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第四章異域形象學_第1頁
比較文學第四章異域形象學_第2頁
比較文學第四章異域形象學_第3頁
比較文學第四章異域形象學_第4頁
比較文學第四章異域形象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比較文學

ComparativeLiterature

QQ.994885008Telrof.XieLanlan

FacultyofliteratureHuanggangNormalUniversityPPT模板下載:/moban/行業(yè)PPT模板:/hangye/節(jié)日PPT模板:/jieri/PPT素材下載:/sucai/PPT背景圖片:/beijing/PPT圖表下載:/tubiao/優(yōu)秀PPT下載:/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Word教程:/word/Excel教程:/excel/資料下載:/ziliao/PPT課件下載:/kejian/范文下載:/fanwen/試卷下載:/shiti/教案下載:/jiaoan/

目錄第四章異域形象學【主要內(nèi)容】了解形象學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式。【教學目標】

通過介紹文學形象學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結合文學形象學實例,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文學形象學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緟⒖紩俊棵先A主編:《比較文學形象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楊乃喬主編:《比較文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奈瓦爾:《東方之旅》,王玥、曹丹紅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阿布·賽義德:《中國印度見聞錄》,穆根來等譯,中華書局,1983年?!緟⒖紩俊繕拂煸频戎骶帲骸段幕瘋鬟f與文學形象》》,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孟華:《形象學研究要注重總體性與綜合性》,載《中國比較文學》2000年,第4期?!镜隆亢辍さ覞闪挚耍骸侗容^文學形象學》,方維規(guī)譯,載《中國比較文學》2007年第3期。劉洪濤:《對比較文學形象學的幾點思考》,載《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舅伎碱}】1、比較文學形象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2、如何進行比較文學形象學研究?3、比較文學形象學研究的特點是什么?

第四章異域形象學

形象學是比較文學的一個研究領域。它與比較文學的發(fā)軔同步,屬于國際文學關系研究的范疇。20世紀40年代末,其理論體系已初具雛型。80年代,形象學研究體系漸趨成熟。90年代之后,逐漸進入我國比較文學界。形象學以文學作品為主要文本對象,同時兼及其他文獻資料,涉及到文學、史學、社會學、人類學、民俗學等諸方面,具有鮮明的跨越性。

一、形象學的含義形象學(Imagologie)又稱文學形象學、異域形象學。形象學中的形象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形象,例如研究一部小說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這不是比較文學意義上的形象學,它研究的是“他者”的形象,是對一部作品、一種文學的異國形象的研究。例如:“晚清文學中的西方人形象”、“伏爾泰筆下的中國形象”、“西方文學中的阿拉伯形象”、“戰(zhàn)后日本文學中的美國形象”等。

根據(jù)我國比較文學界的研究狀況,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將異國異族形象分為五個層次的內(nèi)容:第一,中國文學作品及其他文本中的異國異族形象,如“晚清文學中的西方人形象”、“抗戰(zhàn)文學中的日本人形象”等等;第二,外國文學作品及其文本中的中國人形象,如:“十八世紀法國文學中的中國人形象”、“十九世紀西方文學中的中國人形象”等等;第三,外國文學作品及其文本中的外國人形象,如“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猶太人形象”、“巴爾扎克作品中的西班牙人形象”、“馬克·吐溫小說中的黑人形象”等等;第四,華人“自塑形象”。這是孟華先生所提出來的一個概念,指稱那些由中國作家自己塑造出的中國人形象,但承載著這些形象的文學作品必須符合下述條件之一:它們或以異國讀者為受眾,或以處于異域中的中國人為描寫對象,這些形象都具有超越國界、文化的意義。例如,“北京人在紐約”、“北京人在巴黎”、“北京人在倫敦”等等;第五,外國人的“自塑形象”,指稱那些由外國某個作家個人或集體所塑造的本國人形象,他們也必須符合下述條件之一:或者以異國讀者為受眾,或者以處于異域中的本國人為描寫對象,如“法國人在北京”、“美國人在上海”、“英國人在南京”等等。形象學VS文化形象學

第一,從研究的范圍上看,形象學遠遠小于文化形象學。形象學主要研究文學作品中的異國異族形象,而文化形象學的研究范圍則是無所不包,諸如空間形象、概念形象、機構形象等等,都是研究的對象。第二,從研究的目的來看,形象學主要探討異國異族形象的內(nèi)蘊,以及創(chuàng)造的規(guī)律和方式,了解世界各民族如何借用異國異族形象進行互相注視和評價,并從而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以期實現(xiàn)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而文化形象學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人類各種文化的差異性、豐富性、多樣性以及復雜性,促進國際政治、經(jīng)濟、軍事以及文化的對話和交流,促進全球文化的健康發(fā)展。

形象學VS文學理論意義上的形象相同:第一,二者所討論的形象,概念一致,范圍相同。既包括人物形象,也包括其他形象,諸如環(huán)境、場面、景物、事態(tài)、畫面、氛圍、意境等。它是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是“作家根據(jù)社會生活的各種現(xiàn)象集中、概括、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有強烈感情色彩和審美意義的具體可感的人生圖畫”。第二,在存在形態(tài)上,二者都具有多種文本和載體。例如,文學理論中的形象,就可以存在于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各種文學體裁中。形象學中的異國異族形象亦然。區(qū)別:第一,從研究范圍上看,二者各有所長,但又各有所短。一方面,形象學中的形象,僅僅圈定在異國異族形象范圍內(nèi);而文學理論中的形象,則囊括了古今中外所有文學作品中的一切形象。另一方面,形象學中的形象,既可取自古往今來的一切文學作品,也可取自古往今來的一切歷史文獻;而文學理論中的形象,則只能局限于古往今來的一切文學作品。

第三,從研究的重點來看,二者不相同。形象學研究的重點,不在于追問形象自身是否真實、典型,塑造的是否成功,而是挖掘、尋找異國異族形象的文化意蘊,尋找隱藏在異國異族形象背后的、創(chuàng)造者的自我形象,研究由異國異族形象身上所折射出來的自我民族的意識、價值觀、生活觀等等。當然也包括創(chuàng)造者的個人感受和評價態(tài)度等等;而文藝理論研究的重點,在于形象自身。它追問形象是否表現(xiàn)了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面,具有生活的真實性;研究形象是否具有典型性、創(chuàng)新性;是否具有藝術真實性;探討形象塑造的是否成功,評判形象在文學史上的意義和地位。

第四,研究的目的不同。形象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弄清楚異國異族形象背后所隱藏的自我形象,自我社會意識形態(tài),以及文化意蘊,尋找與各民族進行交流和對話的機遇,尋找溝通的突破口;而文學理論研究形象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探討作家寫的是什么,以及怎樣寫的問題,總結創(chuàng)作成敗得失的經(jīng)驗,從而指導文藝創(chuàng)作。

二、中西文本中的異國異族形象(一)西方文本中的異國異族形象1、荷馬史詩:《伊利昂紀》中的特洛亞人。之后,《奧德修紀》中的主人公奧德修斯在十年的海上漂流中,見到了一大批異國異族形象,領略到了各種異域風情。2、羅馬詩人維吉爾在文人史詩《埃涅阿斯紀》中,塑造了迦太基女王狄多以及一群女戰(zhàn)士的形象。3、但丁在其巨著《神曲》中,也有許多異國異族形象。例如荷馬、奧德修斯、迦太基女王狄多、埃及艷后克里奧佩特拉等。

二、中西文本中的異國異族形象4、莎士比亞戲劇中也出現(xiàn)了眾多的異國異族形象,如猶太人夏洛克、埃及艷后克里奧佩特拉、摩爾人奧賽羅等等。5、18世紀西方文本中的異國異族形象猛增,其中特別是中國形象,出現(xiàn)頻率最高。伏爾泰不僅寫詩贊美乾隆皇帝,而且把中國元雜劇《趙氏孤兒》改編成《中國孤兒》在巴黎上演。狄德羅寫了《乾隆盛京賦》。英國小說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異國異族形象,如大人國、小人國、飛島國、智慧馬國等。笛?!遏敒I遜漂流記》中的土人星期五更是人人皆知。

二、中西文本中的異國異族形象6、19世紀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吉普賽女郎愛斯梅哈爾達,馬克·吐溫《哈克貝利·芬歷險記》中的黑人吉姆,拜倫的浪漫主義組詩《東方敘事詩》中,也出現(xiàn)了一組異國異族形象。7、20世紀歐洲文學中的異國異族形象更是眾多,其中關于中國人形象的描述也是長長的一串。例如儒勒·凡爾納在小說《一個中國人在中國的苦難》中塑造了主人公金福的形象,約瑟夫·梅里的小說《英國人和中國人》,保爾·蒂伏瓦的小說《中國蟬》等等,都涉及到各種中國人物形象。

二、中西文本中的異國異族形象(二)中國文本中的異國異族形象1、《山海經(jīng)》中記載了大量的異國異族形象,先民們把他們想象成“異形異稟”,如羽民國、無腸國、黑齒國,一目國、長股國、反舌國、射姑國、一臂國等等,多達幾十種。2、明清時期,在《西游記》中,吳承恩描繪了烏雞國、車遲國、西涼女國等異域風情。在《紅樓夢》中,我們時而也能見到來自海外的貢品,如自鳴鐘、玻璃鏡、孔雀服飾等等。3、近代曾樸的小說《孽?;ā罚瑒t描述了中日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的場面,甚至柏林、彼得堡的政治風云也進入了作者的視野。

二、中西文本中的異國異族形象4、現(xiàn)當代,一大批中國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描述并表現(xiàn)了基督教意識,從而對基督教進行了自己的解讀。這構成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一個特色。例如,魯迅的小說《藥》里“夏瑜的死與《馬可福音》里耶穌之死,有著大致相同的情節(jié)結構,都有被出賣——受折磨——被殘殺——探墳——顯靈等五個情節(jié)序列”。冰心則把自己和基督教的關系設計了一個公式:“我+基督教=?”她一生的很多作品,似乎都可以看成是對這個公式的解答。至少,和這個公式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許地山思想中的宗教意識也很濃厚,沈從文認為,他把“基督教的愛欲、佛教的明慧、近代文明與古舊情緒,糅合在一起,毫不牽強地融成一片”,而且,其“散文《落花生》就是一篇宗教布道的‘寓言’,它采用對話方式,隱含著豐富的教喻功能。

二、中西文本中的異國異族形象

著名戲劇家曹禺的《雷雨》中,也充滿著基督教意識。序幕一拉開,遠處就有鐘聲,它是教堂內(nèi)“合唱頌主歌和風琴聲”,它為劇情確立了帶有宗教性的氛圍。尾聲同樣如此。劇中所有的人物“建立在現(xiàn)實世界里的所有希望都破滅了,包括財富與名譽,體面與幸福,欲望與愛情,理想與青春等都化為了泡影,剩下的是把靈魂寄托于上帝,由宗教音樂和《圣經(jīng)》引入到一個神性的世界”。另外,在《雷雨》中也充滿著以悲憫為核心的泛愛,“雖然‘家庭’的罪惡駭人聽聞,但‘家庭’中的人物,最終不算‘太壞’,連周樸園都‘不壞了’。所以,既淋漓盡致嫉惡如仇地‘暴露大家庭的罪惡’,又以‘悲憫的心情’對待每一個人物——受罪者與有罪者,把他們每個人都當做人——受罪的人與有罪的人”。

二、中西文本中的異國異族形象另外,80年代中期以后出現(xiàn)的作家北村是共和國文學時代中唯一自稱信仰基督教的作家,他在許多小說中,揭示了人物從沉淪到救贖的精神過程。例如小說《施洗的河》中的主人公劉浪。此外,像周作人、沈從文、張資平、林語堂、張曉風、海子、艾青、徐志摩等等,無不在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出西方的基督教意識。

二、中西文本中的異國異族形象

古今中外文本中大量的異國異族形象足以說明:形象學是一塊豐腴的、廣闊的、引人入勝的處女地,這不僅為比較文學研究者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場所,同時,也為形象學學科理論的生成筑就了堅實的地基。

三、形象學研究史線索:貝茨、巴爾登斯貝格、卡雷、基亞、巴柔、莫哈(一)傳統(tǒng)形象學法國學者路易—保爾·貝茨:傳統(tǒng)形象學的始作俑者,是他最先叩響了形象學的大門。1896年他撰文指出,比較文學的任務之一便是“探索民族和民族是怎樣互相觀察的:贊賞和指責,接受或抵制,模仿和歪曲,理解或不理解,口陳肝膽或虛與委蛇”。

三、形象學研究史

法國學者巴爾登斯貝格:20世紀初為形象學的具體操作,提供過典型范例,例如他撰寫的《法國文學中的英國和英國人》,就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學論文。

三、形象學研究史梵·第根:在“媒介學”一章中,把旅游者、傳教士、流亡者都看成是媒介的一種,在他們所寫的游記、札記、報告中,普遍存在著異國異族形象。研究者會有意無意地把這些形象,與現(xiàn)實中的形象進行對比,看看它們在多大程度和范圍上偏離了現(xiàn)實,并且討論導致偏離的原因。實際上,這已經(jīng)是準形象學研究了。

三、形象學研究史法國學者讓—瑪麗·卡雷:20世紀40年代,對傳統(tǒng)形象學作出了開拓性貢獻:1、第一次提出形象學定義:形象學是“各民族間的、各種游記、想象間的相互詮釋。”2、注意到異國異族形象存在于各種游記,即各種文學體裁和非文學體裁之中。這對關于形象的載體界定上,也是一個突破。3、認為形象是一種想象,也就是說,它既是作家這個創(chuàng)作主體的想象,也是全社會這個注視主體的想象。4、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卡雷身體力行,于1947年寫作了《法國作家和德國幻影,1800——1940》一書,分析了140年間法國的政治、文學、感情、理智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探討了它們在對法國樹立德國形象的影響,從而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形象學提供了成功的研究范例。5、在宣傳鼓動方面,卡雷為形象學搖旗吶喊,也作了很多工作。正是上述原因,他被視為傳統(tǒng)形象學的奠基人。

三、形象學研究史法國學者基亞:對形象學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1951年,在《比較文學》一書中,基亞辟專章討論形象學,把它稱為“人們所看到的外國”。基亞十分明確地告訴人們:形象學研究是比較文學學科的“一種新觀點”,斷言它使“比較文學產(chǎn)生了真正的更新,給它打開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而且“這個領域里還有許多空地未曾開墾……這里的土地比任何地方都富饒”,這是“一個廣闊的天地”?;鶃喴舱劦搅诵蜗髮W的想象特征,即個人、群體,以及國家用形象來想象別的民族,但其結果往往和現(xiàn)實有距離。想象群體的范圍越大,異國形象“越顯得是漫畫式的,圖解式的和使人驚奇的”。對于形象學的任務,基亞認為“不再追求抽象的總括性形象,而設法深入了解一些偉大民族傳說是如何在個人或群體的意識中形成和存在下去”。另外,基亞還按時代和地理位置,對法國的形象學研究做了概述。最后,基亞也指出形象學研究的目的是“可以幫助各民族在承認各自的幻想的基礎上更加互相了解”。

三、形象學研究史(二)當代形象學巴柔:當代形象學的創(chuàng)始人。20世紀80年代,他為布呂奈爾和謝夫萊所主編的《比較文學概論》寫作了形象學專章,即“從文化形象學到集體想象物”,這似乎是“形象學”術語第一次明確地提出。1、在巴柔看來,形象是制作者按照自己的文化模式、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等對異國異族的一種解讀?!耙虼?,比較文學意義上的形象,并非現(xiàn)實的復制品(或相似物),它是按照注視者文化中的模式、程序而重組、重寫的。這些模式和程序均先存在于形象?!?/p>

三、形象學研究史2、形象又是作者對兩種不同類型的文化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的表述,也就是說,形象制作者代表一種文化現(xiàn)實,他所制作的異國異族形象則代表另一種文化現(xiàn)實,兩者之間的差異正是通過形象來表明的。3、形象還關涉到自我與他者的關系,自我即作者、作者所屬的國度與民族,他者即形象、形象所代表的異國異族?!耙磺行蜗蠖荚从趯ψ晕遗c他者,本土與異域關系的自覺意識之中。即使這種意識是十分微弱的?!币簿褪钦f,形象制作者在描述異國異族形象時,受制于一種自覺的意識。這種意識就是對自我與他者的看法和觀點,而這些看法和觀點是自覺的。區(qū)別只是在于:有的表現(xiàn)的較為激烈而明顯,而有的表現(xiàn)得則較為隱蔽而微弱罷了。對自我與他者之間辨證關系的論述,被認為是巴柔關于形象學理論的核心內(nèi)容。

三、形象學研究史4、把法國年鑒史學派的有關理論引入形象學領域,即社會總體想象物這個概念。所謂社會總體想象物,就是“全社會對一個集體,一個社會文化整體所作的闡釋,是雙極性(認同性,identite/相異性,alterite)的闡釋”.所謂雙極性是指本民族、本國度對異國異族形象的闡釋具有兩種傾向。如果這種闡釋符合本社會本群體的價值觀、文化觀等,這就是認同性;如果這種闡釋違背了本社會、本群體的價值觀、文化觀等,這就是相異性。社會總體想象物成為當代形象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

三、形象學研究史5、提出了套話這個重要概念。在形象學專章中,巴柔還提出了分析形象的具體操作方法,即文本外部分析和文本內(nèi)部分析。文本外部分析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社會集體想象物;文本內(nèi)部分析則依次按照詞匯、等級關系、故事情節(jié)等層次來進行。6、還分析了形象制作者對異國文化現(xiàn)實的四種態(tài)度等等。

三、形象學研究史莫哈:1992年在法國《比較文學》雜志第三期發(fā)表了《試論文學形象學的研究史及方法論》。文章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簡要介紹形象學的發(fā)展概況,指出“早在人類最古老的表現(xiàn)藝術中,就已有了對異國形象的描繪。其歷史可能與人類社會的形成同樣悠久。”之后,他列舉了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對形象學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并提出了形象學的特征有二:一是跨學科性,二是引進了多種理論以拓展自己的視野。

三、形象學研究史第二部分:依次分析了形象學的幾個重要范疇:第一是形象,莫哈認為“文學形象所研究的一切形象都是三重意義上的某個形象,它是異國的形象,是出自一個民族(社會、文化)的形象,最后是由一個作家特殊感受所創(chuàng)造出的形象”。第二,社會集體想象物。這個概念和巴柔的見解是一致的。第三,莫哈還提出了異國異族形象應區(qū)分為意識形態(tài)形象和烏托邦形象兩種類型。被社會集體想象物認同的形象就是意識形態(tài)形象,與社會集體想象物相背離的形象就是烏托邦形象??梢哉f,在巴柔和莫哈的共同努力下,當代形象學的理論體系以基本確立。

三、形象學研究史當代形象學在自己的發(fā)展過程中,還借鑒了當代文學理論的一些成就,使視野更為開闊,角度更為新穎,體系更為成熟。例如:1、對薩特想象理論的借鑒法國當代哲學家保羅·利科,在《從文本到行動》一書中,對各種想象理論做了研究。當代形象學從中借鑒了薩特的想象理論。這種理論強調(diào)突出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能動作用,認為想象是創(chuàng)造性的,而非再現(xiàn)性的。據(jù)此,當代形象學在研究中更加重視形象的創(chuàng)造者即想象的主體一方。

三、形象學研究史2、從法國年鑒史派那里借鑒了社會集體想象物的概念,注重創(chuàng)造異國異族形象的社會群體對形象的闡釋。3、對后現(xiàn)代“他者”概念的整合運用。“他者”是針對自我提出來的,自我要確認自己必須借助于外界參照物,“他者”就是自我返現(xiàn)自身的參照物,通過“他者”,自我印證了自己的形象,而“他者”也往往在于自我的對照中彰顯了自己,二者互相指涉,互相參照。形象學正是借助于異國異族形象這個他者,反觀自我,映照自我形象?!八摺钡莫毺刈饔檬亲晕覠o法達到的。4、接受美學、女權主義批評等等,都給形象學研究以啟發(fā)。

三、形象學研究史(三)當代形象學的特點與傳統(tǒng)形象學相比,當代形象學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征。第一,傳統(tǒng)形象學研究受文學理論上模仿論和再現(xiàn)論的影響,把它研究的重點放在再現(xiàn)者一方,即主要去探討異國形象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現(xiàn)實,它與現(xiàn)實的差距有多大,背離的程度如何等等。而當代形象學研究主要受薩特想象理論的影響,把它研究的重點放在創(chuàng)造者一方,即異國異族形象是如何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也就是說,創(chuàng)作主體是如何研讀、接受、注視異國異族形象的,這是在研究方向上的一大轉變。

三、形象學研究史

第二,傳統(tǒng)形象學只把異國異族形象看成是對現(xiàn)實的復制,只注重他者一方。而當代形象學則十分注重自我與他者、本土與異域之間的互動,即注重對自我形象與他者形象之間對立而又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的分析。異國異族形象與自我形象之間存在著辯證關系,這是因為作家在創(chuàng)作異國異族形象之中,在審視和想象他者時,是以社會集體想象物,以自我形象作為參照系和背景。因此,他者形象形成之后,自我形象也隨之相伴而生。我注視他者形象,他者形象也映現(xiàn)出自我形象??隙ㄋ撸馕吨鴮ψ晕倚蜗蟮南夂头穸?。而否定他者,則又意味著對自我形象的肯定以及自我空間的延伸。

三、形象學研究史第三,傳統(tǒng)形象學已經(jīng)注意到了形象的文化蘊涵,深入到文化的層次去尋找異國異族形象的來龍去脈。而當代形象學在注意從文化的角度去解讀異國異族形象的同時,則更注重跨學科性,把研究的內(nèi)容擴展到社會、地理、心理、哲學等學科層次,從相互關聯(lián)、相互交叉的學科網(wǎng)絡中,從學科的整體合力中去解讀異國異族形象,以便得到更科學的結論。

三、形象學研究史第四,當代形象學十分注重文本內(nèi)部和文本外部的合成分析研究。第五,善于廣取博收,從其他文學理論中汲取營養(yǎng)。以上是當代形象學的五點特征。

四、如何進行比較文學形象學研究

比較文學形象學研究可以分為文本外部研究和內(nèi)部研究兩部分。外部研究又可以分為二部分。首先必須研究在作家創(chuàng)作的那個年代整個社會對異國的看法,也就是研究形象是如何社會化的。這一研究基本上在文學文本之外進行,它要求研究者盡可能多地去掌握與文學形象平行的、同時代的證據(jù):報刊、副文學、圖片、電影、漫畫等,也就是說勾勒出一個“社會集體想象物”,并以此為背景來分析和研究文學形象,看它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背離了社會集體想象。

四、如何進行比較文學形象學研究一般來說,那些背離了社會集體想象的文本是更值得關注的。正如莫哈所說:

一個形象最大的創(chuàng)新力,即它的文學性,存在于使其脫離集體描述總和(因而也就是因襲傳統(tǒng)、約定俗成的描述)的距離中。在這種情況下,就作家來說,他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而就文本來說,它對于集體想象的反作用也表現(xiàn)的最為明顯。其次,無論異國形象與社會集體想象之間是什么關系,它都與作家的創(chuàng)作有關。作為外部研究的作家研究包括以下內(nèi)容。第一,作家有關異國的信息來源,是親自到過異國還是利用二手材料。如果是后者,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除了書面的文字材料外,物質文化層面的東西也很重要。比如中國的茶葉、絲綢、園林就對形成17、18世紀歐洲人的中國觀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作家創(chuàng)作時的感情、想象和心理因素。

這些因素細微而復雜,必須仔細鑒別。錢鐘書在分析笛福的反華傾向時指出,原因之一在于笛福作為一個“不信奉英國國教者”(Dissenter),肯定不愿意相信天主教耶穌會對中國的贊美,故反其道而行之。第三,一項不容忽視的研究是,作家所描繪的異國與現(xiàn)實中真正的異國到底是什么關系,是真實的再現(xiàn)呢?還是帶有不同程度的美化或丑化?

張隆溪在考察了更大范圍內(nèi)的西方的中國形象后也指出:

西方心目中的中國是在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形象,代表著不同于西方的價值觀念,這不同可以是好,也可以是壞。在不同時期,中國、印度、非洲和中東都起過對襯西方的作用,或者是作為理想化的烏托邦、誘人和充滿異國風味的夢境,或者作為永遠停滯、精神上盲目無知的國土。從以上內(nèi)容我們可以看出,形象學研究需要做大量的文本外部研究,具體說來就是文學社會學的研究。這一傾向曾經(jīng)引起一些學者的不滿。20世紀60年代,在有關比較文學“危機”的爭論中,形象學研究也遭到了不少嚴厲的批評。美國學者韋勒克和法國學者艾田伯都以此類研究更接近歷史或者思想史而非文學研究為理由加以否定。韋勒克在《比較文學的危機》一文中認為:

把比較文學的領域一下子擴大到包含對民族幻想的研究,這種嘗試不能令人信服。確實,形象學研究的這一部分工作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文學研究,但是比較文學研究從來就不局限在文學范圍之內(nèi)。這些反對意見恰恰從反面印證了形象學作為比較文學研究本身具有的特性——跨學科性。從另一個方面講,形象學在做大量文本外部研究的同時,并不排斥文本內(nèi)部研究。實際上,一個真正的和完整的比較文學形象學研究是兩者并重的。比較文學形象學的文本內(nèi)部研究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詞匯。它們是構成“他者”形象的原始成分,對此我們應進行鑒別。比如法國思想家巴爾特在1974年訪問中國后有如下描述:“中國很平靜……民眾來來往往,勞動,喝茶或獨自做操,沒有戲劇,沒有噪音,沒有矯揉造作,總之沒有歇斯底里?!边@個看似中性的評價實際上是贊美性的,因為熟悉巴爾特的人都知道,“沒有歇斯底里”是他對人對事的最高評價。除了研究一個文本中出現(xiàn)的詞匯外,還應特別關注那些在多個文本中反復出現(xiàn)的詞匯,比如“洋鬼子”就是一個在近代中國文學中頻繁出現(xiàn)的詞匯。對這類詞匯出現(xiàn)頻率和規(guī)律的研究是十分有意義和價值的。事實上,這一部分研究往往與套話研究相互關聯(lián)。套話是詞匯的一種特殊而又大量存在的形式,在當前的形象學研究中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這里使用的套話一詞,是法文“stéréotype”的漢譯。該詞原指印刷業(yè)中的“鉛版”,其意義引申后,主要指一個民族在長時間內(nèi)反復使用、用來描寫異國或異國人的約定俗成的詞匯。如歐洲人常用來指稱猶太人的“鷹鉤鼻”,中國人用來指稱西方人的“老毛子”、“大鼻子”等。作為他者定義的載體,套話是陳述集體知識的一個最小單位,“它釋放出信息的一個最小形式,以進行最大限度、盡可能廣泛的信息交流”。它是對一種文化的概括,可被視為是這種文化的縮影。由于它在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話語間進行了最有效的混淆,因而在研究套話時,要注意它進行混淆的方式:1、表語與主要部分相混淆,如“彼埃爾(某一法國人)愛喝葡萄酒”;2、本質和兩分法,套話一旦建立,就將世界和一切文化都分成了等級。3、自然屬性和文化間的混淆,一些生理詞匯在這里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二是等級關系。在對文本做詞匯使用情況的統(tǒng)計后,就要進一步檢查文本的生產(chǎn),關注我與“他者”的關系怎樣轉化為一種陳述的意識。而只要涉及到“我”與“他者”的關系,立刻就會引出一組組對立的等級關系來,我們應該對所有結構出文本的重要對立而進行鑒別。下面兩組關系概括了所有的對立面:我——敘述者——本土文化;他者——人物——被描述文化。具體說來,可以從時間、空間和人物體系來著手進行研究。第三是故事情節(jié)。在這一階段,形象是一個“故事”。故事情節(jié)可以是各種各樣的,但是那些具有某種規(guī)律性的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比如在19世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