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xué)試驗:動物分類演講(哺乳綱)_第1頁
動物學(xué)試驗:動物分類演講(哺乳綱)_第2頁
動物學(xué)試驗:動物分類演講(哺乳綱)_第3頁
動物學(xué)試驗:動物分類演講(哺乳綱)_第4頁
動物學(xué)試驗:動物分類演講(哺乳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哺乳綱分類王紅玉、秦曉笛、郭薛哺乳綱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通稱獸類。哺乳動物是全身披毛、運動快速、恒溫胎生的脊椎動物,是脊椎動物中軀體結(jié)構(gòu)、功能行為最為復(fù)雜的最高級動物類群,因能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而得名。哺乳動物分布于世界各地,營陸上、地下、水棲和空中飛翔等多種生活方式,有很好的環(huán)境適應(yīng)能力;營養(yǎng)方式有草食、肉食和雜食3種類型。先進特性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有高度發(fā)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感官,能協(xié)調(diào)復(fù)雜的技能活動適應(yīng)多變的環(huán)境條件,在智力和對環(huán)境的反應(yīng)上遠遠超過其他類群恒溫(約為25~37℃),完善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優(yōu)良隔熱性能的體表毛被和其他體溫調(diào)節(jié)的機制,提供了穩(wěn)定的內(nèi)環(huán)境,減少了對外界環(huán)境的依賴,區(qū)別于冷血動物胎生哺乳,除最原始的單孔類卵生外,都是胎生。高級種類在胚胎與子宮壁之間形成母子營養(yǎng)交換的組織(即胎盤)。母獸對仔獸進行較長期的哺乳和撫育,從而使后代有較高的成活率出現(xiàn)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對能量的攝取具有在陸地上快速運動的能力哺乳綱原獸亞綱后獸亞綱真獸亞綱原獸亞綱原獸亞綱

哺乳類最原始類群與爬行類相同的特征:卵生,具殼多黃卵,雌獸孵卵乳腺為特化汗腺,不具乳頭肩帶:具烏喙骨,前烏喙骨,間鎖骨泄殖腔(單孔類)雄獸無交配器官大腦皮層不發(fā)達,無胼胝體角質(zhì)鞘,無齒高等特征哺乳體外被毛體溫基本恒定代表動物——鴨嘴獸嘴形寬扁似鴨,無唇,具角質(zhì)鞘,尾扁平,趾間具蹼,無耳殼。代表動物——針鼴體型似刺猬,全身被有夾雜著棘刺的毛。前肢適于掘土,吻部細尖,無齒。具長舌,嗜食蚊類等昆蟲。后獸亞綱后獸亞綱

較低等哺乳類群主要特征:胎生,育兒袋發(fā)育(有袋類)泄殖腔退化,有殘余肩帶:前烏喙骨和烏喙骨退化,肩胛骨增大(高等哺乳類)具乳腺,乳頭位于育兒袋內(nèi)大腦皮層不發(fā)達,無胼胝體具異齒,門牙數(shù)目多體溫接近高等哺乳類,能維持恒定代表動物——灰袋鼠后肢強大,適于跳躍方式,趾有合并現(xiàn)象;尾長而粗壯,為平衡器;植食性為主,小群活動;育兒袋發(fā)達,乳房具有特殊肌肉,能將乳汁噴出代表動物——負鼠體形似鼠,腹部有育兒袋,剛離開育兒袋的幼仔,需母獸背負一段時間。袋鼬目(肉食)袋鼠目(草食)

袋熊(嚙齒類)真獸亞綱真獸亞綱

高等哺乳動物類群主要特征:具有尿囊胎盤,胎兒發(fā)育完全后產(chǎn)出不具泄殖腔肩帶:單一肩胛骨乳腺充分發(fā)育,具乳頭大腦皮層發(fā)達,胼胝體異形齒,齒數(shù)趨向于減少良好的調(diào)節(jié)體溫機制食蟲目

原始的有胎盤類個體小,吻部細尖四肢短小,指端具爪,適于掘土牙齒結(jié)構(gòu)原始體被絨毛或硬刺以昆蟲及蠕蟲為食,多夜行性刺猬月鼠小鼩鼱ESorexminutus

:外貌似小鼠歐鼴Talpaeuropaea:體粗短,密被不具毛向的絨毛,利于在地道內(nèi)進退。眼小,耳殼退化,鎖骨發(fā)達,前肢短粗,掌心向內(nèi)側(cè)翻轉(zhuǎn),具粗大的前爪,掘土利器

樹鼩目

結(jié)構(gòu)似食蟲目特征似靈長目外形略似松鼠嗅葉短小,腦顱寬大,有完整骨質(zhì)眼眶化僅有1科16種,均分布于東南亞熱帶森林內(nèi)。代表動物樹鼩分布我國云南、廣西及海南島。由于樹鼩形態(tài)和生理的某些方面似低等靈長目動物,體小、易于飼養(yǎng)及作為實驗動物,已成為受重視的研究對象。樹鼩

Tupaiaglis

翼手目

飛翔的哺乳動物前肢特化,具特別延長的指骨由指骨末端至肱骨、體側(cè)、后肢及尾間,著生有薄而柔韌的翼膜,借以飛翔。前肢僅第一或第一及第二指端具爪。后肢短小,具長而彎的鉤爪,適于懸掛棲息。胸骨具胸骨突起,鎖骨發(fā)達,均與特殊的運動方式有關(guān)。齒尖銳,適于食蟲。夜行性。兔唇蝠(食魚蝠)Noctilioleporinus

吸血蝠Desmodusrotundus

吸足蝠Myzopodaaurita

納氏伏翼Pipistrellusnathusii

靈長目

樹棲生活大腦發(fā)達眼眶朝向前方,眶間距窄手和腳的趾(指)分開,大拇指靈活,多數(shù)能與其他趾(指)對握。多數(shù)種類鼻短,其嗅覺次于視覺、觸覺和聽覺。指和趾端多具扁甲,蹠行性。猿類和人無尾,在有尾的種類中,其尾長差異很大,卷尾猴科大部分種類的尾巴具抓握功能。多數(shù)種類在胸部或腋下有1對乳頭,雄性的陰莖呈懸垂形,多數(shù)具陰莖骨,雌體具雙角子宮或單子宮。大多為雜食性,選擇食物和取食方法各異。懶猴科分布于亞洲和非洲熱帶地區(qū)頭圓,吻短,眼大而向前,眼間距很窄,耳廓半圓而朝前前后肢粗短,等長,手的大拇指和其他4指相距的角度甚大,第二指、趾極短或退化,除第二趾爪形外,其他指、趾的末端有厚的肉墊和扁指甲體毛短密,顏色變異很大。棲息在熱帶或亞熱帶的密林中,白天蜷伏在樹洞等隱蔽地方睡覺,夜晚外出覓食,吃野果、昆蟲,善于在夜間捕食熟睡的小鳥,喜食鳥蛋。懶猴(蜂猴)Nycticebuscoucang

灰瘠懶猴L(fēng)orislydekkerianus

卷尾猴科體型大小差別很大,體長24~72厘米,尾長15~90厘米,體重287~10000克,所有種類均為36枚牙齒無頰囊和臀胼胝指和趾細長,具有扁的或彎曲的指甲,有的拇指退化,有的高度發(fā)育鼻孔朝向兩側(cè)尾毛大多密而長,在尾端下部有一無毛區(qū),皮膚厚實,可抓握東西毛色有暗灰、褐、赤褐和黑色棲息于熱帶森林的樹上,除飲水外很少到地面。性機敏,善跳躍和游泳。以家族式集群生活,每群有自己的領(lǐng)域。

白喉卷尾猴

Cebuscapucinus

黑卷尾猴(左雄右雌)Cebusnigritus

猴科分布于非洲和亞洲吻部突出,兩顎粗壯,牙齒32枚,鼻孔朝前向下緊靠手足均有5個指、趾,具扁平的指甲,均能直立晝行性。猴亞科有可以儲存食物的頰囊,齒尖低,食性比較雜,通常四肢基本等長。疣猴亞科除個別外都無頰囊,有比較復(fù)雜的消化系統(tǒng),胃囊狀,體積比前者大3倍,齒尖高,主要食樹葉等植物性食物,拇指退化金絲猴(川金絲猴、秦嶺金絲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鼻孔與面部幾乎平行,俗稱“朝天鼻”,是對高原缺氧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鼻梁骨的退化有利于減少在稀薄空氣中呼吸的阻力。體型中等,51~83厘米不等,尾長與體長等長。毛色以金黃或黑灰色為主。棲息于2000~3000高海拔地區(qū),植食,有垂直遷徙的習(xí)性,群居,有豐富的社群行為,有多種的喊叫聲。獼猴(恒河猴)Macacamulatta尾短,具頰囊。軀體粗壯,平均體長約50厘米,有些種尾比軀體略長,有些則無尾。它們的前肢與后肢大約同樣長,拇指能與其它四指相對,抓握東西靈活,前額低,有一突起的棱。長臂猿科因臂特別長而得名腿短,手掌比腳掌長,手指關(guān)節(jié)長身體纖細,肩寬而臀部窄有較長的犬齒臀部有胼胝,無尾和頰囊喉部有音囊,善鳴叫,不同種種類叫聲差別很大雄猿一般為黑、棕或褐色;雌猿或幼猿色淺,為棕黃、金黃、乳白或銀灰色棲息于熱帶雨林和亞熱帶季雨林,樹棲。白天活動。善于利用雙臂交替擺動,手指彎曲呈鉤,輕握樹枝將身體拋出,騰空悠蕩前進,一躍可達10余米,速度極快,能在空中只手抓住飛鳥。在地面或藤蔓上行走時,雙臂上舉以保持平衡。群居,每群包括1對雌雄及其子女,一般不超過5~6只。食物以漿果為主,也吃樹葉、小鳥、鳥蛋或昆蟲。每胎產(chǎn)1仔。白掌長臂猿(左雌右雄)Hylobateslar

黑長臂猿(黑冠長臂猿,左雌右雄)Nomascusconcolor

猩猩科分布于非洲和東南亞體型較大,不具臀胼胝,前肢長可過膝,而于臉部少毛成年雄性臉頰上有明顯的脂肪組織構(gòu)成的“肉墊”,具有喉囊集群生活,能使用簡單工具,是已知僅次于人類的最聰慧的動物,其行為和社會行為都更近似于人類,在人類學(xué)研究上具有重大意義。猩猩(成年雌性)Pongopygmaeus兩臂很長,張開寬達2.3~2.4米,站立時雙臂下垂可達腳踝部;腿短,且不如臂粗壯;體毛稀疏,暗紅褐色,肩和背部有20余厘米長毛;前額突出,嘴突出,唇薄,眼、耳、鼻均小,眼間距較窄;成年雄性的臉側(cè)具有葉狀的厚肉墊,在肉葉下面有一氣囊,它與喉部相連,充氣后鼓起很大,發(fā)聲時起共鳴作用;有的頦下有胡子;手腳窄長,臂和手粗壯有力,;犬齒發(fā)達,牙齒32枚,齒式與人類同。無尾。

上肢比下肢長,無尾,吻短,眼小,鼻孔大。犬齒特別發(fā)達,齒式與人類同。體毛粗硬、灰黑色,毛基黑褐色,老年雄性的背部變?yōu)殂y灰色,胸部無毛。成年雄性的腰背部有灰白色毛區(qū)。大猩猩是性情溫和的素食動物。能發(fā)出大聲咆哮,在發(fā)怒或威脅挑戰(zhàn)時,雙手捶打胸部,這只是一種虛張聲勢的恐嚇行為。人科直立步行,臂不過膝,體毛退化,手足分工,下頜骨淺且粗壯,犬齒和下第一前臼齒退化、牙釉質(zhì)厚、3個臼齒的磨耗相差很大,大腦極為發(fā)達,有語言和勞動,有社會性和階級性。兔形目在門齒與頰齒間有寬闊的齒隙(缺犬齒、部分門齒和部分前臼齒)草食性,具雙重消化功能,即盲腸富集大量維生素后,膠囊裹著成軟糞,自肛門排出,再被自己吞咽,又經(jīng)消化,充分利用維生素(軟糞含維生素比正常糞便多數(shù)倍),再排出的糞便才是圓形硬糞便棲息于荒漠、草原、森林及山區(qū)鼠兔科Ochotonidae外形略似鼠類,耳短而圓,尾僅留殘跡,隱于毛被內(nèi)因牙齒結(jié)構(gòu)(如具兩對上門齒)、攝食方式和行為等與兔子相象,故名。體型小,后肢比前肢略長或接近等長頭骨上面無眶上突,上顎每側(cè)只有2枚臼齒雄性無陰囊,雌獸有乳頭2~3對全身毛被濃密柔軟,底絨豐厚,與它們生活在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qū)有關(guān)。毛被呈沙黃、灰褐、茶褐、淺紅、紅棕和棕褐色,夏季毛色比冬毛鮮艷或深暗。挖洞或利用天然石隙群棲。白天活動,常發(fā)出尖叫聲,以短距離跳躍的方式跑動。不冬眠,多數(shù)有儲備食物的習(xí)慣。黑唇鼠兔(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

斑頸鼠兔Ochotonacollaris

兔科Leporidae具管狀長耳(耳長大于耳寬數(shù)倍)簇狀短尾,比前肢長得多的強健后腿高原兔(灰尾兔)Lepusoiostolus

。終生在地面生活。初生的幼兔全身具毛,眼睜開,不久便能走路。為避天敵,耳長,且后腿變長以適應(yīng)迅速奔跑;而奔跑中需氧多,后鼻孔變寬(翼內(nèi)窩的寬度大)。為兔科最大屬,占總數(shù)的一半。體型大。分布廣泛。折耳兔(家兔變種)Oryctolaguscuniculusdomestica體型略小。耳朵和后腿相對相對較短。穴居,幼兔出生時裸露、閉眼、無聽覺,7天后才長毛,睜眼時具聽覺。包括8屬24種。鯨目鯨目鯨目包含了大約八十種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有胎盤哺乳動物。子目:須鯨(Mysticeti)亞目

齒鯨(Odontoceti)亞目分布區(qū)域:大多數(shù)在海洋,極少數(shù)在河流特征體型:魚形頭骨發(fā)達,顏面部大,前額骨和上頜骨顯著延長,形成長吻部。頸部不明顯,頸椎愈合,頭與軀干直接連接。鼻孔(1~2個)位于頂部,邊緣具有瓣膜;無外耳;齒型特殊體毛退化,皮脂腺消失,皮下脂肪增厚前肢鰭狀,后肢消失;具“背鰭”及水平的叉狀“尾鰭”肺具彈性,貯氧能力強習(xí)性:水中分娩和哺乳內(nèi)部構(gòu)造呼吸器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葉肺,其中有許多毛細血管,富有彈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適應(yīng)在水面上進行的氣體交換。胃:分為4個室腎臟:瘤狀須鯨亞目須鯨類:不具齒;具有鯨須(長在嘴巴里,上頜左右兩側(cè)的腭部至咽部各生有150—400枚呈梳齒狀排列的角質(zhì)須,用于從大量海水中過濾食物)須的顏色、形狀和數(shù)目因種類的不同而有差異,是進行分類的重要依據(jù)之一藍鯨齒鯨亞目齒鯨類:具齒抹香鯨白稽豚齒鯨亞目海豚食肉目食肉目俗稱猛獸或食肉獸分科:犬科、熊科、貓科、鼬科、大熊貓科、靈貓科、浣熊科、鬣狗科我國常見科:犬科、熊科、貓科、鼬科、大熊貓科分布:大熊貓科—僅分布于中國西部3省

靈貓科—只分布于歐、亞、非

浣熊科—集中分布于美、澳

其余各科較廣泛,可見于除大洋洲外世界各地食肉目特征體:體型適于陸上奔走,具四肢,趾分離,末端具利爪食肉目特征體:體型適于陸上奔走,具四肢,趾分離,末端具利爪齒:門齒?。蝗X強大銳利;具裂齒(食肉齒),即上頜最后1枚前臼齒和下頜最前1枚臼齒。食肉目特征裂齒:咬合時似鍘刀,可將韌帶、軟骨切斷。

犬齒:異常粗大,長而尖,頗鋒利,起穿刺作用。食肉目特征體:體型適于陸上奔走,具四肢,趾分離,末端具利爪齒:門齒??;犬齒強大銳利;具裂齒(食肉齒),即上頜最后1枚前臼齒和下頜最前1枚臼齒。體表:毛厚密而多具色澤感官:反應(yīng)迅速,動作靈敏、準確、強而有力。具發(fā)達的大腦和感覺器官,嗅覺、視覺和聽覺均較發(fā)達食肉目——犬科狗(家犬)是人類最早馴養(yǎng)的家畜之一,最早由狼、胡狼、豺等馴化而來(多起源);共有14屬34種。我國有4屬6種;亞科:犬亞科、狐亞科、藪犬亞科除南極洲和大部分海島外,分布于全世界。犬科特征體型:中等,勻稱,似犬頭部:頭腭尖,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四肢:修長適于快速奔跑;前足4~5趾,后足常具4趾,爪鈍,不能伸縮或略能伸縮毛發(fā):毛粗長,一般不具花紋;尾多毛,常較發(fā)達感官:嗅覺靈敏,聽覺發(fā)達齒:犬齒及裂齒發(fā)達習(xí)性:多喜群居,常追逐獵食食性:大部分食肉,以食草動物及嚙齒動物等為食

有些食腐肉、植物或雜食食肉目——犬科狼食肉目——犬科豺食肉目——犬科赤狐食肉目——犬科貉食肉目——熊科共有6屬9種,我國有4屬5種分布于歐亞大陸、北非和美洲中醫(yī)以熊膽入藥熊科特征體型:中大型(1.5~2米),粗壯、肥碩頭部:頭圓,顏面部長,吻部較長四肢:粗強有力,前、后肢均具5趾,蹠行性(以整個足掌著地而行),爪不能收縮尾部:尾極短小齒:裂齒不發(fā)達習(xí)性:溫帶和寒帶種類有冬眠習(xí)性(蟄伏洞內(nèi)不食不動,

新陳代謝降低,呼吸頻率減緩,而體溫不顯著下降)

時間可持續(xù)4~5個月

冬眠期外無固定棲息場所,非發(fā)情交配期,雌、雄

皆單獨活動食性:多雜食性,取食青草、嫩枝芽、苔蘚、漿果和堅果/蛙、蟹和魚/鼠類/鳥卵/螞蟻/蜂蜜/小型鹿、羊/腐尸食肉目——熊科棕熊北極熊黑熊食肉目——大熊貓科本科只包括1屬,1種,即我國特產(chǎn)的珍稀動物大熊貓,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最早出現(xiàn)于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有“活化石”之稱現(xiàn)僅分布于我國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溫帶森林中,主要包括陜西、四川的秦嶺、岷山等。棲息于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高山深谷大熊貓科特征體型:肥碩,似熊,體長120~180厘米頭部:頭圓而大,吻短,尾短毛發(fā):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軀干和尾白色,兩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附肢:前掌除了5個帶爪的趾外,還有一個第六趾(以抱握竹竿)習(xí)性:除發(fā)情期外,一般獨棲,晝夜兼行食性:素食性,主要為竹類,偶食其它植物、昆蟲和動物尸體食肉目——大熊貓科食肉目——大熊貓科食肉目——鼬科本科有25屬70種,我國有10屬21種分布于歐亞大陸、非洲和美洲許多種類為珍貴毛皮獸食肉目——鼬科體型:中小型,軀體細長頭部:頭形狹長,耳一般短而圓齒:犬齒較發(fā)達,裂齒較小四肢:較短,前后均5指/趾;蹠行性或半蹠行性;爪鋒利,不能收縮毛發(fā):體毛柔軟,多無斑紋感官:嗅覺、聽覺靈敏尾部:尾一般細長而尖,有些種類尾較粗(水獺和獾)肛門附近具有臭腺,可放出臭氣驅(qū)敵自衛(wèi)生活方式:多樣,樹棲(貂類)、半水棲(水獺、海獺)、穴居(獾)等。食性:多肉食,主要以嚙齒類、鳥卵及幼雛、魚類、昆蟲為食;少數(shù)雜食性鼬科——水獺亞科小爪水獺海獺歐亞水獺鼬科——獾亞科狗獾臭獾鼬科——鼬亞科黃鼬紫貂鼬科——鼬亞科食肉目——貓科貓科有5屬36種,我國有4屬13種分為3亞科:獵豹亞科Acinonychinae、貓亞科Felinae、豹亞科Pantherinae分布于歐亞大陸、非洲、美洲的寒帶到熱帶家貓由歐林貓(歐洲野貓)馴化而來虎Pantheratigeris分布于亞洲,有8個亞種,其中3種已滅絕,我國特產(chǎn)的華南虎(中國虎)基本野外滅絕食肉目——貓科體型:中大型,軀體均勻頭部:頭圓吻短四肢:四肢中長,前足5趾,后足4趾,趾行性;爪鋒利,可伸縮(獵豹屬爪不能完全縮回)尾部:尾一般較發(fā)達齒:犬齒及裂齒極發(fā)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于外側(cè)門齒高度毛發(fā):皮毛柔軟,常具顯著花紋感官:視、聽、嗅覺均很發(fā)達;多數(shù)善攀緣及跳躍生活方式:大多獨居,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食性:肉食性歐林貓貓科——獵豹亞科僅1屬1種→獵豹顯著區(qū)別:爪不能收縮貓科——豹亞科豹屬:左上——獅右上——東北虎左下——美洲豹貓科——貓亞科猞猁西班牙猞猁貓科——貓亞科黑足貓鰭腳目鰭腳目向水中發(fā)展的一支,大型食肉獸分科:海象科、海獅科、海豹科分布:南、北半球寒帶和溫帶海洋經(jīng)濟價值大,油脂和皮肉均可利用。有些種類的毛皮珍貴鰭腳目體型:體呈紡錘形或流線型,體表密生短毛頭部:頭圓,頸短;耳廓小或無;鼻和耳孔有活動瓣膜,潛水時可關(guān)閉鼻孔和外耳道;口大,周圍有觸毛四肢:后肢向后,具5趾,趾端常有爪,趾間被肥厚的蹼膜連成鰭狀(鰭足有蹼),適于游泳尾部:尾小,夾在后肢間牙齒:一出齒,齒分化不顯著,無裂齒皮下脂肪極厚,用以保持體溫。感官:聽覺、視覺和嗅覺靈敏,在水下有回聲定位能力,潛水時心率減慢,外周血管收縮,保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給,可持續(xù)5~20分鐘習(xí)性: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水生),僅在交配、產(chǎn)仔和換毛時期才到陸地或冰塊上來;一雄多雌類型食性:肉食性,多為整吞食物,不加咀嚼;主食魚類/軟體動物鰭腳目——海豹科斑海豹鰭腳目——海豹科斑海豹鰭腳目——海象科海象鰭腳目——海獅科北海獅海狗長鼻目長鼻目現(xiàn)存最大的陸棲動物僅有象科1科,共2屬2種:亞洲象和非洲象分布:亞洲象—主要產(chǎn)于印度、泰國、柬埔

寨、越南等國,我國西雙版

納地區(qū)也有小的野生種群;非洲象—則廣泛分布于整個非洲大陸長鼻目體型:特別巨大頭部:頭大,耳大四肢:粗大,膝關(guān)節(jié)不能自由屈曲;每足5指/趾,但第1、第5趾發(fā)育不全,腳底有厚層彈性組織墊鼻:具有柔韌而肌肉發(fā)達的長鼻(延長的鼻與上唇構(gòu)成),末端具指狀突起齒:上頜具1對特別發(fā)達門齒,終生生長,上、下頜每側(cè)均具6個頰齒,自前向后依次生長,具高齒冠,結(jié)構(gòu)復(fù)雜;臼齒咀嚼面多橫棱體毛:被毛稀疏,體色淺灰褐色習(xí)性:群居,雄象偶有獨棲雄象睪丸隱于腹腔內(nèi);雌象前腿后有2個乳頭,妊娠期長達600余天,一般每胎1仔食性:植食,食量極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長鼻目——亞洲象亞洲象(雄)(雌&幼)亞洲象雌性長牙不外露長鼻目——非洲象非洲象門齒可長達3.3米非洲象(雄)非洲象(雌&幼)長鼻目遠古象類(猛犸象)鱗甲目鱗甲目僅1科1屬8種(鯪鯉科穿山甲屬)分布于亞洲、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鱗可入藥鱗甲目頭部:頭骨呈筒狀,吻尖長;不具齒而舌甚發(fā)達四肢:爪長,尤其是前足中趾爪特長,用以挖掘蟻

類洞穴;上樹時用銳爪鉤住樹干,再用強大

的尾抵住或卷住樹干體表:被角質(zhì)鱗甲,鱗片間雜有稀疏硬毛習(xí)性:夜行性。棲于山坡洞穴內(nèi),傍晚出外覓食;夏末秋初發(fā)情交配,隨之入洞內(nèi)妊娠、分娩

與哺育,翌年初春,幼仔即由母獸攜帶出洞食性:以白蟻和螞蟻(包括幼蟲及卵)為食;食量

很大鱗甲目大穿山甲中華穿山甲穿山甲大量消除白蟻,對人有益,已列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奇蹄目奇蹄目草原奔跑的獸類,因趾數(shù)多為單數(shù)而得名奇蹄目現(xiàn)存3科7屬17種分科:馬科Equidae、貘科Tapiridae和犀科Rhinocerotidae已知最古老的奇蹄動物是始馬(始祖馬),化石發(fā)現(xiàn)始新世的于北美洲及歐洲,公認為馬的祖先奇蹄目門齒通常齊全(適于切草),犬齒退化或消失;臼齒咀嚼面上具復(fù)雜棱脊;齒隙大足的中軸通過中趾,前后足通常只有第三趾發(fā)達起作用,其余指/趾退化;趾端常為蹄具散漫狀蛻膜胎盤和雙角子宮;乳頭鼠鼷位;睪丸降于陰囊或無陰囊胃簡單;盲腸大并呈囊狀食性:草食性蹄牛、馬、豬、羊等有蹄類哺乳動物足趾前部的典型角質(zhì)覆蓋物,以將趾的末端幾乎全部包裹??;又指有角質(zhì)保護物的腳奇蹄目——始祖馬體高約30厘米,脊背能彎曲,尾較短,四肢細長,前足四趾,后足三趾,以嫩樹葉為食奇蹄目——馬科野馬家馬奇蹄目——馬科藏野驢奇蹄目——馬科山斑馬奇蹄目——貘科馬來貘中美貘奇蹄目——犀??朴《认▉喼尴┡继隳刻卣鞯谌?、四指(趾)同等發(fā)育,以此負重,其余各指(趾)退化。具偶蹄。多數(shù)具角。尾短。上門牙常退化或消失,臼齒結(jié)構(gòu)復(fù)雜,適于草食。多數(shù)種類具反芻胃。除大洋洲外,遍布各地?,F(xiàn)存10科75屬184種。包括豬、河馬、駱駝、長頸鹿、鹿、羊、牛等人們熟知的哺乳動物。豬科特征1.吻部長,形成豬鼻,在鼻孔處呈盤狀內(nèi)有軟骨墊支持,嗅覺極發(fā)達。2.犬齒發(fā)達,雄性上犬齒外露并向上彎曲,形成獠牙,臼齒具丘狀突。3.每足4趾,僅中間2趾著地。4.毛鬃狀,尾細,末端具鬃毛。5.食性雜胃較簡單,不反芻。6.適應(yīng)力強,繁殖力強。疣豬河馬科1.體型巨大,體長4米,肩高1.5米,體重約3噸,軀體粗圓,四肢短。腳有4趾。2.頭碩大,眼、耳較小,嘴特別大,下犬齒巨大,長50~60厘米,重2.5千克。3.尾較小,皮較厚,約40~50毫米,除吻部、尾、耳有稀疏的毛外,全身皮膚裸露,呈紫褐色。4.生活于非洲熱帶水草豐盛地區(qū),常由10余只組成群體,有時也能結(jié)成上百只的大群,單獨的河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獸;白天幾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100千克以上,胃三室,不反芻,性溫順,懼冷喜暖,善游泳,可沿著河底潛行5~10分鐘。5.在交配季節(jié),雄性間時有爭斗。倭河馬駝科1.體型大,有駝峰,適應(yīng)沙漠生活。2.上唇延伸并有唇裂。3.足具兩趾,趾型寬大,具有厚彈力墊,負重時兩趾分開。4.現(xiàn)存有2~3種,即單峰駝,雙峰駝和無峰駝駝:單峰駝分布于中東和北非,駝峰1個,現(xiàn)存僅有家畜,野生的早已滅絕;雙峰駝指家畜和野生的雙峰駝,駝峰2個,分布于亞洲中部,后者駝峰較小,毛較短,四肢則較長,數(shù)量非常稀少。無峰駝的主要代表為羊駝。羊駝單峰駝鹿科特征眼窩凹陷,有顏面腺,有足腺,無膽囊,上頜無門齒,臼齒齒面具新月狀脊棱。胃4室,反芻。牙齒32~34枚。腿細長,善奔跑。多數(shù)種類具角,無角種類則具獠牙狀上犬齒。角是雄鹿的第二特征(僅馴鹿雌雄皆有角),同時是爭偶的武器,北方的鹿過了繁殖季節(jié),角便自下面毛口處脫落,第二年又從額骨上面的1對梗節(jié)上面的毛口處生出,初長出的角叫茸,外面包著皮膚,有毛,有大量血管。雄鹿大于雌鹿。毛色冬深夏淺,多數(shù)幼鹿有白色斑點,有的種類成體也有斑。足4趾,第三和第四趾發(fā)達,支撐身體重量,第二和五趾退化變小。梅花鹿原麝原麝終生具有肉桂黃色或橘黃色斑點。原麝所分泌的麝香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和高級香料,具有十分高的經(jīng)濟價值。麋鹿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又稱四不像。原產(chǎn)于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野生種群已滅絕。馬鹿體形似駿馬而得名,身體呈深褐色,背部及兩側(cè)有一些白色斑點。雄性有角,一般分為6叉,最多8個叉牛科體質(zhì)強壯,有適合長跑的腿,腳上有4趾,但側(cè)趾比鹿類更加退化,適于奔跑。門牙和犬齒均退化,但下門牙保留,下犬齒門齒化,三對門齒向前傾斜呈鏟子狀,由于以比較堅硬的植物為食,前臼齒和臼齒為高冠,齒冠磨蝕后表面形成復(fù)雜的齒紋,適于吃草胃4室,反芻功能完善成年雌雄皆具洞角,是由額骨的突起衍生出來形成的對稱骨枝,不分叉,內(nèi)部空心,外被可脫落的角質(zhì)套(角鞘),角上無神經(jīng)和血管,洞角被去掉后,不能再生長;一般長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長,且不更換角鞘。盤羊雄性角特別大,呈螺旋狀扭曲一圈多,角外側(cè)有明顯而狹窄的環(huán)棱,雄羊角自頭頂長出后,形成明顯螺旋狀角形羚牛全身毛色為淡金黃色或棕褐色。頜下和頸下長著胡須狀的長垂毛黃羚體形纖瘦,善于跳躍,也善于奔跑,多棲息于半沙漠地區(qū)的草原地印度野牛外貌似黃牛但體型巨大,是世界上現(xiàn)生野牛中體型最大的種類。因四肢膝蓋以下的毛白色,故又名“白襪子”。藏羚羊我國特有物種,群居。藏羚羊背部呈紅褐色,腹部為淺褐色或灰白色。成年雄性藏羚羊臉部呈黑色,腿上有黑色標(biāo)記,角細長。野水牛

長頸鹿科1.牙齒為原始的低冠齒,不能以草為主食,只能以樹葉為主食;舌較長2.具短角,角上被有毛的皮膚覆蓋。是現(xiàn)存最高的動物,站立時由腳至頭可達6~8米,體重約700千克,剛出生的幼仔就有1.5米高;4.顏色花紋因產(chǎn)地而異,有斑點型、網(wǎng)紋型、星狀型、參差不齊型和污點型;5.頭的額部寬,吻部較尖,耳大豎立,頸特別長(約2米),頸背有1行鬃毛;體較短;四肢高而強健,前肢略長于后肢,蹄闊大;尾短小,尾端為黑色簇毛。貧齒目特征:牙齒趨于退化的一支食蟲哺乳動物。不具門牙和犬牙;若臼齒存在時亦缺釉質(zhì),且均為單根齒。大腦幾無溝回。后足5趾,前足僅有2~3個趾發(fā)達,具有利爪以掘穴。代表動物:大食蟻獸,三趾樹懶,懶犰猞樹懶形狀略似猴,產(chǎn)于熱帶森林中。動作遲緩,常用爪倒掛在樹枝上數(shù)小時不移動,故稱之為樹懶。樹懶是唯一身上長有植物的野生動物,它雖然有腳但是卻不能走路,靠得是前肢拖動身體前行。樹懶已高度特化成樹棲生活,而喪失了地面活動的能力。平時倒掛在樹枝上,毛發(fā)蓬松而擬向生長,毛上附有藻類而呈綠色,在森林中難以發(fā)現(xiàn)。三趾樹懶分布較廣,北到洪都拉斯,南到阿根廷北部善于游泳的三趾樹懶大食蟻獸

1.大食蟻獸在現(xiàn)存四種食蟻獸中體型最大,體長可達1.8-2.4米。體重通常為29-65公斤。2.體毛長而堅硬,可長40厘米,尾部密生長毛,3.頭細長,眼耳極小并吻成管狀,無齒,舌細長并能伸縮,借以舐食蟻類、白蟻及其他昆蟲。4.前肢除第五指外,均具鉤爪,后肢短,五爪大小相仿。體灰白色,背面兩側(cè)有寬闊的黑色縱紋,紋的邊緣白色。紅毛倭犰狳上體兩側(cè)和4肢外側(cè)常覆蓋著骨板與鱗板,并由幾列可動的橫帶分成前后兩部,橫帶間由彈性皮膚連接,可將身體蜷縮成球狀,密毛犰狳九帶犰狳

嚙齒目特征:本目為哺乳類中種類及數(shù)量最多的一個類群。適應(yīng)于在多種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生存上下頜各具一對門齒,僅前面有釉質(zhì),呈鑿狀,終生生長。無犬齒,門齒與前臼齒間具有空隙。臼齒常為3/3

松鼠科臼齒(包括前臼齒)在頜的兩側(cè)各為5/4,上臼齒為5枚(Rupestes例外),肢間無皮翼。前后體形細長,體長17~26厘米,尾長15~21厘米,體重300~400克。毛色有灰色(冬)暗褐色(夏)型和藍灰色(冬)紅棕色(夏)型。不冬眠。喜棲于寒溫帶或亞寒帶的針葉林或闊葉混交林中,多在山坡、河谷兩岸林中覓食。白天活動,清晨最為活躍,善于在樹上攀爬和跳躍,行動敏捷。平時多1~2只活動,但在食物極端貧乏時,有結(jié)群遷移現(xiàn)象。

花鼠體長約11~15cm,尾長約10cm,體重100g以上。背毛黃褐色,臀部桔黃或土黃色,背上有5條黑色縱紋。多在樹木和灌木叢的根際挖洞日本飛鼠背面為灰褐色,腹部為白色。四肢之間有皮膜相連,張開后可在空中滑行。夜行性動物特有的大眼睛,外型非??蓯?。紅松鼠分布在全世界大部分針葉樹林中,并且時常向南移入落葉林區(qū)。它們是一種活潑好動、喜歡吵鬧的嚙齒目動物。非洲地松鼠身體較長,喜歡在地上直立行走赤腹麗松鼠河貍科半水棲的大型嚙齒動物。全世界僅兩種,即河貍Castorfiber和北美河貍,兩者形態(tài)極為相似。體肥大,具較厚脂肪層,體被覆致密絨毛,耐寒;四肢短寬,后肢粗壯有力,后足趾間直到爪生有全蹼,適于劃水;尾甚大,上下扁平,覆角質(zhì)鱗片;眼小,耳孔小,內(nèi)有瓣膜,外耳能折起,以防水,鼻孔中也有防水灌入的肌肉結(jié)構(gòu);頭骨扁平堅實,顴弓發(fā)達,顴骨特大;共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