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5eddc9b59f77d1336da05c62c66a925/a5eddc9b59f77d1336da05c62c66a9251.gif)
![《蝙蝠和雷達》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5eddc9b59f77d1336da05c62c66a925/a5eddc9b59f77d1336da05c62c66a9252.gif)
![《蝙蝠和雷達》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5eddc9b59f77d1336da05c62c66a925/a5eddc9b59f77d1336da05c62c66a9253.gif)
![《蝙蝠和雷達》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5eddc9b59f77d1336da05c62c66a925/a5eddc9b59f77d1336da05c62c66a9254.gif)
![《蝙蝠和雷達》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5eddc9b59f77d1336da05c62c66a925/a5eddc9b59f77d1336da05c62c66a925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蝙蝠和雷達》教案
《蝙蝠和雷達》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
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朗讀與小組合作理
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熱愛科學、樂于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科學家的實驗過程,激發(fā)學生愛科
學學科學的興趣。難點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飛機夜間安全飛行的
聯(lián)系。
課前準備:
1、課件
2、組織學生從百科全書、詞典辭海、互聯(lián)絡等各種途徑查
閱、收集有關蝙蝠、雷達的信息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設疑激趣
1.晴朗的夜空出現(xiàn)兩個亮點,越來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紅
一綠兩盞燈,接著傳來了隆隆聲,原來是一架飛機在夜航。(課
件出示朗讀,學生閉著眼睛聽。)同學們,在漆黑的夜晚,飛機
為什么能安全飛行呢?要弄清這個問題,請繼續(xù)往下看:(屏幕
出示蝙蝠)認識它嗎?[蝙蝠(齊讀正音)]關于它你們知道些什
么?(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飛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濕的洞里,是
哺乳動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么?知道雷達有什么作用嗎?
(雷達可以使飛機安全航行;雷達可以搜索敵機;雷達可以
觀測天氣情況)
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而雷達則是人類發(fā)明的一
種探測儀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用和(板書和)把它
們連起來,揭示課題:蝙蝠與雷達(齊讀課題),有什么想知道
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并說說初讀的感受。
1、同學們真會思考,這是讀書的好方法,下面就帶著你們
的問題默讀課文,在默讀課文的時候帶著筆在課文中畫一畫寫一
寫試著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2、讀后匯報,指名同學說說讀后知道些什么,開始指名中
下一的學生回答,課文的大概內容指名較好的同學回答。只要是
學生的真實感受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三、精讀課文,深入體會課文內容。
1、今天我們就當一回科學家,找出課文中蝙蝠與雷達有關
系的一句話(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讓學生讀并提問題。過度:是啊科學也是一樣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
行研究,但實驗一做就不可能一定會成功,找出科學家辛苦工作
的一句話。并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句話并說說理
由。體會科學家的發(fā)明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仔細品味反復和
終于。
2、哪些句子是描寫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讀讀并說說理由,
用即使也仿照著說說話。有新問題嗎?(蝙蝠靠什么在夜間飛行
的?)
3、我們一起去研究研究,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這張實
驗表。
試驗順序試驗方式試驗結果試驗結論
第一次蒙上眼睛鈴鐺不響不靠眼睛
第二次塞上耳朵鈴鐺響要靠耳朵
第三次封住嘴鈴鐺響個不停要靠嘴
4、研究結果表明蝙蝠夜間飛行不用眼睛,是用耳朵和嘴巴
配合起來探路的。有新問題嗎?(怎樣配合探路的?)接著再找
找并用自己的話說給同桌聽。指名同學起來說并說說是從哪些句
子中發(fā)現(xiàn)的?學生說教師板書。教師出示課件讓同學上臺解說。
5、受到蝙蝠夜間飛行的啟示把雷達應用到飛機上,讀讀相
關的段落。模仿老師的課件在課文的圖上畫一畫邊畫邊說。讓同
學演示演示,教師板書。教師出示課件讓同學上臺來解說解說。
飛機就能在夜空安全駕駛了。
6、觀察板書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說蝙蝠和雷達的聯(lián)系。再
用因為又因為所以練習說說它們的科學聯(lián)系及其依據。所以課題
用和聯(lián)系起來。
四、鞏固課文,齊讀課文。又從課文中有哪些新體會。
五、總結:
我們要向科學家學習。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研究問題、善
于從事物中受到啟示,將來為人類造福。
六、擴展練習:
課后閱讀有關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書籍,把收集到的有關仿生學的資
料帖在教室后邊的墻上作為墻報一起分享。
七、板書:
11蝙蝠和雷達
嘴超聲波無線電波天線
蝙蝠障礙物雷達
耳朵超聲波無線電波熒光屏
《蝙蝠和雷達》教案2
知識點:
字詞學習:
字:塞(sāi)、熒(yíng)
詞:飛蛾(é)、鈴鐺(dāng)、揭(jiē)、障礙(ài)
重點句子:
1、清朗的夜空出現(xiàn)兩個亮點,越來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紅
一綠的兩盞燈。接著傳來了隆隆聲,這是一架飛機在夜航。
2、蝙蝠是在夜里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
么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么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
也能靈巧地避開。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
楚所有的東西嗎?
3、科學家又做了兩次試驗: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讓它在屋子里飛。蝙蝠就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
亂撞,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
4、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
秘密。它一邊飛,一邊從嘴里發(fā)出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叫做超聲
波,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超聲波像波浪
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里,蝙
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5、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雷達
通過天線發(fā)出無線電波,無線電波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顯示
在熒光屏上。駕駛員從雷達的熒光屏上,能夠看清楚前方有沒有
障礙物,所以飛機在夜里飛行也十分安全。
《蝙蝠和雷達》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蝙蝠、清朗、
捕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銳、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
礙物、應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
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熱愛科學、樂于觀察與探究
的興趣。
教學重點:深入體會課文內容,明白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
上受到啟示,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積累運用語言,對照圖,組織語言,說清楚蝙蝠
探路的秘密和雷達的工作原理。
課前準備:學生課前搜集關于仿生學的資料課件一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入
1.今天早上,我們預習了《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大家
都知道,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課文為什么把
它聯(lián)系在一起了呢?今天,我們帶著這個疑問一起走進課本解決
問題。
2.首先,我們課前放松一下,走進字詞林。猜一猜:(幻
燈片1)
三人()三木()三口()十五天()......
看我們今天的生字林(幻燈片2),你也能說出幾個趣味題
來讓大家猜猜你說的是其中的哪個字嗎?
在識記過程中,你覺得哪個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如蝙
蝠的蝙是第一聲不要讀成第三聲)熒字是后鼻音不要讀成前鼻
音......
下面讓我們走進詞語林:開小火車形式領讀;說一說你已經
理解的生字詞語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字詞語認讀得差不多了,那么同學們課文讀通順了嗎?
分小組讀。比一比哪個小組同學讀得最認真,最整齊。并思考問
題: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并試著分段
2、課文讀完了,看來同學們課前預習工作做得不錯,希望
再接再厲,在以后的預習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3、第一部分:通過飛機夜行這種現(xiàn)象,提出飛機怎么能安
全飛行的問題。(1、2自然段)
第二部分:科學家們做了三次實驗,結果證明,蝙蝠夜里飛
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3-7)
第三部分: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雷達,
保證了飛機安全飛行。
三、研讀重點段落
1、既然課文題目是《蝙蝠和雷達》,那我們應該重點研究
的是哪一部分?(第二部分)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并拿出筆畫出含
有關聯(lián)詞的句子,并想想說明了什么問題?(即使一根極細的電
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并用“即使......也......”造句
3、針對“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這一
情況,作者發(fā)出了怎樣的疑問。齊讀,點名讀,讀出疑問語氣。
4、真的是蝙蝠的眼睛特別敏銳嗎?不是。那到底是怎么回
事呢?小組合作,默讀4、5、6自然段,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試驗順序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鈴鐺一個也響
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鈴鐺響個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鈴鐺象個不停
先在小組,再在班上交流填寫表格的情況。
互看圖表,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
路之迷的?
師小結:
出示句子: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
飛行的秘密。說一說你從句子里體會到什么?(感悟“經過反復、
終于)
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呢?雷達與蝙蝠有什么聯(lián)
系?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閱讀探究這些問題。
作業(yè)布置:
1、寫一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復習鞏固
1、聽寫詞語
2、仿照寫句子。(即使...也,終于)
3、讀課文,說說__主要寫內容。
4、引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
配合的,以及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lián)系。
二、合作閱讀,突破重難點
1、默讀7、8自然段,思考上述問題。
2、以畫促讀,理解蝙蝠探路與雷達之間的聯(lián)系。
嘴巴天線
超聲波無線電波
障礙物障礙物
反射反射
耳朵熒光屏
3、填空,看圖說一說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lián)系。
飛機上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三、小結全文,延伸拓展
默讀全文,說說你從__中受到什么啟示?
閱讀文后”資料袋“,出示有關仿生學的圖片,補充相關文
字資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與探究興趣。
四、作業(yè)布置
完成作業(yè)本中練習。
課后反思:
本堂課利用板書,突破重難點。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的工
作原理之間的聯(lián)系是課文的重點,也是課文的難點所在。為了突
破這一重難點,我采用了簡單示意圖,直觀地顯現(xiàn)蝙蝠夜間飛行
的特點,然后指導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畫出雷達的工作示意圖,
再借助這兩份示意圖,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化難為易。
在學習科學家三次實驗的經過,填寫表格這一學習環(huán)節(jié)沒有
處理好,因為這一部分內容簡單,而花時太多,擠占了后面仿寫
的時間。學生在復述這部分內容時,沒有很好地運用到課文中的
語言,只是用自己的話來組織語言,沒有達到目的復述課文的真
正用品。復述完后,如能帶領學生再回到課文中讀一讀,回味課
文語言,感情課文語言,體會作者寫作思路的縝密,我相信效果
會更好。
對課文的理解還不夠深入,盡管學生進行了大量的說的訓
練,但思考和問題過于淺顯,對學生的思維素質沒有很大的促進
和影響,生成性的東西較少,讀的訓練還顯得較為薄弱。
《蝙蝠和雷達》教案4
教學要求:
1、弄清飛機夜里安全飛行與蝙蝠飛行的聯(lián)系。
2、練習給課文分段。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終于”“清楚”造句。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飛機夜晚安全飛行和蝙蝠飛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教具準備:
自制軟件、鵬博士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蝙蝠是什么?你見過嗎?你見過雷達嗎?簡介蝙蝠、雷達。
這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二、按要求讀課文。
1、提出要求:
認真閱讀課文,邊讀邊想,看看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飛行
的,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與雷達之間的聯(lián)系的,分別做上記號。
2、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三、根據提出的要求進行討論。
(一)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飛行的?(三、四、五、六)
1、蝙蝠飛行有什么特點?課文有哪幾個句子最能說明蝙蝠
飛行的這個特點?
2、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做了幾次試驗?
每次試驗是怎么做的?
3、這三次試驗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
4、這三次試驗證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三次試
驗為什么能證明這一點?
5、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把句子找出來
讀一讀。
(二)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lián)系的?(二、
七)
1、指名讀第七自然段。
2、為什么說給飛機裝上雷達是“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如果把課文分成三段,應該怎么分?為什么這樣分?
第二課時
一、練習朗讀全文。
二、聯(lián)系全文,說說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
雷達的。
先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說,再引導學生按課文的敘述順序,
有條理地完整地說一說。
我們要學習科學家這種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研究問題、善于
從事物中受到啟示為人類造福的科學精神。
三、練習造句。
1、出示課后思考練習第4題。
2、讀讀句子。
3、口頭練習用“終于”“清楚”造句。
4、書面造句。
四、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3遍。
板書設計:
7蝙蝠和雷達
課后小記:
《蝙蝠和雷達》教案5
《蝙蝠和雷達》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的
第十八課。這是一篇講述科學常識的課文,主要講科學家為了揭
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經過反復實驗和研究,證明蝙蝠夜間是
靠嘴和耳朵探路飛行的。飛機靠雷達夜間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
的啟示。
從平時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到學生對這類科普性__較感興
趣,但理解時不夠深刻,有些學生的熱情也慢慢冷卻。如何激情,
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我的方法是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如
“野人與現(xiàn)代人的較量”、“小神龍俱樂部”等來激發(fā)學生興趣。
采用蝙蝠與雷達探路的動畫來簡化學生理解上的難題,使他們有
興趣,并能學好這篇課文。
教學要求:
1、幫助學生認識、掌握本課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讀懂課文。
2、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
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了解飛機夜航與蝙蝠飛行之間的聯(lián)系。指導學生借
助字詞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
教學準備:
演試蝙蝠探路和雷達導航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進度:
第2課時
課時安排:
理解詞句,突破重點,了解飛機夜航與蝙蝠飛行之間的聯(lián)系。
以及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幫助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了解日常生活
所接觸到的一些事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蝙蝠和雷達》一課主要講了什么?
(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飛機
夜航的安全。)
過渡語:蝙蝠在晚上無論怎么飛,都不會撞上其他東西?這
到底是為什么呢?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來科學家做了
無數(shù)次試驗,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4-5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完成下面填空。(電腦出示表格)
試驗次數(shù)試驗方法試驗結果探路工具
第一次蒙住眼睛鈴鐺一個也沒響不是眼睛
第二次塞上耳朵鈴鐺響個不停跟耳朵有關
第三次封住嘴鈴鐺響個不停跟嘴有關
二、教學第4、5自然段
1、學生帶問題自學,小組討論完成填空。
2、指名學生口述,完成板書。(全班交流)
3、齊讀這兩自然段,再次感受三次實驗過程。
4、立即播放科學家三次試驗的錄像,加深鞏固。
過渡語:那么經過這幾次試驗的結果,科學家得出了一個結
論。誰能把課文中相關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第五自然段最后
一句)
電腦立既顯示另外一句去掉“配合起來”的句子進行比較。
a、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
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b、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
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提問:這兩句哪句好?為什么?(用“如果…就…”或“因
為…所以…”等句式說一說)
5、同桌討論回答,教師指導。
(蝙蝠探路時靠的是嘴和耳朵兩種器官一起發(fā)生作用。)
過渡語:那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起來探路的呢?請
同學們自讀課文第6自然段把自己的理解用直觀示意圖畫出來。
三、教學第6自然段。
a、學生邊讀邊畫,教師巡回指導。
b、學生交流畫圖情況,師生評議。
c、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說話訓練。
(野人與現(xiàn)代人之較量,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品質。)
d、動畫演示蝙蝠探路的情景,鞏固理解。(電腦演示動畫)
(過渡語:原來是這樣?。◎鹂烧媛斆?!科學家又是怎
樣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用在飛機上的呢?請同學們運用“找、
讀、填、說”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自學第7自然段。)
四、教學第7自然段。
1、帶問題讀第7自然段,找出描寫雷達探路的句子讀一讀。
2、電腦出示填空
3、學生交流,說說雷達是怎樣在夜間為飛機導航的。
完成填空(電腦立既演示動畫,加深理解)
4、請同學們比較一下蝙蝠探路與雷達導航的異同,然后完
成填空。
5、電腦出示填空:
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
蝠的();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五、擴展練習。
過渡語:人類的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
你們通過自己的閱讀,還了解哪些創(chuàng)造發(fā)明也是人類從動物身上
得到啟示的?
電腦創(chuàng)設情境(“小神龍”俱樂部)
1、學生介紹,教師、學生隨堂確定。
2、學生回答,電腦設定四個常見的。讓學生以戰(zhàn)勝電腦為
目標進行思考,達到預定目標。
六、總結
同學們,大家在學習語文時要做到課內外相結合,要多讀書
多積累。只有這樣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有用的社會棟梁。
《蝙蝠和雷達》教案6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從教材的內容看,教學
的難點是讓學生弄清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得飛
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重點是理解科學家做實驗的初衷及經過。
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減緩學生掌握__科學知識的坡度,我運
用現(xiàn)代化的電教媒體,使多樣化的信息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
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具體、新穎活潑的語言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
能動性,讓學生有形可見,有話可說,從而發(fā)展和提高了學生的
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設計如下:
一、電教引路,巧設疑問,激發(fā)興趣
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電教媒體形象直觀的特點,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
境,把學生的視線聚集于特定的學習對象上,引導學生主動地去
參與學習活動。
在開始揭示課題時,教者采用一張幻燈片,燈片上畫有蝙蝠
和飛機,并設計如下一個問題:圖片上一個是動物,一個是現(xiàn)代
的交通工具,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呢?這樣既能引起學
生興趣又能自然過渡到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二、切入重點,多元組合,明白關系
針對課文的重點、難點,我采用“切入重點,輻射兩頭”的
方法,邊講解課文邊利用抽動片、復臺片演示蝙蝠是怎樣利用用
超聲波探路的,為此重點設計了兩項練習:
第一,用自己的話說說科學家是如何進行三次實驗的;
第二,說清楚蝙蝠的耳朵和嘴巴是如何配合探路飛行的。
關于第一項練習,具體操作如下:
1.要求輕聲讀課文第4—5節(jié),一邊讀一邊思考:科學家為
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做了幾次試驗?都是怎樣做的?試
驗證明了什么?
2.根據課文內容鎮(zhèn)空:(打出文字片)
順序:
條件:
經過:
結果:
證明:
3.語言訓練:
(l)第一次試驗是在什么條件下做的?如何做的?結果怎
樣?證明了什么?(用一段連貫的話說一說)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學家是怎樣做試驗的?
(3)根據表格說一段完整的話,說清楚科學家是如何進行
三次試驗的。
關于第二項練習,具體設計如下:
1.學生自由讀第6節(jié),并思考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
飛行的。
2.教師演示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的配合來探路飛行的。
(用復合、抽動片演示,邊演示,邊講解)
3.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蝙蝠是如何探路飛行的。
出示文字片:
蝙蝠的嘴里發(f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
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
的方向。
這樣恰當?shù)剡\用電教手段,通過讀文、演示、講解、練習,
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激發(fā)了他們觀察生活的興趣,培養(yǎng)
了他們認識事物的能力,而且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
又使學生受到了科學的教育。
三、激情練筆,及時鞏固,加深理解
知識只有運用,才可能轉化為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一個不斷
操作、練習的過程。因此在學生的學習情緒處于高漲時,及時出
示針對課文重點、難點的訓練題進行練習,可以收到很好的訓練
效果。我擬的訓練題目是: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
____________;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____。等等。
這種練習設計極具針對性,而且是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
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能達到加深理解課文內容之目的。
總之,抓住重點,追求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與現(xiàn)代化電教手段的
協(xié)調組合,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得到刺激,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
形成聽說讀寫的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的技能,能有效地促進語文
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
《蝙蝠和雷達》教案7
教學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清朗、捕
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銳、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
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②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
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
興趣。
③搜集并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搜集與處
理能力。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或抄寫有生字新詞的小黑板。
②教師搜集有關仿生學的圖文資料,準備蝙蝠圖片、雷達圖
片。
第一課時
預習探究
●以圖為媒,引入新課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
請說一說你對它們的了解。
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
系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
課題)
●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①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難讀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
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②兩人一組輪流讀課文,互相認讀生字詞。
③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
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合作交流
①課文主要講什么?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②指名說,教師根據說的情況,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如:有的同學是抓住課題聯(lián)系課文歸納的,有的同學是把課文各
部分意思連起來歸納的。
●填表助學,自主閱讀
①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關聯(lián)詞的句子,如“即
使……也……”,想想說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問?請讀出
疑問的語氣。
③默讀四、五、六自然段,填寫下表。(表中加黑部分為需
填寫的內容,答案供參考,只要學生抓住要點即可,語言是否簡
潔不做重點強調)
試驗順序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讓它在拉有許多繩子系有鈴鐺的屋子里
飛。
鈴鐺一個也沒響,繩子一根也碰著。
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
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
③交流:先在小組,再在班上交流填與表格的情況。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聽寫本課生詞。自我批改,錯的訂正一遍。
2、指名說一說課文大意后引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探究
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以及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lián)系。
品讀體驗
1、自由讀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問題。
2、以演促讀,理解蝙蝠探路的辦法,指三名同學表演,一
生當“蝙蝠”,一生當“嘴里發(fā)出的超聲波”,一生當障礙物。
3、以畫促讀,理解蝙蝠探路與雷達之間的聯(lián)系。
a)請用圖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達探測。(下列圖示供參考)
嘴巴超聲波天線無線電波
障障
礙礙
反射物反射物
耳朵熒光屏
(蝙蝠)(雷達)
b)填空,看圖說一說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lián)系。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鞏固延伸
①默讀全文,說說你從__中受到什么啟示?適當交流“我也
要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一個小發(fā)明?!?/p>
②閱讀文后“資料袋”,教師出示有關仿生學的圖片,補充
相關文字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與探究興趣。
③布置學生課外搜集關于仿生學的資料,有興趣的話,結合
綜合性學習,設計小發(fā)明并動手。
板書:蝙蝠和雷達
耳朵雷達
蝙蝠飛機
《蝙蝠和雷達》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理解“啟示、證明”等詞語的意思。
正確區(qū)分近義詞“敏銳、靈敏”。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說說蝙蝠和雷達之間的科
學聯(lián)系。
3.繼續(xù)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各種途徑查閱有關資料。
4.了解飛機靠雷達在夜間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的啟
示,知道事物之間有著普遍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科學家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
啟示,使飛機能夠安全夜航。
教學難點:蝙蝠飛行與飛機夜航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從百科全書、詞典辭海、互聯(lián)絡等各種
途徑查閱、收集有關蝙蝠、雷達的信息資料。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揭示課題。
1.出示“蝙蝠”圖,板書:蝙蝠
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了解的有關蝙蝠資料。
2.出示“雷達”圖,板書:雷達。
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了解的有關雷達資料。
3.板書,齊讀課題。
師:這兩者毫不相干,課題卻用“和”字連接。這是為什么
呢?學習課文后,我們就明白了。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自學要求:
(1)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說一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3)想一想:你有什么問題?
2.小組交流學習。
3.集體匯報學習成果。
(1)字詞學習
重點指導“辨析組詞”:摹幕墓暮慕
(2)開火車分節(jié)朗讀課文,注意字字音準,句句通順。
(3)說說你知道了些什么。
(學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師注意適當點評,引出重點;同
時進行語言規(guī)范表達的訓練。
(4)提出不懂的問題。
(可能有關于試驗方面;關于研究方面;關于仿生學方面;
關于語言文字方面等等。師對學生的問題歸類,簡單的問題當場
予以解決,有的則留待深入學習課文時解決。)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深入學習,突破難點。
1.了解三次不同的試驗,理解“證明”一詞并運用說話。
(1)指讀有關句子,理解“證明”一詞意思。(用可靠的
事實來表明結論的真實性。)
(2)三次試驗怎樣進行的?證明什么結論?輕讀課文相關
小節(jié),完成表格。
試驗次數(shù)試驗方法試驗結果試驗結論
(3)根據三次試驗內容,分別用“證明”一詞說一句話。
2.學習科學家反復研究的內容,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
的原理,并進行說話訓練。
(1)讀讀課文有關內容,邊讀邊思考,動手畫畫蝙蝠探路
示意圖。
(2)看著示意圖,練習說話: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
路的經過。
3.學習科學家發(fā)明雷達的內容,理解雷達在飛機夜航中的
作用,并進行說話訓練。
(1)讀讀課文,用文具擺擺雷達使飛機安全夜航的示意圖。
(2)看著示意圖,練習說話:雷達使飛機安全夜航的過程。
4.理解并說說蝙蝠和雷達之間的科學聯(lián)系。
(1)小組討論,給句式:
雷達的()相當于蝙蝠的()。
雷達的()相當于蝙蝠的()。
雷達的()相當于蝙蝠的()。
(2)默讀課文,思考: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么科學關系?
用“因為……又因為……所以”練習說說它們的科學聯(lián)系及其依
據。
小結:科學家從蝙蝠探路的試驗和研究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雷
達,這就是蝙蝠與雷達的聯(lián)系,所以課題要用“和”來連接。
二、課后質疑,總結全文。
學了課文,你們還有什么問題?
三、課后拓展。
1.初了解“仿生學”。
2.語言直播廳: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受到動物的一些特點
的啟發(fā)而發(fā)明的?查閱有關資料,然后向同學介紹。
《蝙蝠和雷達》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橫七豎
八”等詞。
2、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
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3、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4、搜集并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搜集
與處理能力。
一、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飛行的秘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
是如何發(fā)現(xiàn)了這個謎,又是如何解開這個謎的,科學家又如何仿
生創(chuàng)造而為人類造福的。
2、教學難點
對蝙蝠利用超生波導飛,飛機的雷達導航的工作原理,只是
文字表述,總是比較抽象,宜用電教手段,實施直觀教學,使抽
象的原理講述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
二、教學準備
蝙蝠、雷達的圖片,仿生學資料,生字卡片
三、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
嗎?是(蝙蝠和雷達)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蝙蝠和
雷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我們一
塊兒來學習11課。(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讀課文,排除字詞障礙;
2、師檢測讀生字和課文的情況;特別強調注意“蝙、熒”
的讀音;
3、自己默讀課文,試著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4、生反饋,并要求學生說出歸納的方法
5、師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可以用課題拓展法、也可
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還可以用抓住要點的方法。
三、生自主學習
1、請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關聯(lián)詞,說說從這個關聯(lián)
詞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問,請練習疑問句的讀法。
2、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方式是怎樣的?結果
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結論呢?請自讀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
的閱讀方式解決以上問題。你可以通過填表,也可以通過在書上
作符號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讀情況。
4、請生上臺介紹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
5、從“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
行的秘密”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費了
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
習。
第二課時
一、合作學習,突破重點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么
聯(lián)系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仔細品讀七、八自然段
2.小組代表反饋交流
師用課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探測障礙物的方法,請
生填空。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讀全文,說說你從文中受到了什么啟示?人們的哪些發(fā)
明都來自動物的啟發(fā)?
2.閱讀資料袋,補充交流仿生學的資料。
3.根據仿生學自己動手設計一種小發(fā)明。
三、寫生字詞
1.認讀生字
2.提出難寫的字
3.各自說出記字的方法
4.給生字組詞
5.抄寫生字詞。
四、總結
五、板書
超聲波
嘴巴
障礙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和
雷達
無線電波
天線
障礙物
反射
熒光屏
《蝙蝠和雷達》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清朗、捕
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銳、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
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
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
的興趣。
3、搜集并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搜集與
處理能力。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重點詞句,理解科學家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
使飛機能夠安全夜航。
教學難點:
理解蝙蝠飛行與飛機夜航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了解關聯(lián)詞“即使、也,”的作用,能
用這個詞說說話。
2、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3、通過重點段落的合作交流學習,知道科學家是怎樣揭開
蝙蝠探路之謎的,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入新課
(出示蝙蝠和飛機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說一
說你對它們的了解。
蝙蝠是一種動物,飛機上的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
有什么聯(lián)系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
指導書寫:蝙蝠)
二、提出要求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詞,讀準字
音。(同桌正音)
2、出示寫有生字詞的課件,指名讀生字詞,注意“蝙蝠、
捕捉”等詞語的讀音。
(反思:先是點名讀生字詞,基本都讀正確。再是請一名學
習困難的學生讀所有的生字詞,結果錯音多,不會讀的也有幾個。
如:捕捉、避開、障礙物、熒光屏等。看來讓個別讀,特別是學
習有困難的學生讀,才能真正掌握學生是否真的鞏固。字詞訓練
要扎實,不能讓部分學生濫竽充數(shù)。)
三、默讀課文,歸納大意
1、課文主要講什么?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指名說,教師根據說的情況,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如:有的同學是抓住課題聯(lián)系課文歸納的,有的同學是把課文各
部分意思連起來歸納的。
四、填表助學,自主閱讀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關聯(lián)詞的句子,如
“即使……也……”,想想說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問?請讀
出疑問的語氣。
(反思:劃出關聯(lián)詞,大部分學生不困難。用上關聯(lián)詞說一
句話,舉手的就寥寥無幾,是學生沒有理解這個詞怎么用,還是
他們的思維惰性?出現(xiàn)的問題有:只用上了前半個詞忘了后半個,
或是語句不簡潔,前后不通順。但兩名學生非常好,用上關聯(lián)詞
說出了課文的內容:即使不蝙蝠的耳朵塞上,它也能在晚上飛行。
飛機即使在晚上飛行,也能安全地到達目的地。)
2、默讀四、五、六自然段,填寫下表。
試驗
方法
結果
證明的問題
3、交流:先在小組,再在班上交流填寫表格的情況。
試驗
方法
結果
證明的問題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鈴鐺沒響
夜間飛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鈴鐺響個不停
夜間飛行
靠的是嘴
和耳朵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上
鈴鐺響個不停
夜間飛行
靠的是耳朵
4、讀讀課文,同桌互相看圖表,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
路之謎的。再指名上臺介紹。
5、小結:
a.出示句子“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
里飛行的秘密”,說說從句子中體會到什么?(感悟“反復、終于”)
b.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雷達與蝙蝠有什么聯(lián)系?
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閱讀探究這些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與進一步朗讀,掌握課文的大意。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熱
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3、搜集并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搜集與
處理能力。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指名說一說課文大意后引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探究蝙蝠
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以及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lián)系。
二、合作閱讀,突破重難點
1、自由讀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問題。
2、以演促讀,理解蝙蝠探路的辦法。
指三名同學表演,一生當“蝙蝠”,一生當“蝙蝠嘴里發(fā)出
的超聲波”,一生當障礙物。
3、以畫促讀,理解蝙蝠探路與雷達之間的聯(lián)系。
a.請用圖表示蝙蝠幅探路和雷達探測。
b.填空,看圖說一說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lián)系。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騙幅的(耳朵)。
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超聲波)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三、小結全文,延伸拓展
1、默讀全文,說說你從__中受到什么啟示?適當交流“我也
要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一個小發(fā)明。”
2、閱讀文后“資料袋”,教師出示有關仿生學的圖片,補
充相關文字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與探究興趣。
3、填空題:
(1)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發(fā)明了________,用它來
________。
(2)我知道________的發(fā)明,用它來________,是從________
得到啟示的。
(3)我覺得還可以從________得到啟示,來發(fā)明________,
用它來________。
《蝙蝠和雷達》教案11
教學目的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蝙蝠為什么能在夜間飛行。以及
飛機夜間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
科學作品的能力和興趣,激勵學生從小熱愛科學的興趣。
2.初步掌握一般說明文的閱讀方法。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分兩步出現(xiàn))
1.示圖,認識蝙蝠,介紹蝙蝠。
2.示圖,認識雷達,簡介雷達。
3.引導學生思考課題:蝙蝠是一種夜間飛行的哺乳動物,雷
達卻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推測裝置,它們是不是同一類事物呢?(不
是)課題用一個“和”字把蝙蝠和雷達兩種不同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
塊兒了,為什么會聯(lián)系在一塊呢?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今天
我們通過學習來弄清楚。
二、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正音)
2.自由讀課后作業(yè)題(1)中的詞語,聯(lián)系課文上下文理解詞
義。有困難的可。
3.處理自學中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
三、按小組分自然段齊讀課文。
要求讀得比較流暢。
四、默讀課文并思考:
1.初步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2.課文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用一句話概括。讀后邊討
論,邊板書。
五、根據板書,引導學生討論分段:
1.課文該怎樣分段?說說你的根據。
2.概括段意,擬出小標題。
六、指名分段讀課文。
七、作業(yè):練習寫字詞,熟讀課文,并聯(lián)系課文內容思考課
后作業(yè)題。
第二課時
一、速讀課文。(讀后要求說出課文主要介紹了什么)
二、講讀課文。
(一)指名讀第一段。了解課文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及問題的解
答。
(二)閱讀第二段。
思考:1.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做了幾次試
驗,都是怎樣做的?試驗說明了什么?
2.第二段哪句話是主要的句子。
3.簡介常識性課文的一般敘述方式。
(三)閱讀第三段。
1.找出這段的主句。
2.圍繞這句話,課文是怎樣具體敘述的?再讀課文。要求:
(1)讀懂有關詞語。
(2)說出蝙蝠是怎樣憑著嘴和耳朵探路飛行的?
3.學生口述蝙蝠憑著嘴和耳朵探路飛行的過程(在學生回答
的基礎上進行板書)。
1.啟發(fā)學生說出蝙蝠的嘴所具的特殊本領“發(fā)出超聲”,耳
朵的特殊本領是“接收超聲”。
5.科學家揭開的秘密回答了課文前面提出的這個問題?
6.練習朗讀。
(四)自由輕聲讀課文第四段。(要求學生根據上段學習方法
進行自學)
1.找出這段的主句。
2.夜航的飛機是怎樣靠雷達探路的?(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
邊讀邊填寫)
3.這段的敘述回答了前面課文提出的哪個問題?
4.練習朗讀。
5.總結。小朋友學得真好,這個板書是我們師生共同完成的,
課文開始提出的問題,通過同學們的認真學習,已經完滿地解決
了(邊講邊擦掉“?”號)。
(五)看課題,引導學生說出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
(六)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課外閱讀中了解的有關仿生科學的知識
進行交流。
(七)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評:《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教學中,要重
視語言文字的挖掘,傳授科學知識,激勵學生熱愛科學,還要使
學生掌握說明文一般寫法和閱讀方法。教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
生讀、想、說、議、練,努力做到融發(fā)展語言、增長知識,提高
能力于一體。
一、教給方法,注重規(guī)律
1.按照整體原則,沿著由篇章、段落到句子、詞語的路子進
行。先讓學生通過讀課文后,了解到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介紹人們
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雷達,使飛機能安全夜航。教會學生每
接觸一篇__,通讀后大致了解__的主要內容,理清__寫什么的方
法。
2.理解“怎么寫”。在教學中簡單介紹常識性課文的一般寫
法,引導學生了解這篇課文的敘述方法是先提出問題,然后一步
步來解答問題。在解答問題的段落中往往有一個主句,而其余的
文字則圍繞這個主句進行敘述。本教學設計,以教會學生找一段
話的主句(即抓基本要點),然后讓學生去體會課文是怎樣圍繞主
句進行分析、推理、概括的。這一主線是貫穿于始終。做到了以
教示法,使學生在學中悟法,掌握一般說明文的規(guī)律。突出常識
性課文的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突破難點,循序漸進
《蝙蝠和雷達》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
作用,初步了解超聲波為什么能探路的道理,知道飛機能在夜間
安全飛行是因為裝上雷達靠無線電波探路,這就是從蝙蝠身上得
到的啟示。要把這個道理說清楚,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并不是那
么容易的。這既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又是難點。為了突破難點,使
學生便于領會掌握文中所要說明的道理,我通盤考慮,精心設計
如下:
第一步,通過第三、四、五自然段的教學,讓學生發(fā)現(xiàn)“段
落圍繞一個主句進行敘述”的規(guī)律,為下面重點段落的學習,初
步打下基礎。
第二步,從第六自然段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上面學到的
知識規(guī)律。先讓學生找到第六自然段的主句“蝙蝠就憑著嘴和耳
朵探路飛行”,然后再看課文是怎樣圍繞主句具體敘述蝙蝠怎樣
憑著嘴和耳朵探路飛行。
這部分板書的出現(xiàn),形象地、概括地展示了蝙蝠夜間飛行的
奧秘。用箭頭、圖示形象而逼真地標明蝙蝠怎樣探路夜飛,使學
生能看出蝙蝠的嘴能發(fā)出超聲,耳朵能接收超聲的這種特殊本
領。這部分的板書,便于口述,加深印象,從而起到了幫助理解,
加深理解的作用。
第三步,教學第七自然段,放手讓學生熟悉運用上面所學到
的知識規(guī)律。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科學家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
示,發(fā)明雷達,使飛機也能夜間飛行,我著重指導學生理解的部
分是:“相當于蝙蝠的嘴和耳朵”。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
要求學生模仿老師的第一部分板書,用相似的有關文字和線條表
明飛機夜飛的道理,我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第二部分板書。(略)
為了面向大多數(shù),讓每個學生得到練習的機會,人人動腦,
個個動手,我將印好的小練習紙條發(fā)給學生,分小組討論填寫。
并讓學生說出填寫的道理,并按圖示的內容,口述出飛機靠雷達
夜航的過程。這樣的筆練加口練,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
他們的思維處于興奮狀態(tài),課堂氣氛活躍,改變了過去閱讀教學
只是單一的口說答問的形式。整個板書,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這
樣,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凝成了一個新的有機整體。
三、溝通聯(lián)系,激發(fā)思維
1.在學生掌握了圍繞段落的主句進行敘述的方法后,聯(lián)系第
5課《海底世界》,讓學生比較兩篇課文在寫法上的異同點,從
而懂得科學性的課文一個段落的主句可以放在這段的前面,也可
以放在這段的后面這一知識規(guī)律,進一步引導學生去閱讀相類似
的課文。
2.在學生已完全理解課文內容之后,我扣住課題進行牽引:
“蝙蝠和雷達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在這時提出這一問題,基
本上已是水到渠成了。學生都能明白雷達的發(fā)明是從蝙蝠身上得
到的啟示。于是,我因勢利導,話題一轉講:科學家就這樣從動
物、植物身上得到啟示。他們細心觀察,認真思考,不斷實驗研
究,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于是,再問學生:人們還從哪些動物、植物
身上得到啟示而發(fā)明過什么呢?讓學生們聯(lián)系課內外知識討論
“潛水艇”、“水草和鋸”、“蜻蜓和直升飛機”、“人腦和電
腦”等,激發(fā)學生對仿生科學興趣。
3.在這堂課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有意識地安排了處處聯(lián)系課外閱讀
知識。如講到科學家第一次試驗蝙蝠的眼睛蒙上后鈴不響時,我
設問:照這樣說蝙蝠的眼睛是不起作用的啰!有誰從課外書中了
解到這方面的知識?讓學生運用課外書中的知識,蝙蝠的眼睛不
起作用,是因為它的視力已退化,是動物世界的“盲人”。又如,
講到雷達的熒光屏能顯示無線電波所反射出來的物體時,讓學生
講自己在課外書中所學到的有關知識,以加深對課外知識的理
解。]
《蝙蝠和雷達》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橫七豎
八”等詞。
2、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
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3、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4、搜集并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搜集
與處理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飛行的秘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
是如何發(fā)現(xiàn)了這個謎,又是如何解開這個謎的,科學家又如何仿
生創(chuàng)造而為人類造福的。
2、教學難點
對蝙蝠利用超生波導飛,飛機的雷達導航的工作原理,只是
文字表述,總是比較抽象,宜用電教手段,實施直觀教學,使抽
象的原理講述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
【教學準備】
蝙蝠、雷達的圖片,仿生學資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
嗎?是(蝙蝠和雷達)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蝙蝠和
雷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我們一
塊兒來學習11課。
(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讀課文,排除字詞障礙;
2、師檢測讀生字和課文的情況;特別強調注意“蝙、熒”
的讀音;
3、自己默讀課文,試著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4、生反饋,并要求學生說出歸納的方法
5、師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可以用課題拓展法、也可
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還可以用抓住要點的方法。
三、生自主學習
1、請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關聯(lián)詞,說說從這個關聯(lián)
詞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問,請練習疑問句的讀法。
2、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方式是怎樣的?結果
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結論呢?請自讀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
的閱讀方式解決以上問題。你可以通過填表,也可以通過在書上
作符號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讀情況。
4、請生上臺介紹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
5、從“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
行的秘密”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費了
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
習。
第二課時
一、合作學習,突破重點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么
聯(lián)系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仔細品讀七、八自然段
2、小組代表反饋交流:
師用課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探測障礙物的方法,請
生填空。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讀全文,說說你從文中受到了什么啟示?人們的哪些
發(fā)明都來自動物的啟發(fā)?
2、閱讀資料袋,補充交流仿生學的資料。
3、根據仿生學自己動手設計一種小發(fā)明。
三、寫生字詞
1、認讀生字
2、提出難寫的字
3、各自說出記字的方法
4、給生字組詞
5、抄寫生字詞。
四、總結
五、板書
超聲波
嘴巴
障礙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和
雷達
無線電波
天線
障礙物
反射
熒光屏
《蝙蝠和雷達》教案13
教學設計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
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1、以猜謎的方法揭題:它長著一對翅膀,以昆蟲為食,它
喜歡在夜里活動。(蝙蝠)出示雷達的圖片
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
系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
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難讀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
號,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默讀課文
1、課文中如何寫蝙蝠與雷達的關系?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
己的話說一說。
2、讀一讀文中寫兩者關系的句子。
填表助學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2、默讀四、五、六自然段,填寫下表。(表中加黑部分為需
填寫的內容,答案供參考,只要學生抓住要點即可,語言是否簡
潔不做重點強調)
試驗順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試驗方式
把蝙蝠眼睛蒙上,讓它在拉有許多繩子系有鈴鐺的屋子里
飛。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試驗結果
鈴鐺一個也沒響,繩子一根也沒碰著。
蝙蝠到處亂撞,鈴鐺響個不停。
蝙蝠到處亂撞,鈴鐺響個不停。
試驗結論
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
的。
3、交流:先在小組,再在班上交流填寫表格的情況。
4、補充知識: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組回聲,而
且它能把昆蟲反射回來的信息與其它樹木、房子等反射回來的信
號準確地區(qū)分開來,分辨出是食物還是障礙物,多么神奇呀。
5、小結:
a、出示句子“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
夜里飛行的秘密”,說說從句子中體會到什么?(感悟“反復、終
于”)
突破重難點
1、自由讀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下述問題。
2、以畫促讀,理解蝙蝠探路與雷達之間的聯(lián)系。
a、請用圖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達探測。(下列圖示供參考)
嘴巴超聲波障天線無線電波障
礙反射
物反射礙
耳朵熒光屏物
(蝙蝠)(雷達)
b、填空,看圖說一說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lián)系。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拓展補充
人們模仿動植物的奇特本領,有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這就是仿生
學。
《蝙蝠和雷達》教案14
一、教材簡析
《蝙蝠和雷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八冊
第三組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揭開
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給飛機裝上雷達,
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__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
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同時使學生體會
到__用詞的準確性,在語言文字上有實實在在的收獲。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為了落實新課程要求,尊重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
平,切實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我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精讀課文,了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fā)
明雷達的。
2、能用“即使……也……”“不是……是……”練習說話。
通過譴詞造句,讓學生在語文基本功上有所提升。
3、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人們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飛機能夠
在夜里安全飛行”。通過學習,讓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難點是“蝙蝠利用超聲波探路和飛機利用雷達導航”。
三、說教法與學法
為了抓重點、破難點,我采用了這樣的教法:借助多媒體實
施直觀教學,使抽象的原理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積極采用自主
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我在教法中滲透的學法是,
讓學生參與語文的實踐活動,親身體驗語言,感受語言,進行聽
說讀寫的訓練。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利用直觀形象的課件,讓學生對
課文內容有了更清楚的感觀認識。
(二)圍繞中心句讓學生質疑、解疑、合作、探究。
1、圍繞中心句提出問題。
2、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探究科學家進行的三次不同的試
驗。
3、抓住重點詞“配合起來”展開教學。不僅讓學生通過學
習理解意思,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品詞析句的過程中體會科學
家用詞的嚴謹、準確,認識到在以后的讀書、寫作過程中“準確
用詞”的重要性。
4、抓住重點段落進行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5、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所以我在結束新課時,讓學
生查閱、收集更多關于仿生學的資料。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jié)課重點內容的縮影,教育部課改專家余文森教授
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沉淀下來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
神”。在教學過程中,我采取邊總結學生發(fā)言,邊板書的方式記
錄板書。中間的板書體現(xiàn)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要點的把握,而
右的副板書則體現(xiàn)了本節(jié)課學生質疑、解疑的過程。同時,大膽
地鼓勵學生創(chuàng)意板書,發(fā)揮他們的想象。這樣簡潔生動、形象直
觀的板書就形成了。
《蝙蝠和雷達》教案15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清朗、捕
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銳、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
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②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
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
興趣。
③搜集并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搜集與處
理能力。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或抄寫有生字新詞的小黑板。
②教師搜集有關仿生學的圖文資料,準備蝙蝠圖片、雷達圖
片。
A案
第一課時
●以圖為媒,引入新課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
請說一說你對它們的了解。
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
系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
課題)
●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①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難讀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
畫出生字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絡客服工作總結及時解答解決用戶問題
- 食品行業(yè)食品安全培訓總結
- AIDS抗病毒治療課件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解決方案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新能源交流繼電器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剛性墻庇護所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游戲視頻背景音樂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滑移轉向巖石拾取器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甲氧氯普胺片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工業(yè)級硅酸鉀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充電樁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主要知識點
- 2025年交通運輸部長江口航道管理局招聘4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圍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基礎預防專家共識(2024版)解讀
- 偏癱足內翻的治療
- 藥企質量主管競聘
- 信息對抗與認知戰(zhàn)研究-洞察分析
- 心腦血管疾病預防課件
- 手術室??谱o士工作總結匯報
- 2025屆高三聽力技巧指導-預讀、預測
- 蘇州市2025屆高三期初陽光調研(零模)政治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