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備課教案樣本_第1頁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備課教案樣本_第2頁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備課教案樣本_第3頁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備課教案樣本_第4頁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備課教案樣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備課教案樣本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備課教案1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fā)現(xiàn)》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七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3、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妙的執(zhí)著精神,并能把課后的感受和同學交流?!窘虒W重點難點】

從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說的過程中領悟觀察、考慮、論證的重要?!菊n時布置】

一課時?!緦W法指導】

自讀自悟,討論交流?!窘虒W過程】一、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導語:

師:同學們,這是一張世界地圖。我們地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同學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了解吧!師:就是這樣一張普普通通的地圖,面對它,德國著名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卻有了重大的發(fā)現(xiàn)。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

(板書課題,生讀課題。)

2、分小組學習課文:

⑴請同學們嘗試用五分鐘時間想方法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最難的或最喜歡的局部可以再反復地讀一讀,看誰最會利用時間。⑵自讀課文,邊讀邊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內容,并提出不懂的問題。⑶看到同學們的認真勁兒,我想把課文讀通肯定沒問題了,接下來讓我們把課文讀懂。大家知道略讀課文前面都會有一段話提示我們怎么讀懂課文,這段話又給了我們哪些提示呢?趕快讀一讀,劃一劃。交流。⑷同學們互幫互助學得可認真了!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有同學讀第二段課文有困難,確實這一段真的很難!現(xiàn)在你再去讀一讀一定會感覺順暢許多!快,開始吧!⑸理解第二自然段的重點詞語:

魏格納性格豪放,天生好動在靜謐舒適的病里坐臥不安,就像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办o謐”是寧靜的意思,寧靜而舒適的病房與魏格納“豪放”“好動”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納很不適應病房的生活,就有了“就像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的感覺。⑹小組內交流不懂的問題,再讀課文,考慮:

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怎樣發(fā)生的?有了這個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3、用自身的語言簡要的復述課文,并說說讀了課文之后的感受。二、探究課文,領悟道理

1、指導同學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局部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像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2、反復讀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納的“假想”是什么?3、理解“大陸漂移”的意思;并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魏格納的這一假想是在反復地、仔細地端詳地圖上的一塊塊陸地和一條條海岸線的形狀之后才得出來的。4、讀第7自然段:

⑴理解重點詞語:

他開始在各大洲之間的聯(lián)系和對比中進行考察,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昂迫鐭熀!毙稳菸墨I資料非常豐富。魏格納從那么多的資料中尋找證據,就好像大海撈針一樣的困難但他并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身想法的人,他在困難面前沒有退縮,終于找到了證明這個學說的證據。從“浩如煙?!边@個詞語中我們可以推想出他所經歷的艱辛與挫折。⑵引導同學理解,魏格納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什么重要的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可以引導同學在閱讀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龍既見于巴西東部,也見于非洲西南部。中龍是爬行動物,不可能飛渡重洋。中龍當時是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陸以前是連在一起的。三、總結課堂,課外延伸

1、交流學習了課文,有什么感受和啟示:

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fā)現(xiàn)靠的是什么”讓同學體會到:仔細觀察,認真考慮,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勝利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2、從魏格納身上我們能學到什么:

從魏格納的發(fā)現(xiàn)到提出大陸漂移的假說,不放棄自身的想法,努力克服困難找證據,我們體會到他是一個仔細觀察認真考慮,反復論證,是他獲得勝利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他的這些品質也正是我們學習的地方。3、同學可以繼續(xù)交流查閱到的有關大陸漂移學說的其他資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備課教案2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fā)現(xiàn)》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體了解課文內容。3.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zhí)著精神,并能把讀后的感受和同學交流。教學重點

了解魏格納發(fā)現(xiàn)大陸漂移的過程。教學難點

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教學準備

世界地圖,地球儀,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入: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今天我們要閱讀的這篇文章介紹的是德國著名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的故事齊讀課題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引出什么發(fā)現(xiàn)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去閱讀課文。二、初讀課文

說說初讀課文應該做什么?1.標出自然段,畫出認讀的生字,把帶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2.再讀畫出不懂的問題。三、反饋自學情況

1.讀認讀生字詞理解詞義。2.按自然段讀課文。3.提出不懂的問題。四、解釋從課題中提出的疑問:是誰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現(xiàn)了什么?1.分組觀察地圖和地球儀,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的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像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2.反復讀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納的“假想”是什么?五、師:魏格納為了證明自己的發(fā)現(xiàn)是否正確,他做了大量艱苦的考證工作,從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證據。結果發(fā)現(xiàn)一份非常有說服力的資料。請你快速的讀讀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納是怎樣進行推理的。出示幻燈,理解魏格納是如何進行推理的。六、出示課文填空,回顧課文內容七、魏格納為什么能在一張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圖中發(fā)現(xiàn)重大的地理現(xiàn)象?你從中感受到什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八、留作業(yè):

1.摘錄課文中的好詞

2.課下去查找有關大陸漂移說的其他資料。(選作)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備課教案3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十個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3、會用“崇敬、稠密”造句。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樟樹的可貴之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教具準備:

卡片、掛圖、錄音、多媒體課件。四、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2、檢查自讀情況,幫助學生正音:A讀生字新詞,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其余學生認真聽好,聽他們讀得怎樣?C評價、糾正。3、默讀課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它們分別講了什么,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4、交流:板書:兩棵樟樹,外形、特點、高貴之處。5、根據這三個內容,給課文分段,了解課文內容。(1—3)宋慶齡故居的庭院里有兩棵樟樹。(4—5)樟樹的外形,生長特點及它永久保持拒蟲香氣的高貴之處。6、人們愛在樟樹前留影紀念。7、師總結初步感知的課文內容。(二)寫字指導

1、“搬、榴、繁、瞻、衍”筆畫較多且容易寫錯,進行筆順和間架的具體指導,把字寫正確,寫勻稱。2、“樟、稠、拒”左窄右寬。3、“勸”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4、描紅(書上)

(三)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段(第1—3自然段)1自由讀課文,思考討論: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告訴我們什么?段與段是怎樣連起來的?2指導歸納段意第一段寫了周總理,還寫了宋慶齡,主要寫的是誰的事?什么事?(學生歸納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宋慶齡不肯搬家,是因為她舍不得兩棵樟樹。3指導朗讀。(讀出喜愛和眷戀的語氣“這是兩棵樟樹”中的“樟樹”要重讀)。2、細讀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學_第4自然段a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一,引導觀察樟樹的樣子。要求按順序仔細觀察,抓住特點說一段話。b默讀第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這段從哪幾個方面寫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的?并畫出有關的詞語。找出最能概括樟樹特點的一個詞。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榮旺盛。c再讀課文畫出具體表現(xiàn)樟樹蓬蓬勃勃的詞語。樹葉:稠密,綠得發(fā)亮,四季常青??磮D理解有關句子。(板書:四季常青)d指導用“稠密”造句e指導朗讀,表現(xiàn)樟樹特點的詞語要讀重音。f指導背誦要求學生先理解清敘述順序,弄清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再練_背誦。(2)學_第5自然段1默讀課文用“—”畫出寫別的樹木的句子,用“—”畫出寫樟樹的句子2學_第1—3句a指名讀b理解“繁衍”“寄生”等詞語。c說說別的樹不好在什么地方。3、學_第4—8句a自由讀課文。b理解“可貴、仍然、木質、高貴”等詞。c理解句子。課件出示:而樟樹卻不招蟲,因為樟樹本身有一種拒蟲的香氣。更可貴的是,這種拒蟲的香氣能永久保持。說說這句話中哪個詞能表示樟樹和別的樹不一樣。4、引導理解樟樹具有拒蟲香氣的象征意義。a再讀第5自然段,說說樟樹高貴在什么地方。b結合宋慶齡的生平說說自已第5自然段的體會。5、指導朗讀在讀中品味樟樹的高貴,讀出對樟樹的贊美之情。6、指導背誦a師引讀課文別的樹怎樣?而樟樹怎樣?更可貴的是什么?從哪兒看出它的香氣能永久保持?因為樟樹香氣能永久保持,所以說—b男女生分層讀課文。C練_背誦。7、指導歸納段意。第4自然段寫樟樹的樣子第5自然段寫樟樹的高貴之處把兩句合為一句話就是第二段的段意。指名用自已的話說說第二段的意思。(四)細讀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理解有關詞語(崇敬、瞻仰)

3人們?yōu)槭裁磹墼谒螒c齡故居前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因為樟樹不僅長勢蓬蓬勃勃,具有拒蟲的香氣,而且更為宋慶齡也像樟樹那樣,一身正氣,令敵人畏懼。人們?yōu)榱吮磉_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總愛在樟樹下留影紀念。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備課教案4

《青山不老》

教學目標:

1、理解本課“盤踞、治理、歸宿、如臂如股、勁挺、蕩漾、領悟、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風雨同舟”等詞語的意思,并讀讀記記。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什么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特別感悟“青山是不會老的”深刻含義。教學重點難點:

從重點句段中,領受老人以老弱之軀在這窮山惡溝里創(chuàng)造奇跡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窮山溝信念之真、決心之大、意志之堅、品格之高。教學準備:教學PPT課前學生預_:

1、按課文前面的“連接語”預_課文,思考問題。2、查找資料,搜集圖片:“晉西北”、“晉西北老人”、“晉西北風沙防治”、“晉西北綠色生態(tài)治理工程”。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學_課文

一、教學引入,初讀課文

1、教師導語:同學們,我們剛剛學_了15課《這片土地是神圣的》,美國的印第安人對他們美麗的故土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今天我們要學_的16課《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們中國晉西北的一位老人對自己的故土——家鄉(xiāng)的大山的熱愛。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誰,什么地方,什么事?(1)分組讀詞語:△肆虐、盤踞、險惡、

△綠洲、治理、勁挺、蕩漾、領悟、如臂如股、宏偉、△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說說老師為什么如此分類出示本課詞語?(2)說說課文主要內容。二、再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打出重點詞語。(1)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人開始治理這條溝,現(xiàn)在已有五人離世。(2)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樹回來時,發(fā)現(xiàn)她已靜靜地躺在炕上過世了。(3)他已經81歲,知道終有一天自己也會爬不起來。(4)老人拄著拐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蕩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后就再也出不來了。(4)老人拄著拐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蕩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后就再也出不來了。三、讀課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卻創(chuàng)造了什么奇跡。用“【】”找句子,并用“△”打出重點詞語。(1)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里,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2)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去年冬天,他用林業(yè)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3)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四、這一奇跡究竟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1、“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huán)境??????”根據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這樣大環(huán)境中種樹造林的艱難情景。_先感受老人在家鄉(xiāng)的大山上植樹造林的大背景

(1)晉西北在中國的什么地方?這里的環(huán)境有什么特點?交流資料、圖片。(2)課文哪個自然段對這里惡劣的自然條件作了生動的描寫?(3)學生自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這里自然條件極為惡劣的重點句子,并有“△”打出句子內的重點詞語,旁注自己的感受。交流:A、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B、“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p>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桿旱煙袋的瘦小老頭,竟創(chuàng)造了這塊綠洲?!蔽揖湓捰心膸讉€明顯對比的地方?(如此險惡的地方——瘦小老頭)(如此險惡的地方——創(chuàng)造綠洲)

(瘦小老頭——創(chuàng)造綠洲)

_再根據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這樣大環(huán)境中種樹造林的艱難情景,說一說。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里的小環(huán)境??????”根據第三自然段,想象:說說老人在這樣小環(huán)境中植樹了一天疲憊不堪回到這個院子里時的事情。五、尋找老人創(chuàng)造奇跡的力量源泉

是什么力量驅使著、支撐著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軀,放棄與女兒歡聚、頤養(yǎng)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嶺中,選擇青山作為生命的歸宿呢?用“~”劃出重點句子,用“△”打出重點詞語,旁注自己的感受。1、“老人說:“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笔堑?,保住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2、“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p>

(1)對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預設:△“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么意思?△“另一種東西”指什么?△“他就這樣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老家是怎樣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的?插入“晉西北風沙防治”、“晉西北綠色生態(tài)治理工程”情況的資料。(2)從這位普通老人身上我領悟到什么?青山是不會老的

第二課時:領悟寫作風格,進行小練筆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備課教案5

《我的菜園》

教學目標: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理解、品讀曼德拉在獄中不懈的斗爭。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一定的分析文字,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體會文章中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感受曼德拉為了追求自由而傾注畢生心血,努力斗爭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心中向上的情感。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上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初學了22課,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_第22課。2、學生朗讀課題

3、其中的“我”指的就是(曼德拉),他在課文中的身份是一個(囚徒)二、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在書本中,電視中,你見過囚徒嗎?他們過的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啊?2、學生交流

3、是的,囚徒的生活是艱苦的,是痛苦的!讀讀課文一、二兩節(jié),你也能體會到曼德拉作為一個囚徒他這種艱苦的日子嗎?4、學生讀書,交流(苦役;艱難的時日;狹窄的牢房)

5、師:越是狹窄的牢房越是沒有自由,它時時刻刻在提醒著囚犯:你是囚犯,你是罪人,你不配享有自由!6、那么,在如此艱苦的時日里,曼德拉又是怎么做的呢?7、交流:洗洗衣物------

8、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想方設法為每天的生活尋找些許慰藉;使獄中生活充實一點)9、出示上面兩句話,讓學生體會他這樣做的目的。10、教師:雖然這樣的慰藉是很少的,但是作者還是“想方設法”找尋,能使生活充實“一些”,從中你卻感受到曼德拉是個怎樣的人啊?11、板書:樂觀向上、積極

12、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三、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一)

1、是啊!曼德拉是一個樂觀向上,積極生活的人,也是一個對菜園情有獨鐘的人。2、曼德拉對菜園的情有獨鐘是課文第六小節(jié)描寫的,請一個學生朗讀第六節(jié),其他學生思考,你從哪些地方能體會作者對菜園的情有獨鐘?3、朗讀

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