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測量放樣及曲線測設原理_第1頁
施工測量放樣及曲線測設原理_第2頁
施工測量放樣及曲線測設原理_第3頁
施工測量放樣及曲線測設原理_第4頁
施工測量放樣及曲線測設原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在工程建筑施工中,需要放樣由設計所指定的高程。為了控制房屋基礎面的標高、各層樓板的高度及平整度,都要隨著施工的進展做大量高程放樣工作。水準儀法放樣地面點的高程放樣A為已知水準點,其高程為HA,B為欲標定高程的點,其設計高程為HB?,F(xiàn)將B點的設計高程HB測設于地面。(1)在A、B兩點間安置水準儀;(2)在A點立尺,讀取后視讀數(shù)a,計算B點水準尺上應有的讀數(shù)b為:b=HA+a-HB(3)在B點上立尺,使尺緊貼木樁上下移動,直至尺上讀數(shù)為b時,緊貼尺底在木樁上劃一紅線,此線就是欲放樣的設計高程HB。

地面點高程放樣倒尺法放樣當待放樣的高程HB高于一起視線時(如放樣地鐵隧道管頂標高時),可以吧尺底向上,即用“倒尺”法放樣,如圖所示,這時,b=HB-(HA+a).A為地面水準點,其高程已知,現(xiàn)欲測定基槽內(nèi)水準點B的高程。(1)在基槽邊埋一吊桿,從桿端懸掛一鋼尺(零端在下),尺端吊一重錘。(2)在地面上和基槽內(nèi)各安置一架水準儀,分別在A、B兩點豎立水準尺,由兩架水準儀同時讀取水準尺和鋼尺上的讀數(shù)a1、b1、a2、b2;(3)計算B點的高程為:(4)為了保證引測B點高程的正確,應改變懸掛鋼尺的位置,按上述方法重測一次,兩次測得的高程較差不得大于3mm。高程的傳遞放樣

1、已知AB水平距離D,A點高程HA,在測站A觀測垂直角,則:三角高程測量的基本原理(S為斜距)坐標方位角:由坐標縱軸北端順時針至某一直線的水平角稱為該直線的方位角。角值由o°~360°。坐標正反算原理如上圖所示,A為已知點,B為未知點,假設已知水平距離DAB和AB變的方向角aAB,則可以計算出B點的坐標。由上圖可知:如上圖所示,假設已知A、B兩點的平面坐標值,則可以由此計算A、B兩點間的水平距離DAB和方位角aAB:式中:需要特別說明的是:(1)式中的方位角aAB,其值域為0~360°,而等式右側的arctan函數(shù),其值域為-90°~90°,兩者是不一致的。故當按式(1)的反正切函數(shù)計算坐標方位角時,計算器上得到的是象限值,因此應根據(jù)坐標增量Δx,Δy的符號按下表決定其所在象限再把象限角轉換成相應的坐標方位角。象限方位角ΔxΔy換算公式I0°~90°++II90°~180°-+III180°~270°--IV270°~360°+-為保證車輛平穩(wěn)運行,需在線路改變方向處加設曲線進行過渡。

圓曲線:具有一定半徑的圓弧。平面曲線

緩和曲線:半徑R由無窮大漸變到圓曲線半徑。曲線主要點測設曲線測設曲線詳細測設曲線測設圓曲線的要素計算1、切線長:2、曲線長:3、外矢距:4、切曲差:R—圓曲線半徑(設計選配)

—轉向角(現(xiàn)場實測)圓曲線任意點計算緩緩和曲線線:直線與圓曲線之間的一段過渡曲線。性質:RP∝1/lP或RP=C/lPC—緩和曲線半徑的變更率在HY(YH)處,RP=R,則C=Rl0緩和曲線HYJDRR→∞ZHRPlpP緩和曲線坐標系原點:ZH(HZ)。X軸正向:沿切線指向JD。Y軸正向:過原點與切線垂直,指向內(nèi)側。

緩和曲線的方程—過P點的切線與X

軸的夾角β

坐標X、Y將cosβ、sinβ按級數(shù)展開:積分得:一、曲線主點1、ZH(直緩點)2、HY(緩圓點)3、QZ(曲中點)4、YH(圓緩點)5、HZ(緩直點)曲線綜合要素計算及主點測設曲線綜合要素計算定義:縱斷面上兩個坡段的轉折處,為了便于行車用一段曲線來緩和,稱為豎曲線。豎曲線α1α2ωi1i2i3變坡點:相鄰兩條坡度線的交點。變坡角:相鄰兩條坡度線的坡角差,通常用坡度值之差代替,用ω表示,即

ω=α2-α1≈tgα2-tgα1=i2-i1凹型豎曲線

ω>0凸型豎曲線

ω<02.豎曲線的作用:(1)其緩沖作用:以平緩曲線取代折線可消除汽車在變坡點的突變。(2)保證公路縱向的行車視距:凸形:縱坡變化大時,盲區(qū)較大。凹形:下穿式立體交叉的下線。

3.豎曲線的線形《規(guī)范》規(guī)定采用二次拋物線作為豎曲線的線形。拋物線的縱軸保持直立,且與兩相鄰縱坡線相切。AB一、豎曲線要素的計算公式1.豎曲線的基本方程式:設變坡點相鄰兩縱坡坡度分別為i1和i2。拋物線豎曲線有兩種可能的形式:(1)包含拋物線底(頂)部;(2)不含拋物線底(頂)部。式中:k——拋物線頂點處的曲率半徑;

i1——豎曲線頂(底)點處切線的坡度。2.豎曲線諸要素計算公式(1)豎曲線長度L或豎曲線半徑R:

L=xA-xB

(2)豎曲線切線長T:因為T=T1=T2,則i2AB(3)豎曲線外距E:i2(4)豎曲線上任一點豎距h:下半支曲線在豎曲線終點的切線上的豎距h’為:L-x(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