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寡人之于國也》教學_第1頁
一年級語文-《寡人之于國也》教學_第2頁
一年級語文-《寡人之于國也》教學_第3頁
一年級語文-《寡人之于國也》教學_第4頁
一年級語文-《寡人之于國也》教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寡人之于國也《孟子》孟子簡介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他受業(yè)于孔子的孫子子思,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孟子生于戰(zhàn)國諸侯混戰(zhàn)最激烈的時期,他提出“民貴君輕”、對人民作一定的讓步、反對掠奪性戰(zhàn)爭等主張。為此,他到各國去游說諸侯,反對“霸道”,提倡以“仁”“義”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繼承和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夠在諸侯中選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這些主張與當時激烈混戰(zhàn)的社會狀況不符,所以均未被統(tǒng)治者所采納。孟子退而與弟子著書,遂成《孟子》。學習目標一、能掌握重要文言實詞;翻譯重要句子。二、能理解孟子提出的“王道”主張。三、能把握孟子的論辯藝術。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應邀到魏國。魏在戰(zhàn)國初期曾是軍事強國,但到梁惠王在位后期卻遭到一連串的失敗,又畏秦,于31年將首都從安邑遷至大梁。孟子到來時,梁惠王曾對他說:“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丑之?!?/p>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魏襄王繼位,孟子對這個新君的印象很壞,不久離去。時代背景一、讀:注意字音和句讀二、讀:注意詞語和句子含義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yè)兵而走?;虬俨蕉笾梗蛭迨蕉笾?。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痹唬骸巴跞缰?,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痹唬骸巴跞缰?,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魚鱉(biē)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sāng)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魚鱉(biē)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sāng)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拔瀹€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雞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雞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piǎo)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薄肮峰槭橙耸扯恢獧z,涂有餓莩(piǎo)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唬骸俏乙?,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比x:注意文章的結構和內容請梳理此文的思路1、提出問題梁惠王:盡心——河內兇,移民移粟,河東亦然。結果:民不加多鄰國之君:不如寡人結果:民不加少感到困惑為何提出這個問題?外戰(zhàn)內勞——需要人力“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氣力?!?/p>

-------《韓非子》“地大國富,人眾兵強,此霸王之本也。”

-------《管子》

戰(zhàn)國時代,各諸侯國的統(tǒng)治者,對外爭城奪地,相互攻伐,“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對內殘酷剝削,勞役繁重,破害生產(chǎn)力。這就造成了人口的減少,兵員缺乏。勞力不足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爭奪人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成為各諸侯國統(tǒng)治者的當務之急。文本解讀孟子認為怎么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實行王道王無罪歲以時來發(fā)展民生——行教化知禮義孟子的王道思想——施行“仁政”由孔子的“仁”到孟子的“仁政”“仁政”思想的內核1、民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2、民生:“省刑罰,薄稅斂?!薄安贿`農(nóng)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民主:堯薦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薄叭私钥梢詾閳蛩础?、民反:“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薄百\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p>

5、民意:“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

孟子卷之一梁惠王下經(jīng)文

六章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p>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p>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提出“王道”與梁惠王的移民移粟的措施有何不同?寡人盡心移民移粟(罪歲、不發(fā)展民生)狗彘、餓殍霸道五十步鄰國不如霸道百步數(shù)量不同,實質相同寡人之政不比鄰國好多少孟子為何不直接說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不好?以戰(zhàn)喻(順水推舟)——是走也(自投羅網(wǎng))——“王道”(水到渠成)1、提出問題2、分析問題

以“五十步笑百步”設喻3、解決問題

行王道,斯天下之民至焉說說此文讓你印象最為深刻的論辯藝術。比喻論證、對比論證、排比句式……論辯方法本文中,孟子的論辯方法有哪些?1、設喻論證作用:形象生動、便于理解2、設問論證作用:善于啟發(fā)、“辭不迫切,而意已至”3、善用排比作用:善于雄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筆墨酣暢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現(xiàn)實意義?

孟子卷之一梁惠王下經(jīng)文

六章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p>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p>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p>

梁、孟的第一次對話梁惠王“利”,實現(xiàn)霸道孟子“仁義”,實現(xiàn)王道一個孤獨的

儒家守廟人《孟子》簡介

《孟子》是先秦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學說、政治活動、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yǎng)?!睹献印放c《論語》同是語錄體散文,但與《論語》相比,它篇幅較長,內容也更具體,描繪也更細致?!睹献印繁扔鳒蚀_形象,

語言犀利酣暢,

感情洋溢飽滿,

說理深刻透徹。文言文基礎知識積累一、通假字

無、頒、涂二、古今異義

河內走養(yǎng)生然而三、重要虛詞

之鄰國之民不加少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填然鼓之未之有也以請以戰(zhàn)喻以時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義寡人之于國也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于河內兇亦然填然鼓之然而不王者然而棄甲曳兵而走狗彘食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