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天津市五校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歷史試卷_第1頁
2023天津市五校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歷史試卷_第2頁
2023天津市五校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歷史試卷_第3頁
2023天津市五校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歷史試卷_第4頁
2023天津市五校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五校聯(lián)考高三歷史出題學校:寶坻一中靜海一中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老子認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鬃觿t說,“不學禮,無以立”,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反映出,當時他們A.反思西周的禮樂文化 B.迎合封建貴族政治訴求C.主張維護夏商周制度 D.得到統(tǒng)治者的積極支持2.學者閻步克以“波峰與波谷”來描述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專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軌跡。他指出,秦漢是波峰時期,國家的規(guī)模、制度的進步和管理的水平都處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在這個時候,中華帝國初步奠定了它的“常態(tài)”。下列屬于這一時期“常態(tài)”的是①君主專制中央集權②集體宰相制度③儒家正統(tǒng)④官僚政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諸侯相,統(tǒng)領百官,漢初多由功臣擔任。文景時期,多選寬厚長者任諸侯相;漢武帝后,眾多儒生被選任諸侯國的相、中尉和內史等官職,“傅相皆儒者,旦夕講誦,足以正身虞意”。上述變化反映出西漢A.注重推進移風易俗 B.行政中樞權力轉移C.主流治國理念變動 D.郡國并行體制完善4.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均將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作為立國目標。南北朝時期,北朝認為它就是中國,南朝是從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認為自己是中國,北朝應屬它所有。這反映出魏晉南北朝時期A.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 B.儒佛道之間交匯融通C.經(jīng)濟重心轉移到南方地區(qū) D.大一統(tǒng)觀念深人人心5.A.地方割據(jù)勢力走向沒落 B.士族勢力難以影響國家政治C.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加強 D.文人社會地位逐漸超過武將6.下圖為唐玄宗天寶年間邊境節(jié)度使分布圖。這體現(xiàn)出該時期A.民族政策開明 B.邊地防務強化C.社會矛盾尖銳 D.藩鎮(zhèn)割據(jù)嚴重7.遼人在自稱“中國”的同時,并不反對宋人稱“中國”;金人進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國”“懂禮即中國”等漢儒學說和理論,自稱“中國”。同樣金人也沒有將宋人排除于“中國”之外。這說明當時各民族政權A.逐漸形成“中國”文化認同 B.思想觀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C.采取措施開始走向聯(lián)合之路 D.為實現(xiàn)統(tǒng)一變革原有的制度8.南開大學教授李治安認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權是秦漢以來郡縣制中央集權模式的較高級演化形態(tài),也是兩宋否定唐后期藩鎮(zhèn)分權的繼續(xù),相當于自隋朝始第三個“正一反一合”階段的“合”。作者認為A.行省制實現(xiàn)了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有機結合B.行省制主要著眼于政治上的統(tǒng)治和軍事上的控制C.行省制鞏固了元朝的中央統(tǒng)治和國家的統(tǒng)一D.行省制充分借鑒了郡縣制的優(yōu)點,基本擯棄了兩宋政治制度的缺點9.宋元時期,“援佛入儒”提倡用佛教的思辨哲學和邏輯思維改造儒學,這成為當時儒者的共識。他們的做法A.催生并完善了理學體系 B.加快了近代科學知識的傳播C.直接促進了佛教中國化 D.響應了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10.中國古代歷朝都非常重視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讀下圖“明朝疆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設都司、衛(wèi)、所,加強對女真等族的管理②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等機構進行管理③敕封“法王”,建立羈縻性質的都司等機構④大規(guī)模改土歸流,廢除世襲土官,改派流官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清朝建立后,統(tǒng)治者采取了變更土地產(chǎn)權(即實行更名田)、招徠流民、獎勵墾荒、興修水利、輕捐薄賦等措施直至“永不加賦”(1712年)、“攤丁入畝”。這些做法A.加速了農產(chǎn)品商品化 B.保護和發(fā)展了小農經(jīng)濟C.抑制了土地兼并現(xiàn)象 D.加速了經(jīng)濟重心的轉移12.中國小說形成六大門類,聳立六座高峰,有四部是清代小說,即:以《聊齋志異》為高峰的擬古派小說,以《紅樓夢》為高峰的人情派小說,以《三俠五義》為高峰的俠義派小說,以《儒林外史》為高峰的諷刺小說。這反映出當時A.社會文化水平的提高 B.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得以重構C.平等觀念已深入人心 D.市民階層的壯大和價值追求13.1846年,上海的進口貨值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減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雖有回升,但極不穩(wěn)定,一直到1854年還沒有恢復到1845年的水平。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主要說明A.外國商品在華毫無競爭力 B.列強改變商品輸出策略C.中國自然經(jīng)濟的封閉保守 D.近代民族工業(yè)發(fā)展迅速14.有學者認為中國歷史上的宗藩體制內容有三:中國不干涉藩屬國內部事務,中國與藩屬國交往實行“厚往薄來”原則,中國負責維護藩屬國的國家安全。下列條約沖擊了宗藩體制的是①《南京條約》②《天津條約》③《越南條款》④《馬關條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如表為近代中國政府收回部分租界的時間和相關事件。據(jù)此可知收回時間收回租界強租國相關事件1917年8月天津、漢口德國、奧地利中國對德奧宣戰(zhàn)1924年8月天津、漢口蘇聯(lián)蘇聯(lián)成立1924年2月漢口、九江英國北伐戰(zhàn)爭1929年11月鎮(zhèn)江英國北伐戰(zhàn)爭A.清政府善于利用國際形勢維護主權B.國民革命驅逐了外國侵華勢力C.中國政府和人民主權意識不斷提高D.西方列強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16.右圖為晚清時期通商口岸示意圖。據(jù)此可知,晚清時期A.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較快B.政府日益重視海洋權益C.中國被迫融人世界市場D.中國近代化在蹣跚起步17.因為辛亥革命最終收官于議和,后來有人認為低烈度、不徹底,甚至以此否定革命。低烈度不一定是不徹底,更不能以此否定革命。對此,曾有親歷者批評道:“在今日視之,或議當時同志,毫無反帝國主義思想,實則時代相距三十余年,不審當時情事,率議前人是非,未有當也?!睂Υ苏J識正確的是A.親歷者的解釋最具說服力B.對歷史的認識需要設身處地C.“烈度”是對“革命”認定的重要標準D.評價的客觀性與距事件的時間遠近直接相關18.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胡適自稱有“考據(jù)癖”;陳獨秀自認對“小學”、《說文》考據(jù)最感興趣;魯迅熱愛收集碑刻、整理古籍。他們對白話文和“下里巴人”的提倡也是對傳統(tǒng)下層文化的一種認同。由此可見,這些知識分子A.難以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 B.并未全盤否定傳統(tǒng)文化C.融合中西文化以改造中國 D.能夠理性對待儒家學說19.中國共產(chǎn)黨各地早期組織成立后,創(chuàng)辦了一批專門供工人閱讀的、進行馬克思主義啟蒙教育的刊物,如上海的《勞動界》、北京的《勞動音》,廣州的《勞動者》等。這些刊物還刊登工人來稿,用他們的親身經(jīng)歷揭露中外資本家對工人的壓迫和剝削,訴說工人的要求,在工人中引起廣泛的共鳴。這些刊物A.使工農群眾普遍接受馬克思主義B.有力地駁斥了反馬克思主義思潮C.為正式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奠定條件D.為國民革命的開展做了輿論宣傳20.某學者認為,五四運動之后,社會改造運動變成了一個主流,人們不是從頂層設計,不是從政黨政治來討論中國的命運和改革,而是從社會基層改造的角度來理解中國,把中國當作一個新的改革的對象。該學者意在強調五四運動A.成為民主革命的分界線 B.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C.改變了中國革命的性質 D.奠定了國共合作的基礎21.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份告全黨黨員書指出:“國民黨中央驅逐軍隊中的共產(chǎn)黨黨員,我們的黨不得不秘密起來……這所謂國民政府是什么?他從革命的政權機關變成了資產(chǎn)階級之反動的執(zhí)行機關,變成了軍閥的工具?!庇纱?,中國共產(chǎn)黨A.闡明工農武裝割據(jù)的必要性 B.C.批判“左”傾錯誤的危害性 D.2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發(fā)展有三次浪潮,分別是1895-1910年,1912-1922年,1927—1936年。這三次浪潮()A.都有列強放松侵略的背景 B.都以發(fā)展重工業(yè)為重點C.都有政府政策調整的助推 D.都推動了革命性質轉型23.歷史學家陳垣在1943年寫道:“至于史學,此間(指北平)風氣亦變。從前專重考證,服膺嘉定錢氏;事變(指盧溝橋事變)后頗趨重實用,推尊昆山顧氏;近又進一步,頗提倡有意義之史學?!边@些變化體現(xiàn)出A.西學東漸的影響 B.學界對考據(jù)之學的排斥C.學者的時代擔當 D.政府對學術方向的引導24.據(jù)《北京通史》記載,北平城某一時期流傳著這樣的民謠:“盼中央,望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想老蔣,盼老蔣,老蔣來了米面漲”。距這段民謠流傳的時期最接近的歷史事件應是A.國民革命軍北伐 B.西安事變 C.盧溝橋事變爆發(fā) D.重慶談判25.毛澤東曾經(jīng)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次重要會議上提醒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薄皠毡厥雇緜兝^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此次會議的內容還包括A.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 B.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C.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D.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二、材料解析題(本題共3小題,共50分)26.(1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古代的國家結構主要有兩種,一是宗法等級君主政體,其典型是西周王制,簡稱“王制”;二是中央集權君主政體,其典型是秦朝帝制,簡稱“帝制”。兩者在多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王制是典型的“家天下”,而帝制在“家天下”中注入了一些“公天下”的成分。相對來說,后者更有利于維護政治穩(wěn)定。——摘編自商愛玲、張鴻《大國治理中的國家結構形式選擇——基于封建與郡縣之爭的考察》(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帝制”國家結構的基本特點,并談談帝制中“公天下”因素在政治、經(jīng)濟領域的體現(xiàn)。(4分)材料二宋代三級地方行政區(qū)劃,首為路,初期有15路,最多時發(fā)展到26路;路下設府、州、軍、監(jiān)(宋初懲唐五代節(jié)鎮(zhèn)之禍,收回節(jié)度使的兵權,由中央直接統(tǒng)領府、州、軍、監(jiān)),府是皇帝即位前居住或任職的州以及京都、陪都所在地,軍是沖要之地,監(jiān)是有礦產(chǎn)之地,府、軍、監(jiān)與州的級別相同,宋全盛時有4京府、30普通府、254州、63監(jiān);再下是縣,全盛時有1234個縣。這個時期縣以下都設有鄉(xiāng)、里基層行政組織,其劃分主要以戶口多少為標準。——摘編自韋慶遠《中國政治制度史》(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代三級行政區(qū)劃細化的表現(xiàn)并分析其影響。(6分)材料三元朝行省創(chuàng)立了一種以中央集權為主,輔以部分地方分權的新體制,并將行省權力規(guī)范在大而不專模式內。行省雖然在中央對地方的行政統(tǒng)屬中發(fā)揮統(tǒng)攝的作用,但是在人事權方面,又表現(xiàn)得無甚作為。行省實行群官負責和圓暑會議制,群官中蒙古人、色目人、漢人交參任用,重要政務“事從公議”。行御史臺與廉訪使司所構成的地方監(jiān)察網(wǎng)絡,構成了防范行省擅權坐大的特殊機制。行省區(qū)劃主要以中央軍事控制為目的,人為地造成犬牙交錯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險而守、割據(jù)稱雄的地理條件?!钪伟病对惺≈频奶攸c與歷史作用》(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元代行省權力”展開論述。(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充分,表達清晰)(8分)27.(1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甲)關于目前湘鄂的敵人向你們進行的“圍剿”,情形是很嚴重的。但在你們正確與靈活的領導下,是能夠打破的。目前,南京政府的統(tǒng)治正逐步崩潰。(乙)你們應利用湘鄂敵人指揮上的不統(tǒng)一,選擇敵人弱點,不失時機在運動戰(zhàn)中各個擊破之?!ǘ。┠銈冎饕顒拥貐^(qū),是湘西及鄂西,次是川黔一帶。當必要時,主力紅軍可以突破敵人的圍攻線,向川黔廣大地區(qū)活動甚至渡過烏江。但須在斗爭確實不利時,方才采取此種步驟。——中共中央給作戰(zhàn)部隊的電文(部分)(1)據(jù)材料一判斷電文發(fā)表的大致時間,中共中央發(fā)此電文的目的是什么?(2分)材料二(一)朱總司令訓話大意: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到了華北,占領了平津,并且打到上海來了……華北一萬萬五千萬人民正在盼望我們到華北去……我們不與日本的飛機、大炮打,我們專打日本的后、側方的鐵道、汽車路、火車、汽車、糧食窩,我們一定能取得勝利的!……(三)賀總指揮訓話:10年前我們?yōu)槭裁磥G開白帽子戴紅帽子,今天為什么收起紅軍帽子戴國民革命軍帽子。過去因為國民黨叛變革命,今天為了抗日,我們戴國民革命軍帽子沒有關系,只要是為民族解放的事,老子穿花褲子都可以的?!锻醵髅沼?上》(2)根據(jù)日記內容說明此次督師大會的歷史背景,并分別概括“朱總司令”和“賀總指揮”講話的主要內容。(8分)(3)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該日記有何史料價值,并指出使用日記史料進行歷史研究需要注意什么問題?(6分)28.(1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晉朝統(tǒng)一中國十幾年后就爆發(fā)了“八王之亂”,使得國力大損。到了西晉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災、蝗災、疾疫連年不斷,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勢力的沖擊,引起大規(guī)模的移民潮?!鶕?jù)百度等相關材料整理(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6分)材料二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shù)比例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shù)比例西漢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