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辛亥革命時期的詩歌_第1頁
論辛亥革命時期的詩歌_第2頁
論辛亥革命時期的詩歌_第3頁
論辛亥革命時期的詩歌_第4頁
論辛亥革命時期的詩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論辛亥革命時期的詩歌

20世紀(jì)80年代,中國社會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隨著帝國主義的逐步侵略,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與此同時,中國人民也進行了一系列堅決的反封建斗爭。作為現(xiàn)實生活反映的近代詩歌,始終伴隨著社會變革和革命形勢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反帝愛國、救亡圖存成為近代詩歌的鮮明主題。詩人們以詩泄憤,用詩排憂,借詩抒情,他們怒列強之入侵,憤清廷之腐敗,悲國土之淪喪,憂民族之危亡,憫人民之疾苦。正是近代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和詩人們深深的憂患意識的體現(xiàn),他們以詩歌為武器向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開戰(zhàn),歌頌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精神,崇尚寧死不屈的獻身精神,鼓吹頌刀劍、樂從軍、振國魂的尚武精神,這一特定的歷史背景,鑄就了具有深刻時代烙印的獨具特色的近代詩魂。一、“中夜東南角,國家憂”、“中夜東南角,各憂”憂患意識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他們既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慨嘆和憂愁,也有“中夜五更嘆,常為大國憂”的社稷之憂慮,更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情懷。近代詩人們的憂患意識在民族危機的召感下顯得空前強化。1.和越界對居民身份證:“開門應(yīng)盜,居民自我調(diào)停”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后,列強接踵而至,虎視鷹瞵,都想從中國獲取一塊“肥肉”,先后發(fā)動了多次侵華戰(zhàn)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quán)辱國。詩人們強烈譴責(zé)了列強的侵略行徑:“鄂羅英法聯(lián)翩起,四鄰逼處環(huán)相伺,著鞭空讓他人先,臥榻一任旁側(cè)睡。”(黃遵憲《感事三首》其一)“天驕闖然入,距我臥榻旁。瓜分與豆剖,橫議聲洋洋。”(柳亞子《放歌》)揭露了帝國主義列強不僅有野蠻的侵略行徑,而且還要為這種行徑制造強橫的輿論,這真是強盜邏輯!國門打開,貪得無厭的侵略者豈肯就此罷手?“肉投饑虎虎愈驕,一虎得肉群虎虓(陳玉樹《感事悲歌》),他們?yōu)楣戏种袊盃幭瓤趾蟆?“一自珠厓棄,,紛紛各效尤。瓜分惟客聽,薪盡向予求。秦楚縱橫日,幽燕十六州。未聞南北海,處處扼咽喉?!?黃遵憲《書憤》)因此,詩人們“瓜分倘乘虛,更益后來憂”(黃遵憲《馬關(guān)紀(jì)事》)的擔(dān)憂并非杞人憂天,“聞道狼貪今漸戢,須防蠶食念猶紛”(林則徐《程玉樵方伯德潤餞于蘭州藩廨之若己有園,次韻奉謝》其一)的提醒也是及時的。列強入侵,國土淪喪,令人痛心:“山河尺寸堪傷痛,鱗介冠賞熟少多?”(康有為《聞鄧鐵香鴻臚安南畫界撤還卻寄》)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臺灣被割,詩人許南英只能哭望家鄉(xiāng):“今日飄零游絕國,海天東望哭臺南”(許南英《丙申九月初三日有感》),八國聯(lián)軍入侵,中國成為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詩人連橫有感而發(fā):“眼看列強心逐逐,同胞無盡告南冠”(連橫《冬夜讀史有感》)。是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屈辱求和,妥協(xié)退讓,使國將不國。詩人們把矛頭對準(zhǔn)了清政府和最高統(tǒng)治者,他們是真正的“開門揖盜”者:“紛紛揖盜竟開門,形勢難將主客論”(趙函《滄海四首》),“長江天險自古說,胡為揖盜先開門?”(陸嵩《贈龔監(jiān)生照琪大全》)“竟?fàn)柡腿謱⒌馗?是誰揖盜把門開?”(張儀祖《讀史有感》)“傷心地竟和戎割,太息門因揖盜開”(陳季同《吊臺灣四律》)。1904-1905年,日本、俄國兩帝國為了各自的利益,在中國東北擺開戰(zhàn)場,清廷竟然對此坐視不管,“局外中立”,這不能不使詩人感到憤懣:“朝廷不為鼓舞計,坐視外人主兩甄。遼東遼西無凈土,海南海北飛灰塵。”(洪月樵《聞東西戰(zhàn)爭感賦》)正是由于清政府的“開門揖盜”,妥協(xié)投降,而造成屢戰(zhàn)屢敗,屈辱求和,簽約割地的結(jié)局:“如何全盛金甌日,卻類金繒歲幣謀”(張維屏《三元里》),“宸翰紅題券一章,東南五路約通商。群公更有安邊策,盡括軍儲解寇糧?!?貝青喬《咄咄吟》之一)“券書首請帝璽丹,大臣同署全權(quán)官?!八馈比胱嗟玫勖?江水汪汪和議定?!?金和《盟夷》)實際上列強的侵略與清政府的“贈送”是完全互為表里的:“割我公產(chǎn)贈與人,臺青旅大親手交。東三省地今又送,聯(lián)虎狼秦如漆膠?!?高旭《海上大風(fēng)潮起作歌》)列強的入侵,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國土淪喪,神州陸沉,民族危亡。而對此情,詩人們表達了他們的憂慮和哀傷之情:“瓜分豆剖迫人來,同種沉淪劇可哀”(陳天華《猛回頭》尾聲),“莽莽神州久陸沉,鯨吞虎視夢魂驚”(吳玉章《感時撫事作于東京客次》),“他人殖民地,何處為故鄉(xiāng)”(柳亞子《放歌》)?!皝児徘骞鈴鼐胖?只今煙霧鎖瓊樓。莫愁遮斷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樊增祥《中秋無月》)詩人們特別表達了他們無盡的綿綿“春愁”:“落落何人報大仇!沉沉往事淚長流。凄涼讀盡支那史,幾個男兒非馬牛?!?《蔣智由《有感》)“春愁難遣強著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丘逢甲《春愁》)淋漓盡致地傾訴了臺灣人民的悲痛,抒發(fā)了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思?!笆篱g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譚嗣同《有感一章》)甲午戰(zhàn)后,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詩人借全國人民之痛,抒發(fā)了自己的憂憤之情。不僅如此,詩人還看到了鴉片輸入對中國人民身心健康的摧殘和對經(jīng)濟的巨大破壞。毒品鴉片,久食上癮,身體消瘦,精神萎靡,“殺人不異劍與刀”(林壽春《罌粟花》),“殺人不計億萬千!”(陳澧《炮子謠二首》)而且鴉片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銀貴錢賤,極大地破壞了社會生產(chǎn)和封建經(jīng)濟:“奇技異物安足珍,坐令中域銀山棄。剜肉剔髓不用刀,請君夜吸相思膏。”(袁翼《珠江樂府》之一《鬼子街》)“奇貨公然違令甲,漏卮不計惜民財。俄看夷館連云起,又報皮船狎浪回?!?趙函《滄海四首》)2.人民痛苦,根基精神政局的動蕩,連年的戰(zhàn)爭,時勢的混亂是造成民眾疾苦的重要因素。“南風(fēng)不竟死聲多,生不逢辰可若何,人們流離呼叔伯,時方災(zāi)難又干戈?!?黃遵憲《乙丑十一月避亂埔三河虛》)天災(zāi)與“人禍”并行,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難,詩人們對此深表憂傷和同情:“丘甲滿天地,蒼生竟若何!”(康有為《和臨桂周黻卿翰林有感》)“悲憫心難已,蒼生疾苦多”(康有為《送門人梁啟超任甫入京》)。帝國主義列強所到之處,“紛紛淫掠遍村莊”(《譚瑩《重有感》),干戈不息,燒殺搶掠奸不斷,更使廣大人民陷入苦難的深淵?!盁o地不兵燹,年年劫灰來”(洪月樵《冬日感事四首》),“萬物有煙皆劫灰,三臺無地不干戈”(許夢青《感懷》),“太息淡江花錦地,尸橫遍野哭聲哀”(吳德功《割臺有感》)。二、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斗爭精神詩歌不僅是近代詩人泄憤、排憂、抒情的工具,是他們反帝反封建的有力武器,也是頌贊英雄,弘揚正氣,振奮精神的手段。1.內(nèi)部斗爭,人民反抗戰(zhàn)爭官兵是歷次反帝愛國戰(zhàn)爭的主體,對于他們誓守國土、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和義無反顧、壯烈殉國的民族氣節(jié),詩人們熱情地高唱贊歌。關(guān)天培是鴉片戰(zhàn)爭時期抗英斗爭的著名將領(lǐng),朱琦的《關(guān)將軍挽歌》是關(guān)天培抗敵的贊歌;魯一同的《重有感》再現(xiàn)了關(guān)天培的英雄形象:“神光金甲分明見,血銜須下大荒”。張維屏《三將軍歌》滿腔熱情地歌頌了鴉片戰(zhàn)爭時期陳聯(lián)升、陳化成、葛云飛英勇無畏的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天生忠勇超人群”,“捐軀報國皆忠臣”。朱琦的《朱副將戰(zhàn)歿,他鎮(zhèn)兵遂潰,詩以哀之》是對鴉片戰(zhàn)爭中與侵略者血戰(zhàn)到底,寧死不屈的清軍將領(lǐng)朱貴“我有勁軍人五百,自當(dāng)一隊往殺賊”精神的歌頌。陸嵩在《聽閩客淡廈門死事諸公本末,紀(jì)之以詩》中,歌頌了奮勇殺敵、為國捐軀的六位將領(lǐng),他們前赴后繼,以死報國,堪稱壯舉。中法戰(zhàn)爭時,馮子材與鎮(zhèn)南關(guān)大捷是詩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黃遵憲《馮將軍歌》寫道:“奮梃大呼從如云,同拼一死隨將軍?!瓕④娨贿橙笋R驚,從而往者五千人。五千人馬排墻進,綿綿延延相擊應(yīng)。……敵軍披靡鼓聲死,萬頭竄竄紛如蟻?!W閃龍旗天上翻,道咸以來無此捷?!奔孜鐟?zhàn)爭時,鄧世昌、左寶貴、劉永福及其他將士更是詩人們敬慕和頌贊的人物。黃海大戰(zhàn)中,“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及全體官兵英勇就義,詩人寫道:“炮石攻擊敵如雨,血肉激射波濤紅。敵艦紛紛多擊毀,我舟力盡亦沉水”,鄧世昌歷險得生,但他“寧為玉碎毋瓦全”,“誓與士卒同生死”(繆鐘渭《紀(jì)大東溝戰(zhàn)事,吊總兵世昌》),最終以身殉國。歌頌左寶貴“奮臂生吞虜,捐軀死策勛”(王春瀛《甲午三忠詩》)、“白衣壯士真驍將,再到韓江吊爾神”(房敏琛《秋夜感懷》其一)。人民群眾始終是反侵略斗爭中的主要力量,其斗爭精神也是詩人們抒寫的內(nèi)容之一。近代詩人們?yōu)槲覀兠枥L了一大批勞動人民抗敵衛(wèi)國的英雄形象。鴉片戰(zhàn)爭時期三元里人民的斗爭令英軍膽寒,詩人們歌頌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的正義性,團結(jié)御侮、同仇敵忔的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升平社前雷大鼓,裂裳為旗竹為弩”(蔡苕華《三元里》),“三元里前聲若雷,千眾萬眾同時來。因義生憤憤生勇,鄉(xiāng)民合力強徒摧?!?張維屏《三元里》)俞家莊鄉(xiāng)民勇敢機智地與英國侵略者斗爭并取得勝利的事跡,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胸懷義憤志激昂”,“乘勢突入夷人艙,舉手奪得刀與槍,夷人多半被殺傷,僅有一二得遠揚”。(顧翰《俞家莊歌》)甲午戰(zhàn)爭時,臺灣人民的反日斗爭也被詩人記之以詩:“晝在山場夜在城,凌空蔽日如飛蝗”,“洋兵縮瑟不敢出,有如猛虎畏群羊?!?洪棄生《綠林豪》)詩人不僅描繪了人民反帝斗爭的群體形象,同時也歌頌了英勇抗敵的個體英雄。甲午戰(zhàn)爭時,日軍進攻大連灣,威逼塾師閻世開為其引路,閻世開不愿作“倭奴屈膝人”而慷慨就義,詩人張之流作《閻生筆歌》贊曰:“頭可斷,舌可抉,刃可蹈,筆可折,凜凜生氣終不滅!”廣大人民群眾的這種斗爭精神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延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步伐。2.公民道德的勞動,為“國死”的使命擔(dān)當(dāng)面對外族侵凌、國土淪喪、民族危亡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斗爭精神,近代詩人們表達了為革命為國家不惜犧牲一切的堅定決心:“銜恩持死力,力盡死何辭”(姚燮《聞定海城陷》),“粉身碎骨尋常事,但愿犧牲保國家”(秋瑾《無題》),“紅點濺飛花滿地,層層留與后人看”(黃之盟《絕命詩》),“??菔癄€乾坤滅,無為瓦全寧玉折”(周實《擬決絕詞》)。國將不存,個人的安危和生命又算得了什么,詩人們頌贊了拋頭顱,灑熱血,“馬革裹尸”,視死如歸的高貴品質(zhì)和犧牲精神:“砍頭便砍頭,男兒保國休。無魂人盡死,有血我欲流?!?高旭《讀譚壯飛先生傳感賦》)“軍歌應(yīng)唱大刀環(huán),誓滅胡奴出玉關(guān)。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徐錫麟《出塞》),“生則手忍賊,死則革裹尸”(謝英伯《黃花詩》),“大好頭顱誰取去,何須馬革裹尸回”(羅福星《絕命辭》)。資產(chǎn)階級革命民主主義詩人還把這種獻身精神與推翻封建帝制,創(chuàng)建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宏偉志向結(jié)合起來,表現(xiàn)出了對民主自由的渴望和對世界進步潮流的向往:“平生最愛盧子棱,民約思潮涌大球”(連橫《讀盧棱<民約論>》)這種對民主自由的向往,使他們?yōu)閯?chuàng)建新式國家而不怕流血犧牲:“歐風(fēng)亞雨相磨蕩,熱血流成革命潮”(連橫《感事》),“須知世界文明價,盡是英雄血換來”(熊朝霖《絕命詩》),“文明有例購以血,愿戴我頭試汝刀……作人牛馬不如死,漓淋血灌自由苗?!?高旭《海上大風(fēng)潮起作歌》)“犧牲生命尋常事,莫怕輕生愛自由”(羅福星《絕命詞》),“炸彈光中覓天國,頭顱飛舞血流紅”(高旭《盼捷》),“欲起神州文弱病,拼將頸血濺泥沙。頭顱斷送等閑事,一點淚痕一樹花?!?楊振鴻《述懷》)3.鑄造出凈化世界的新信仰,可期樹立以劍為魂的尚武精神和英雄主義思想尚武是近代中國的一股社會思潮。中英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中國一次次喪權(quán)辱國,割地賠款,必然引起一定的社會變動和思想變動,也形成了各種救國議論和救國方案。隨著國家和民族危機的加深,人們的認識也在逐步深化。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都先后提出了鋤奴性,開民智,起貧弱,振國魂,重新塑造新國民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提倡尚武精神。特別是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把尚武精神當(dāng)成一種改造社會的精神武器,試圖以此振奮民族精神,提高中國人民的精神境界與身體素質(zhì),改造萎靡不振,無所作為的社會風(fēng)氣,有效地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于是,他們把尚武精神作為國民教育的內(nèi)容,要求做到“人人有尚武精神,人人有當(dāng)兵資格”,并“養(yǎng)成冒險進取,赴湯蹈火,樂死不避的氣概”。這種思潮必然影響到詩歌創(chuàng)作。頌刀劍是尚武精神最直觀的體現(xiàn)。詩人們幻想仗劍持刀,馳騁沙場,殺敵報國:“匣中夜夜青鋒嘯,愿作人豪不羨仙(周實《痛哭》),“床頭三尺龍吟夜,忽夢沙場枕月眠”(王德中《十九歲述懷》),“仗劍縱橫驅(qū)虜騎,不教荊棘沒銅駝”(吳玉章《一九〇四年留學(xué)日本時自題像片詩》),“神劍雖掛壁,鋒芒世已驚,中夜發(fā)長嘯,烈烈如梟鳴?!?秋瑾《寶劍詩》)不僅如此,詩人還通過頌贊刀劍,表達了他們反帝反封建的決心。丘逢甲《歐冶子歌》通篇以寶劍為喻,呼吁當(dāng)代的歐冶子出世,鑄造出斬妖神劍,使“五洋沉軍艦,六洲平戰(zhàn)壘”?!安粣奂t妝愛武裝”的“鑒湖女俠”秋瑾寫了《寶刀歌》、《寶劍歌》、《寶劍詩》、《劍歌》、《紅毛刀歌》等以刀劍為題材的詩歌,可以說是尚武精神、英雄主義的贊歌,包含著武裝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和保衛(wèi)世界和平的精辟思想。在《寶刀歌》中,詩人寫道:“主人贈我金錯刀,我今得此心雄豪。赤鐵主義當(dāng)今日,百萬頭顱等一毛!”“誓將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賴武裝”“寶刀之歌壯肝膽,死國靈魂喚起多”“莫嫌尺鐵非英物,救國奇功賴爾收”,因此,她希望能“鑄造出千炳萬炳寶刀兮,澄清神州”,“一洗數(shù)千數(shù)百年國史之奇羞”。面對外國的強權(quán)入侵,秋瑾認為“世無平權(quán)只強權(quán)”、“公理不恃恃赤鐵”,“除卻干將與莫邪,世界伊誰開黑暗”,頌贊寶劍“斬盡妖魔百鬼藏,澄清天下本天職”,“他年成敗利鈍不計較,但恃鐵血主義報祖國”。(《寶劍歌》)所以她“不惜千金買寶刀,貉裘換酒也堪豪”(《對酒》)。中國古代詩歌皆言從軍苦,梁啟超認為這不能“鑄成雄鷙沉毅之國民”(梁啟超《論尚武》),而對“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的陸游的詩則大加贊賞。近代詩歌多以從軍為樂,為榮,號召人們積極參軍,報效祖國。“請君盡作國民兵,小子當(dāng)為旗下卒”(楊度《湖南少年歌》),“從軍樂兮從軍樂,生不當(dāng)兵非男子”(于右任《從軍樂》)。馬君武的《從軍行》描寫了一位深明大義的母親,丈夫為國捐軀后,又把兒子培養(yǎng)成人,讓他子承父業(yè),到前線殺敵守土,并表示“不望兒生還,恐兒不力戰(zhàn)”。黃遵憲的二十四章軍歌——《出軍歌》、《軍中歌》、《旋軍歌》中充滿了尚武精神。張純一的《軍歌》高唱從軍樂,要“為國民從新鑄個頭腦”。相反,不能從軍則令人苦惱:“恨未從軍輕一擲,頭顱無價哭無聲”(宋教仁《哭鑄三盡節(jié)黃花崗》)。振國魂是尚武精神的靈魂所在。章太炎認為“國魂”為立國之本,必欲振之。詩人們用“長歌招國魂”(鄒容《和西狩》),“大好頭顱拼一擲,長空追攫國民魂”(趙聲《贈吳樾》)?!逗睂W(xué)生歌》號召青年擔(dān)起時代的重任,為民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