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十三單元從人文精神之源到理性之光第37講宗教改革與理性之光學案岳麓版必修3_第1頁
新版【新】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十三單元從人文精神之源到理性之光第37講宗教改革與理性之光學案岳麓版必修3_第2頁
新版【新】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十三單元從人文精神之源到理性之光第37講宗教改革與理性之光學案岳麓版必修3_第3頁
新版【新】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十三單元從人文精神之源到理性之光第37講宗教改革與理性之光學案岳麓版必修3_第4頁
新版【新】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十三單元從人文精神之源到理性之光第37講宗教改革與理性之光學案岳麓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中高精品教案試卷PAGEPAGE1制作不易推薦下載第37講宗教改革與理性之光一、挑戰(zhàn)教皇的權威——宗教改革1.背景(1)經(jīng)濟: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與開展。(2)思想: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3)導火線:1517年,教皇兜售贖罪券。2.過程(1)序幕:馬丁·路德宗教改革。①主張:強調(diào)因信稱義,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②性質:是一場反對天主教會的社會、思想改革運動。③影響:宗教改革運動在德國拉開了序幕;新教與天主教、東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2)開展:加爾文宗教改革。①背景: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②著作:?基督教原理?。③內(nèi)容:主張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提出先定論。④影響:加爾文學說在西歐資本主義比擬興旺的國家和地區(qū)廣泛傳播,為以后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提供了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依據(jù)。加爾文被譽為“歐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偉大人物〞。3.意義: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義的宗教觀挑戰(zhàn)以教皇為首的宗教權威,推動了西歐社會的思想解放。[易混易錯]區(qū)分“因行稱義〞“因信稱義〞“信仰得救〞“因行稱義〞“因信稱義〞“信仰得救〞這三種主張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張,都屬于基督教的教義。12“因信稱義〞否認了天主教會的權威,簡化了宗教儀式,解放了人的個性。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稱義〞的根底上進一步為資產(chǎn)階級的發(fā)財致富進行辯護,是對“因信稱義〞的繼承和開展。二、理性之光——啟蒙運動1.背景(1)伴隨資本主義經(jīng)濟不斷開展,資產(chǎn)階級力量日益壯大。(2)新興資產(chǎn)階級在思想領域反對封建統(tǒng)治與教會特權的斗爭深入展開。(3)自然科學的新開展為人類認識社會提供新證據(jù)。2.含義啟迪和開導人們的反封建意識,給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3.內(nèi)容(1)用理性判斷一切事物,尊重科學。(2)批判鋒芒直指封建專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體系。4.代表人物(1)孟德斯鳩①代表作:?論法的精神?。②主張:提出三權分立學說。③意義:三權分立學說成為資產(chǎn)階級政治制度的根本原那么。(2)伏爾泰①地位: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②③影響:對18世紀的歐洲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后人稱“18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3)盧梭①地位:啟蒙思想家中最為激進的民主主義者。②代表作:?社會契約論?。③主張:闡述“天賦人權〞學說,提出“人民主權〞的口號。(4)康德①主張: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提出尊重他人的原那么。②地位:其理性批判哲學最終確立了人類的主體地位。5.影響(1)啟蒙運動是歐洲歷史上又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2)豐富和開展了人文精神的內(nèi)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學的斗爭推進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chǎn)階級“理性王國〞、根據(jù)資產(chǎn)階級利益建構政治制度的高度。(3)不僅為資產(chǎn)階級革命做了輿論準備,而且為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了珍貴的精神財富。[圖示解史]啟蒙運動的內(nèi)容1.啟蒙運動時期的自然神論自然神論是17~18世紀的英國和18世紀的法國出現(xiàn)的哲學觀點。17世紀英國思想家赫伯特始創(chuàng),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人也都是具有一定唯物主義傾向的自然神論者。自然神論反對蒙昧主義和神秘主義,否認迷信和各種違反自然規(guī)律的“奇跡〞;認為上帝不過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創(chuàng)世之后就不再干預世界事務,而讓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規(guī)律存在和開展下去;主張用“理性宗教〞或“自然宗教〞代替“天啟宗教〞。2.霍布斯的思想托馬斯·霍布斯是英國早期啟蒙思想家。他既提出了一些最根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的封建落后意識。他認為,國家不是根據(jù)神的意志而是人們通過社會契約創(chuàng)造的,君權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賦予的。但他并不反對君主專制,甚至成認專制政權有干預臣民財產(chǎn)的權力。他把羅馬教皇3.洛克的思想約翰·洛克是英國早期啟蒙思想家。他的思想影響了伏爾泰和盧梭,以及許多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和美國開國元勛。他對霍布斯的思想進行了修正,認為人們按照契約成立國家的目的就是保護私有財產(chǎn),因此國家政權不應干預臣民財產(chǎn)。在政權形式上,他贊成君主立憲制,主張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力應該分屬議會和君主。代表作主要有?人類理解論?和?政府論?等。考點一“與上帝的直接對話〞——宗教改革1.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相同點(1)背景:都是西歐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興起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反映;都反映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和要求。(2)目標:兩者都將矛頭指向封建教會。(3)性質:兩者都是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運動,都表達了濃郁的人文主義色彩。(4)范圍:都涉及西歐的廣闊地區(qū)。(5)結果:都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榮。2.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不同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形式借復興古典文化之名宣揚資產(chǎn)階級世界觀披著宗教外衣反封建范圍從意大利開始,主要在思想文化領域開展從德意志開始,是一場社會思想改革運動作用把人們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產(chǎn)生使人們進一步擺脫天主教會的思想禁錮,新教思想還為后來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分析材料,指出加爾文的思想比馬丁·路德思想的開展之處。材料加爾文是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其思想核心是將“因信稱義〞開展為“先定論〞(或“預定論〞)。他認為成功者得救,成為選民;失敗者不得救,成為“棄民〞。這種預定論是加爾文神學體系的基石。他批駁教會“財富使人陷于罪惡,不能得救〞的說教,認為財富是上帝恩賜的,是人獲得成功——得救的標志。他為資產(chǎn)階級發(fā)家致富作辯護,從神學角度論證世俗生活和個人奮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他在瑞士創(chuàng)立了長老制的教會組織體制——民主教會:首先全體信徒選出教會長老,再由長老選舉或聘請牧師,然后長老監(jiān)督牧師,共同管理教會;從各地區(qū)到全國進行分層選舉,組成地區(qū)教會和國家教會。加爾文的長老制為西方民主國家的民主制度奠定了根底。主要信息:答案加爾文與馬丁·路德都是宗教改革時期的代表人物,加爾文繼承與開展了馬丁·路德的思想主張,其開展之處表達在:開展了馬丁·路德的“因信稱義〞思想,提出先定論;論證世俗生活的合理性;創(chuàng)立了長老制的教會體制,確立民主教會組織形式。其思想在歐洲社會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鼓勵發(fā)家致富和個人奮斗,有利于資本主義開展;打破人們對羅馬教會的迷信,進一步傳播開展了人文主義;為后來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奠定了根底。1.馬丁·路德的宗教觀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藝復興的印記,又表達了對文藝復興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稱義〞“平信徒(普通信徒)皆為教士〞……鼓吹俗權至上,主張各國教會應與羅馬切斷聯(lián)系而由各國的政府來管理,這鮮明地反映了他對民族自由含義的一種更深刻的理解?!幾择R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發(fā)現(xiàn)問題“印記〞指馬丁·路德思想繼承了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精神;“深化〞是指對教會封建勢力進行了更為深刻的批判。命題角度馬丁·路德的思想主張;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繼承與開展的關系。2.宗教改革時期新教徒的世俗觀天主教徒……保有著盡可能謹小慎微、不冒風險的生活態(tài)度,寧可收入微薄地過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險而富于挑戰(zhàn)的活動——即使這樣會名利雙收。有一句廣為人知的德國俏皮話說得好:“要么吃好,要么睡好。〞顯然,新教徒吃得快樂,而天主教徒那么樂于睡得安穩(wěn)?!獖W芬巴赫爾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要么吃好,要么睡好〞的比照,肯定了新教徒對現(xiàn)世幸福的追求。命題角度新教徒的商業(yè)競爭意識;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內(nèi)涵。3.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家,還是革命者?“宗教改革〞這個詞一樣有誤導作用,路德一開始是一個改革家,但最終卻成為了一個革命者,這是他與羅馬教會堅決抗爭導致的結果。外表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釋為對教會某些腐敗落后現(xiàn)象作出的反響,其中包括:局部牧師包括教皇的放縱生活、不受教會法律約束的特發(fā)現(xiàn)問題作者對宗教改革的實質與對馬丁·路德的身份的看法與傳統(tǒng)觀念存在差異。命題角度宗教改革的雙重性;宗教改革的實質目的;馬丁·路德的社會地位??键c二理性的輝煌——啟蒙運動1.啟蒙運動的突出特點(1)從批判對象看,矛頭指向專制主義、教權主義。(2)從批判方式看,擺脫了宗教的束縛,對封建制度進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學進步與資產(chǎn)階級壯大的反映。(3)從批判領域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領域,即使是百科全書派,宣揚科學和理性的目的也是為了反對專制、教權和迷信。(4)從歷史作用看,主要是為資產(chǎn)階級革命和資產(chǎn)階級的統(tǒng)治做思想發(fā)動和理論準備。2.啟蒙運動對社會轉型的推動作用(1)對近代世界的影響:“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論證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憲制和三權分立不僅提供了依法治國的理論,還為資產(chǎn)階級的政權組織形式設計了不同的方案。啟蒙思想對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的批判推動了歐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發(fā)生,成為資產(chǎn)階級奪取政權、建設政權的強大思想武器。(2)對各國政體的影響①對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勝利后,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確立了責任內(nèi)閣制和君主立憲制,限制了王權,擴大了議會權力,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那么,實踐了啟蒙思想家的分權思想和人民主權思想。②對美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勝利后,制定了1787年聯(lián)邦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表達了啟蒙運動中的人民主權思想和三權分立思想。③對法國:在19世紀70年代制定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共和政體,表達了主權在民的思想。(3)歐洲啟蒙思想對近代中國的影響①19世紀末,中國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宣傳進化論思想,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②③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華民國,公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國家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并按照三權分立原那么確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④新文化運動時期,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明清時期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體制是落后的嗎?據(jù)史料論證其受到啟蒙運動思想家追捧的原因。史料17世紀末葉以后,一批開明的思想家開始對?圣經(jīng)?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疑心,甚至對希臘羅馬古典文明的優(yōu)越性也提出異議。在這個新舊思想交替的時期,恰好傳來了中國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學者加強了擺脫傳統(tǒng)觀念的信心和依據(jù)?!系滤锅F成認中國的專制君主比擬有節(jié)制,成認傳教士和伏爾泰交口稱贊的皇帝提倡耕織、興修水利、實行科舉考試、設置諫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爾泰對中國政治幾乎完全持推崇態(tài)度。他提倡以農(nóng)為本,宣稱只有農(nóng)業(yè)能夠增加財富、貶低貨幣和商業(yè)資本的作用,盛贊中國君主以農(nóng)為本重視農(nóng)業(yè)的政策與措施,建議法王也效法中國皇帝舉行春耕“籍田〞的儀式。提示:先分析史料觀點,再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與啟蒙運動思想家的需求去論證。論證:答案啟蒙運動思想家認為古代中國對各種宗教采取容忍態(tài)度,崇尚自然,主要是針對天主教會推行的精神專制;推崇中國實行開明君主專制、實行科舉考試、設置諫官,主要是針對君主專制的強化;肯定中國提倡耕織、興修水利、以農(nóng)為本,適應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狂熱追求財富的期望。啟蒙運動思想家并非完全肯定當時中國制度的先進性,而是出于自身反封建,開展資本主義的需要;隨著西歐反封建進程的推進,他們對中國的文化制度就由推崇變?yōu)榕蟹磳α恕?.啟蒙運動與科學的關系這種氣氛不可防止地產(chǎn)生了十八世紀占支配地位的觀念:科學方法是研究社會活動和自然現(xiàn)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屬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認識,因此啟蒙思想家認為具有社會屬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這已成為一種共識。——[美]羅伯特·E·勒納?西方文明史?發(fā)現(xiàn)問題18世紀科學的開展對啟蒙運動的推動作用。命題角度近代早期的自然科學開展和科學的方法;科學理性和啟蒙運動的相互推動關系。2.孟德斯鳩的法治觀法就是這個根本理性和各種存在物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間的關系。……有一條根本規(guī)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因為人們將要害怕這個國王或議會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執(zhí)行這些法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發(fā)現(xiàn)問題孟德斯鳩從法律的角度詮釋了反君主專制的思想。命題角度法律表達的理性精神;主權在民的理念;法律與三權分立政體的關系。3.伏爾泰的自由觀伏爾泰的思想,滲透著一個理想——自由。他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法律的保護,他所擁有的一切隨時都可能被剝奪和竊取,那么,個體自由便蕩然無存。在無政府狀態(tài)下,社會陷入混亂,法律任由暴力與陰謀踐踏,公民的自由就像無根的浮萍,而國家要強大必須“使最高權力穩(wěn)固強化,無人非議〞。“最高權力〞就是王權。同時,為實現(xiàn)自由,還要依靠宗教對那些“隱蔽的罪行〞進行制裁。伏爾泰認為,當身份、地位、財富、職業(yè)不同的人平等地服從法律,每個人的自由也就得到了保障。伏爾泰的自由觀,不僅成為法國民眾與現(xiàn)實的不自由進行斗爭的精神,還為后人思考自由提供了典范?!幾员R少鵬?論伏爾泰的自由觀?發(fā)現(xiàn)問題伏爾泰的自由觀既具有否認封建專制制度,崇尚自由的進步一面,又帶有推崇王權的保守一面。命題角度伏爾泰自由觀的根本內(nèi)涵;伏爾泰自由觀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4.法國啟蒙運動的英國因素可以肯定的說,法國啟蒙運動的先行者都是直接地受了英國影響的。伏爾泰從青年時的?哲學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時代?,都歷歷可見培根、牛頓、洛克的影響;而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論?的深化和具體化。……并早為伏爾泰等人所親眼目睹:在法國還是王權專政和宗教派斗爭和迫害正熾的時候,在英國已實行“虛君〞的議會民主制和“宗教寬容〞;英國的知識分子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尊重,牛頓的葬禮如同“國葬〞,而法國的笛卡爾卻孤寂的死去……恩格斯的話無非驗證了伏爾泰之所見。發(fā)現(xiàn)問題英國在思想、社會風氣、社會氣氛上對法國啟蒙運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命題角度法國啟蒙思想家對英國啟蒙思想的繼承與開展;英國君主立憲制對法國反專制的影響;英國啟蒙運動對世界的影響。全國卷5年考題統(tǒng)計近五年全國卷沒有命制該局部試題1.命題點:宗教改革的社會根底(2023·天津文綜,3)馬丁·路德反對羅馬教廷,宣揚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導的改革運動得到農(nóng)民、手工工匠、下層僧侶的支持,推動了宗教民族主義的開展。王公貴族為擴大自身政治權力,也紛紛建立其轄區(qū)官方教會。這主要說明宗教改革()A.使社會各階層有了共同目標B.擴大了世俗貴族權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D.有著廣泛的社會根底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得到農(nóng)民、手工工匠、下層僧侶的支持……王公貴族〞可知,宗教改革有著廣泛的社會根底,D項正確。農(nóng)民、手工工匠、下層僧侶的目標是要建立因信仰而得救的廉儉教會,王公貴族的目的是擴大自身政治權力,二者目標并不一致,A項錯誤?!皵U大了世俗貴族權力〞和“有利于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的表述均片面,排除B、C項。2.命題點:宗教改革向英國的擴展(2023·海南單科,11)英國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爾因希望英國教徒可以自由閱讀?圣經(jīng)?而將其翻譯成英文,結果于1524年被控有異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A.維護教皇權威 B.主張圣像崇拜C.倡導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答案D解析由“希望英國教徒可以自由閱讀?圣經(jīng)?〞可知,他反對教皇單獨解釋?圣經(jīng)?,故A項錯誤;圣像崇拜把與神有關的東西神圣化,與自由閱讀?圣經(jīng)?的主張不符,故B項錯誤;題中只是談到能自由閱讀圣經(jīng),是對信仰的強化,故C項錯誤;由“自由閱讀?圣經(jīng)?〞,主張自己親自與上帝溝通,與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D項正確。1.命題點:宗教改革與資本主義的開展(2023·邵陽三模,33)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獲利視為上帝對于選民的期望。新教倫理不僅鼓勵人們通過勤奮勞動獲得財富,而且把勞動看作是遠離罪惡和墮落的手段之一。新教還宣揚禁欲主義,主張節(jié)儉。這些新教思想()A.打破了教會的精神壟斷B.繼承了天主教因行稱義學說C.有利于民族國家的開展D.適應了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開展答案D解析材料中新教“鼓勵人們通過勤奮勞動獲得財富〞,與打破教會的精神壟斷無關,故A項錯誤;新教思想倡導因信稱義,反對天主教因行稱義學說,故B項錯誤;材料中新教“鼓勵人們通過勤奮勞動獲得財富〞,與有利于民族國家的開展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中新教強調(diào)“鼓勵人們通過勤奮勞動獲得財富〞,適應了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開展,故D項正確。2.命題點: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2023·烏魯木齊二模,22)德意志神學教授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為妻,打破了歐洲中世紀教會修女不能擁有世俗婚姻的規(guī)定,以親身踐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這一行為說明馬丁·路德()A.否認羅馬教廷的權威 B.踐行“因信稱義〞C.拋棄自己的宗教信仰 D.主張政教別離答案B解析路德“以親身踐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與否認羅馬教廷的權威并沒有直接的關聯(lián),故A項錯誤;作為歐洲宗教改革的發(fā)起者,“因信稱義〞是路德所堅持的政治和宗教主張,他娶修女為妻正是在踐行自己的宗教主張,故B項正確;作為德意志宗教改革領袖,路德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基督徒,絕非拋棄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故C項錯誤;政教別離的主張在材料中并沒有相關的表達,故D項錯誤。3.命題點:啟蒙運動的推動因素(2023·桂林中學高三5月全程模擬,33)?西方文明史?寫道:“啟蒙思想家認為具有社會屬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認識自然界的方法去認識,這已成為一種共識。〞據(jù)此可知促成啟蒙運動的因素是()A.資本主義經(jīng)濟進一步開展B.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C.宗教改革對天主教會的打擊D.近代科學知識的進步答案D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A、B、C、D項均屬于促進啟蒙運動開展的因素,根據(jù)題目中“可以用認識自然界的方法去認識〞得出近代科學知識的進步,A項屬于經(jīng)濟因素,B、C項屬于思想因素,與題意無關,故A、B、C項錯誤;故D項正確。4.命題點:孟德斯鳩的社會理想(2023·全國100所名校高考沖刺一,33)孟德斯鳩在?波斯人信札?中講述了一個“穴居人〞的故事:在那里,人們“以正義待人〞,財產(chǎn)“永遠混在一起〞,人們相親相愛,過著幸福的田園生活。這說明孟德斯鳩()A.主張回歸自然 B.反對教會特權C.追求社會平等 D.倡導權力制約答案C解析材料強調(diào)的是平等,并不是強調(diào)回歸自然,故A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提到教會,故B項錯誤;材料“人們‘以正義待人’,財產(chǎn)‘永遠混在一起’〞說明強調(diào)的是社會平等,故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表達權力制約,故D項錯誤。課時作業(yè)一、選擇題1.(2023·全國卷高考臨考沖刺押題卷四,33)?九十五條論綱?:所以他們進入天堂,要靠經(jīng)歷許多艱難,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證。據(jù)此可以推斷材料()A.宣揚了人人平等的觀念B.打破人們對宗教的迷信C.主張世俗權力高于教權D.主張因信稱義答案D解析材料強調(diào)的是人的宗教得救方式,沒有表達出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故A項錯誤;材料“他們進入天堂〞,說明還沒有擺脫宗教的影響,故B項錯誤;材料強調(diào)人的宗教得救方式,沒有表達世俗權力與教權的關系,故C項錯誤;?九十五條論綱?強調(diào)“進入天堂,要靠經(jīng)歷許多艱難,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證〞,也就是個人的努力要高于別人的保證,符合馬丁·路德因信稱義的主張,故D項正確。2.(2023·黑龍江哈三中四模,33)“受到新教沖擊,天主教岌岌可危,面對強大的沖擊波,天主教幾乎要崩潰。這時,天主教開始進行自我更新,這叫‘反宗教改革’。〞這客觀上導致()A.天主教統(tǒng)治地位動搖 B.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強C.近代自然科學的開展 D.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爆發(fā)答案B解析反宗教改革是由天主教會推動的,是為了穩(wěn)固天主教的統(tǒng)治地位,故A項錯誤;天主教反宗教改革重要舉措之一是擴大海外傳教,明末清初,利瑪竇、南懷仁、徐日升等傳教士來到中國,他們帶來了歐洲的數(shù)學、地理學、天文學等知識,也帶來了歐洲的音樂,他們同時把中國的一些儒家經(jīng)典帶回歐洲,中西文化交流加強,故B項正確;近代自然科學的開展不合題意,故C項錯誤;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爆發(fā)不合題意,故D項錯誤。3.(2023·保定二模,33)運用結構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以下圖可以用來說明()A.宗教改革發(fā)生的必然性 B.靈魂自救途徑的轉變C.信徒地位的重大變化 D.新教主張過世俗生活答案B解析根據(jù)題目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之前是“因行稱義〞,宗教改革后是“因信稱義〞,信徒可以直接和上帝對話,即靈魂自救途徑發(fā)生轉變,故B項正確。4.(2023·云南二模,32)1619年,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抵達中國澳門。這次遠行給中國帶來了七千多本書,其中包括兩本哥白尼撰寫的?天體運行論?。此時傳教士來華的背景是()A.啟蒙運動動搖了傳教士的信仰B.宗教改革間接引發(fā)了西學東漸C.文藝復興沖擊了宗教神學權威D.生物進化論沖擊了神學宇宙觀答案B解析啟蒙運動與題干材料無關,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1619年,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抵達中國澳門。這次遠行給中國帶來了七千多本書,其中包括兩本哥白尼撰寫的?天體運行論?〞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宗教改革間接引發(fā)了西學東漸,故B項正確;文藝復興沖擊了宗教神學權威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項錯誤;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生物進化論產(chǎn)生于1859年,與“1619年〞不符,故D項錯誤。5.(2023·唐山二模,32)馬丁·路德主張人人有權閱讀?圣經(jīng)?,并把?圣經(jīng)?翻譯成德文而廣為流傳。此后,各種民族語言版本的?圣經(jīng)?大量刊行。這一現(xiàn)象()A.弱化了歐洲各國人民的宗教信仰B.打破了神學對科學技術的束縛C.直接推動了德意志地區(qū)的統(tǒng)一D.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興起與開展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各種民族語言版本的?圣經(jīng)?大量刊行〞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強化了歐洲各國人民的宗教信仰,故A項錯誤;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宗教改革并不否認神學,故B項錯誤;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發(fā)生在16世紀,德意志統(tǒng)一完成于1871年,二者沒有直接聯(lián)系,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并把?圣經(jīng)?翻譯成德文而廣為流傳。此后,各種民族6.(2023·湖南長郡中學高三月考六,31)1517年馬丁·路德,在維登堡大教堂門口貼出“九十五條論綱〞,標志宗教改革的開始。以下各項不屬于“九十五條論綱〞內(nèi)容的是()A.沒有教會的傳統(tǒng),上帝的話在世界上就不會有很大的力量B.那些因購置贖罪券而確信自己得救的人,將同他們的教唆者一起受到永罰C.基督徒須知,周濟窮人,或貸款給缺乏的人,比購置贖罪券好得多D.教皇除憑自己的權柄或憑教條所科的懲罰以外,既無意也無權免除任何懲罰答案A解析據(jù)材料可得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反對天主教會對人的束縛,A項強調(diào)了教會這一“中介〞的重要性,故A項錯誤,符合題意;馬丁·路德主張信仰得救,反對購置贖罪券,與B項吻合,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與馬丁·路德因信稱義思想相符,故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與馬丁·路德反對教皇權威相符,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7.(2023·合肥一模,33)下面示意圖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歐()A.世俗王權的演變 B.資產(chǎn)階級力量的變化C.教會勢力的演變 D.市民階層力量的變化答案A解析西歐王權在中世紀受到天主教會的壓制,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開展,與新興資產(chǎn)階級結成聯(lián)盟,通過宗教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接著又因為阻礙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開展而遭到各種革命的打擊,故A項正確;西歐資產(chǎn)階級興起于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的14、15世紀,故B項錯誤;教會勢力在中世紀應該是鼎盛時期,故C項錯誤;市民階層是資產(chǎn)階級的前身,主要是在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之后開展的,故D項錯誤。8.(2023·河南高考診斷A卷,33)孟德斯鳩和伏爾泰都是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在以下孟德斯鳩關于國家政治的主張中,與伏爾泰的主張不同的是()A.反對君主專制 B.法律是理性的表達C.主張君主立憲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答案B解析啟蒙運動思想家都反對封建君主專制,故A項錯誤;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注重司法精神,提倡理性,故B項正確;伏爾泰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認為行政權應當歸君主所有,故C項錯誤;伏爾泰和孟德斯鳩都主張?zhí)熨x人權、人人生而平等,故D項錯誤。9.(2023·贛州高三摸底,33)著名哲學家勒內(nèi)·笛卡爾(1596~1650)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伏爾泰對這一觀點也說:“我們確實知道我們存在,我們感覺,我們思維。〞這說明他們主張()A.反對蒙昧主義 B.理性至上C.認識你自己 D.思想自由答案B解析材料未表達對蒙昧主義的反對,故A項錯誤;笛卡爾和伏爾泰都強調(diào)“思〞的作用,即強調(diào)“理性〞,表達了理性至上的主張,故B項正確;“認識你自己〞說明了古希臘人對于人的重視,表達了人文主義精神,與材料無關,故C項錯誤;“思〞“思維〞是倡導人們運用自己的智力去認識、判斷和理解事物,與思想自由無關,故D項錯誤。10.(2023·菏澤一模單科,18)盧梭曾滿懷熱情地宣傳:“每個人都生而自由、平等,放棄自己的自由,就是放棄做人的資格。〞他向往人類原始的自然狀態(tài)。這反映了盧梭()A.主張建立法制社會 B.肯定人的宗教信仰C.極端的唯心思想 D.推崇天賦人權答案D解析據(jù)材料可知盧梭主張?zhí)熨x人權,盧梭也主張建立法制社會,但不合題意,故A項錯誤;肯定人的宗教信仰材料沒有涉及,故B項錯誤;極端的唯心思想也不合題意,故C項錯誤;推崇天賦人權符合題意,故D項正確。11.(2023·湖南長郡中學高三月考五,18)17~18世紀,朱子學在法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當時的孟德斯鳩、伏爾泰等許多啟蒙思想家都曾研究過朱子學,并從中吸取營養(yǎng)。這一現(xiàn)象說明()A.啟蒙思想根源于理學B.啟蒙思想和理學在本質上一致C.利用理學為批判現(xiàn)實效勞D.儒家思想被西方學者普遍接受答案C解析材料中“從中吸取營養(yǎng)〞不等于“根源于〞,故A項錯誤;兩者本質上不同,前者是資產(chǎn)階級思想,后者是封建時代主導思想,故B項錯誤;利用理學中的仁政等“吸取營養(yǎng)〞為批判法國封建專制效勞,與材料中“17~18世紀……在法國……〞相符,故C項正確;材料中只列舉“孟德斯鳩、伏爾泰等〞不等于被西方學者普遍接受,故D項錯誤。12.(2023·湖北局部重點中學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16)有一些思想家在經(jīng)濟領域中的主要口號是自由放任——讓人民做他們愿意做的事,讓自然界自然地開展。在宗教方面,主張消滅宗教的狂熱和不容異說。他們可能是()A.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B.西方人文主義起源時期的先賢C.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D.明清時期進步的思想家答案A解析根據(jù)“自由放任〞“主張消滅宗教的狂熱和不容異說〞可以判斷出這種思想屬于啟蒙思想,故A項正確;西方人文主義起源時期的先賢不會提及“自由放任〞和宗教思想主張,故B項錯誤;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信仰宗教,反對的是教會的腐敗和禁欲主義,故C項錯誤;明清時期進步的思想家不會提出“自由放任〞的口號,也不會有這樣的宗教主張,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13.(2023·甘肅一模,40)閱讀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在王陽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