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_第1頁
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_第2頁
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_第3頁
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_第4頁
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一、實驗目的1.理解并掌握強酸和強堿反應的中和熱的計算原理;2.掌握強酸和強堿反應的中和熱的測定步驟;3.掌握強酸和強堿反應的中和熱測定中的誤差分析。二、實驗原理1.反應原理:

H+(aq)+OH-(aq)===H2O(l);△H=-57.3kJ/mol2.計算方法:(強酸和強堿反應)

Q=mCΔt(1)其中Q:中和反應放出的熱量。

m:反應混合液的質量。

C:反應混合液的比熱容。

△t:反應前后溶液溫度的差值(2)因為m=V酸ρ酸+V堿ρ堿、V酸=V堿=50mL;而酸的濃度是0.50mol/L、堿的濃度是0.55mol/L;且ρ酸=ρ堿=1g/cm3、C=4.18J/(g·℃)。所以Q=0.418(t2-t1)kJ。(3)中和熱計算公式:三、實驗用儀器和藥品1、實驗儀器:大燒杯(500mL)、小燒杯(100mL)溫度計、量筒(50mL)兩個、泡沫塑料或紙條、泡沫塑料板或硬紙板(中心有兩個小孔)、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2、實驗藥品:

0.50mol/L鹽酸、0.55mol/LNaOH溶液。

3、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四、實驗步驟

1.在大燒杯底部墊泡沫塑料(或紙條),使放入的小燒杯杯口與大燒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泡沫塑料(或紙條),大燒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紙板)作蓋板,在板中間開兩個小孔,正好使溫度計和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通過,如上一頁圖形所示。(實驗裝置圖)2.用一個量筒最取50mL0.50mol/L鹽酸,倒入小燒杯中,并用溫度計測量鹽酸的溫度,記入下表。然后把溫度計上的酸用水沖洗干凈。3.用另一個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并用溫度計測量NaOH溶液的溫度,記入下表。4.把溫度計和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放入小燒杯的鹽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燒杯(注意不要灑到外面)。用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輕輕攪動溶液,并準確讀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溫度,記為終止溫度,記入上表。5.重復實驗兩次,取測量所得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作為計算依據(jù)。6.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中和熱。1.大、小燒杯放置時,為何要使兩杯口相平?填碎紙條的作用是什么?對此裝置,你有何更好的建議?2.溫度計上的酸為何要用水沖洗干凈?沖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燒杯?為什么?3.酸、堿混合時,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燒杯而不能緩緩倒入?4.實驗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質的量比為何不是1∶1而是NaOH過量?若用HCl過量行嗎?五、實驗過程中的疑點、難點解析1.兩杯口相平,可使蓋板把杯口盡量蓋嚴,從而減少熱量損失;填碎紙條的作用是為了達到保溫隔熱、減少實驗過程中熱量損失的目的。若換用隔熱、密封性能更好的裝置(如保溫杯)會使實驗結果更準確。2.因為該溫度計還要用來測堿液的溫度,若不沖洗,溫度計上的酸會和堿發(fā)生中和反應而使熱量散失,故要沖洗干凈;沖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燒杯,若倒入,會使疑難點解析結果:總溶液的質量增加,而導致實驗結果誤差。3.因為本實驗的關鍵是測反應的反應熱,若動作遲緩,將會使熱量損失而使誤差增大。4.為了保證0.50mol/L的鹽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mol/LNaOH溶液,使堿稍稍過量。若使鹽酸過量,也是可以的。實驗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若不是為57.3kJ/mol,則產生誤差可能的原因是:1.量取溶液的體積有誤差(測量結果是按50mL的酸、堿進行計算,若實際量取時,多于50mL或小于50mL都會造成誤差)。2.溫度計的讀數(shù)有誤。3.實驗過程中有液體灑在外面。六、實驗誤差分析4.混合酸、堿溶液時,動作緩慢,導致實驗誤差。5.隔熱操作不到位,致使實驗過程中熱量損失而導致誤差。6.測了酸后的溫度計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測堿的溫度,致使熱量損失而引起誤差。

七、學以致用1.本實驗中若把50mL0.50mol/L的鹽酸改為50mL0.50mol/L醋酸,所測結果是否會有所變化?為什么?2.若改用100mL0.50mol/L的鹽酸和100mL0.55mol/L的NaOH溶液,所測中和熱的數(shù)值是否約為本實驗結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沒有失誤)?參考答案:1.會有所變化。因為醋酸為弱電解質,其電離時要吸熱,故將使測得結果偏小。2.否。因中和熱是指酸與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時放出的熱量,其數(shù)值與反應物的量的多少無關,故所測結果應基本和本次實驗結果相同八、加強鞏固和復習1.了解中和反應的反應熱(中和熱)的概念及應用。2.通過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初步學習測定化學反應反應熱的實驗方法。3.能正確分析測定反應熱時的誤差產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適當措施減小誤差。

1.中和反應中和反應即酸和堿相互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其實質是酸電離產生的

和堿電離產生的

結合生成難電離的水。強酸、強堿之間的中和反應一般都可用離子方程式H++OH-===H2O表示。H+OH-2.中和熱(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

molH2O時的反應熱(即所放出的熱量)。(2)表示方法:H+(aq)+OH-(aq)===H2O(l)

ΔH=-57.3kJ/mol。

1中和熱與中和反應的反應熱辨析(1)中和熱指中和反應每生成1molH2O時的反應熱,與強酸、強堿的類別無關。任何中和反應的中和熱都相同。但是不同的中和反應,其反應熱可能不同。(2)有弱酸或弱堿參加的中和反應,其中和熱的數(shù)值都小于57.3,這是因為反應時弱酸或弱堿發(fā)生電離需要吸收熱量。1.含1molBa(OH)2的稀溶液與足量鹽酸反應,放出熱量114.6kJ。下列熱化學方程式中,正確的是(雙選)(

)A.Ba(OH)2(aq)+2HCl(aq)===BaCl2(aq)+2H2O(l)ΔH=+114.6kJ/molB.Ba(OH)2(aq)+2HCl(aq)===BaCl2(aq)+2H2O(l)ΔH=-114.6kJ/mol

解析:

解答本題首先要明確熱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shù)為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可以為整數(shù),也可以為分數(shù),然后根據(jù)生成一定量水所放出的熱量進行分析和計算。1molBa(OH)2與足量稀鹽酸反應生成2molH2O,共放出熱量114.6kJ,則生成1molH2O放出熱量57.3kJ,放熱反應ΔH<0,故A、D錯誤,B、C正確。答案:

BC1.實驗方法解析某些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可以用實驗方法測得,用來測量反應熱的儀器稱為“量熱器”,測量操作是:將反應器置于充滿水的絕熱容器中,當反應放熱時,其熱量即傳入水中,根據(jù)水的質量、比熱和水溫的變化求出反應所放出的熱量。2.實驗過程體驗【實驗用品】儀器:大燒杯(500mL)、小燒杯(100mL)、溫度計、量筒(50mL)兩個、泡沫塑料或紙條、泡沫塑料板或硬紙板(中心有兩個小孔)、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試劑:0.50mol/L鹽酸、0.55mol/LNaOH溶液?!緦嶒灧桨浮?/p>

1.實驗步驟(1)設計裝置如圖。(2)用一個量筒量取50mL0.50mol/L鹽酸,倒入小燒杯中,并用溫度計測量鹽酸的溫度,記入下表。并將溫度計上的酸用水沖洗干凈。(3)用另一個量筒量取50mL0.55mol/L的NaOH溶液,并用溫度計測量NaOH溶液的溫度,記入下表。(4)把套有蓋板的

,放入小燒杯中的鹽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燒杯,蓋好蓋板,用

輕輕攪動,測量混合溶液的

,記入下表。(5)重復步驟(2)~(4)三次。溫度計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最高溫度2.數(shù)據(jù)記錄及處理數(shù)據(jù)記錄表溫度實驗次數(shù)起始溫度t1/℃終止溫度t2/℃溫度差(t2-t1)/℃HClNaOH平均值123平均值中和熱測定的思路分析

2.實驗室進行中和熱的測定的實驗時除需要大燒杯(500mL)、小燒杯(100mL)外,其他所用的儀器和試劑均正確的一組是(

)A.0.50mol/L鹽酸,0.50mol/LNaOH溶液,100mL量筒1個B.0.50mol/L鹽酸,0.55mol/LNaOH溶液,100mL量筒2個C.0.50mol/L鹽酸,0.55mol/LNaOH溶液,50mL量筒1個D.0.50mol/L鹽酸,0.55mol/LNaOH溶液,50mL量筒2個解析:本實驗中為了保證0.50mol/L的鹽酸完全被中和,采用0.55mol/LNaOH溶液,使堿稍過量,故A項不符合;所需酸、堿量均為50mL,故B項不符合;酸、堿分別用不同的量筒量取,故C項不符合。答案:

D

在800mL的大燒杯中放入碎紙屑,把盛有50mL0.50mol·L-1鹽酸的200mL燒杯放到大燒杯中,兩只燒杯間填滿碎紙屑。用泡沫塑料板做成大燒杯蓋,通過蓋子插入一根玻璃攪拌棒(末端呈半圓環(huán)的玻璃棒)和一只溫度計,測定溶液的溫度。迅速往鹽酸溶液中加入50mL0.55mol·L-1燒堿溶液,蓋好,攪拌溶液,觀察溫度的變化。當溫度保持穩(wěn)定時,記錄讀數(shù),取出裝反應液的燒杯,倒出溶液,清洗干凈,保持內外杯壁干燥。重復進行三次實驗。用這一實驗可以粗略測定中和熱。

(1)燒杯間填滿碎紙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重復進行三次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燒杯如果不蓋泡沫塑料板,所求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將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4)實驗中若改用60mL0.50mol·L-1鹽酸和50mL0.55mol·L-1燒堿溶液進行上述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熱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三次平行操作測得數(shù)據(jù)中,起始時鹽酸與燒堿溶液溫度相同,而終止溫度與起始溫度之差(t2-t1)分別為①2.3℃,②2.4℃,③2.9℃,則最終代入計算式的溫度差的平均值為________℃。解答本題,首先要明確實驗的原理,“量熱器”的組成以及造成實驗誤差的原因,然后按實驗步驟進行分析和判斷。(1)碎紙屑的作用為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2)重復實驗的目的是減少實驗誤差。(3)不蓋泡沫塑料板會損失部分熱量,故所測結果偏小。(4)由中和熱概念可知,中和熱是以生成1mol水為標準的,而與過量部分的酸堿無關。(5)中所測溫度2.9℃顯然是錯誤的,代入計算式的溫度應是①和②的平均值。

答案:

(1)保溫、隔熱,減少實驗過程中熱量的損失(2)減少實驗過程中的誤差(3)偏小(4)不相等相等因為60mL0.50mol·L-1鹽酸和50mL0.55mol·L-1燒堿溶液反應能生成0.0275molH2O,而50mL0.50mol·L-1鹽酸與50mL0.55mol·L-1燒堿溶液反應只能生成0.025molH2O,因此所放出的熱量不同。但中和熱是指酸與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時所放出的熱量,與酸、堿的用量無關,因此所求中和熱相等(5)2.35中和反應的反應熱的測定實驗中要注意以下問題(1)酸堿溶液應當用強酸、強堿的稀溶液(0.1~0.5mol/L)。①測定中和熱不能用濃酸或濃堿,因濃酸或濃堿溶于水一般都要放熱。②測定中和熱時不能用弱酸或弱堿,因弱酸或弱堿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電離,若改用弱酸或弱堿,它們電離時要吸收一部分熱量。

(2)要使用同一支溫度計分別先后測量酸、堿及混合液的溫度時,測定一種溶液后必須用水沖洗干凈并用濾紙擦干。溫度計的水銀球部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穩(wěn)定一段時間再記下讀數(shù)。(3)實驗中所用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卻至室溫,才能使用。(4)操作時動作要快,盡量減少熱量的散失。(5)實驗時亦可選用濃度、體積都不相同的酸堿溶液進行中和熱的測定,但在計算時,應取二者中量小的一種,因為過量的酸堿并不參與中和反應。

1.(1)在中和熱測定實驗中能否用金屬(不與酸反應)質環(huán)形攪拌棒代替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2)實驗中為何使用0.55mol/LNaOH溶液而不用0.50mol/L的NaOH溶液?答案:

(1)不能,因為金屬易導熱,會造成熱量損失,增大實驗誤差。(2)保證0.50mol/L的鹽酸全部反應,提高實驗的精確度。 含有11.2gKOH的稀溶液與1L0.1mol/L的H2SO4溶液反應,放出11.46kJ的熱量,表示該反應中和熱的化學方程式為(

)中和熱是以生成1molH2O(l)所放出的熱量來定義的,故書寫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時,應以生成1molH2O(l)為標準來配平其余物質的化學計量數(shù),故答案為D。

答案:

D利用熱化學方程式表示中和熱時,要注意生成物H2O前的化學計量數(shù)為1;且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也應符合一般熱化學方程式書寫的要求。2.已知反應:①101kPa時,2C(s)+O2(g)===2CO(g)

ΔH=-221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kJ/mol。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稀硫酸與稀NaOH溶液的中和熱為57.3kJ/molB.①的反應熱為221kJ/molC.稀硫酸與稀NaOH溶液反應的中和熱為-57.3kJ/molD.稀醋酸與稀NaOH溶液反應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熱量解析:

只看反應的表面含義,忽略了概念的本質而錯選BC。B項,未指明“吸”“放”熱或“+”“-”號,不正確。C項,中和熱的定義中,已指明是放出熱量,不用“-”號,不正確。D項,醋酸為弱酸,電離要吸熱,放出熱量應小于57.3kJ,故正確答案為A。答案:

A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中和熱一定是強酸跟強堿反應放出的熱量B.1mol酸與1mol堿完全反應放出的熱量是中和熱C.在稀溶液中,酸與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l)時的反應熱叫做中和熱D.表示中和熱的離子方程式為:H++OH-===H2O

ΔH=-57.3kJ/mol答案:

C

2.強酸和強堿在稀溶液里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H+(aq)+OH-(aq)===H2O(l)

ΔH=-57.3kJ·mol-1已知: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ΔH=-Q1kJ·mol-1HNO3(aq)+NaOH(aq)===NaNO3(aq)+H2O(l)

ΔH=-Q2kJ·mol-1上述均是在溶液中進行的反應,Q1、Q2的關系正確的是(

)A.Q1=Q2=57.3

B.Q1>Q2>57.3C.Q1<Q2=57.3 D.無法確定解析:

硝酸是強電解質,完全電離生成H+,故Q2=57.3。而醋酸是弱酸,電離成H+過程中吸收熱量,故Q1<57.3??傮w關系:Q1<Q2=57.3。選C。答案:

C

3.(2011·青島高二期末)將V1mL1.00mol/LHCl溶液和V2mL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勻后測量并記錄溶液溫度,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實驗中始終保持V1+V2=50mL)。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做該實驗時環(huán)境溫度為22℃B.該實驗表明化學能可能轉化為熱能C.NaOH溶液的濃度約為1.0mol/LD.該實驗表明有水生成的反應都是放熱反應解析:

中和反應為放熱反應,B對;中和反應有水生成,但有水生成的不一定是放熱反應,如H2+CuOH2O+Cu是吸熱反應,D錯;從表中分析可知,當加入HCl溶液5mL、NaOH溶液45mL,反應后溫度為22℃,故實驗時環(huán)境溫度小于22℃,A錯;加入HCl溶液30mL反應放熱最多,應是酸堿正好中和,故c(NaOH)=1.0mol/L·30mL/20mL=1.5mol/L,C錯。答案:

B

4.(思維拓展題)實驗室用50mL0.50mol·L-1鹽酸、50mL0.55mol·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