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素維生素礦物質_第1頁
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素維生素礦物質_第2頁
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素維生素礦物質_第3頁
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素維生素礦物質_第4頁
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素維生素礦物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素維生素礦物質第一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第一章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素維生素、礦物質、水第二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維生素(vitamin)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天然存在于食物中,人體幾乎不能合成,需要量甚微。維生素既不構成機體組織,也不供給能量,而是各有其特殊功能,主要作為調節(jié)物質,在物質代謝中起重要的作用。維生素按其溶解性質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兩大類。第三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1脂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可溶于脂肪及脂溶劑,而不溶于水。在食物中常與脂類共存,在體內的吸收與脂肪相似,吸收后大部分貯存在體內脂肪中,出現(xiàn)缺乏癥狀緩慢,過量攝取易引起中毒。第四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1脂溶性維生素1.維生素A(視黃醇)與類胡蘿卜素維生素A是指具有視黃醇生物活性的一大類物質。只存在于動物性食品中,在體內主要儲存于肝臟中。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都對熱、酸和堿穩(wěn)定,一般烹調和罐頭加工不易破壞。維生素A易被氧化破壞,長時間的高溫、特別是在有氧和紫外線照射的條件下?lián)p失明顯,脂肪酸敗可使其嚴重破壞。食物中的磷脂、維生素E或其他抗氧化劑有提高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穩(wěn)定性的作用。第五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1脂溶性維生素1.維生素A(視黃醇)與類胡蘿卜素1)生理功能有助于維持暗視力;維持皮膚和粘膜健康;促進生長和骨骼發(fā)育;促進生長發(fā)育和維護生殖功能;維生素A與類胡蘿卜素有防癌抗癌作用。2)吸收與代謝膳食中大約70%~90%的視黃醇,20%~50%的類胡蘿卜素在小腸吸收。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吸收率約為其攝入量的1/3,吸收后在人體內轉變?yōu)榫S生素A的轉換率為吸入量的1/2。膽鹽能促進胡蘿卜素轉變?yōu)榫S生素A,有利于其吸收、運轉和代謝第六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1脂溶性維生素1.維生素A(視黃醇)與類胡蘿卜素3)缺乏與毒性兒童:暗適應能力下降干眼病,角膜軟化成人:夜盲癥,干皮病一般飲食不致維生素A攝入過量,大量攝入類胡蘿卜素也不會引起毒性作用。中毒多發(fā)生在長期誤服過量的維生素A濃縮劑的兒童。第七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1脂溶性維生素1.維生素A(視黃醇)與類胡蘿卜素4)參考攝入量與來源膳食VA的供給量都是以視黃醇當量(RE)表示。我國VA的每日推薦攝入量(μgRE):兒童500~700,14歲以上及成年男子800,女子700,孕婦800~900,乳母1000。食物來源:動物肝臟,紅心甜薯,菠菜,胡蘿卜,胡桃蒲公英,南瓜,綠色菜類。第八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1脂溶性維生素2.維生素D維生素D是類固醇的衍生物,主要包括兩種:D2稱麥角鈣化醇、D3稱膽鈣化醇。植物中麥角固醇在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后可以轉變成D2,人體皮下的7-脫氫膽固醇在日光或紫外線照射下可以轉變?yōu)镈3。維生素D很穩(wěn)定,耐高溫,不易氧化,但對光敏感,脂肪酸敗可使其破壞。通常的貯藏、加工不會引起維生素D的損失。第九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1脂溶性維生素2.維生素D1)生理功能促進鈣的吸收,促進腎小管對鈣、磷的重吸收,維持血清鈣磷濃度的穩(wěn)定,有助于骨骼和牙齒的健康;維生素D還具有免疫調節(jié)功能。維生素D被認為具有維生素和激素的雙重作用。2)吸收與代謝在小腸吸收。其在膽汁協(xié)助下形成乳糜微粒,經淋巴管入血流,與自身形成的維生素D3一起轉運到肝臟中進行羥化反應,最后轉入血循環(huán)。第十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1脂溶性維生素2.維生素D3)缺乏癥與毒性缺乏癥主要是佝僂病、骨質軟化癥以及骨質疏松癥。通過食物來源的維生素D一般不會過量。但長期攝入過量維生素D可能會產生副作用甚至中毒。預防過量的維生素D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濫用。第十一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1脂溶性維生素2.維生素D3)參考攝入量與來源維生素D的每日推薦攝入量為:0~10歲為10μg,11歲至成人為5μg,50歲以后為10μg。由于日光直接照射皮膚可產生膽鈣化醇,所以在戶外活動較多的人不易缺乏,一般不需另外補充。維生素D主要存在于魚肝油中;天然食物中的含量很少,酵母和動物性食品是其主要來源。為此,嬰幼兒食品常給予維生素D強化。第十二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1脂溶性維生素3.維生素E(生育酚)維生素E是所有具有生育酚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總稱。在自然界以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的形式存在,其中,α-生育酚生物活性最高。維生素E對氧敏感,易被氧化,易受堿和紫外線破壞。脂肪氧化可引起維生素E的損失。維生素E主要儲存于脂肪組織、肝臟及肌肉中,大多數(shù)成人體內儲存相對豐富。第十三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1脂溶性維生素3.維生素E(生育酚)1)生理功能抗氧化作用;維持細胞的完整和正常功能,與發(fā)育、抗衰老有密切關系。與生殖功能也有關,可防止流產。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與抗癌作用。2)吸收與代謝吸收維生素E需要有脂肪和膽鹽的存在,以乳糜微粒形式從小腸上部吸收,經淋巴管入血流。正常人對維生素E的吸收率平均達70%。第十四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1脂溶性維生素3.維生素E(生育酚)4)參考攝入量與來源維生素E是指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三烯生育酚和δ-生育酚的總和。用“總α-生育酚當量”(mgα-TE)表示。每日適宜攝入量(mgα-TE)為:兒童3~10,青少年、成人14。食物來源:植物油、種子、堅果類、蛋黃和綠色蔬菜中含量豐富,肉、魚、禽、乳中也都含維生素E。 維生素E常用做食品加工的抗氧化劑。第十五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2水溶性維生素共同特點:溶解于水,在體內僅有少量儲存,較易從尿中排出;絕大多數(shù)以輔酶或輔基的形式參加各種酶系統(tǒng),在中間代謝的很多環(huán)節(jié)發(fā)揮重要作用;缺乏癥出現(xiàn)較快;毒性很小。

第十六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2水溶性維生素1.維生素B1(硫胺素)又稱硫胺素,也稱抗腳氣病因子或抗神經炎因子。在酸性溶液中比較穩(wěn)定,一般烹調溫度下破壞較少。在堿性溶液中極不穩(wěn)定。紫外線可使之分解。銅離子可加快它的破壞。在干燥情況下不被空氣氧化。在體內80%以焦磷酸硫胺素(TPP)形式貯存。第十七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2水溶性維生素1.維生素B1(硫胺素)1)生理功能能量代謝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有助于維持神經系統(tǒng)的正常生理功能;與心臟功能有關;促進胃腸蠕動。2)吸收與代謝吸收的部位在空腸和回腸。吸收進行磷酸化后變成焦磷酸硫胺素,發(fā)揮輔酶作用。維生素B1在尿中排出量與其攝入量成正比。第十八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2水溶性維生素1.維生素B1(硫胺素)3)缺乏與過量攝入不足時,輕者表現(xiàn)為肌肉乏力、精神淡漠和食欲減退,重者會發(fā)生典型的腳氣病,重病人可引起心臟功能失調、心律衰竭和精神失常。長期口服硫胺素,未見任何毒副作用。3)參考攝入量與來源每日推薦攝入量為:1~14歲0.6~1.5mg,成人男性1.4mg,女性1.3mg,孕婦1.5mg,乳母1.8mg。

食物來源:種子外皮及胚芽,米糠、麥麩、黃豆、酵母和瘦肉中最豐富、極易被人體小腸吸收。糧食是維生素B1的主要來源,建議食用碾磨度不太精細的谷物,可防止其缺乏。第十九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2水溶性維生素2.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B2較耐熱,在干燥狀態(tài)和酸性溶液中穩(wěn)定,在堿中易受熱分解,光照射易被破壞。1)生理功能能量代謝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有助于維持皮膚和粘膜健康;參與煙酸、VB6代謝和一些藥物代謝;參與機體的抗氧化防御系統(tǒng)密切相關。2)吸收與代謝吸收發(fā)生在小腸近端,在肝臟轉變成作為輔酶FMN和FAD。一般動物來源的核黃素比植物來源的核黃素容易吸收。第二十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2水溶性維生素2.維生素B2(核黃素)3)缺乏與過量攝入不足和酗酒是其缺乏最主要的原因。缺乏癥狀:唇炎、口角炎、舌炎、陰囊皮炎、脂溢性皮炎。由于核黃素缺乏影響鐵的吸收,易出現(xiàn)繼發(fā)缺鐵性貧血。一般來說,核黃素不會引起過量中毒。4)參考攝入量與來源每日膳食推薦攝入量為:成人男性1.4mg,女性1.2mg。膳食來源:動物性食品中含量較高,特別是內臟、奶類和蛋類含量較多,植物性食品中以豆類和綠葉蔬菜含量較多,谷類和一般蔬菜含量較少。第二十一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2水溶性維生素3.維生素B6維生素B6稱吡哆醇,實際上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三種衍生物。1)生理功能是機體中很多酶系統(tǒng)的輔酶,參與氨基酸的合成代謝、催化血紅素合成、催化肌肉與肝臟中的糖原轉化、參與亞油酸合成花生四烯酸以及膽固醇的合成與轉運、參與-碳單位代謝,影響核酸和DNA的合成、影響同型半胱氨酸轉化為胱氨酸的代謝、影響機體免疫功能、升高神經遞質水平。2)吸收與代謝在空腸被動吸收。在體內吡哆醛和吡哆胺可以互相轉變。食入的維生素B6,約70%氧化后由尿中排出,也可經糞便排出。第二十二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2水溶性維生素3.維生素B6

3)缺乏與毒性可在人體腸道內少量合成,一般不易缺乏。缺乏可致眼、鼻與口腔周圍皮膚脂溢性皮炎。可見有口炎、舌炎、唇干裂。從食物中獲取過量的維生素B6沒有副作用,通過補充品長期給予大劑量維生素B6會引起嚴重毒副作用。4)參考攝入量與來源每日適宜攝入量(AI)值為:1~14歲0.5~1.1mg,成人1.2mg,50歲后1.5mg,孕婦、乳母1.9mg。食物來源:動植物中均含有,但一般含量不高。其中含量較多的食物有蛋黃、肉、魚、肝、腎、全谷、豆類、蔬菜。

第二十三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2水溶性維生素4.維生素PP(煙酸、尼克酸)也叫抗癩皮病維生素,發(fā)生癩皮病不僅是缺乏煙酸,常與硫胺素、核黃素缺乏同時存在。能耐酸、堿、熱、氧和光而不被破壞,一般烹調方法對它影響較小。是能量代謝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有助于維持皮膚和粘膜健康;有助于維持神經系統(tǒng)的健康。廣泛存在于動物和植物性食物中,尤以內臟如肝臟含量很高,蔬菜也含有較多的煙酸,谷類含量也不少,但受加工程度的影響,此外,由于結合型對吸收的影響,一些谷類(如玉米)中所含煙酸的營養(yǎng)價值受到限制。第二十四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2水溶性維生素5.葉酸

葉酸對熱、光線、酸性溶液均不穩(wěn)定,在堿性或中性溶液中對熱穩(wěn)定。食物中的葉酸經烹調加工后損失率可高達50%~90%。葉酸有助于胎兒大腦和神經系統(tǒng)的正常發(fā)育;有助于紅細胞形成。作為體內生化反應中重要的輔酶。參與合成DNA、RNA,參與氨基酸代謝,參與血紅蛋白等的合成。人體缺乏葉酸時可引起巨紅細胞性貧血,孕早期缺乏葉酸會引起胎兒神經管畸形,造成新生兒生長不良。孕婦可以食用葉酸強化食品或葉酸補充劑。葉酸廣泛存在于各種動植物食品中。富含葉酸的食物為動物肝、腎、雞蛋、豆類、酵母、堅果類、綠葉蔬菜及水果等。第二十五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2水溶性維生素7.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呈酸性,有強還原性。畏光、怕熱,忌銅、鐵,是最不穩(wěn)定的一種維生素,冷凍或冷藏、熱加工均可造成損失,在一般烹調中損失較大,在酸性溶液中較穩(wěn)定。1)生理功能有助于維持皮膚和粘膜健康;有助于維持骨骼、牙齦的健康;可以促進鐵的吸收;有抗氧化作用。2)吸收與代謝維生素C絕大部分在回腸吸收,抗壞血酸的吸收隨著攝入量的增加而減少。其吸收率為80%~95%。第二十六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維生素1.5.2水溶性維生素6.維生素B12(鈷胺素)在弱酸中相當穩(wěn)定,但在強酸、強堿作用下極易分解,并易為日光、氧化劑、還原劑等所破壞。以輔酶形式參與體內的生化反應,有助于紅細胞形成。人體缺乏時可引起巨紅細胞性貧血,即惡性貧血,以及神經系統(tǒng)損傷。

膳食來源:肉類、動物內臟、魚、禽、貝殼類及蛋類,乳及乳制品中含有少量。植物性食品中基本不含VB12。口服維生素B12不能吸收,需要藥物注射。第二十七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6礦物質除碳、氫、氧和氮主要以有機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的存在人體內的元素統(tǒng)稱為礦物質(或無機鹽或灰分)按在體內的含量和膳食中的需要不同,可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常量元素又稱宏量元素。體內含量較多,每日膳食需要量在100mg以上的元素。包括鈣、磷、鈉、鉀、鎂、氯和硫等7種元素。微量元素又稱痕量元素。是指含量小于體重的0.01%,每日膳食需要量為微克至毫克的礦物質,包括鐵、碘、鋅、硒、銅、錳、鉻、鈷等9種。第二十八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6礦物質1.6.1常量元素1.鈣(Ca)1)生理功能骨骼和牙齒的主要組成成分,維持骨骼密度。許多生理功能也需要鈣的參與。鈣是保持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血液凝結過程,心臟和肌肉的收縮與舒張,神經興奮與傳遞,細胞功能的維持,多種酶的激活及體內酸堿平衡等不可缺少的物質。第二十九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6礦物質1.6.1常量元素1.鈣(Ca)2)吸收與利用鈣在小腸通過主動轉運與被動轉運吸收,一般鈣吸收率為20%~60%不等。影響腸內鈣吸收的主要因素:草酸、植酸、磷酸、膳食纖維、脂肪酸、堿性藥物促進腸內鈣吸收的因素:維生素D、某些氨基酸、乳糖、一些抗生素第三十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6礦物質1.6.1常量元素1.鈣(Ca)3)缺乏癥與過量危害長期缺鈣就會導致骨骼、牙齒發(fā)育不良,血凝不正常,甲狀腺機能減退。兒童缺鈣會出現(xiàn)佝僂病,中老年人缺乏易發(fā)生骨質疏松、骨質增生等,要做好預防工作。過量鈣的攝入可能增加腎結石的危險性,對鐵、鋅等礦物質的食物利用率產生影響。第三十一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6礦物質1.6.1常量元素1.鈣(Ca)4)參考攝入量與來源每日適宜攝入量為:成人800mg,青少年1000mg,孕婦和乳母1000~1200mg。全國城鄉(xiāng)鈣攝入量僅為推薦攝入量的41%。食物來源:奶和奶制品是鈣的最好來源,小蝦皮、堅果類、豆類及其制品、海帶、紫菜、芝麻醬,綠葉蔬菜如油菜、芹菜葉、雪里蕻。第三十二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6礦物質1.6.1常量元素2.磷(P)1)生理功能磷是人體骨骼、牙齒的重要成分,參與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吸收與代謝,參與體內的能量轉化,維持機體酸堿平衡。是構成腦神經組織和腦脊髓的主要成分,對兒童生長發(fā)育特別重要。2)吸收與排泄磷的代謝過程與鈣相似。鈣磷比例適當(1:1~1.5)時吸收較好;維生素D能促進磷的吸收。主要排泄途徑是腎臟。第三十三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6礦物質1.6.1常量元素2.磷(P)3)缺乏與過量一般不會由于膳食的原因引起磷缺乏。缺乏癥有發(fā)育不良、體重下降、疲倦、齡齒、精神緊張、神經障礙。

4)參考攝入量與來源每日適宜攝入量為成人700mg。食物來源:

瘦肉、禽、蛋、魚、堅果、海帶、紫菜、油料種子、豆類等。糧谷中的磷為植酸磷,吸收利用率低。第三十四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6礦物質1.6.1常量元素3.鈉(Na)

鈉能調節(jié)細胞滲透壓、調節(jié)機體水分、維持酸堿平衡、鈉泵、增強神經肌肉興奮性。食鹽是人體獲得鈉的主要來源。制備食物過程中加入的鈉、醬油、鹽漬或腌制肉、醬咸菜、咸味零食等也是重要來源。鈉攝入量過多是高血壓的重要因素。鈉攝入過高有害健康,每日食鹽的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

第三十五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6礦物質1.6.1常量元素4.鉀(K)鉀維持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正常代謝;維持細胞內正常滲透壓;維持神經肌肉的應激性和正常功能;維持心肌的正常功能;維持細胞內外正常的酸堿平衡和電離子平衡;降低血壓。人體內的鉀主要來自食物,正常進食的人一般不易發(fā)生鉀攝入不足。

蔬菜和水果是鉀最好的來源。第三十六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6礦物質1.6.2微量元素1.鐵(Fe)1)生理功能鐵對血紅蛋白的產生是必需的,構成細胞色素和含鐵酶,參與能量代謝。2)吸收與利用食物中的鐵有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兩種形式,血紅素鐵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吸收率較高。人乳中鐵的吸收率最高(49%)非血紅素鐵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吸收率較低。能促進食物中非血紅素鐵吸收的因素有:VC、果糖、半胱氨酸、檸檬酸以及動物肉類。抑制食物中鐵吸收的因素:植酸鹽、草酸鹽、纖維素、鞣酸等。食物中鐵的營養(yǎng)價值高低,除鐵含量外,還要看鐵的生物利用率以及食物中是否有抑制或促進鐵吸收因素的存在。第三十七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6礦物質1.6.2微量元素1.鐵(Fe)3)缺乏癥與毒性缺鐵是造成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發(fā)生缺鐵性貧血時表現(xiàn)為乏力、面色蒼白、頭暈、心悸、指甲脆薄、食欲不振等。4)參考攝入量與來源動物血、肝臟、雞胗、牛腎、大豆、黑木耳、芝麻醬均含有豐富的鐵,瘦肉、紅糖、蛋黃、豬腎、羊腎、干果也是鐵的良好來源。對醬油和面粉等食品進行鐵強化,可使公眾總鐵攝入量明顯增加。大量攝食補鐵劑或強化食品時,可發(fā)生鐵中毒。鐵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每日為50mg。第三十八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6礦物質1.6.2微量元素2.碘(I)碘是甲狀腺發(fā)揮正常功能的要素。甲狀腺素具有參與能量代謝;促進代謝和體格發(fā)育;促進腦發(fā)育;垂體激素作用等生理功能。甲狀腺是貯存碘化物的唯一組織。碘供給不足時,會出現(xiàn)甲狀腺腫大,這是一種地方病。孕婦嚴重缺碘,胎兒出生后患克汀病,表現(xiàn)為智力低下,聽力、語言及運動障礙。攝入過量碘也會中毒和引起甲狀腺腫大,稱為高碘性甲狀腺腫。我國在全國范圍內采取食鹽加碘的防治措施,已實施多年。食物來源:海帶、紫菜、海魚、海蝦。第三十九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6礦物質1.6.2微量元素3.鋅(Zn)

鋅在體內的主要存在方式是作為酶的成分之一。1)生理功能鋅是兒童生長發(fā)育必需的元素;是金屬酶的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劑,可維持生物膜結構和功能;影響味覺,有助于改善食欲;參與免疫功能,并對激素有重要影響;有助于皮膚健康。2)吸收與利用鋅的吸收和利用與鐵相似,鈣、植酸鹽和食物纖維均能降低鋅在腸道中的吸收,組氨酸和半胱氨酸可促進鋅的吸收;鐵對鋅的吸收有相互競爭的作用,鋅鐵比太高時影響鋅的吸收。牛乳中的鋅吸收率低。第四十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6礦物質1.6.2微量元素3.鋅(Zn)3)缺乏與過量

鋅缺乏時,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或異食,生長停滯,認知行為改變,性成熟延遲,皮膚疾患,胃腸道疾患(腹瀉),免疫功能降低等。一般來說人體不易發(fā)生鋅中毒。但過量的鋅可干擾銅、鐵等吸收利用,損害免疫功能。4)參考攝入量與來源

每日推薦攝入量為:兒童和青少年12.0~19.0mg,成年男性15.5mg,女性11.5mg,

食品來源:動物肝臟、牡蠣、紅色肉類、魚中含鋅較多,干果類、谷類胚芽和麥麩、奶酪、蝦、燕麥、花生。一般植物性食物和果蔬中含鋅較低。第四十一頁,共四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6礦物質1.6.2微量元素4.硒(Se)硒構成含硒蛋白和含硒酶;起抗氧化作用;保護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維持正常免疫功能;對甲狀腺素的調節(jié)作用;重金屬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