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佛教建筑_第1頁
南北朝佛教建筑_第2頁
南北朝佛教建筑_第3頁
南北朝佛教建筑_第4頁
南北朝佛教建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南北朝佛教建筑石窟敦煌石室平面呈多方形,室之本身除窟口之木廊外,沒有建筑鐫鑿,敦煌石質(zhì)不易雕刻。云岡,天龍,響堂山均富有建筑趣味,龍門次之。前三者窟室前鑿為前廊,廊有兩柱,天龍,響堂柱額斗栱忠實(shí)雕成,模仿當(dāng)時木構(gòu)建筑,窟內(nèi)壁畫云岡,龍門皆滿佛龕像,不留空隙,沒有天龍,響堂,干凈。云岡天龍山響堂山石窟龍門石窟殿云岡石窟石窟中浮雕,云岡浮雕有斗栱,石柱小殿。塔漢末傳入中原,在印度古塔的基礎(chǔ)上置有原有的重樓,就是所謂之木塔。日本奈良法隆寺五重塔,云岡塔柱,浮雕都是此類塔。云岡窟壁及天龍山石窟單層塔浮雕,是單層塔類型。嵩山寺嵩岳寺塔是單層多檐塔。塔多為方形。五重塔是為了祭奠釋尊而存在的,在佛教寺院里是最重要的建筑物。法隆寺的五重塔是日本最古老的五重塔。因而很有名,開始還以為可以到最上層去參拜,看見真物才知道不可能,因?yàn)槟甏眠h(yuǎn),塔身已近有些傾斜,為了防止倒塌,還用繩索吊住單層塔四門塔蜚聲中外,不僅有華夏第一石塔之名,還有亞洲第一石塔的美名單層多檐塔嵩岳寺塔位于鄭州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處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岳寺內(nèi),初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塔頂重修于唐。該塔歷經(jīng)1400多年風(fēng)雨侵蝕,仍巍然屹立,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磚塔,也是全國古塔中的孤例。嵩岳寺塔為磚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邊形塔多層塔建筑細(xì)節(jié)神通寺塔與佛光塔均無階基,嵩岳寺塔之階基是否原物頗可疑,故關(guān)于此問題,僅能求之間接資料中,云岡窟壁浮雕塔殿均有階基。其塔基或平素,或疊澀作須彌座。佛跡圖所示殿門有方平階基,上有欄干,正面中央為踏步。定興義慈惠石柱上小殿之下,亦承以方素之階基。其寬度較遜于檐出,與后世通常作法相同。

疊澀疊澀是一種古代磚石結(jié)構(gòu)建筑的砌法,用磚,石,有時也用木材通過一層層堆疊向外挑出,或收進(jìn),向外挑出時要承擔(dān)上層的重量。須彌座又名“金剛座”、“須彌壇”,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薩像的臺座。須彌即指須彌山,在印度古代傳說中,須彌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說指喜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用須彌山做底,以顯示佛的神圣偉大。我國最早的須彌座見于云岡北魏石窟,是一種上下出澀、中為束腰的形式。迨至唐、宋,上下澀加多,且有蓮瓣之類為飾,束腰部分顯著加高,并有束腰柱子(蜀柱)將之分割成若干段落,這類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而用鼓凸出的曲線。唐塔上出現(xiàn)兩層用須彌座作承托的佛像、塔幢、壇臺、神龕、家具以至古玩與假山。須彌座已從神圣尊貴之物,

發(fā)展成為由土襯、圭角、下枋、下梟、束腰、上梟和上枋等部分組成一種疊澀(線腳)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裝飾形式,通常用于尊貴的建筑物基座。后來一些家具,如屏風(fēng)之類的底座也經(jīng)常采用這種形式。獅子座須彌座覆缽式須彌座漢白玉須彌座柱與礎(chǔ)石北魏及北齊石窟柱多八角形,柱身均收分,上小下大,而無卷殺(上小下大,輪廓成緩和曲線)。當(dāng)心間之平柱,以坐獸或覆蓮為礎(chǔ),兩側(cè)柱則用覆盆。柱頭之上施櫨斗以承闌額及斗拱。柱身并礎(chǔ)及櫨斗之高,約及柱下徑之五倍及至七倍,較漢崖墓中柱為清秀坐斗即大斗,宋代稱為櫨斗闌額額在漢至唐時期稱楣。隋以前的楣多壓在柱頂上,承托斗拱和梁。隋唐時,楣開始用在柱頭之間,插入柱身,并分上下2層,稱為重楣。宋《營造法式》稱上層楣為闌額,下層楣為由額,闌額以上又平放一厚木板,稱普拍枋;而稱隋以前壓在柱頭上的舊做法為檐額。闌額、檐額用于內(nèi)柱上的稱屋內(nèi)額。清式稱闌額、由額、普拍枋為大額枋、小額枋和平板枋,有時在大額枋或小額枋下加墊托的雀替,以加強(qiáng)柱和枋之間的聯(lián)系忍冬草西方石柱印度石柱嵩岳寺塔,柱礎(chǔ)作覆盆,柱頭飾以垂蓮,顯然印度風(fēng)。柱身上下同大,高約合徑七倍余,佛光寺塔圓柱,束以蓮瓣三道,亦印度風(fēng)也。

定興北齊石柱為梭柱;有顯著之卷殺,柱徑最大處,約在柱高三分之一處,此點(diǎn)以下,柱身微收小,以上亦漸漸收小,約至柱高一半之處,柱徑復(fù)與底徑等,愈上則收分愈甚。此式實(shí)物國內(nèi)已少見門窗與佛龕云岡窟室之門皆方首,比例肥矮近方形。立頰及額均雕以卷草團(tuán)花紋??弑诟〉袼局T,亦方首,門飾則不清晰。響堂山齊石窟門,方首圓角,門上正中微尖起,蓋近方形之火焰形也;門亦周飾以卷草。天龍山齊石窟門,乃作圓券形,券面作火焰形尖拱。券口飾以拱背兩頭龍,龍頭當(dāng)券腳分位,立于門兩側(cè)之八角柱上。門券之內(nèi),另刻作方首門額及立頰狀。卷草團(tuán)花紋響堂山佛龕方形圓劵形五邊劵形平座欄桿斗栱魏齊斗拱,就各石窟外廊所見,柱頭鋪?zhàn)鞫酁橐欢啡堥T古陽洞北壁佛殿形小龕,作小殿三間,其斗拱則柱頭用泥道單拱承素方,單杪華拱出跳;至角且出角華拱,后世所謂轉(zhuǎn)角鋪?zhàn)?,此其最古一例也。轉(zhuǎn)角鋪?zhàn)魉问浇ㄖ?,位于轉(zhuǎn)角處的鋪?zhàn)?斗拱)稱為轉(zhuǎn)角鋪?zhàn)?,清代稱之為角科斗拱。下面圖1中的“1”是圖中正面的泥道拱,但是它的后半截在斜(側(cè))面出挑,變成了華拱“2”。圖1中的“1”和“2”在木架構(gòu)中叫做“泥道拱和華拱轉(zhuǎn)角出跳相列”,故而稱它為“列拱”。圖中“3”位于兩側(cè)塔壁夾角的角平分面上,為“角華拱”。鋪?zhàn)饕仓付窎眍愋?,斗栱出一跳謂之四鋪?zhàn)鳎怀鰞商鵀槲邃佔(zhàn)?,三跳六鋪?zhàn)?,以此類推。補(bǔ)間鋪?zhàn)?,是宋代對柱間斗拱的稱呼,清代也稱平身科,其實(shí)就是在兩柱之間的斗拱,下面接著的是平板枋和額枋,而不是柱子的頂端,因?yàn)槲蓓數(shù)拇竺娣e荷載只依靠柱頭斗拱來傳遞是不夠的,需要用柱間斗拱將一部分荷載先傳遞到枋上,然后傳遞到柱子上。佛光寺大殿的補(bǔ)間鋪?zhàn)鞒鎏苯咏ㄓ谥^枋之上,但是在我構(gòu)造的模型當(dāng)中,該鋪?zhàn)骱皖~枋之間的墊木被人字栱代替。人字栱起源于漢,盛于南北朝,唐朝后期消失構(gòu)架屋宇均以木為架,施立頰心柱以安直欞窗。窗上復(fù)加橫枋,枋上施人字形斗拱。藻井云岡窟頂多刻作平棊,以支條分格,有作方格者,有作斗八者,但其分劃,隨室形狀,頗不一律。平棊藻井裝飾母題以蓮花及飛仙為主,亦有用龍者,但不多見屋頂與瓦飾神通寺塔頂作階級形方錐體,當(dāng)為此式塔上所通用。其頂上剎,于須彌座上四角立山花蕉葉,中立相輪,最上安寶珠。嵩岳寺塔及佛光寺塔剎,均于覆蓮座或蓮花形之寶瓶上安相輪,與神通寺塔剎迥異。

云岡窟壁浮雕屋頂均為四注式,無歇山,硬山,懸山等定興北齊石柱屋頂亦四注式。瓦為筒板瓦。垂脊前端下段低落一級,以兩筒瓦扣蓋,此法亦見于漢明器中。

雕飾蓮花為佛教圣花,其源雖出于印度,但其蓮瓣形之雕飾)。因蓮瓣之帶有象征意義,遂普傳至今。中國固有紋飾,見于云岡者不多,鳥獸母題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鳳凰,饕餮等等,雷紋,夔紋,斜線紋,斜方格,水波紋,鋸齒,半圓弧等亦見于各處。

敦煌莫高窟殿堂佛殿殿堂佛殿、正殿、廳堂都?xì)w這類。殿堂是圍墻以內(nèi)主要或次要的建筑物。平面多作長方形,較長的一面多半是三間或五間。變相圖中中央主要的殿堂多數(shù)不畫墻壁。偶有畫墻的,則墻只在左右兩端,而在中間前面當(dāng)心間開門,次間開窗,與現(xiàn)在一般的辦法相似。據(jù)《佛說阿彌陀經(jīng)》繪制。俗稱西方極樂世界是佛的居所,經(jīng)說這個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是個最美好的地方。西方凈土變在敦煌壁畫中多是通壁巨幅,此圖全幅為18平方米,創(chuàng)意頗新。畫面中部是一綠波浩淼的七寶池,環(huán)飾雕欄,池中五色蓮花盛開,每一蓮花均為寶座。阿彌陀佛居中,結(jié)跏趺坐在大蓮花上,雙手作轉(zhuǎn)法輪印,身著通肩袈裟,莊嚴(yán)慈祥。觀音、大勢至二大菩薩分列兩側(cè)蓮花座上,其它大大小小的菩薩或坐或立,或合掌捧花,或舉手作勢。菩薩大多頭束云鬟髻,戴寶冠,斜披天衣,腰束錦裙,瓔珞環(huán)身,光彩照人。七寶池中有許多童子,有的在透明的蓮花中合掌端坐,有的翻身倒立,有的在水中嬉戲。層樓敦煌壁畫中,層樓已成了典型的建筑物。無論正殿、配殿、中三門,乃至回廊、角樓都有兩層乃至三層的。層樓的每層都是由中國建筑的基本三部分——臺基、屋身、屋頂——壘疊而成的:上層的臺基采取了“平坐”的形式,除最上一層的屋頂外,各層的屋頂都采取了“腰檐”的形式;每層平坐的周圍都繞以欄桿。城門上也有層樓,以城門為基,其上層與層樓的上層完全相同。

八角重樓壁畫中最特別的重樓是第六一窟右壁如來凈土變佛像背后的八角二層樓。樓的臺基平面和屋檐平面都由許多弧線構(gòu)成。所有的柱、枋、屋脊、檐口等無不是曲線。整座建筑物中,除去欄桿的望柱和蜀柱外,仿佛沒有一條直線。屋角翹起,與敦煌所有的建筑不同。屋檐之下似用幔帳張護(hù)。角樓角樓在庭院圍墻的四角和城墻的四角都有角樓。庭院的角樓與一般的層樓形制完全相同。城墻的角樓以城墻為基,上層與層樓的上層完全一樣大門大門壁畫中建筑的大門,即《歷代名畫記》所稱中三門、三門,或大三門,與今日中國建筑中的大門一樣,占著同樣的位置,而成一座主要的建筑物。大門的平面也是長方形,面寬一至三間,在縱中線的柱間安設(shè)門扇。大門也有磚石的臺基,有石階或斜道可以升降,有些且繞以欄桿闕闕在敦煌北魏諸窟中,闕是常見的畫題,如二五四窟,主要建筑之旁,有狀似闕的建筑物,二五四窟壁上有闕形的壁龕。闕身之旁,還有子闕。兩闕之間,架有屋檐廊廊在中國建筑群之組成中幾乎是不可缺少的構(gòu)成單位。它的位置與結(jié)構(gòu),充足的光線使它成為最理想的“畫廊”,因此無數(shù)名師都在廊上畫壁,提高了廊在建筑群中的地位。由建筑的觀點(diǎn)看,廊是狹長的聯(lián)系性建筑,也用木構(gòu)架,上面覆以屋頂;向外的一面,柱與柱之間做墻,間亦開窗;向里一面則完全開敞著。廊多沿著建筑群的最外圍的里面,由一座主要建筑物到另一座建筑物之間聯(lián)系著周繞一圈,所以廊的外墻往往就是建筑群的外墻。它是雨雪天的交通道。

在舉行隆重儀式時,它也是最理想的排列儀仗侍衛(wèi)的地方。后來許多寺廟在廟會節(jié)日時,它又是攤販?zhǔn)袌觯缢未炅?開封)的大相國寺便是塔塔有多層木塔和單層木塔磚石塔有窣堵坡式塔單層磚石塔和多層磚石塔以及密檐塔第六十一窟“五臺山圖”有伽藍(lán)約六十余處,絕大多數(shù)都是同樣的配置;其中“南臺之頂”,正殿之前,左有三重塔,右有重樓,與日本奈良的法隆寺(公元7世紀(jì))的平面配置極相似,日本的建筑史家認(rèn)為這種配置是南朝的特征臺臺壁畫中有一種高聳的建筑類型,下部或以磚石包砌成極高的臺基,如一座孤立的城樓;或在普通臺基上,立木柱為高基,上作平坐,平坐上建殿堂。因未能確定它的名稱,姑暫稱之曰臺。按壁畫所見重樓,下層柱上都有檐,檐瓦以上再安平坐圍墻圍墻上文已敘述過回廊是兼作圍墻之用的,多因廊柱木構(gòu)架而造墻,壁畫中也有磚砌的圍墻城城中國古代的城邑雖至明代才普遍用磚包砌城墻;但由敦煌壁畫中認(rèn)識,用磚包砌的城在唐以前已有。壁畫中所見的城很多,多是方形,在兩面或正中有城門樓。壁畫中所畫建筑物,比例大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