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史名詞解釋下_第1頁
現代文學史名詞解釋下_第2頁
現代文學史名詞解釋下_第3頁
現代文學史名詞解釋下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雙百方針1956年5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簡稱“雙百”方針,其具體內容是:“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fā)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地下文學是指“文革”期間由群眾自發(fā)創(chuàng)作,通過非公開渠道如手抄、油印的手段傳播的文學。真誠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獨立的思考,多元的藝術探索構成了它的主要特征。其創(chuàng)作主體是“上山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寫中間人物論大連會議由邵荃麟提出,根據文藝創(chuàng)作中“左”的錯誤,指出人物描寫應該多樣化強調描寫英雄人物是應該的,但是中間狀態(tài)的人物是大多數,文藝主要教育的對象是中間人物,因此還要注意寫好中間狀態(tài)的人物。在文革中污蔑為“黑八論”革命樣板江青反革命一伙全盤否定十七年文學。京劇現代戲《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被封為革命樣板戲。吹捧他們是向封、資、修文藝頑強進攻的突出代表,是文化革命有破有立的偉大創(chuàng)舉。天安門詩歌運動1976年4月5日前后,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爆發(fā)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悼念周恩來總理的群眾性詩歌運動,史稱“天安門詩歌運動”三突出原則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這是從根本任務論出發(fā)制定的形式主義的創(chuàng)作模式,完全違背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無視生活和文學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白洋淀詩群白洋淀是當年無數的知青下放點之一,地處河北,離北京較近。因此白洋淀知青點中有相當數量的家庭背景優(yōu)越能夠接觸西方文學作品的高干子弟知青。他們自發(fā)地組織民間詩歌文學活動,逐漸形成了白洋淀詩群。這是“紅衛(wèi)兵運動”的落潮期,其誘因和動機來自對“革命”的失望,精神上經歷的深刻震蕩,和個體對真實感情世界和精神價值的探求。代表詩人有芒克、多多、根子、林莽、方含等。政治抒情詩特點是述政治事,抒革命請,內容多事重大事件或者重大命題,而且激情洋溢,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鼓動性,又被稱為“政論的詩”或“詩的論政”樓梯體詩:雜詩的一種體式。為了強調詩句中各音組之間的停頓,把一個詩句截成幾段排成若干行,其中有些需要特別強調的音組,還可以詩格抬頭往前排,這樣整個詩行就形成了高高低低的不整齊狀,通常人們稱這種形式的詩為“樓梯式”詩。階梯詩(凸凹體)把革命內涵和階梯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它拆句分行,猶如階梯,外部看像階梯,而內部又大量采用對偶、排比等句式,散中有整,駢散結合,韻律自然,節(jié)奏感強;它可以造成磅礴的氣勢,抒發(fā)火熱的激情,是一種帶有本民族特色的新詩體。新辭賦體”:又稱“郭小川體”、“長句體”、“長廊體”。借鑒古代辭賦聯辭結采的特點,短句長排,詩行大體整齊,大量使用鋪陳、夸張、重疊、排比、對仗等表現手法,注意壓韻。這種詩體有效地增強了詩的情感濃度與語言力度,造成一種宏闊與澎湃的氣勢,產生了較強的藝術表現力。第四種劇本“雙百方針”在文藝界掀起思想解放運動的直接成果。勇敢地突破“人性”、“人道主義”的禁區(qū),大膽描寫人的道德、情操和愛情生活,深入剖析人的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塑造出一批真實典型的人物形象;勇敢地突破只準“歌頌”不準“暴露”的禁區(qū),大膽地干預生活,尖銳地揭露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嚴重矛盾和沖突??偟膩碚f“第四種劇本”破除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陳規(guī),對新中國現實主義話劇的健康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重寫文學史新時期文學從78年以來,隨著20世紀文論大量涌入,文學的各種思潮都推動了文學觀念的更新轉型,重寫的意義是改變這門學科原有的性質,使之從從屬于整個革命史傳統(tǒng)教育的狀態(tài)下擺脫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審美的文學史學科,改變過去各種文學史編著中的“非科學的思維定勢”傷痕文學新時期重要文藝現象。1977年底,劉心武發(fā)表短篇小說《班主任》,深刻揭示了極左路線給青少年一代造成的嚴重內傷,提出“救救被‘四人幫’坑害了的孩子”這一社會問題。此后不久,盧新華又發(fā)表短篇小說《傷痕》,揭示極左路線對人的命運迫害和心靈摧殘。繼之,我國文壇上便相繼出現了描寫十年動亂給黨和國家造成的災難、著重表現極左路線給人民生活命運特別是思想心靈造成創(chuàng)傷的文學,被稱之為“傷痕文學?!狈此嘉膶W“反思文學”是繼“傷痕文學”之后在新時期出現的第二個文學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輯錯了的故事》、張一弓的《犯人李銅鐘的故事》、高曉聲的《李順大造屋》、洪容的《人到中年》、張弦的《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張賢亮的《靈與肉》等。作品著重對“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歷史事實進行思考,從而在意識形態(tài)、國民性等方面挖掘現實問題的根源,展開對“人”的價值的思索。改革文學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許多作家開始把目光由歷史拉到現實,關注現實中的改革發(fā)展,形成了風行一時的“改革文學”;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被公認為“改革文學”的開篇之作;著重表現對農村和城市改革出現的新氣象的肯定,對改革過程中存在的障礙和熱點難點問題的思考,體現了作家對社會、時代的廣泛思索。其他如高曉聲的“陳奐生系列”、何士光的《鄉(xiāng)場上》、賈平凹的《雞窩洼的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尋根文學進入80年代中期,文壇出現“文化尋根”熱,作家們開始致力于對傳統(tǒng)意識、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們的創(chuàng)作被稱為“尋根文學”;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阿城的《棋王》樹王》《孩子王》、韓少功的《爸爸爸》、張承志的《黑駿馬》、賈平凹的“商州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等;他們希望從“民族文化心理”的層面,解答為何中國會出現“文革”十年動亂乃至自盛唐以來國力衰落的疑問;這是新時期首次出現的以明確的理論主張倡導的、理論與作品同時出現的完整意義上的文藝思潮。新寫實小說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小說創(chuàng)作中出現的一股新的文學創(chuàng)作傾向。這些小說的創(chuàng)作方法仍然是以寫實為主要特征,但特別注重現實生活原生態(tài)的還原,真誠直面現實、直面人生。新寫實小說在對現實生活的理解與認識上,把日常生活作為描寫的主要對象,在對真實的理解上,追求一種本色的體驗真實,在對人物處理上,主要體現的是小人物的生存境況,在敘述態(tài)度與敘述方式,采取民間的敘事立場,中立化的敘述方式。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煩惱人生》、方方的《風景》、劉震云的《單位》等新歷史小說不是把自己的小說當做演義官方歷史的工具,而是從各個角度對鮮有人問津的歷史和往事做種種設想和個人化、民間化的敘述,表現出解構歷史的強烈愿望,和對權威歷史觀的挑戰(zhàn)。作者不在于歷史的探索而是立足于當代性的要求來表達重新書寫歷史的愿望。這種重新審視歷史的思想方法,被稱為“新歷史主義”體現這種思想的作品被稱為“新歷史小說”朦朧詩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隨著文學全面復蘇而出現的一個新的詩歌藝術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當時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一統(tǒng)詩壇的局面,為詩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時也給新時期文學帶來了一次意義深遠的變革。北島、顧城、舒婷、梁曉斌、江河、楊煉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他們在詩作中以現實意識思考人的本質,肯定人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注重創(chuàng)作主體內心情感的抒發(fā),在藝術上大量運用隱喻、暗示、通感等手法,豐富了詩的內涵,增強了詩歌的想象空間。新生代詩“新生代”是繼朦朧詩人之后走上詩壇,具有更新的詩歌觀念和審美追求的新一代詩人群體,是一百多個松散的詩歌團體的總稱,另有“第三代”詩人,“后朦朧”詩人等稱謂。其詩歌又有不同于朦朧詩的藝術特征:逃離文化,或曰反文化,非文化;美學精神的“反崇高”;語言上的反意象化。韓東的《有關大雁塔》、尚仲敏的《尚義街六號》、李亞偉的《中文系》及伊蕾、翟永明等的女性主義詩歌。新生代小說也稱90年代新生代小說,包括畢飛宇、魯羊、朱文、韓東、陳染、林白、邱華棟、東西等90年代成名,被評論界稱為新狀態(tài)作家的創(chuàng)作。2有三種寫作類型:哲學型,私語型和寫實型。2它是90年代邊緣化語境的產物,也是80年代先鋒文學的發(fā)展和延續(xù)?,F實主義沖擊波90年代現實主義小說創(chuàng)作,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河北的三駕馬車談歌、何申、關仁山的崛起而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被人稱為現實主義沖擊波。2尖銳而真實地揭示以改革中的經濟問題為核心的社會矛盾,注重當下的生存境況和擺脫困境的奮斗,貫注著濃重的憂患意識。2陸天明的《蒼天在上》、劉醒龍的《分享艱難》、談歌的《大廠》等。女性寫作或小說指那些由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的以極端性、尖銳性和革命性強調角色差異和性別意識的寫作或小說。80年代的張潔、殘雪、王安憶、劉索拉、鐵凝、池莉等;90年代新崛起女作家:陳染、林白、徐小斌、斯妤、徐坤、海南、張欣、畢淑敏等先鋒小說1985年,一種激進的敘事實踐開始出現,這就是以馬原的《拉薩河女神》《崗底斯的誘惑》等為開端的先鋒小說潮流,其代表作家還有洪峰蘇童余華等人。先鋒小說具有實驗性,特點有:文化上對意識形態(tài)的回避反叛消解;文學觀念上顛覆傳統(tǒng)的真實觀;文本特征上體現為敘述游戲。先鋒小說對小說敘述方式和語言形式的大膽探索為中國當代小說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歸來的歌”''歸來者〃是一個十分特殊的詩人群體。其中有在中國新詩史上享有盛譽的老詩人艾青,也有在40年代的詩壇上十分活躍的、'七月派〃詩人和部分''九葉振〃詩人,以及崛起于50年代詩壇的一批青年詩人的中堅力量。1980年,沉默了20個春秋的艾青把他復出后的第一個詩集定名為《歸來的歌》。從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