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酸與堿的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17eb0fc1ce56e119193d26aa24ed44/4817eb0fc1ce56e119193d26aa24ed441.gif)
![2023年酸與堿的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17eb0fc1ce56e119193d26aa24ed44/4817eb0fc1ce56e119193d26aa24ed442.gif)
![2023年酸與堿的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17eb0fc1ce56e119193d26aa24ed44/4817eb0fc1ce56e119193d26aa24ed443.gif)
![2023年酸與堿的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17eb0fc1ce56e119193d26aa24ed44/4817eb0fc1ce56e119193d26aa24ed444.gif)
![2023年酸與堿的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17eb0fc1ce56e119193d26aa24ed44/4817eb0fc1ce56e119193d26aa24ed44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酸與堿的教案 酸與堿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道酸和堿之間發(fā)生的中和反應,并初步領會中和反應的本質。
2、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3、了解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學會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了解溶液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1、中和反應的本質。
2、酸堿中和反應在生活和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3、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
4、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5、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領會中和反應的本質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提問:
a、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b、為什么堿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2、提問:將酸和堿放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要學的知識。
(板書:酸和堿之間會發(fā)生什么反應)
二、活動與探究(中和反應)(投影1)
1、在燒杯中加入10毫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溶液,直到溶液顏色恰好變成無色為止。
2、取兩滴上述反應后的無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溶液蒸發(fā),觀察玻璃片上的現(xiàn)象。
提問:玻璃片上的物質是氫氧化鈉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
氫氧化鈉是堿,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顯示紅色,隨著鹽酸的加入,紅色逐漸消失變成無色,所以此時的溶液肯定不是堿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質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質。
提問:這個反應的實質是什么呢?請寫出反應方程式。
(投影2)學生觀看動畫演示的中和反應實質
學生發(fā)言: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就是酸溶液中的氫離子和堿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了水。
寫出方程式:NaOH+HCl==NaCI+H2O
提問:氫氧化鈣與鹽酸、氫氧化鈉與稀硫酸能發(fā)生這種反應嗎?請大家
寫出它們的化學方程式。
寫出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提問:試總結上述三個反應的特點。
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小結:
三個反應都生成水,另一種產物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我們把這類化合物叫做鹽。把這類化學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板書)一、中和反應
1、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應: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三、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我們學了中和反應,它與日常生活有哪些關系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59頁。
(學生討論后,投影3)
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改良土壤的酸堿性(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處理工廠的廢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廠排放的污水。)
反應原理:H2SO4+Ca(OH)2==CaSO4+2H2O
3、用于醫(yī)藥(如:用氫氧化鋁可以治療胃酸過多。)
反應原理:3HCl+Al(OH)3=AlCl3+3H2O
上面例子說明了中和反應用途很廣。
(板書:3、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中和反應的實例嗎?
四、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PH值
有一杯溶液,要知道它的酸堿性,可以用酸堿指示劑來鑒別,若要進一步知道該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即酸堿度,怎樣來表示和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呢?
這就是下面我們要學的知識。
(板書:二、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PH值)
同學們閱讀課本60頁—61頁,回答以下問題:(投影4)
1、溶液的酸堿度通常用什么來表示?如何測定?
2、PH值和溶液酸堿性的關系是怎樣的?
3、怎樣用PH試紙來測定溶液的PH值?
4、PH試紙測出的數(shù)值會精確到十分位嗎?
學生討論后,教師點撥:
1、酸堿度常用PH值來表示,用PH試紙來測定。
2、PH值和溶液酸堿性的關系:PH
PH=7時,溶液呈中性;PH>7時溶液呈堿性,PH越大,堿性越強。
3、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將待測液滴到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即可得出被測液的PH值。
4、PH試紙只能粗略的知道溶液的PH值,只能測出整數(shù)值,不能精確到十分位。
隨堂測試:(投影5)
1、能與稀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的是()
A、生石灰B、碳酸鈣C、氫氧化鈉溶液D、鋅粒
2、中和反應的實質是()<用離子符號表示>
3、下面敘述正確的是()
a、將PH試紙直接伸入待測液來測定。
b、用PH試紙測得某溶液的PH為3、2。
c、將少量待測液滴在試紙上與比色卡比較。
d、把待測液倒在試紙上與比色卡比較。
4、某同學用濕潤的PH試紙測得稀鹽酸的PH值為5,則實際溶液的
PH值()5。[填>、
5、有一瓶溶液的PH值是5,滴入幾滴酚酞試劑后,溶液呈()色,
若要使溶液的PH值升高,可以采用()或者()的
方法。
學了溶液的酸堿度,它與生活有哪些聯(lián)系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62頁的資料。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酸和堿之間發(fā)生的中和反應,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了解了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如何用試紙測定酸堿度。中和反應及應用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作業(yè):65頁4、5、6題酸與堿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石蕊、酚酞這兩種酸堿指示劑;
2.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3.能自制酸堿指示劑,并設計和完成有關的實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難點:通過一些實驗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圖片展示,食醋、檸檬、山楂、葡萄。
【提問】圖片中的這些食物都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酸)
【總結】像以上這些有酸味的物質中通常都含有一類特殊的化合物——酸。對于酸這種物質我們并不陌生,在以往的化學實驗中我們遇到了稀鹽酸、稀硫酸等化學藥品。無論是食物中含有的酸還是實驗室中常見的酸,都屬于一類物質——酸。
【問題】圖片展示,洗頭膏、洗衣液、沐浴露、香皂。這些日用品都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總結】這些物質都有一種滑滑的感覺。它們中都含有一種堿性的物質。生活中的這些物質中常含有氫氧化鈣、氫氧化鈉等堿性物質,在實驗室中我們也會用到這些化學藥品。氨水、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等都是常見的堿。
【交流討論】(展示白醋和澄清石灰水兩種試劑),白醋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酸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是常見的一種堿溶液,你知道怎樣區(qū)分它們嗎?
【總結】可以用聞氣味的方法;可以用通入二氧化碳的方法;還可以用手觸摸的方法……
【交流討論】(展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兩種試劑)這是實驗室中較常見的兩種腐蝕性比較強的酸和堿的溶液,你又該如何區(qū)分它們呢?能不能用上述方法鑒別呢?
【總結】不能,因為腐蝕性強所以不能再用手觸摸;通入二氧化碳時反應現(xiàn)象不明顯。
【過渡】在實驗室中,人們常用酸堿指示劑來區(qū)分酸和堿的溶液。
【舊知回顧】
實驗一: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化學反應,醋酸、碳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變紅。
實驗二:探究分子運動現(xiàn)象的實驗,氨分子擴散進酚酞溶液中,使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
這兩個實驗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和無色酚酞溶液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兩種酸堿指示劑。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吧。
【實驗探究1】分別向4支試管中加入少量白醋、蘋果汁、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然后再分別滴入幾滴紫色的石蕊溶液,振蕩,觀察現(xiàn)象。
【實驗記錄】
白醋,蘋果汁,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加入紫色的石蕊溶液,變紅色,變紅色,變藍色,變藍色。
結論:酸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變成紅色,堿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變成藍色。
【實驗探究2】另取4支試管,分別加入少量的白醋、蘋果汁、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然后再分別滴入幾滴無色的酚酞溶液,振蕩,觀察現(xiàn)象。
【實驗記錄】
白醋,蘋果汁,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加入無色的酚酞溶液,不變色,不變色,變紅色,變紅色。
結論:酸溶液不能使無色的酚酞溶液變色,堿溶液能使無色的酚酞溶液變成紅色。
因此說紫色石蕊溶液和無色酚酞溶液都可以用來區(qū)分、判斷酸和堿這兩類溶液。
【問題】根據(jù)這兩個實驗,你能總結出什么結論嗎?
【總結】通過實驗可知:紫色的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會變成紅色,遇到堿溶液會變成藍色;無色的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變色,遇到堿溶液會變成紅色。
【概念講解】像石蕊、酚酞溶液這樣能跟酸或堿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顏色的試劑,叫做酸堿指示劑,通常也簡稱指示劑。
【注意事項】
1.酸指酸性溶液,堿指堿性溶液;
2.酸堿指示劑與酸或堿的溶液作用時,變色的是酸堿指示劑,而不是酸或堿的溶液。
【過渡】你知道科學家是怎樣發(fā)現(xiàn)酸堿指示劑的嗎?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一下。
【播放視頻】《波義耳與指示劑的發(fā)明》
【過渡】通過視頻,我們可以感覺到: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平時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細心觀察,我們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在生活中,還有好多的花瓣或果實(如牽?;ā⒃录净?、紫甘藍等)也具有類似石蕊、酚酞的效果,讓我們來探究一下吧!
【探究實驗】將采集幾種呈鮮艷顏色的花瓣或果實,在研缽中搗爛,加入1∶1的酒精溶液浸泡,過濾,得到濾液,即制得指示劑。然后將制得的指示劑依次分別滴加到盛有白醋、稀鹽酸、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的4支試管中,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每組自制1~2中試劑即可。)
指示劑(汁液)在不同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白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
【交流與總結】自制的指示劑在酸、堿溶液中能顯示的不同顏色,因此也可以作為一種酸堿指示劑。但不同的指示劑在酸和堿的溶液中所顯示的顏色也是有區(qū)別的。酸與堿的教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領會中和反應的實質,能夠從酸堿角度說明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驗證酸堿之間的反應,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化學實驗,增強對化學學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yǎng)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
【難點】
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教師實驗】演示“紅酒變白酒,白酒變紅酒”的魔術實驗。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中和反應
酸堿之間會不會發(fā)生化學反應?
【教師實驗】將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溶液混合,沒有明顯實驗現(xiàn)象。
【教師引導】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溶液混合之后,視覺上沒有變化,無法判斷是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需要通過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來證明發(fā)生了實驗。
【提出問題】怎樣利用實驗桌上現(xiàn)有的鎂條、石蕊試液、酚酞試液來設計實驗呢?如何才能看到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來證明酸和堿發(fā)生了反應呢?
【學生回答】
①鎂條與鹽酸反應劇烈,若加入堿后反應程度減緩,則證明發(fā)生了反應。
②在堿中加入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再向其中加入酸,若溶液變?yōu)闊o色,則證明發(fā)生了反應。
③在堿中加入石蕊試液,溶液變藍,再向其中加入酸,若溶液變回紫色,則證明發(fā)生了反應。
(學生分組根據(jù)自己設計的實驗來完成實驗,觀察現(xiàn)象總結結論。)
【教師引導】請小組代表來描述實驗現(xiàn)象以及得到的結論。
【學生回答】
小組①:鎂條放入鹽酸中有大量氣泡生成,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氣泡產生的速度減慢,證明氫氧化鈉和鹽酸發(fā)生了反應。
小組②: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酚酞試液,氫氧化鈉溶液變紅,再向其中加入鹽酸,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說明鹽酸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使溶液不再呈堿性。
小組③: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氫氧化鈉溶液變藍,再向其中加入鹽酸,溶液由藍色變回紫色,證明鹽酸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
【教師引導】同學們通過實驗現(xiàn)象均證明了酸和堿之間可以發(fā)生反應。那么從微觀的角度如何來解釋呢?
【播放視頻】播放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微觀動態(tài)視頻。
【提出問題】觀察三個化學方程式,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共同點?
【學生回答】都是酸和堿生成一個化合物和水。
【教師講授】氯化鈉、氯化鈣、硫酸鈉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我們把這樣的化合物叫做鹽。鹽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2.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提出問題】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能否舉出幾個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案例?
【學生回答】
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以中和其酸性。
②在印染廠的堿性廢水中加入硫酸進行中和。
③人被蚊蟲叮咬后,蚊蟲在皮膚內分泌出蟻酸,涂上堿性物質可以減輕痛癢。
④用“胃舒平”可以緩解胃酸分泌過多造成的胃部不適或消化不良。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解釋課堂開始前的“紅酒變白酒,白酒變紅酒”的魔術實驗原理。
解析:“紅酒”為加了酚酞試液的堿,向其中加入“神奇液體”酸后,酸和堿發(fā)生了中和反應,導致“紅酒”的紅色褪去,變成了“白酒”。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布置作業(yè):預習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了解pH試紙的用途。
四、板書設計酸與堿的教案4
一、本節(jié)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酸和堿之間發(fā)生的中和反應。
2.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3.了解pH的變化范圍與溶液酸堿度的關系。
4.會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度,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酸與堿的反應認識中和反應的特征,通過生活實例了解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中有廣泛應用。
2、通過測定酸和堿溶液的pH,認識到了解溶液的pH有重要意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應用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價值。
2、通過pH的測定,讓學生認識到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生活中有重要意義。
3、通過本課題的探究實驗,讓學生體會學習化學的過程,形成化學學習的持久興趣。
二、本節(jié)教材分析
酸和堿之間能發(fā)生中和反應,而且,中和反應在實際中有廣泛的應用,所以,教材沒有簡單將它作為酸或堿的性質來介紹,而是專門編成一個課題來說明。
本課題從實驗入手來介紹中和反應。為了說明中和反應的產物,簡單介紹了鹽的概念。關于中和反應的應用,教材從酸堿性的角度說明了它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堿度──pH及其應用。
本課題內容與實際生活和生產有密切的聯(lián)系,教材安排了2個活動與探究,目的是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增強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
三、教學設計思路
元素化合物課要以實驗為基礎,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操作實驗、分析實驗和設計實驗來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的過程,初步學會化學思維方法。本課題的教學設計精心改進課本上的一些實驗,讓實驗的設計與組合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化學事實,揭示反應規(guī)律。通過實驗設置情景,使實驗內容具有更多的思考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動他們的思維欲望。設計與實驗同步的問題組,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難點,有效地訓練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本課題的設計面向社會,緊密聯(lián)系生活和生產實際,聯(lián)系環(huán)境保護。培養(yǎng)學生逐步學會用化學的視角發(fā)現(xiàn)、解釋和解決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啟迪學生的思維和培育學生品德。
四、分課時的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中和反應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1。知道酸和堿之間發(fā)生的中和反應。
2。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酸和堿之間發(fā)生的中和反應。
教學難點:
中和反應原理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演示實驗:
用少量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觀察現(xiàn)象,并觸摸試管。(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產生的熱量觸摸試管不明顯,故改為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
【提出問題】
滴入試管中的氫氧化鈉和硫酸有沒有發(fā)生反應。
【學生討論】
可能有以下情況:
1、無反應,因為無現(xiàn)象。
2、已經反應,試管發(fā)熱。(物質溶解也可以放熱,不一定反應)。
【引發(fā)探究】
試管發(fā)熱證明反應發(fā)生,這一證據(jù)不太充分,有無更好的辦法證明確實已發(fā)生反應。
【設計實驗】
氫氧化鈉是堿、硫酸是酸,可用酸堿指示劑變色來指示反應是否完成。
【實驗探究】
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酚酞試液,再滴硫酸,直到變?yōu)闊o色為止。繼續(xù)演示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的反應。并寫出反應方程式。
【學生討論】
上述幾個反應有什么共同特點?
【師生歸納】
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學生討論】
討論下列生活中利用中和反應的實例,歸納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一塊稻田土壤酸性太強,不利于水稻生長,怎樣降低土壤的酸性?
(2)硫酸廠的污水中含有硫酸雜質,可以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有些胃藥中含有氫氧化鋁,它在人的胃內起什么作用?試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被蚊蟲叮咬后,叮咬處很快腫成大包,這是因為蚊蟲能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從而使皮膚腫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消除腫痛?
【師生歸納】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2、處理工廠廢水
3、用于醫(yī)藥
【板書設計】課題2酸和堿之間會發(fā)生什么反應
一、中和反應: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H2SO4+2NaOH═Na2SO4+2H2O
HCl+NaOH═NaCl+H2O
二、中和反應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2、處理工廠廢水:H2SO4+Ca(OH)2═CaSO4+2H2O
3、用于醫(yī)藥:2HCl+Mg(OH)2═MgCl2+2H2O
3HCl+Al(OH)3═AlCl3+3H2O
【課堂練習】
1、⑴用鹽酸可以將鋁壺內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原理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但所用鹽酸不能過量,否則,鋁壺將被腐蝕,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⑵胃酸過多(主要是鹽酸)的病人常常服用含氫氧化鋁[Al(OH)3]的藥物,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筛姆肗aOH溶液嗎?(填“可以”或“不可以”)
⑶用熟石灰、粘土和河砂混合制“三合土”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在一張潔白干燥的濾紙上,依次噴灑A、B、C三種無色液體,當噴灑A時,濾紙上無明顯變化;再噴灑B時,濾紙上出現(xiàn)一只紅色小貓;最后噴灑C時,小貓逐漸消失?;卮鹣铝袉栴}:
濾紙上的小貓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畫的。
第二課時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pH
教學目標:
會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度,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意義。
教學重點:
pH和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教學難點:
pH和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上課始把幾束頭發(fā)分別放入不pH溶液的燒杯中)
【創(chuàng)設情景】
用試管取少量較濃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較稀的氫氧化鈉溶液,分別滴入酚酞溶液,都顯紅色。
【提出問題】
利用酸堿指示劑,只能試驗溶液是酸性還是堿性,但不能試驗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時僅知道溶液是酸性還是堿性是不夠的,經常還需要知道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即溶液的酸堿度,哪么怎樣表示和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呢?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來表示,pH的范圍通常在0—14之間:01234567891011121314,它與溶液的酸堿度是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探究】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將被測液滴到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即可得出被測液的pH。
酸pH酸pH堿pH鹽和水pH較稀
硫酸較稀
鹽酸較稀氫氧化鈉水較濃
硫酸較濃
鹽酸較濃氫氧化鈉氯化鈉溶液
(注:較稀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在50mL的水中滴一滴較濃溶液配制而成,現(xiàn)象區(qū)分明顯。)
【提出問題】
根據(jù)實驗結果討論溶液的酸堿度與pH的關系?
【學生討論】
1、酸的pH小于7,酸的濃度越大,酸性越強,pH越小
2、堿的pH大于7,堿的濃度越大,堿性越強,pH越大
3、中性溶液的pH=7,鹽和水的pH=7
【師生歸納】
酸性溶液的pH<7酸性越強,pH越小
堿性溶液的pH>7堿性越強,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實驗探究】
測定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并填寫表格。
【學處閱讀】
了解溶液酸堿度的重要意義
【學生活動】
觀察溶液酸堿度對頭發(fā)的影響。
【板書設計】
一、酸堿度: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
01234567891011121314
酸性溶液的pH<7酸性越強,pH越小
堿性溶液的pH>7堿性越強,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二、了解溶液酸堿度的意義
【課堂練習】
1、棉花、小麥、玉米等農作物適宜生長在偏酸性的土壤中,而大豆不論在弱堿性或弱酸性的土壤中均適宜生長?,F(xiàn)測得某塊田地的pH約為7。5,此地適宜種植()
A、小麥
B、棉花
C、大豆
D、玉米
2、蚊子、蜂、螞蟻等昆蟲叮咬人時,會向人體注入一種叫蟻酸(具有酸的性質)的物質,使皮膚紅腫、癢痛。要消除這種癥狀,可在叮咬處涂抹一些家庭中的常見物。它是下列中的()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鹽水
C、火堿溶液
D、食醋
3、下表為一些食物PH,對于胃酸過多的病人,空腹時最適宜使用的食物是()
A、蘋果
B、葡萄
C、玉米
D、牛奶
4、土壤的酸堿度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某地區(qū)土壤顯微酸性,參照下表,從土壤酸堿性考慮,在該地區(qū)不適宜種植的作物是()
A茶
B油菜
C西瓜
D甘草
最適宜的pH范圍4。5~5。55。8~6。76。0~7。07。2~8。5
5、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漸滴入稀鹽酸至過量,下面敘述正確的是()
A、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PH逐漸增大
B、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pH逐漸減小
C、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PH逐漸減小
D、溶液顏色不變,PH逐漸增大
6、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B。使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
C。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的溶液D。pH等于7的溶液
7、對酸堿指示劑與pH試紙的敘述正確的是()
A。都可檢驗溶液的酸堿性B。都可檢驗溶液的酸堿度
C。兩者只能檢驗酸堿溶液D。測試的意義相同,但測試方法不同
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pH為零的溶液既不顯酸性又不顯堿性
B。打開盛濃硫酸的試劑瓶塞,就可以看到白霧
C。金屬氧化物能與酸發(fā)生中和反應
D。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是酸性溶液
9、現(xiàn)有50mLpH=8的溶液,若想使pH變?yōu)?,應加入下列哪種溶液()
A。pH=0的溶液B。pH=7的溶液C。pH=14的溶液D。pH=5的溶液酸與堿的教案5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認識酸和堿的性質的方法。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方法,并能判斷簡單的置換反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認識酸和堿的性質的方法。正確利用酸、堿、鹽的一些知識,初步樹立合理使用物質的科學意識。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
(3)某些金屬氧化物+稀硫酸(鹽酸)→鹽+水
Fe203+6HCl=2FeCl3+3H20Fe203+3H2SO4=Fe2(S04)3+3H20
(4)碳酸鹽+稀硫酸(鹽酸)→鹽+水+二氧化碳
Na2C03+2HCl=2NaCl+H2O+C02↑Na2C03+H2SO4=Na2S04+H20+C02↑
2、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學性質?
因為它們在水溶液中都可電離出H+,所以酸溶液具有許多共同的性質。
【板書】
第二節(jié)常見的酸和堿
一、常見的酸
濃硫酸和濃鹽酸的物理性質
稀硫酸和稀鹽酸的化學性質
(1)與指示劑反應
(2)活動性較強的金屬+稀硫酸(鹽酸)→鹽+氫氣
(3)某些金屬氧化物+稀硫酸(鹽酸)→鹽+水
(4)碳酸鹽+稀硫酸(鹽酸)→鹽+水+二氧化碳
第二課時常見的堿
【引入】在學習中已經知道哪些堿?
【介紹】兩種常見的堿:氫氧化鈣、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俗稱消石灰或熟石灰
氫氧化鈉俗稱燒堿、火堿或苛性鈉
【活動與探究1】
堿的物理性質
實驗內容實驗現(xiàn)象
燒堿、消石灰、氨水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燒堿放在空氣中發(fā)生的變化在空氣中易吸收水蒸氣而潮解,可作干燥劑
燒堿在水中的溶解情況易溶于水
【交流與討論】
你知道石灰水能與哪些物質發(fā)生反應?
【活動與探究2】
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石灰水
現(xiàn)象:有藍色沉淀生成
【交流與討論】
1、氫氧化鈉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1)與指示劑反應: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2)某些非金屬氧化物+氫氧化鈉(石灰水)→鹽+水
2Na0H+C02=Na2C03+H20Ca(OH)2+C02=CaC03↓+H2O
(3)與硫酸銅反應
CuSO4+Ca(OH)2=Cu(OH)2↓+CaSO4CuSO4+2NaOH=Cu(OH)2↓+Na2SO4
【討論】上述反應有何共同之處?復分解反應
2、為什么堿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學性質?
因為它們在水溶液中都可電離出OH-,所以堿溶液具有許多共同的性質
【交流與討論】為什么實驗室中固體氫氧化鈉必須密封保存?
1、易吸收水而潮解2、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
【板書】
二、常見的堿
1、堿的物理性質
2、氫氧化鈉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1)與指示劑反應
(2)某些非金屬氧化物+氫氧化鈉(石灰水)→鹽+水
(3)與硫酸銅反應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第三課時酸堿復習
【回憶】酸堿知識體系
【練習】
1、許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堿性溶液中顯示不同的顏色,故可作酸堿指示劑?,F(xiàn)取三種花瓣,分別放在三個研缽中研磨,再依次加入酒精,攪拌,靜置后得到花汁的酒精溶液。分別取少量上述所得的花汁的酒精溶液,用稀酸和稀堿逐一檢驗,現(xiàn)象如下:
花汁在酒精中的顏色花汁在稀酸中的顏色花汁在稀堿中的顏色
玫瑰粉色粉色綠色
頁壽菊黃色黃色黃色
大紅花粉色橙色綠色
請回答:
(1)以上所舉的花中不能作酸堿指示劑的是。
(2)經查資料得知,柑橘的近似pH為3~4。將大紅花汁的酒精溶液滴入柑橘汁中,呈現(xiàn)的顏色應為。
2.著名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在一次驗中,不小心將鹽酸濺到紫羅蘭花瓣上,過一會兒,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紫色的花瓣上出現(xiàn)了紅點點。波義耳對這一意外的發(fā)現(xiàn),做出了各種假設,經過多次實驗驗證,探究普遍規(guī)律,終于獲得了成功對紫羅蘭花瓣遇鹽酸變紅的現(xiàn)象,你有哪些假設?請將你的各種假設以及驗證的實驗方案填寫在下表中.
紅的現(xiàn)象的各種假設你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
3、請用實驗探究:氫氧化鈉溶液中哪一種粒子(HO、Na+、OH一)能使指示劑變色?實驗步驟:
①在第一支試管中加入約2mL蒸餾水,滴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觀察現(xiàn)象。
②在第二支試管中加入約2mLNaCl溶液(Ph7),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觀察現(xiàn)象。
③在第三支試管中加入約2mLNaOH溶液,滴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觀察現(xiàn)象。
通過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下述“現(xiàn)象”是指無色酚酞試液是否變紅):
實驗①看到的現(xiàn)象是,你得出的結論是;
實驗②看到的現(xiàn)象是,說明Na+離子;
實驗③看到的現(xiàn)象是,你得出的結論是。把一枚生銹的鐵釘放入大試管中,然后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并微熱,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①;②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③;④。
5、錐形瓶內充滿氣體_,膠頭滴管內盛有液、體Y。擠壓膠頭滴管,使液體Y進入瓶中,振蕩,一會兒可見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氣球a鼓起。氣體_和液體Y不可能是()。_是S2,Y是NaOH溶液B._是C2,Y是石灰水C._是HCl,Y是Na2C03溶液D._是C,Y是石灰水
我國古代化學家葛洪曾將生石灰、草木灰(含有碳酸鉀)加水熬制成濃汁涂在黑痣上,用以除去皮膚上的黑痣。寫出加水和熬制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解釋這種濃汁能除痣的原因。某同學做實驗時發(fā)現(xiàn),盛放NaOH溶液的瓶口與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現(xiàn)。為探究這種白色粉末的成分,設計了如下實驗。請你完成實驗告.如圖所示是某同學設計的制取純凈、干燥的C2氣體的裝置?;卮鹣铝袉栴}:
(1)指出標明的儀器名稱:①是,②是。
(2)指出裝置的錯誤。
(3)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掉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氣體,C中濃H2S的作用是;B中的NaHC溶液不能換成石灰水,理由是。
(4)該同學改正了上述裝置中的錯誤后進行實驗時,發(fā)現(xiàn)D中CO2仍不能集滿,可能的原因是①;②。酸與堿的教案6
本章結構
了解溶液的酸堿性,學會測定溶液酸堿性的方法。
學習呈酸性的一類物質——酸,掌握常見酸的性質,初步認識酸的性質與氫離子的關系。
學習呈堿性的一類物質——堿,掌握常見堿的性質,初步認識堿的性質與氫氧根離子的關系。
學習中和反應,在認識中和反應的產物時,進一步認識酸與氫離子,堿與氫氧根的關系和初步認識鹽,然后學習鹽的性質。
學習酸、堿、鹽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和使用方法。
本章的重點難點
第一節(jié)
重點:溶液酸堿性、酸堿度的判斷和測定。
難點:溶液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第二節(jié)
重點:常見酸(硫酸、鹽酸)、常見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復分解反應的判斷。
難點:從溶液的角度理解“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學性質”、“為什么堿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學性質”
第三節(jié)
重點:認識酸堿中和反應以及反應中的酸堿性變化和熱量變化。探究金屬活動順序并能對簡單的置換反應進行判斷。
難點:中和反應中酸堿性的變化,設計實驗探究金屬活動順序。
第四節(jié)
重點:銨態(tài)氮肥的檢驗。酸、堿、鹽的正確使用
難點:銨態(tài)氮肥的檢驗。
【教學建議】
一、課時安排
第一節(jié)溶液的酸堿性2課時
第二節(jié)常見的酸和堿3課時
第三節(jié)酸和堿的反應3課時
第四節(jié)酸、堿、鹽的應用2課時
整理與歸納1課時
測試1課時
二、教學設想與建議
溶液的酸堿性
本章雖然減低了難度,但仍然是初三化學中最難的一章。這一節(jié)從生活常識引入,教師可充分調動學生課堂、課外動手實驗的積極性。讓本節(jié)成為第七章學習的良好開端,繼續(xù)保持學化學的熱情。
1、建議在上本節(jié)課之前簡單預習,鼓勵學生收集一些家中的液體(例如:飲料、洗發(fā)水等)或周圍能收集到的河水等并帶進實驗室,指導學生把實驗內容列成表格。在實驗室里把教師準備好的包括自帶的液體測試結果填入表格。
2、交流實驗結果,歸納出指示劑變色情況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結果可列表如下
石蕊試液酚酞試液藍色石蕊試紙紅色石蕊試紙pH中性溶液紫色無色7酸性溶液紅色無色紅色<7pH越小酸性越強堿性溶液藍色紅色藍色>7pH越大堿性越強
3、課后可指導學生用富含色素的物質(如紅椰菜的菜汁)測試家中液體并記錄色素變化的顏色,有明顯變化的可帶到課堂上表演。
4、學習溶液酸堿性與生命活動的關系時,可鼓勵學生查找有關人的體液pH的正常范圍以及非正常范圍引起的疾病和酸雨的危害及測定,把收集到的內容在課堂上交流匯報,教師再加以補充。這些內容將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
第二節(jié)常見的酸和堿
1、在這部分中酸、堿、鹽都出現(xiàn)了,但沒有提出酸和堿的概念,直接提出鹽酸、硫酸、硝酸、醋酸是重要的酸,再通過實驗體現(xiàn)物理性質,通過探究實驗學習酸、堿的化學性質,同時學會利用探究歸納。在“交流與討論”中結合溶液導電性的實驗對“酸的水溶液有一些共同的化學性質”作出解釋,即酸溶于水后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決定了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學性質?!皩A的水溶液有一些共同的化學性質”作出解釋:堿溶于水后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決定了堿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學性質。
2、第五章學生已經學過稀硫酸與金屬的反應,在這基礎上“活動性較強的金屬+稀硫酸(鹽酸)→鹽+氫氣”這條性質基本上可通過學生實驗,小組交流,自己書寫方程式的形式歸納出來。有了歸納該條性質的經驗,另一條“某些金屬氧化物+稀硫酸(鹽酸)→鹽+水”也就較容易歸納出來了。
3、學習常見的堿時,學生已了解了一些有關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性質,從上節(jié)鹽酸、硫酸的學習中有了相似結構會有相似性質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進行科學探究,再經過小組討論,大組交流的形式歸納出常見的堿的性質。
4、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的反應可設計一個趣味實驗,用燒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上面放一個剝了殼的熟雞蛋,然后往瓶中倒入氫氧化鈉溶液,雞蛋會較快地進入瓶中。實驗說明了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能反應,圍繞這個實驗并聯(lián)系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的反應,教師可設計許多問題。這個較難的化學反應會變得容易被學生接受。
5、本節(jié)課后的知識拓展“燒堿與蛋白質、油脂的作用”建議可放在課堂上做。制作葉脈書簽的實驗可讓部分有興趣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做。
第三節(jié)酸與堿的反應
1、在學習了酸與堿的性質后很自然的就引出一個問題“把酸與堿放在一起,它們的性質會有什么變化”,通過學習中和反應,從生成物水的角度再進一步理解酸與氫離子,堿與氫氧根離子的關系,學習中和反應過程中酸、堿性的變化和pH的變化。
2、中和反應的實驗操作綜合性較強,在接近滴定終點時,強調學生滴加的方法,同時可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有些同學蒸發(fā)溶液時會有刺鼻的氣味”
3、學會設計實驗探究判斷金屬活動順序是本節(jié)的難點,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提出問題、猜想、制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歸納得出結論的過程,從實驗中掌握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4、“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這部分內容還是要學習的,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講解的深度。
第四節(jié)酸、堿、鹽的應用
1、銨根離子的檢驗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在掌握方法的同時可讓學生思考〔實驗1〕與〔實驗2〕實驗操作上的區(qū)別,思考“為什么銨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需要加熱”。
2、酸、堿、鹽的用途及化學肥料,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通過組織學生收集資料并進行討論交流,觀看錄象等形式進行。
【問題討論】
1、書中未出現(xiàn)酸、堿、鹽的定義,這對學生判斷酸、堿、鹽是否又增加了難度?
2、在第二節(jié)的活動與探究中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但在交流與討論中要求學生討論鹽酸、硫酸還有硝酸的共性,其中跨度太大,教師補充的內容要達到的深度難以把握。
3、在第三節(jié)鹽的交流與討論中要學生從已學的內容或課外了解到的事實舉例說明鹽與酸、堿的反應,對大多數(shù)學生該任務很難完成。在這之前教師是否還需補充一些內容?酸與堿的教案7
教學目標:
學會用pH試紙測溶液的酸堿度;能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測試一些物質的pH。
通過對各種操作的比較及對測試數(shù)據(jù)的分析,建立正確的測試和讀數(shù)方法。
讓學生自主測試,拓展活動的空間,培養(yǎng)尊重事實的觀念和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意識。
教學疑點:
不同生長時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議測不同生長時期番茄pH進行了解。
觀察頭發(fā)光澤需要哪些條件,建議增強光線和利用放大鏡觀察。
頭發(fā)耐拉力,用手拉能否準確感知?建議用測力計去測更科學。為使測出的數(shù)據(jù)具有科學性,可引導學生取幾次的平均值。
重點和難點:
測試方法。
活動方式:
學生主持;分組實驗。
實驗準備:
①分組準備:每組有5個燒杯分別裝20mLpH為1、4、7、10、13的溶液,頭發(fā)五束(同一個人的頭發(fā))。
②稀硫酸、稀鹽酸、蒸餾水、氫氧化鈉溶液。
③潔廁精、醋、洗潔精、石灰水、牙膏、西紅柿、牛奶、雞蛋、蘿卜、純堿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蘋果、造紙廠排放的廢水、點滴板、pH試紙、玻璃棒、鑷子、小刀、紗布、放大鏡、彈簧秤等。
教學過程:
師:先請同學們將5束頭發(fā)分別放進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燒杯中,等會觀察。
師:再請同學們看61頁內容,回答,我們從書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1:溶液的pH7顯堿性,pH=7顯中性。
生2:測定pH的最簡單的方法是用pH試紙。
反思: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做主持,本身就是對能力的訓練,把講臺讓給學生,同學們相互理解與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間,行為和表達更具有學生自身的特點。但主持人和同學們是處于同一知識平臺,隨時需要老師的指點,老師在課前要幫助主持人理好提綱。
師: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用pH試紙來測一些物質的pH。今天的主持人為A(男)同學和B(女)同學。(主持人上臺)
A:說是主持,我們會和同學們一樣,也要做實驗,我們一起做,一起討論。
B:各組還要把結果寫在黑板上,看哪組做得最好。(兩位主持人在講臺上做)
學生分組實驗:測稀硫酸、稀鹽酸、水、氫氧化鈉溶液的pH。(老師在黑板上畫表)
(學生自由上臺在黑板上板書實驗結果)
A:有11個組的數(shù)據(jù)都一樣,請問第八組的數(shù)據(jù)為什么有差別呢?
第八組同學:我們是按照要求做的,所得出的就是這個數(shù)據(jù)。
B:你們堅持這個結論嗎?
第八組同學:堅持,我們同組同學剛才討論過,可能是我們所測的液體和大家的不同。
A:是不是這回事,這可要問老師了。
師:我要向第八組同學表示欽佩,這組的液體和大家的確實不同,我向其中多加了水。他們做學問能置疑,能尊重事實。我們要向他們表示祝賀(鼓掌)。
反思:測pH的實驗操作并不難,如果用灌輸?shù)姆椒?,幾分鐘就可以解決,可是以上對方法的體驗和對問題的探究,學生樂學,印象深刻。學生容易做的就更要讓學生自己做,更要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也就是抓住機會,讓學生易快樂的地方更快樂,把學習這種勞動變成樂事。
B:這個不同的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生:同是某一種液體,濃度不同,pH不同。即同一物質的溶液因濃度變化pH也會發(fā)生變化,酸變稀了則pH上升,酸性減弱。堿變稀了,則pH下降,堿性減弱。
A:這個解釋讓我們明確了更多的知識。再請第十組同學說一下,你們得出稀鹽酸的pH為1。5是怎么回事?
第十組代表:在測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pH試紙的顏色和標準比色卡并不完全一致,我們就取了中間值。
B:那就是說是想像出的一種顏色了,顏色是能想像出來的嗎?
第十組代表:好像又不能。
生1:既然不能,那么用最接近的顏色反而更準確了。
生2:說明用pH試紙只能粗略地測量。
生3:書上說,用pH試紙測是最簡單的方法,我知道醫(yī)生給人看病時也常用pH試紙,而給人治病,應該是要求很高的,這是怎么回事呢?(冷場)
A:老師,請您回答。
師:這就如托盤天平也是粗略地稱量,大多數(shù)情況,所得到的值已足夠達到要求?,F(xiàn)在已經過了一段時間,我們把已用過的pH試紙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看一下有沒有變化。
生1:和先測的值比較,有變化。
生2:說明時間長了pH試紙的顏色會發(fā)生變化。
生3:要求我們在測pH時,把液體滴在pH試紙上后,要立即與比色卡比較,才能反映出液體的pH。
師:請同學們任取一種剛測過pH的液體,放在小燒杯中,用pH試紙放在里面看看。
生1:液體變顏色了。
生2:取出試紙讀數(shù),液體的pH與我們剛才的數(shù)據(jù)有區(qū)別。
A:我和小B同學也觀察到了這個現(xiàn)象,那這說明了什么?
生1:這個紙不是普通的紙,是pH試紙(笑聲,誰不知道),我是說上面有藥。
生2:對,就跟我們的衣服上沾上污物,放入水中,污物會擴散到水中一樣。
生3:如果把pH試紙直接放入藥品里,藥品可就被污染了,并且也測不準。
B:同學們觀察和分析得很好,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你們真棒。
反思:及時歸納與總結。
A:現(xiàn)在我們歸納一下用pH試紙測pH的方法。
B:還有,在測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老師邊聽邊板書)
方法
注意事項(主要原因)
1用玻璃棒取液滴在pH試紙上
不能把紙放在試劑瓶里(防止污染藥品)
2立即讀數(shù)
準確讀數(shù)(時間一長,pH試紙會變色)
3取整數(shù)值
更符合實際
4酸的pH7,中性的pH=7
對書本知識進行了驗證酸與堿的教案8
教學目標:
1、為全面推動我校安全教育工作,杜絕學生溺水傷亡事故的發(fā)生。
2、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學習防汛、防溺水的有關知識,在學習中提高自救自護的能力。
3、初步了解防汛、防溺水安全的有關內容,要求每一個學生提高安全意識。
4、學習后,能改變自己在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習慣,提高對生活中違反安全原則的行為的辨別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現(xiàn)在是夏季,天氣多變,雨水多,河里、小溪里經常會漲水,很多小朋友喜歡去河邊、溪邊玩水,很容易出現(xiàn)安全事故。而且,夏天天氣很熱,有的同學就悄悄地去河里、池塘里洗澡,而發(fā)生溺水身亡的事件,失去了生命,爸爸媽媽很傷心、老師也很傷心。
二、防汛知識教育
1、不到河里、溝邊去玩耍,下雨天,不去河邊、溝邊洗手洗腳,以免滑落水中。
2、發(fā)洪水時應注意往高處逃;
3、盡力躲避大浪;
4、盡量抓住浮托物;
5、揮動鮮艷衣物呼救;
6、洪水來時,如正在教室上課,要聽從老師的指揮,有秩序地轉移,緊急時要抓牢課桌、椅子等漂浮物,盡可能與老師、同學在一起,等待營救,千萬不要獨自游泳回家。
7、山區(qū)山洪暴發(fā),山溝、河灘中水深齊膝,水流又急時,學生不能單身過河。放學路上遇橋梁、道路坍塌,不能冒險通過,可返回學校留宿或請老師想別的方法。酸與堿的教案9
教學目標
①初步了解什么是酸、堿、鹽;能完成簡單的探究實驗。
②學習運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③增強對化學現(xiàn)象的探究欲,發(fā)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
重點和難點
學會用歸納分析的學習方法認識什么是酸、堿、鹽。
實驗準備
溶液導電性實驗儀器、紫色石蕊試液、鋅粒、氧化銅粉末、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稀鹽酸、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鉀溶液。
教學過程
點評
提問:試管中的紫色石蕊試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學藥品的情況下,能否使之變成紅色?
學生演示:(向試管中吹氣,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
追問:為什么會變色?
學生回答: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
(請學生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除了碳酸,還有其他物質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色嗎?
探究活動一:
分別在稀鹽酸和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
實驗現(xiàn)象交流:與碳酸的現(xiàn)象相似,試液變紅。
小結:碳酸、稀鹽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它們還有其他的共性嗎?
探究活動二:
稀鹽酸、稀硫酸與鋅粒及氧化銅粉末的反應。
實驗現(xiàn)象交流:鋅粒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都能產生氣體;氧化銅粉末在稀鹽酸和稀硫酸中都消失,溶液的顏色都發(fā)生變化。
(學生完成學案相關內容)
小結過渡:稀鹽酸、稀硫酸都能與鋅粒及氧化銅粉末反應,由此可見,它們在性質上是有一些共性的。為什么它們會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質呢?
探究活動三:
氯化鈉導電性實驗。
提問:氯化鈉溶液為什么會導電?
回憶物理中學習的導電的原理,推測氯化鈉溶液導電的原因。
flash動畫演示氯化鈉溶液的導電過程,解釋電離的概念,介紹電離方程式。
結論:溶液能導電是因為溶液中存在著能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
探究活動四:
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導電性。
實驗現(xiàn)象交流:燈泡亮了。
結論:稀鹽酸與稀硫酸都能導電。
分析:為什么稀鹽酸和稀硫酸能導電?
學生討論交流:參照氯化鈉溶液能夠導電的原因,推測出稀鹽酸和稀硫酸中也存在著能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
歸納:稀鹽酸、稀硫酸中都存在著相同的陽離子──h+,所以它們在化學性質上具有相似性。不僅稀鹽酸、稀硫酸中存在h+,還有其他的一些物質也能電離出惟一的陽離子──h+,我們把它們歸為一類物質──酸。
(學生完成學案相關內容)
小結:探究思路──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一些物質具有共性,試圖去解釋具有共性的原因,通過對導電性的探究,發(fā)現(xiàn)存在相同的陽離子──氫離子,歸納出酸的概念,認識到什么是酸。
自主探究:什么是堿?
按學案步驟完成探究過程。
評價與小結:根據(jù)學生完成探究的實際情況,評價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識提示:氯化鈉屬于哪一類物質?
課外學習:什么是鹽?
這種有挑戰(zhàn)性的引入,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下面的探究學習做好鋪墊。
這種緊逼式的提問,能使學生的思維按照知識的軌跡活動,且具有啟發(fā)性。
讓學生親身感受酸有相似化學性質,在學生的大腦中生成了酸的印象。
溶液的導電性對學生是一個抽象的認知,選擇學生已經認識的離子化合物入手,便于學生接受且易過渡到酸的導電性。
以上的教學過程呈現(xiàn)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清晰的“什么是酸”的探究步驟,學生學到了學習新知識的方法,為下面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酸與堿的教案10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中和反應中pH的變化以及熱量的變化。鹽的組成,并能初步判斷鹽類物質。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酸、堿、鹽對人類生活與社會生產的重要性—新金屬+新鹽
2、酸+鹽一新鹽+新酸
3、堿+鹽一新堿+新鹽反應物都可溶
4、鹽+鹽--新鹽+新鹽反應物都可溶
【交流與討論】查閱附錄四,探討鹽的溶解性。
鉀、鈉、銨鹽水中溶;
硝酸鹽入水無影蹤;
鹽酸鹽(指氯化物)除去銀,亞汞;
硫酸鋇、鉛水不溶。
【要求】學生記憶鹽的溶解性
【練習】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問的關系如下:
活潑金屬+酸鹽+氫氣
金屬氧化物+酸鹽+水
酸+堿鹽+水.
酸+鹽新酸+新鹽
非金屬氧化物+堿鹽+水
堿+鹽+新鹽
金屬+鹽新鹽+新金屬
鹽+鹽新鹽+新鹽
從以上的歸納中,我們可以看出,各類物質的相互反應中,都有鹽類物質生成。所以,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制備鹽類的途徑,方法有很多。[想一想]
請用五種方法制備ZnCl2。
寫出有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新金屬+新鹽
2、酸+鹽一新鹽+新酸
3、堿+鹽一新堿+新鹽(反應物都可溶)
4、鹽+鹽--新鹽+新鹽(反應物都可溶)
二、鹽的溶解性。
鉀、鈉、銨鹽水中溶;硝酸鹽入水無影蹤;鹽酸鹽(指氯化物)除去銀,亞汞;
硫酸鋇、鉛水不溶。
【教后小結】
第三課時金屬活動性
【提問】你知道鋅、鐵、銅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嗎?請?zhí)岢瞿愕募僭O,并設計實驗檢驗你的假設是否正確。
猜想:
實驗方案現(xiàn)象結論
【活動與探究】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
【歸納】
KCaNaMgAlZnFeSnPb(H)CuHAg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學生討論】掌握金屬活動性順序有何用途。
【總結】在初中教材中,金屬活動性順序主要應用于在溶液中進行的兩類置換反應:
一、金屬+酸鹽和氫氣.
反應條件:a.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排b.
二、金屬+鹽另一種金屬+另一種鹽.
反應條件a.反應物中的金屬必須排在鹽b.鹽必須可溶.很活潑的金屬如:鉀、鈣、鈉與某些鹽溶液反應
【教師講述】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初中化學中至關重要的作用,正確理解和應用現(xiàn)將其幾種應用歸納如下:判斷金屬是否能與酸發(fā)生置換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金屬是()
A.銀B.鎂C.鋅D.鐵
鎂鋅鐵排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銀排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金屬2.為驗證a、b、c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將它們分別投入稀鹽酸中,只有c不能與鹽酸作用產生氣體。再把a投入b的硝酸鹽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則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A.b>a>cB.a>b>cC.b>c>aD.c>a>b
a、b、c三種金屬稀鹽酸,只有c不能與鹽酸作用產生氣體a、b排c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a、bc活潑;把a投入b的硝酸鹽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a排b前邊,綜上所述可知a>b>c,所以答案為B。
例3.請你用最簡單的方法,證明鋅、銀、(H)、銅的活動性順序,至少需要選用下列物質中的(填序號)
①Zn②Ag③Cu④CuSO4溶液⑤稀硫酸⑥AgNO3溶液⑦FeSO4溶液
寫出證明過程中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分析:利用金屬與酸反應的條件氫前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而氫后的金屬則不能,所以取用鋅銅稀硫酸鋅銅稀硫酸鋅稀硫酸銅稀硫酸鋅銅鋅銅銅AgNO3溶液銅銅證明鋅、銀、(H)、銅的活動性順序至少需要選用物質中的①Zn③Cu⑤稀硫酸⑥AgNO3溶液Zn+H2SO4==ZnSO4+H2↑Cu+2AgNO3==Cu(NO3)2+2Ag
㈢判斷金屬發(fā)生置換將過量的鐵粉放入含Zn(SO4)2和AgN03的混合溶液中,攪拌,使其充分反應后,過濾.濾紙上留下的金屬是()。
A.AgB.Fe、AgC.Zn、FeD.Fe、Zn、Ag
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Fe排在Zn的后邊、Ag的前邊,所以Fe不能與Zn(SO4)2反應,故濾紙上Zn;但Fe能與AgN03反應換Ag,所以濾紙上Ag;又因為Fe是過量的濾紙上Fe。所以答案為B。
㈣判斷置換反應進行的程度
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鋅粉完全反應后過濾。不可能存在的情況是()。
A.濾紙上有Ag,濾液中有Ag,Cu2+,Zn2+,Mg2+
B.濾紙上有Ag,Cu濾液中有Ag+,Zn2+,Mg2+
C.濾紙上有Ag,Cu,Zn,濾液中有Zn2+,Mg2+
D.濾紙上有AgCu,Zn,Mg濾液中有Zn2+,Mg2+
Mg﹥Zn﹥Cu﹥AgZn能置換Cu(NO3)2中的Cu,能置換AgNO3中的Ag,但不能置換Mg(NO3)2中的Mg。若加的Zn不足,置換鋅粉置換AgAg+被置換置換Cu2+濾紙上有AgCu時,濾液中有Ag濾紙上有AgCu,Zn,濾液中有Ag,Cu2+B和D。[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實質上就是金屬單質與金屬陽離子的置換反應。如果濾紙上的金屬單質與濾液中的金屬陽離子能夠反應,則這種情況肯定不會發(fā)生(即不能共存),因此答案為B(Cu和Ag+反應)、D(鋅不可能置換出鎂)。]
【板書】
一、金屬+酸鹽和氫氣.
反應條件:a.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排b.
二、金屬+鹽另一種金屬+另一種鹽.
反應條件a.反應物中的金屬必須排在鹽b.鹽必須可溶.很活潑的金屬如:鉀、鈣、鈉與某些鹽溶液反應酸與堿的教案11
【設計理念】
1.理論聯(lián)系實際,梳理知識要點的同時,重點突出生活應用。
2.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為學生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思考,激活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能力。
【復習目標】
1.了解幾種常見酸和堿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會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度。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問題探究法.討論歸納等
【復習流程】
一、酸和堿的概念
1.酸
常見酸的化學式:
2.堿
常見能溶于水的堿的化學式:
二、酸和堿的物理性質
濃硫酸
濃鹽酸
顏色
狀態(tài)
氣味
密度
打開瓶口的現(xiàn)象
naoh
ca(oh)2
俗名
顏色.狀態(tài)
溶解性
露置在空氣中的現(xiàn)象
三、酸和堿的化學性質
稀鹽酸
稀硫酸
酸的
化
學
性
質
指示劑
1.使石蕊溶液變色
2.使酚酞溶液變色
金屬
zn+hcl-
fe+h2so4-
金屬氧化物
fe2o3+hcl-
cuo+h2so4-
堿
fe(oh)3+hcl-
cu(oh)2+h2so4-
鹽
agno3+hcl-
bacl2+h2so4-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
堿的
化
學
性
質
指示劑
1.使石蕊溶液變色
2.使酚酞溶液變色
非金屬
氧化物
co2+naoh——
so2+naoh——
co2+ca(oh)2—
酸
naoh+hcl——
ca(oh)2+hcl—
鹽
cuso4+naoh——
na2co3+ca(oh)2——
例題:有下列四種實驗設計及操作,實驗過程中其現(xiàn)象不能說明co2與naoh溶液發(fā)生了反應的是()
四、ph應用
1.溶液酸堿度測定方法
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__________或________將被測液滴到_______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____________比較,即可得出被測液的ph。
2.向盛有naoh的燒杯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yōu)開___色,此時溶液的ph____,向此溶液中滴加稀鹽酸,并不斷振蕩,直至溶液剛好無色時,溶液呈____性,ph____繼續(xù)滴加稀鹽酸,溶液呈____色,ph____,在整個實驗中溶液發(fā)生了____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3.現(xiàn)有白紙和幾種溶液,有人用這些材料設計了一個名為“雨落葉出紅花開”的趣味實驗。實驗的過程如下:先用潔凈的毛筆蘸________(填序號,下同)在白紙上畫上花,再用_________畫上葉,將白紙掛上墻壁,晾干后用________向紙上噴即成。
a.酚酞溶液b.石蕊溶液
c.氫氧化鈉溶液d.稀鹽酸
五、聯(lián)系生活
在一條魚蝦絕跡的小河邊,有四座工廠:甲.乙.丙.丁。他們排放的廢液里,每廠只有碳酸鈉.氯化鐵.氫氧化鈣.鹽酸的一種。某中學環(huán)保小組實地調查的情況如圖。甲處的河水是乳白色的,乙處的河水是紅褐色的,丙處的河水變清了,丁處的河水是清的,但有氣泡產生。請推測這四座工廠廢液里的污染物?
六.課堂練習
1.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本質原因是()
a.能與指示劑作用b.能與堿發(fā)生中和反應
c.能解離出h+d.都含有氫元素
2.我們已熟識的下列物質中,溶于水時不會放出大量熱的是()
a.生石灰b.氫氧化鈉固體
c.濃硫酸d.氫氧化鈣固體
3.根據(jù)你所做過的家庭小實驗,判斷下列溶液:①氯化鈉溶液②碳酸鈉溶液③酒精糖水,能導電的是()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下列物質在空氣中質量會增加的是()
a.稀硫酸d.硝酸鈉溶液
c.濃鹽酸b.氫氧化鉀溶液
5.能和稀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的是()
a.生石灰b.碳酸鈣c.氫氧化鈉d.鋅粒
6.下列各組內表示同一種物質的是()
a.氫氧化鈉.燒堿.火堿b.氫氧化鈣.消石灰.生石灰
c.鹽酸.氯化氫.食鹽d.冰.干冰.水
7.下列氣體中,不能用固體氫氧化鈉干燥的是()
a.co2b.h2c.o2d.co
8.20g20%的naoh與20g20%的hcl溶液充分反應后,滴入石蕊溶液顯()
a.紫色b.藍色c.紅色d.無色酸與堿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幾種常見的酸和堿的主要性質和用途,認識酸和堿的腐蝕性及使用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2、知道酸和堿之間發(fā)生的中和反應及在實際中的應用。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
3、會用酸堿指示劑和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會分析,歸納的方法對有關信息進行加工。
2、進一步認識和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習化學應理論聯(lián)系實際
2、進一步增強探究物質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
1、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2、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3、中和反應
4、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
教學難點
1、從離子角度認識酸堿的概念
2、從離子角度分析酸堿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
3、書寫有關酸堿化學性質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方法:
閱讀、歸納、總結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提問]如何給物質分類、引導學生回憶歸納
(一名學生上黑板填寫,師生判斷補充,保留后面練習用)
[提問]常見的酸有哪兩種?引導學生回顧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濃硫酸的特性,稀釋使用時的安全注意事項等。
[練習]1、下列物質露置空氣中質量減小的是(),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小的是()
A、濃鹽酸B、濃硫酸C、食鹽水D、氫氧化鈉固體
2、現(xiàn)有稀硫酸、石灰水、食鹽水三瓶無色溶液,只用一種試劑就能將它們一次鑒別開來的是()。
A、石蕊試液B、二氧化碳C、酚酞試液D、氯化鋇溶液
[提問]什么是酸堿指示劑?在酸堿溶液中變色如何?上述練習2能否用PH試紙鑒別,酸堿指示劑和PH試紙的作用有何不同?
[閱讀]學生閱讀P49、P61有關內容
[練習]小華幫助家人科學種田,查閱有關農作物生物最適宜的PH范圍見表:酸與堿的教案13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食鹽、硫酸、燒堿、純堿、氨水的主要用途和一些常見化肥的作用。
②掌握銨態(tài)氮肥的檢驗。
③將掌握稀釋濃硫酸的正確操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認識銨態(tài)氮肥的檢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正確利用酸、堿、鹽的一些知識,初步樹立合理使用物質的科學意識。
二、任務分析
1、起點能力:學生對酸、堿、鹽的知識已了解。
2、教學重點:銨態(tài)氮肥的檢驗。酸、堿、鹽的正確使用。
3、教學難點:銨態(tài)氮肥的檢驗。
4、課型:探究、討論
5、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常見酸、堿、鹽的應用及其的正確使用
【學生交流】根據(jù)生活經驗,談談有關酸、堿、鹽的應用。
【教師講述】酸、堿、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重要的化工產品?;瘜W工業(yè)上常說的“三酸兩堿”就是指硫酸、鹽酸、硝酸和燒堿、純堿。
【學生閱讀】課本199頁~200頁了解我國酸、堿、鹽的產量。
【學生閱讀】課本199頁表7-6某些酸、堿、鹽的用途。
【學生交流】候德榜及其聯(lián)合制堿法。
【教師講述】酸、堿、鹽用途廣泛,但多數(shù)酸、堿有強腐蝕性,許多鹽有毒性,所以要注意使用方法。
【演示實驗】稀釋濃硫酸
【學生觀察思考】為什么要這樣操作?若把水加到濃硫酸中會出現(xiàn)什么結果?為什么?
【學生討論】萬一強酸強堿濺到皮膚、眼睛、衣服、桌面上時應采取什么措施?
酸溶液濺到皮膚或衣服上立即用較多的水沖洗(若是濃硫酸,必須迅速用抹布擦,然后用水沖洗,再用3%~5%的碳酸氫鈉溶液來沖洗;堿溶液濺到皮膚上立即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萬一眼睛濺進酸溶液或堿溶液要立即用水沖洗(不可揉眼睛)洗的時候要眨眼睛,必要時請醫(yī)生治療。
如果酸(或堿)流到實驗臺,立即用適量的碳酸氫鈉溶液(或稀醋酸)沖洗,然后用水沖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要少量的酸(或堿)溶液,立即用濕抹布擦凈,再用水沖洗。
【教師講述】溶液使用的注意事項
【學生交流討論】亞硝酸鈉及重金屬鹽的毒害
【作業(yè)】204頁第4題
【板書】常見酸、堿、鹽的應用及其的正確使用
【教后小結】
第二課時化學肥料
【學生交流】請說出你所知道的化肥的名稱與作用。
【學生討論】化學肥料如何分類?
【小結】氮肥(含N)磷肥(含P)鉀肥(含K)復合肥料
【觀察與思考】學生完成201頁的內容后交流,進一步鞏固對化肥的認識。
【學生交流】化肥的生產
【教師講述】化肥生產中提到了催化劑,可結合制氧、合成氨作一介紹,其中鐵及其化合物具有重要作用,雙氧水制氧也可用氯化鐵溶液作催化劑由于是液體催化其效果要比二氧化錳好;以活性鐵為成分的催化劑(商品名為預還原氨合成催化劑A110-I-H)在30萬噸/年的大型氨廠得到廣泛使用
【學生討論】化肥使用的利與弊
【小結】利:化肥肥分含量高,見效快
弊:化肥肥分單一,使用不合理時,土壤結構會遭到破壞;若使用不當,還會因流失而污染江河湖泊。
【活動與探究】氮肥種類很多,經常會用含銨根的氮肥,那么如何用簡單的方法來檢驗銨態(tài)氮肥?
【實驗1】硫酸銨與消石灰在研缽混合研磨
【實驗2】硫酸銨與氫氧化鈉溶液,在酒精燈上微熱
【學生思考】〔實驗1〕與〔實驗2〕實驗操作上的區(qū)別,思考“為什么銨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需要加熱”。
【小結】銨態(tài)氮肥的檢驗:
加入堿液后加熱有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產生。
【拓展視野】常見化肥的簡易鑒別
學生閱讀了解
【作業(yè)】204頁第7題
【板書】化學肥料
一、化學肥料分類:氮肥(含N)磷肥(含P)鉀肥(含K)復合肥料
二、化肥使用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小學生勵志的期中考試動員主題班會的發(fā)言稿五篇
- 2025年度公路貨運時效保障合同匯編
- 2025年度國際房地產投資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工程造價信息化管理服務合同
- 電信業(yè)務新星產品介紹與營銷策略解析
- 2025年度新型醫(yī)療設備區(qū)域代理銷售合同
- 現(xiàn)代電影院裝飾風格與施工工藝研究
- 現(xiàn)代智能家居裝修的未來展望與挑戰(zhàn)
- 校慶活動策劃的預算管理與執(zhí)行控制
- 混合云環(huán)境下的網絡操作系統(tǒng)整合策略
- 蘇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時《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課件
- 2025年中考物理總復習《壓強》專項測試卷含答案
- 《智能傳感器技術》課件
- SaaS服務具體應用合同范本2024版版
- 山東省濰坊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 政治試題(含答案)
- 知識產權培訓內容課件
- 2025年幼兒園年度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 殘疾人掛靠合作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 浙江省臺州市2021-2022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質量評估政治試題 含解析
- 寧夏“8·19”較大爆燃事故調查報告
- 2024年資助政策主題班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