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小學語文《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小學語文-小學語文《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小學語文-小學語文《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小學語文-小學語文《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小學語文-小學語文《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20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能正確認讀并規(guī)范書寫本課“焚”“硯”兩個生字,理解“錘”、“擊”、“若”、“等閑”“清氣”和“乾坤”的意思。2.了解什么是吟誦,嘗試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吟誦第一首古詩。3.想象詩中畫,讀懂詩中意,能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抓住關鍵詞語“錘、擊、留、流”等詞,推想詩句中“在人間”“滿乾坤”的含義,體會詞語的表達效果,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想象詩中畫,讀懂詩中意,能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抓住關鍵詞語“錘、擊、留、流”等詞,推想詩句中“在人間”“滿乾坤”的含義,體會詞語的表達效果,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難點:結合古詩中的畫面并聯(lián)系上下文,初步感知詩的自然美和藝術美。三、前置學習活動學生準備:按照預習單的要求預習,并且完成預習單。教師準備:1.制作教學課件。2.根據(jù)學生的預習單查看預習情況,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四、教學課時1課時五、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一、整體感知——初讀古詩,感知春色(一)暢說詩詞,課題導入我國是四大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而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讓我們領略詩歌描繪的雄壯、優(yōu)美的意境。因此,今天我們學習兩首從不同的角度來寫春的詩??蠢蠋煱鍟鴥墒自姷念}目。(教師板書:石灰吟墨梅)(二)初讀古詩,感知物美1.自由讀詩,做到讀正確。2.檢查能否讀得正確流利。重點指導:A、“千錘萬擊出深山”一句中的平翹舌。B、糾正“吾家洗硯池邊樹”一句的讀音。3.引導讀出詩的節(jié)奏。(如下標示)采取指讀、教師范讀、男女生對讀等方式讀好兩首古詩。墨梅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石灰吟[明]于謙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逐句默讀古詩,思考古詩大意:每句詩描寫了什么,整首詩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不理解的詞句用問號標出。4.小組合作學習。每首詩由一位同學說說每句詩的大意,描寫了哪些景物,對于疑難的地方全組同學交流。不能解決的疑難由小組長記錄下來。環(huán)節(jié)二、部分理解——精讀古詩,品味春意這兩首都是寫托物言志的詩,詩人都是通過描寫一處景物,來抒發(fā)自己的志向,這兩首是各具特色,在于謙和王冕的眼中各表達了怎樣的志向。再讀古詩,品味詩中的藝術美。(三)誦讀《石灰吟》,感受“潔身自好”1.齊讀詩題——石灰吟。2.解題(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3.簡介作者,為理解詩情奠下基礎。4.看詩句,理解詩意。(1)學生細讀詩,借助詞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掌握,實在不會的則做上記號質疑。(2)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句子?你展開了哪些想象?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此時,作者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4)你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志向。)5.總結:(1)石灰由于它的堅強不屈、潔身自好在人間留下了清白,而于謙呢,他也像石灰一樣任憑怎樣的千錘萬擊,任憑烈火如何焚燒,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懼,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梢?,《石灰吟》就是于謙自己一生的寫照?。。?)于謙為官清廉,為國為民,他的詩歌大多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四)小結引入走進另一首詩的“言志”《石灰吟》抒發(fā)了是人不愿與當權者同流合污,那么《墨梅》又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志向呢?1.誦讀“墨梅”,感知梅花的清香。課件出示:梅花圖,你喜歡梅花嗎?說說梅花?(梅花的顏色有粉紅色和純白色,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jié)中,梅花樸素淡雅……)小結:是啊,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潔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歷代有志之士,謳歌梅禮贊梅,讓我們來學習王冕的《墨梅》,(板書墨梅簡介詩人——王冕。王冕一生愛梅,種梅、詠梅、畫梅。他曾在自己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王冕畫過許多幅墨梅,他不僅喜歡畫畫,還喜歡在畫面空白處題上一首詩。品詩句品“淡墨”①交流自己見過的盛開的梅花?課件出示:幾幅盛開的梅花圖用上一、兩個詞描述一下梅花的樣子?②詩人筆下的梅花從外表上看給了你什么樣的印象?(淡墨;痕跡一般淺;顏色不夠驕人……)③課件出示《墨梅圖》。仔細觀察,說說這淡淡的墨梅給了我們怎樣的感覺?(素潔、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氣……)④指導朗讀。(2)品“清氣”這梅花如此淺淡,,從沒引起過別人的注意,但它卻在洗硯池邊不畏嚴寒地怒放著,“墨梅”這樣做心里是怎樣想的?課件出示:“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環(huán)節(jié)三、回歸整體——積累拓展,讀寫訓練(五)回歸整體,對比兩首詩,感受異同。1.《石灰吟》、《墨梅》,有什么相同之處?(板書: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2.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傾注筆端,揮毫潑墨,暈染出一幅幅驚世之作。至此,墨梅與作者之間的聯(lián)系你讀懂了嗎?(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達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3.這兩首詩都有一個傳神的字“留”“流”,有什么不同?(一個“留清氣”,為了“滿乾坤”,一個“留清白”為了“在人間”。)(都是用來表達自己的志向:《石灰吟》中詩人愿意像石灰那樣不怕磨練,敢于粉身碎骨,是為了把清白永留人間,潔身自好?!赌贰分性娙私枘返牟晃穱篮?、清香四溢的特性,來表達自己對貞潔自守的高尚品格的向往。這兩個字,顯示了兩位詩人的民族氣節(jié)、高尚情操。)4.布置作業(yè)(1)學習吟誦古詩。(2)繼續(xù)搜集閱讀托物言志的詩,想一想他們分別抒發(fā)了怎樣的志向?六、板書設計20古詩兩首石灰吟于謙烈火焚燒粉骨碎身清白墨梅王冕淡墨痕清氣借物喻人蘇教版六年級下冊《20古詩兩首》學情分析《石灰吟》和《墨梅》是兩首詠物詩。詠物詩的特點在于托物言志,詩人往往通過所詠之物,或抒發(fā)個人的情感,或流露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隱含生活的哲理。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詠物詩”這一概念。對于這兩首古詩,學生讀文字很容易就能知道它們寫了什么,但對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所蘊藏的詩人的情感,學生卻似懂非懂,無法準確捕捉并表達出來。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為學生和文本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無法對兩首古詩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因此老師在教學中需要想方設法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于是,在教學中我重新組合了本課的教學順序,嘗試通過比較來整合這兩首古詩,努力為學生的理解、感悟和欣賞開辟一條清晰而通暢的道路。蘇教版六年級下冊《20古詩兩首》效果分析一、文本的整合雖為兩篇古詩詞,然通過重組教材后,學生既了解詩詞所表達的意思,又能觸類旁通,更利于學生全方面地發(fā)展。二、圍繞話題,涵泳體悟圍繞話題、化碎為整。教案一改過去一首首地講解下來,而是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在初讀詩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產(chǎn)生一個話題。圍繞這個話題能起到“牽一而動全身”的功效,引領學生深入品讀詩文、感悟詩文。三、學法滲透,扎實有效體現(xiàn)感悟體驗的自主性?!笆沂沁@樣,墨梅也是這樣,把自己奉獻給別人,像這樣的人或物你還想到哪些呢?讓學生通過品讀、想像、感悟、體驗,使學生的情感與詩人情感產(chǎn)生共鳴,情不自禁地發(fā)出內(nèi)心的詠嘆。蘇教版六年級下冊《20古詩兩首》教材分析《石灰吟》是明代詩人于謙的作品。通過對石頭不畏“千錘萬擊”和“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對描寫,贊頌了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書法了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赌贰肥窃娙恕嫾彝趺岬淖髌?,。作者善畫梅,也喜詠梅,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借墨梅表現(xiàn)了他鄙視流俗、貞節(jié)自守的高尚情操。詩題是整首詩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首先要引導學生理解詩題。吟:是古典詩歌中的一種形式,一般是托物言志。試題全意是贊頌石灰的高尚品格。墨梅,指的是作者畫中的梅花,因為過去的畫多為水墨畫,所以畫中的梅花稱為墨梅。作者也是要借墨梅來抒發(fā)感情。古詩教學重在理解詩意,想象意境并體會情感,實現(xiàn)與詩文對話,與詩人對話的教學目標。六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可以讓他們先通讀古詩,并引導他們查字典,借助各種工具書理解古詩的字面意思。在理解詩句的基礎,教師可以提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結合插圖思考、想象,體會詩人在文字中蘊含的情感。如《石灰吟》一詩,可以提問:于謙看到了什么?看到青黑的石頭不畏“千錘萬擊”和“烈火焚身”,最后變成潔白的石灰后,他又在想什么?“清白”是詩中的關鍵詞,引導學生找到這一關鍵詞,并結合于謙入朝為官,因不畏權貴,最后被害的生平,深刻感受“清白”表面是指石灰在“千錘萬擊”和“烈火焚身”中成就的潔白、純凈,實則表達了詩人的高尚情操,他用行動證明他要以石灰為榜樣,經(jīng)得起任何考驗,做以個無比堅強,正直清白的人。蘇教版六年級下冊《20古詩兩首》評測練習1、《石灰吟》、《墨梅》都是:詠物詩。即兩首詩都托物言志,借事物來表達自己的做人志向和高尚思想情操。2、《石灰吟》作者明代的于謙。吟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詩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過對石頭不畏“千錘萬擊”和“烈火焚燒”,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寫,贊頌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抒發(fā)了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與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名句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3、《墨梅》作者元代的王冕。這是一首題畫詩。借墨筆畫出來的梅花的色彩淡雅、不要別人夸獎只愿留下清香彌漫天地間來表達作者鄙視流俗、淡泊名利、貞節(jié)自守的高尚情操。名句是: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4、寫梅花的古詩:梅花(宋王安石)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足雪,為有暗香來。5、再寫一首托物言志的詩。竹石(清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6、默寫《石灰吟》,解釋字、句。錘

千錘萬擊

等閑

若等閑

人間

7、默寫《墨梅》,解釋字、句。千錘吾

洗硯池

池頭

淡墨痕

清氣

滿乾坤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20古詩兩首》課后反思《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教材把這兩首詩編排在一起,正是從它們相似的主題角度來安排的。因此在教學這兩首古詩時,我首先設計了一個簡約的教學思路: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曉詩意——入意境,悟詩情,循序漸進,逐層深入。這樣的教學整合,使得教學節(jié)奏得到最有效的調控,使得教學內(nèi)容得到最高效的組合,從而產(chǎn)生最佳的教學效率。第一首古詩學完,我采用由扶到放,讓學生總結學法: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曉詩意;入意境,悟詩情。然后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墨梅》,最后交流反饋中引向深入,了解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古詩教學結束時,本人總覺得在引導學生感悟古詩意境的環(huán)節(jié)中,沒能把“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作者那種借石灰之口——那種堅定意志沒有在朗讀中引悟給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