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在路上-現(xiàn)代文閱讀篇_第1頁
我們一直在路上-現(xiàn)代文閱讀篇_第2頁
我們一直在路上-現(xiàn)代文閱讀篇_第3頁
我們一直在路上-現(xiàn)代文閱讀篇_第4頁
我們一直在路上-現(xiàn)代文閱讀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練最強大腦保分增分之路

鄧思慶贛州中學直通6月7日我們一直在路上1我們一直在走的路,必須每天要走的路?研讀考點研習真題尋找規(guī)律如果你能每天堅持將一些所見所聞所思變成文字,語文學習其實可以不用去做題。做題是語文學習最僵化最無奈的選擇。21.題目形式:單項選擇題,一般要求考生選出“不屬于”“不符合”“不正確”的一項。2.考頻分值:必考題。設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3.從選材看:課標Ⅰ:《〈老子〉的年代》(2013)、“悲劇美學”(2014)、《宋代信用的特點與影響》(2015);課標Ⅱ:《中國鳳文化》(2013)、“古代食品安全”(2014)、“接受美學”(2015)。論述類文本的題材大致包括哲學、美學、教育、考古、歷史學、民俗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文化評說、文學現(xiàn)象等內容,篇幅在1000——1200字。從考查點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是課標全國卷的考查熱點。

一、論述類文本(研究性論文)閱讀篇研讀考點研習真題3做題保分路上的“攔路虎”:碎片化記憶淺層閱讀力:

過目不會記,不能記。不會記因不會歸類。

深層閱讀力:涉及思維、審美、心理、文化等維度。4高考語文開卷第一題靠你過目不忘的讀書本事保分。讀得好是因為記得好。只有記憶的強大,才有能力的強大。只有記得住,才能判得準。只有會記能記,眼看題腦檢索時才能看清題干中的編錯點。5現(xiàn)代文閱讀中最強大腦之記憶與檢索比百度更復雜但沒有更準確考場作答依賴考生的大腦檢索能力。考場大腦檢索的過程就是考生根據(jù)題目的指向,從文本閱讀記憶出發(fā),搜索經(jīng)驗記憶和生活記憶,從中提取選答作答信息的過程??紙霏h(huán)境下語文閱讀記憶是考場思維檢索之本。高考語文考場的競爭本質上是大腦記憶與檢索能力的競爭。高考是選拔性的考試,它的每一道題目都需要有一些考生答得對答得好,還必須得有另一些考生答得錯答得不好才行。如果某道題目考生百分之百全都回答正確,那就是廢題。論述文閱讀如何擁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呢?6在解剖和歸類中練。

尋找到自己能保分的有效對策:練就閱讀論述類文本“過目不忘”的本事明確論述話題,解剖內容布局

圈劃論述要點,洞悉論述支撐

批注論述限制修飾詞語,洞察信息轉述題文異同7言之有序:內容布局言之有物:觀點態(tài)度言之有理:多種依據(jù)言之有法:語言縝密過目不忘論述之“序”“物”“理”“法”81.列舉用“木葉”之詩句2.提出愛“木葉”之疑問4.分析用“木葉”之場合3.明確解“木葉”之關鍵5.揭示用“木葉”之詩理6.再探選“木葉”之緣由7.歸結用“木葉”之效果說“木葉”這一意象在詩意中的暗示性從教材論述文中學“過目不忘”本事:從論述話題開始拆解論述過程,記“言之有序”。9

從屈原到杜甫,作詩總是棄“葉”用“木”,為此作者分析發(fā)現(xiàn)了“木”作為詩歌意象暗示的兩個藝術特征。你能檢索到這兩個特征并記住嗎?從教材論述文中練“過目不忘”本事:梳理論述過程后歸納論述觀點,記“言之有物”。10你能從中再檢索再加工領悟到“木葉”意象的第三個藝術特征嗎?1.空間暗示,“木”比“葉”更有空闊感,更能顯現(xiàn)出秋天落葉飄零的視覺效果。2.色彩暗示,“木”比“葉”更具枯黃干燥感,更能觸通秋天離人游子的漂泊孤苦感。3.?????11

重量暗示:在詩歌語言里,這兩個概念雖然是同一個形象內涵,但給人的心理沖擊卻有不同的重量等級。試想,詩人是想通過描寫秋景來寄托離人、游子的飄零孤苦,這飄零孤苦的沉重感豈是一輕飄飄的“葉”所能觸通的呢?詩歌語言講究不落言筌,既然不能留下刻意雕琢的痕跡,選用沉重的“木”象表達心中的情意,這就有一字千里、一字千金的效果了。最強大腦“強”在能快速加工(經(jīng)驗記憶+生活記憶)文本信息,記“言之有理”。12最強大腦速記、速檢、速加工能力從“魔鬼”訓練中來。

從考題中練“過目不忘”本事:從論述話題開始拆解論述過程,歸納論述觀點,批注論述修飾詞。13整體與部分(以偏概全)已然與未然(混淆條件)先期與后期(混淆時間)主要與次要(主次顛倒)原因與結果(因果混亂)言此與言彼(張冠李戴)客觀與夸大(歪曲事實)有據(jù)與憑空(無中生有)相似與相關(偷換概念)

從周練月考模擬考試中“煉”成強大的經(jīng)驗記憶。在信息轉述中考你的記憶辨識力。壓縮轉述解釋轉述調整轉述14主動記憶論述文會出現(xiàn)的關鍵性修飾詞語:1.范圍、程度詞對比選項和原文中表示程度的關鍵詞,如:全部、都、凡、所有、大多數(shù)、少數(shù)、部分、幾個等。這些詞語出現(xiàn)的時候可能會在“以偏概全”和“混淆程度”上設置干擾項。

2.時間詞:對比選項和原文中一些表示時間、結果的關鍵詞,如:已經(jīng)、曾經(jīng)、過去、現(xiàn)在、目前、將要、尚未、之前、之后、必將、可能、未必等。這些詞語出現(xiàn)的時候可能會在“混淆時態(tài)”和“混淆模態(tài)”上設置干擾項。

3.指代詞:對比選項和原文中一些指示性代詞,如:之、其、此、彼、那、某等。這些詞語出現(xiàn)的時候可能會在“偷換概念”上設置干擾項。

4.是非詞:對比選項和原文中往往會出現(xiàn)的含有肯定和否定的關鍵詞,如:有、接受、沒有、無、無非、拒絕等。這些詞語出現(xiàn)的時候可能會在“混淆是非”上設置干擾項。

從周練月考模擬考試中“煉”成強大的經(jīng)驗記憶。記“言之有法”15論述話題賦文體產(chǎn)生發(fā)展賦的衰落:南北朝駢賦內容單薄,過于追求形式賦的發(fā)展:建安、魏晉時期內容與形式的特征、小賦賦的形成:戰(zhàn)國、秦(雜賦)、漢(大賦歌功頌德)賦的由來和近源:詩經(jīng)、楚辭賦的衰落:唐宋律賦有其形無價值唐宋文賦:基本接近散文,似乎不能功記賦賬不放過每一道試題中練最強大腦的機會。16論述文3.比對篩選識破設題陷阱2.歸納分類、批注修飾限制詞語1.依據(jù)話題拆解要點論述類文章的速記利器17直通6月7日

我們一直在路上練最強大腦保分增分之路二、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虛構作品)選考題之文學作品題18不閱讀無以明志,不閱讀無以創(chuàng)新。常態(tài)閱讀是造血,考場閱讀是驗血。

文學閱讀摸底:你樂于文學閱讀嗎?你了解自己的文學閱讀優(yōu)勢嗎?你擁有自己文學的閱讀利器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農(nóng)欲善其耕,必先利其犁。生欲善其讀,必先利其“犁”。19硬幣反面:虛面明理、抒情、言志正面:實面敘事、寫景、狀物如果出現(xiàn)命題糾偏,你會選考文學作品嗎?文學作品要讀到什么程度才可能有一點做題的感覺或了然?

記得當時紅樓離別夜,香燈映照著半卷的流蘇帳。殘月將落,天剛破曉,我就要出門遠行了,你含淚的樣子,真讓我柔腸寸斷。

眼前一曲鶯語般的琵琶曲似乎化成一句句“勸我早歸家”的叮嚀,那個在綠窗前等你的人兒,她像“花”一樣的美麗,也會像“花”一樣的快速凋零哦。觸通:在外漂泊的游子,早作歸家之計,不然等到春歸花落,美人遲暮之時就只有深深的遺憾了。20如何讀到文學作品的虛實兩面的內容?

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都在這虛實之間。實面上的要你能抓一些點進行整理歸納,虛面上的要你能依據(jù)你的歸納聯(lián)覺其他情理。文學作品在虛實之間的魅力:從一事一物之微觸通人生之一情一理——文學作品閱讀之“犁”。21人事景物相融相通虛:依靠讀者的覺悟能力讓自己的心智能抵達寄寓其中的理、情、志實:用文學的筆法再現(xiàn)事、景、物之細微處如何理解文學作品的虛實兩面?

22包弟的來歷包弟的表現(xiàn)包弟的處理從教材中學會讀文學作品的虛實兩面:以一物之微觸通人生(人性)一情一理一物:小狗包弟第三“微”:滿園的創(chuàng)傷第二“微”:我家和包弟第一“微”:藝術家和狗23“滿園的創(chuàng)傷”具體指哪些現(xiàn)象?是什么樣“創(chuàng)傷”“使我的心仿佛又給放在油鍋里熬煎”?

整整十三年零五個月過去了。我仍然住在這所樓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腳下是一片衰草,竹籬笆換成了無縫的磚墻。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幾戶新主人,高高墻壁上多開了兩扇窗,有時倒下一點垃圾。當初剛搭起的葡萄架給蟲蛀后早已塌下來掃掉,連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卻添了一個大化糞池,是從緊靠著的五層樓公寓里遷過來的。少掉了好幾株花,多了幾棵不開花的樹。我想念過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綠草如茵的時節(jié),她常常彎著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雜草,在午飯前后她有時逗著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場大夢。滿園的創(chuàng)傷使我的心仿佛又給放在油鍋里熬煎。24一物:滿園的創(chuàng)傷第四“微”:不見逗狗人第三“微”:公地添糞池第二“微”:窗口倒垃圾第一“微”:竹籬成磚墻觸通點:人情隔膜之傷觸通點:自私自利之傷觸通點:侵占公益之傷觸通點:溫馨不再之傷從教材中學會讀文學作品的虛實兩面:以一物之微觸通人生(人性)一情一理25

對作品內容布局(結構)缺乏一種整體整合力(把握)。對文中多個事件的組合,很少去揣摩思考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對事件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缺少一種聯(lián)想覺察力。不能依據(jù)一定的文學審美經(jīng)驗,尤其是生活體驗覺悟到作品內容與內容、內容與形式,內容與思想情感之間的融合與關照。

只讀到一些表面的實在的內容,難以聯(lián)覺相關的生活體驗領悟作品寄寓的隱含的空白的內容,即虛的一面。文學作品(小說、散文、詩歌)閱讀現(xiàn)狀分析

26

在閱讀中跟隨巴金《小狗包弟》一起去解讀、體驗、銘記(觸通)一段關于人在特殊年代做錯事的懺悔與反思。文學作品(散文)閱讀之“犁”:

從一物之微去觸通人生(人性)一情一理27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文學作品(散文)閱讀之“犁”:

從一物之微去觸通人生(人性)一情一理28第四番樣子:詩中荷塘第三番樣子:夜色荷塘觸通點:祈愿荷塘有另一番樣子來沖淡或占據(jù)內心的不寧靜一物:荷塘月色第二番樣子:荷塘月色

第一番樣子:月色荷塘第二“微”總該另有一番樣子第一“微”:心里頗不寧靜文學作品(散文)閱讀之“犁”:

從一物之微去觸通人生(人性)一情一理29一物之微點:

第一番樣子:月色荷塘

另之別樣:荷葉如舞裙,荷花如明珠、如星星、

如浴女,荷香如歌聲,荷浪如閃電。第二番樣子:荷塘月色

另之別樣:月如流水瀉花葉霧如浮乳洗荷花

云淡月朦朧,影舞如名曲第三番樣子:夜色荷塘

另之別樣:樹像團舞,遠山模糊燈是睡眼

蟬蛙熱鬧第四番樣子:詩中荷塘

另之別樣:荷塘:——上演愛情的舞臺催生戀情的場所觸通點:在不寧靜的時候,不妨用美景美事占據(jù)一下容易長草的心,

讓靈魂高貴一點。文學作品(散文)閱讀之“犁”:

從一物之微去觸通人生(人性)一情一理30

在閱讀中跟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起去解讀和體驗一次在不寧靜日子里的逃離。文學作品(散文)閱讀之“犁”:

從一物之微去觸通人生(人性)一情一理31從考題(2016全市一模)中學會讀文學作品的虛實兩面全球華文散文大賽獲最高獎作品

回家的路,總是漫長。

從多倫多出發(fā),經(jīng)過十三個多小時的航程,再搭乘兩個小時的長途汽車,終于抵達中原的一座小城。我已疲憊不堪,更不堪的是對別樣重逢的期待。我走進家門,迎面撞見照片上風華正茂的父親:濃黑的發(fā)是青春見證,鼻梁挺直正如他的個性,而他的眼神穿越歲月的霧霾風塵,明亮坦誠。照片下是他留給我的全部遺產(chǎn):大約三千冊書。它們立在質地不同的書架上,卻擁有同樣靜默等候的姿態(tài)。在那一瞬滿屋的窗戶似乎轟然洞開,跨洋過海的狂風撼動我的心樹,搖落一地哀傷的果實。32

上一次回家是在一年多以前,父親在嘗試了多種療法后,仍勇士般地與肺癌對峙。誰料到在我離開后不到兩個月,他竟在死神面前折戟沉沙。我身居萬里之外,幾乎每天都會有表面上與他無關的細節(jié),引發(fā)我的聯(lián)想。仰望太陽懸在一碧如洗的天空,想到他再感受不到溫暖的陽光,眼中開始落雨;電視里播放陌生人去世的消息,會為從未謀面的死者兒女難過,因為深知喪親之痛。創(chuàng)傷被時光的白紗布潦草地包裹,此刻面對父親的遺像和他多年的收藏,怎么躲得過撕心迸裂?

33父親的照片是黑白的,攝于上世紀五十年代。那時他正在讀大學中文系,文采出眾,擔任學生刊物的副主編。他發(fā)表過一些短篇小說,甚至榮獲省級文學獎。不久,在“反右運動”中,他因說了一句“老百姓糧食不夠吃”的真話,被定為“右派言論”。他畢業(yè)后自愿到東北邊疆小城教中學語文。命運似有一只冷酷的手指,在神秘的典冊上輕輕一撥,就把他的名字劃入陰影檔案,在后來的二十年里,始終不肯放過對他的折磨。他懷著對文字的濃郁熱愛,憑著古典文學的豐厚底蘊,在業(yè)余時間把《艾子雜說》等多篇文言文譯成現(xiàn)代文,并寄給了史學家吳晗先生,得到了贊賞和推薦。文革伊始,吳晗先生慘遭迫害,父親因與他的書信往來被定成“黑幫分子”。父親被“紅衛(wèi)兵”剪成“陰陽頭”,脖子上掛著大黑板在全市大會上挨批斗,站在卡車上游街……他的新鮮出爐的小說集被送回印刷廠打成紙漿,同時被打碎的,還有他的文學夢。我出生那天,他正被關在“牛棚”里“反省罪行”。他請看守帶一張紙條給我的母親,上面寫著給我取的名字。曉文,通曉文學,他是以我的名字寄托文學夢想啊。

34我慢慢地撫觸一排排的書籍,書脊上似乎還有父親的溫熱。上世紀六十年代,父親被發(fā)配到東北偏遠的小山村勞改,把我背到那里,寄養(yǎng)到一位農(nóng)民家里。一年后,他又背我回城,把我送到了姥姥家。他的脊背是我童年的搖籃。他在農(nóng)場里種地、趕車,7年后才回城,仍被剝奪教書的權利,只能在學校的工廠里打雜。1976年夏天,他因涉嫌“右傾翻案風”蒙冤入獄,險些被判處死刑。在他坐牢的那段日子里,我被鄰居唾棄,被同學欺侮,一個人躲在小屋里讀他的藏書,以文學的燭光抵抗了生命中的黑暗。

35

翻開每一本書,都有數(shù)不清的倉頡創(chuàng)造的精靈跳躍出來,使世界霎時變得不同尋常。在2005年回國時,我?guī)ё吡恕抖氖贰返那?0本,這一次把后面的46本裝進了紙箱,從此至少擁有了歷史的完整。父親說過,每一個人都要學習歷史,尊重歷史。我找到了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多年前當我開始攻讀世界文學專業(yè)的碩士時,父親就開始收藏外國文學作品。他知道《約翰·克里斯朵夫》是我最喜歡的名著之一,居然一口氣買下了三個譯本。作品扉頁上的那幾句話,總能引起我的共鳴:“曾經(jīng)孤獨,曾經(jīng)痛苦,曾經(jīng)流浪,曾經(jīng)創(chuàng)造。”

36

我看到了自己寫的幾本書。那些在異國的寒冬依靠書中文字取暖的日子,又在記憶中踏雪而來。父親在我出版第一部小說之后,興奮地買下一百本,送給他的老學友們,似乎向他們宣告,我承繼了他對文學的拜謁和對文字的熱愛,他的文學夢如鳳凰涅磐,死而復生。

我慢慢地取下兩部裝幀樸素的高考文言文輔導書,那是父親編著的。幾年前,當他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癥,不顧親人的反對,抓緊分分秒秒寫書。他執(zhí)教將近半個世紀,決意把中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留給后人。他不會用電腦打字,只能用手寫。在初稿寫就后,反復校對了五遍。我難以想象他在接受化療、理療期間是怎樣堅持工作的。這兩本書總共不過600多頁,但蓄滿意志的力量,在我手上重若千鈞,使我從此在寫作中再不敢輕言放棄。37

我的目光被普希金詩歌集吸引了。翻開封面,就如開啟歲月的銀屏,再次置身于熟悉的場景。多年前父親站在四壁皆空的小屋中,慷慨激昂地背誦《紀念碑》:

我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紀念碑,

在人們走向那兒的路徑上,青草不再生長

它抬起那顆不肯屈服的頭顱

高聳在亞歷山大的紀念石柱之上。

不,我不會完全死亡——

——我的靈魂在遺留下的詩歌當中,

將比我的灰燼活得更久長,和逃避了腐朽滅亡,

我將永遠光榮不朽,

直到還只有一個詩人,活在月光下的世界上……

父親沒有成為詩人、作家,但他得到了眾多親友和學生的愛戴,而我朝朝暮暮用回憶的筆,在無形中寫下他生命中一個又一個篇章,如今他的傳記在我的世界里鋪天蓋地。在我們的心中,聳立著一座專屬于他的“紀念碑”。

38幾個月后,父親的書被運到了我在多倫多的家里,我無法立即整理,不是因為體力不支,而是因為心力不足。書箱里似乎盛滿了憂郁的霧,一旦被打開,心就會被重重籠罩。我面對一片純個人的精神空白,只好在書桌旁坐下來寫作。父親臨終時懷抱諸多遺憾,其中之一是不能讀到我的更多作品。只要我動筆,他的生命就會延續(xù)。雖然寫的故事與他的經(jīng)歷無關,但他常是我想象中的第一讀者。

我請人定制了櫟木的書架,還裝了燈,終于把父親的書一一整齊地擺了上去,鄭重得如主持一場宗教儀式。我與父親陰陽兩隔,但我在很多本書上發(fā)現(xiàn)了他的注解、指紋。在傳說中,巫師背逝者的靈魂回家,與生者交流。這些書是成群結隊的“巫師”,牽引我與父親展開不倦的靈魂對話,于是在喧囂的塵世,我擁有了一小片安寧的凈土。

我身居非中文環(huán)境的異國,在業(yè)余時間用一支不懈的筆,劃一方精神清潭,靈根自植,使深情的蘭花在水中四季綻放。也許我和千百位海外寫作者一起,背載中華文化遺產(chǎn),永遠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正“建立一座非人工的紀念碑”,以文字“喚醒人們的善良的感情”。39一物:我與父親的別樣重逢我的目光被普希金詩歌吸引了……我?guī)ё吡恕业搅恕吹搅恕衣∠隆衣負嵊|一排排書籍……我走進家門,迎面撞見……回憶:父親的文學夢和我的名字回憶:父親的書籍讓我找到文學的燭光來抵抗生命的黑暗回憶:買書、寫書煥發(fā)了絕癥父親的生命回憶:父親背誦普希金的《紀念碑》從考題(2016全市一模)中學會讀文學作品的虛實兩面:以一事一物之微觸通人生的一情一理實的一事一物所能觸覺的虛的一面:生命如果沒有了夢想將是多么蒼白??!人性如果沒有了文學的滋養(yǎng)將會釋放出多少魔鬼??!文學使生命在厄運和疾病面前堅強且富有生機。文學使生命永恒。40回家的路,總是漫長形式審美面③這句話在文中起總領全文的作用。虛面②父親沒能實現(xiàn)文學夢想,最終“我”繼承了父親的遺愿,這條路走過了兩代人,說明堅守文學道路非常艱難。實面①作者從多倫多出發(fā),經(jīng)過十三個多小時的航程,再搭乘兩個小時的長途汽車,才回到在中國的家,路途很遙遠。(2)文章開頭作者為什么說“回家的路,總是漫長”?(6分)41回憶父親背誦《紀念碑》形式審美面:在結構上,為引出下文的議論做鋪墊。(2分)虛面②表達了中華文化的薪火將會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的堅定信念,深化了主題。(2分)虛面①寫出了父親在文革困境中對自由的渴望和倔強不屈的品格。(1分)表現(xiàn)了父親執(zhí)著追求文學夢想,并敢于為堅持理想而獻身的大無畏精神。(1分)(3)簡析回憶父親背誦《紀念碑》(指出確定的一實事)的作用(回答觸通的事理)。(6分)42(4)(8分)實的內涵①標題以“靈魂”喻書,指作者繼承了父親的大約3000冊書。虛的內涵:②“靈魂”又指文學夢想,意指自己承繼了父親的文學夢想,堅守了文學之路。③“靈魂”還比喻中華文化的遺產(chǎn),抒發(fā)了海外華人與祖國血脈相連、與漢語文脈相同的情懷。④表達了中華文化的薪火將會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的堅定信念,突出了主題。(每點2分)(4)結合全文內容探究分析標題《背靈魂回家》的豐富內涵。(8分)43一物:纖痕姐姐熱情招待纖夫姐姐喊我們去幫拉纖我們拖纖夫的草鞋玩,姐姐知道媽媽的嘆息姐姐在纖道上扔石子從考題(湖南長郡一中聯(lián)考)中學會讀散文的虛實兩面:以一物之微觸通人生情理姐姐制止伢兒砸纖痕姐姐出嫁前撫摸纖痕新時期的姐姐姐夫會怎樣?這不正是力與美的雕塑?與大自然抗爭的人力美。在大自然面前不屈服的堅韌美。纖痕姐姐纖夫444546從考題中學會讀散文的虛實兩面:以一物之微觸通人生情理47“纖痕“姐姐”虛的作用③“姐姐”是纖夫的后代,“姐姐”身上善良、堅韌的美好品質正是纖夫的“力與美”在人性中的傳承,這也正是“纖痕”所承載的美好品質。(2分)虛的作用②“我”正是受了姐姐的感染才對纖夫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對“纖痕”有了更多的崇敬,姐姐是“我”和纖痕之間的橋梁;(2分)實的作用①“纖痕”記下了一代纖夫艱苦的生活,姐姐正是這代人生活的見證者;(2分)

(2)文章標題是“纖痕”,但著力刻畫了“姐姐”這個人物,這樣構思有什么妙處?(6分)

48(3)文章三次提到撫摸纖痕(實事)這一動作,請概括說明其不同的含意及重復出現(xiàn)的作用(虛意)。(6分)

(3)(6分)虛層面的表達情志的含意:①表現(xiàn)小孩子對纖痕莫名的好奇和崇敬;(1分)②表現(xiàn)姐姐對纖痕深深的依戀;(1分)③表現(xiàn)對纖痕所記錄的一代代纖夫艱辛生活、堅韌品質和作者童年生活的追憶、懷念。(1分)虛層面的形式上的含意:①照應文題;(1分)②反復,強化對纖痕的感情;(1分)③作為線索,貫通文脈,豐富文章內涵。(1分)49

“呵呀﹗這不是弟兒么﹖”我正沉湎于往昔的追憶中﹐一個極好聽的聲音突然飄了過來。尋聲覓去﹐走來的正是姐姐!原來我那姐夫就住在這里。如今已是資水壹號客輪的船長了;姐姐通過培訓﹐竟已是她們鄉(xiāng)村夜校的骨干分子。就在我隨姐姐回家之時﹐我不禁回頭深情地望那已被風雨銑蝕得不堪光滑了的纖痕?;蛟S﹐就在明天﹐這里會拓寬成公路﹐那刻著一道又一道纖痕的崖石﹐將會象我們兒時扔絆腳石一樣﹐被大炮扔進江水里面。然而,作為記憶,我想:它是已經(jīng)刻在我們拉纖人的心里了的。(4)根據(jù)文章內容,進行合理想象,運用兩種以上描寫方法,給文章補一個結尾。(8分)

50小說可能涉及的一事一物?象征小說?意識流小說?現(xiàn)實主義小說?荒誕小說?古典白話小說?文學作品(小說)閱讀之“犁”:

從一事一物之微去觸通人生(人性)一情一理從近三年高考選材看1.以傳統(tǒng)小說為主,表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2.選材以小人物為核心3.題型大體穩(wěn)定,圍繞小說人物及其表現(xiàn)藝術有一定的鑒賞力。51(2013年高考全國課標Ⅰ卷試題)喂自己影子吃飯的人[阿根廷]萊·巴爾萊塔2.“影子”對小說的藝術表現(xiàn)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3.小說主人公馬里諾這一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4.小說前半部分側重寫馬里諾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側重寫馬里諾的現(xiàn)實生活。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2013年高考全國課標Ⅱ卷試題)峽谷阿城2.小說中三次寫到鷹,分別表現(xiàn)了什么意圖?請簡要分析。3.小說中的“騎手”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4.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騎手,但幾乎一半篇幅是在寫峽谷。作者為什么這樣處理?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52(2014年高考全國課標Ⅰ卷試題)古渡頭葉紫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3.作品是怎樣敘述渡夫的故事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6分)4.作品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為結尾?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2014年高考全國課標Ⅱ卷試題)鞋劉慶邦2.小說以“鞋”為中心敘亊寫人,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請筒要分析〃(6分)3.小說中守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樣的心態(tài),請簡要分析(6分)4.文末“后記”是獨立于小說外的寫作說明,還是屬于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8分)53(2015年高考全國課標Ⅰ卷試題)馬蘭花李德霞

2.小說有明暗兩條線索,分別是什么?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在刻畫馬蘭花這個形象時,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請簡要分析。(6分)

4.小說三次寫馬蘭花流淚,每次流淚的表現(xiàn)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樣。請結合小說內容進行具體分析,并說明這樣寫有什么效果。(8分)(2015年高考全國課標Ⅱ卷試題)塾師老汪2.東家老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3.老汪對《論語》中“有朋自遠方來”一句的獨特理解,其實源于自身人際關系的體驗,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4.老汪這一形象與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氣質上有不少相似之處,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實則不同。請簡要分析這種相似與不同。(8分)54文學作品(小說)閱讀之“犁”:

從一事一物之微去觸通人生(人性)一情一理從近三年高考命題看命題落點

人物行為、語言、心理活動、細節(jié)描寫等體現(xiàn)的性格或蘊含的思想情感或心理活動分析。

小說情節(jié)安排(含插敘、補敘、雙線結構)的發(fā)現(xiàn)與賞析;小說表現(xiàn)技巧(對比、反襯、側面描寫、神情描寫等)的作用;小說主題內容、情感態(tài)度、作品的風格特色的審美。55小說閱讀關鍵在發(fā)現(xiàn)美閱讀是一條路,我們始終在路上行走,便會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56珍惜情誼善解人意樸實善良做人有原則人物:馬蘭花讀麻嬸女兒的信滿眼淚水

對丈夫常拿錢說事?lián)砹幍结t(yī)院探望未提借錢馬蘭花得知麻嬸住院后發(fā)呆文學作品(小說)閱讀之“犁”:

從一事一物之微去觸通人物之一情一理57反面觸通小說的人物美文學作品(小說)閱讀之“犁”:

從一事一物(人)之微去觸通人生(人性)一情一理正面58(1)通過對人物語言、行動、心理、肖像的描寫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2)通過環(huán)境、情節(jié)(細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的交互關系。小說中的人物往往不止一個,他們之間的矛盾沖突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依據(jù),也是表現(xiàn)各自性格的有效途徑。所以理清人物之間的行為關系,分析他們的交互評價、情感態(tài)度等,有助于理解需要回答的人物的形象。(4)重視人物的身份特征。人物的身份特征包括人物的地位、經(jīng)歷、教養(yǎng)和氣質等因素,它們直接影響著人物的性格形成。1.如何發(fā)現(xiàn)人物形象美59暗線一般敘述雙線敘述觸通小說再現(xiàn)人事的一般敘述結構美插敘與補敘順敘與倒敘文學作品(小說)閱讀之“犁”:

從一事一物(人)之微去觸通小說的藝術表現(xiàn)美明線60一般故事要素: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順敘與插敘:中心敘事,構成一個故事。補敘與插敘:補充或擴展一個故事。在故事組合中,插敘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關情況,去掉它并不影響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補敘補入的則是基本事件發(fā)展之中的有機環(huán)節(jié),去掉它會影響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補敘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機組成部分,文章的關鍵之處。沒有補敘,故事情節(jié)上就可能出現(xiàn)漏洞,令人不解。

從在文章位置上看,補敘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敘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補敘和插敘

61補敘的作用

運用補敘,有助于更好地表達主題,使文章結構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62小說好讀題不好做。會做題了不再想讀小說。

細節(jié)美的三個支點(1)指向情節(jié):使情節(jié)波瀾再起;引出另一情節(jié);制造懸念,埋下伏筆;照應前文;為下文情節(jié)鋪墊或提供依據(jù)。情節(jié)說明要具體,不能籠統(tǒng)地說。(2)指向人物:豐富人物形象,凸顯人物性格,表現(xiàn)人物心理。(3)指向主題:點明或深化主題。2.如何發(fā)現(xiàn)細節(jié)美(在文中的作用)63觸通小說標題或內容設置的作用或好處

與讀者期待關聯(lián)

與揭示主題關聯(lián)與情節(jié)起伏關聯(lián)與人物形象關聯(lián)文學作品(小說)閱讀之“犁”:

從一事一物之微去觸通人生(人性)一情一理64【2014·新課標全國卷Ⅰ,《古渡頭》】(4)作品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為結尾?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①藝術結構上,通過突轉產(chǎn)生戲劇性效果,最后以歌聲結尾,余韻悠長,耐人尋味;

②情感表現(xiàn)上,以渡夫的無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訴苦,強化了表現(xiàn)苦難的力度;

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現(xiàn)渡夫的灑脫豪放,也反襯他的現(xiàn)實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豐滿;

④思想內容上,從批判社會現(xiàn)實的黑暗到表現(xiàn)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題。65洞察其有關人生的一情一理總結:文學作品的閱讀利器從一事一物一景“犁”入文學作品“凍土”66直通6月7日

我們一直在路上練最強大腦保分增分之路

三、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選考題(與非虛構作品)之實用文閱讀篇672016年高考語文備考十大核心問題

——與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組語文科秘書交流內容摘要第6問:今年“實用類文本”(傳記)為何出得比“文學類文本”(小說)要難?

這樣命題的目的是為了平衡兩類試題的難度系數(shù),也是有意識地引導老師與學生要重視文學類文本的閱讀。一定程度上起到糾偏(重實用類輕文學類閱讀)的作用。68會怎樣糾偏?會呈現(xiàn)怎樣的實用類文本?

會設計怎樣有難度的問題?猜想:1.閱讀篇幅更長?加入“相關鏈接”類非連續(xù)性文本?2.文本內容更加陌生化?3.探究分析題更加需要寬廣視野和獨立思想的支撐?一切都依賴于你對文本內容的駕馭?;貧w閱讀原點,會讀才會考。69從2015全國卷命題角度看,文學類文本閱讀難度降低,實用類文本閱讀難度加大已成不爭的事實,這種趨向仍將延續(xù)到2016年的高考。復習策略,拒絕“一頭沉”式的復習,文體訓練不留缺漏,均有準備。把選做的權利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貯備、思維類型做出最適宜的選擇。拋磚引玉:70變的是眼前的文本,不變的是我閱讀的門道、利器。速檢速記實用文的相關知識,對實用文閱讀有一些最基本的“利器”準備和挺進“門道”。一種理想:

實用類文章閱讀門道——以不變應萬變71人物傳記的閱讀準備

傳記是遵循真實性原則,用文學化的表現(xiàn)方法、通俗化的語言再現(xiàn)人物生平經(jīng)歷,展現(xiàn)傳主精神風貌,從而實現(xiàn)點燃情緒喚醒心靈意圖的一種實用文體。72認識傳記:意不在古人,在來者也。

《李鴻章傳》:中國近代的大事,幾無一不與李鴻章有關系?!短K東坡傳》: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于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朱元璋傳》: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歧視商人的皇帝。他認為只有實實在在生產(chǎn)糧食和棉花的活動才是勞動。元代的商業(yè)比較發(fā)達,有錢的商人很多,他們是第一批被朱元璋清除掉的人。其功勞在于統(tǒng)一全國,結束戰(zhàn)亂;吸取歷史教訓,大力鼓勵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興修水利,允許農(nóng)民開墾荒地,增加自耕農(nóng)數(shù)量;解放奴隸,改變元王朝官僚大量擁有奴隸局面《張居正大傳》:巨大的歷史功績而被后世譽為“宰相之杰”

。“杰出帝師”。但海瑞比他更剛烈,徐階比他更狡猾,嚴嵩比他更圓滑,卻無一人比他更悲劇。73人物傳記:關乎當下與未來的寫作4.自我剖析,揭示內心3.以史為鑒,寓教于傳2.以人為鏡,愛國奉獻

1.以情動人,呼喚人性

人物傳記的主題特點:新民啟智、宣教激勵

5.親歷實錄,見證歷史

74人物傳記4.主旨的點燃性3.語言的通俗性2.表現(xiàn)的文學性1.內容的真實性人物傳記的寫作特點5.結構的靈活性75用思維導圖速檢速記傳主的五個綱目的記憶。實用類文章——人物傳記做題門道之二:閱讀時會速記(何人何時何事何為何思)、構思答案時會速檢+速加工。76傳記閱讀的中心任務就是梳理傳主的生平經(jīng)歷,概括傳主的個性品質,追溯其事業(yè)、人生等方面成敗的原因。因此,閱讀傳記,要善于提取有關的“綱”,“綱”提取出來了,做題就成功一半了。那么,要提取出哪些“綱目”呢?實用類文章——人物傳記做題門道之二:閱讀時會速記(何人何時何事何為何思)、構思答案時會速檢+速加工。77人物傳記之傳主4.何作為3.何事件2.何時代1.何類人沉浸閱讀,批注標記,制作導圖,速檢速記5.何情思78概括傳主事跡和分析傳主形象

傳主的事跡,是構成了傳記材料的主體,直接對表現(xiàn)人物形象特點、品質以及思想風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閱讀一篇傳記,首先應圍繞傳主的事跡來進行梳理,看看寫了有關傳主的哪些事跡,再進行概括歸納。

分析傳主的形象,是傳記類文本考查的一個必考點。因為傳記本身就是以寫人為主的,其目的就是刻畫人物、表現(xiàn)人物。概括分析傳主的形象,應建立在對傳主事跡概括的基礎上。79新課標卷自命題以來,至2015年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在文體選擇上十分穩(wěn)定、均為傳記。(1)題型和分值較為穩(wěn)定。采取主客觀題混合考查的命題方式。(2)取材以傳記為主。課標、全國卷均選擇了傳記文體。(3)命題能力點突出。側重考查兩種能力,一是結合文體特征考查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二是結合文體特征考查理性認知和探究能力。(4)高頻考點相對集中。篩選整合、歸納概括、表現(xiàn)手法是考查的重點,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是考查的難點和熱點。(5)為平衡文學類閱讀,選文和題目難度逐年加大。人物傳記閱讀常見題型應對準備

80題型一:概括分析傳主事跡

81題型二:分析傳主形象、理解傳主思想1.從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傳主的性格或形象。2.從作者對傳主的議論性描述中概括性格或形象。3.從文章中引用的他人對傳主的評價中概括分析傳主形象。4.從細節(jié)描寫中把握傳主事跡形象(性格)。5.從傳主與各方面的關系中概括分析傳主形象。6.從“相關鏈接”中找依據(jù)。82題型三:賞析傳記表達技巧

因傳記是記載人物生平或事跡的一類記敘文體,它的表達技巧比較接近于小說。如修辭手法,表達技巧中的敘述人稱(第一人稱的自傳、第三人稱的他傳)、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間接抒情)、人物描寫手法(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等)等,表現(xiàn)手法中的渲染、抑揚、對比等,結構章法中的鋪墊、過渡、呼應、引出下文、總結上文、深化主旨等。由于傳記的文體特征,需要格外注意其他人物對傳主的映襯、細節(jié)描寫、引用等方面。83題型四:引用材料的作用題

直接引用大量原始材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點,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對人物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引用內容引用效果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增加作品真實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點,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對人物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引用詩詞可以從側面烘托和豐富傳主的思想精神,使傳記顯現(xiàn)出一種古樸文雅的風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強文章的趣味性,使文章更具有可讀性引用傳主在書信、日記中的表白以及傳主的話可以印證作者的觀點,也可以使傳記具有更為真實感人的力量引用他人的話使文章對人物的評述更加全面客觀、真實可信,也能從側面烘托傳主的形象84第(4)題命題特點:考綱這樣說

3.探究F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2)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85題目與文體題干與分值涉及考點2015年新課標全國卷Ⅰ《朱東潤自傳》(傳記)12.(4)朱東潤認為傳記文學作品應如何刻畫和評價傳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請結合材料說明理由。(8分)第一問考查的是考生對實用類文本進行綜合的能力,第二問則較為開放,考查其對問題的判斷和探究能力2015年新課標全國卷Ⅱ《將軍賦采薇》(傳記)12.

(4)作為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戴安瀾不僅深受國人愛戴,甚至連敵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內在原因。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8分)考查考生對文本進行探究的能力。2014年新課標全國卷Ⅰ《科學巨人玻爾》(傳記)12.(4)玻爾“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2014年新課標全國卷Ⅱ《愛國科學家鄧叔群》(傳記)12.(4)作為一位愛國科學家,鄧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現(xiàn)?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8分)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2013年新課標全國卷Ⅰ《“飛虎將軍”陳納德》(傳記)12.(4)為什么陳納德說自己是“半個中國人”?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2013年新課標全國卷Ⅱ《一個不能忘記的人》(傳記)12.(4)為什么盧作孚被譽為“不能忘記”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