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靈樞_第1頁
黃帝內經 靈樞_第2頁
黃帝內經 靈樞_第3頁
黃帝內經 靈樞_第4頁
黃帝內經 靈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黃帝內經.靈樞讀書筆記模板01思維導圖讀書筆記目錄分析內容摘要精彩摘錄作者介紹目錄0305020406思維導圖靈樞內經黃帝白話內經原文中醫(yī)藥衛(wèi)氣水寒熱黃帝臟腑病氣病形營法音壽內經關鍵字分析思維導圖內容摘要內容摘要“郭靄春中醫(yī)經典白話解系列”叢書包含《黃帝內經素問白話解》、《黃帝內經靈樞白話解》、《難經集注白話解》、《傷寒論校注白話解》、《金匱要略校注白話解》5種?!饵S帝內經靈樞白話解》一書是對中醫(yī)經典《黃帝內經靈樞》的注釋和白話解,體例上分為原文、注釋、白話解三項內容。本書參考多種善本及諸家注本,注釋詳實貼切,白話解通俗易懂,在詞義、句式、詞序上與經文相互對應,深刻揭示了《黃帝內經靈樞》原文的奧旨。本書對學習和精研《黃帝內經靈樞》具有較好的輔助作用,適合中醫(yī)藥院校學生、中醫(yī)藥從業(yè)者及廣大中醫(yī)藥愛好者閱讀。讀書筆記讀書筆記醫(yī)書中的醫(yī)書,以九針起論,兼陰陽四時五谷臟腑為對應,開辟了中醫(yī)的理論先河[嘿哈]。第一次讀《黃帝內經》不甚感慨,我們現在不懂的很多淺顯的道理,古人反而在千年之前已經明白??????太博大精深了,要好好反復學習??。這是我認真開始讀的第一本古醫(yī)書,但其中有現代文注解,每有疑慮都會記下慢慢求證,希望前輩可以指教。《黃帝內經》是中醫(yī)學經典中的經典,是中醫(yī)的最高權威,然而漫長的中醫(yī)歷史上卻鮮有人能將《黃帝內經》的醫(yī)學體系完整破解,她所蘊藏的巨大潛力和價值也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中醫(yī)生基本都度過這本書,光大中醫(yī)愛好者也都知道這本書,今天讀起來真的覺得不錯,有原文也有譯文,如果你也像我沒怎么讀過?建議你也好好讀讀吧!。佩服古人的智慧,那個時代沒有先進的儀器,依靠診脈針灸,辯證論治,就能解除病患。重溫《黃帝內經》,研而習之,靜而思之,施而行之,常以用之,在忙碌中**自己的健康,在應用中收獲碩果,那么健康會永遠受惠,人生財富堅實其本。寫得挺好。少陰經段落的最后:“…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虛者…”,其他地方是“灸則強食生肉,緩帶披發(fā),大杖重履而步。精彩摘錄精彩摘錄進針慢而出針快,急按針孔的為補法;進針快而出針慢,不按針孔的為瀉法。五臟六腑之病在該經原穴處會出現壓痛點,如肝經在太沖,心經在神門,脾經在太白,肺經在太淵,腎經在太溪,心包經在大陵,大腸經在合谷,小腸經在腕骨,膽經在丘墟,胃經在沖陽,膀胱經在京骨,三焦經在陽池。脈氣所出的地方,叫做“井”;脈氣流過的地方,叫做“滎”;脈氣灌注輸運的地方,叫做“輸”;脈氣大行的地方,叫做“經”;脈氣匯聚的地方,叫做“合”井穴少商,可清肺利咽,蘇厥開竅;滎穴魚際,可清肺熱,利咽喉,調脾胃;輸穴太淵,可通調血脈,止咳化痰;經穴經渠,可宣肺平喘;合穴尺澤,可清瀉肺熱,通絡止痛。?!端貑枴菲厝梭w生理、病理、疾病治療原則和原理等基本理論,《靈樞》則偏重于人體解剖、臟腑經絡、腧穴針灸等。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插圖],邪勝則虛之。陽中之少陰,是肺,它的原穴是太淵,左右各一,共二穴;陽中之太陽,是心,它的原穴是大陵,左右各一,共二穴;陰中之少陽,是肝,它的原穴是太沖,左右各一,共二穴;陰中之至陰,是脾,它的原穴是太白,左右各一,共二穴;陰中之太陰,是腎,它的原穴是太溪,左右各一,共二穴。目錄分析九針十二原第一法天本輸第二法地小針解第三法人邪氣臟腑病形第四法時卷一根結第五法音官針第七法星壽夭剛柔第六法律卷二終始第九法野本神第八法風卷二經脈第十經水第十二經別第十一卷三經筋第十三骨度第十四五十營第十五營氣第十六脈度第十七12345卷四四時氣第十九營衛(wèi)生會第十八卷四五邪第二十寒熱病第二十一癲狂第二十二熱病第二十三厥病第二十四12345卷五病本第二十五雜病第二十六周痹第二十七口問第二十八卷五師傳第二十九決氣第三十腸胃第三十一平人絕谷第三十二卷六海論第三十三五亂第三十四脹論第三十五五癃津液別第三十六卷六五閱五使第三十七逆順肥瘦第三十八血絡論第三十九陰陽清濁第四十卷六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病傳第四十二淫邪發(fā)夢第四十三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外揣第四十五12345卷七本臟第四十七五變第四十六卷七禁服第四十八論勇第五十五色第四十九卷八背腧第五十一衛(wèi)氣第五十二論痛第五十三天年第五十四逆順第五十五五味第五十六010302040506卷八水脹第五十七賊風第五十八衛(wèi)氣失常第五十九玉版第六十卷九五禁第六十一動輸第六十二五味論第六十三陰陽二十五人第六十四卷九五音五味第六十五百病始生第六十六行針第六十七上膈第六十八憂恚無言第六十九寒熱第七十010302040506卷十通天第七十二邪客第七十一卷十官能第七十三刺節(jié)真邪第七十五論疾診尺第七十四卷十一九宮八風第七十七衛(wèi)氣行第七十六卷十一九針論第七十八歲露論第七十九大惑論第八十癰疽第八十一卷十二《黃帝內經》對癥養(yǎng)五臟《黃帝內經》五臟不適癥狀與解析附錄作者介紹同名作者介紹郭靄春,(1912—2001年)我國著名醫(yī)史文獻學家、中醫(yī)學家、史學家、詩人,多次榮獲國家研究生優(yōu)秀教師稱號,天津人。1933年畢業(yè)于天津市崇化學會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