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03鞏固練(含解析)_第1頁
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03鞏固練(含解析)_第2頁
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03鞏固練(含解析)_第3頁
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03鞏固練(含解析)_第4頁
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03鞏固練(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03鞏固練(含解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03鞏固練

03鞏固練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禾下長夢

①1961年7月,有個人在田間偶然發(fā)現一棵鶴立雞群的稻株。稻株的稻穗低垂,顆粒飽滿,推算下來,用其做種子,水稻產量能翻一倍。他小心翼翼地培育了一年,但新稻田的收獲令人失望。他坐在田埂上反思、意外地想明白了水稻雜交的可能性。這個人就是袁隆平。

②一切工作的關鍵變成尋找野生不育株。他帶個水壺,前往稻田,尋找天然的特殊稻苗。多年后,他才知道,那個概率是五萬分之一。14天后,他在14萬株稻苗間,找到了第一代不育株,并以此寫了論文。1966年,他的論文發(fā)表在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科學通報》上。他因那篇論文被高層關注,得以繼續(xù)研究,然而妒者甚多:中專教師能搞什么研究,不過是騙取國家經費。

③1968年夏天,袁隆平培育的不育株一夜之間被人拔光。袁隆平四處尋找,3天后,在一口井中發(fā)現水面上浮著5根秧苗。這5根秧苗成為寶貴的延續(xù)。此后為了安全,袁隆平帶著兩名助手,遠行廣東、廣西、云南和海南,7年再未歸鄉(xiāng)。在云南,他們遭遇滇南大地震,從廢墟中搶出種子,在海南三亞,他們碰到大洪水,將秧苗帶著土挖出,放到門板上,漂游轉移。在海南時日子清苦,他們唯一的福利就是從老家?guī)サ呐D肉,但只有在特殊日子才能吃,若平時想吃,需舉手表決。

④1970年,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在鐵路涵洞的水洼中,發(fā)現了一棵野生的不育株。袁隆平從外地趕回,將其命名為“野敗”,“它像一堆野草,葉子一碰就掉了?!痹诋敃r,眾人未曾料到,“野敗”會成為奇跡的起點。袁隆平研究發(fā)現,“野敗”完全符合培育需求,18個省市的科研人員趕赴三亞,水稻雜交的浪潮自此開始。

⑤1975年,南方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僅370公頃,一年后便飛躍至13.87萬公頃,兩年后激增至210萬公頃。袁隆平的事跡傳遍神州,被寫入課本。對這片飽經風霜的土地而言,吃飽飯的意義不言而喻。

⑥1981年,袁隆平被國務院授予“特等發(fā)明獎”,他也成為繼陳景潤之后新的科學偶像。

⑦1982年,袁隆平受邀前往菲律賓,參加國際水稻學術報告會。登臺后,投影儀忽然打出他的頭像,下面寫著“YuanLongping,theFatherofHybridRice(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主辦方的代表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當之無愧的。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世界帶來了福音?!?/p>

⑧成名后,袁隆平接受采訪時,反復提及他有兩個夢:一個夢,是他在稻田中睡覺,水稻像高粱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一樣長,籽粒像花生一樣大,他稱其為“禾下乘涼夢”;另一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若全球的稻田有一半種上雜交水稻,可多養(yǎng)活四億到五億人。他傾其一生,希望實現這兩個夢。

⑨曾有一次,在米國白宮前,袁隆平被中國游客發(fā)現,人們紛紛要求合影和簽名,有人喊他“偉大的科學家”。在自傳中,袁隆平說,這讓他誠惶誠恐,“不是偉大,是尾巴大,尾巴大了也有好處,就是不能翹尾巴”。親歷近一個世紀的人生激流,袁隆平早知浮沉真意,高樓大廈讓他壓抑,他的夢終究還是在稻田之中。

⑩晚年的袁隆平,愛好只剩運動和看書。他一度迷上氣排球,打球時老人高度興奮,其他人忘記比分,他一定記得。幾年前,因為氣喘,他被迫放棄游泳,此后,走路也需要人攙扶。所幸看書不受影響,老人每周有3天看專業(yè)書,其他時間看文史、地理,以及其他專業(yè)之外的書。他說,運動和看書的目的,是讓腦子靈活,讓他還能夠下田。

2023年11月,袁隆平的團隊培育的第三代雜交水稻畝產達到1530.76公斤,刷新了世界紀錄。他流淚了。對于年逾九十的袁隆平而言,世事已難讓他動情,除了禾下的夢。

然而,他無法再目睹兩個夢的后續(xù)。2023年5月22日13時07分,老人與世長辭。

91歲的袁隆平,大半生在稻田之中。當我們見多了天馬行空、光怪陸離的事,想起他,總覺得安心和有底氣。江濤陣陣,送別一位老人。

(有刪改)

1.班級準備制作一期以“世界杰出貢獻人物”為主題的黑板報,請你結合文章內容為袁隆平制作一張身份卡。

姓名袁隆平生卒年1930~2023主要貢獻開創(chuàng)并推廣了雜交水稻事業(yè)

生平經歷人物品質

在小心翼翼地培育天然水稻一年失敗后決定嘗試水稻雜交善于反思,不言放棄

在不知概率的情況下依舊堅持找尋不育株(1)

(2)不折不撓,從不抱怨

在成名后被喊作“偉大的科學家”卻誠惶誠恐(3)

(4)執(zhí)著追求,至死不渝

2.請按照括號內的要求品析下面句子。

(1)在海南時日子清苦,他們唯一的福利就是老家?guī)サ呐D肉,但只有在特殊日子時才能吃,若平時想吃,需舉手表決。(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2)對這片飽經風霜的土地而言,吃飽飯的意義不言而喻。(句子含義)

3.第段提到當第三代雜交水稻畝產達到1530.76公斤,刷新了世界紀錄時,袁隆平流淚了,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這淚水蘊含著哪些情感。

4.本文是用什么順序組織材料的?請簡要分析其作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余光中的詩和他的文學批評

①余光中是漢語文學非常重要的詩人,他一生共發(fā)表過一千四五百首詩,多元的題材很難妥善分類,勉強劃分為:愛情親情,如《等你,在雨中》《母難日》;小我大我,如《鄉(xiāng)愁》《歡呼哈雷》;文學藝術,如《白玉苦瓜》《向日葵》;山川自然,如《墾丁十九首》《問?!?;政治社會,如《慰一位落選人》《石器時代》;植物動物,如《太陽點名》《火金姑》;環(huán)境保護,如《控訴一支煙囪》《貝殼砂》等等。

②余光中的詩感應時代與人生,他有信有望有愛,生命體會有哀愁有歡樂,對國家民族的感情有憂有喜,對社會世事有針砭有諷刺有鼓舞有頌揚,合起來大體上映照出積極豐盛惜福感恩的人生。詩人的一生和國家民族分不開,《鄉(xiāng)愁》膾炙人口自不用說,就是寫每七十六年“來臨”地球一次的哈雷彗星,余光中也會聯(lián)想到國家,昂揚表示“民族的意志永遠向前/向著熱騰騰的太陽,跟你一樣”,充滿自信與豪氣。面對空氣污染,余光中詛咒工廠的大煙囪,是“毒癮深重的大煙客……把整個城市/當作你私有的一只煙灰碟”。

③余光中的詩婉約處如宋詞,陽剛處近史詩,明朗而不淺陋,耐讀而不晦澀,有篇兼且有句,推崇者多,各地的讀者和批評家講之不盡。情詩如寫蓮花池畔小情人,“步雨后的紅蓮……從姜白石的詞里,有韻地……走來”,其典雅情調迷倒了多少年輕讀者。作家流沙河也極愛他的詩,曾開課講授,稱其詩可讀可解更可講——可講的意思是可讓批評家細細講出其精彩高妙的藝術。

④余光中熟悉中英兩個文學傳統(tǒng),知道詩是形象的思維,寫詩有章法有技藝;知道怎樣繼承與創(chuàng)新;余光中新詩的形式,有格律體,但以自由體為主。他的自由體甚有節(jié)制,創(chuàng)出了一種“半自由半格律”的新詩體,有人以為其創(chuàng)體的成就有如唐代杜甫之確立律詩體式。

⑤梁實秋曾評價說,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其實余光中既是偉大的詩人和散文家,也是杰出的評論家。他既評論中西古今文學,也評論音樂、繪畫、書法。他的文學評論,涉及的文類也多:詩歌、散文、小說、戲劇。

⑥散文理論方面,余光中有“速度、密度、彈性”說和“煉丹”說,強調詞匯和句法靈活多變。他又提出散文語言“白以為常,文以應變,俚以傳真,西以求新”的多元融合主張。太陽之下少新事,余光中這方面的理論,也非完全簇新:孔子早就認為言辭應有文采,《文心雕龍》強調情與采不能偏廢,杜甫主張“轉益多師”。余光中的“白文俚西”以說是兼采眾長而已。

⑦余光中精通中英文,中譯英、英譯中,成果豐碩。中文和英文語法多有不同,余光中深感中文寫作亦步亦趨英文句法的流弊,認為國人可擇英文句法之善者而從之,對“惡性西化”的夾纏冗長則必須避而遠之。他撰文批評五四以來多個名家的作品,詩與文都有,包括批評其文字的“惡性西化”。余光中論“中文西化”諸文,1960年代起陸續(xù)發(fā)表,一片苦口婆心,產生了廣泛影響。

(摘編自《南方周末》)

5.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余光中由哈雷彗星聯(lián)想到國家,贊頌民族意志“永遠向前”,流露出熾熱的愛國情懷。

B.散文語言應“白文俚西”多元融合,這并非余光中的獨創(chuàng),中國古代文論早有論述。

C.余光中精通中英文并且熟悉中英文文學傳統(tǒng),對中文寫作學習英文句法持辯證態(tài)度。

D.“知道怎樣繼承與創(chuàng)新”既體現在余光中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也體現在其文學理論研究中。

6.第⑤段畫線句有何作用?請簡要回答。

7.文章為什么說余光中是“漢語文學非常重要的詩人”?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歐陽修,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①。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麓中,讀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②在前,觸發(fā)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爾,遇事不敢忽也。

學者求見,所與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凡歷數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③而不擾,故所至民便④之?;騿枺骸盀檎捄?,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p>

(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

【注】①嶷(yí)然有聲:人品超群而享有聲譽。②機阱:陷阱。③寬簡:寬松簡易。④便:安逸。

8.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禽鳥知山林之樂②古仁人之心

B.①泉香而酒洌②而不知人之樂

C.①行者休于樹②苛政猛于虎也

D.①以縱為寬,以略為簡②不以物喜

9.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因取舊案反覆觀之

10.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

(1)讀書輒成誦(2)及冠,嶷然有聲

(3)雖機阱在前(4)未嘗及文章

11.將下列句子譯為現代漢語。

(1)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麓中,讀而心慕焉。

(2)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

12.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樂”和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樂”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

試卷第4頁,共5頁

試卷第1頁,共5頁

參考答案:

1.(1)不畏艱辛,勇往直前

(2)在培育的不育株被毀之后遠行偏遠之地重新精心培育

(3)不驕不躁,淡泊寧靜

(4)在晚年身體大不如前的情況下卻依然堅持看書和運動2.(1)“唯一”說明了臘肉的珍貴;“只有”說明了臘肉不能隨時吃到,體現了吃臘肉的“奢侈”。這兩個詞都體現了袁隆平團隊在海南培育水稻時生活的艱辛,贊揚了袁隆平團隊不怕吃苦、潛心科研的奮斗精神。(意思對即可)

(2)“這片飽經風霜的土地”指的是以前糧食問題沒有解決的中國,“吃飽飯的意義”指袁隆平雜交水稻的研究解決了中國的糧食問題,體現出其對中國乃至世界的貢獻之大。這句話充滿了對袁隆平無私奉獻精神的贊美之情。(意思對即可)3.①看到雜交水稻產量成功刷新世界紀錄時的欣喜和激動;②多年辛苦付出的艱辛和不易;③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第三代雜交水稻成功增產,離自己“禾下的夢”又近一步的欣慰。(答出任意兩點,意思對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4.本文按照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記敘了袁隆平帶領他的團隊培育雜交水稻的過程。這樣使文章層次井然有序,條理清晰,脈絡分明。(意思對即可)

【解析】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與人物形象。

根據題干提示“在不知概率的情況下依舊堅持找尋不育株”,找到第②段“一切工作的關鍵變成尋找野生不育株。他帶個水壺,前往稻田,尋找天然的特殊稻苗。多年后,他才知道,那個概率是五萬分之一。14天后,他在14萬株稻苗間,找到了第一代不育株,并以此寫了論文”,可見其不畏艱辛,勇往直前的精神;

根據題干提示“不折不撓,從不抱怨”,找到第③段“1968年夏天,袁隆平培育的不育株一夜之間被人拔光。袁隆平四處尋找,3天后,在一口井中發(fā)現水面上浮著5根秧苗。這5根秧苗成為寶貴的延續(xù)。此后為了安全,袁隆平帶著兩名助手,遠行廣東、廣西、云南和海南,7年再未歸鄉(xiāng)。在云南,他們遭遇滇南大地震,從廢墟中搶出種子,在海南三亞,他們碰到大洪水,將秧苗帶著土挖出,放到門板上,漂游轉移”等語句可概括為:在培育的不育株被毀之后遠行偏遠之地重新精心培育;

根據題干提示“在成名后被喊作‘偉大的科學家’卻誠惶誠恐”,找到第⑨段“曾有一次,在米國白宮前,袁隆平被中國游客發(fā)現,人們紛紛要求合影和簽名,有人喊他‘偉大的科學家’。在自傳中,袁隆平說,這讓他誠惶誠恐,‘不是偉大,是尾巴大,尾巴大了也有好處,就是不能翹尾巴’。親歷近一個世紀的人生激流,袁隆平早知浮沉真意,高樓大廈讓他壓抑,他的夢終究還是在稻田之中”,可見其不驕不躁,淡泊名利;

根據題干提示“執(zhí)著追求,至死不渝”,找到第⑩段“晚年的袁隆平,愛好只剩運動和看書。他一度迷上氣排球,打球時老人高度興奮,其他人忘記比分,他一定記得”“所幸看書不受影響,老人每周有3天看專業(yè)書,其他時間看文史、地理,以及其他專業(yè)之外的書。他說,運動和看書的目的,是讓腦子靈活,讓他還能夠下田”等語句可概括為:在晚年身體大不如前的情況下卻依然堅持看書和運動。

2.本題考查語句賞析與理解。

(1)“唯一”指只有一個;聯(lián)系語句“他們唯一的福利就是老家?guī)サ呐D肉”可知,“唯一”一詞說明了臘肉的珍貴,側面體現在海南日子的清苦;“只有”表示必需的條件,唯有,僅有;聯(lián)系“只有在特殊日子時才能吃,若平時想吃,需舉手表決”可知,“只有”一詞體現了臘肉在當時品嘗到是不易的,體現了吃臘肉的“奢侈”;聯(lián)系語句中的“在海南時日子清苦”可知,這兩個詞都體現了袁隆平團隊在海南培育水稻時生活的艱辛,但是它們仍堅持研究,贊揚了袁隆平團隊不怕吃苦、潛心科研的奮斗精神。

(2)“這片飽經風霜的土地”指的是當時我國的大背景——糧食問題沒有解決,人們飽受問題的困擾;根據語句中的“吃飽飯的意義”,聯(lián)系第⑤段“1975年,南方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僅370公頃,一年后便飛躍至13.87萬公頃,兩年后激增至210萬公頃。袁隆平的事跡傳遍神州,被寫入課本”可知,指的是袁隆平雜交水稻的研究解決了中國的糧食問題;聯(lián)系第⑦段“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當之無愧的。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世界帶來了福音”可知,袁隆平雜交水稻的研究對中國乃至世界的貢獻都是非常巨大的。這句話體現了對袁隆平無私奉獻精神的贊美。

3.本題考查情感。

“當第三代雜交水稻畝產達到1530.76公斤,刷新了世界紀錄時,袁隆平流淚了(題干)”,可見袁隆平因到雜交水稻產量成功刷新世界紀錄而欣喜、激動,故而落淚;

聯(lián)系第②段“一切工作的關鍵變成尋找野生不育株。他帶個水壺,前往稻田,尋找天然的特殊稻苗。多年后,他才知道,那個概率是五萬分之一。14天后,他在14萬株稻苗間,找到了第一代不育株,并以此寫了論文”,第③段“1968年夏天,袁隆平培育的不育株一夜之間被人拔光。袁隆平四處尋找,3天后,在一口井中發(fā)現水面上浮著5根秧苗。這5根秧苗成為寶貴的延續(xù)。此后為了安全,袁隆平帶著兩名助手,遠行廣東、廣西、云南和海南,7年再未歸鄉(xiāng)。在云南,他們遭遇滇南大地震,從廢墟中搶出種子,在海南三亞,他們碰到大洪水,將秧苗帶著土挖出,放到門板上,漂游轉移”,第④段“1970年,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在鐵路涵洞的水洼中,發(fā)現了一棵野生的不育株。袁隆平從外地趕回”等語句可知,研究雜交水稻的過程是艱辛的(不易的),如今雜交水稻產量刷新世界紀錄,袁隆平內心感受到了收獲的喜悅;

聯(lián)系第⑧段“反復提及他有兩個夢:一個夢,是他在稻田中睡覺,水稻像高粱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一樣長,籽粒像花生一樣大,他稱其為‘禾下乘涼夢’;另一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若全球的稻田有一半種上雜交水稻,可多養(yǎng)活四億到五億人。他傾其一生,希望實現這兩個夢”,第段“對于年逾九十的袁隆平而言,世事已難讓他動情,除了禾下的夢”等語句可知,袁隆平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第三代雜交水稻成功增產,離自己“禾下的夢”又近一步的欣慰。

4.本題考查文章的順序。

根據第①段“1961年7月,有個人在田間偶然發(fā)現一棵鶴立雞群的稻株”,第③段“1968年夏天,袁隆平培育的不育株一夜之間被人拔光”“此后為了安全,袁隆平帶著兩名助手,遠行廣東、廣西、云南和海南,7年再未歸鄉(xiāng)。在云南,他們遭遇滇南大地震,從廢墟中搶出種子,在海南三亞,他們碰到大洪水,將秧苗帶著土挖出,放到門板上,漂游轉移。在海南時日子清苦,他們唯一的福利就是從老家?guī)サ呐D肉,但只有在特殊日子才能吃,若平時想吃,需舉手表決”,第④段“1970年,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在鐵路涵洞的水洼中,發(fā)現了一棵野生的不育株”等語句可知,本文按照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記敘了袁隆平帶領他的團隊發(fā)現、研究、培育雜交水稻的過程,這樣安排材料條理清晰,使讀者容易了解意圖,脈絡分明。

5.B6.①承接上文對余光中詩歌創(chuàng)作的評述。②側面突出余光中詩歌與散文創(chuàng)作的成就。③引用名家評語,增強文章說服力。(意思對即可)7.創(chuàng)作上①數量豐富,藝術高妙:發(fā)表詩近1500首,題材廣泛;風格靈活,明朗耐讀。②創(chuàng)新新詩體式:創(chuàng)出了一種“半自由半格律”的新詩體。影響上③影響廣泛:得到了普通讀者和學者的普遍推崇。

(意思對即可)

【解析】5.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的理解。

B.有誤,由第⑥段“他又提出散文語言‘白以為常,文以應變,俚以傳真,西以求新’的多元融合主張。太陽之下少新事,余光中這方面的理論,也非完全簇新:孔子早就認為言辭應有文采,《文心雕龍》強調情與采不能偏廢,杜甫主張‘轉益多師’。余光中的‘白文俚西’以說是兼采眾長而已”可知,余光中的理論來自于多方觀念的結合,并非“中國古代文論早有論述”這樣的片面表述,他是綜合了古代的一些說法,所以選項錯誤。

故選B。

6.本題考查句子的作用。

由第④段“他的自由體甚有節(jié)制,創(chuàng)出了一種‘半自由半格律’的新詩體,有人以為其創(chuàng)體的成就有如唐代杜甫之確立律詩體式”可知這是余光中的創(chuàng)作的經歷,所以題干中這句話是為了承接上文;由⑤段后文“其實余光中既是偉大的詩人和散文家,也是杰出的評論家”內容,可知這是引起后文,所以就是承上啟下的作用。

同時由內容上說寫出了“余光中在詩文上的成就很高”;當然這也是梁實秋評價余光中的話,這是名家的話,能夠跟有說服力,能夠幫助我們相信創(chuàng)作是可以二者進行,并且造詣很高。

7.本題考查文章人物形象的分析。

由“漢語文學非常重要的詩人”可知,這是在第①段。由第①段“他一生共發(fā)表過一千四五百首詩”可知,這是可以概括好這是因為“余光中的創(chuàng)作十分豐富”;由第②段“余光中的詩感應時代與人生,他有信有望有愛,生命體會有哀愁有歡樂,對國家民族的感情有憂有喜,對社會世事有針砭有諷刺有鼓舞有頌揚”可知,原因有“余光中的個人高尚品質”;由第④段“他的自由體甚有節(jié)制,創(chuàng)出了一種‘半自由半格律’的新詩體,有人以為其創(chuàng)體的成就有如唐代杜甫之確立律詩體式”可知,原因有“余光中創(chuàng)立了新的詩歌體裁”;由⑦段“1960年代起陸續(xù)發(fā)表,一片苦口婆心,產生了廣泛影響”可知理由有“余光中的影響巨大”;所以我們根據以上內容進行整合即可。

8.A9.因∕取舊案∕反覆觀之10.就等到即使曾經11.(1)在廢書箱里發(fā)現(或得到)唐代韓愈的遺稿,一邊細細閱讀,一邊心中暗暗仰慕。(2)(您)治理地方政策寬松簡明,但辦事從不拖拉松懈,為什么呢?(意對即可)12.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樂”是陶醉于山水(山水之樂),看到治下百姓生活安樂而樂,是“與民同樂”。

【解析】8.本題考查文言虛詞。

A.之:都是結構助詞,的;

B.而:連詞,表并列/連詞,表轉折;

C.于:介詞,在/介詞,比;

D.以:介詞,把/連詞,因為。

故選A。

9.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

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或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這句話的意思為:就拿來以前的案件檔案反復察看。“因”是連詞,“取舊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