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蘭亭集序》教案
編制:王舒審核:李德云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積累整合文言知識,掌握文言文閱讀的方法。
2、了解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認識作者在樂、悲、痛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
之情。
教學(xué)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全文,并能背誦。
2、體會作者由“樂”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變化。
教學(xué)難點: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
一、導(dǎo)入
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狈泊笕蚀笾钦叨荚讣那橛谏剿?,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
綠水可以洗滌人的心靈,使原本被世俗煩擾的雙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復(fù)平靜,使
塵世的煩惱成為過眼云煙。千年往事蘭亭盛會便是一次文人與山水結(jié)合的人生樂事,也是一次人
格與精神境界的升華?!皶ァ蓖豸酥畯倪@次蘭亭盛會中體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過這篇序文傳
達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書法藝術(shù)與文學(xué)藝術(shù)珠聯(lián)璧合、堪稱絕世之作的《蘭亭集
序》吧!
二、文體簡介
序也寫著“敘”或稱“引”,猶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編
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有對作者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guān)問題的研究闡發(fā)。“序”一般寫在文
章前面,列于書后稱為“跋”或“后序”。這類文章,按內(nèi)容分別書屬于說明文或議論文;以敘
事為主、夾敘夾議的,不多見;抒情成分較多的序,多半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本文是王羲之為《蘭亭集》這部詩歌集子所寫的序言。
三、作者及作品簡介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文學(xué)家。字逸少。官至右軍參軍,世稱王右軍。因與揚州刺史不和稱
病離郡,放情山水,弋釣自娛,以壽終,后人輯有《王右軍集》2卷。
相傳王羲之7歲學(xué)書,12歲讀前人筆論。少時曾學(xué)衛(wèi)鑠,自以為學(xué)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
見李斯、鍾繇等名家書法,又在洛陽看到蔡邕寫的石經(jīng)及張昶《華岳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學(xué)眾碑,從此書藝大進。創(chuàng)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風(fēng)格,把草書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書
最能體現(xiàn)雄逸流動的藝術(shù)美。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后世譽之為書圣。
羲之為人有傲骨,時驃騎將軍王述,乃太原王氏家族中人,亦為世家大族,因受王導(dǎo)器重,
亦有美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卻很看不起他。原本王述為會稽內(nèi)史,羲之替代他之后,他因母
喪而暫居郡內(nèi)。羲之上任后,只去吊唁過其母一次,便再不與之往來。王述居家,每聽到號角之
聲,都認為羲之要來看他,就灑掃庭院來等待。而如此者累年,羲之竟一次未至,王述深以為恨。
后王述為揚州刺史,遍游會稽郡界,也不去訪羲之,只是臨離郡時,方匆匆一別而去。王述做揚
州刺史,恰好是羲之上司,羲之為其下屬,于是派一位使者到京師活動,要將會稽郡分為越州管
轄。而這使者在京游說時言辭失當(dāng),此事遂成一時笑談。后來王述又來會稽郡察其政績,頗為嚴(yán)
苛,羲之深以為恥,于是托病離開會稽,到父母墓前發(fā)下誓言,不再為官。
辭官后,羲之鎮(zhèn)日與名士僧人做山水之游,又入山采藥,不遠千里。嘗言,我終當(dāng)因采藥而
死。朝廷知其發(fā)過重誓,也就不再逼他為官。后以病卒,年五十九,朝廷追贈金紫光祿大夫,其
子遵父遺囑,堅辭不受。
2、《蘭亭集序》的由來: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nèi)史的王羲之,邀集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在蘭亭
舉行集會,作曲水流觴之飲。當(dāng)時要求與會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詩各一首,事后將這些詩匯集成
1
冊,題名為《蘭亭集》,由王羲之作序,寫成本文。
據(jù)說《蘭亭集序》是王羲之在集會上半醉狀態(tài)寫的,他對《蘭亭集序》這篇作品非常滿意的,
他后來又寫了幾遍,但都不及這一遍好。他曾感嘆說:“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币虼?,他自
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他的第七代孫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愛書法,死
前他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對書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蘭亭集序》的
價值,將它視為珍寶,藏在臥室梁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內(nèi),從不示人。
后來,辨才認識了一位酷愛書法的書生,因志趣相投,關(guān)系密切。這位書生藏有許多前朝、
當(dāng)世書法名家的書法作品,不時與辨才欣賞。有一天,書生讓辨才欣賞幾件寶貝,小心翼翼地拿
出來一看,是王羲之的書法真跡。辨才看后,不以為然地說:“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
一本真跡倒不差。”書生忙追問是什么帖子,辨才笑而不言,從屋梁上取下真跡給書生看。書生
一看,是《蘭亭集序》真跡,隨即納人袖中,同時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關(guān)“詔書”。辨才此
時方知上當(dāng)。
原來唐太宗李世民喜愛書法,尤愛王羲之的字。他聽說王羲之的書法珍品《蘭亭集序》在辨
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終推說不知真跡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為
智取。那位書生便是監(jiān)察御史蕭翼。辨才失去真跡,非常難過,不久便積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
世了。太宗死后,《蘭亭集序》隨葬,五代十國時,太宗墓被盜,從此《蘭亭序》徹底失傳。今
天我們看到的都是太宗時期的臨摹本。盡管如此,人們還是能從中看到它的風(fēng)姿和神采。
四、結(jié)合注釋疏解字、詞、句
文言知識積累
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內(nèi)“悟”通“晤”,會面
古今異義
1、列坐其次
古義:其,代詞,指曲水。次,旁邊、水邊。如:列坐其次。
今義:①次第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將有感于斯文
古:這些文章今:常用義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諸懷抱
古:胸懷抱負。今:①抱在懷里;②胸前;③心里存著;④打算。
4、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
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
5、所以游目騁懷
古義:①表憑借,用來。②……的原因。如:所以興懷。
今義:①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②實在的情由或適宜的舉動(限用于固定詞組中做賓語)。
6、俯仰一世
古義:形容時間短暫。今義:低頭抬頭
7、俯察品類之盛
古義:物品,物類。指天地萬物。今義:物品的種類
【詞類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賢,賢德之人少,年輕的人,長,年長的人。
況修短隨化壽命長壽命短
死生亦大矣大事
2、形容詞作動詞
齊彭殤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名詞作動詞
①映帶左右(環(huán)繞)②一觴一詠(喝酒)
2
4、數(shù)詞作動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等同,把……看作一樣。
5、動詞的使動用法
所以游目騁懷使……縱展使……奔馳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使(懷)興,即:使感嘆產(chǎn)生,
6、動詞活用為名詞
足以極視聽之娛耳目
一詞多義
(一)臨
1、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面對,引申為“閱讀”。
2、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面對,引申為“迎”。
3、臨不測之淵,以為固:面對。
4、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樣。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樣。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4)一邊……一邊……。例:一觴一詠
(三)次
1、列坐其次旁邊水邊
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駐扎
3、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進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陳勝、吳廣次當(dāng)行:次序、按次序引申為“輪到”。
(四)致
1、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情致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達到
3、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得到
4、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高
2、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長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學(xué)習(xí)進步
4、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辦好
5、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修建
6、修守戰(zhàn)之具整治
(六)期
1、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至、及,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3、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時間期限
4、期(jī)年之后周、滿
5、、君與家君期日中約定
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死生亦大矣。
(二)倒裝句:
3
⑴介賓短語后置(于+賓語也叫狀語后置):
①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于會稽山陰之蘭亭會(狀語后置);
②不能喻之于懷──不能于懷(在內(nèi)心)喻之
③亦將有感于斯文──亦將于(對)斯文有感
④當(dāng)其欣于所遇──當(dāng)其于所遇欣
⑵定語后置:
雖無管弦之盛──雖無盛之管弦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仰觀大宇宙,俯察盛品類
五、文本研讀
1、通讀作品,把握情感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記游山水是要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那么作者在文中抒發(fā)了
什么情感呢?請學(xué)生找出直接抒發(fā)感情的語句。
明確:“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即:(修禊)之樂──(死生)之痛──(今昔)之悲
2、本文記敘了一次蘭亭集會盛況,第2段最后一句寫到宴飲“信可樂也”,齊讀1、2自然段看
看作者為何而樂?
明確:“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保好肯嗑壑畼?/p>
“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保涵h(huán)境幽美之樂(美景)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聚會活動之樂(樂事)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保簹夂蛞巳酥畼罚汲剑?/p>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視聽享受之樂(賞
心)
背誦指導(dǎo):第一段記敘了先交代集會的時間(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地點(會稽山陰之蘭亭)、
事由(修禊事)、人物(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環(huán)境(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
右)、事件(流觴曲水,一觴一詠),第二段由“是日也”領(lǐng)起描寫游人的心境,抒發(fā)集會的心情:
信可樂也。“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一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小結(jié):王實甫的《西廂記》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說明人生有四大美
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本文段共六句話,四美俱全,五美齊臻,足可樂也。
我們在仰觀俯察的時候,也是游目騁懷的時候,我們是超脫的空靈的美妙的,我們觀察,最
后落實的是娛樂,表現(xiàn)的是熱愛現(xiàn)世生活,是在自然美的感召下抒發(fā)自己的情懷,這便是所謂山
水詩的興起了。這種娛樂式的交流,正開始于魏晉時的文人,從他們的開始,自然已不是見山是
山,見水是水了,而是可娛可樂,可歌可詠的了。
過渡:作者在此段中極力營造素淡、雅致的格調(diào),即使喜悅,也不過分顯露,可以說是作者從容
淡雅的心境所致。如此心境之下,王羲之又怎會發(fā)出豈不痛哉的感慨呢?
3、這種痛是痛苦、痛心還是痛惜?
先來看看作者為什么而痛(作者痛的原因)
明確:人要真實地生活在現(xiàn)實里,總要與各種人、事打交道,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對世
俗生活,作者概括了兩類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
——“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靜:談玄悟道);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躁:歸隱山林)。
面對世俗生活,人們的愛好和取舍千差萬別,但人生的憂患是相同的:“當(dāng)其欣于所遇……
感慨系之矣。”
4、討論:這兩種人生態(tài)度可取嗎?能否有更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比如,就著自己的才華,到社會
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負?
4
明確:王羲之所處的時代是政治極為嚴(yán)酷、社會急劇動蕩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
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quán)力斗爭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務(wù)是保全性命。因此,他們
有的人談玄悟道,有的人歸隱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們陶醉于一時的快樂,追求暫時的滿
足??删驮谝粫r的滿足和陶醉中,歲月流逝,青春已經(jīng)不再,而功業(yè)無成,作者自然發(fā)出人生的
感慨“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這樣永無止境地
追求滿足而又不斷地厭倦,既充滿了快樂也充滿了無盡的煩惱,怎能不感慨萬分。
5、關(guān)鍵句:“向之所欣,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往昔的盛會已化為歷歷在目的往事,過去曾有的歡樂,已如流水向東而去,這真是“勝景不
常,勝筵難再”,這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況且人的壽命的長短,要聽?wèi){造化,其結(jié)果是殊途同歸,最后歸結(jié)于消滅(死亡)。人總是
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無法抗拒時間的無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強大而無法抗拒,因而個
體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無法回避對“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對“死亡”的
觀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過渡:人生最大的福莫過于健康而快樂地活著,最大的災(zāi)莫過于死亡,所以由此想到死亡、生命,
想到美的東西包括生命本身,隨著時間的流逝總要歸于消亡,于是便產(chǎn)生了濃濃的惆悵和哀痛,
是自然的事了。
6、“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比松拈L短和最終的死亡都是我們主觀意志無法左右的,言下之
意,作者是否在暗示我們,什么又是我們主觀意志能夠左右的呢?
明確:怎樣生和怎樣死我們可以主宰。怎樣的活著更精彩,怎樣的死更厚重!面對生死,屈
原毅然赴死,愛國之心鑄就中華之魂,他的死比泰山還重;司馬遷忍辱而生,《史記》光耀千秋,
這種生,像日月般生輝!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于是就設(shè)法增加它的密度。
無論世界怎么變化,生死是繞不過去的,正如史鐵生說的:“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p>
作者在對“死亡”的觀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這種“痛”是痛什么?
明確:是痛惜之情,是對"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痛惜。
過渡:那么作者的情感又如何由“痛”而“悲”了呢?齊讀課文第四段。
7、我們來看作者為何而悲?“悲”是什么意思?悲傷?悲哀?悲嘆?
明確: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死生亦大矣;
二悲今人一死生齊彭殤的虛妄:士大夫們大多意志消沉,不求進取,崇尚虛無;
三悲后人叩問今人:作者推測未來人的感情變化也必和古今人一樣,等到現(xiàn)在的一切
成為歷史的陳跡,未來人也會像我們現(xiàn)在一樣臨今人之文而感嘆,如此無情的變遷再次引起作者
的感慨。古人、今人、后人同悲,可謂千古一悲!
文章由“我”的個體之“痛”和“悲”,推己及人更加深刻感人。人類社會從古到今,邁進
了多少年,然而人類對生命本質(zhì)(生命、青春、痛苦等)的體驗何其相似!真是古今同痛,千古
同悲!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痛的是人生短暫,好景不長;悲的是人生代代相痛,
永無休止,這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因此,這里的悲是“悲嘆”。
8、難點討論:“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p>
明確:東晉是名士風(fēng)流的時代。他們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wù)實際,思想虛無,寄情山水,
笑傲山野。他們思想消極,行動無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隨波蕩漾,飄到哪里就是哪里。當(dāng)然,
死了就死了,無所謂,因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齊彭殤”。對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
評。
在作者看來,生和死是兩碼事,不能等同起來。生有各種各樣的生,有的人活得窩窩囊囊,
有的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種各樣的死,有的人死得默默無聞,有的人死得轟轟烈烈。司馬
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标翱思艺f:“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
著,他已經(jīng)死了。”毛澤東說:“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薄c死怎么可以等同呢?正如作者所
說的:“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作者這樣寫,表明了他對生死問題的看重,他是想
5
以此來啟發(fā)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謂名士,不要讓生命輕易地從自己的身邊悄悄逝去。
這是對當(dāng)時在士大夫階層盛行的莊子虛無主義思想的批判,對老莊“一死生”、“齊彭觴”的否
定,表現(xiàn)出王羲之抗拒人生虛幻的執(zhí)著努力。
9、作者的情緒為何會由樂轉(zhuǎn)為悲痛?
明確:第一節(jié)寫行修禊事,是為了祈福消災(zāi)。人生最大的福莫過于健康而快樂地活著,最大
的災(zāi)莫過于死亡,所以由此想到死亡、生命,想到美的東西包括生命本身,隨著時間的流逝總要
歸于消亡,于是便產(chǎn)生了濃濃的惆悵和哀痛,是自然的事了。
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于是就設(shè)法增加它的密度。
10、“悲”=消極?
明確:作者在慨嘆“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時,沒有走向消極無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批判
了當(dāng)時盛行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虛無主義的哲學(xué)觀點,于悲傷感慨中透露出對現(xiàn)實生活的
流連珍惜?!拔粗溃芍??”正因為生命有盡頭,所以我們才要珍惜生命;正因為人生無奈,
所以我們才要創(chuàng)造價值。所以,我們可以悲嘆生命,因為生命的可悲、人生的悲劇性才會讓我們
懂得珍惜!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極其表,執(zhí)著其里”,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
人生虛無的最執(zhí)著的努力。
這種思想認識,在崇尚玄學(xué)、老莊思想的東晉時代,是難能可貴的。
【補】“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
文。”——可見作者并沒有意志消沉,而是想為后世留下點什么。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薄锨f主張“無為”,一切順其自然,作者對這
種觀點是否定的。況且王羲之本身的書法成就就是證明他是有所作為的。
總結(jié):無論放浪形骸,還是自得自足,都源于對“人生苦短”的無奈,魏晉士人在表面看似頹廢
消極悲觀的死亡感慨中,深藏著他們對人生、生命強烈執(zhí)著的追求和留戀,可以說是一種源自于
死亡意識的“悲愴的美麗”。王羲之正是道出了這種“千古同悲”,才如此深地打動了我們。
11、一聲悲嘆之后,作者把自己的理性感悟傳之后人,這就是作序的緣由!
明確:作者讀古人文章時“臨文嗟悼”,希望后世讀者讀這次集會的詩文時,亦有感于生死
這件事。后人應(yīng)明白“死生亦大矣”,不要崇尚虛無空談的“一死生”、“齊彭殤”,而要有所
作為。
小結(jié):本文首先,從作者對蘭亭盛會的描述中不難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其次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fā)感慨,但字里行間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最后批
判了“一生死”“齊彭殤”的虛無主義,這在玄談盛行的東晉也是難能可貴的。
六、拓展探究
1、結(jié)合歷史人物來談?wù)剬θ松睦斫狻?/p>
曹操曾經(jīng)感嘆:“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他最終成為了亂世梟雄。
李白曾經(jīng)感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保蔀榱艘淮娤?。
蘇軾曾經(jīng)感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钡K成一代文豪。
所以,悲嘆并不等于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人往往是最富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在表面看似頹
廢、消極的死亡感慨中,深藏著他們對人生執(zhí)著的追求和留戀??芍^是“消極其表,執(zhí)著其里”。
2、本文在寫作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地方?
明確:本文三個特點:
①立意高遠,蘊藉深長
作者善于借題發(fā)揮,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他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dāng)時士大夫階
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
②文筆洗練,自然有致
本文僅324字,文中先記蘭亭之會的概況,而后就死生問題發(fā)表議論;雖是書序,卻以抒情
筆調(diào)出之,淋漓滿紙,美不勝收;加以文筆洗練,自然有致,更足以發(fā)人深思。
A寫景。第1段中作者無論“摹”山范水,還是“描”竹畫樹,都極其簡約。想那陽春三月的
6
江南該是鮮花吐芳,姹紫嫣紅。此段中作者卻只選山、水、林、竹、天。寫山嶺,從高聳、橫亙
狀其勢;寫竹林,從茂密、參天繪其形;寫溪水,著眼于水清流急,回環(huán)相映之態(tài);寫晴天,寫
煦風(fēng),仿佛景物皆著感情色彩。短短幾句就將蘭亭四周的景色寫盡,渲染了清幽的氣氛,使人心
曠神怡。
B敘事。如“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記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詞匯,極少形容語,卻將宴會進行中所有重要的細節(jié)都寫了
出來,也表現(xiàn)了與會人士的高雅情致。
C抒情。如“情隨事遷,感慨系之”,這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它說出了古往今來人
們的普遍感受:在回憶往事時,盡管感情上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仍免不了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感慨。又
如“臨文嗟悼”,也寫出了許多人讀古人文章時的共同體驗,即在感情上跟作者發(fā)生共鳴。
作者的文筆如此洗練并非有意而為,而是句句順乎自然,出自真情,使人覺得有無窮逸趣。
有這種自然清新的風(fēng)格,也是本文能夠流傳千古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③多用短句,節(jié)奏簡潔明快
3、將王羲之《蘭亭詩》和《蘭亭集序》對比閱讀,《蘭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詩中的自然之
景是如何對應(yīng)的,這些自然之景是純粹客觀的自然之物嗎?
《蘭亭詩》其一
仰視碧天際,俯瞰淥水濱。
寥闃無涯觀,寓目理自陳。
大哉造化工,萬殊莫不均。
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詩中的“仰視碧天際”對應(yīng)《序》中“仰觀宇宙之大”“天朗氣清”。詩中“俯瞰淥水濱”
對應(yīng)《序》中“俯察品類之盛”“清流激湍”。詩中“無涯觀”“萬殊”“群籟”對應(yīng)《序》中
“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風(fēng)暖日”這些景物并非客觀存在之景,而是貫注了詩人心
性的情致化景物,從詩中最后一句來看,宇宙萬物雖有差別,但它們給作者的感受都是嶄新的、
可愛的。
小結(jié):王羲之真是一個奇人,他能在別人皆作態(tài)時“袒腹東床”氣度實在非凡;他能在別人皆
“樂”時想到“樂”后之“痛”之“悲”,思想何等深邃!他的人格和他的書法、散文一起化為
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蔭蔽著后人。有人說《蘭亭集序》40歲才能讀懂,而我說,我們在20歲前就應(yīng)
該思考快樂、生命與永恒!這種思考可能還比較膚淺,但只要同學(xué)們努力去思索探究,就會縮短
與偉人的思想距離,甚至還會開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思想領(lǐng)空!
七、鞏固練習(xí)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癸.丑(kuǐ)會.稽(kuài)修禊.事(xì)崇.山峻嶺(chóng)
B.流觴.(shāng)管弦.(xuán)幽.情(yōu)茂.林修竹(mào)
C.和.暢(hé)俯仰.(yǎng)形骸.(hé)游目騁.懷(chěng)
D.靜躁.(zào)嗟.悼(jiē)虛誕.(dàn)世殊.事異(shū)
2.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茂林修.竹修:高
B.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期:日期
C.未嘗不臨.文嗟悼臨:面對,引申為閱讀
D.所以興懷,其致.一也致:思想情緒,情致
3.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之”字,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暮春之.初②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③雖無絲竹管弦之.盛④仰觀宇宙之.大⑤足以極視聽
之.娛⑥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⑦不知老之.將至⑧及其所之.既倦⑨感慨系之.矣⑩向之.所
欣
7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次:旁邊
B.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與:交往
C.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悟:理解
D.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喻:明白
5.比較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兩個“所以”相同,兩個“之”字相同
B.兩個“所以”相同,兩個“之”字不同
C.兩個“所以”不同,兩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滿月酒答謝詞范文(29篇)
- 中國鐵路信號微機監(jiān)測系統(tǒng)行業(yè)市場全景分析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 橡膠服飾標(biāo)牌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2025年制沙開采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守門游戲(一)》教學(xué)設(shè)計
- 2020-2025年中國洗發(fā)水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及投資前景預(yù)測報告
- 2025年帶鋼傳輸自動糾偏裝置合作協(xié)議書
- Unit 2 Let's talk teens Reading 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教學(xué)設(shè)計-2024-2025學(xué)年高中英語譯林版(2020)必修第一冊
- 再生資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環(huán)保型冷卻循環(huán)水箱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國有企業(yè)管理人員處分條例(2024)課件
- 部編六年級下冊語文《1 北京的春節(jié)》課件
- (正式版)JB∕T 14732-2024 中碳和中碳合金鋼滾珠絲杠熱處理技術(shù)要求
- 2024年食堂經(jīng)理年終總結(jié)5篇
- 第22課 現(xiàn)代科技革命和產(chǎn)業(yè)發(fā)展(課件)-【中職專用】《世界歷史》(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 2024年南京科技職業(yè)學(xué)院單招職業(yè)適應(yīng)性測試題庫完整
- 家長會課件:小學(xué)三年級家長會 課件
- 醫(yī)院專業(yè)技術(shù)年度考核總結(jié)報告
- 2024中考道法時政熱點《中國外交大事大盤點》課件
- 小學(xué)生國家文化安全教育
- 2024年消防初級考試模擬試題和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