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寄生蟲學醫(yī)學蠕蟲吸蟲詳解演示文稿_第1頁
醫(yī)學寄生蟲學醫(yī)學蠕蟲吸蟲詳解演示文稿_第2頁
醫(yī)學寄生蟲學醫(yī)學蠕蟲吸蟲詳解演示文稿_第3頁
醫(yī)學寄生蟲學醫(yī)學蠕蟲吸蟲詳解演示文稿_第4頁
醫(yī)學寄生蟲學醫(yī)學蠕蟲吸蟲詳解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yī)學寄生蟲學醫(yī)學蠕蟲吸蟲詳解演示文稿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優(yōu)選)醫(yī)學寄生蟲學醫(yī)學蠕蟲吸蟲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第十章吸蟲(Trematoda)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概論第一節(jié)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一、吸蟲的形態(tài)學特征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一)成蟲背腹扁平,兩側對稱(多呈葉片狀或舌狀)

具有口吸盤和腹吸盤(為吸附和移動器官)

有簡單的消化道:雌雄同體(可自體或異體受精)具有原始的排泄系統(tǒng):焰細胞無肛門排泄管排泄囊排泄孔口咽食道腸管;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吸蟲生殖器官模式圖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二)蟲卵橢圓形多數(shù)具有卵蓋內含物:1、卵細胞+卵黃細胞2、或毛蚴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二、生活史特征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生活史復雜

生殖方式:世代交替(有性世代和無性世代交替進行)

中間宿主:一個或一個以上。第一(或唯一的)中間宿主:淡水螺類

第二中間宿主:淡水魚或淡水甲殼類

終宿主:

人和多種哺乳動物

基本發(fā)育階段:蟲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蟲、成蟲

感染人體階段:囊蚴或尾蚴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成蟲蟲卵毛蚴淡水螺尾蚴淡水魚/蝦囊蚴童蟲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華支睪吸蟲Clonorchissinensis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華支睪吸蟲成蟲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1884年在印度加爾各答一華僑體內首次檢獲成蟲。

蟲名源于:

成蟲寄生于終宿主的肝膽內,(亦稱肝吸蟲Liverfluke)。

成蟲的睪丸呈分支狀。(故稱中華分支睪吸蟲,簡稱華支睪吸蟲)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1956年,在我國廣州郊區(qū)一明朝古墓尸體的腸道里發(fā)現(xiàn)華支睪吸蟲蟲卵。1975年,在我國湖北省江陵縣(現(xiàn)屬荊州市)鳳凰山一西漢古尸體內發(fā)現(xiàn)該蟲蟲卵。1982年,在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一戰(zhàn)國時期的古尸體內發(fā)現(xiàn)該蟲蟲卵。說明我國早在2300多年前就有華支睪吸蟲病的流行。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一、形態(tài)體形狹長,背腹扁平似葵瓜子仁10~253~5mm雌雄同體(一)成蟲口吸盤腸支腹吸盤子宮卵黃腺輸精管卵黃管卵巢受精囊勞氏管輸出管睪丸排泄囊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華支睪吸蟲

(成蟲染色標本)口吸盤子宮卵巢睪丸腸管卵黃腺排泄囊受精囊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華支睪吸蟲

(成蟲橫切面)子宮腹吸盤腸管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二)蟲卵形狀:芝麻狀大小:29×17um顏色:黃褐色結構:卵蓋、肩峰、小疣內含:毛蚴卵蓋肩峰小疣毛蚴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華支睪吸蟲胞蚴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華支睪吸蟲雷蚴尾蚴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華支睪吸蟲尾蚴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華支睪吸蟲尾蚴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華支睪吸蟲囊蚴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華支睪吸蟲活囊蚴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二、生活史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華支睪吸蟲生活史示意圖成蟲蟲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蟲第一中間宿主體內(淡水螺)第二中間宿主體內(鯉科魚)

終宿主

(人、貓、狗、豬等)(入水)(產(chǎn)出)(孵出)(發(fā)育)(無性增殖)(無性增殖)(發(fā)育)(食入)(移行至肝膽管定居)(被螺吞食)~~~~~~~~~~~~~~~~~~~~~~~水(發(fā)育)體內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第一中間宿主紋沼螺傅氏豆螺長角涵螺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第一中間宿主(長角涵螺)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第二中間宿主

(鯉科魚)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伍氏半餐(餐條)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鳊魚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舌唇魚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中國結魚少鱗白甲魚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終宿主:人和肉食類哺乳動物(貓、狗等)中間宿主:淡水螺類(第一)、淡水魚、蝦(第二)發(fā)育階段:蟲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蟲、成蟲感染階段:囊蚴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魚、蝦寄生部位:肝管、膽管、膽囊、胰管等處致病階段:童蟲、成蟲成蟲壽命:10~15年生活史要點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三、致病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病理反應直接損傷:分泌物、代謝產(chǎn)物+機械性刺激肝硬化管腔堵塞:膽管內膜及周圍炎癥膽紅素鈣+蟲體碎片+蟲卵+脫落細胞纖維增生:肝細胞萎縮變性蟲體寄生管腔變窄膽汁排出不暢膽管結石并發(fā)感染結石形成:上皮增生纖維化膽道上皮和粘膜下血管

炎癥反應:纖維組織增生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臨床表現(xiàn)癥狀/體征因感染輕重而異,輕者不明顯癥狀無特異性,注意鑒別!癥狀:疲乏無力,上腹不適,食欲差厭油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肝區(qū)隱痛等體征:肝大,質地柔軟,輕度壓痛重度感染者,可因肝硬化而死亡并發(fā)癥:急性膽囊炎,慢性膽管炎膽結石,肝膽管梗阻等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感染華支睪吸蟲的動物肝臟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四、診斷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詢問病史:是否來自流行區(qū);有否生食/半生食淡水魚、蝦史癥狀與體征多表現(xiàn)為消化系統(tǒng)癥狀;體征:肝、脾腫大、壓痛實驗室檢查病原學檢查為確診依據(jù)(糞檢、十二指腸膽汁引流)免疫學檢查(IHA、ELISA等)可輔助診斷影像學檢查(B超、CT)可輔助診斷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實驗診斷方法一覽表病原學免疫學影像學涂片法

IHA

B超集卵法

IFACT十二指腸

ELISA膽汁引流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五、流行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流行特點:地方性人獸共患性食源性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流行環(huán)節(jié):傳染源:

病人和帶蟲者

家畜(貓、犬等)和野生動物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淡水螺類)紋沼螺、傅氏豆螺、長角涵螺第二中間宿主(淡水魚、蝦)家養(yǎng):鯉科魚類-青魚、草魚、鰱魚、鳙魚等野生:麥穗魚、餐條等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平原水網(wǎng)地區(qū):成人為主山地丘陵地區(qū):兒童為主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生食/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淡水魚蝦“魚生”、“魚生粥”“生魚佐酒”、“野外燒烤”“生魚處理不當”感染方式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影響囊蚴存活的因素90 °C1sec75 °C3sec70 °C6sec60 °C15sec醬油5hr醋2hr

溫度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六、防治加強健康教育,把好“病從口入”關不用生魚喂養(yǎng)貓、狗等保蟲宿主加強水源和糞便管理,切斷傳播途徑及時治療病人和病畜,控制傳染源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請思考:綜合所學的知識,如何判斷一個地區(qū)為華支睪吸蟲病的流行區(qū)?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5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并殖吸蟲

(Paragonimus)(P.117)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57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典型形態(tài)特征:成蟲的子宮和卵巢左右并列于蟲體的中部,兩個睪丸左右并列于蟲體的中后部。我國致病蟲種:衛(wèi)氏并殖吸蟲斯氏貍殖吸蟲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58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衛(wèi)氏并殖吸蟲

Paragonimuswestermani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59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一、形態(tài)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60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一)成蟲

外觀:肥厚,活體時呈紅褐色,半透明,像半粒黃豆或半?;ㄉ?。

大小:7.5~12×4~6mm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6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6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口吸盤腸管卵巢子宮睪丸腹吸盤卵黃腺排泄孔排泄囊衛(wèi)氏并殖吸蟲成蟲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6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卵蓋卵黃細胞卵細胞卵殼(二)蟲卵形狀:橢圓形,兩側不對稱顏色:金黃色大小:80~118×48~60μm卵殼:厚薄不勻卵蓋:大,明顯內含:1個卵細胞和與10余個卵黃細胞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6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二、生活史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6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成蟲蟲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尾蚴囊蚴童蟲第一中間宿主體內(蜷科、黑貝科螺類)1~3個月

第二中間宿主終宿主體內(約2個月)入水(產(chǎn)出)(孵出)(發(fā)育)(發(fā)育、增殖)(發(fā)育、增殖)(發(fā)育)(生食或半生食)(移行)(3W)~~~~~~~~~~~~~~~~~~~~~水(脫囊)子雷蚴(發(fā)育、增殖)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6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衛(wèi)氏并殖吸蟲生活史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67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68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終宿主:人和多種肉食性哺乳動物第一中間宿主:黑貝科、蜷科的淡水螺第二中間宿主:溪蟹和蝲蛄發(fā)育階段:蟲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童蟲、成蟲感染階段:囊蚴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溪蟹或蝲蛄寄生部位:主要在肺臟致病階段:成蟲、童蟲移行途徑:小腸腹腔膈肌胸腔肺臟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69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童蟲移行:腸腔腹腔皮下腹壁肝、腎、生殖系胸腔(橫膈)心包肺腦(腸壁)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70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三、致病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7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一)病程分期與病理變化

蟲體的分泌物、代謝產(chǎn)物以及蟲卵崩解液化釋放的異種蛋白等抗原物質引起的免疫病理反應。機械性損傷:蟲體在組織、器官內移行、寄居造成多個臟器、多種組織的損傷。

化學性刺激: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7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1.急性期:由童蟲的移行、竄擾引起。病變過程:癥狀出現(xiàn)時間:感染后數(shù)天至1個月。損傷部位:腸壁出血,肝臟與多個腹腔臟器局部出血及壞死。癥狀及體征:輕者:全身無力,食欲下降,低熱,消瘦等。

重者:發(fā)病急,癥狀明顯,高熱、腹痛、腹脹、便血等。血象檢查:嗜酸性粒細胞升高(20~40%)。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7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2.慢性期:(童蟲進入肺臟后引起)(1)膿腫期蟲體移行引起組織損傷、出血、壞死及竇道形成。以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癥反應,并逐漸形成膿腫。肉芽組織增生形成薄膜狀的膿腫壁。X線顯示:肺紋理增多,邊緣模糊,界限不清的浸潤陰影。伴有胸水時,肋隔角變鈍。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7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2)囊腫期細胞崩解液化、組織壞死溶解呈咖啡狀粘稠樣液體。(3)纖維疤痕期

蟲體死亡或游走他處,囊腫內容物咳出或吸收,肉芽組織填充繼而纖維化病變。X線顯示:肺部可見結節(jié)狀或條索狀陰影。鏡檢可見有壞死組織、夏科雷登氏結晶及大量蟲卵。肉眼可見紫葡萄樣結節(jié)狀蟲囊,囊內有成蟲。X線顯示:邊界清楚的結節(jié)狀陰影,有時有液平面。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7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二)臨床表現(xiàn)及分型常見癥狀:食欲不振、疲倦乏力、多汗、消瘦、低熱、腹痛、腹脹、蕁麻疹等,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高。臨床分型:胸肺型腹型皮下包塊型腦型肝型亞臨床型其它型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7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成蟲寄生于肺部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77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腦型肺吸蟲病人

(手部變形)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78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79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四、診斷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80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詢問病史是否來自流行區(qū)有否生食/半生溪蟹、蝲蛄的飲食習慣職業(yè)等應結合流行病學資料、病史、臨床表現(xiàn)、X線、CT檢查及實驗室診斷綜合考慮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8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病原學診斷——確診的依據(jù)痰、糞中查蟲卵:留24h痰液,直接涂片法檢查。輕度感染者可用10%NaOH處理后離心沉淀檢查。組織活檢:查童蟲;若移行它處,可從壞死的穴道、夏科雷登氏結晶及嗜酸性粒細胞判斷。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8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免疫學診斷——輔助性診斷皮內試驗(ID)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酶聯(lián)免疫吸附抗原斑點試驗(AST-ELISA)物理學診斷——輔助性診斷X線檢查CT檢查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8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結合被檢者有生食溪蟹和蝲蛄史、相應的臨床癥狀、免疫反應陽性、嗜酸粒細胞顯著升高等進行綜合性診斷。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8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8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五、流行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8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一)分布世界:主要分布于亞洲。非洲和南美洲也有少數(shù)病例報道。亞洲:中國、日本、朝鮮、泰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國家。我國:從黑龍江至云南劃一斜線的以東、以南包括臺灣的27個省、市、自治區(qū),東北三省和浙江主要流行區(qū)。湖北:鄂東南為衛(wèi)氏并殖吸蟲,鄂西北為斯氏貍殖吸蟲。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87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二)流行環(huán)節(jié)1.傳染源

病人、帶蟲者保蟲宿主:犬、貓和野生哺乳動物(虎、豹、狼、狐等)(在自然疫源地,野生動物的數(shù)量大、種類多,捕食轉續(xù)宿主致?。┍疚臋n共131頁;當前第88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2.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黑貝科、蜷科的淡水螺類(川卷螺)第二中間宿主:溪蟹、蝲蛄等20余種。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89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90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第一中間宿主(川卷螺)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9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

第二中間宿主(溪蟹)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9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9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第二中間宿主

蝲蛄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9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9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1)生食/半生食含有活囊蚴的第二中間宿主生食酒泡鹽腌3.感染方式(2)生飲溪水或通過被囊蚴污染的炊具、食具、食物、手等感染。水煮火烤蝲蛄豆腐、蝲蛄醬(3)生食或半生食轉續(xù)宿主感染。如:日本鹿兒島100名居民烤野豬肉吃集體發(fā)病。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9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囊蚴存活的時間22°C43hr37 °C20hr

10%乙醇

14%乙醇22°C18hr37 °C15hr醬油(含鹽16.7%)10~20%的鹽水醋24hr

水21~27°C10天左右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97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六、防治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98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加強健康教育,防止“病從口入”。“強身壯骨”、“清涼敗火”、不隨地吐痰,防止痰、糞入水。治療病人、病畜,控制傳染源。吡喹酮:25mg/kg分3次服,2天為一療程別?。?0mg/kg/天,3次/天10~20天手術治療:局部麻醉手術摘除皮下結節(jié)。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99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斯氏貍殖吸蟲

Pagumogonimusskrjabini

(人是該蟲的非正常宿主)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00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兩種并殖吸蟲的比較兩種蟲卵形態(tài)相似,光鏡下很難區(qū)分蟲卵梭形體前1/3處1:2.4~3.2口吸盤腹吸盤分枝細而多呈珊瑚狀橢圓形體中橫線處1:2口吸盤腹吸盤分5~6葉形如指狀體形體寬處寬:長吸盤大小卵巢成蟲形態(tài)斯氏貍殖吸蟲衛(wèi)氏并殖吸蟲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0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0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0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兩種并殖吸蟲的比較皮下肺臟主要寄生部位果子貍、貓、犬、豹貓等人和多種肉食性哺乳動物終宿主溪蟹溪蟹、蝲蛄第二中間宿主擬釘螺、洱海螺黑貝科、蜷科第一中間宿主9個階段發(fā)育階段生活史斯氏貍殖吸蟲衛(wèi)氏并殖吸蟲9個階段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0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0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斯氏貍殖吸蟲生活史示意圖擬釘螺溪蟹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0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斯氏貍殖吸蟲第一中間宿主

擬釘螺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07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斯氏貍殖吸蟲第二中間宿主

溪蟹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08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兩種并殖吸蟲的比較皮下型胸肺型主要臨床表現(xiàn)幼蟲移行癥機械性損傷免疫病理反應致病方式我國特有14個省亞、非、南美洲分布流行組織活檢為主痰、糞檢為主病原診斷診斷童蟲童蟲、成蟲致病階段致病斯氏貍殖吸蟲衛(wèi)氏并殖吸蟲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09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布氏姜片吸蟲

Fasciolopsisbuski

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10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一、形態(tài)(一)成蟲外觀:活時呈肉紅色,固定后呈灰白色,狀似姜片。大小:20~75×8~20mm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11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口吸盤腹吸盤腸管卵巢子宮卵黃腺睪丸排泄囊排泄孔結構

: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12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卵蓋卵細胞卵黃細胞卵殼(二)蟲卵形狀:橢圓形顏色:淡黃色大?。?30~140×80~85μm卵殼:薄,較均勻卵蓋:小,不明顯內含:1個卵細胞與20

~

40個卵黃細胞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13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二、生活史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14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成蟲蟲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尾蚴囊蚴童蟲中間宿主體內(扁卷螺)1~3個月植物媒介終宿主體內(人、豬、野豬)1~3個月入水(產(chǎn)出)孵出發(fā)育發(fā)育、增殖發(fā)育、增殖發(fā)育生食或半生食(直接定居于小腸)(3~4W)~~~~~~~~~~~~~~~~~~~~~~水脫囊子雷蚴發(fā)育、增殖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15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布氏姜片吸蟲生活史本文檔共131頁;當前第116頁;編輯于星期日\10點37分終宿主:人、豬、野豬中間宿主:扁卷螺植物媒介:菱角、荸薺、茭白等發(fā)育階段:蟲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童蟲、成蟲感染階段:囊蚴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植物媒介寄生部位:小腸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