍的斗爭。同一天,陜西同盟會聯(lián)絡會黨和新軍在西安起義,護理巡撫錢能訓逃走,建立以張鳳翔為大統(tǒng)領(后改稱都督)的陜西軍政府。部分陜西革命軍還攻入山西,切斷清政府與西北地區(qū)的聯(lián)系,從側面威脅南下的清軍。10月23日,駐江西九江的新軍宣布獨立,次日收復湖口和馬當要塞,成立九江軍政分府。31日,同盟會在南昌發(fā)動新軍起義,建立江西軍政府,解除了長江下游清軍對武漢的威脅。江西都督幾經更迭,后由同盟會員李烈鈞擔任。10月29日,革命黨人在太原發(fā)動新軍起義,組成由新軍協(xié)統(tǒng)閻錫山任都督的山西軍政府。10月30日,云南同盟會聯(lián)合新軍協(xié)統(tǒng)蔡愕和營管帶唐繼堯等人發(fā)動起義,次日占領昆明,組成以蔡愕為都督的云南軍政府。11月3日,同盟會中部總會、光復會發(fā)動上海城自治公所商團、巡警和會黨、工人起義,先占閘北,后攻江南制造總局,次日,占據(jù)全城,隨后,成立以同盟會員陳其美為都督的上海軍政府。11月4日,浙江革命黨人在上海的支援下發(fā)動新軍和防營起義,次日黎明占領杭州,6日,湯壽潛由滬返杭,就任浙江軍政府都督。11月5日,來自上海的義軍聯(lián)合楓橋的新軍進入蘇州,同日以江蘇巡撫程德全為首的江蘇都督府成立。11月4日,貴州革命黨人在貴陽發(fā)動新軍和陸軍學堂學生起義,成立貴州軍政府,新軍教練官楊草誠出任都督。11月8日,安徽巡撫朱家寶在諮議局立憲派士紳的支持下宣布獨立,自為都督,后因形勢不穩(wěn)逃離安徽,由同盟會員孫毓綺、柏文蔚先后出任都督。11月7日,廣西洛議局議決獨立,推巡撫沈秉望為都督,幾天后,陸榮廷發(fā)動兵變,取而代之。11月9日,福州革命黨人率新軍、會黨起義,推第十鎮(zhèn)統(tǒng)制孫道仁為福建軍政府都督。同日,廣東宣布“獨立”,同盟會員胡漢民任都督。在短短一個月內先后有13個省和重要城市上海宣布獨立。各省獨立大致有三種方式:一是新軍起義,如湖南、陜西、山西、云南、江西、貴州、浙江和福建;二是舊官僚倒戈,如江蘇與廣東;三是諮議局易幟,如安徽與廣西。傾向革命的新軍起義,是絕大多數(shù)省份獨立的主要力量。然而,新軍中的革命骨干不甚了解地方上的復雜情況,很難有效地管理地方,因此在起義成功后往往主動地把權力移交給那些看起來有聲望有經驗的上層人士。舊官僚和在諧議局中起主導作用的立憲派,一向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聲望,以及管理地方事務的豐富政治經驗,他們加入革命陣營后,一方面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潰,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革命陣營的妥協(xié)性。革命黨人由于發(fā)動和依靠群眾不足,內部又有種種矛盾和磨擦,再加上害怕列強的干涉,就使舊官僚和立憲派有隙可乘。在湖北,武昌起義后被推上都督席位的黎元洪上任不久,就依靠立憲派與舊官僚同革命黨人爭權。在湖南,立憲派在軍政府成立后要求仿效湖北湯化龍任民政部長的先例,實行“軍民分治”,湖南都督焦達峰害怕分裂,讓立憲派首領譚延閻當了民政部長兼參議院議長。立憲派利用參議院多方限制都督行使職權,旋又發(fā)動政變,殺害焦達峰等革命黨人,奪取政權。在江蘇,舊官僚程德全表示贊成獨立,便被推為都督。在廣西,由于同樣原因,舊官僚沈秉塑出任都督。不久,前清軍提督陸榮廷又奪得都督之位,接著便迫害甚至殘殺革命黨人。這樣,獨立的各省很大一部分權力迅速地落入了立憲派和舊官僚的手中。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了實行“文明革命”,同立憲派、舊官僚一樣,在獨立各省對農民群眾自發(fā)的反封建斗爭加以彈壓。江蘇無錫軍政分府派兵會同江陰、常熟派出的軍警,鎮(zhèn)壓了三縣交界地區(qū)的“千人會”抗租運動;上海軍政府多次出兵,平息郊縣農民的抗租風潮;山西軍政府也破壞長治、高平、沁縣一帶反對地主豪紳的“干草會”運動,捕殺起事首領,致使廣大農村未能出現(xiàn)應有的社會大變動,以鏟除封建勢力。二、中華民國的建立1.政府成立。12月2日,隨著革命風暴席卷全國,為了克服獨立各聲各自為政的狀態(tài),要求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政權,革命軍占領南京后,各省代表決議將南京作為臨時政府所在地,正當各方對臨時政府代表的人選問題產生意見分歧之時,孫中山從海外回到上海,孫中山在國內有崇高威望,對革命有卓越貢獻,12月29日,孫中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tǒng)。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次日,他發(fā)出通電,宣布中華民國改用公歷,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1月3日,各省代表聯(lián)合會增選黎元洪為副總統(tǒng),并通過孫中山和黃興提出的9名國務員名單。其中陸軍總長黃興、外交總長王寵惠、教育總長蔡元培均是同盟會員;實業(yè)總長張謇和交通總長湯壽潛是立憲派的首領;財政總長陳錦濤、內務總長程德全、司法總長伍廷芳是舊官僚;另外海軍總長黃鐘英是起義的艦長。根據(jù)同盟會原先設計的“部長取名,次長取實”的方案,孫中山直接任命的各部次長、局長和總統(tǒng)府秘書長等,除海軍次長已退出同盟會外,均是同盟會的重要骨干,掌握了臨時政府的實權。1月28日,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成立,作為臨時政府的立法機關;翌日,舉同盟會員林森為議長。40余名臨時參議員中,同盟會會員占了30多名。因此,盡管立憲派和舊官僚在起義各省中奪取了很大的權力,但在組建臨時政府的斗爭中卻遭到挫折。南京臨時政府的立法權、行政權都掌握在居于領導地位的革命黨人手中。2.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以革命黨人為主體的資產階級民主政府,它在短短三個月中頒布了不少有利于發(fā)展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民族經濟、文化教育以及有關社會習俗革新的政策法令。在政治方面:它宣布人民享有選舉、參政等公權和居住、言論、出版、集會、信教自由等私權;各民族所享權利和所負責任,一視同仁;解放“疍戶”、“惰民”等所謂“賤民”,在法律上和其他人民一律平等;保護華僑,禁絕販賣華工;禁止買賣人口和蓄奴;禁止刑訊,“其罪當答杖、枷號者,悉改科罰金、拘留”《臨時政府公報》第35號,1912年3月11日,體現(xiàn)了資產階級自由平等、保障人權的原則。在經濟方面:它保護人民的私有財產,頒布了一些保護工商業(yè)的法令規(guī)章,提倡人民興辦實業(yè),鼓勵華僑在國內投資。實業(yè)部制定的《商業(yè)注冊章程》,允許各埠公司自由呈注,減免注冊費。該部還規(guī)定設廠營業(yè)自由,準許某些企業(yè)緩償欠債以渡過危機。除中央設有實業(yè)部外,還要求各省成立實業(yè)公司。財政部也擬定了《商業(yè)銀行條例》,鼓勵民間開辦銀行。在文教方面:它倡導以“自由平等博愛為綱”的“公民道德”,頒布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14條,規(guī)定“凡各種教科書,務合乎共和民國宗旨,清學部頒行之教科書,一律禁用”;“小學讀經科一律廢止”《臨時政府公報》第4號,1912年2月1日。同時又頒發(fā)《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準》11條,重視小學、中學、師范學校的課程改革。教育總長蔡元培提出,軍國民主義、實利主義、德育主義、世界觀、美育主義“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者也?!辈淘啵骸秾τ谛陆逃庖姟?,《蔡元培全集》第2卷第134頁,中華書局1984年版在教育部公布的章程中規(guī)定小學可以男女同校,改善了學校教育中女子的地位。在社會習俗革新方面:嚴禁種植、吸食鴉片和一切賭博,革除前清官府“大人、老爺”等稱呼,限期剪辮,勸禁纏足,禁止欺壓婦女,提倡男女平等,力圖樹立一種新的社會風尚。各地方當局依據(jù)上述政令,認真實施,如陜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嚴懲煙犯,一經捕獲,均判死罪,廣東地方也處決了一批賭犯。雖然各地在實行中有時不免簡單粗暴,失之太嚴,同時又遇到傳統(tǒng)勢力的抵制,但由此而帶來社會風氣的變化是不可忽視的。南京臨時政府的各項政策法令體現(xiàn)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對于解除封建舊制度的侄桔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不過,由于民族資產階級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堅定性,南京臨時政府對于農民的土地問題缺乏必要的關注,對于地主階級利益沒有根本的觸動,這就使南京臨時政府得不到農民的支持。在對外政策上,南京臨時政府為了換取帝國主義的承認,主動承擔過去的外債和賠款,承認清政府和帝國主義國家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保護列強在華的各種特權和利益。即使這樣,帝國主義國家還是一直拒不承認南京臨時政府,甚至蠻橫地扣留全部海關稅收,在經濟上切斷臨時政府的主要財源,致使臨時政府始終處于財政困難的境地。孫中山在南京公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作為限制袁世凱權力和保障民主共和制度的根本大法,臨時約法規(guī)定了三權分立的原則,在國家機構上采取責任內閣制,內閣總理由議會的多數(shù)黨產生,總統(tǒng)的命令須國務委員副署才能發(fā)生效力,這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是孫中山領導的一次完整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第一,推翻了封建帝制,打擊了中國封建勢力及其主子帝國主義。辛亥革命埋葬了統(tǒng)治中國268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將具有絕對權威的皇帝從神圣寶座趕下來,這對封建勢力是致命一擊,也使帝國主義無法找到像清政府那樣能在表面上控制全國局面的走狗,此后,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再也不可能在中國建立起穩(wěn)定的統(tǒng)治秩序了。第二,建立了民主共和國,從此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之后,一切封建余孽包括袁世凱和張勛,他們的任何復辟帝制丑劇都不能不遭到可恥的下場。民主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和民主潮流的不斷高漲,空前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極大地激勵了中國人民不斷探索開拓革命的道路。第三,為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辛亥革命削弱了中外反動勢力對民族資本主義的束縛和壓迫,南京臨時政府制定了許多保護工商業(yè)的政策和法令,促使各種實業(yè)團體紛紛涌現(xiàn),工礦企業(yè)特別是中小企業(yè)和工場手工業(yè)迅速增加,中華大地出現(xiàn)了振興實業(yè)、提倡國貨的熱潮。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工人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起來,逐漸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第四,對近代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廣泛影響。在辛亥革命的影響下,1912年在華的越南僑民組織了越南獨立黨,并提出民族解放和建立共和國的主張,1913年荷屬東印度群島人民也掀起了反對殖民主義的革命運動,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日趨高漲。列寧在評價辛亥革命時指出,“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具有世界意義,因為它將給亞洲帶來解放并將破壞歐洲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列寧:《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六次(布拉格)全國代表會議文獻》,《列寧全集》第21卷第163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推翻了清王朝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2.結束了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3.給人們帶來思想上的解放4.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社會風俗發(fā)生了積極的變化5.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推動了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第三節(jié)辛亥革命的失敗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中華民國的建立,引起了帝國主義的仇視,他們積極尋找新的代理人顛覆革命。袁世凱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以擁護共和騙取了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信任和妥協(xié),竊去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的職位,以北京為首都建立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為了反對袁世凱破壞共和、復辟帝制以及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孫中山及其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先后進行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護法運動,但是因為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和資產階級本身的弱點,這些革命斗爭都失敗了。證明以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到了盡頭,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代舊民主主義革命具有歷史必然性。一、封建軍閥專制統(tǒng)治的形成1.袁世凱竊國,辛亥革命流產(1)袁世凱掌握軍政大權武昌起義的勝利,引起了帝國主義國家的震驚和仇視,全國革命形勢的發(fā)展,又使帝國主義感到“恢復舊觀,斷無可望,”只好宣布“中立”,與此同時,尋找和扶植新的代理人,?各帝國主義國家一致選中了袁世凱,并敦促清政府啟用袁世凱。同時,武昌起義后,清政府命令北洋新軍南下鎮(zhèn)壓革命,?但是北洋新軍只聽袁世凱的調度,清政府也只好考慮重用袁世凱。1911年10月,清政府啟用袁世凱,先后授予他欽差大臣、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獲得了軍政大權。(2)南北議和袁世凱巧妙地利用了南北對峙的局面,一方面借用南方的革命力量來威脅清政府,進一步向他讓權,一方面對革命黨人又打又拉,軟硬兼施。12月18日,南北雙方在上海開始正式談判,雙方約定,只要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即推舉他為共和國第一任大總統(tǒng)。在會談期間,英、美、俄、法、日、德六國駐上海總領事向南北和談代表提出了“使目前沖突歸于停止”的照會,壓迫革命黨人向袁世凱妥協(xié)。3.清帝退位袁世凱在得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指使他的部下馮國璋、段祺瑞等聯(lián)名通電,聲稱“誓死反對共和”,革命陣營內的立憲派和舊官僚和一些革命黨人也開始極力向孫中山施加壓力,加上帝國主義在外部的壓力,孫中山在1月15日再次表示:“如清帝退位,宣布共和,則臨時政府決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職,以功以能,首推袁氏。”于是,袁世凱開始加緊對清政府施加壓力,2月9日,南北雙方議定給清帝退位后特別待遇,2月12日,清帝在退位后隱居故宮、仍用皇帝尊號等優(yōu)待條件下宣告退位。4.袁世凱上臺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孫中山提出讓袁世凱赴南京就職,并將臨時政府設在南京,2月中下旬,袁世凱唆使陸軍士兵在北京、天津地區(qū)發(fā)動兵變,一些立憲派、舊官僚和北洋將領叫嚷袁世凱不能南下,各個帝國主義國家也先后從外地調兵制造緊張局勢,這樣,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3月30日,由袁世凱的親信,唐紹儀組織的內閣宣告完成,4月1日,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tǒng)的職務,4月5日,臨時參議院決定,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遷設北京,辛亥革命失敗。辛亥革命趕跑了皇帝,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是以同大地主、大買辦的代表—北洋軍閥的妥協(xié)而告終,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辛亥革命不是通過反動勢力的武力鎮(zhèn)壓而失敗,而是通過假共和的手段實現(xiàn)了權力轉移。所以說是袁世凱竊取了革命的果實。5.封建軍閥的專制統(tǒng)治政治上北洋軍閥實行軍閥官僚的專制統(tǒng)治。經濟上北洋軍閥維護帝國主義、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的利益思想文化方面,提倡尊孔復古思潮。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終結(一)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辛亥革命失敗后,中國開始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時期。為了反抗袁世凱的反動統(tǒng)治、維護共和制度,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又先后進行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但均以失敗而告終。1.二次革命(1)改組國民黨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大多熱衷于西方的議會政治,希望通過建立政黨內閣,限制袁世凱的權利,維護共和制度,加上辛亥革命后,各派政治力量分化組合,政黨林立,形成了擁護袁世凱集權的,主要由共和黨和民主黨組成的進步黨,成為同盟會在國會中的主要政敵,而同時?同盟會內派系林立,分裂嚴重,1912年8月,宋教仁在爭得孫中山、黃興等人的同意后,以同盟會為基礎,聯(lián)合統(tǒng)一其他幾個小黨派,組成國民黨,國民黨繼承了同盟會的一些綱領。(2)刺殺宋教仁袁世凱竊取了臨時大總統(tǒng)后,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實行責任內閣制,以限制袁世凱的權力。袁世凱先后迫使唐紹儀和陸征祥內閣辭職,9月任命親信趙秉鈞為內閣總理,重新組閣,使一切政令完全按照袁世凱的旨意行使。國民黨在1912年12月到1913年2月舉行的第一屆國會選舉中,大選獲勝。引起了袁世凱的極大恐慌,此后,宋教仁又奔赴各地,發(fā)表演說,抨擊時政,袁世凱于1913年3月20日,派人將宋教仁暗殺于上?;疖囌?,此事宣告了“政黨政治”的破產。(3)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使孫中山從迷霧中清醒,認為“非去袁不可”,但是大多數(shù)革命黨人對武裝討袁缺乏信心,主張以國會力量“法律討袁”。5月,袁世凱指責國民黨人破壞共和,6月,袁世凱先發(fā)制人,在同英、法、德、日、俄五國銀行簽訂了條件苛刻的善后大借款合同,籌備了內戰(zhàn)經費后,找借口派兵南下,進入江西,發(fā)動反革命政變,革命黨人節(jié)節(jié)敗退,7月初,孫中山在上海召開國民會議,決定“二次革命”,但是由于他們一開始沒有統(tǒng)一的行動綱領,沒有領導核心,人心渙散,南方各省的國民黨軍隊被袁世凱各個擊敗,反對袁世凱獨裁,捍衛(wèi)民主制度的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黃興等被通緝,逃亡海外。2.護國運動(1)袁世凱稱帝二次革命后,袁世凱加緊了獨裁的步驟。1913年10月,袁世凱以軍警包圍國會,脅迫議員,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tǒng),10日,就任正式大總統(tǒng);11月4日,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使國會法定人數(shù)不足,無法開會;1914年1月10日,解散作為民主共和制度標志的議會,并停辦地方自治;隨后制定《中華民國約法》,代替1912年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破壞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最后一點象征。《約法》中規(guī)定改內閣制為總統(tǒng)制,立法院在總統(tǒng)統(tǒng)轄之下,參政院由總統(tǒng)直接任命,12月,更規(guī)定總統(tǒng)任期10年,并可以無限期連任,為復辟帝制做準備;并與1915年5月9日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作為日本政府對其復辟的支持;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宣布改年號為中華帝國。(2)袁世凱垮臺袁世凱的獨裁統(tǒng)治、倒行逆施和賣國行為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1915年,蔡鍔在云南率先舉起反袁護國的旗幟,發(fā)動護國戰(zhàn)爭,全國各地紛紛響應。袁世凱稱帝行為使北洋軍閥內部也產生了分化,馮國璋等還提出逼迫袁世凱取消帝制,帝國主義國家也對袁世凱的行為態(tài)度曖昧,日本帝國主義看到袁世凱即將垮臺,轉而支持段祺瑞,在全國上下一片討袁聲中,袁世凱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仍任總統(tǒng),但反袁斗爭仍在繼續(xù),甚至他的親信和心腹也舉起反袁大旗,袁世凱在6月憂懼而死。(3)護國運動失敗在護國運動中,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也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二次革命失敗后,孫中山在日本于1914年7月另組“中華革命黨”,并回國組織軍事力量,組成中華革命軍,成為反袁的最堅決的力量,但是孫中山在組建中華革命黨時為了防止良莠不齊和黨內意見分歧,規(guī)定了嚴格的入黨手續(xù)和組織紀律,把絕對服從孫中山個人作為入黨的唯一標準,所以這時的中華革命黨成了脫離群眾的“秘密團體”,不能在國內政治生活中起到較大的影響,沒能在反袁斗爭中掌握領導權,反袁斗爭的果實被大小軍閥所竊取,重新恢復的共和制徒具形式。袁世凱死后,帝國主義支持軍閥的各派系作為自己的代理人,因而形成了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的局面,北京政府仍由北洋軍閥控制。3.護法運動(1)軍閥割據(jù)袁世凱死后,帝國主義支持軍閥的各派系作為自己的代理人。日本支持段祺瑞為首的皖系控制了中央政權,控制了皖、魯、浙、閩等省,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了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等省,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控制了東北三省,另外還有一些小軍閥割據(jù)一方。(2)“府院之爭”在北京政府內部,任國務總理和陸軍總長的段祺瑞獨斷專行,排斥總統(tǒng)黎元洪,引起黎元洪和副總統(tǒng)馮國璋的不滿,聯(lián)合反段。1917年,日本想唆使北洋集團參加對德作戰(zhàn),加強對中國控制,段祺瑞也想借此機會向日本借款,擴大皖系勢力,力主參戰(zhàn);美國見形勢于己不利,唆使黎元洪拒絕參戰(zhàn),兩方因為是否對德國參戰(zhàn)的問題而激化,爆發(fā)了“府院之爭”。(3)張勛復辟及其失敗A張勛北上調停5月23日,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的職務,段祺瑞到天津后,通電各省反對黎元洪,6月,準備向北京進軍,沒有軍權的黎元洪陷入困境,同意軍閥張勛北上調停,張勛代表的是一股封建復辟的勢力,他和他率的“定武軍”都拖著一條發(fā)辮,7月1日,張勛擁戴12歲的溥儀“登極”,恢復清朝舊制。黎元洪躲入日本公使館。B段祺瑞“再造共和”張勛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國人民的反對,段祺瑞見解散國會,趕走黎元洪的目的已經達到,張勛復辟又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于是立即組織“討逆軍”,自任總司令,向北京進軍,討伐張勛,辮子軍一觸而潰,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元勛,重新繼任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段祺瑞任國務總理后,黎元洪宣布辭職,馮國璋繼任大總統(tǒng),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貴州大學《結構力學B》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財經大學《小學教育教學敘事研究》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青海省建筑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貴陽信息科技學院《教育史專題研究》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硅湖職業(yè)技術學院《計算思維導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甘肅建筑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廣州新華學院《物流與電子商務實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遼寧省建筑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
- 2025年湖南建筑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附答案
- 中華詩詞大賽題
- 中考語文真題專題復習 小說閱讀(第01期)(解析版)
- 《陸上風電場工程概算定額》NBT 31010-2019
- 商務禮儀培訓職業(yè)禮儀員工培訓PPT
- 2022-2023年河南省駕照考試《小車》科目一預測試題(含答案)
- GB/T 24573-2009金庫和檔案室門耐火性能試驗方法
- ISO27001-2022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管理手冊
- 經濟困難學生家庭走訪情況登記表
- 《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 教學課件
- 簡支箱梁橋畢業(yè)設計
- 監(jiān)理安全安全通知書(春節(jié)假期)
- 啟明星辰天鏡網(wǎng)站安全監(jiān)測系統(tǒng)用戶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