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收詞原則的提出_第1頁
《漢語大詞典》收詞原則的提出_第2頁
《漢語大詞典》收詞原則的提出_第3頁
《漢語大詞典》收詞原則的提出_第4頁
《漢語大詞典》收詞原則的提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語大詞典》收詞原則的提出

收集單詞是編纂字典的第一個過程。收詞指收取詞典所要選載的語詞,立目指對于詞典所要選載的語詞在進入詞典時的條目安排。這個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所編纂的詞典的性質和類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漢語大詞典》在著手編纂之前,就制訂《<漢語大詞典>收詞原則》(以下簡稱《收詞原則》),同時又在《編寫體例》中作了關于“條目安排”和“相關條目的處理”的具體規(guī)定,以便編纂人員有所遵循,從而使編纂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換句話說,進入《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漢大》)的詞目,是在一個控制數(shù)字(約三十七萬條)之內(nèi)去篩選處理的。其過程是從古今數(shù)千種重要著作中收詞制卡,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力求全面和完備。同時由于語言詞匯在空間上的擴延和時間上的伸展,其成員極其龐雜紛繁;因此在收入詞典時,不可能有詞必錄,不加取舍。下邊試談對于《收詞原則》和指導思想點滴體會。(一)《漢大》的收詞原則根據(jù)《收詞原則》的規(guī)定,《漢語大詞典》收載的詞目,包括單字、復詞、詞組、熟語、典故、??圃~語等等。這里實際上包括了用語法分析的方法從語言片段中分離出來的各級語言單位:詞,以及小于詞的詞素,大于詞的詞組和句子。由此可見,在《漢語大詞典》中,置于釋文前頭的被詮釋的語言單位,就叫詞目,而詞目的外延包括語法學講的詞、詞素、詞組,甚至句子;當然主要是詞。漢語的書面符號是漢字。一個漢字有的記錄一個單音詞,有的記錄一個單音詞素,有的只是多音節(jié)的單純詞的一個書寫單位。在《漢大》中,用一個漢字充當?shù)脑~目,稱為單字條目。漢語的詞素,絕大多數(shù)見于單字條目。下邊就從詞素說起。詞素,也稱語素。詞素是最小的意義單位,也是語法分析的最小單位?,F(xiàn)代漢語的詞素,其中有的可以單獨成詞(單詞素詞),有的永遠是合成詞的一部分(如“啤酒”的“啤”),有的永遠是附著成分(如“第一、二、三名”的“第”)?!稘h大》把詞素收列為詞目(在詞典中體現(xiàn)為用漢字立為詞頭),是從實際出發(fā)的。因為《漢語大詞典》一來需要提供“詞素義”以幫助讀者理解詞典所未收錄的合成詞的詞義,二來需要在詞條中,即詞目及其釋文中,反映詞形詞義發(fā)展演變的狀況。況且一個漢字,往往既是詞素,同時也是詞,難以割斷其歷史關系。至于詞是什么,陸志韋先生雖然在《北京話單音詞詞匯·序》中說過:“凡是拼音的時候必得聯(lián)起來寫的一堆字母,代表一個‘詞’。收羅在字典(詞典)里吶,這一堆字母就是一個詞?!钡懴壬⒉皇前堰@句話作為語言學和漢語詞典學的理論提出來的。我們不能以為詞典所收列的詞目非“詞”不可,不能以為“編纂詞典確定詞目是被對于詞的認識所支配或指導,否則就會增加詞兒拼寫的困難”。其實漢語拼寫的時候連在一起的一堆字母,未必都是一個詞。例如zhīao-bùzhīdao(知道不知道),見于《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guī)則(試用稿)》,這一堆字母,未必可以認為是一個詞。既然怎樣才算一個詞,是語言學上的復雜問題之一,那么人們就不能等待對于“詞是什么”有了一致的認識,然后才編詞典。因此,《漢大》對于認為有必要收錄為詞目的語言單位,并不一定考慮這個語言單位是不是一個詞;而對于毫無疑義可以認定具有詞的身份的語言單位,由于字形“未經(jīng)楷化”,或者雖經(jīng)“按原形描摹”楷化而只著錄于“某些研究金石碑版及古文字專書”,卻可以“不予收列”。收列與否,決定于《漢大》的編纂目的和服務對象,以及與其他類型的語文工具書的分工?!稘h大》所收單字條目二萬二千條,全部單音詞都在其中了;多音詞,包括“新詞”,“兼有語詞義的??圃~”,以及“學科分類不明確的語詞”,也都“廣泛收列”,這是《收詞原則》明文規(guī)定的。由此可見,《漢大》對于常用詞是廣泛收列的;也就是說,并不把是否“見詞明義”視為詞目選收與否的一種原則。羅伯特·伯奇菲爾德《詞典編纂學》指出:“假如你請一個普通人給一個象‘馬’、‘盤子’或者‘美麗’這樣的詞下定義,其結果經(jīng)常是楞了半天,支支吾吾,然后說出一個很蹩腳的定義?!庇腥艘詾閷τ诔S迷~能夠見詞明義,其實并不盡然。關于詞組(也稱短語),在《收詞原則》中分為固定詞組和自由詞組兩類,并指出熟語多數(shù)是固定詞組,包括慣用語、成語、諺語、格言、歇后語等等。應當說明,認為固定詞組是語言詞匯的成員,這是對的,但是不能因此而認為“詞典的詞目范圍應只包括詞和固定詞組”?!稘h大》的收詞原則是:如果沒有詮釋價值,即使是詞和固定詞組,也可以不予立目;如果有詮釋價值,則立目可以不限于詞和固定詞組。對于自由詞組,《漢大》原則上不予收錄,卻不是絕對不可收錄。漢語的“造句法”和“構詞法”基本一致。聯(lián)合、偏正、后補、謂賓、主謂,這些結構方式,是造句法,也是構詞法?!妒赵~原則》指出:“如果僅僅從形式和結構上看”,雙音的自由詞組和雙音的合成詞的界限是“往往很難劃分”的?!妒赵~原則》又指出:雙音詞“在漢語詞匯中占極大的比重”,而常用的單音詞(單字)又都是詞義復雜的。一個雙音組合單位,其中所包含的單音詞(單字)用的是哪一個意義,有時很不容易判定;所以一般人碰到雙音組合,特別是對組合內(nèi)的單字用的是哪一個意義不易理解時,往往視為一個整體,到詞典中查雙字條目。這是就現(xiàn)代漢語來說的。至于古代漢語,現(xiàn)存最早的漢語詞典《爾雅》,其條目就收列了若干自由詞組。例如:“不俟,不來也?!薄拔鹉?勿忘也?!钡鹊??!妒赵~原則》規(guī)定:“詞組意義不等于兩個單字常用義項的拼合,已經(jīng)有了引申轉換的,應予收列?!薄霸~組意義雖然是兩個單字義項的拼合,但由于其中一個或兩個單字義項比較冷僻(多由比喻、通假等引起),因而造成理解困難的,可以收列?!边@些規(guī)定是因為《漢大》的任務在于為讀者解疑釋難,不是為區(qū)分詞和詞組而收詞的。《漢大》作為詞目收列的句子或主謂詞組,其中有慣用語(如“牛頭不對馬嘴”),成語(如“塞翁失馬”),諺語或格言(如“皮之不存,毛將安傅”),歇后語(如“啞巴吃黃連”),以及典故(如“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類句子之所以有收錄的必要,乃因為是現(xiàn)成話,來自古代詩文名句、歷史事件、故事傳說,或者是俚俗的格言或俏皮話,不加詮釋就不易理解。由此可見,《漢大》收詞立目的原則根本不是拿語法學上的“詞”和“固定詞組”的概念來硬加規(guī)定的。(二)言語與動詞的辯證統(tǒng)一過去編纂詞典,在詞目的選收方面,往往互相參照,從而陳陳相因。魯迅先生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就指出“編輯大詞典”拿類書和舊詞典為“采擇”對象的情況。但是,《漢大》完全是新編的?!稘h大》在牧詞立目這一道工序上動員人力一千多名,從古今數(shù)千種最重要的圖書中收詞制卡七百多萬張,然后精選二百多萬張資料卡片作為立目、釋義、舉例的依據(jù)。這部詞典在編寫過程中雖然曾經(jīng)把舊詞典都集中在一起認真加以研究,但是全書并不僅僅依據(jù)舊詞典而收錄詞目從事釋義,全書的詞目和釋義所依據(jù)的是古今重要的文獻資料。為什么《漢語大詞典》的詞目要以古今文獻資料為依據(jù)呢?首先,詞目的源泉,歸根到底是例句(書證)?!缎±斔共鍒D新詞典》的編者用一句名言指出例句對于詞目及其釋義的價值:“一部沒有例句的詞典只是一堆枯骨?!比鹗空Z言學家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區(qū)分了語言和言語,這是現(xiàn)代語言學的重要學說。方光燾老師在《漫談語言和言語問題》文中回答了這個問題,闡明了語言的詞義和言語的詞義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為詞典編纂實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jù)。文中說:“從語言方面來看,作為語言單位的、孤立的詞的詞義,是客觀事物、現(xiàn)象或關系在意識中的一定反映;它是和概念相聯(lián)系著的。而從言語方面來看,作為言語單位的、運用中的詞的詞義,則和現(xiàn)實中某一事物或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梢钥闯?前者正是后者的概括,后者則是前者的體現(xiàn),這二者是不可分割地聯(lián)系著的。”由此可見:言語是語言的自然形態(tài),而語言則是言語的科學概括,兩者是不能分割的;如果沒有實際體現(xiàn)于言語活動之中的語詞,也就不可知有潛在于抽象的語言之中的語詞。其次,一個語言單位之所以能夠立為詞目,并不在于它屬于語言的詞匯抑或屬于言語的詞匯(二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而是在于這個語言單位出現(xiàn)在人們需要閱讀的言語作品之中,并且人們有對它進行正確釋義的實際需要。因此,《漢大》編纂的第一道工序只能是選定一批書目,從一部著作的一個章節(jié)的一句話開始,從事收詞制卡的工作,然后從大量的卡片資料中確立詞目?!稘h大》編纂人員編制為資料卡片的例句及其詞目,一般都包符合下列三個條件之一的語詞:一、通行范圍廣;二、出現(xiàn)頻率高;三、理解難度大。這些語詞有單詞,也有詞組;在那理解難度大的,僅有一、二張卡片的語詞中,可能有個別作家或個別作品的特殊用語,甚至可能有古今只用過一兩次的語詞。這類語詞,無疑是“言語”片段。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因此就認為這類語詞的詮釋工作應當一概歸于注釋家去承擔呢?恐怕難以一刀切吧。古籍的注疏離不開《爾雅》、《說文》,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稘h大》和古籍注釋的關系是既交叉而又有所分工的。第三,詞目是被詮釋的語詞;其釋義是否正確,離開了言語作品的例句,就難以判斷。大家知道,詞既是語義單位,又是語音單位(脫離語義的“音位”是不現(xiàn)實的),同時也是語法單位。作為語義單位,詞通過自己的“能指”而帶有語音,通過自己的“所指”而帶有語義,因此詞是具有基本詞義的。但是與此同時,作為信息載體的詞總是活躍于言語之中,因此它的意義又往往受上下文的影響。洪誠先生在《訓學》中講“辨疑似應注意之點”時,指出“要注意詞的基本意義”,不要“脫離一個詞的基本意義”;在講“作注”的時候,又指出要理解一個詞的意義,“只有聯(lián)系句、章甚至篇去分析,才能審定?!边@就是說,只有認真地對例句進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和領會,并參照該詞的基本意義,才能撰寫出完善或比較完善的義項,達到“義項齊備”的要求?!稘h大》每個詞目下邊所立義項大大超過以前出版的各種詞典,原因就在這里。同樣的原因,例如《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彪m王念孫考訂“佳”當為“(唯)”字之誤,“夫唯”是連詞(見《讀書雜志十六·余編》);但唐人已以“佳兵”入詩,如唐陳子昂《送別崔著作東征》詩:“王師非樂戰(zhàn),之子慎佳兵?!币虼诉@個詞不收為詞目并舉出舊說是不行的?!?lt;漢語大詞典>編寫體例》對此作了規(guī)定:“有些舊說已經(jīng)以訛傳訛延用的……可以收列舊說并加以說明?!边@就是因為有“以訛傳訛”的“實際言語資料”之存在而立目釋義,與單純之誤字有別。(三)收詞立目的界定《漢大》是古今兼收的語文詞典,收詞的對象范圍所涉及的方面,比百科性的詞典復雜得多。百科性的詞典只要根據(jù)詞典規(guī)模,按概念在該學科或行業(yè)中的重要性來取舍,附帶再收入若干常見的通行詞匯,也就可以了?!稘h大》的收詞范圍卻要涉及古今漢語詞匯的各個方面,需要確定多種選詞類別。一般地說,詞典的類型直接決定選詞范圍;不過實際上,語文詞典卻不能只收狹義的語詞。因此語文詞典的選詞范圍,除了主要次要之分外,往往是兼顧多方面的需要的?!缎×_貝爾詞典》編者對該詞典所收語詞的說明是:“本詞典收進當代法語的全部通用詞匯,以及表達現(xiàn)代思想所必不可少的大量科技詞或專門詞。此外,本詞典收有文學作品所保留下來的老化的詞匯,以便有助于閱讀古典作品,還載有進入通用語的方言。對于常用新詞語的描述,力求完備?!边@是外國現(xiàn)代的詞典。其實我國許慎《說文解字》的收詞范圍就已經(jīng)不限于一般語詞而兼收百科詞和百科義了。許沖《上<說文>表》指出:“六藝群書之詁,皆訓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昆蟲、雜物、奇怪、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薄稘h大》繼承了這一歷史傳統(tǒng),在新的條件下照顧到古今各類語詞之間的界限問題與平衡問題。第一,《漢語大詞典》以幫助讀者正確理解古今語詞的含義和用法為職責,它的選詞原則,當然優(yōu)先收錄“常見而通用的”和“罕見而難解的”古今語詞?,F(xiàn)代漢語中的常用詞,是一般語詞的核心,是人們交流思想必不可少的,無疑應該收錄齊全。第二,關于規(guī)范原則和非規(guī)范原則問題,我們知道,語言存在和發(fā)展于社會全體成員的使用之中,難免發(fā)生分歧;而作為交際工具,全社會對它的要求是加強統(tǒng)一。因此,個人的言語活動對語言的統(tǒng)一規(guī)范應該承擔社會責任,而社會對個人言語活動中過于分歧的現(xiàn)象應該進行有意識的干預。選詞的規(guī)范原則,實際上就是社會對語言發(fā)展的干預在詞典編纂法的指導思想上的表現(xiàn)?!稘h大》是古今兼收的詳解語文詞典,大量收錄古籍中的語詞,所以《收詞原則》規(guī)定除了“缺筆避諱字”和已被考訂為“訛字”者“不予收列”外,其余無所謂規(guī)范原則;而收取當代語詞,就必須接受規(guī)范原則的思想指導了。對此,《收詞原則》規(guī)定:“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中的變式,由于特殊原因(如詩歌押韻)而倒置詞素偶或一用的,不予收列?!薄敖Y構松散,形式少見,意義又淺顯易懂而無須特作解釋的變式,不予收列?!钡谌?地方方言是一個具有自己的語音系統(tǒng)、基本詞匯和語法構造的語言體系;因此,各地方的方言詞匯是各種方言詞典收詞立目的對象?!稘h大》把方言詞(包括單字和短語)分為“現(xiàn)代方言詞”和“古代方言詞”兩類,并規(guī)定現(xiàn)代方言詞收錄的原則是:一、大方言區(qū)的方言詞,“通行范圍較廣,一般作品中比較多見”;二、見于“重要作家的著名作品”。這兩條原則是以現(xiàn)代方言詞進入普通話的條件為思想指導的。據(jù)此而收錄的方言詞,其意義或表意方式往往新穎獨特,可以成為漢民族共同語的詞匯成員。至于古代的方言詞,《收詞原則》規(guī)定:“見于一般作品而有例證可引的,應予收列?!薄皟H見于某些用方言編寫的俗文學作品中的方言詞,不予收列?!逼渲笇枷胧恰肮艑捊駠馈?。第四,《收詞原則》把借詞和譯詞分為兩類:一是“來自國內(nèi)兄弟民族的”,一是“來自外國的”。對于來自國內(nèi)兄弟民族的借詞和譯詞,規(guī)定:“早已進入古籍成為一般詞語的,應予收列?!薄俺R娪诂F(xiàn)代作品的,也應收列。”對于來自國外的借詞和譯詞,規(guī)定:“早已進入古籍或近現(xiàn)代作品而成為一般詞語的,應予收列?!薄霸?jīng)盛行于‘五四’前后,后來漸為意譯詞所代替的音譯詞,應予收列?!薄爸两裎礊橐庾g詞代替的音譯詞,在現(xiàn)代一般著作或翻譯作品中常見的,應予收列?!薄耙糇g詞的不同形式,其中比較重要,在歷史上曾經(jīng)廣泛流行過的,可作附條收列?!庇纱丝梢?關于借詞和譯詞的選收,現(xiàn)代語言的規(guī)范詞典應當根據(jù)規(guī)范原則進行取舍,以保證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漢大》是古今兼收的大型語文詞典,為了幫助讀者理解古今著作中的外來詞,其原則是“從寬收列”。第五,新詞與新概念同時產(chǎn)生?!妒赵~原則》規(guī)定:“對于近年來報刊上出現(xiàn)的已經(jīng)普遍使用的新詞,應注意收列?!边@說明《漢語大詞典》對新詞的重視。至于風行一時的短命語詞和某些個人新造的語詞,還是以嚴加選擇為宜;因為全民性和穩(wěn)固性是語言的特質。第六,關于??普Z詞,例如人物、職官、書篇、哲學、宗教、政治、經(jīng)濟、法律、軍事、外交、文藝、語言、文字、音韻、訓詁、典章、制度、宗法倫理、歷史事件、天文、地理、歷律、氣象、地質、生物、農(nóng)業(yè)、數(shù)學、物理、化學、醫(yī)藥衛(wèi)生、工程技術等等?!妒赵~原則》首先把這些學科的名詞術語分為“古代??圃~語”和“現(xiàn)代??圃~語”兩類,然后逐項作了細密的規(guī)定:有的“應予收列”,有的“應廣泛收列”,有的則“不予收列”。這些細密的規(guī)定主要體現(xiàn)三條原則:一、時代界限;二、出現(xiàn)頻率;三、詞典類型?!稘h大》選收??圃~語的指導思想是“古寬今嚴”。以人名、地名、書篇名為例:一般文學作品中常用作典故的神話傳說及歷史人物的正名;文藝作品中塑造的典型人物(包括本是歷史人物,經(jīng)過藝術加工而具有某種典型意義的),經(jīng)后人引用已產(chǎn)生比喻意義的;常見于一般文學作品的歷史人物、神話傳說人物的別名(字)、別號、別稱、省稱;常見于一般文史著作的歷史人物、神話傳說人物姓名、別號、爵號的并稱或合稱;常見于一般文學作品的著名山陵原谷、江河湖沼,以及地域泛稱(包括別稱、省稱和并稱);常見于一般文學作品的宮殿苑囿、亭臺樓閣、祠廟觀堂、閭里街巷等(包括省稱);文學作品中常見的書名、篇名的別稱、省稱或并稱;主要文體、詩體名,詞牌、曲牌名(包括異名),等等,都在收錄之列。這些規(guī)定,體現(xiàn)了“從寬”收列的原則。而對于現(xiàn)代的人名、地名和書篇名,《收詞原則》則嚴格規(guī)定“不收”?!傲曇姵S谩笔菍?圃~語選收的重要原則。出現(xiàn)的頻率高,有例句就可引收,否則就予以刪削。當然,所謂習見常用,是只有在一定的語域中才有意義。因此首先必須選定書目范圍?!稘h大》所收的古代??圃~語,采自三千余種先秦至近代的文史哲重要典籍;而現(xiàn)代??圃~語,則采自現(xiàn)代一般書刊中的非專業(yè)性文章?!妒赵~原則》對現(xiàn)代??圃~語選收原則的概括提法是:“著重選收人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的通行范圍較廣的普通??圃~語。對于專業(yè)性較強的??圃~語,可以選收一部分比較常見的,過于冷僻的不收?!贝送?就是關于詞典類型的限制?!稘h大》是語文詞典,對于??圃~語的選收,與??圃~典是既有交叉又有分工的。仍以人名、地名、書篇名為例?!妒赵~原則》規(guī)定:“歷史人物的正名(指一般??圃~典列為主條的詞目),基本不收?!薄耙娪凇度f姓統(tǒng)譜》、《姓》等姓氏專書,而不見于正史及其他一般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