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生物學的研究方法演示文稿_第1頁
第三節(jié)生物學的研究方法演示文稿_第2頁
第三節(jié)生物學的研究方法演示文稿_第3頁
第三節(jié)生物學的研究方法演示文稿_第4頁
第三節(jié)生物學的研究方法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jié)生物學的研究方法演示文稿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優(yōu)選第三節(jié)生物學的研究方法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教學重點:實驗法研究的一般步驟

教學難點: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認識實驗法研究的一般步驟。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放置不當或放久的食物。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發(fā)現(xiàn)問題鮮美的肉湯放置久了會變酸,變酸的肉湯里有許多微生物。偉大的“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經(jīng)典實驗回顧: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體驗探究過程(討論探究方案的制訂)思考:肉湯里的微生物來自于哪里?是肉湯本身存在的?)

(還是從空氣中進入的?)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

使鮮美的肉湯變質(zhì)的微生物,是來自于空氣,還是來自于肉湯自身?觀點之一:觀點之二:來自于肉湯自身。來自于空氣。一、提出問題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二、作出假設肉湯的腐敗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這些微生物來源于空氣。三、制訂探究計劃1、唯一變量原則。2、設計對照實驗。3、可重復性原則探究實驗設計原則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實驗方法---1、把肉湯分別注入兩個燒瓶中四、實施計劃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實驗方法—2、殺菌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3、三天后觀察變酸不變酸四年后依然未變酸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4、打斷曲頸瓶頸變酸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討論1、解決的問題:肉湯腐敗是肉湯自身產(chǎn)生的微生物,還是由空氣中微生物進入其內(nèi)引起的?科學假設:肉湯腐敗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這些微生物來自空氣中。2、巴斯德設計的曲頸瓶,妙在彎曲的瓶頸能夠使外界空氣進入,而空氣中的微生物無法進入瓶內(nèi)的肉湯中。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對照組)(實驗組)幾天后變質(zhì)保持新鮮對照很重要!3、注意設計對照實驗,控制實驗變量。討論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3、注意設計對照實驗,控制實驗變量。討論唯一變量原則瓶頸不同,A豎直向上,B呈S型向上A瓶:進空氣、進微生物B瓶:進空氣、不進微生物控制變量的方法變量:有無微生物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實驗的變形設計—唯一變量變量:有無微生物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結果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探究的基本步驟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①提出問題、②做出假設、③制定計劃、④實施計劃、⑤得出結論、⑥表達和交流設置對照實驗,控制好變量,保證除唯一變量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而且是適宜的。(設置對照實驗,控制單一變量)保證被研究的條件不同,其他條件相同而且是適宜的一組對照實驗:對照組、實驗組(實驗設計:材料用具、方法步驟)知識儲備(生物學科學探究):1、探究的一般步驟2、探究實驗的關鍵是什么?3、什么是對照實驗?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

實驗中,根據(jù)題意確定實驗變量,即本實驗結果的差異或結果的變化是由于什么因素造成的,這個變化因素就是實驗變量。對實驗變量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每組對照實驗中只有一個變量(條件)不相同,即設計對照實驗要符合“單一變量”原則。根據(jù)實驗目的確定每組對照實驗中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改變實驗變量。對照組:沒改變實驗變量,在正常狀態(tài)、公認條件、自然條件(如:室溫、自然光下植物正常生長、種子正常發(fā)芽、葉正常進行光合作用)下進行。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舉例說明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

例1、探究教室的空氣里是否有細菌和真菌?一、提出問題:教室的空氣里有細菌和真菌嗎?二、作出假設:教室的空氣里有細菌和真菌。

三、四:制定計劃并實施:1、材料用具:1號和2號裝有等量同樣肉汁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已高溫滅菌),

透明膠帶,放大鏡。2、實驗步驟:(1)打開1號培養(yǎng)皿(實驗組),暴露在教室的空氣中

5-10分鐘;2號培養(yǎng)皿不做任何處理(對照組)。

(2)用透明膠帶把兩個培養(yǎng)皿封閉好,放在相同適宜

的環(huán)境中一周。

(3)打開兩個培養(yǎng)皿并用放大鏡觀察。觀察結果:1號培養(yǎng)皿有細菌和真菌的菌落;

2號培養(yǎng)皿沒有細菌和真菌的菌落。五:得出結論:教室的空氣里有細菌和真菌。六:表達和交流:各小組之間互相匯報探究過程和結果。實驗變量:細菌和真菌的有無舉例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例2

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一、提出問題在哪種環(huán)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fā)?二、作出假設

根據(jù)課文資料,作出假設:種子的萌發(fā)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實驗設計中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設計:對照組與實驗組對比,變量只有一個)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三、制訂計劃:

變量:水分溫度空氣

對照組:符合假設條件

實驗組:與對照組有一個變量不同設計探究過程四、實施計劃:定期觀察(每天)認真記錄分析結果:五、得出結論: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六:表達和交流:各小組之間互相匯報探究過程和結果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不灑水1234一點水一點水很多水櫥柜櫥柜櫥柜冰箱1324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

問題:本實驗共有幾組對照實驗?哪是對照組?,哪是實驗組?,每組的變量分別是什么?由此實驗可知道種子萌發(fā)需要什么環(huán)境條件?不灑水134一點水一點水很多水櫥柜櫥柜櫥柜冰箱2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是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實驗結果,請根據(jù)表格分析回答問面題。

(1)

表中有_____組對照,分別是_______________。變量分別是:、、。

對照組是_____

,實驗組是_____

。(2)

2號瓶的作用是

,原因是

。

瓶號種子所處的環(huán)境實驗結果1234不放水,置于溫暖處放少量水,置于溫暖處放少量水,置于冰箱保鮮層放過量水,置于溫暖處未萌發(fā)萌發(fā)未萌發(fā)未萌發(fā)31和2;3和2;4和2對照作用2具有種子萌發(fā)的合適條件水溫度空氣1、3、4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下面是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實驗結果,請根據(jù)表格分析回答問題。

瓶號種子所處的環(huán)境實驗結果1不放水,置于溫暖處未萌發(fā)2放少量水,置于溫暖處萌發(fā)3放少量水,置于冰箱保鮮層未萌發(fā)4放過量水,置于溫暖處未萌發(fā)(4)如果事先已經(jīng)知道2號瓶中的條件是最適合種子萌發(fā)的,本實驗設置2號瓶是否還有必要?有必要。如果將2號瓶分別與1號瓶、3號瓶、4號瓶相比較,各自只有一個條件不同。2號瓶可分別作為1號瓶、3號瓶、4號瓶的對照,以排除除了所研究的條件外,其他條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如果想進一步探究“光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在上述基礎上該如何設計探究方案?設計一組與2號瓶完全相同的實驗,一組放入黑暗處,另一組放入向陽處,觀察。結果:同時萌發(fā)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例3、

響尾蛇是一種毒蛇。長約2米。身體呈綠黃色,具有菱形黑褐色斑。尾端有角質(zhì)環(huán),運動時能發(fā)出聲音,故稱為響尾蛇。分布于北美洲,南美洲也有近似種。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

響尾蛇捕獲到獵物后,它的毒牙會迅速地將毒液注入獵物體內(nèi),并不馬上把獵物吞下,而是放獵物逃走,過一段時間后,響尾蛇再去追獲和吞食獵物。請大家想一想,(提出問題)響尾蛇是根據(jù)什么標記追尋獵物的呢?

討論

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收集相關信息

1、響尾蛇的視力不好,他的眼只能感受可見光,而不能看清物體.2、響尾蛇的眼下方有一對能感受熱的結構,可以感受較近的動物體溫.

3、響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氣中的氣味.4、一只沒有被響尾蛇咬傷的動物不能觸發(fā)響尾蛇的追蹤行為.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響尾蛇是根據(jù)自己毒液的氣味來追尋獵物的?做出假設: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科學家的實驗

AB實驗1被蛇咬過的老鼠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

AB沒有被蛇咬過的老鼠實驗2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討論:實驗中兩只老鼠的唯一區(qū)別是什么?為什么要設計一只沒有被響尾蛇襲擊過的老鼠?有沒有被響尾蛇咬傷----------有沒有響尾蛇的毒液(變量)沒有被響尾蛇咬傷的老鼠-----對照組被響尾蛇咬傷的老鼠-----實驗組沒有被響尾蛇咬傷的老鼠起對照作用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實驗法研究一般包括哪些步驟?根據(jù)以上實驗討論: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1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實驗法研究步驟2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3作出假設4設計實驗方案5實施實驗并記錄6分析實驗現(xiàn)象7得出結論響尾蛇捕獲到獵物后,先放獵物逃走,后去追獲和吞食獵物,響尾蛇可能是根據(jù)什么標記追尋獵物的呢?

收集閱讀與響尾蛇有關的4個信息響尾蛇是根據(jù)自己毒液的氣味來追尋獵物的科學家設計2個對照實驗科學家進行2個對照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實驗中兩只死老鼠的唯一區(qū)別是什么?為什么要設計一只沒有被響尾蛇襲擊過的老鼠?響尾蛇是根據(jù)自己毒液的氣味來追尋受傷的獵物的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你來試試!

例4、小明在地上發(fā)現(xiàn)了蚯蚓。請你與小明一起探究一下,蚯蚓到底是喜歡明亮還是喜歡黑暗?

1提出問題:

2做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交流: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填詞

(關鍵)(前提)

1

能夠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作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是探究成功的_________。2制定出恰當?shù)目茖W探究計劃,則是探究成功的_________。前提關鍵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二、生物學的探究方法一、觀察法二、實驗法三、測量法四、調(diào)查法本文檔共45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三\10點40分1、可供生物學探究采用的方法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多種探究方法并用。

2、生物科學探究過程大致包括以下六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觀察法是在________狀態(tài)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_,用自己的________外加________,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tǒng)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以發(fā)現(xiàn)或驗證科學結論。

4、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________和__本文檔共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