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仕追求方式看李白的人生處世心態(tài)_第1頁
從入仕追求方式看李白的人生處世心態(tài)_第2頁
從入仕追求方式看李白的人生處世心態(tài)_第3頁
從入仕追求方式看李白的人生處世心態(tài)_第4頁
從入仕追求方式看李白的人生處世心態(tài)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入仕追求方式看李白的人生處世心態(tài)

【內容提要】

李白早年就有“愿為輔弼”“濟天下”,最終“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之志,一生也為之實現(xiàn)而用多種方式苦苦追求,最終仍未遂心愿。李白的入仕追求方式,展現(xiàn)了他的生存環(huán)境和處世心理狀態(tài),揭示了他人生悲劇形成的主觀、客觀因素。

【關鍵詞】李白入仕方式處世心態(tài)本體個性

詩人李白,生活在唐代社會的鼎盛時期,受傳統(tǒng)思想意識熏陶、生活環(huán)境風氣影響、時代精神的激勵,早年就立下“愿為輔弼”“濟天下”,而后“功成身退”的人生大志。其《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云:“將欲倚劍天外,掛弓扶桑,浮四海,橫八荒……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后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洲?!薄顿涰f秘書子春》亦云:“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崩畎紫M约耗芟窆糯墓苤?、晏嬰那樣,成為國家的重臣,輔佐君王,治理天下,“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功成名就之后,像范蠡、張良那樣“浮五湖,戲滄洲”。其人生理想定位是“為輔弼”、“濟天下”、“功成身退”。“功成”是“身退”的前提條件;“身退”是“功成”的最終的目的?!熬忧湎唷?、“佐明主”、“安社稷”、“濟天下”是他“功成”的標準,“功成”如不存在,“身退”“浮五湖,戲滄洲”就失去價值意義。①因此,李白必須尋求到一條適合于自己入仕致卿相“為輔弼”、“濟天下”的途徑,來達到“功成身退”的目的。盛唐文人入仕方式諸多,李白也試圖用常人入仕方式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之志,但終未能令其如愿。本文就此試做論述。

一、不能“科舉”傷心事,郁憤無奈苦難言

唐代科舉入仕的道路,決定著人們的生活、命運以及家人、家族的榮辱。為此,當時的文人大多沿著這條道路去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標。唐代科舉名目繁多,《新唐書》卷三十四《選舉志》載:“有秀才,有明經,有俊士,有進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開元禮,有道舉,有童子……此歲舉之常也?!贝送猓€有天子自詔的制科等??婆e選拔以“明經”、“進士”和不定期舉行的制科為主,其中“進士”最為人們向往。王定保《唐摭言·述進士篇》:“永徽以前,俊、秀二科猶與進士并列;咸享之后,凡由文學一舉于有司者,竟集于進士矣?!庇衷疲骸翱N紳雖位及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边M士出身往往又是“居卿相”的主要資格,李肇《唐國史補》云:“進士為時所尚久矣,是故又實在其中?!辈殚啞缎绿茣ぴ紫鄠鳌罚陂_元元年至二十二年期間,科舉出身而為宰相者共十八人,占此時宰相總數(shù)的三分之二,且多由“進士”出身。因此,人們對進士出身非??粗?,以致有不能登此科而悔恨終生者。劉餗《隋唐嘉話》載初唐名相薛元超語云:“吾不才,富貴過人,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p>

面對這條眾人所望之路,李白卻沒有染指,給后人留下一個難解之謎。以現(xiàn)有的文獻史料看,李白終生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是確證無疑的。因而有時賢在著述中認為李白是“不屑”科舉,此論值得細味?!安恍肌币辉~在現(xiàn)有詞典中有“不值得”和“鄙視”“瞧不起”之意。李白“不屑”科舉考試,放棄讓自己實現(xiàn)“功成”最為有效的方式,這不得不令人深思??疾炖畎鬃髌?,應該說他對科舉進士是有過憧憬的。李白出生在一個有濃厚文化氛圍的家庭,其父讓他早年在家廣泛讀書,《秋于敬送從侄瑞游廬山序》:“余小時,大人令誦子虛賦,私心慕之。”《贈張相鎬》云:“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崩畎自缒炅曌鞫酁槲逖月稍姾唾x體文章。唐代科舉進士試以五律、賦為程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三亦有云:“白前后三擬《文選》,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別》二賦?!睉伎婆e進士試必須精熟《文選》之理,李白“三擬《文選》”,說明他曾經嚴格地為應進士試作了準備,期望通過科舉進士試,入仕得官,實現(xiàn)理想。李白還作有送人赴舉的詩文,《魯中送二從弟赴舉之西京》云:“復羨二龍去,才華冠世雄。平衢騁高足,逸翰凌長風?!薄肚锶沼谔蠔硼T陽曲王贊公賈少公石艾尹少公應舉赴上都序》亦云:“海激佇乎三千,天飛期于六月,必有以也,豈徒然哉?”“望丹闕而非遠,揮玉鞭而且去。”對應舉科考有贊頌之情,且觀其詩文,亦未有指責科舉入仕不當之言。言李白“不屑”科舉,似可商榷。

唐代開科考取士,統(tǒng)治者是從維護鞏固中央集權統(tǒng)治為出發(fā)點的,對人才的選拔,十分注重社會政治功用,因而對參考人員有系列嚴格的資格限定。據《新唐書·選舉志上》載,參加科舉考試者,須有“生徒”和“鄉(xiāng)貢”的身份,必須“懷牒自列于州縣”,證明其家世、籍貫和本人的品行。此外,州府解送的“鄉(xiāng)貢”,還須同行者五人連保,凡有違“缺孝悌之行,資朋黨之勢,跡由邪徑,言涉多端”等禁戒者,連保三年不得參加科考。這對李白而言,無疑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

首先,其家族牒譜失傳,無法“懷牒自列于州縣”,證明其家世、籍貫和本人的品行,認定出身。范傳正《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云:“其先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流離失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以來,漏于屬籍。”“漏于屬籍”即是指家世牒譜失傳,雖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自云:“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钡珶o牒譜實證,按例是無法投考科舉的。為此,李白在初出巴蜀東行時,曾想搜尋家族牒譜,以證出身,但未能如愿。此可參閱何樹瀛先生《李白初出巴蜀一游兩都考》。

其次,其出生在賈商之家,是富商子弟?!杜f唐書·食貨志》云:“工商之家,不得預于士,食祿之人,不得奪天下之利?!币簿褪钦f,工商之家的子弟是沒有資格通過科舉考試來進入仕宦的。李白父祖輩在西域碎葉生活了近百年,賴以生存的方式除經商外應別無他途。范《碑》云其父僑居蜀中后稱“客”,此“客”應不是名字,可能是因其父經商往來,生活手段仍以經商為主,時人“遂以客為名”言之。考察李白年輕時的生活行為,也可得到證明?!渡习仓菖衢L史書》云:“曩昔東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李白出生在富商之家,按例也在不得參加科考之列。

再次,其年輕時有過“為縣小吏”和觸犯法令之舉。《舊唐書·憲宗紀》載元和二年禁令:“進士舉人,曾為官司科罰,曾任州縣小吏,雖有辭藝,長史不得舉送,違者舉官停任,考試官貶黜。”《新唐書·選舉志》、《唐會要》卷七六“貢舉”條亦有載出。被“官司科罰”,說明個人品德有問題,不舉送“州縣小吏”,是避親近之嫌疑。此禁令在中唐以前是嚴格實施的,據《唐詩紀事》卷一八引宋楊天惠《彰明紀事》載:“元符二年春正月,天惠補令于此,竊從學士大夫問逸事,聞唐李太白本邑人,微時募縣小吏?!蔽侯棥独詈擦旨颉氛f李白:“少任俠,嘗手刃數(shù)人。”李白對年輕時期的生活追憶時,不止一次提及殺人,《結客少年場行》:“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薄秱b客行》里更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些被人們稱之為李白仗劍任俠精神的寫照,但也隱含了一個事實:李白曾有過觸犯法令之舉。李白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言己被前禮部尚書蘇颋稱有“天才英麗”、“專車之骨”;前郡督馬公“許為奇才”,文章“清雄奔放”。也因有上述禁令,無人敢愿為其舉薦參加科考。

由上述可知,統(tǒng)治者關于參加科舉考試者身份的種種限定,使李白根本無法通過科舉這一方式入仕,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李白《送蔡山人》云:“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郁憤之情可見一斑。二、游邊入幕無功返,只吟怨歌悲自憐

赴邊入幕,以軍功致仕,在唐代也是一條進身途徑。開元年間地方節(jié)度幕府,就有招募長從侍衛(wèi),以擴騎代府兵的行為?!锻ㄨb》卷二一六載:“應募者皆市井負販,無賴子弟?!钡泄纯缮w?!多捄罴覀鳌吩疲骸暗珕柌牧?,不問所從來?!边@對想博取功名致仕的文人來說,是一條具有強烈誘惑力的理想化的功成之路?!杜f唐書》卷一百三十四《馬遂傳》載:“遂少時,嘗與兄讀書,乃輟卷嘆曰:‘天下將有事矣,丈夫當建功于代,以濟四海,安能矻矻為一儒哉!’”想到的是建功以濟四海?!短拼怪緟R編》開元三一七載李元光墓志銘曰:“常有言曰:‘大丈夫不繼單于頸,不碎顏良軍,曷以答圣朝之休美,紹先人之鴻業(yè)。’遂投筆戎幕,冀滅雰祲。”發(fā)言立志,以不負時代圣明。楊炯《從軍行》曰:“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劉灣《出塞曲》:“一朝隨招募,百戰(zhàn)爭王公?!笔⑻莆娜擞袕能娙肽恢率私洑v者不少,高適《別韋參軍》云:“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云:“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輪臺歌》又云:“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蔽娜烁斑吶肽?,并非只是獵取功名和富貴,而是要追求一種參與世事的身份地位,通過建功立業(yè)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價值。

李白也曾嘗試以此進身,《送梁公昌從信安王北征》:“入幕推英選,捐書事遠戎。”《送張秀才從軍》:“壯士懷遠略,志存解世紛?!薄度虑住菲湟唬骸霸笇⒀聞Γ睘閿貥翘m?!薄端抉R將軍歌》:“功成獻凱見明主,丹青畫像麒麟臺?!斌w現(xiàn)出立功邊塞的壯志豪情。李白在開元二十一二年間,有隴右邊塞行;在天寶十一載,有幽州之行。前者,李白曾投詩《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于安西都護將軍、赤水軍使哥舒道元,贊賞哥舒道元“一呼三軍皆披靡”的“立身”之位,也隱含希望為其所用之情。也許李白無法承受隴右邊塞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或未得到哥舒道元看重,只能是“孤劍誰托,悲歌自憐”,失望而歸;后者游燕薊,此行目的仍然是想“因緣幕府,躡級進身”,但到了幽州后發(fā)現(xiàn)安祿山正在為叛亂作準備,預感到形勢岌岌可危。李白“心知不得語”,只有“攬?zhí)辄S金臺,呼天哭昭王”?!鞍彩分畞y”爆發(fā),永王李璘起兵,征招李白入幕府,李白以為這是實現(xiàn)理想的機會,《永王東巡歌》其十一:“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這種想法未免太天真、書生氣十足,他不能認清統(tǒng)治者內部的矛盾,以致陷入當權者爭斗的漩渦,《南奔書懷》:“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鲍@罪被流放夜郎,結局更為悲涼,《流夜郎贈辛判官》:“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崩畎啄耗耆韵肴肽焕罟忮鲕娭?,無奈中道因病折返。由此看來,以軍功致仕來實現(xiàn)理想的方式,對李白來說仍是行不通。

三、投文獻賦屈干人,假隱交游盼舉薦

唐代開元、天寶時盛行投文獻賦干謁之風,這是當時文人在科舉求仕過程中的一種正?;顒?。宋人趙彥衛(wèi)在《云麓漫鈔》卷八云:“唐之舉人,先借當世顯人以姓名達之主司,然后以所業(yè)投獻。逾數(shù)日又投,謂之溫卷。如《幽怪錄》、《傳奇》等皆是也。蓋此等文備眾體,可以見史才、詩筆、議論?!蔽娜送段墨I賦干謁,借當時名人、重臣甚至帝王的名氣、地位和權力,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才氣,直接薦舉為官,這是文人向權勢貴要推銷自我、以便步入仕途、實現(xiàn)個體生命社會價值的一種重要手段。高適《行路難》其二稱“有才不肯學干謁,何用年年空讀書”。杜甫的《進雕賦表》、《進三大禮賦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贈鮮于京兆二十韻》等,均是投文獻賦之作。其干謁的對象大都是權高位重、炙手可熱的達官貴人,甚至還包括皇帝唐玄宗。李白雖然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自稱“不屈己,不干人”,但為了卻自己“功成”的宏愿,也不惜曲意逢迎,作《明堂賦》、《大獵賦》、《上韓荊州書》、《為趙宣城與楊右相書》等文來四處投獻干謁權貴,真可謂“遍干諸侯”、“歷抵卿相”。可以看出,李白投獻干謁的態(tài)度是積極主動的,是從內心深處發(fā)出的一種自覺的行為,并非是像他自己所說的“不屈己,不干人”。李白的投獻干謁,雖然也得到一些對其文學才華稱揚的回報,甚至“待詔翰林”。但最終也無人給他提供真正進身致仕,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機會。這對李白而言,不能說不是一種悲哀!

隱逸致仕,在唐代被人稱為“終南捷徑”。隱逸是一種有著深厚歷史積淀的文化現(xiàn)象,是中國古代文人人生哲學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和處世方法。唐代文人普遍具有崇尚隱逸的心理,其動機已和唐前的隱逸之士有較大的區(qū)別,《新唐書·隱逸傳》載:“唐興,賢人在位眾多,其遁戢不出者,才班班可述,然皆下概者也。雖然,各保其素,非托默于語,足崖壑而志城闕也?!碧拼娜穗[逸動機主要有兩方面:其一,為科舉出仕而先隱逸讀書。目的是靜心讀書習業(yè),以期出而一鳴驚人,通過科舉考試而登科入仕?!杜f唐書》卷190下《孟浩然傳》載:其早年即隱“鹿門山,以詩自適”。希冀著“誰能為揚雄,一薦甘泉賦”。其二,為達到征召出仕而隱逸。目的是以隱逸邀名聲,以期獲得征召入仕。唐太宗開國后,即注重搜羅舉用隱逸,貞觀八年即下詔:“若有宏材異等,留滯末班,哲人奇士,隱淪屠釣,宜精加搜訪,進以殊禮。”②搜羅隱淪到盛唐已成風氣,有效可行?!缎绿茣肪?23載盧藏用:“始隱山中時,有意當世,人目為‘隨駕隱士’”,后被“召授左拾遺”。司馬承禎稱“隱逸終南”為“仕宦之捷徑耳”?!杜f唐書》卷一九二載吳筠:“乃入嵩山,依潘師正為道士,傳正一之法,苦心鉆研,乃盡通其術?!薄霸谪吲c越中文士為詩酒之會,所著歌詩,傳于京師。玄宗聞其名,遣使征之?!薄傲畲t翰林?!?/p>

李白因為不能“科考”,游邊無功,所以最為期望用隱逸致仕這種方式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他的隱逸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制造聲譽,曲線求仕。李白在蜀中就有隱逸活動,《上安州裴長史書》中云:“昔與逸人東巖子,隱于眠山之陽。白巢居數(shù)年,不跡城市。”他出蜀后交游干謁,結識道友。在江陵結識道士司馬承禎,司馬承禎說李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大鵬賦序》),李白在《大鵬賦》中把司馬承禎比作希有鳥,而自比大鵬,愿與司馬承禎“我呼爾游,爾同我翔”。李白在安陸壽山結廬隱居時,有一種悠然自得的心情,《山中問答》云:“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他邊交游,邊借隱逸擴大名聲。以退為進,以隱求仕。李白還在嵩山等地參加道教的一些活動,他的目標并不在于道教,而是想通過道教的關系網,打開一條通向朝廷的道路。因為天寶元年前后,唐玄宗特重道教,《舊唐書·玄宗紀》“二十九年春正月丁丑制兩京諸州置玄元皇帝廟并崇玄學,置生徒令習《老子》、《莊子》、《列子》、《文中子》,每年準明經例考試。”李白在東魯徂徠山隱居時,《舊唐書·李白傳》說他與韓準、孔巢父等人“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其目的是要“金高南山買君顧”(《贈裴十四》)。天寶元年,唐玄宗下制詔,《舊唐書·玄宗本紀》載:“前資官及白身人有儒學博通、文辭英秀及軍謀武藝者,所在具以名薦京。”李白得到玉真公主、賀知章等人的推薦,應詔入京。唐玄宗接見他時說:“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至此?”(李陽冰《草堂集序》)可見他通過道教關系和隱逸交游方式,終于進入朝廷。

天寶三年辭京歸山,李白并非“功成身退”,而是被迫無奈,其“功成”并未達到目的。因“丑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他懷著失望和悲憤的心情再次隱逸,李陽冰《草堂集序》言其“乃浪跡縱酒,以自昏穢。詠歌之際,屢稱東山”。理想未能實現(xiàn),無可奈何之情油然而生,《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其一云:“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崩畎妆弧百n金放還”后,在齊州加入了道教的教籍。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云其“遂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李白在隱逸活動中不僅“混游漁商,隱不絕俗”,也與各地的地方官吏相交游。他對自己未能實現(xiàn)“功成”便“身退”隱逸林下心有不甘,常常是身處江湖,心懸魏闕。《贈韋秘書子春》云:“茍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縱觀李白的一生,他的隱逸只是為入仕作鋪墊,并非是真正的隱者!

上述唐代文人的入仕方式途徑,李白均做過嘗試,但都未遂心愿。籍譜漏失、門蔭無路、科舉不能;游邊赴募、無功而返、獲罪被流;投文干謁獻賦,只是成為統(tǒng)治者粉飾太平的工具;隱逸學道,也只落得人稱“謫仙”而已。他雖然靠干謁和“終南捷徑”,得入朝廷“待詔翰林”,但他期望像古人那樣“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始終得不到實現(xiàn)。這其中的原因的確值得我們去反思。

四、曾經滄海難為水,詩人本性阻“功成”

李白為自己設計的“功成身退”的人生追求之路,應該說有極大的理想化成分。問題的關鍵是這種追求又被其具有獨特個性的“本體意識”占據主導地位。李白走向人生社會的政治舞臺時,是用一種超現(xiàn)實的心態(tài)去關注社會,憑自己的主觀意識去追求社會地位和人生價值,這就使他常常陷入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之中,無法擺脫現(xiàn)實社會給他帶來的種種羈絆。這種意識心態(tài)決定李白對人生理想實現(xiàn)的價值取向,也為他的追求失敗,埋下了根因。對此,我們可以從其本體素質與社會需求構成的矛盾、本體個性與社會包容構成的矛盾這兩個方面來加以認識。

首先,李白對自己的所學及養(yǎng)成的本體素質有過高的估計。他多次向人夸耀自己的政治德才,《為宋中丞自薦表》云:“少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jié),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薄读焊σ鳌愤€云:“寧羞白發(fā)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綸?!卑炎约罕茸飨窠友滥菢由碡撈娌诺摹按筚t”,只要得到帝王垂顧,出將入相,就能輔佐帝王,“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李白的政治理念是效法歷史上像魯仲連之類的縱橫家人物,但是,李白忽略了時代的影響因素,“任何思想家、政治家的成功杰出表現(xiàn),都必須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才能完成的,彼時能成功的人,在此時未必能成功。戰(zhàn)國時代,諸侯并起,以一策而得君主的賞識,由布衣而致卿相者有之。但在李白所處的盛唐開元、天寶之際,天下大定,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仍抱縱橫之策致君王,已是時過境遷,幻想魯仲連式的成功是不可能的”③。從現(xiàn)有的歷史文獻記載看,李白得以“待詔翰林”,并非是他有所謂的政治才能。唐玄宗看重的只是李白的文學才華,把他當作一個粉飾太平的御用工具而已?!侗臼略姟じ咭荨吩疲骸吧弦嘁苑抢葟R器,優(yōu)詔罷遣之?!崩畎孜膶W素養(yǎng)極高,也得到現(xiàn)實社會的認可,但李白終生所求并不是當一個詩人,而是要做管仲、晏嬰一樣的“輔弼之臣”、政治家。然而他總是用詩人的素質才華去作政治行為的判斷,缺乏切合現(xiàn)實政治的理性思考,詩人的氣質使他天真去對待現(xiàn)實,只憑一腔熱情處世,未能透察現(xiàn)實人心的險惡,缺乏許多政治家適應現(xiàn)實政治形勢,巧于應對各種復雜的人事關系,甚至以屈求伸,最后達到成功的重要素質。所以,李白在《暮春江夏送張祖監(jiān)丞之東都序》說的“有才無命,甘于后時”,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慨嘆,就不免讓人產生幾分懷疑。

其次,李白的本體個性也與現(xiàn)實社會形成尖銳沖突。李白帶有強烈主體意識的本體個性直接支配其追求功業(yè)的行為方式,使李白的處世生活態(tài)度一向是充滿著矛盾的:他一方面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標榜自己“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來,一人而已”傲岸不屈的做人原則;一方面又在《與韓荊州書》說自己“遍干諸侯”、“歷抵卿相”,漫游天下,足跡遍及達官顯貴的家門,行干謁之事。一方面在《俠客行》中高歌:“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的豪俠之氣;一方面當危險來臨,就遠禍全身,悲歌自憐,《遠別離》云:“我縱言之將何補,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币环矫嬖谑茉t入翰林,得玄宗優(yōu)寵時,表現(xiàn)得自滿,甚至輕佻,《效古》其二云:“早達勝晚遇,羞比垂釣翁?!毙∮谐晒涂浯蟮刈龀鲱㈨f物之態(tài),得意幾于忘形;一方面當面對因自己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