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樂課堂對音樂教學的影響以豎笛為例_第1頁
器樂課堂對音樂教學的影響以豎笛為例_第2頁
器樂課堂對音樂教學的影響以豎笛為例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器樂課堂對音樂教學的影響——以豎笛為例全國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行“器樂進課堂”以來,許多教師在音樂教學實踐中運用“課堂樂器”[豎笛(含六孔、八孔)、口琴、口風琴、電子琴等等,在各地進行了大量的實驗。豎笛以其結構簡潔、排孔科學、攜帶方便、價格低廉、易教易學等特點,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通過教師大量的教學實踐和專家論證,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課標教材編寫的過程中選擇八孔豎笛為“課堂樂器”。教材中豎笛的技能學習和樂曲的選擇以《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為依據,具有以下特點:先易后難、由淺入深;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樂曲的選擇注重與單元主題的結合;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師生互動、重視音樂實踐。一、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易后難、由淺入深《標準》中規(guī)定,“課堂樂器”的學習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進入,但在初中教材的編寫過程中,考慮到各地實際情況的不同,初中階段起始年級(七年級)的“課堂樂器(八孔豎笛)”選擇了零起點,進度較小學稍快一些。在八孔豎衡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演奏姿勢,對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演奏習慣是很重要的。正確的演奏姿勢是:身體保持正直,眼睛平視,肩部放松且自然下垂。笛口處放入口中不要太深,使笛口不要頂住牙齒為好。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的拇指封堵豎笛的背孔──也稱高音孔或零孔。豎笛的正面各音孔的名稱從上至下分別為1、2、3、4、5、6、7孔。左手的二、三、四指封堵堅笛的1、2、3孔(注意左手的小指自然地停在豎笛的上方,不要置于豎笛的下側以免影響左手二、三、四指的靈活性),右手的大指置于豎笛的下側來穩(wěn)固豎笛,其余的手指依次封堵豎奮剩下的幾個音孔。在用手指封堵豎笛音孔時,應注意要用手指的指腹處封堵音孔,以便于音孔關閉嚴密,左手的拇指要用靠近指尖部腹部封閉音孔,以利于高音孔的開閉。呼吸方法:學生在初學豎笛時,氣息應作為一個難點。吸氣要從鼻子和嘴角吸氣,吸到胸部和腰部,小腹微微向里收,以使演奏是有氣息支持的。為使學生感受氣息的運用,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運用對比法使學生感受用不同的氣息吹奏豎管所產生效果的不同。比如;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有的組感受把一張小紙片放在嘴前,用氣息把它吹動而不能把它吹跑,或體驗把小蠟燭吹動而不能吹滅;有的組體驗吹肥皂不要把它吹爆;有的組感受把空中的小羽毛吹浮在空中而不落到地上;有的組感受用力把大氣球吹起來等等。通過聽辨各組用不同的氣息演奏出的效果的不同,使學生對堅笛氣息的運用有了初步了解,為進一步掌握堅笛的基本演奏方法做好鋪墊。基本演奏技法:單吐是用舌尖頂住上牙的牙根,用氣息輕輕地把舌尖沖開,待聲音發(fā)出后舌尖有彈性地返回到原來的位置,這時舌尖就像一個通氣閥門,如果我們讓它發(fā)出聲音就像發(fā)“嘟”音的感覺。在有連線的地方只有第一個音采用單吐的技法,后面的音不再做吐音,只接前面“嘟”音的尾音發(fā)出“嗚”音,整個連城里面的音就像“嘟鳴”的感覺。從學生對豎笛各直的認知規(guī)律來看,在音階1234567中學生最容易掌握的各音順序是7654321。在中學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開始學習豎笛,首先介紹的是567i四個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先從“7”音入手,這適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再向后依次為“6”“5”。在學會了這三個音的指法后,為了避免單調枯燥的指法練習,可為學生適當安排小樂曲的練習《小寶寶要睡覺》,使學生感覺到豎笛并不是很難的,用簡單的三個音就可協吹奏小樂曲了,這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可提高學生學習堅衡的興趣。二、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yǎng)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使他們從中受益。為了使我們的教材適應每一名學生。體觀音樂*質教育的思想,教材在選擇堅笛樂曲時,難度稍大一點的曲子都編配了旋律簡化譜。比如。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北京的金山上》,學生在演奏時如果按原歌曲的節(jié)奏演奏下來,可能對于有的同學會有一些困難,特別是連續(xù)的十六分音符的吹奏,所以教材中編配了旋律簡化譜,降低了演奏的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有的學生對簡化港也感到困難,教材中還為他們準備了只有356i四個音構成的第三聲部,這樣使得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演奏中來,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樂曲的選擇注重了師生互動、學生為主體。在這首樂曲中,第一聲都可以由教師吹奏豎笛,也可以用其他樂器演奏,也可以請幾名吹奏技能比較好的學生和教師一起吹奏第一聲部,這樣既使有能力演奏的同學得到了發(fā)揮,又使基礎較差的同學共同參與了活動,體現了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全員參與的教育教學思想。在合奏時教師應注意堅笛與其他演奏樂器聲音的和諧、統一。聲部的分配應由學生自由選擇。樂曲的選擇注重與單元主題相結合。教材中的堅笛樂曲的選擇并不是孤立的、隨意的,也不是單純從豎笛技能的角度去編排的,而是既注重了學生學習豎笛的技能體系,又考慮到與單元主題的結合。比如: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金色的秋天》,雖然只是堅笛學習的第一課,只學習了基本指法,但是在選擇樂曲時考慮到本單元的主題內容,而選擇了《秋聲》和《秋收》,使得豎奮教學成為本單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獨立于唱歌、欣賞之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單元主題思想。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遼闊的草原》,豎奮曲選擇的《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民歌,是對單元內容的補充。教師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表現音樂,通過演唱《牧歌》,欣賞《牧歌》(無伴奏合唱)《遼闊的草原》《我們的新氈房》《北方水草茂密的家鄉(xiāng)》《萬馬奔騰》《金色的阿勒泰》,演奏《北京的金山上》等多種形式去感受和表現各民族音樂文化特色.豎笛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