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第10章-腸桿菌屬_第1頁
微生物學第10章-腸桿菌屬_第2頁
微生物學第10章-腸桿菌屬_第3頁
微生物學第10章-腸桿菌屬_第4頁
微生物學第10章-腸桿菌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章腸桿菌科潘建平教授浙江大學醫(yī)學院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細菌

是一大群生物學性狀相似的革蘭陰性桿菌,常寄居在人和動物的腸道內(nèi),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

目前已有44個屬,170多個種。但該科引起人類95%以上感染的菌種卻不到20個。

腸桿菌科的細菌與醫(yī)學的關系可分為三種情況:

①致病菌:有少數(shù)細菌總是引起人類疾病,如傷寒沙門菌、志賀菌、鼠疫耶爾森菌等;

②機會致病菌:一部分細菌屬于正常菌群,但當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細菌移位至腸道以外部位時,即可引起機會性感染,如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異變形桿菌等;

③由正常菌群轉變而來的致病菌:如引起胃腸炎的大腸埃希菌,即是由于獲得位于質粒、噬菌體或毒力島上的毒力因子基因后而成為致病菌。

腸桿菌科細菌共同生物學特性:1.形態(tài)與結構

中等大小G-桿菌。大多有菌毛,多數(shù)有周鞭毛,少數(shù)有莢膜,不產(chǎn)生芽胞。2.培養(yǎng)

兼性厭氧或需氧。3.生化反應

乳糖發(fā)酵試驗可初步鑒別志賀菌、沙門菌等致病菌和其他大部分非致病腸道桿菌,前二者不發(fā)酵乳糖。4.抗原結構

主要有菌體O抗原、鞭毛H抗原和莢膜抗原。5.抵抗力

對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強。6.變異

腸桿菌科細菌易出現(xiàn)變異菌株,其中最常見的是耐藥性變異。腸桿菌科細菌革蘭染色抗原結構

G-桿菌。多數(shù)菌株有周身鞭毛,有菌毛,無芽胞。

兼性厭氧。

能發(fā)酵葡萄糖等多種糖類,產(chǎn)酸并產(chǎn)氣。絕大多數(shù)菌株發(fā)酵乳糖。IMViC試驗結果為“++--”。

有O、H和K三種抗原。

能產(chǎn)生大腸菌素(colicin)。一、生物學性狀(一)致病物質

1.黏附素(adhesine)

包括定植因子抗原(CFA)、集聚黏附菌毛(AAF)、束形成菌毛(bundleformingpili,Bfp)、緊密黏附素(intimin)、P菌毛、I型菌毛和侵襲質??乖↖pa)蛋白等。

2.外毒素

志賀毒素(Stx)、耐熱腸毒素(ST)、不耐熱腸毒素(LT)。

3.其他內(nèi)毒素、莢膜、載鐵蛋白和III型分泌系統(tǒng)。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二)所致疾病

1.腸道外感染

腸道外感染以化膿性感染(如新生兒腦膜炎、敗血癥)和泌尿道感染最為常見。

2.胃腸炎

某些血清型可引起人類胃腸炎,與食入污染的食品和飲水有關,為外源性感染。

引起胃腸炎的大腸埃希菌菌株作用部位疾病與癥狀致病機制ETEC小腸旅行者腹瀉;嬰幼兒腹瀉;水樣便,惡心,嘔吐,腹痛,低熱質粒介導LT和ST腸毒素,大量分泌液體和電解質;黏附素EIEC大腸水樣便,繼以少量血便,腹痛,發(fā)熱質粒介導侵襲和破壞結腸粘膜上皮細胞EPEC小腸嬰兒腹瀉;水樣便,惡心,嘔吐,發(fā)熱質粒介導A/E組織病理變化,伴上皮細胞絨毛結構破壞,導致吸收受損和腹瀉EHEC大腸水樣便,繼以大量出血,劇烈腹痛,低熱或無,可并發(fā)HUS、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原性噬菌體編碼Stx-I或Stx-II,中斷蛋白質合成;A/E損傷,伴小腸絨毛結構破壞,導致吸收受損EAEC小腸嬰兒腹瀉;持續(xù)性水樣便,嘔吐,脫水,低熱質粒介導集聚性粘附上皮細胞,伴絨毛變短,單核細胞浸潤和出血,液體吸收下降(一)標本

腸外感染采取中段尿、血、膿、腦脊液等;胃腸炎則取糞便。(二)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

1.腸道外感染

2.腸道內(nèi)感染(三)衛(wèi)生細菌學檢查三、微生物學檢查法

疫苗接種預防已在畜牧業(yè)領域中開展了廣泛研究。

預防人類ETEC感染、O157感染的疫苗正在研究中??股刂委煈谒幬锩舾性囼灥闹笇逻M行。

尿道插管和膀胱鏡檢查應嚴格無菌操作。對腹瀉病人應進行隔離治療。

污染的水和食品是ETEC最重要的傳染媒介,EHEC則常由污染的肉類和未消毒的牛奶引起,充分的烹飪可減少感染的危險。四、防治原則第二節(jié)志賀菌屬

G-短小桿菌。無芽胞,無鞭毛,無莢膜,有菌毛。一、生物學性狀

分解葡萄糖,產(chǎn)酸不產(chǎn)氣。除宋內(nèi)志賀菌個別菌株外,均不發(fā)酵乳糖。動力陰性。

志賀菌屬細菌有O和K兩種抗原。O抗原是分類的依據(jù),藉以將志賀菌屬分為4群和40余血清型(包括亞型):

A群即痢疾志賀菌(S.

dysenteriae)

B群即福氏志賀菌(S.flexneri)

C群即鮑氏志賀菌(S.

boydii)

D群即宋內(nèi)志賀菌(S.

sonnei)

志賀菌的抵抗力比其它腸道桿菌弱。(一)致病物質

侵襲力和內(nèi)毒素,有的菌株能產(chǎn)生外毒素。(二)所致疾病

細菌性痢疾。我國主要為B群和D群。

傳染源:病人和帶菌者

傳播途徑:糞-口途徑

感染幾乎只局限于腸道,一般不侵入血液。

典型的急性細菌性痢疾:潛伏期1~3天,突然發(fā)病,常有發(fā)熱、腹痛、膿血黏液便,伴有里急后重(tenesmus)。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急性中毒性痢疾多見于小兒。

急性細菌性痢疾有10%~20%的病人可轉為慢性。

(三)免疫性

抗感染免疫主要是消化道粘膜表面的分泌型IgA(sIgA)。病后免疫期短暫,也不鞏固。(一)標本

取糞便膿血或黏液部分,避免與尿混合;在使用抗生素前采樣;標本應新鮮;若不能及時送檢,宜將標本保存于30%甘油緩沖鹽水或專門送檢的培養(yǎng)基內(nèi)。中毒性痢疾者可取肛拭。(二)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三)毒力試驗(四)快速診斷法

免疫染色法;免疫熒光菌球法;協(xié)同凝集試驗;膠乳凝集試驗;分子生物學方法

三、微生物學檢查法

非特異性預防:水、食物和牛奶的衛(wèi)生學監(jiān)測,垃圾處理和滅蠅;隔離病人和消毒排泄物;發(fā)現(xiàn)亞臨床病例和帶菌者;抗生素治療感染個體。

此菌很易出現(xiàn)多重耐藥菌株。

免疫防御現(xiàn)致力于活疫苗的研究。主要分為3類,即減毒突變株、用不同載體菌構建的雜交株以及營養(yǎng)缺陷減毒株。例如鏈霉素依賴株(streptomycindependentstrain,

Sd)。四、防治原則第三節(jié)沙門菌屬

沙門菌屬(Salmonella)分兩個種,即腸道沙門菌(S.

enterica)和邦戈沙門菌(S.

bongori)。

血清型現(xiàn)已達2500多種。

沙門菌血清型的正確命名方法:腸道沙門菌腸道亞種傷寒血清型(Salmonella,enterica

subspecies,entericaserotype,Typhi),可縮寫為傷寒血清型沙門菌(SalmonellaTyphi)。

沙門菌屬中少數(shù)血清型是人的病原菌,引起腸熱癥。絕大多數(shù)血清型宿主范圍廣泛,家畜、家禽、野生脊椎動物及冷血動物、軟體動物、環(huán)形動物、節(jié)肢動物(包括蒼蠅)等均可帶菌,其中部分沙門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可引起人類食物中毒或敗血癥。G-桿菌,有菌毛。除個別例外,都有周身鞭毛。一般無莢膜。均無芽孢。兼性厭氧,不發(fā)酵乳糖。對葡萄糖、除傷寒沙門菌產(chǎn)酸不產(chǎn)氣外,其它沙門菌均產(chǎn)酸產(chǎn)氣。主要有O和H兩種抗原,少數(shù)菌中尚有Vi抗原沙門菌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較差。一、生物學性狀(一)致病物質

1.侵襲力

有毒株能侵襲小腸粘膜。通過種特異性菌毛先與M細胞結合,接著SPI-I分泌系統(tǒng)向M細胞中輸入沙門菌分泌侵襲蛋白,引發(fā)宿主細胞內(nèi)肌動纖維重排,誘導細胞膜凹陷,導致細菌內(nèi)吞。沙門菌在吞噬小泡內(nèi)生長繁殖,使宿主細胞死亡,細菌擴散并進入毗鄰細胞淋巴組織。

2.內(nèi)毒素

3.腸毒素

個別沙門菌如鼠傷寒沙門菌可產(chǎn)生腸毒素。二、致病性與免疫性(二)所致疾病

傳染源為病人和帶菌者,其次為帶菌動物及其動物產(chǎn)品。人類沙門菌感染有4種類型:

1.腸熱癥(entericfever,

typhoidfever)包括傷寒沙門菌引起的傷寒,甲型副傷寒沙門菌、肖氏沙門菌(原稱乙型副傷寒沙門菌)和希氏沙門菌引起的副傷寒。

2.胃腸炎(食物中毒)常見食物主要為肉類食品、蛋類、奶和奶制品,系動物生前感染或加工處理過程污染所致。多見于老人、嬰兒和體弱者。二、致病性與免疫性(二)所致疾病(續(xù))

3.敗血癥

多見于兒童和免疫力低下成人。經(jīng)口感染后,病菌即侵入血循環(huán)。敗血癥癥狀嚴重,但腸道癥狀較少見。

4.無癥狀帶菌者

約1%~5%傷寒或副傷寒患者,在癥狀消失后一年仍可在其糞便中檢出沙門菌,轉變?yōu)闊o癥狀(健康)帶菌者。(三)免疫性

特異性細胞免疫是主要防御機制。胃腸炎的恢復與腸道局部生成sIgA有關。二、致病性與免疫性(一)標本

第1周取外周血,第2周起取糞便,第3周起還可取尿液,從第1周至第3周均可取骨髓液;胃腸炎取糞便和可疑食物。敗血癥取血液。膽道帶菌者可取十二指腸引流液。(二)分離培養(yǎng)和鑒定(三)血清學診斷

用于腸熱癥的血清學試驗有肥達試驗(Widaltest)、間接血凝法、EIA法等,其中肥達試驗在我國仍較普及。(四)傷寒帶菌者的檢出

一般先用血清學方法檢測可疑者Vi抗體進行篩選,若效價≥1:10時,再反復取糞便等標本進行分離培養(yǎng),以確定是否為傷寒帶菌者。三、微生物學檢查法

肥達試驗(Widaltest)

定義:

用已知傷寒沙門菌菌體O抗原和H鞭毛抗原、甲型副傷寒沙門菌、肖氏沙門菌和希氏沙門菌H鞭毛抗原的診斷菌液與受檢血清做試管或微孔板定量凝集試驗,測定受檢血清中有無相應抗體及其效價的凝集試驗。肥達試驗結果的解釋:

1.正常值

一般是傷寒沙門菌O凝集效價<1:80,H凝集效價<1:160,引起副傷寒沙門菌H凝集效價<1:80。

2.動態(tài)觀察

若效價逐次遞增或恢復期效價比初次效價≥4倍者即有診斷意義。

3.O與H抗體的診斷意義

O、H凝集效價均超過正常值,則腸熱癥的可能性大;如兩者均低,患病可能性?。蝗鬙不高H高,有可能是預防接種或非特異性回憶反應;如O高H不高,則可能是感染早期或與傷寒沙門菌O抗原有交叉反應的其他沙門菌感染。

4.少數(shù)病例在整個病程中,肥達試驗始終在正常范圍內(nèi)。

做好水源和食品的衛(wèi)生管理,防止被沙門菌感染的人和動物的糞便污染。感染動物的肉類、蛋等制品要徹底烹飪。

發(fā)現(xiàn)、確診和治療帶菌者。帶菌期間不能從事飲食行業(yè)的工作。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新一代疫苗是傷寒Vi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