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水要素在圓明園空間中的組織與建構
1大石岸基址(下景)頤和園古建筑高度景觀元素的一個總體特征是人工景觀。第二,我們必須重視水,與山合作。我們不希望這座山又高又陡。我希望這座山被水環(huán)繞并繼續(xù)下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點:(1)原始基址為一塊河湖密布的沼澤性低洼地帶(丹稜沜),無自然真山可資利用;(2)雖然基址內無山可因,但基址西部卻有連綿起伏的西山為遠景,西南部又有拔地而起的玉泉山和萬壽山為中景,成為園內的最佳借景,故無需費力在園內堆筑高大假山;(3)山體在園內的主要作用是配合水體來劃分景區(qū)空間,并充當各景區(qū)內景點的背景,如果山體堆得過于龐大,可能會造成喧賓奪主的后果,且在低洼地帶堆筑大山,對土方就地平衡不利。2山要素分析2.1山體基盤面積和長度根據現場踏勘及1933年、1965年、2002年遺址實測圖以及相關歷史圖檔分析發(fā)現:盛期山體共有大小117座(以山體基盤是否連續(xù)為劃分依據),基盤占地總面積323197m2.1.1建筑風景點建筑骨架的設置土山,以土為主,主要位于景區(qū)之間,利用挖湖之土就近堆筑,山勢不高,卻連綿起伏、層層疊疊,與曲折幽深之水體相互配合,形成園內眾多建筑風景點和景區(qū)賴以存在的山體骨架。圓明園內土山的主要功能在于分隔景區(qū)空間,山體本身并不作為主要觀賞對象。土山局部置石或疊成洞府,其主要目的在于彌補土山之不足,豐富山水骨架上的景觀內容,提升土山的景觀品質。2.1.2山石(或山石景區(qū))主要分布在景區(qū)內部,與建筑、水體、植物等要素組合造景。根據《圓明園四十景圖詠》(1)四十景中基本上每一景內部都有點景山石,而最為有名的山石景點包括:文淵閣之“玲峰”、秀清村之“青云片”、正大光明殿后壽山之石筍、西峰秀色之“小匡廬”等。(2)山石景點采用的石料主要包括:太湖石、青石、漢白玉青白石、云步山石、石筍等。(3)山石景點或與建筑配合、或綴以花木、或與溪澗瀑布結合,各具特色,常常成為局部景觀空間的主題2.2草莓的形狀和規(guī)模土山作為景區(qū)間分隔媒介的功能決定了其形態(tài)和尺度的特點。2.2.1土山的單體形態(tài)與山水集中布置的園林(如北海、頤和園)相比,圓明園內山體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與其分隔空間的功能相適應):首先,園內山體最主要的形態(tài)為狹長的帶形,山體基盤寬度介于5~40m之間(以5~15m最為普遍),只在局部適當擴大,形成山體的主峰。其次,山體較低矮,只有紫碧山房(高15.2m)和廓然大公東北角(高11.08m)兩處山體高度超過10m,其他區(qū)域內的山體均在10m以下,并且以7m以下的山體分布最廣。因此,整體看來,圓明園內的山體以低矮的岡、垅、阜為主體,沒有高峻挺拔、雄偉壯麗的山峰出現。土山的平面形狀豐富多彩,除狹長的帶形(線形)以外,還有三面圍合的“U”形,兩面包圍的“L”形、“F”形,以及短帶形、點式和各種不規(guī)則形(圖1)。就其立面而言,帶形、三面圍合形及其他較為狹長的山體,常常在不同部位進行高低變化,形成凸起的山峰或凹入的谷地,以豐富山體的天際輪廓線;較為短小的山體則可能呈現饅頭形、半球形等多種形態(tài)。山體坡度陡緩兼?zhèn)?常因山腳大小和山體高度不同而變化。較為陡峭的山坡需要以石為骨架,石上覆土,方能穩(wěn)定;較為低緩的山坡則更適合土體穩(wěn)固。據1965年實測圖高程,園內土山坡度多超過30%。2.2.2景觀空間形態(tài)在園林空間的塑造方面,山的群體組合形態(tài)更為重要。根據圓明園各景區(qū)山體的圍合程度,可以分為以下5種主要形態(tài):(1)四面圍合(或接近四面圍合,圖2)從視覺角度分析,此種形態(tài)的空間感主要取決于山體圍合的空間距離D(即觀賞者與山體間最大視距)與周圍山體高度H之比值(D/H)。如果周邊山體完全閉合,且(D/H)<4,則空間圍合感強;如果(D/H)>4,則視線外泄,空間封閉感減弱。在具體的園林創(chuàng)作中,絕對封閉的山體并不存在,而是在某些局部留下豁口,作為景區(qū)入口或與其他景區(qū)視線聯系的廊道。圓明園內屬于這一類型的景區(qū)包括:鴻慈永祜、碧桐書院、上下天光等。此外福海景區(qū)、九洲景區(qū)從整體格局上看也屬于這種模式,雖然九洲景區(qū)內環(huán)山體不能實現圍合,但擴大到外環(huán),基本實現了山體的四面圍合之勢。根據1965年和2002年遺址實測圖進行分析,得出上述景區(qū)內山體高度H與山體圍合的空間距離D的比例關系(表1)。由(表1)中各景區(qū)D/H值可以得出3點推論:(1)與景區(qū)整體尺度比較,山體普遍矮小,基本不存在以觀賞山體為主的親切尺度。(2)盡管不同景區(qū)空間D/H值差異顯著,但因D/H均大于5,超過了室外觀賞景物的最佳范圍,D/H值帶來的空間感受差異不顯著。(3)景區(qū)山體的真實尺寸與四十景圖所繪山體尺寸相距甚遠豁口(山口)設計是此種形態(tài)的關鍵。為創(chuàng)造不同的景觀效果,豁口位置和形態(tài)有很大差異:景區(qū)入口之豁口并不采取兩山直線對頂的形式,而是令兩側山體曲折交錯,凹凸相嵌,使入口道路曲折迤邐,內部景物漸次展開,此種方法即為欲揚先抑之法;景區(qū)內部較小的山口,也視山體尺度盡量做些曲折;景區(qū)內分隔不同景觀空間的山口如果超過兩個,山口常常交錯布置,而非正對,其目的也是避免視線一覽無余,做到曲徑通幽,給人以無窮之感,如廓然大公、鴻慈永祜的山口設計(圖3)。(2)三面圍合從視覺角度分析,此種空間形態(tài)從三面限制視線,一面敞開,視線沿敞口單方向外泄。與四面圍合的空間相似,由敞口方向觀內部閉合空間,其空間感主要取決于周邊圍合山體的高度和空間深度。屬于此種類型的景區(qū)主要有:前湖、鏤月開云、慈云普護、三潭印月、夾鏡鳴琴等。(3)兩面圍合包括兩種基本形態(tài):(1)山體從兩個相鄰方向圍合,另外兩個方向敞開,類似于“L”形。如山高水長景區(qū)西北角。此種形態(tài)的空間圍合感較差,視線沿無山的兩個方向自由馳騁。山體限定的封閉空間只隱約存在于山體端頭連線圍合而成的三角形區(qū)域內,靠近山體結合點部位空間圍合感最強。(2)山體沿兩側平行排列,中間形成一帶形空間,視線可以沿山體平行線自由流動。這一帶形空間的視覺感受同樣取決于D/H值。根據帶形空間所處位置及其連續(xù)性與否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位于景區(qū)外圍山水骨架上的連續(xù)綿長的帶形空間。此種形式分布很廣,九州景區(qū)、福海景區(qū)等景區(qū)外圍山體所圍合的空間均屬此類;第二類,位于景區(qū)內部非連續(xù)的短帶形,如坦坦蕩蕩景區(qū)東西兩側山體所限定的空間,這一空間由于山體低矮,山體間距離較長,D/H值很大,基本上沒有空間圍合感。第一類帶形空間為園內極為重要的一種空間形態(tài),空間內部恰好全部被水體填充,形成兩山夾水的山溪景觀(圖4)。從功能上講,這一帶形空間構成了不同景區(qū)間分隔和聯系的過渡空間,同時也是各景區(qū)外圍水路網絡的載體。根據1965年、2003年實測圖,得出此類帶形空間的寬度基本上介于10~25m之間,只在某些局部適當擴大(可達40m)。兩側山體的高度介于2.9~10m之間。為了獲取D/H值,筆者根據陸路、水路兩種游賞方式分別進行計算:如果采用陸路,則假定觀賞者位于任何一側的山腳下,對水體對面山體的觀賞視距可以簡化為D;如果是水路,假定觀賞點位于水中央,觀賞視距為d。這樣便可以求得D/H、d/H值。(表2)列出了帶形空間內幾個隨機點的D/H、d/H值。統(tǒng)計結果表明:陸路上的D/H水路上的D/H值則介于2~6之間,尺度舒適宜人,既不局促、閉塞,也不過于散漫,喪失空間感。根據視覺規(guī)律,當D/H接近于1時,能夠很好地觀賞景物細部,且人和景物關系較為親近,隨著比值的增大,人與景物的距離漸漸拉遠,由觀賞景物細部變成觀賞景物的全體,舟行水中央,需要的就是這種不斷變換的空間視野,因此,筆者認為,圓明園內這一帶形空間的尺度設計是很適合于水中游賞的。除這一舒適尺度以外,造園家也沒有忽視在某些特殊部位創(chuàng)造一些迫近山體的感覺,把D/H值縮小到1以下,以突出兩側山體之高峻。例如,B點右側山體較為高大,舟行其下,便有臨于高山下的感覺。(4)單面遮擋此種空間形態(tài)基本沒有圍合感,山體在單一方向限制視線,其他3個方向絲毫不受影響,視野開闊、疏朗。沿墻垣布置的帶形山體基本上屬于這種形態(tài),其功能主要在于軟化墻體的硬質景觀,豐富墻體前景物的空間層次,并適當遮擋視線,使空間內斂。(5)平地或小尺度點狀山體在沒有山體限定空間或僅有小體量點狀山體存在的狀態(tài)下,整個景區(qū)空間邊界不清晰,人處在此類空間之中,視線基本不受任何限制。茹古涵今、文淵閣、水木明瑟、澹泊寧靜等處空間基本屬于此種形態(tài)。在這種模糊形態(tài)的空間中,多以建筑、植物元素作為空間分隔和限定的媒介。如以建筑劃分空間,效果與山體類似,空間邊界清晰、封閉感較強;如以植物限定空間則邊界模糊,難以明確區(qū)分此空間和彼空間,從而導致景觀空間的無序性和靈活性。必須強調,上述5種山體組合形態(tài)都存在著局部地段山勢不足的問題,為改善這種狀況,造園家常常借助植物配置手段來修正山體的天際線,從而創(chuàng)造不同虛實效果的景區(qū)界面。3水流因素分析3.1玉泉山、萬泉莊水系圓明園盛期水源主要包括3個方面:其一,來自玉泉山水系之水;其二,來自萬泉莊水系之水;其三,園林基址范圍內得天獨厚的自然水資源,即眾多的河湖水系和自然噴涌的泉眼3.2門開口設置(進水口和出水口)根據相關檔案3.3水位控制和水體流量3.3.1調查研究發(fā)現了一些地方高程圓明園整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為模仿華夏九洲的山水格局,特意將從西南角入園之水沿西墻向北導至西北角,然后分數股向東、東南、南3個方向流去,北部水系直達東北角一孔出水閘,出而入長春園,南部諸水至后湖后復東北折,經福海出五孔閘至長春園。下面根據圖檔資料對水位的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秷A明園河道全圖》另據《1965年圓明園遺址實測圖》對河道實測高程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第一,實測圖上的高水位區(qū)域(池底標高高于43.00為高水位——筆者注)與《圓明園河道全圖》所標明的區(qū)域基本吻合。第二,《圓明園河道全圖》中標明低水位的區(qū)域,在實測圖上,某些局部出現了一些高程較高的點,例如長春仙館周圍河道池底標高均高于43.00,甚至比北側高水位區(qū)的池底標高還高。根據1965年的實測標高,長春仙館一帶水流方向應為由南向北、向東。筆者認為,導致這一差異產生的原因可能有兩種:第一,長春仙館南側有新的水源提供,或該區(qū)范圍內地下水資源豐富,致使水位提高;第二,由于后期對河湖水道的改變,如填湖種田等,使該區(qū)高程升高。要想得到更確鑿的解釋,必須結合考古發(fā)掘并進行深入的資料研究;第三,《圓明園河道全圖》尚未標明水位深淺的區(qū)域,如濂溪樂處,可根據實測高程及考古發(fā)掘推斷水位情況(圖6)。3.3.2不同水系間的分合關系根據上述兩份圖紙資料及相關檔案,推測盛期圓明園內水系流向。為便于明確表達水系的分合關系,筆者將各處水體按照分合的先后順序進行編號并總結出水體流向關系(圖7)。北線水體相對獨立,由紫碧山房出發(fā),徑直東行,經順木天、魚躍鳶飛、北遠山村、若帆之閣、天宇空明等景點,最后至一孔出水閘而出。3.4水體、規(guī)則式水體圓明園因水成景,借水成園,故園內水景豐富多彩、聚散有致。從水體形態(tài)上看,幾乎囊括了古典園林用水之全部形態(tài),既包含較大尺度的“?!?、中等尺度的“湖”、也有較小尺度的“池”、帶狀溪流和流動的瀑布,這些自然式水體構成了全園縱橫交錯的水網骨架;此外,局部景區(qū)還運用了規(guī)則式水體,如坦坦蕩蕩之金魚池,進一步豐富了水景的內容。更有自成一區(qū)的西洋式水法及中國園區(qū)的西洋水法運用,可謂琳瑯滿目、集造園用水之大成。3.4.1市場水體的細部對于水體而言,形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尺度,如果水體狹窄、細長,則表現為河流或溪澗等形態(tài),如果水體尺度寬廣,則表現為湖、海等形態(tài)。此外,水體長寬尺寸還影響著水體兩岸景物間的相互關系,主要是相互因借的視覺關系。因此,水體長寬尺寸便成為決定自然式水體空間感受的重要指標。筆者根據水體尺度將園內自然式水體分為以下幾種形態(tài)(圖8)。(1)帶狀溪流水體寬度為5~30m,長度不限。這一尺度能夠清晰地看到水體對面景物的細部。該類水體為園內水體的主要形態(tài)。全園溪流駁岸總長約為31261m,占駁岸總長(46769m)的67%,溪流總面積為156952m水體寬度介于30~100m,長度不限。這一尺度能夠觀察水體對面的建筑主體,空間緊湊、親切但不夠疏朗。園內水體可以歸入該類的主要包括獨立的水池,如前湖;某些局部擴大的溪流,如進水閘內擴大的長溪端部,以及各景區(qū)內部水體,如匯芳書院、濂溪樂處、武陵春色等景區(qū)內部水體。水體長、寬尺寸分別介于100~300m。這一尺度能夠觀察水體對面的建筑總體,空間感覺疏朗,但仍不失親切。例如,后湖長寬尺寸為232m×198m,接近正方形,無論站在后湖九島的哪一島上都能看清對面景物的整體輪廓。水體長、寬尺寸介于300~600m。這一尺度只能觀察水體對面的建筑和環(huán)境的整體輪廓,不能看清建筑的細部,空間彌散、疏朗、開闊。在圓明園內,只有福海一處,福海長寬尺寸為585m×513m,亦接近正方形。除上述根據尺度劃分的4個類別以外,局部景區(qū)還存在著瀑、泉、曲水、山澗、水洞、水法等自然水體形態(tài)。3.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借款合同范本中介版
- 云南購房合同范本
- 從化學校食堂承包合同范本
- 保潔公司人員合同范本
- pu線條安裝合同范本
- fob合同范本日文
- 包架子合同范本
- 公司代管合同范本
- 共同經營餐廳合同范本
- 三方合作民宿協議合同范本
- 新媒體營銷(第三版) 課件全套 林海 項目1-6 新媒體營銷認知-新媒體營銷數據分析
- 教師讀書分享《給教師的建議》課件
- 中職對口升學養(yǎng)殖專業(yè)獸醫(yī)基礎習題集判斷題詳解
- 公園綠化養(yǎng)護景觀綠化維護項目迎接重大節(jié)會活動的保障措施
- 初中物理各單元思維導圖
- 氧化還原反應和氧化還原平衡--ppt課件
- 國內外旅游公共服務研究的文獻綜述
- 2022年北京市專升本英語真題
- 鍺的提取方法
- 機車電測儀表使用及檢修
- PMS顏色對照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