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本課程-《詩經·秦風·黃鳥》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小學校本課程-《詩經·秦風·黃鳥》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小學校本課程-《詩經·秦風·黃鳥》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小學校本課程-《詩經·秦風·黃鳥》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小學校本課程-《詩經·秦風·黃鳥》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年級《傳統(tǒng)文化》第一單元“經典驛站”)詩經·秦風·黃鳥教學內容分析:《詩經》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它是中國文學的源頭,比興手法、風雅精神、一語雙關、押韻、諧音等等諸多寫作手法的運用為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同時又因為它現(xiàn)實主義的寫法,又成為研究當時歷史的重要史料?!肚仫L·黃鳥》為先秦時代華夏族民歌。是秦人諷刺秦穆公以人殉葬,悲惋秦國優(yōu)秀人才——子車氏三良的挽詩。此詩在藝術上的主要特點是雙關語的運用,增強了凄慘悲涼氣氛,渲染了以人為殉的慘象,從而控訴了人殉制度的罪惡。本課的教學內容包括“經典回放”、“溫馨點擊”、“活動廣角”和“成長階梯”四部分,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旨在讓學生對這首詩歌文意及背后深刻的思想內涵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興趣。教學目標:1.熟讀并背誦《詩經·黃鳥》,參考文意大致了解其內容含義。2.了解《詩經·黃鳥》中所描寫的殉葬制度、秦穆公以及當時秦國的社會狀況。3.以《黃鳥》為例,體會《詩經》中比興手法、重章疊句、風雅精神、一語雙關等對后世文學的影響,激發(fā)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對于《詩經》比較陌生,對于西周時期的社會狀況背景也很陌生。因此,在教學本課前,學習了《詩經·碩鼠》篇,對《詩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又拓展學習了《桃夭》、《關雎》等篇目,以此來輔助學生學習《黃鳥》篇。教學難點:品味詩歌的語言,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詩中所隱含的寓意。教學過程一、導課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詩經·魏風·碩鼠》,大家對于《詩經》已經有哪些了解了?生:風——土風歌謠雅——宮廷樂歌頌——祭祀樂歌、賦、比、興…………學習《詩經·黃鳥》1.我們今天繼續(xù)來學習《詩經》中的另一名篇——《秦風·黃鳥》。根據《詩經》的體例,“秦風”指的是什么?(秦國的風俗)那這首詩到底描述了秦國的哪些風俗、人情呢?請同學們打開書,先來自由朗讀一下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哪位同學愿意來讀一下這首詩?3.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首詩。這首詩當中是否有你熟悉的名詞、人物或者你干脆能夠理解其中的一句半句呢?(1)秦穆公:開疆拓土、重用人才、秦晉之好殉葬(什么是殉葬?為什么會出現(xiàn)殉葬?)師小結:秦穆公一生豐功偉績,有人把他列入春秋五霸之一。但死后卻留下了一個極大的污點,那就是殉葬。史書中記載為秦穆公殉葬之人多大177人,174人是奴隸,另外還有三員大將,就是子車氏兄弟。這些人要被活埋下葬。所以,這首詩就是在描寫穆公下葬的情景。(2)你對這種殉葬制度有什么看法嗎?(3)你能從這首詩中體會到當時秦國老百姓對于殉葬的態(tài)度嗎?“如可贖兮,人百其身”,從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秦人態(tài)度:奴隸——可以殉葬尚武:不畏死,忠君愛國英雄——人百其身師小結:秦人能從原本不足50里的小地方,通過三十二代君主的不懈努力,最終統(tǒng)一天下,靠的不僅僅是哪一位國君的英明神武,而是整個國民的這種尚武精神!4.如果這樣看的話,那這首詩寫的應該是秦穆公,應該是殉葬。那為什么開頭第一句寫的確實“交交黃鳥,止于棘”?這在詩經中用的是什么手法?(興)黃鳥就是黃鸝鳥、黃鶯,在中國古代的詩詞當中經常出現(xiàn)。哪首詩里提到過這種鳥?“兩個黃鸝鳴翠柳”等。多美的景色??!它怎么會跟殉葬這種哀傷的事扯上鉤呢?因為春天剛一到來,黃鸝就會飛回到北方。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報春鳥”。但北方的春天春寒料峭,谷物還沒有生長,所以黃鸝鳥難以覓食,所以它們的處境也是十分艱難的。什么叫“棘”呢?就是棗樹。春天的棗樹也是剛剛萌芽,樹枝上都是尖銳的小刺兒,黃鳥落在這種樹枝上休息,也是說明它們生存的艱難。另外,“棘”的發(fā)音與“急”相同,那意思就是看到子車奄息就要被殉葬了,所以非常的“著急”。這叫一語雙關。(5)棘是棗樹,那“桑”是什么樹?那它是不是一語雙關?(6)這首詩的節(jié)選我們已經學完了,但這首詩還并沒有結束,因為三位大將,只寫了兩位,應該還有一小節(jié)詩。這一節(jié)是寫子車鍼虎的。(出示課件)你覺得這里應該填哪一種樹呢?楚:即荊條。表示痛楚的意思,所以它也是一語雙關。5.現(xiàn)在,這首詩大家理解了吧?那我們一起再來朗讀一下。6.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1)這就是重章疊句。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過的《碩鼠》、《木瓜》等等,《詩經》當中有大量的詩歌都是這種重章疊句的形式,還有之前我們學習的《小雅》當中的《鹿鳴》一篇,也是這樣的特點。大家想想我們的現(xiàn)代詩歌當中有沒有這樣的特點?(《鄉(xiāng)愁》《長城和運河》等)(2)大家看看這首詩幾乎每句都是四個字,想想我們之前學過的《碩鼠》,是不是基本也是四言句式?所以四言句式就是《詩經》中詩歌的主要特點。對后世詩歌的句式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到三國時期的大量詩歌,比如曹操的《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都是四言詩體,后來出現(xiàn)的駢體文,也是受到《詩經》語言的影響。所以,《詩經》對于后世中國的文化影響是十分深遠的。7.我們來做一個小測試,大家看看這首詩是采用了怎樣的手法來寫的?(課件出示《詩經·周南·桃夭》)(生:重章疊句、比興手法……)三、總結提升1.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2.師總結:中國是詩歌的王國,而《詩經》是我們中華民族詩歌的源頭。它不僅深深地影響著后世文學的發(fā)展,它還是我們研究先秦歷史的重要資料。我們下節(jié)課將要繼續(xù)學習《詩經》,讓我們一起發(fā)現(xiàn)更多《詩經》的魅力吧。四、鞏固拓展1.熟練背誦《詩經·秦風·黃鳥》2.拓展預習《詩經·秦風·蒹葭》板書設計:詩經·秦風·黃鳥史料影響(文學)秦穆公重章疊句殉葬比興手法尚武精神一語雙關四言句式風雅精神課后反思:傳統(tǒng)文化的課,一定要有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而我自以為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達到了這種韻味,知識性與觀賞性融入其中。從課堂中孩子們的狀態(tài)和發(fā)言可以感受到,他們對于內容的理解已基本到位。但教學后,也有些許遺憾,比如:幾天后正值清明節(jié),而本課中我們所探討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殉葬制度”問題。如果能夠聯(lián)系當下,將兩者內容做一結合,作為課后自主拓展研究的內容,效果應該會更好。在課堂的掌控上,還是有一些小小的失誤,比如這個班的孩子是不舉手,而直接躍起回答問題的,當第一個孩子這樣踴躍地回答問題的時候,我一時都沒有反應過來,而后面的問題連續(xù)被一個同學搶答到了,而其他同學反而沒有了回答的機會,如果我能在第一時間想到這個問題,并能引導他們給其他同學更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也許會更好一些??傊惶谜n下來,師生都在收獲著。我一定會更加潛心研究,使課程真正成為學生的主陣地。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對于《詩經》比較陌生,對于西周時期的社會狀況背景也很陌生。因此,在教學本課前,學習了《詩經·碩鼠》篇,對《詩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又拓展學習了《桃夭》、《關雎》等篇目,以此來輔助學生學習《黃鳥》篇。教學難點:品味詩歌的語言,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詩中所隱含的寓意。效果分析:本課以《詩經·黃鳥》為例,實際是對《詩經》的題材分類和《詩經》這部作品做了簡單的復習,并對《詩經》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做了深入的剖析,并且籍此拓展出很多的語言現(xiàn)象,如:重章疊句、比興手法等等。孩子們在學習《黃鳥》的同時,也了解了春秋時期的歷史,特別是秦國的風土人情,并從《黃鳥》中找到了很多現(xiàn)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根源,達到了預期教學的效果。教材分析:《詩經》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它是中國文學的源頭,比興手法、風雅精神、一語雙關、押韻、諧音等等諸多寫作手法的運用為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同時又因為它現(xiàn)實主義的寫法,又成為研究當時歷史的重要史料。《秦風·黃鳥》為先秦時代華夏族民歌。是秦人諷刺秦穆公以人殉葬,悲惋秦國優(yōu)秀人才——子車氏三良的挽詩。此詩在藝術上的主要特點是雙關語的運用,增強了凄慘悲涼氣氛,渲染了以人為殉的慘象,從而控訴了人殉制度的罪惡。本課的教學內容包括“經典回放”、“溫馨點擊”、“活動廣角”和“成長階梯”四部分,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旨在讓學生對這首詩歌文意及背后深刻的思想內涵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興趣。聽老師《黃鳥》一課有感青島重慶路第三小學王灝再次回顧老師執(zhí)教的《黃鳥》(節(jié)選)一課,仍感覺那么震撼。如果用幾個詞來形容這次聽課的感受,我想應該是“課堂容量大”“文化味道濃”“教學耐尋味”,以下詳述。一、課堂容量大:《黃鳥》一課描寫了秦穆公死后,秦國英勇杰出的子車氏三兄弟為他殉葬的事情,鞭撻了殉葬制度的殘酷。本課節(jié)選了短短的兩章,并配有注釋。老師圍繞這兩章內容選擇哪些內容來講,達到什么深度,學生學會什么,最見老師“功力”??v觀全課我們不難看出,老師沒有受到教材的限制,學生不僅了解了大意,背誦了全文,而且還了解了秦國的風俗人情,秦穆公的豐功偉績,令百姓詬病的殉葬制度,復習了《詩經》中比興、重章疊句、風雅精神、一語雙關等表現(xiàn)手法,更了解了《詩經》對于后世文學的影響,這樣的課堂容量,讓聽課的老師沒有一刻分神的機會,也同樣深深的吸引著在場的學生。一堂課下來,老師們聽得意猶未盡,學生們學得樂不思蜀。二、文化味道濃:傳統(tǒng)文化課當然要有傳統(tǒng)文化的味道,它絕不能等同于語文課。雖然從教材內容看呈現(xiàn)的也是一篇篇文章,但在這一篇篇文章背后蘊含著什么?學習傳統(tǒng)文化到底要學習什么?傳承什么?這是傳統(tǒng)文化老師需要思考的命題。我想編者選擇這些文章不僅是要讓學生學習文字表面的意思,更需要讓學生學習這些文字背后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是我們的根和魂,是我們民族的精神命脈,需要全社會都認識它的價值,并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這些文字告訴我們:我們這個民族崇尚什么,弘揚什么,唾棄什么,鞭笞什么……這是價值觀的層面,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怎樣能講好呢,韓老師的課給出了答案。韓老師在教學中提出了幾個非常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你對殉葬制度有什么看法?你能從這首詩中體會到當時秦國老百姓對于殉葬的態(tài)度嗎?‘如可贖兮,人百其身’,從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這種想法對嗎?”一連串的問題,不僅讓學生認識到殉葬制度的殘酷,更讓學生知道,這制度不是因為放在大將的身上才顯得殘酷,而是放在任何人身上,包括奴隸,也同樣殘酷。具有思辨性的問題,使學生的思考步步深入,殉葬制度的殘酷自不必說,而人人平等的價值觀也巧妙蘊含其中了,令人拍案叫絕!三、教學耐尋味:韓老師個人的文化底蘊也是可圈可點的。整堂課韓老師旁征博引,揮斥方遒,上得痛快淋漓。無論是老師信手拈來的吟誦,還是對歷史的熟悉……韓老師都把控得恰到好處,看似不經意的提問、點評與總結處處體現(xiàn)出文化的味道,整堂課大氣磅礴,渾然天成,仿佛韓老師就是為“傳統(tǒng)文化”而生。當然,韓老師的課還有很多環(huán)節(jié)值得我們品味與學習,我會不斷回顧,不斷思考……評測練習1.熟練背誦《詩經·秦風·黃鳥》2.拓展預習《詩經·秦風·蒹葭》課后反思:傳統(tǒng)文化的課,一定要有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而我自以為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達到了這種韻味,知識性與觀賞性融入其中。從課堂中孩子們的狀態(tài)和發(fā)言可以感受到,他們對于內容的理解已基本到位。但教學后,也有些許遺憾,比如:幾天后正值清明節(jié),而本課中我們所探討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殉葬制度”問題。如果能夠聯(lián)系當下,將兩者內容做一結合,作為課后自主拓展研究的內容,效果應該會更好。在課堂的掌控上,還是有一些小小的失誤,比如這個班的孩子是不舉手,而直接躍起回答問題的,當第一個孩子這樣踴躍地回答問題的時候,我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