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量波理論與科學革命_第1頁
標量波理論與科學革命_第2頁
標量波理論與科學革命_第3頁
標量波理論與科學革命_第4頁
標量波理論與科學革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標量波理論與科學革命》第一章(附注+配圖)前言

本書論述的是標量波(Scalarwave)。對于標量波,現代科學還知之甚少。標量波是與橫波的電磁波、赫茲波(herzwave)不同的波,是縱波所有的電、磁、重力的矢量要素一體化后形成的?,F代科學的儀器測定不出標量波。在時間刻度上,標量波是朝時間前進方向延伸的波。標量波可能就是“氣”的實體。

1890年,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發(fā)現了與赫茲波不同的縱波-特斯拉波(Teslawave)。1986年,美國的火箭工程學家托瑪斯·潘艾丁(ThomasBearden)認為特斯拉發(fā)現的波可以叫做①特斯拉波,或②標量電磁波,或③標量電氣重力波,或④零矢量電磁波。在進行了歸納之后,潘艾丁把它命名為“標量波”。我在本書中闡述的,就是這個標量波。

赫茲波觸碰到物質后,一部分被物質吸收,余下的被物質反射,因此它與輻射光一樣,是輻射波。因為它是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而衰減(1/r2)的,所以它不能夠透過物體和人體或遠距離地對物體和人體產生影響。但是,標量波是“潛在/壓力”的波,并且是不具有正、負電荷的中性波,所以能穿透物體;并且因為它不會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而衰減(1/r2),所以它甚至能貫通地球,從地球的這一面穿透到那一面,一切的屏蔽都對它不起作用。

標量波是四維空間(五維時空)的波。假如長、寬、高是維,那么空間第四維的要素就是“潛在”。關于五維時空的認識最早是1920年德國的卡洛茲(kaluza)和克萊因(klein)提出的。從這一認識可以導出一個假說,即光是“高維”在進行纖細的起伏運動過程中產生出的一種極微小的波。但僅憑這一假說,是闡明不了第四維要素的。所以這種關于五維時空的認識不久就自行消亡了。潘艾丁明確地把空間第四維的要素定義為“(零的)潛在”。

標量波產生的機制是什么呢?標量波源于原子放射出來的零的縱波。在原子空間,質子、中子、電子在進行激烈的旋轉運動,但盡管如此,卻不產生能量和熱。通常的科學是這樣解釋這一現象的:正的質子和負的電子相重疊,結果相互抵消而“消失了”。但是,既然有能量守恒定律存在,就不能貿然下“消失了”的斷語。它們應該是“被變換為處于零狀態(tài)的另一種能量了”。這種能量就是標量波,它與被包含在特定原子空間的基本粒子數成正比,無時無刻不從特定的原子空間放射出來。放射出標量波的特定的字宙空間變得稀薄了,于是,旨在填補那個稀薄宇宙空間的來自全宇宙的吸引作用便發(fā)生了,那就是“重力”。就是說,重力和(作為重力波的)標量波是結對發(fā)生的,以此,宇宙得以保持平衡。

原子是按分子、高分子(DNA之類的生命物質)、細胞、器官、生命體、自然、宇宙這祥的順序,在不斷的化合、合成過程中進化下去的。標量波存在于原子的所有進化階層中,從構成特定物質的原子,標量波被放射出來。因此,不僅有物質層次、生命層次、精神層次的標量波,進一步還可能有更高維層次的標量波。

生命層次以上的標量波不正是“氣”的實體嗎?氣與標量波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能透過所有的物體,能貫通地球,任何屏蔽對它不起作用。最近,日本在氣的測定方面的最權威人士佐佐木茂美博士在其所著《迄今為止所知的“氣”的科學》一書中,有如下闡述:

“兩個磁場的強度是相同的,但磁場方向卻正相反,于是正和負相互抵消為零。按這一原理制造的‘無誘導線圏(NonInductiveCoil)’中的磁場力為零。被置于這種零磁場中的水會變成另一種類的水,其性質與氣功師向水發(fā)放外氣而制成的所謂“氣功水”的性質非常相似。就是說,零磁場會產生某種能量,這種能量可能就是我們稱之為‘氣’的東西?!?/p>

產生于這個零磁場(處于零狀態(tài)的電、磁、重力一體化后形成的場)的能量正是“標量波”。標量波的發(fā)現,不僅有助于闡明氣的實質,而且在理論上提示我們:有可能通過一種特殊技術,從宇宙空間源源不斷地獲取十分清潔的能量,或使廢物(包括核廢料)消失在空間。

宇宙假如僅具備由重力形成的吸引力,那么宇宙就立刻會坍塌、消亡。只有同時具備與重力結對發(fā)生的標量波的排斥力,宇宙才能獲得平衡、調和,處于安定狀態(tài)。對于現代科學取得的成果、發(fā)現的規(guī)律,我全部承認和接受。在此基礎上,我想通過導入標量波的概念,來發(fā)展現代科學,來推動一場科學革命。這就是我寫作本書的主要動機。

作者:實藤遠

譯者:李小青

1997年

初夏

標量波理論與科學革命

目錄

前言

引子

人工地震百年前就發(fā)生了

第一章

地震武器是可能存在的

1.

天才尼古拉?特斯拉的苦惱

2.

原蘇聯(lián)的標量電磁武器

3.

啄木鳥柵極和美國航天飛機的爆炸

4.先人的業(yè)績——動物磁場和奧多之力

5.拉依希的奧爾孔能量

6.科學的新進展有賴于中性能量的闡明

7.不使用物質燃料(石油、煤、核燃料等)獲得能量

第二章

完整的科學體系必須包含標量波理論

1.被現代科學忽視的縱波-重力波

2.被現代科學忽視的伸-縮同時發(fā)生現象

3.作為全息攝影的宇宙圖像

4.能量從真空涌出

5.原子放射的反重力、標量波

6.不靠石油、核燃料等獲取能量的理論

7.宇宙是一個按黃金分割比形成的螺旋構造

8.從橫波文明到縱波文明

9.關于布利爾能量和哈契松(Hutchison)效果

第三章

應用標量波理論闡釋特異現象

1.

電磁波和氣、Ψ能量的不同

2.三維與四維的不同

3.氣的本質是生命層次的標量波

4.Ψ能量是高維的標量波

5.對PK·ESP的探討

6.超能力現象的機制

第四章

新科學的發(fā)端:普朗克常數h、標量波、混沌

1.宇宙的最小單位是普朗克常數h

2.標量波在原子當中發(fā)生

3.以10的5次方相間隔的宇宙各層階

4.腦的實質是光和意識

5.混沌·弗拉克塔爾是創(chuàng)造之源

6.孤立波(波粒子)、耗散結構是現象之母

第五章

由光和標量波組成的宇宙圖像

1.光形成于光子和宇宙意識

2.根源之光是氣和普拉納的媒體

3.萬物形成于光或電子、陽電子

4.中性芯是宇宙得以存在的基礎

結束語

宇宙意識和標堡的生活方式

引子

人工地震百年前就發(fā)生了

1995年3月20日,從這一天開始,對于“奧姆”的議論,似乎成了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4月15日的中午時分,突然有兩名負責“東京地鐵毒氣殺人案調查工作”的警察來拜訪我,我接待了他們。寒暄一陣之后,他們問我:“先生,您能說明一下自由能量是什么嗎?”

“那是存在于真空中的能無限涌出的潔凈的能量。假如我們能獲取這種能量的話,就可以不再使用由化石燃料產生的能量了。這樣一來,地球面臨的污染問題就能得到解決。旨在獲得資源的地區(qū)間的戰(zhàn)爭和糾紛也不再會繼續(xù)發(fā)生。因此獲取這種能量,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21世紀將因此而增輝。這是我正在研究的一項課題?!?/p>

“奧姆真理教似乎對自由能量的學說挺感興趣……”

警察的話,使我聯(lián)想起以下的一些事實:奧姆真理教與俄國之間存在的密切關系、原蘇聯(lián)開發(fā)的所謂標量波電磁武器、美國的火箭技術專家托馬斯?潘艾?。═homasuE?Bearden)提出的標量電氣重力學(標量波理論)、30年前赫魯曉夫、20年前勃烈日涅夫以及最近日里諾夫斯基分別說過的意思相仿的驚人之語:“俄國擁有一種能在一瞬間毀滅整個西歐的秘密武器,其威力遠遠超出核武器,其破壞力是人們無法想象的?!币约?991年5月4日《讀賣新聞》刊載的一則消息——原蘇聯(lián)地震武器的研制已接近完成。

另外,我還想起我獲取的一個確實情報:去年秋天,一種超能暈的發(fā)生裝置從俄國被販運到日本。但買方是否就是奧姆真理教,還不得而知。

“奧姆真理教成立了一個秘密的協(xié)會,專門研究尼古拉·特斯拉的學說。這在逮捕早川嫌疑犯的電視新聞中報道過,您一定是知道的。那么,尼古拉·特斯拉真的發(fā)明過人工地震嗎?”

經警察這么一問,我回想起那則電視新聞的內容來。奧姆真理教的信徒為了收集尼古拉·特拉斯的遺稿和有關資料,專程趕赴原南斯拉夫聯(lián)邦共和國(現塞爾維亞〉的首都貝爾格萊德,拜訪設立在那兒的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館。此外,我還想起奧姆真理教頭領的一個說法,1995年1月的阪神大地震起因是進行了一次地震武器的實驗。當時在大阪正巧有個國際地震學家的聚會,地震武器的實驗是為了給這次聚會以沖擊。也可能是自然的地震和人工的地震以一秒之差相繼發(fā)生。當然,這些說法的真實程度是值得懷疑的……

我是這樣回答警察的:“是的,人工地震早在一百多年前即1896年已在美國紐約的曼哈頓發(fā)生了。根據記錄,當時曼哈頓警察署的大樓劇烈地搖晃起來,玻璃窗被震碎。好容易才清醒過來的警察們立即奔赴震源地——位于曼哈頓的特斯拉研究所。對百年前的這則新聞,奧姆真理教頭目麻原彰晃在電視上也說過。那場地震的起因是這樣的:特斯拉為了進行一次小規(guī)模的機械共振實驗,在貫穿研究所中央空地的鐵柱上擰進了一個很小的機械振動子。實驗開始后裝置的固有震動隨著倍音的提高不斷地增幅,結果引發(fā)了一場地震,損壞了不少建筑物。盡管震源地的地震烈度不強,但特斯拉已覺察到實驗進入了危險階段,因此迅速地用鐵錘砸碎了振動子,于是,地震平息了下來?,F在的技術更加進步了,能夠遠距離地(不管是在地下還是在水中)使兩條未知的波(縱波的重力波即標量波)產生干涉,從而引發(fā)地震?!?/p>

附注一:特斯拉與共振。特斯拉對機械共振的可畏潛力,畢生抓住不放,他對記者說,“他可以讓帝國大廈在很短時間內化為一堆碎磚爛瓦。所用的機械只是一個微小的振蕩器和一臺小小的發(fā)動機,小到你可以將它塞在衣服口袋里。要帶動這臺小小的振蕩器,只要2.5馬力動力就夠了。首先將這座摩天大廈的外墻崩掉,然后這整座用鋼鐵架成的龐然大物,曼哈頓地平線上的驕傲和光榮,就一垮到底”。說到這里,這位超人將一只微小的機械收進他的衣服口袋里,滿不在乎地大搖大擺走開了。

特斯拉經常用酒杯和秋千作類比共振現象。小提琴奏出的聲音可以將一只酒杯震破。酒杯四分五裂,是因為小提琴造成的空氣振動恰好與玻璃的振動頻率相一致。蕩秋千的人可以重達兩百磅,而幫助推秋千的弱小孩子可能體重只有五十磅,推力只有一磅。但是如果他推秋千的時間和秋千飛離他的時間正好重合,而且每次都施加一磅力,那么到最后非住手不可,否則坐秋千的人甚至會被甩到九霄云外!

1898年的一天,特斯拉在東休斯頓街46號的筒子樓里試驗一個小型電氣機械振蕩器,他把振蕩器裝到一根鐵桿上(鐵桿從樓上通到地下室的巖石里)。他啟動了振蕩器,一段時間后,樓房晃動起來了,門窗嘎嘎震響,左鄰右舍的人們以為地震了沖出房屋涌到街上。

他曾經把振蕩器夾到一棟十層樓的鋼梁上,啟動他的振蕩器,沒過幾分鐘,漸漸地,顫動強度不斷增大,逐漸擴展到了整個鋼鐵結構。接著,鋼結構開始發(fā)出嘎嘎的響聲,而且左右搖晃,來到工地的鋼結構工人,個個恐慌萬狀,都以為發(fā)生了地震。消息一下子傳開了,說是這座樓房就要倒塌,接著救援后備隊也出動了。沒等發(fā)生嚴重情況,他就把振蕩器取下了,把它裝回口袋,溜之大吉了。

他發(fā)現地面可以作為聲音共振導體;他發(fā)現如何讓共振在顯微鏡上起作用;最著名的是他發(fā)明的“特斯拉線圈”,這個高頻共振變壓器,讓人們領略了上百萬伏的高頻電壓的風采;他的共振研究甚至涉及到了心靈共振,他認為:他和他母親一直有著心靈共振,所以他母親去世時他夢里感覺到了。(網絡資料整理)

我說:“這種理論和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假如掌握它的人的精神層次不高,則其被付諸實施之時,就是人類滅亡之日。假如掌握它的人是明智的,將其應用于從無限的空間取得潔凈的能量或使無用的物質如核廢料歸于消滅,則人類就能迎來無限光明的未來。我進行這項研究與奧姆真理教正相反,是為了實現世界和平,是為了人類的持久幸福?!闭f完后,我向來訪的警察贈送了我的幾本新作。

特斯拉在1891年發(fā)明了“特斯拉線圈”,后來發(fā)現這種線圈能產生出能透過一切事物的不可思議的波,這種波被命名為“特斯拉波”。特斯拉波是通過空間伸縮而產生的疏密波,是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的縱波。現在的科學只研究電波和滋波結對而產生的電磁波,電磁波是橫波(赫茲波),橫波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v波是沒有振動成分的。電磁波(赫茲波)觸碰到物質后,一部分被物質吸收,余下的被物質反射,就是說,它不能透過物質。因此,即使從高聳的東京塔頂端發(fā)射電磁波,因有高大建筑物的阻擋,接收機也還是會產生電波障礙。此外電磁波不能穿透水面和地表。

這個特斯拉波實際上就是我所指的(四維的)縱波的重力波,是地震、氣、Ψ(讀:普賽)能量、生命能量等表現于物理層次的實體。這個波不會被任何物質吸收或反射,它能透過一切物質,任何屏蔽對它不起作用。對這個波來說,任何物體都是完全透明的。這個波就是這本書主要論述的對象。

第一章

地震武器是可能存在的

1.天才尼古拉·特斯拉的苦惱

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生于原南斯拉夫的克羅地亞即現在的克羅地亞共和國,1943年病逝于美國紐約。他是與愛迪生同時代的天才科學家。現在磁性密度的國際單位就是以“特斯拉”的名字來命名的。特斯拉還作為“特斯拉波”的發(fā)現者而聞名于世。

特斯拉于1884年來到美國,先在愛迪生手下工作。他認為愛迪生發(fā)明的直流發(fā)電技術,在應用中會產生火花,造成較大能耗。他主張把直流發(fā)電改為交流發(fā)電。這引起愛迪生的反感。兩雄不能并立,不久特斯拉便與愛迪生分道揚鑣。現在的發(fā)電技術大都是交流發(fā)電,在這方面特斯拉確有先見之明。由直流發(fā)電產生的電流,最多只能在三公里范圍內傳輸。如果要把電流傳輸到更遠的地方,則必須建造新的發(fā)電所。因此,在直流發(fā)電的時代,大都市不可能獲取遙遠山區(qū)發(fā)電所發(fā)出的電能。因此,交流發(fā)電方式是一個劃時期的創(chuàng)舉。

如“引子”中所介紹的那樣,特斯拉在紐約曾無意中造成人工地震,闖下一場大禍。但事后,特斯拉要轉禍為福,他考慮起共振原理的應用來。他想起1850年在法國發(fā)生的一大慘事:約500名士兵邁著整齊的步伐通過一座吊橋,當行進到橋面一半的時候,吊橋斷裂了,有近半數士兵落入河中淹死。慘事發(fā)生的原因是士兵行軍步伐的節(jié)律與吊橋的固有振動合一了,于是產生了導致吊橋斷裂的危險共振。

混沌理論中提及洛倫茲的“蝴蝶效應”,即蝶翅小小的振動,不久會產生出很大的變化。這同樣基于共振原理。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在正午12點,一個移動的物體產生一個微小的錯位,與平均值極其接近,在空間上幾乎看不出。但在12點零1分,那個錯位就產生一米的距離,隨著物體的前移,距離迅速拉大,眼看著就變?yōu)槭?,最后與地球的直徑相當了。

據特斯拉的說法,地球在不停地輪番進行膨脹和收縮的運動(周期約1小時49分),可以在地球開始收縮的瞬間,使一定當量的炸藥爆炸,并反復進行下去(從數月到1-2年),這樣,最終就能把地球均等地分為兩半了。如果使地殼產生激烈的波動,引發(fā)地震的話,則可以在數周間使地球文明毀滅。

他同時也在探索消除地震的方法??梢栽诘卣鸬亩喟l(fā)地帶,把多個船用大型陀螺儀(羅盤)等距離地插入地表,并使其旋轉。這樣,就產生了向地層深處的強大推力,由這種推力形成的振動傳至地殼,一點點地減輕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產生的力。這樣地震就不會再發(fā)生了。

特斯拉還想發(fā)明一種以地球為媒體的發(fā)送和接收機械振動的技術。一旦有了這個技術,被傳送的信息,其力度不會因距離的遠近而發(fā)生變化,其傳輸也不會受到大氣條件的妨礙。通過這個由機械振動形成的“縱波(特斯拉波)的載體,信息可以被送往世界任何地方。接收裝置可制造得十分小巧,能隨身攜帶,并且也不需要電源,其壽命是半永久性的。但可惜的是,這個技術還未公諸于世特斯拉便去世了。

因為特斯拉波能透過物體,因此可利用它來搜索水中的潛艇(即使?jié)撏шP上引擎也無法隱蔽),以及探查地下的礦床如油田之類。此外,特斯拉對于科學事業(yè)的貢獻還有許多,如發(fā)明無線通信(先于馬爾高尼,這一點,在特斯拉死后得到承認),設計出智能機器人,人工形成火球(球狀閃電),最先研究了誘導導彈的技術等等。

在特斯拉晚年,其技術被用于軍事目的,在二次大戰(zhàn)中發(fā)揮效用。在介紹蒙淘克(Montok,美國的地名)實驗的《謎一般的時間彎曲》(學研社出版)這本書中提到,1936年,特斯拉擔任了雷達波隱形化實驗的總指揮,利用一臺巨型的特斯拉線圈,取得了實驗的成功。在1940年,利用一艘無人船進行了一次小規(guī)模的隱形化實驗。但是,在1943年8月11日進行的以人體為對象的費城實驗的時候,因之前特斯拉對人體實驗抱有反感,故意怠工,因而此次試驗被美國軍事當局取消了參加的資格。

特斯拉已經察覺,安裝有自己發(fā)明的特斯拉線圈的巨型高電壓裝置,在操作中,會出現無法控制的超出計算范圍的爆發(fā)運行現象。事實上,這種爆發(fā)運行現象,已經造成了參與實驗的許多水兵死亡的大事故,還使驅逐艦埃爾多利吉號在費城和諾??酥g發(fā)生瞬間移動。

以上情況在平時所見的特斯拉的傳記中未被記載。但是,特斯拉在晚年,致力于殺人光線的研究,闡述標量電磁武器制造的可行性,總之與他的初衷相反,走上了把自己的技術用于軍事目的道路,卻是無法否定的事實。特斯拉于1943年1月7日在紐約病逝。他的天才業(yè)績直到現在才剛剛受到人們的重視。我想,如果他晚生一百年該有多好!

在戰(zhàn)后很長的一段時間,特斯拉的學說一直與在冷戰(zhàn)陰影籠罩下的各種諜報活動和陰謀相關連。美國的聯(lián)邦調査局和空軍大量收集特斯拉公開發(fā)表的論文,還到美國的民間防衛(wèi)產業(yè)和大學的研究所,甚至潛入原蘇聯(lián)的秘密軍事研究機構去搜尋特斯拉未發(fā)表過的論文。這些都是真實的。就是說,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等意識到特斯拉的論文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一些情報表明,原蘇聯(lián)根據特斯拉的學說制造了標量電磁武器、地震武器、氣象控制武器等危險性極大的武器。披露這種秘密武器存在的是原蘇聯(lián)的首腦赫魯曉夫、勃烈日涅夫,還有現在俄羅斯自民黨領袖日里諾夫斯基。

附注二:來自2012年12月24日的維基解密

美國當地時間13時30分,“維基解密”在Parallelwold網站公布了美國FBI情報資料庫1943年的一份多達7751頁的特殊機密文件。這份文件被稱為Nikolateslasecret(尼古拉·特斯拉秘密)。文件內容由于太過驚世駭俗,連提供這份文件的匿名者都感到不可思議。文件中的大部分內容是一位名叫特斯拉的科學家生前未發(fā)表的論文與設計圖,另一小部分是一些個人日記。其中有一篇最長的論文最引人注目,題目叫“引力的動態(tài)理論”。該論文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出發(fā),論述時空、物質、電磁波、引力波的本質特性,最終使它們被統(tǒng)一起來,論文在最后階段闡述了制造反重力太空船、時空旅行、粒子束武器、死亡射線、死光等一些奇思妙想的科技產品制造方法。

據公布這份機密文件的匿名者介紹,早在1921年,特斯拉已經建立了統(tǒng)一場論,然而,由于理論帶來的發(fā)明太過于超越這個時代人們的理解能力,并且當時的社會敵對情緒高漲,并不適合在那個時候發(fā)表這些理論,特斯拉最終決定只發(fā)表對人類沒有威脅的科技產品,如:交流電、特斯拉線圈、無線輸電技術等,直到1933年,77歲的特斯拉將生前能夠用于戰(zhàn)爭的絕大部分發(fā)明圖紙和論文全部交給了當時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期望當時自由民主的美國能夠對其加以利用,維護世界的和平,然而,由于當時科學界懂得能量-物質-時空之間關系的科學家絕大部分都在德國,美國本土科學家中沒有能夠完全理解特斯拉論文思想的人,最后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束之高閣。

1943年特斯拉死后,美國國家科學院委托美國FBI將特斯拉死后所有私人信件、文章全部查收,帶回中情局,美國國家科學院連同1933年收到的特斯拉文件一并收歸美國FBI保管。此后,美國更多的將人力物力財力參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無暇顧及這份本土科學家不理解的科學文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美國組建了一支戰(zhàn)斗力極強的作戰(zhàn)部隊,任務代號為“阿爾索斯”,這支作戰(zhàn)部隊主要目的是利用美國情報機構秘密搶奪德國和意大利的大批科學家和工程師,并將他們安全帶回美國。美國通過“曼哈頓工程”于1945年7月16日制造出原子彈后,就開始秘密監(jiān)視考察搶奪來的科學家,準備進行另一項代號為“NT”任務。這項任務目的就是確認特斯拉未發(fā)表的論文中的那些科技產品是否真能夠制造出來。由于當時精心挑選的政治立場明確的科學家中缺少像愛因斯坦那樣對時空、物質、能量理解透徹的理論物理學家,所以由眾多頂尖科學家組成的評估小組對“特斯拉”所寫的論文均表示無法全面理解。對于其中某些科技產品如“反重力太空船”,評估小組無法判斷真如特斯拉所說,能夠以光速飛行。限于當時戰(zhàn)后科技水平限制,反重力太空船所需要的幾個關鍵部件無法制造出來,最終這項計劃在前期就被擱置。

1946年,某些科學家意識到特斯拉理論的可行性,為了維護美國國家安全,阻止國外敵對勢力獲取資料,這些科學家上書時任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最終系統(tǒng)的刪除了有關特斯拉的所有資料、記載,使特斯拉漸漸淡出了科學界。1963年2月,“NT”計劃被重新提上議程,原因是有關“超導效應”的理論已經成熟,并且已經能夠制造出“高溫超導體”,滿足了當初“NT”計劃中關于制造“反重力太空船”的要求。最后又組織了一批嚴格遵守保密協(xié)議的科學家,探討研制反重力太空船的步驟,研制方案最后上報時任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批準實施時,計劃卻被取消了。其原因是由于1962年,美國、蘇聯(lián)在古巴爆發(fā)了一場極其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事件爆發(fā)直接原因是蘇聯(lián)在古巴部署核導彈,直接威脅到美國本土國家安全。美國當時將軍隊升級為一級戰(zhàn)備狀態(tài)??夏岬厦顚虐蛯嵤┓怄i,執(zhí)行任務的艦隊在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空母艦的護衛(wèi)下駛入封鎖帶。美國還集結了戰(zhàn)后以來最龐大的登陸部隊。最終使蘇聯(lián)被迫從古巴撤出核導彈。在這樣的政治環(huán)境下,如果美國堅持實施“NT”計劃,制造出能夠運載核武器的以光速飛行的導彈,消息一旦泄露,蘇聯(lián)必然會坐立不安。可能迫使蘇聯(lián)主動出擊,引發(fā)核戰(zhàn)爭。肯尼迪總統(tǒng)不愿意再次刺激蘇聯(lián)。1963年11月肯尼迪總統(tǒng)遇刺身亡。(彩虹注:關于肯尼迪總統(tǒng)遭滅口的原因涉及另一復雜主題,暫不贅述。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所謂“維基解密”不一定就是純粹的民間揭秘網站,分析其信息質地和構成,經常都是真中有假、內含‘植入’,據推測背后可能有中情局或軍情六處遙控,因此不可輕信,要有甄別意識。其實這種“左右互博”之術在“大眾洗腦/信息戰(zhàn)”領域已算不上什么新鮮伎倆了。)

接下來,我要稍費一點筆墨介紹一下原蘇聯(lián)研究的秘密武器和超能量發(fā)生裝置。特斯拉決不會想到,他提出的標量波理論,會在今天被人利用來制造出駭人聽聞的殺人武器。

特斯拉看到微小的雪球在滾動的過程中,逐漸增大,最后膨脹到房屋般大小。他從中獲得啟示。他聯(lián)想到機械的或電氣的共鳴、共振也是會產生倍增效應的,特別是在使用特斯拉線圈產生高頻振動的時候,因為不受慣性的妨礙,所以會像變魔術一樣發(fā)生難以想象的能量倍增現象。

他從該原理出發(fā),設想構筑一個“世界系統(tǒng)即利用地球駐波(非赫茲波,是特斯拉波),向世界的每個家庭供給能量;還夢想完成一個全球的電信電話網絡,使世界性的信息快速溝通成為可能。

所謂駐波,就是局限于某一區(qū)域而不向外傳播的波動現象,一般是兩列傳播方向相反的相干波疊加的結果。特斯拉在實驗中,使從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斯普林斯(ColoradoSprings)的雷擊放電發(fā)出的波動,沿地球的表面曲線伸展,然后集中于與斯普林斯相對的地球正反面的一點,這一點成為與放電共振的電極,它把反射波送回到科羅拉多斯普林斯。這樣,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互疊加,駐波就產生了。

只要持續(xù)供給能量,駐波就持續(xù)存在,并反過來產生更強的能量。假如能用倍增發(fā)送機的放電來代替雷擊放電,就可以把信息傳送到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并且?guī)缀鯚o任何能量的損耗。

所謂地球的駐波,是1950年德國的舒曼發(fā)現的舒曼共振。極低頻率的電磁波散布在地球和電離層之間的空洞中,其頻率為8赫茲、12赫茲、20赫茲,其中的8赫茲(嚴密地說是7.8赫茲)是光環(huán)繞地球一圈的周期,也與人的腦電波中的阿爾法波的頻率相一致。這就是說,當人與光和地球共振的時候,與宇宙也一體化了,意識出現變性狀態(tài),從而獲得絕妙的體驗。聽說特斯拉也曾密切關注過這個8赫茲。

附注三:舒曼電磁波7.83HZ的作用

1.舒曼電磁波

1954年德國物理學家舒曼(W.O.Schumann)發(fā)表一項理論,認為距離地面一百英里的天空有一層環(huán)電離層(Ionosphere),會隨著日光強弱發(fā)生變化,與地球表面剛好形成一個類如空穴諧振器(Cavityresonator)的空間。大氣內的各種震動頻波與電波則不停的與其間到處傳播,有的越傳越弱,終至銷聲匿跡;有的則發(fā)生諧振而持續(xù)存在。譬如有一種波會越走越強,或者至少強度穩(wěn)定,并永遠不會消失;當它從地球上的A點出發(fā),環(huán)繞地球一周回到A點處,仍會與最初出發(fā)時的波步調一致即同步,電學上稱之為“同向”,這種波就是舒曼波,其間的諧振情形就是舒曼諧振(SchumannResonance)。舒曼波的波長相當于地球圓周,換算成頻率約合8至10赫茲。舒曼波是一種低頻波,可穿透任何物質,包括地面上的人體在內。地球上的生命都會在舒曼波的影響范圍之內,實驗室的研究證明人工的舒曼電磁波環(huán)境能增加細胞免疫力,甚至一些較高級的生命“學會”適應與這種電磁波和諧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相當于一個電網路,若經常受到舒曼波激勵,便可能產生諧振;至于諧振的強度,則與電網路(人體)內部結構有關,有的人體電網路結構較好,可輕而易舉接受舒曼波;有的人則否,只能接收到微弱的舒曼波,其情形與收音機的調頻類同。由于舒曼波是天然能源取之不盡,凡是與舒曼波諧振的人等于經常在充電,自然精神飽滿,感覺舒適、身體健康。

2.腦波

腦波于1929年由德國精神病醫(yī)生漢斯·貝爾格研究發(fā)現。但直到1934年生理學家艾特里安進一步確立了貝爾格的理論后,有關腦波的研究才開始突飛猛進。迄今已知人的腦波有δ波、θ波、α波、β波、γ波等多種,其中α波是所謂的安靜時的腦波,是腦力恢復的狀態(tài),在這個腦波之下最容易產生靈感。人只要閉眼處于安靜狀態(tài),就會呈現這種腦波,其頻率在8至13赫茲之間(一赫茲等于每秒震動一次),由頻率來看腦α波與舒曼波基本保持一致,這也是人適應自然的一種表現。有時我們會感覺到莫名其妙的壓抑、疲倦和煩躁,這很可能就是由“電磁

波污染”帶來的腦波紊亂所引起的。如果這時候能夠有一種舒曼波的接收放大器放在身邊的話,會給身體帶來神奇的好處。

3.特斯拉的解釋:宇宙諧振!

宇宙萬物都處于不同頻率的機械振動之中,宇宙萬物都處于不同頻率的電磁振蕩之中,宇宙萬物都處于不同音節(jié)的交響樂合奏表演之中,宇宙萬物都處于不同鼓點的舞蹈大聯(lián)歡表演之中!

惠更斯,荷蘭科學家兼虔誠的基督徒,在1665年注意到:掛在鄰近位置的兩個鐘擺總是以相同的節(jié)奏工作。這是一個普遍的規(guī)律。當兩個或更多的振子以微小的時間差開始跳動(相位差極小),它們最后總能步調一致的振動。它們的行為遵循著最小能量原理,因為每個分離的鐘擺同步振動比彼此雜亂無章的振動需要更少的能量。這種協(xié)調一致到處存在,只是我們平常極少注意到它們。我們可以說,所有有生命的事物都是諧振子,它們不停的振動和改變自己的頻率。即使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體也處于復雜的振動狀態(tài),所有的亞原子、原子、分子、亞細胞、細胞水平的運動都是一致的。說單細胞生物體像人一樣很難甚至不可能去找到一個起決定的相應參量。我們的內在節(jié)奏是密切相互聯(lián)系著的,它們也和外部世界保持一致。人的生理和精神狀態(tài)的改變與地球圍繞太陽的轉動、退潮、洋流、日夜交替和其他許多宇宙運動都是同一個節(jié)奏。要是打破了這種和諧,生物體就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有要生病的預感。

我們的身體就像內在引導主要情感的代表者,它是我們在這個宇宙中個人特征。所謂的“健康身體”在本質上其實是有電磁物質基礎的。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由特定的節(jié)奏配置所刻畫,都要經歷物理的死亡和靈魂的體外經歷,最后又會轉生。

有證據表明,在心靈感應傳輸圖像和思想時會出現所謂的“舒曼波”,它的頻率是7.8赫茲,是在電離層和地表之間形成的駐波。(編者注:其實有兩個波段的舒曼波,即地球—電離層的短波和環(huán)繞地球的長波。有一種觀念認為這是同一種現象的兩個不同方面:行星球形共振器的統(tǒng)一螺旋形波。此情況下短波和尖頂直徑相對應,長波和共振系統(tǒng)的半徑相對應。為什么它如此重要?在生物界我們看到很多螺旋結構的例子,例如DNA分子。我們可以把舒曼共振當作全球共振系統(tǒng)的重要過程在生物界的類推。)

大腦有時會和外部結構共同進入一種共振狀態(tài);這樣它的圖像會遠距離地傳輸到達大腦,即一種不依靠輻射而靠共振能實現的接觸。因為這些波具有大的波長(38,000千米),所以傳輸能即時發(fā)生。像這樣極低頻率的波無法用普通的方法拍攝。本質上,生物體發(fā)生的波常常和這些波諧振,但是問題是如此低頻率的波無法攜帶大量的信息。因此,無法接收到清晰的圖像,也無法對想象物進行完整描述是很正常的。(編者注:在這一點上我不同意作者關于低頻率波只能傳送少量信息的看法,因為這種縱波和赫茲橫波的標準調制方法有著本質的不同。這種調制方法通過改變接收器處的能量密度來實現,與波長沒有關系。這可以和電場改變作類比。如果通過一些技術手段能調制電場強度,那么場中每一點的信號改變能即時被望遠鏡收到。此情況下波長接近零但頻率可以在很高范圍內改變。不同的信息可以在駐波的節(jié)點或反節(jié)點被收到,這可能也是為什么在地球上的有些地方是風水寶地,但有些不是的原因。在一些文章里這作為調制的標量場被提及。)

現代了解宇宙的整體性方法有著某種神圣的傳統(tǒng)。這些傳統(tǒng)植根于任何的宗x教x基礎,在這里我們可以清楚的找到關于“宇宙中任何一部分都包含整個宇宙信息”的表述。這和全息技術的原理是相似的。即我們可以基于任何一小部分而得到整個宇宙的全息圖。這種形式的全息圖可以維持任意長時間。一個真實的人的全息圖有時和理想宇宙節(jié)奏的物理基礎有所不同。(編者注:是的,越接近理想節(jié)奏,差異就越小。)

意識——人類精神實在的持續(xù)表現,在精神實在的狀態(tài)與遺傳物質的比較中得到提升,意識只不過是宇宙目的的普遍手段之一。所謂一個“正確的人”出現在一個“正確的地方”是指這個人的意圖與宇宙節(jié)奏協(xié)調一致了。意識力十分強大,我們必須采取對它造成的后果負責任的態(tài)度。因此,實際上我們由波而不是物質(或被稱為“固體”的東西)組成。所有我們稱為物體和事件的東西都是這些波的運動表現。每一個人都有由一定的波函數分配的獨一無二的宇宙標志,每個人都有包含宇宙時間信息的全息圖。宇宙標志就是用來刻畫每個人特征的主要元素。通過這個元素,人可以用一些方法影響一切,甚至這些有時看上去是不尋常的。我們就是一種特殊的全息圖,擁有無限潛能。

特斯拉對記者說他和地外文明取得了聯(lián)系,但幾乎無人認真對待這一聲明。然而,有證據表明特斯拉一直在單獨研究“平行世界”的課題,也沒有對外公布他的研究結果。聽說他發(fā)明的裝置能調整自己大腦的電磁振蕩,從而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這樣,特斯拉就能與不同時間(平行世界)的人交流而沒有任何困難。這些研究將開創(chuàng)現代科技嶄新的一頁。他們證明了在人類思維里將物質和精神方面融為一體的可能性(在自然界里物質和精神已經融合在一起了)。

地球風水能量場架構的范圍,它是從地球的核心,延伸到地球外層空間的范艾倫溝漕,這范圍中的地表與電離層間,有一個7.83Hz的同心圓共振腔存在著,這個共振腔,就是風水學中「氣」運作的時空場所,地球上所有個體的量子共振溝通網絡就以此頻率為主要波頻,風水能量場本身是地球蓋亞(Gaia)意識運作的空間。

地球的舒曼共振腔生態(tài)圈與所有生物的細胞膜都是宇宙創(chuàng)造的智慧結晶,是生命集體意識的共同協(xié)議創(chuàng)作,意識體的彰顯,乃生命藍圖投射到物質體的過程,其中通訊與信號指令都完美的運作于此架構中。

生物存在的指標是細胞核內的DNA,DNA呈雙螺旋狀,由A、T、G、C四種物質,對對編碼排列,每三個編成一組,共有六十四組。它們有專屬的組合,配合成密碼鏈來指揮細胞合成各種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為荷爾蒙、酵素、生物組織與器官的基本原料。

DNA的六十四組基因碼與易經的六十四卦組合編碼的架構頗類似,三個爻對應一卦,與三個碼對應一種胺基酸,一樣去組成千變萬化的宇宙有形與無形的萬事萬物。地表上面的對流層,特別在夏季,當大氣對流強烈之時,云層中會有較多的閃電發(fā)生,這些向下奔竄的閃電會清理電離層到地表這一區(qū)間的干擾幅射粒子,它們能保護電離層穩(wěn)定,使人類的各種電子通訊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偶爾出現的太陽閃焰、太空核爆都會嚴重影響電離層,使通訊中斷。(參考:8181/wordpress/?p=525

特斯拉進一步用強大的振蕩器制造出往來于地球表面的駐波,并設想使其成為電能量的載體,從而無損耗地把電能量傳送到整個世界(通常能量傳輸時,其強度與距離的自乘成反比而衰減,如距離增加2倍,則能量的強度衰減到原來的四分之一)。假如用裝備有天線的簡單同步裝置導入這種能量的話,則能用它來點燈,或在醫(yī)療和其他產業(yè)中利用其熱效應。但是,由于資金問題以及特斯拉的觀點未被人們所接受,所以他的設想終究沒有成為現實?,F在既然我們已經看到他的天才思想中的閃光點,那么為什么就不應該為了實現世界和平和人類幸福而重新審視特斯拉的觀點呢?

2.原蘇聯(lián)的標量電磁武器

不是把尼古拉特斯拉的技術用于促迸世界和平,而是使之軍事化,其極端的表現便是“標量電磁武器”。海灣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成為最新式武器的實驗場。在一次戰(zhàn)爭中,一支人數眾多的伊拉克軍隊突然受到一個超高溫熱球的襲擊,軍隊在數分鐘之內化為灰燼。此后,當外國記者到現場采訪時,只看到燒焦的戰(zhàn)車,沒有發(fā)現一具伊拉克士兵的尸體。這么多尸體決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被埋葬。外國記者們大惑不解了。

飛鳥昭雄在其著作《UF0和外星人——令人戰(zhàn)栗的真相》中,提出這么一個觀點:從兩個或三個不同的方向射出功率強大的微波,并使其交合,在那交合點上,會產生由髙熱形成的發(fā)光等離子體。那就是“等離子體武器”。上述的爆發(fā)是可能在空中發(fā)生的。但它不是電磁波促成的。電磁波遇到屏蔽物、水面或地面,一部分會被吸收,其余的被反射。能透過一切物體的,只有重力波。一切的原子都產生重力波,重力波的波長、波形與電磁波完全相同。

美國的火箭工程學家托馬斯·潘艾?。═homasBearden)在其著作《扎槍之刃》(Ferdelance,1986年版)中解釋說,原蘇聯(lián)開發(fā)的“標量電磁武器”——“不是西方多數科學家一般所認識的那種發(fā)出粒子束、激光之類指向能量的裝置”,不是通常的把能量和物質通過空間輸送出去的東西。

“標量波自身,通過時空自體,能到達地球上任何一點,不管那一點是在地底或在水下。標量波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與標量波發(fā)出處相距甚遠的場所交疊重合。其結果是,在交疊重合處,秘藏在看似一無所有的真空中的能量被開發(fā)出來,于是就發(fā)生了爆炸或能量涌出的現象?!?/p>

這種技術,不是以通常的電磁力線的形式通過空間傳送能量,而是以潛在電氣重力的形式,通過時空來傳送能量。最關鍵的問題是特斯拉當年指出的“干涉”和“共振”。這里所說的時空中的“空間”,不是三維空間,而是四維空間(五維時空)??臻g的第四維要素是“潛在重力”。標量波不是現代物理學所說的電磁波(赫茲波,橫波),而是百年前尼古拉特斯拉發(fā)現的特斯拉波(縱波)。這種波是正與負中和以后產生的中性電波,是能夠透過任何屏蔽物的波。人或物即使隱藏在金屬物當中或地下,這種波也能對其起作用。關于標量波的機理將在后面的章節(jié)詳細論述,在這里先介紹一下潘艾丁所說的原蘇聯(lián)開發(fā)的標量電磁武器確實存在的證據。

1960年1月,赫魯曉夫公開宣稱,蘇聯(lián)正在開發(fā)一種新式的超武器。

1960年5月,安裝有這種新式武器的原蘇聯(lián)防空雷達,在原蘇聯(lián)上空發(fā)現了美國的高空U-2偵察飛機,并將其擊落。正在舉行的美蘇首腦會談由此破裂。

1963年4月10日,這種超武器被用于實戰(zhàn),在離美國領海較遠的大西洋深海某處擊中航行中的美國“長尾鯊號”潛水艦。第二天即4月11日,這個超武器在波多黎各以北100英里的利根海溝,造成了威力巨大的水下爆炸。

在此后的數年間,對這種新武器進行了多次實驗,導致飛機在航行中出現障礙或墜毀。例如,在越南戰(zhàn)爭中,美軍F111飛機的神秘消失。據戰(zhàn)后通過戰(zhàn)俘交換返回美國的飛機駕駛員稱,出事之時,機艙中的所有儀表指示燈一起明滅閃亮。這大約是蘇聯(lián)的一個特別專家組把數架北越的薩姆2導彈系統(tǒng)的雷達改裝成標量電磁方式,使其對美空軍飛機進行標量波束的干涉所造成的吧。

1975年,勃烈日涅夫公開宣稱,蘇聯(lián)正在開發(fā)人類難以想象的破壞力極大的新武器。最近俄國自由民主黨首領日里諾夫斯基也在公開場合說:“俄國擁有比核武器威力更大的能立刻毀滅整個西歐的秘密武器?!睆奶K俄首腦人物的這些言論以及后面將要介紹的現實存在的超能量發(fā)生裝置來看,可以推定原蘇聯(lián)以及現在的俄國是確實擁有標量波的生成技術的。

兩束標量波干涉交疊重合之后,三維的殼狀物,即半球狀的或其他有規(guī)則形狀的電磁能量集聚塊在空中形成。潘艾丁說,這不就是“特斯拉之盾”嗎?這一技術早在1960年已研制成功。

兩束標量波干涉后產生的能量是巨大的,表現為發(fā)出通常電磁能量輝光的等離子體,它一般呈半球狀。因能量從真空中源源不斷涌出,故其中的能量密度呈飽和狀。潘艾丁說,這種能量半球的底部直徑約有數百英里長。

1976年6月17日,兩架伊朗飛機飛往首都德黑蘭,當接近與原蘇聯(lián)相鄰的國境線上空時,機上駕駛員見到如下情景:在原蘇聯(lián)境內,一個發(fā)光的球體出現了,那光球的體積逐漸增大,4-5分鐘后消失。

1976年6月22日,途經北大西洋的多艘船舶都報告說,從21時13分到21時40分,在海面上一個巨大的光球一邊發(fā)出桔黃色的輝光一邊急劇膨脹,最終消失。

1976年9年10日,往來于莫斯科和倫敦之間的英國航空公司831航班在飛經立陶宛上空時,駕駛員觀測到在飛機下的云層中出現一個巨大的光球。

1976年9月,美國的警戒衛(wèi)星維拉(Vela)觀測到在遠離非洲海岸的南大西洋的洋面上有一個神秘的“核的閃光”。對此,有關人士推測說,這可能是核爆炸或由其他的某種機制引發(fā)的閃光。

1980年,維拉觀測到第二次閃光。那被形容為是與核爆炸性質不同的物理現象,是紅外線領域中之物。

1980年8月17日,駐阿富汗的英國戰(zhàn)地記者尼克托尼報告說:在阿蘇邊境地區(qū)看到在原蘇聯(lián)領土縱深處,一個巨大的光球發(fā)著輝光無聲地覆蓋了印度山脈,體積持續(xù)膨脹,當畫出20度左右的弧之后便消失了。

1982年6月22日,日本航空公司的403航班和421航班的駕駛員,在離釧路約700英里的東北太平洋上肴到一個在膨脹擴展的光球。

這些光球實際上都是“特斯拉之盾”,其內部的能量密度是極高的。光球通過等離子體的高溫加熱,能熔化金屬體,甚至使其蒸發(fā)。遭遇這種光球的飛機等運輸工具上的任何電子裝置,不論是否能屏蔽通常的電磁干涉,都立即失去效用。

在1984年4月9日,日本航空公司36航班,在離東京下町僅200英里的太平洋洋面上觀測到一次“冷爆炸”。

事后,當原蘇聯(lián)方面得知日本飛行員發(fā)現這一情況時,立即發(fā)表聲明說:“在該地區(qū)進行了一次導彈發(fā)射試驗?!痹撀暶骷仁侵荚陔[蔽事實真相,也是為了試探一下西方國家是否巳認識到這次爆炸是一次標量電磁武器的試驗。

這一天早上5點14分,在千島群島以南的太平洋洋面上,升起一個巨大的蘑菇云,蘑菇云急速上升,并伴隨體積的膨脹。在短短的2分鐘內升到了2萬米的高空,直徑擴展到約200英里。

見到此情景的波音747駕駛員中的一人,過去曾是852轟炸機的駕駛員。他說這個蘑菇云與核爆炸產生的蘑菇云極其相似,但缺少光輻射。波音747駕駛員采取緊急規(guī)避措施,離開爆炸區(qū)域。但他們沒有奢望能逃脫沖擊波帶來的狂風襲擊,可出人意外的是最終沒有出現狂風。

這實際是一次冷爆炸。這種冷爆炸發(fā)生的時候,海面上出現罕見的極低的低壓區(qū)域。于是海水被吸上空中,爾后粉碎成為細粒狀,形成濃云,同時釋放出巨大的向上的能量。周圍高壓的空氣,一邊推動水蒸氣升騰,一邊突入低壓的領域。這個壓力的混合引起上升濃云的快速膨脹。這個上升、膨脹的濃云,最終成為與積亂云極其相似的云朵。與后者不同的是,它是在極短時間內形成的。

前面已經說到,這種冷爆炸與核爆炸不同之處在于,缺少后者應有的光輻射和沖擊波。這大約是俄國科學家獨有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吧!

世界上有好幾個國家都曾對這種“富麗堂皇而又充滿刺激的光球”進行過報道。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揭示出這種標量電磁干涉或冷爆炸的本質。因此,前蘇聯(lián)越發(fā)肆無忌憚地進行實驗了。

發(fā)現上述的那次發(fā)生在千島群島以南洋面上的冷爆炸,還有日航的另四架飛機,它們穿過了那蘑菇云或飛經蘑菇云的近旁。其中有兩架飛機在阿拉斯加的昂卡萊季機場降落并接受了放射性污染檢查,結果是一切正常。這進一步證明那威力巨大的爆炸,是非核性質的。

該區(qū)域的海深約有7千米。這表明這次爆炸不可能是海底火山的噴發(fā)造成的。夏威夷大學的烏奧卡博士等根據爆炸時發(fā)生的種種情形分析說:這是一種未知的能量造成的現象,人為痕跡很明顯。

潘艾丁說,1985年前蘇聯(lián)已經完成了用于軍事目的的標量電磁武器系統(tǒng)。

3.啄木鳥柵極和美國航天飛機的爆炸

1985年12月12日,從加拿大紐芳多拉多的根達空軍基地起飛的美國航天航空局的一架箭式DC-8飛機,剛升空不久,便尾部落地失事墜毀,機上美國士兵和機組人員共25人全部死亡。一名在現場的加拿大人作證說,在飛機墜毀時,未見到有火焰和煙霧,只見到機身發(fā)出黃色的輝光。那可能是前蘇聯(lián)使用了連續(xù)電磁發(fā)生形式的標量波曲射炮所致。

1985年8月28日,美國空軍的一枚大力神34-D導彈,在發(fā)射升空后立刻爆炸。此后在1986年4月18日,另一枚同型號導殫在發(fā)射升空5秒后爆炸。據說在后一枚導彈爆炸之前,啄木鳥(Woodpecker)柵極的活動極為活躍。

關于啄木鳥柵極,在此簡單介紹一下。1976年7月的某一天,美國以及大部分西方同家的通訊系統(tǒng),在3-30兆赫帶突然遭到前蘇聯(lián)的通訊發(fā)射系統(tǒng)發(fā)出的強大電波的干擾。這種狀況持續(xù)了一整天。

這個強大的干擾,在通訊系統(tǒng)中表現為“啾啾”那樣的啄木鳥般的叫聲,因此被起了“啄木鳥”的綽號。啄木鳥雷達束,橫跨了整個美國。不僅如此,通過兩條啄木鳥雷達束的波形干涉疊合,能夠形成一個十重、二十重覆蓋整個美國的“網罩”。

這種啄木鳥雷達束能順著地球表面的曲度延伸,所以能以通常的超視距(OTH)雷達方式,檢測出發(fā)射后的導彈的運行軌跡;當敵方的戰(zhàn)略轟炸機一起飛,能立即被啄木鳥雷達束所感知。

在此電磁啄木鳥柵極的內部,形成一些標量的頻道。標量波束、信號以及干涉脈沖可以像直接經過導線那樣通過這些頻道被發(fā)射。相位一致、脈沖形成等是出現在設置于啄木鳥柵極內部的標量頻道上的標量干涉計中的。

一方面,在那里,以外熱連續(xù)形式,通過選擇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柵極和標量干涉計,產生局部加熱、空氣膨脹以及形成高壓區(qū),從而使氣候變得炎熱異常。

另一方面,在那里,以內熱連續(xù)形式,通過使用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柵極和標量干涉計,能使空氣收縮,產生局部冷卻,形成低氣壓區(qū),從而促成寒冷的氣候形成。通過電磁干涉的標量波束的旋轉,能按操作者所希望的那樣,使熱點或冷點出現,還能控制其出現的速度。

用這個方法,能控制橫跨美國的噴射氣流的整體,當然也能按一定的角度使其彎曲。據說1985年2月1日,美國南部出現的一場特大暴風雪就是這樣發(fā)生的。當時,從加拿大南下的一股極冷空氣,異乎尋常地跨越了美國,直達南方地區(qū),引發(fā)了一場災難。用這個方法,還能人為地制造干旱、多雨、洪水等自然現象。

關于啄木鳥柵極組成的標量電磁系統(tǒng)的作用,潘艾丁作了這樣的歸納:

(1)能影響氣候。

(2)能使大氣圈上層的巨大的噴射氣流發(fā)生偏移。

(3)能探測出敵方升空后的導彈軌跡并擾亂它。

(4)能探測到敵方戰(zhàn)略轟炸機和其它飛機的航線并將其擊落。

(5)通過大面積的電磁爆炸,對地上和海上的目標實施攻擊。電磁爆炸能產生火球(熱效應)、中子放射以及不帶有放射性污染落塵的沖擊波。此外,通過逆反的方式,能使一切事物冷卻到凍結起來。

(6)通過強烈的內部電磁振蕩,能使所有的電子儀器失靈。

(7)能使遠方特定的斷層地帶產生摩擦振動,使板塊的受壓面增大,從而誘發(fā)地震。

(8)使一個特定區(qū)域蓄積或釋放能量,從而使巨大的巖石板塊發(fā)生彎曲,誘導板塊整體或部分發(fā)生地震。

(9)能形成水面下的干涉網絡,探測并追蹤潛水艇,必要時將其摧毀。

(10)其干涉波能穿越地球,直接攻擊敵方的位于地下儲藏庫中的導彈和核武器。

(11)標量波即特斯拉波或重力波能透過陸上、海上、地下、空中的一切事物,任何屏蔽對它都不起作用。

潘艾丁說,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爆炸的罪魁禍首就是標量電磁武器。

美國的科學工作者弗蘭克?高爾丁說,在1986年1月1日確實測定到在原蘇聯(lián)的標量電磁波上載有“金屬軟化信號”。很明顯,這個信號是針對即將發(fā)射的美國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的。

附注四:哈奇森效應

視頻鏈接

加拿大的哈奇森是特斯拉的鐵桿粉絲,1979年的一天,哈奇森正在研究特斯拉縱波。由于實驗場地有限,那些用來發(fā)射電磁場和波的設備,比如特斯拉線圈、高頻發(fā)生器等等,只能勉強塞入到一個小屋子里。哈奇森把所有機器都打開,然后安靜地等待著他的實驗結果。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哈奇森突然感到有個東西落在肩膀上,他斜眼一看,是塊金屬片,他也沒怎么在意,把那金屬片扔了回去,它卻又飛了過來,打在他身上!這時哈奇森再觀察屋里的其它動靜——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放在地上的一根大鐵棒竟然飛了起來,在空中懸浮了一秒鐘,然后“砰”的一聲,又摔到了地上!

為了搞清楚真相,哈奇森一次次地重復他的實驗,又有令人驚駭的現象發(fā)生。比如:物體持續(xù)飄浮起來,像木頭、塑料、泡沫塑料、銅、鋅,它們會在空中盤旋,來回穿梭,形成旋渦并且不斷升起,甚至有些物體會以驚人的速度自動拋出,撞擊到人身上。

但這樣的魔幻效應并不是時時都發(fā)生的,有時需要靜靜地等上好幾天的時間才能看到一次,而在大多數時間里,沒有任何異常狀況發(fā)生。后來,通過對儀器不斷地變換位置,比如光譜分析器、磁力計、蓋格計數器(蓋格計數器其實是輻射探測器的一種,可用來測量肉眼看不見的帶電微粒)等儀器,哈奇森終于摸透了魔幻效應的“脾性”,可以很快制造出魔幻效應了。

進一步的實驗還發(fā)現:由水泥和石頭堆砌起來的屋子周圍會突然起火;鏡子自己碎裂,碎片能飛到100米之外!金屬會卷曲、破裂,甚至會碎成面包屑狀的粉末;不同的金屬可以在室溫下熔合在一起,有的金屬可以變成果凍或泥的狀態(tài),當儀器所產生的場被撤走后,它們會重新變硬;空中出現光束,緊接著無數光環(huán)顯現,與此同時,容器中的水開始打旋……

真是聞所未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無數人都爭搶著去看哈奇森的實驗。哈奇森還向人們展示了無數實驗中留下的樣品——那些被“劈”開的金屬、被彎曲了的粗大鋼條、從鋁塊中冒出來的硬幣……

上述這些奇特的現象就被稱為“哈奇森效應”,哈奇森猜測,這種效應就是那些實驗儀器的古怪組合而導致的,它們發(fā)射出的電磁波互相干涉,產生出某種奇特的能量,這些能量在某些特別的區(qū)域交疊,在這些區(qū)域中,物體會飄浮起來,多種材料會變形,物體還會莫名其妙地消失……但如此微弱的電磁力為何能夠產生這般強大的力量?按照傳統(tǒng)的知識經驗,人們以為那么一點力并不會產生任何值得稱道的結果。因此,有些科學家猜測,哈奇森是在無意中“觸碰”到了“零點能”,此能量由物質在絕對零度時表現的振動而得名。最近的研究表明,有一種沒有任何實物粒子的物質狀態(tài),叫“量子真空”,其場的總能量處于最低,這是一切物質運動及能量場的最初始狀態(tài),這樣的狀態(tài)具有無限變化的潛在能力。零點能就是由量子真空中的粒子和和反粒子不斷出現和湮滅產生的。據推測,量子真空中,每立方厘米包含的能量密度有1013焦耳,足以在瞬間燒干地球上所有海洋的水份!既然能產生這么大的能量,我們就不難想象哈奇森效應產生的種種奇異現象了。相比之下,“消失”、“瓦解”等原先曾讓我們人類驚恐萬分的現象簡直不值一提!但是零點能是如何被激發(fā)出來的呢?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另一位美國發(fā)明家泰德·蓋革農,他發(fā)現每個電子都具有一種獨特的電磁頻率,如果通過某些方法,讓電子都應用相同的頻率,物質本身可以在此過程中發(fā)生改變。這樣看來,在哈奇森效應中,零點能是由于空間電磁場的相互交織和影響而被激發(fā)出來的。如果把某個物體暴露在各種電磁場相互交織的地方,其實就相當于在盡可能地破壞物體的電子軌道。如果其中一個電磁場的頻率與這個物體中某些電子的電磁頻率相同,就形成了共振,使得量子真空中最低能量的零點能被激發(fā)出來,產生了強大的破壞力。

在哈奇森的實驗中,當他把電磁能量調得更大,產生更多的共振,金屬鍵外層的電子軌道就會被共振所破壞,導致金屬原子不停地振蕩,結果,原子之間的固有框架開始動搖,整個金屬也就形成了一種柔軟的、顫巍巍的“金屬果凍”,這情形看起來就像金屬在正常的室溫下自動熔化了。

當電磁場被撤走后,金屬塊開始從瞬間“噩夢”般的躁動中冷靜下來,“風平浪靜”了,金屬鍵開始在鄰近的原子之間再度形成,原子之間重新兩兩“握手”,形成穩(wěn)固的扭曲的形狀。這正是我們看到的哈奇森效應。

實際上,哈奇森發(fā)展了一種新形式的電化學,就是通過改變電子軌道的共振頻率,來改變物質的化學性質。通過蓋革農的闡釋,我們就可以把難以想象的神奇而復雜的實現哈奇森效應的手段變?yōu)楹唵蔚慕忉尅虾踅浀湮锢韺W的解釋。運用這些共振頻率,你就可以操作哈奇森使用的儀器,學到以下有趣的技藝:你可以把物體里的化學鍵變得更強些,增大整個材料的強度和耐受力,或者相反,你可以讓化學鍵變得弱一些,可能就讓一塊鐵在室溫下變成一堆粉末。還有別的呢:通過適當調節(jié)頻率,你可以讓一種物質表現得如同另外一種物質,或者可能表現出我們至今從未見過的性質:模仿自然界中從未存在過的原子、元素和化合物。如果一塊鋼鐵模仿了一片羽毛,那么它飛起來就沒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在哈奇森效應之前,我們知道一個著名的“消失”實驗——1943年的費城實驗。據說,“愛爾德里奇”號驅逐艦安裝了“隱形發(fā)生器”。試驗開始后,這艘驅逐艦便從人們的視野中和雷達屏幕上消失,就好像是完全消失在另一維空間,過了一會兒軍艦才重新出現。

費城實驗的理論基礎是愛因斯坦的統(tǒng)一場理論,該理論認為,引力和電磁是相連、相通的,就像質量和能量通過質能公式聯(lián)系起來一樣。證明統(tǒng)一場理論是愛因斯坦一生最后的愿望,雖然他從沒有最后解決統(tǒng)一場理論,但是費城實驗的結果卻讓我們似乎看到了一些什么。

如果愛因斯坦是對的,那么時間、空間,然后物質,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而我們知道有件東西是整個宇宙所共有的——電磁能。

當你看著一個面包圈時,首先看到的是面包外圈,還是中間的空洞?這是個心理題,但也可以幫助我們從新的視角理解哈奇森效應。按照我們現有的物理學知識,哈奇森效應不可思議,這可能因為我們總是把目光聚焦在面包外圈上,忽略了自然界無處不在的“空虛”部分——空間,以及充斥其中的電磁能。

電磁能或解開百慕大之謎

20世紀以來發(fā)生的各種奇異事件,最讓人費解的就是發(fā)生在百慕大三角的失蹤事件了。百慕大三角,指北起百慕大群島,西到美國邁阿密,南至波多黎各的一個三角形海域。從1945年開始,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只在這里神秘失蹤?,F在,百慕大三角已成為神秘失蹤事件的代名詞。百慕大之謎自出現以來就眾說紛紜,一些旅行者描述了他們的古怪經歷:他們乘坐的船或飛機被奇怪的海霧所吞沒,而后所有儀器都失靈、紊亂。人們百般猜測,把原因歸結為海怪、UFO、心靈感應、時空扭曲……也有人認為,百慕大之謎并不存在。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事故的經歷者都是富有經驗的領航員、船長、海岸巡邏隊隊員。雖然百慕大之謎至今未解,但現在出現了最合理的解釋,這個解釋是加拿大物理愛好者哈奇森提出的。他進行了多次電磁實驗,發(fā)現一些離奇現象,這些現象與百慕大現象有著驚人的相似。

哈奇森當然不是第一個知道電磁的人,但是他的實驗讓人們把種種奇異事件的解釋目光集中到了他所使用的所有設備的唯一產物——電磁的變換上面來。道理很簡單:無處不在的空間實際上處處充斥著電磁能量,我們從前關注的“面包圈”本身所發(fā)生的一切變化,都只是電磁能量的一種爆發(fā)形式而已。

如果我們把100萬伏特的高壓打在自己身上,我們肯定會死,可是改變電流的頻率,到了某個特定的數值,我們就可以讓百萬伏特的高壓穿過我們的身體而不受到傷害,這個試驗自1952年就被很多人成功嘗試過。另外,只要改變頻率,比如人體原子的頻率與墻壁原子的頻率相同的話,人就能隨意穿墻而過;如果人體全部原子的頻率做到整齊劃一,人就會突然消失。費城實驗中的這艘驅逐艦也許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消失的。

其實,哈奇森實驗室產生的電力,和大氣中隱藏著的潛能相比,簡直微不足道。比如,閃電發(fā)生時,強大的電流足以擾亂無線電波和幾百公里之外的其他設備,足以損毀大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