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張承志之《黑駿馬》_第1頁
淺論張承志之《黑駿馬》_第2頁
淺論張承志之《黑駿馬》_第3頁
淺論張承志之《黑駿馬》_第4頁
淺論張承志之《黑駿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論張承志之《黑駿馬》淺談張承志之《黑駿馬》張承志是新時期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在漢文化、回文化、北方游牧文化的影響下,他的文學作品內涵不斷深化。在文學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不斷構筑著自己的精神陣地,宣揚自己“純潔的精神”,而抵抗流俗和堅守信念就是他的“純潔的精神”的內核。張承志讓我們感到尷尬,你無法一下抓住他,一下子穿透被他用極濃極強烈的自我感情色彩和真實的血肉澆筑的清晰而又混沌、外張而又內閉、宏拓逍遙而又凝貯珍域的生命的奧秘。當古老的牧歌《鋼嘎哈拉》那低回無盡的悲愴周而復始,在自己心中蕩漾出那份漣漪,終會包含自己多少的回憶,多少的往事,多少的情感,那遠去的一幕幕,終究還是會浮現(xiàn)在腦海。張承志在內蒙古烏珠穆沁做知青,烏珠穆沁,位于內蒙中部錫林郭勒,草原廣闊,游牧文明深刻,在這種背景的影響下,張承志的知青文學也有少數(shù)民族的豪放和激揚。其實從本文的設定,就顯示出了本篇作品的基調。白音寶力格,蒙語中美麗富饒的泉水;額吉,蒙語中母親的意思;索米婭,蒙語中春天的嫩芽的意思。即使生活沒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前進,但是也要對生活充滿希望,這就是張承志在《黑駿馬》這部小說中所要表達的思想。那么,這個故事,我們從何談起呢。是從寶力格和索米婭童年初次相遇么。是從黑駿馬鋼嘎哈拉出現(xiàn)的那個早晨么。還是,寶力格和索米婭那分離的九年。亦或是寶力格和索米婭在闊別九年重逢的那一刻。可以說,《黑駿馬》這部小說,真的讓人不知道從哪里講起比較好。那一幕幕,一直在腦海中盤旋,揮之不去。小說主要描寫的是寶力格騎著黑駿馬尋找童年愛人索米婭的故事。白音寶力20105081115格幼年喪母,父親無暇撫養(yǎng),為此寄養(yǎng)在勃勒根草原上的額吉撫養(yǎng)。他在額吉家遇到了和他有相同命運的一個孤兒——索米婭。額吉沒有親人,她把兩個孩子當親生兒女一樣撫養(yǎng)成人。兩個孩子漸漸長大,額吉想讓他們結成終生伴侶,但心懷抱負的寶力格一心想到外面讀書,將來做一名獸醫(yī)。寶力格接到通知,要他到蘇木參加獸醫(yī)培訓班,這正是他所期盼的。索米婭送寶力格去培訓班,搭乘的是一輛運羊毛的貨車,因駕駛艙已經(jīng)坐滿,兩個人坐在貨箱的羊毛堆里,貨車夜晚出發(fā),深秋的寒風刺骨,兩個年輕人相互依偎著,直到天邊露出曙光。在朝霞的見證下,兩人立下誓言,要結為夫妻,永世相愛,并約定在培訓班結束之后就回家結婚。寶力格學成后回到勃勒根草原,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索米婭居然被草原上的惡棍黃毛希拉所玷污,并且已經(jīng)懷上了他的孩子。寶力格的精神幾乎崩潰,在看到額吉和索米婭居然默默承受這一切后,寶力格發(fā)現(xiàn)自己和草原生活的隔閡,在巨大的打擊下,憤然出走。九年后,寶力格大學畢業(yè),成為了自治區(qū)畜牧廳的一名技術員,因為作草原牧業(yè)調查,寶力格又回到勃勒根草原,決定去尋找他依然念念不忘的索米婭。此時,索米婭早已經(jīng)遠嫁到諾蓋淖爾湖畔,在額吉死后,帶著其其格艱難度日。索米婭嫁給了車夫達瓦倉,她又給達瓦倉生了三個兒子,一家人在諾蓋淖爾過著貧窮而又平靜的生活。其其格異常瘦弱,且又收到繼父的不平等對待,為了給其其格幼小的心靈一絲安慰和期待,索米婭謊稱其其格的父親是寶力格,并對她說,她的父親有一天會騎著一匹叫鋼嘎哈拉的黑駿馬來找她們。當他們相見時,寶力格默認了這個善意的謊言,而其其格真的對寶力格產生了父親一般的依戀。最后,寶力格騎著黑駿馬離開了諾蓋淖爾,唱起了這首《鋼嘎〃哈拉》長調古歌?!爱斘业拈L調和全部音樂終于悄然逝去的一霎間,我滾鞍下馬,猛的把身體撲進青青的茂密草叢之中。我悄悄親吻著這苦澀的草地,親吻著這片留下了我和索米婭的斑斑足跡和熾熱愛情,這出現(xiàn)過我永志不忘的美麗朝霞和伸展著我的親人們生路的大草原。我悄悄的哭了,就像古歌中那個騎著黑駿馬的牧人一樣”。其實,只有當我們在無人的時候,靜靜的看《黑駿馬》的時候,才能慢慢讀懂感受這其中的思想情感。這個故事中,有草原,有藍天,有白云,有古老的牧歌,有明凈的勃勒根河。這個故事中,有悔恨的寶力格,有美麗的索米婭,有強悍的鋼嘎哈拉,有慈祥的白發(fā)額吉,有不堪回首的往事,有美麗悲涼的結局?!逗隍E馬》是對張承志“小說應當是一首詩,而全部感受、目的、結構、音樂和圖畫,全部詩都要仰仗語言的敘述來表達和表現(xiàn)。所以,小說應當是一篇真正的美文”這一文學理想的最好詮釋。小說以牧人基本素質的心緒——蒙古草原文明的獨特靈性為內核,以深厚的藝術底蘊為機體,向人們傾訴他神往的家園天堂。美源自靈魂,源自精湛,源自意象,源自真摯和感悟。小說通過一個深沉而摯切的愛情悲劇,一段漫長感傷的成長歷程,述說了蒙古人艱難咀嚼的生活,然后,正是由于生活的磨練,磨出了草原人堅強、隱忍、剛毅、豪放、守護神般的男子漢和善良、偉大的女性,那廣袤的草原、通透人性的黑駿馬、那粗獷強悍的牧民、那紅霞燃燒的早晨、那鳴叫著的雁陣、那清澈的勃勒根小河、那質樸悲愴的民歌都是草原的精靈。《黑駿馬》,那些難忘的感傷,那個古樸而悲涼的故事,仿佛,總覆蓋了自己太多的往事,太多的記憶,太多的憂傷。仿佛每一個凄涼的故事,都是以歡樂開始的,最終都以悲劇收尾,好像只有這樣,才可以給人留下深刻的記憶,才可以震撼人心,才可以更加讓人回味。有多少人,會知道,故鄉(xiāng)給那些拋棄它的人帶來了多少的痛楚,又有多少人會知道,當再次回到自己九年前的家,看到的只是那一片空地的感受,還有多少人,能懂得,那個曾經(jīng)美麗而又可愛的姑娘,那個曾經(jīng)相伴多年的姑娘,那個本可以成為自己新娘的姑娘,早已經(jīng)成為別人孩子的母親時候的感受呢。爆音寶力格、索米婭、額吉、其其格、鋼嘎哈拉,這些感到親切的名字,卻為何,拼在一起時,在心中會有一絲絲的凄涼,會有一絲絲的感傷,是因為她們凄涼的結局么。還是因為她們的無可奈何。亦或,是對命運不公的質問啊。早已經(jīng)忘了對這個故事,讀了多少次,一次。兩次。三次。四次。還是五次啊。不過,這個好像都已經(jīng)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內心深處,一種抒發(fā)不盡,描寫不完,而又簡樸不過的滋味,一種獨特的靈性,久久珍藏著?;蛟S是閱讀吧,給自己帶來了太多的感情??鞓贰n傷、凄涼、失落,而這一切,總會令人經(jīng)意不經(jīng)意間,想起了太多太多,或許正是閱讀,讓自己的內心不再空虛,讓自己的心靈世界得到充實,讓自己總會充滿無限的遐思。許許多多,美好的,凄涼的,有趣的,乏味的故事、文章,讓自己不再孤單,至少覺得這個世界不止你一個人。張承志《黑駿馬》讀后感1《黑駿馬》是一本書寫黑駿馬一生的經(jīng)歷的書,這本書的作者生動形象的寫出了黑駿馬一生的坎坷經(jīng)歷,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我推薦大家來看。我最喜歡的篇章有:我兒時的家、自由、果園中的一次談話、我最后的家……以為這些篇章中讀完之后都是深有感觸的,如:果園中的一次談話,讀完這一篇章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人類也是如此的殘暴,竟然把剛生下來的小狗的耳朵剪成尖尖的。把老馬“奧列佛先生”的馬尾剪成了6、7英尺長。唉??蓱z的“奧列佛先生”不過還好現(xiàn)在養(yǎng)它們的是高頓老爺,一位高頓老爺是非常會愛護馬的人。可惜的是美好的日子總是那么短暫,高頓老爺?shù)姆蛉艘簿褪呛隍E馬的女主人,突然得了急癥這讓原本美好幸福的一家人就此分開了。從此以后一家人就再也沒有見過了,黑駿馬的艱難生活就此拉開了序幕,它見識了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人,如:酒后拿馬出氣的人、當然也有溫和待馬的人、還有兇暴殘忍的人……最后,黑駿馬終于回到了一個,像高頓老爺一樣的家庭安頓了下來,度過它剩下的歲月。張承志《黑駿馬》讀后感2《黑駿馬》是一部十九世紀轟動歐洲文壇的經(jīng)典小說。這本書的內容很精彩詳細的說明了主人公“黑駿馬”在人類家里度過的,一生,他遇到過了好人,讓他接受良好的訓練,從不讓他太勞累,但也遇到過外行的人,不會駕駛馬車的。小說主人公“黑駿馬”是一匹漂亮的優(yōu)種黑馬,從小他就生活在貴族人家,吃著優(yōu)良的飼料,受過良好的訓練,性格十分的溫順和善良。并且他聰明、機智、勇敢,主人和他的家人都十分喜歡他,但是好景不長,主人家里有了變故,黑駿馬被迫被賣掉,他一連被買過很多次,在這段時間里,他接觸過各種人:一喝多就拿馬撒氣的醉漢。不會駕駛馬車的外行人,一直緊緊的拉著馬車韁繩,從來不讓馬的嘴巴松弛一下,也不給馬一點點自由行動的空間,那些趕車人覺得只有這樣做,才穩(wěn)妥。還有一種人就是松松垮垮的駕駛馬車,連韁繩都不拉的,自己的雙手懶洋洋的搭在膝蓋上,有不把動物當回事兒的壞人,還有把動物當作自己最親的朋友,保護他們,愛護他們。許多的馬匹在十分惡劣的情況下為人類干活,他們的處境很悲慘,有些馬是因為干活太勞累而活活累死的,還有些馬竟然是因為一種十分殘忍的時尚而疼死的。比如說他們?yōu)榱耸棺约杭业鸟R“更加的有精神”,而連肉帶骨頭剪短他們的尾巴,這在當時竟然還是一種普遍的時尚。馬也是一種動物,不管他是什么動物,我們都應該去保護他們,就像課文上說的,我們和動物是共同屬于一個家園。這個大地不能沒有動物、植物,也不能沒有人類,我們和動物、植物是兄弟姐妹,但是在現(xiàn)在,我們卻在殘殺自己的兄弟姐妹,難道我們人類就是這么的殘忍嗎。我們應該愛護動物,給動物們一個美好的家園,而不是一個充滿自己鮮血的家園。張承志《黑駿馬》讀后感3寒假里我讀了《黑駿馬》這本書,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匹渾身烏黑的馬,它溫順、聰明又強壯,但它經(jīng)常被人虐待,當然,也有人愛護過它。黑駿馬一開始在草場生活,經(jīng)過主人的訓練,它就戴上了馬籠頭、韁繩、馬嚼子、馬鞍和鐵蹄。然后被賣到伯特維克莊園,在這認識了四匹馬,兩匹母馬名字分別叫做辣姜和快腿,兩匹公馬的名字分別叫正義和奧列弗爵士,它們都是黑駿馬的好朋友,馬夫對他們非常好,因為喬·格林沒給它及時穿上馬衣,大病了一場,同時因為女主人也生病了,所以它被賣到厄爾謝爾莊園。在那里它吃過許多苦,被套過勒馬韁繩,干了許多粗活,最后因為魯本·史密斯喝醉后,用鞭子使勁抽它,讓它快跑,結果鐵蹄掉了,腳掌上就扎滿了小石子,腳受傷摔倒在地,魯本·史密斯也摔死了,黑駿馬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療傷,又被賣掉了,他一連被賣過很多次,最后它重新回到了喬·格林的身邊,過上幸福的生活。《黑駿馬》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我們應該保護動物,而不要虐待他們,因為動物有生命,有感情,是人類的朋友,所以我們要善待他們?!捌辽婆艿奈业暮隍E馬喲,栓在門外那榆木的車上,善良心好的我的妹妹喲,嫁到了山外那遙遠的地方······我舉目眺望那茫茫的四野喲,那長滿艾可的山梁上有她的影子;黑駿馬昂首飛奔跑上那山梁,那熟悉的綽約身影喲,卻不是她”,《黑駿馬》,多么蒼涼古樸的調子啊。它那質樸無華的悲劇故事,深沉真摯的愛情,優(yōu)美悲愴的旋律,世世代代給伯勒根草原的牧民以銘心的感覺。在尋根文學小說《黑駿馬》中,作者張承志有意識地使少年白音寶力格和姑娘索米婭的悲劇愛情暗合了古歌《黑駿馬》所傳唱的愛情故事。哥哥策著矯健壯碩的黑駿馬回到草原里尋找昔日的姑娘,歷經(jīng)了千辛萬苦,卻發(fā)現(xiàn)那熟悉的綽約身影并不屬于自己要找的妹妹。盡管小說中,白音寶力格找到了索米婭,但是索米婭已然嫁作他人婦,不再是屬于白音寶力格的姑娘了。小說情節(jié)沿著“來——離去——歸來——離去”的時間線索發(fā)展。為防止白音寶力格學壞,父親把他送到了白發(fā)額吉家里教養(yǎng)。長大成人的白音寶力格渴望知識,離開草原去學習畜牧獸醫(yī)。半年多后白音寶力格回到草原卻發(fā)現(xiàn)索米婭已經(jīng)懷了黃毛龜希拉的孩子,面對奶奶和索米婭出乎意料的態(tài)度,絕望、傷心痛苦之下離開了草原。九年之后,又回到草原尋找奶奶和索米婭。小說采用現(xiàn)實的經(jīng)歷與過去的回憶穿插、交替呈現(xiàn)的表現(xiàn)形式,把白音寶力格少年時的悲傷、痛苦、憤怒和如今的愧疚、忐忑不安、迷惘展現(xiàn)地活靈活現(xiàn)、淋漓盡致。在罪惡的果實揭曉之前,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靜、相安無事。但那只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不把美好的東西撕裂得鮮血淋淋再呈現(xiàn)出來,怎么能算得上是優(yōu)秀的作品。既然要暗合古歌《黑駿馬》,既然要“尋根”,既然注定是悲劇,那么不是黃毛鬼希拉玷污了索米婭就會是別人,不是索米婭失貞就會是白音寶力格變心,反正不是以這種方式就會是以另一種方式。不管現(xiàn)代人多么極力主張男女平等,部分女性始終高舉女權主義的旗幟,女性獨特的心理、生理特征注定絕大部分的她成為弱勢群體。奶奶、索米婭、其其格,就是生活在草原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盡管奶奶是草原上有名的慈祥善良的白發(fā)額吉,總是一本正經(jīng)地講述許許多多的睿智的哲理,從不怠慢任何生命盡管那是罪惡的果實,但她只不過是個死了丈夫,有沒有兒子兒媳孝順,還要養(yǎng)育孫女的老寡婦。盡管索米婭心有所屬,卻遭遇了厄運;盡管最終與“巴帕”白音寶力格相見,卻不能任性地做回他的“沙娜”,只能由林老師——在我看來是寄托著索米婭真實情感的化身——代為訴說那些不能出于索米婭之口的話語。盡管在最艱難的時刻,其其格都沒有被奶奶和索米婭拋棄,但是達瓦倉并不喜歡這個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留在她心靈深處的創(chuàng)傷不僅不會愈合,反而將隨著漸通世事而留血發(fā)疼。其實她們并沒有過錯,那么又是什么導致了她們的悲慘命運。在草原上,男性才是力量、生命、希望的象征,是頂梁柱。對于失貞的女人,對于沒有父親的嬰孩,盡管有同情、有憐憫,卻沒有絕對的、無條件的、無隔閡的接受。小說中奶奶、索米婭、黃毛鬼希拉都遵循著草原人民世世代代的“根”,其中就包括偉大的母性、對生命的重視以及野蠻愚昧的性觀念、。不然你難以想象、解釋:一向睿智的白發(fā)額吉竟然會說出“女人——世世代代還不就是這樣嗎?!薄ⅰ爸浪髅讒I能生養(yǎng),也是件讓人放心的事”、“希拉也沒有太大的罪過”之類的話,還若無其事地張羅婚事,阻止白音寶力格向希拉尋仇;溫柔善良的索米婭,竟然會用古怪、遲疑的目光防備白音寶力格對她的孩子不利;身為造成愛情悲劇的邪惡力量的希拉,玷污了草原上那么多的女性,竟然還能安然無恙地生活下去。那么白音寶力格為何兩次來到草原,又兩度離開草原。那是因為白音寶力格沒有在草原上尋找到足夠讓他忘記他的“根”的事物。他并不是土生土長的牧人,盡管他在那里成長、成人,也掩蓋不了他不是奶奶的親生骨肉,而是來自公社的事實。在對待希拉和孩子的問題上,奶奶和索米婭的出乎意料的、與自己迥然不同的態(tài)度,令白音寶力格感到無法忍受、無人理解的孤獨。他無法容忍奶奶習慣了的那種丑陋的草原習性,他向往、追求更純潔、更文明、更尊重人、更富有事業(yè)魅力的人生。然而,在他所向往的文明社會中,也充滿了刻板枯燥的公文、無休無止的會議、人與人之間的不斷摩擦、一步步逼人就范的的關系門路等一系列令他心生厭惡的事物,一點點消磨他對所謂的文明社會的向往。漸漸地,他不敢確定到底哪里才是他的“根”,他感到迷惘、忐忑。雖然,作者張承志在小說中表達了因無法判斷草原文化與文明社會文化誰優(yōu)誰劣而無從抉擇的迷惘與徘徊,但是他依然留下了充滿光明的念想:懷著一顆更豐富、更濕潤的心去迎接明天,循著一條純潔的理想之路走向明天。人們總是在永遠失去之后,才想起去珍惜往日唾手可及的一切,包括親情、愛情。但是往事不能追趕,遺憾已經(jīng)無法彌補。過去的終將逝去,唯有眼前的才是最需要抓緊的。畢竟,能承受住厄運的打擊,由此變得成熟、堅強,明曉愛憎因由,再以嶄新的姿態(tài)迎接未知的明天,是人生之幸。[張承志黑駿馬中學生讀后感]相關文章:第四篇:張承志《黑駿馬》與《北方的河》的敘事分析比較張承志《黑駿馬》與《北方的河》的敘事分析比較全*(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西安,710119)摘要:本文以張承志的兩篇中篇小說《黑駿馬》和《北方的河》為研究對象,運用敘事學相關理論分析兩部小說敘事特色,分別探究了兩部小說的敘事交流,敘述結構,敘事視角,敘事時間和敘事空間的特色,并將兩部小說對比,從二者的比較研究之中發(fā)現(xiàn)張承志作品中一貫的主題,同時又可以窺見張承志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精心的敘事安排。兩部作品既有統(tǒng)一的主題,又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充分顯示了張承志的小說的藝術價值,和他作為“人文理想的旗手”不懈探索的精神。關鍵詞:張承志;敘事視角;敘事交流;時間;空間張承志是中國當代文壇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曾被稱為“最后一個理想主義者”。他的小說語言充滿詩意,洋溢著青春熱情的理想主義氣息,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他以豐碩的創(chuàng)作成果和鮮明的藝術個性證明了自己獨特的價值。從1978年開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以來,他先后創(chuàng)作小說36篇,其中長篇3篇,中篇5篇,短篇28篇。中篇小說《阿勒克足球》獲《十月》第一次文學獎和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獎,短篇小說《騎手為什么歌唱母親》獲1978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黑駿馬》和《北方的河》分獲1982和1984年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此外,他的小說《殘月》、《黃泥小屋》、《金牧場》等也深受重視。他的小說作品特色鮮明,具有很強的影響力。這是因為,一方面他小說中一直存在著“理想”的主題,一方面是他的優(yōu)秀的敘事能力為小說添彩不少。但是,根據(jù)當下各種針對張承志的研究資料來看,對張承志小說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于張承志的作品的美學意蘊研究,宗教文化研究以及對于思想價值和社會影響進行探討,對藝術形式方面的研究卻不多。本論文擬采用敘事學相關理論,以張承志兩篇重要的小說文本《黑駿馬》和《北方的河》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文本解讀分析,分別研究分析二者有別的敘事特色并橫向比較,同時又通過貫穿于兩部作品的整體思想將二者統(tǒng)一起來,來說明兩部作品既有統(tǒng)一的主題,又有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從而來顯示張承志小說在藝術形式上的價值。一、《黑駿馬》與《北方的河》的敘事交流結構主義敘事學將敘事看成是一種交流行為,它的目的在于向讀者傳達故事以及故事的意義。小說敘事也如此,美國學者布思在《小說修辭學》的序言當中將小說看成是“與讀者進行交流的藝術”。[1]3因此,敘事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在理論上探討小說敘事的交流過程,進而說明不同的交流方式所產生的修辭效果。在張承志的中篇小說中,無論是《黑駿馬》還是《北方的河》,都有很強的1可讀性,在閱讀時,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很強的交流愿望。能夠輕易的發(fā)現(xiàn)作者試圖向讀者傳達某種思想。而張承志主要是借助敘述者和暗含讀者來實現(xiàn)的。在談及這些元素時。必須先要清楚敘述者與真實作者以及“暗含作者”異同,首先,真實作者是指現(xiàn)實中的作家,即從事創(chuàng)作的那個人,而敘述者是作品中那個講故事的人,胡亞敏在《敘事學》中談到:“真實作者是創(chuàng)作或寫敘事作品的人,敘述者則是作品中的故事講述者?!盵2]33顯然,敘述者是真實作者創(chuàng)造的,二者之間存在某些聯(lián)系,在某些環(huán)境中,敘事者有可能就是真實作者,但是二者并不總是對等的,而在另外一些環(huán)境中,敘述者只是有真實作者的影子。真實作者和敘述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必然存在本質的不同。其次,敘述者和暗含讀者也不同,暗含作者,又稱:作者的第二自我”。1它是真實作者創(chuàng)造出來的理想的作者形態(tài),“這個自我通常比真實的人更加文雅,更明智,更聰慧,更富有情感?!盵1]80暗含作者是作者和讀者交流的構成因素之一。(一)敘述者在小說敘事交流中的作用敘述者指的是敘事文中的“陳述行為主體”或者“講話者”。是敘事學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也是敘事文的重要特征。在對敘事者的分類過程中,有兩位敘事學家值得我們注意,第一位是布思。布思在他的《小說修辭學》中,以敘述者是否以戲劇的角色參與到故事中為依據(jù),將敘述者分為“戲劇化敘述者”和“非戲劇化敘述者”。[1]3第二位則是熱奈特,他以敘述者是否出現(xiàn)在他講述的故事中為依據(jù),把敘述者分為同故事敘述者和異故事敘述者。這和布思的分類方法類似,但是他在分類的時候還注意到了敘述者所處的敘述層次,并以此將敘述者分為四類。第一種是外部--異敘述型:敘述者處于第一層次不參與故事;第二種是外部--同敘述型,敘述者處于第一層作為故事的參與者;第三種是內部--異敘述型:敘述者處于第二層次不參與故事;第四種是內部--同敘述型:敘述者處于第二層次作為故事的參與者。比較而言,熱奈特的方法更加科學,他不僅考慮了敘述者是否參加到故事中,也考慮到了敘述者在作品中的位置。我們根據(jù)熱奈特的分類方法來分析張承志這兩篇小說,可以看到,《黑駿馬》屬于內部--同敘述型,而《北方的河》屬于外部--異敘述型。在《黑駿馬》中,敘述者是就是小說的男主人公白音寶力格。小說是以主人公的口吻來寫的,既是敘述者,又是故事的參與者。而在《北方的河》中,敘述者只負責敘述,和故事中的人物并無關系,也不參與故事。在《黑駿馬》中,敘述者是主人公白音寶力格,也就是“我”,年幼時因為母親去世,被父親送到草原上“老額吉”家,和另一個被收養(yǎng)的女孩“索米亞”一起長大。其間,白音寶力格還得到了一匹“黑駿馬”。老額吉在兩個孩子長大后主張二人結為夫妻,在送白音寶力格去參加獸醫(yī)培訓的車子上二人表白了心意[]802并決定翌年結婚。四年后,白音寶力格回家,發(fā)現(xiàn)索米亞已經(jīng)懷孕了,原來索米亞被黃毛希拉奸污。白音寶力格傷心至極,欲報仇又被額吉阻攔,于是痛苦離去。十年后,白音寶力格再次回來尋找老額吉和索米亞,但是老額吉已經(jīng)去世,索米亞也遠嫁給達瓦倉。白音寶力格找到了索米亞一家并停留了幾日,最后帶著新的人生感悟離開。敘述者從“我”騎著黑駿馬走在草原上,也就是十年后回來尋找老額吉和索米亞開始敘述整個故事,在隨后穿插進對過去的故事的回憶,從而為讀者展示了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不僅如此,敘述者也是故事的參與者,給讀者的印象就是:小說敘述的就是敘述者的故事,讀者正在聽敘述者敘述自己的故事,這樣就拉近了敘述者與讀者的距離。在這樣的語境中,敘述者充滿感情與激情的聲音也深深的影響了讀者。敘述者的交流意圖不僅得到了很好的傳達,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接受效果,可以說,在《黑駿馬》中,作者選擇了這樣的敘述者所取得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作者在《黑駿馬》中提出了兩個問題:“《黑駿馬》究竟是一首歌唱什么的歌子呢。這首歌為什么能這樣從遠古唱到今天呢?!盵3]61目的就是為了傳達自己的理想,“古歌《黑駿馬》無疑是一個象征,它代表了一個關于人類生活的古老理想。這種生活應該是樸素的,但卻是幸福和溫暖的。現(xiàn)在,盡管這個理想正在和草原文明一樣走向失落,但是,對這種理想的懷念和尋找,[4]71仍然會讓置身現(xiàn)代文明的人保持內心情感的豐富?!倍@樣的交流意圖也得到了讀者的理解與認可。而在《北方的河》里,作者是以“第三人稱”來敘述的,敘述者稱呼主人公為“他”和“她”,敘述者也不參與到故事中。在敘述的過程中保持著冷靜的立場,和讀者保持一定的距離,也不隨便對故事進行主觀評說或者表達自己的情感。敘述者主要是一個故事情節(jié)的組織者和故事的講述者?!皵⑹稣哒驹诠适轮庥美潇o,客觀的手法,自由出入文本去敘述兩位所見所謂所想?!盵5]當然,應該注意到,作者并非完全是中立客觀的,在敘述的過程中,敘述者偶爾也以第二人稱“你”來插入。比如在小說的第二章開頭部分:“那是你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投進一條洶涌的河···那時你當然不會吸煙····那時你還是個孩子呢,就不假思索地跳下了這條河?!盵6]33在敘述的故事里,“你”既是此時的他對過去的“自己”的稱呼,也是敘述者對主人公“他”的稱呼。在這樣的情況下,小說就由敘述切入到了敘述者與故事的主人公的對話。讀者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了敘述者的存在。在《北方的河》中,敘述者能夠自由靈活地處于故事中的人物之間,無論是那位沒有姓名的考察過黃河,額爾齊斯河等河流的男青年,還是那位北京女知青,甚至是徐華北,顏林。敘述者是全知的,敘述起來就不存在死角,這樣就能把整個故事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顯然,這對于敘述者傳達交流意圖和讀者接受都是有益的。(二)隱含作者在小說敘事交流中的作用“隱含作者”的概念最早是由布思提出來的,布思在《小說修辭學》中說:“我們對于隱含作者的感覺,不僅包括所有人物的每一點行動和受難中可以推斷出的意義,而且還包括它們的道德和情感內容,簡言之,它包括對一部完整的藝術整體的直接理解;這個隱含作者信奉的主要價值,不論它的創(chuàng)造者在真實生活中屬于何種黨派,都是由全部形式表達的一切”。[1]83我們可以根據(jù)布思的觀點看到,“隱含作者”代表了一個作家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它和真實作者有密切聯(lián)系,但是又不等同于真實作者,而是真實作者的理想化產物。隱含作者的形象是要高于作者的形象的。在《黑駿馬》與《北方的河》中,作者也是借用“隱含的作者”來傳達自己的交流意圖的,《黑駿馬》中,作者塑造了一個深愛著草原文化同時又具有現(xiàn)代知識文明的“我”,由“我”來觀照這個草原,所見所聞,所為所感,必然都會帶上“隱含的作者”的影子。而在《北方的河中》中,“他”是一個充滿斗志的青年,給人以堅定執(zhí)著的印象。這其實都是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隱含形象,讀者對隱含作者的了解過程其實也就是讀者對于作者的思想的了解過程。二、《黑駿馬》與《北方的河》的敘事視角敘事視角是敘事學的核心理論之一?!耙暯侵笖⑹稣呋蛉宋锱c敘事文中的事件相對應的位置或狀態(tài),或者說,敘述者或人物從什么角度觀察故事”[2]19。而在眾多的對視角類型劃分的理論中,以熱奈特的觀點最具有代表性,他在《敘事話語》中提出了“聚焦”的概念,而且把視角分為三大類。第一種是非聚焦型,第二種是內聚焦型,第三種是外聚焦型。第一種又稱為零度聚焦,“零聚焦”指無固定視角的全知敘述,它的特點是敘述者說出來的比任何一個人物知道得都多。這通常是從與故事無關的旁觀者立場進行的敘述”[7]250。第二種的特點是敘述者從一個單一的角度來講故事,敘述者參與到故事中,通常采用第一人稱敘述,“他”只能講自己知道的故事。而在第三種視角中,“敘述者嚴格地從外部呈現(xiàn)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動,外表及客觀環(huán)境,而不告訴人物的動機,目的,思維和情感”[2]32。我們可以根據(jù)熱奈特的理論來分析《黑駿馬》和《北方的河》。在《黑駿馬》這部小說中,敘述者以“我”這一人稱來講故事,“我”也參與到故事中了,可見作者主要采用的是內聚焦型。盡管在小說的開頭,我們會注意到有一部分敘述是站在“我”的對面來進行敘述的,在這里,敘述者稱“我”為他:“遼闊的大草原上,茫茫草海中有一騎在踽踽獨行···他雙眉緊鎖,膚色黧黑,他在細細地回憶往事,思想親人,咀嚼艱難的生活?!盵3]58在小說的開頭,作者有意采用的是零度聚焦的全知視角,對于“他”的活動了如指掌,將“他”的形象展現(xiàn)給讀者,從而造成一種距離感。顯然,內聚焦敘4事會受到視角的限制,難以表現(xiàn)敘述者外在形象,作者這樣做就在敘述過程中增加了一個敘述層次,輕易的解決了這個難題。所以,作者很快又調整了視角,開始由“他”來講故事,“他”從被敘述的對象變?yōu)閿⑹稣吡?,開始直接面對讀者。距離一下子被拉近了,敘述者開始以“我”的口吻來講述主人公白音寶力格的故事,盡管敘述者“我”詳細的講完了整個故事,但是,“我”并非全知全能的,其中一部分故事是由故事中其他人說出來的,“我”只是扮演了一個引用話語的角色。比如,在第四部分中,“我”騎馬回來,準備尋找老額吉和索米亞,現(xiàn)實情況卻是其他人反映出來的:“我謹慎地像他們詢問索米亞的消息。煮面條的老頭說:“知道啦,你問的是大車老板達瓦倉的老婆。不過,唔···他們不在草原上住。好像住在公社那邊····”3敘述者要完整地講述故事,但是又必須顧及到將自己不知道的事件敘述到,所以必須由故事中的其他人物來完成這個任務。作者采用這樣的視角可以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敘述更多人物熟悉的情況。這樣可以在閱讀中縮短人物與讀者的距離,使讀者獲得一種親切感。在整個敘述過程中,敘述者盡力敘述自己熟悉的東西,充分敘述了自己的故事,尤其是自己的心理活動。比如第三部分結尾:“直至如今,我仍然認為,即使我失去了這美好的一切,即使我只能在忐忑不安中跋涉草原,去尋我往昔的姑娘,而且明知她已不復屬我;即使我知道自己無非是在倔強地決心找到她,而找到她也只能重溫那可怕的痛苦---我仍然認為,我是個幸福的人?!?敘述者將“我”返回時的心理活動詳細的表現(xiàn)出來,讓讀者很容易感受到“我”不計痛苦,為自己再次回來感到幸福的激動心情,這對于讀者充分認識“我”起了重要作用。同樣,在整個故事中,敘述者也盡情的講述自己的心理活動。在車上和索米亞結為夫妻時的激動,歡樂與幸福和在得知索米亞被黃毛希拉侵犯后的憤怒,狂躁與痛苦以及在離開時的淡然,都被敘述者充分展現(xiàn)出來了。和其他的視角比較,內聚焦在展現(xiàn)敘述者的內心世界更具有優(yōu)勢。而在《北方的河》中,作者采用的是零聚焦敘述,以第三人稱形式敘述作品。但是,作者并沒有完全利用零聚焦敘述的全知視角來安排整個敘述。“現(xiàn)代的第三人稱敘述作品有一類不同于“全知全能”式敘述的變體,作者放棄了第三人稱可以無所不在的自由,實際退縮到一個固定的焦點上?!盵7]250作者盡量采用男主人“他”的視角來講故事,其他的人物都是作為與男主人公有關的人物出現(xiàn)的。所以在《北方的河》中,“他”盡管連姓名都沒有,但是不妨礙“他”成為整個故事的焦點,整個敘述都是圍繞著“他”對黃河,額爾齊斯河,湟水,無定河等河流的考察以及考研活動進行的,在他周圍的人物,只是與主人公相關的人物角色,作者并沒有將焦點放在他們身上。雖然也有一部分內容是以“女知青”的視[]91[]935角來敘述的。比如第四章?!八H徽驹诩议T口。這家伙不知道跑哪兒去啦,她悵惘地想······她高興地向徐華北伸出手來告別?!盵6]77但是,在整部作品中,“女知青”敘述的內容有幾千字,男主人公“他”視角中的敘述內容占了幾萬字。以“女知青”的視角來敘述故事的篇幅遠遠小于男主人公的篇幅。而且,女知青敘述的聚焦對象還是“他”。在《北方的河》中,攝影記者“她”有少量的敘述語言,當她敘述時,我們發(fā)現(xiàn),聚焦對象是“他”,她眼中的“他”強壯剛毅,充滿讓人心跳的力量?!盵8]44作者靈活的運用了這種第三人稱的“變體”,使得整個敘述更加靈活自由。三、《黑駿馬》與《北方的河》的敘事結構在研究《黑駿馬》和《北方的河》的敘事特征中,敘事結構是不可忽略的內容,“敘述內容的基本成分是故事,而內容的存在形態(tài)則是結構。敘事作品的結構是指作品中各個成分或單元之間關系的整體形態(tài)?!盵7]242敘事作品的結構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是“歷時性向度”,可以稱之為“表層結構”,根據(jù)敘述順序來研究句子之間和事件之間的關系。其次是“共時性向度”,可以稱之為深層結構,主要研究各個要素與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間的關系。(一)《黑駿馬》的敘事結構分析《黑駿馬》的表層結構,可以把整個故事按照發(fā)生順序分為幾個敘述句:1.“我”在草原老額吉家生活。2.“我”和索米亞一起長大并產生了愛情。3.“我”去了獸醫(yī)站學習。4.索米亞被黃毛希拉奸污并懷孕。5.“我”知道了真相并離開了草原。6.老額吉去世,索米亞嫁人。7.“我”返回草原探望額吉和索米亞。8.“我”和索米亞重逢。9.“我”離開草原。在這九個敘述句中,第一、二、三句都是初始的平衡狀態(tài),主人公的生活平靜幸福。但是到了第四,五,六句就開始由平衡狀態(tài)轉為不平衡狀態(tài),主人公的生活秩序遭到破壞。而第七八九句,不平衡狀態(tài)翻轉到否定性的平衡,進入平衡狀態(tài),遭到破壞的生活又發(fā)生了改變。表層結構可以被總結為:平衡--不平衡--否定性平衡的結構。而在講故事過程中,敘述者有意將前六句冷落,從第七句開始講述,然后又在“我”的行動進行過程中插入對過去的故事的回憶。而更值得人注意的是深層結構,在敘述者敘述的過程中,貫穿全文的是古歌《鋼嘎·哈拉》,敘述者不僅在開頭追問這首古歌是一首什么樣的歌,而且在全6文八個部分的開頭,分別引用兩句歌詞。古歌的內容是:心愛的妹妹嫁到的遠方,哥哥騎著黑駿馬去尋找她,結果卻沒有找到。同時,整個故事也和這首古歌對應了起來。故事中的“我”也是騎上一匹黑駿馬去尋找索米亞,而結果是雖然找到了索米亞,但是索米亞已經(jīng)不屬于“我”了。這組對應關系暗含了敘述者探索答案的失敗,同時也隱喻了敘述者理想的失落,“我”在索米亞最需要保護和關心時憤而離去,而“我”再次回來時,老額吉已經(jīng)去世,索米亞遠嫁他方,“我”成為了一個多余的人,草原上沒有了“我”位置,“我”的愛情在這里終結了。當初“我”憤而離去也是一種逃避,逃避了自己需要寬容和照顧索米亞母女的責任,所以索米亞的女兒其其格還是本能的排斥“我”。在這方面,“我”并沒有真的明白“愛情”,更沒有踐行愛情。最后的“我”也只是處于“在而不屬于”的狀態(tài)?!拔摇彬T著黑駿馬離去是一個必然。我們可以將這個故事看成是“我”和索米亞的愛情悲劇,而在愛情悲劇后年隱藏的是草原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之間的沖突,老額吉和索米亞習慣了古老的草原文化,當索米亞被黃毛希拉奸污時,額吉和索米亞除了傷心難過之外是驚人地選擇了對苦難的忍受。老額吉反對“我”去懲罰黃毛希拉,認為希拉并沒有什么特別大的過錯,甚至認為這樣能知道索米亞有生育能力。“我”作為一個接受了現(xiàn)代知識教育的知識分子,自然無法忍受?!拔摇辈荒苋萑棠棠塘晳T了的那草原的習性和它的自然法律,盡管“我”愛它愛得是那樣一往情深。在“我”看來,額吉那一套規(guī)則是不符合現(xiàn)代文明的,是落后的,愚昧的?!拔摇睙o法理解也無法接受,這驅使“我”去追求更純潔,更文明,更尊重人的美好,也更富有事業(yè)魅力的人生?!拔摇毕胗米约旱姆椒▉硖幚磉@個問題,結果遭到失敗,暗含了“現(xiàn)代文化”與“草原文化”的沖突與對立。(二)《北方的河》的敘事結構《北方的河》的整個故事也可以被化簡成為若干敘述句:1.“他在新疆插隊。2.“他”到無定河考察并結識女攝影記者。3.和女攝影記者一起到黃河,湟水和北京。4.開始準備研究生復習考試。5.母親生病。6.參加考試。7.夢到到達黑龍江。這七個敘述句,也是由平衡狀態(tài)到不平衡狀態(tài),最后又回歸到平衡狀態(tài)?!八庇龅脚當z影記者打破了先前的平衡狀態(tài),準備復習考試又打破了“他”和女攝影記者在一起的平衡狀態(tài),而母親生病又打破了準備復習考試的平衡狀態(tài),到了參加考試,又進入新的平衡狀態(tài)。而在敘述的過程中,敘述者并不是完全按照事件7的先后順序來敘述的,“他”是先去無定河并結識女攝影記者,然后回憶在新疆插隊以及考察額爾齊斯河的,再將故事會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作者這樣組織敘述也有原因,當涉及到較多的人物和較為廣闊的空間,如果跳躍性太大,必然會導致讀者閱讀困難,反而影響了作品的接受效果,大部分以時間順序來敘述,方便讀者理解,小部分穿插敘述又讓整個故事不顯得呆滯枯燥。《北方的河》的深層結構則是:“他”的人生軌跡與河流緊密聯(lián)系起來了?!啊侗狈降暮印肪褪且詭讞l北方的河作為抒情描寫的客體來抒發(fā)一代人青春奔放流逝的悲壯過程,整個作品是一個完整的象征對應:一邊是無定河,黃河,湟水和追憶中的額爾齊斯河與黑龍江,一邊是那個充滿青春活力的‘他’的青春足跡;一個作為抒情描寫的客體,一個作為作家的主體和人物的主體兩者相互構成一個有機藝術整體?!盵10]125一方面,作者筆下的北方的河是具體的,因為作者確實把它們當做自然風景做了仔細描述。另一方面,北方的河又是抽象的,它們既象征了“他”的青春不斷逝去,也象征了“他”對理想的不懈追求,象征了“他”對于生活和事業(yè)的堅定,執(zhí)著與熱愛??傊?,北方的河不是簡單的自然物,也不是獨立的個體。它們具有深刻的內涵同時也和“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四、《黑駿馬》與《北方的河》的敘事時間與敘事空間在以敘事學的理論分析小說時,需要注意的是小說的敘事時間和敘事空間。一方面,小說敘述存在著故事時間和文本時間等一類的概念,這都是重要的研究對象。另一方面,小說敘述的故事也以一定的空間形式展現(xiàn)出來?!八仁菙⑹龅臐撛诮Y構,又是特殊的意義載體,它既被話語所描述,同時又像話語一樣具有顯示意義的敘事功能?!盵9]227正是時間和空間的緊密結合將小說展現(xiàn)出來。(一)敘事時間在敘事作品中,時間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內容,講故事必然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表現(xiàn)出來就是時間。如果沒有了時間,敘事作品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這個過程中會有兩個“時間”,一個時間是講故事這個活動所要消耗的時間長度。而另外一個時間是故事本身所包含的時間長度。前者被稱為“文本時間”,后者被稱作“故事時間”?!八^“故事時間”,是指故事發(fā)生的自然時間狀態(tài);而所謂的“文本時間”,則是故事內容在敘事文本中具體呈現(xiàn)出來的時間狀態(tài)。前者是故事內容中虛構的事件之間的前后聯(lián)系,而后者是作者對故事內容進行創(chuàng)作加工后提供給讀者的文本秩序?!盵7]247在敘事作品中,文本時間和故事時間并不總是是對等的,二者往往存在差異。作者為了達到理想的敘事效果,往往要調整文本時間來處理故事時間。故事時間和文本時間主要通過三個要素表現(xiàn)出來:時序,時距和頻率。時序可以理解為作者對故事時間進行加工處理的方式?!皶r序研究事件在故8事中的編年時間順序和這些事件在敘事文中排列的時間順序之間的關系”[2]64。當文本時間順序和故事時間順序一致時,這樣的敘述就是順時序敘述,又稱之為“順敘”。而當文本時間順序和故事時間順序不一致時,稱之為“逆時序”。往往先敘述故事高潮前的一部分,再回溯原因,最后把整個故事推向高潮。作者這樣安排通??梢匀〉靡巳雱伲x者的效果。逆時序敘述還有一種特別的方式即插敘。作者在敘述的過程中突然插入一件和故事前后都無聯(lián)系的故事,試圖擾亂故事正常的敘述節(jié)奏,造成延宕效果。時距又叫時限。表示的是故事時間的長度和文本時間的長度的對比差異。在敘事作品中,有的作品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一件時間跨度很小的事,有的作品則用很短的篇幅去敘述一件時間跨度很大的事。這主要是時距的作用。根據(jù)時距可以把敘述分為等述,概述和擴述等形式。敘述頻率,就是敘述一事物次數(shù)的多少。敘述頻率反映的是故事中的事件發(fā)生的次數(shù)與敘述者敘述次數(shù)的關系?!案鶕?jù)故事中事件與敘述的重復關系,敘述頻率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敘述一次發(fā)生一次的事件,敘述幾次發(fā)生幾次的事件,多次敘述發(fā)生一次的事件,敘述一次發(fā)生多次的事件”[2]85。在《黑駿馬》中,作者顯然是運用了逆時序來處理故事的,敘述者從“我”騎著黑駿馬去草原尋找額吉和索米婭這里開始講故事,然后回溯過去發(fā)生的事件,再找到索米婭,最后離開。但是故事本身的順序是:“我”在小時候被父親送到草原奶奶家生活,到了十七歲去參加獸醫(yī)培訓,四年后學成回去,然后因為索米婭懷孕之事離去,九年之后返回草原。敘述者并沒有按照故事中時間的發(fā)生順序來敘述,而是先以現(xiàn)在時間的故事開頭,再回憶過去發(fā)生的事件,然后把故事推向高潮。逆時序的敘述可以使敘述內容具有很大的跳躍性,讓敘述在開頭就產生了懸念,也能避免順敘平淡和結構單調的問題,讀者閱讀時會產生更大的興趣。就這部小說的整體時距而言,這部小說是概述的。故事的時間可以從“我”小時候被送到草原上生活開始,再長到十七歲,加上獸醫(yī)培訓的四年以及離去的九年,將近二十年的故事時間實際上被一部左右的四萬字中篇小說敘述出來,顯然,敘述者不是等敘的。而在這將近二十年的故事時間中,敘述者是有選擇的來敘述的,有的故事詳細敘述,比如“我”和索米亞在去獸醫(yī)站的車上的故事,可以稱之為擴敘。有的故事敘述則幾乎和時間同步進行,比如“我”見到達瓦倉那一部分,至于其他的故事,敘述者或者省略,或者概敘,多樣的時距使得整個故事富有彈性,此起彼伏,有主有次,避免了讀者的審美疲勞。在敘述頻率上,敘述者多次敘述一件事件。在故事中的事件多是出現(xiàn)一次的,而敘述者在敘述的過程中總是多次敘述,如《黑駿馬》這首古歌,在故事開頭出現(xiàn)過,而敘述者在敘9述過程中反復提起,在文本八個部分中,每一部分的開頭都是兩句古歌,敘述者努力讓這首歌曲貫穿全文,能夠深入讀者心中。這樣的安排其實正是在強調“我”一直在追求的理想,便于引起讀者的注意和加深讀者的印象。《北方的河》的敘述整體上呈現(xiàn)出順敘的特征,以主人公“他”的人生經(jīng)歷來敘述整個故事,但是又有一部分是穿插的內容,比如“他”和女攝影記者在考察湟水時敘述到姓高的“老漢”的故事,在其他的章節(jié)中也穿插了許多關于“他”過去在新疆插隊時的學習和工作的故事。作者這樣安排整體的敘述,是為了使得整個敘述路線清晰而不混亂,避免給讀者造成太多的閱讀困難,使讀者能夠明了“他”的活動經(jīng)歷,不因為文本中出現(xiàn)了許多的河流而不清楚整個線索。中間的部分倒敘,實則為了調節(jié)整個故事的敘述節(jié)奏,力圖避免整個故事的順敘給讀者帶來的審美疲勞。作者精心的安排使得整部作品脈絡清晰,敘述精彩而不失單調,能夠引起讀者持久的審美享受。(二)敘事空間時間和空間是一切事物的存在基本形式,二者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小說藝術也是如此。一般情況下,人們認為小說是時間的藝術,因為敘述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時間,其敘述的內容也是具有時間特征的故事。但是,研究者往往注重于敘事時間的研究而較少注意敘事空間的研究。實際上,敘事空間也應屬于小說分析的重要部分之一,在小說中,故事必然要在一定場所里展開,如果沒有空間,小說的敘述就難以進行,小說有時間維度也具有空間維度。在《黑駿馬》中,敘述者留給讀者的整體空間是“草原”。整個故事以草原空間為背景,并且敘述的故事也和草原緊密相關。雖然“我”是一個具有現(xiàn)代知識文明的年輕人,但是在草原上十幾年的生活仍然深深的影響了“我”,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精神,都打上了“草原”的烙印,至少在“我”找黃毛希拉復仇之前,“我”對于草原文化的還是持認同感的。而且,小說中頻繁出現(xiàn)的草原古歌《黑駿馬》,駿馬“鋼嘎·哈拉”以及索米婭和額吉這樣的草原文化的代表,更加深化了小說的空間特征。在小說敘述中,故事一直以“草原”為背景,“我”歸來前生活的草原和歸來后到達的“公社”實際上都屬于“草原”,具體的場景的轉換仍然是在整體的不變的草原空間中進行的。可以看出,“我”是深深的愛著草原的,只是因為理想的破滅,最后只能“在而不屬于”,所以“我”告別了索米亞。而在《北方的河》中,敘述者為讀者展現(xiàn)的空間則是多樣化的,其中包括了無定河,黃河,湟水和家庭以及永定河等空間,“他”在黃土高原上考察無定河時用“地理科學知識”來分析河流的地理特征。在到達黃河岸邊時認為黃河是他的“父親”。因為費用問題和“女攝影記者”去湟水,在家里要面對家庭的瑣屑10生活以及緊張的研究生考試復習,還有那夢中的黑龍江。如果說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而這些空間也含有相同的意義,這些“北方的河”象征著“他”的年輕的生命,像河流一般充滿著生機,而且奔騰不止。“他”為了自己的理想的奮斗正如河的奔流,強勁有力。張承志選取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空間來敘述故事,《黑駿馬》中的草原空間與張承志的精神世界達到了高度的融合?!安菰笔恰拔摇睙釔鄣牡胤?,它有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場景,也有善良健康的人性,更有流傳到今天的古老的愛情理想。可惜的是殘酷的現(xiàn)實擊碎了“我”的理想,“我”只能遺憾的離開。美麗與邪惡并存,理想與現(xiàn)實對立,愛與遺憾交錯,使得小說充滿的氣勢又有深沉的悲愴。而在《北方的河》里,作者展現(xiàn)的是“北方的河”的空間,具體場景與自然景觀的不同并不影響這些河流作為一個整體出現(xiàn)。這些河流都是奔騰不息,充滿活力的,它們和“他”的奮斗一樣,充滿力度。如果說《黑駿馬》充滿氣勢又帶有悲愴,《北方的河》則是充滿著陽剛之美和挺拔的氣勢,激蕩著作家動人的理想的溫熱。無論是草原還是河流,張承志選擇的敘事空間都充滿力量,帶有豪放陽剛的特點,而每個敘事空間又和敘述者的精神世界緊密聯(lián)系,所以兩部小說有著各不相同的風格,帶給讀者不同的審美感受,可見作者在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時的用心之深。五、總結通過運用敘事學的相關理論分析張承志的中篇小說《黑駿馬》和《北方的河》,可以發(fā)現(xiàn)張承志這兩部小說有鮮明的敘事特色。從敘事交流來看,在《黑駿馬》中,“我”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敘述者,處于這樣的位置可以拉近“我”與讀者的距離。在這樣的語境下,“我”的喜怒哀樂,我對索米婭和草原的熱愛能夠更深刻的影響讀者。作者的交流意圖得到了讀者的理解與認可。也得到了很好的傳達。而在《北方的河》中,“他”作為敘述者,能夠自由靈活地處于故事中的人物之間,視角是全知型的,不存在死角,這樣就能自然地將整個故事直接呈現(xiàn)給讀者。傳達交流意圖更為直接。從敘事視角來看,《黑駿馬》屬于限制視角,僅僅從“我”的角度來講故事,在小說中,無論是和索米婭發(fā)誓結為夫妻時的激動,歡樂,幸福。還是在得知索米亞被黃毛希拉侵犯后的憤怒,狂躁,痛苦以及在離開時的淡然,都被敘述者充分展現(xiàn)出來了。和其他的視角比較,內聚焦在展現(xiàn)敘述者的內心世界更具有優(yōu)勢。而在《北方的河中》,作者靈活的運用了這種第三人稱的“變體”。一方面采取全知視角,顧及到整體,另一方面又將“他”作為聚焦對象,使得整個敘述更加靈活自由。從敘事結構來看,《黑駿馬》和《北方的河》都有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黑駿馬》的表層結構可以是“我”和索米11亞的愛情悲劇,而在愛情悲劇后的深層結構是草原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之間的沖突和“我”。《北方的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