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鏡韻》音系學新解_第1頁
《韻鏡韻》音系學新解_第2頁
《韻鏡韻》音系學新解_第3頁
《韻鏡韻》音系學新解_第4頁
《韻鏡韻》音系學新解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韻鏡韻》音系學新解

《韻鏡》是中國第一部戲劇,是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押韻形式。它以四聲為經,以七音清濁為緯,內置206韻。于四聲之每一聲中又細分以等第,標注以“內外”、“開合”之名,以圖表的形式精密地分析了中古漢語的語音,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音系學。《韻鏡》中用以分析語音的各種術語歷來受到研究者的重視,“開合”即為其一。“開合”問題在《韻鏡》中表現(xiàn)得相當復雜,本文所討論的焦點僅在永祿本《韻鏡》中標注為“開合”的四圖,即“內轉第二開合”,所置為冬、鐘韻系的字;“內轉第三開合”,所置為江韻系的字;“外轉第四開合”,所置為支韻系的(開口)字;“內轉第十二開合”,所置為模、虞韻系的字。一、關于“合作”羅常培(1932:442)以《韻鏡》與《七音略》相互參證,認為:“其因鈔刻屢易,開合互淆者,且可據(jù)例???有所是正?!绷_常培(1932:442)在對這句話的解釋中又說:“又《韻鏡》第二轉冬鐘韻,第三轉江韻,第四轉支韻,第十二轉模虞韻,古逸叢書本均作‘開合’。案第二及第十二兩轉《七音略》作‘輕中輕’,《韻鏡易解》,《磨光韻鏡》及《改訂韻鏡》均改為‘合’,與《七音略》相等。第三轉《七音略》作‘重中重’,第四轉《七音略》作‘重中輕內重’,《改訂韻鏡》均改為‘開’,《磨光韻鏡》第三轉與古逸叢書本同,惟第四轉改為‘開’耳?!绷_常培(1935:526)亦在比較《韻鏡》與《七音略》后認為:“惟《韻鏡》以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三十八及第四十諸轉為‘合’,以第二,第三,第四及第十二諸轉為‘開合’,均于例微乖,則當據(jù)《七音略》之‘重’‘輕’而加以是正。”從羅氏上述相關論述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出,羅氏的觀點傾向于認為《韻鏡》所標“開合”乃為“開”或“合”之誤。然羅常培(1956:63)的態(tài)度有點搖擺,一方面說“宋元等韻只分‘開口’‘合口’二‘呼’”,另一方面又在對這句話的注釋中說“《韻鏡》以‘開合’并稱者四見,《切韻指掌圖》稱‘獨韻’者六見,《四聲等子》稱‘啟口呼’者一見:此皆獨立為一類也?!绷_氏似有認為“開合”并稱四圖與其他各圖是不同的。趙蔭棠(1957:66)認為:“它的開合的標識有不類之處,如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及第四十諸轉標為合,第二,第三,第四及第十二諸轉標為開合是。這些地方若以《七音略》之輕重及近人標音核之,都相矛盾,或系傳寫之誤?!备呙?1978:328)認為:“韻鏡于每圖之轉次下,必言呼法,有言‘開’者,有言‘合’者,有言‘開合’者。如內轉第二冬鐘并在一圖,內轉第三江韻獨為一圖,其中兼有開口合口之字,猶可說也;若內轉第五為支韻合口字,內轉第四支韻字何以又兼有開口合口?第二、第三、第四諸轉并言‘開合’,殊使人疑?!鄙蹣s芬(1979:126)認為:“至于‘開合’一類,共有三圖,即第二圖冬、鐘,第三圖江,第十二圖模、虞。這些韻的元音是o和?,也許認為它們是介乎開合之間的吧!”李新魁(1994:291)認為:“在這些不同的地方中,有些顯然是《韻鏡》所更動的。如第二、第三、第四、第十二諸圖注為‘開合’,這種注法顯然不是韻圖原來就有的?!庇终f:“故《韻鏡》這‘開合’的注文當為后人所改、所加?!崩钚驴?1982:132-133)認為:“案韻圖排字列圖之原則為:開合不同則分組,洪細有別則列等,無一圖可兼開合者。此轉(案指內轉第二)作開合,與圖旨背違,當是后人所加?!逼渌D李氏校證同此。李新魁(1983:166)認為:“按韻圖分圖的原則,開口與合口應該區(qū)分清楚,不相混雜,沒有一圖可以兼具開合的。可見,現(xiàn)見《韻鏡》有幾個圖卻注明‘開合’,如第二、第三、第四、第十二諸圖。這個‘開合’的注文顯然不是偶誤,也決非原來就標為開合,當是后人所改所加?!笨字贉?1987)認為所標為“開合”之四圖乃為誤衍,原皆當作“開”或“合”。何九盈(1988:103)認為:“有可能這些韻圖內部包括開口與合口兩類字,如第三圖江韻,唇、牙、喉為開口,舌、齒、舌齒音為合口。”董同龢(2001:124)認為“至于‘開合’,或者另有現(xiàn)在不能考知的意義,或者竟又是由‘開’或‘合’誤添而成的。”陳廣忠(2003)認為所標為“開合”之四圖當校訂為“開”或“合”。楊軍(2005:47-48)檢討了前人關于“開合”問題的看法并作了再研究。其論證的步驟是先以“內轉第四開合”作為突破口,通過這一圖在寶生寺本《韻鏡》和佐藤本《韻鏡》中并作“開”,此二本與諸本標作“開合”不同而適于《七音略》所標之“重中輕(內重)”相應,且本轉所列之字正為韻書中支韻的(舉平賅上去)開口字。從而認為這種情況絕非偶然,判斷本轉的標注原書應當只有一個“開”字,抄胥誤將小字校語寫成大字,遂與原書的標注相淆。在此基礎上楊軍又列舉了其他一些關于“開”、“合”問題的校訂情況。最后得出結論,“根據(jù)以上線索,我們對《韻鏡》其他三轉所標的‘開合’,應當也可以作出同樣的解釋。即原書應該只有一個‘開’字或‘合’字,由于傳寫出現(xiàn)錯誤,于是有人施校于旁,抄胥不察而羼入正文,因而出現(xiàn)了一轉之下標注‘開合’的錯誤。”二、韻鏡標注“合作”的情況統(tǒng)觀上述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在對《韻鏡》標注“開合”四圖的看法上,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觀點認為《韻鏡》標注“開合”四圖乃是傳寫之誤,原當作“開”或“合”,如趙蔭棠、李新魁、孔仲溫、陳廣忠、楊軍等。這一類觀點細分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依據(jù)《七音略》加以校正,如趙蔭棠;另一種是依據(jù)《七音略》和《韻鏡》的其他版本及日本人校訂《韻鏡》的相關著作加以校訂,如李新魁、孔仲溫、陳廣忠、楊軍。第二類觀點是持一種猶豫懷疑態(tài)度。這一類觀點可細分為四種情況。第一種是傾向于認為有可能這些圖內部包括開口和合口兩類字,如何九盈。第二種是認為標注“開合”圖中所置的韻系的元音介乎開合之間,如邵榮芬。第三種是持一種猶豫態(tài)度,一方面認為此四圖作“開合”于例微乖,當如其他各圖據(jù)正為“開”或“合”;另一方面又認為標注“開合”四圖是在標注“開”或“合”二類之外獨立成為一類,如羅常培。第四種是雖持懷疑態(tài)度,但對此四圖內部看法可能并不一致,如高明。認為《韻鏡》標注“開合”四圖乃是傳寫之誤、原當僅作“開”或“合”的觀點有其論據(jù)支持。其論據(jù)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七音略》,一個是《韻鏡》其他的版本及日本人校訂研究《韻鏡》的成果。其問題也相應有兩個方面。其一,《七音略》亦并非如《韻鏡》列“開”、“合”而僅列“重”、“輕”,而是有“重中重”、“重中輕”、“輕中重”、“輕中輕”之別,除此而外還有“重中輕重內”、“輕中重輕內”、“重中重輕內”、“輕中輕輕內”等之異?!俄嶇R》的“開”、“合”例是否能與《七音略》如此復雜的“重”、“輕”相對等,我們不得不疑?!俄嶇R》與《七音略》雖有相同相通之處,但二者的區(qū)別也是很顯著的。據(jù)本人統(tǒng)計,就第一圖而言,永祿本《韻鏡》與元至治本《七音略》在列字上有33處不同,其中有9個字《七音略》收有而《韻鏡》未列,有6個字《韻鏡》收有而《七音略》未列,有16處二書字形不同,有2字二書列位不同。第二圖二書共有46處不同,其中《七音略》收有而《韻鏡》未列有15字,《韻鏡》收有而《七音略》未列有12字,二書字形相異者17處,列位不同者2處。由此可見,《韻鏡》與《七音略》之間存在有明顯的差異。這就告訴我們,在將二書比較時需要慎重。其二,我們是否可以將此四圖作同樣的推理和處理。為了更好更直觀地說明此一問題,我們首先將此四圖標注的“開合”在其他《韻鏡》版本及日本人校訂《韻鏡》的著作中的體現(xiàn)列成下表。列表時標注“開合”者以無標記的形式表現(xiàn)為空,標注“開”或“合”者在表中標明。請看表1-1、1-2:表1-1和表1-2說明:表中所列《韻鏡》版本皆為簡稱,其具體情況依次為:“吉”指嘉吉元年寫本《韻鏡》、“寶”指寶德二年本《韻鏡》(應永本)、“延”指延德識語本《韻鏡》、“?!敝笇毶卤尽俄嶇R》、“六”指六地藏寺善本《韻鏡》、“文”指文龜二年本《韻鏡》、“仙”指大永二年本《韻鏡》、“享”指享祿本《韻鏡》(抑或即為龍谷大學藏享祿無跋本《韻鏡》)、“龍”指龍谷大學藏享祿無跋本《韻鏡》、“天八”指天文八年本《韻鏡》、“國”指天文十九年本《韻鏡》、“古”指古逸叢書之永祿本《韻鏡》、“永”指永祿校合本《韻鏡》、“元”指元龜本《韻鏡》、“天正”指天正十五年本《韻鏡》、“正”指元和本《韻鏡》、“開”指《韻鏡開奩》所載的本、“寬五”指寬永五年本《韻鏡》、“寬十八”指寬永十八年本《韻鏡》(即北京大學影印本)、“明”指明歷二年本《韻鏡》、“佐”指佐藤本《韻鏡》、“理”指天理大學附屬圖書館別本《韻鏡》、“上”指上野圖書館本《韻鏡》、“和”指和長大納言本《韻鏡》、“大”指大矢本《韻鏡》、“日”指臺灣大學所藏日刊本《韻鏡》一種、“易解”指新增韻鏡易解大全、“遮中抄”指韻鏡遮中抄諺解、“訂正”指韻鏡指南鈔(之訂正韻鏡)、“校正”指校正韻鏡、“諸抄”指韻鏡諸抄大成、“磨光”指磨光韻鏡、“漢吳”指漢吳音圖、“改訂”指改訂韻鏡。其中“延、文、仙、享、國、永、元、正、開、佐、理、上、和、大”各本轉引自馬淵和夫《韻鏡校本の廣韻索引》,“日”轉引自龍宇純《韻鏡校注》。從表1-1和1-2我們可以看出,第四圖是比較特別的,有兩種其他的《韻鏡》版本標注為“開”。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原因有三:一是佐藤本和寶生寺本皆為《韻鏡》的寫本;二是此二種《韻鏡》寫本在《韻鏡》諸版本中時代較早;三是據(jù)馬淵和夫(1977:10/348)的研究,佐藤本《韻鏡》和信範本《韻鏡》正是同一體系的東西。而《韻鏡》是經明了房信範抄寫并加“和點”之后才在日本流傳開來的。因此佐藤本和信範本此處標為“開”更有可能代表了《韻鏡》的原貌。加之此圖所列為支韻系開口字,支韻系字除此一圖外還另有一圖,即內轉第五合與之相對。根據(jù)這些,我們殆可確定此圖原當標注為“開”,標注“開合”者乃為流傳過程中誤衍或誤改。那么,我們是否可以據(jù)此推知第二圖、第三圖和第十二圖所標“開合”原亦當作“開”或“合”,“開合”亦為在流傳過程中所誤衍或誤改呢?恐怕不能。原因有二:其一,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第二圖、第三圖和第十二圖除了日本人研究校訂《韻鏡》的著作以外,現(xiàn)有的《韻鏡》寫本和刊本皆標為“開合”。尤其是第三圖,除了《改訂韻鏡》標為“開”外,其他皆標為“開合”。日本人研究校訂《韻鏡》的著作與《韻鏡》寫本和刊本是不能等量齊觀的。如《韻鏡遮中抄》,大田嘉方在作校訂的時候就以《音韻日月燈》為證直接刪補訂正。而《磨光韻鏡》也是一部根據(jù)《五音集韻》、《經史正音切韻指南》等書有意加以校訂后的本子。所以這些日本人校訂《韻鏡》的著作能否反映《韻鏡》的原貌及其時代是頗令人懷疑的。其二,第四圖所置為支韻系字,支韻系字除置于本圖外,還有一圖“內轉第五合”與之對應。而第二圖(所置為冬、鐘韻系字)、第三圖(所置為江韻系字)和第十二圖(所置為模、虞韻系字)所置之韻系皆僅有此一圖。因此,我們沒有足夠的理由認為第二、第三、第十二圖同第四圖一樣原當標為“開”或“合”。對此三圖我們要么尋求其他的證據(jù),要么尋求另外的解釋。第二類觀點雖然只是一種懷疑態(tài)度,但卻向我們透露了解釋除第四圖以外的其他三圖的可能的方法和角度。其所提供的方法有三:一是這些圖是否在同圖內既有開口字又有合口字?二是這些圖中所置韻系的主元音是否是介于開口和合口之間?三是這四圖內部是否有差異?是否要區(qū)別地對待并進行解釋?下面我們就用以上可能的方法來分析剩下的三圖。關于鐘韻系字,馬伯樂(2005:106)認為:“日本假名對漢字的古代轉寫表明鐘韻應該分成兩類,一類開口,一類合口。我們從中發(fā)現(xiàn)這個韻的字的元音部分忽而被對譯作ijou,忽而被對譯作uwijou。在《韻鏡》時代的語音中仍然還可以覺察到這個事實,所以《韻鏡》就像古代日本譯音一樣,為鐘韻另立一圖,視之為‘開合’?!瘪R氏所列的鐘韻系字的“重”、“踵”、“頌”等日本古代漢音皆為開口,同圖的“共”、“供”、“用”等皆為合口。具體擬音請看表2-1:關于模韻系字,黃笑山(1995:196)認為,唐代之前,“梵文字母o那時用模韻的‘烏’對音”?!俺跆菩室院?梵文字母u和o的對音出現(xiàn)明顯變動,u不再用尤韻的‘憂、優(yōu)’來譯了,而改用模韻的‘污’字?!辫鬂h對音發(fā)生變動之后,“模韻的‘烏、污’既譯u,又譯o”。關于虞韻系字,馬伯樂(2005:115)認為:“在虞韻,日譯漢音提出了一個特殊的問題,即在正齒音和舌音后面一律標出‘i’介音,而在牙音、喉音、唇音后面則一律不標。我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分類與鐘韻的分類相等,于是就應該假定其中的緣故是同樣的,都是在某些聲母后面產生了u介音。越南譯音為這一假設提供了決定性的證據(jù):事實上,全部的牙音聲母漢字在越南譯音里的元音都是au(a?a^u)、wu(u′u),這極好地對譯了古漢語的合口,而喻母字在越南譯音里是v,這是特有的。和鐘韻一樣,這個u的某種遺跡似乎直到宋代還存在,因為《韻鏡》還把模虞所在的那幅韻圖歸為‘開合’”。馬氏所列的虞韻系字的“須”、“朱”、“駐”等日譯漢音皆為開口,同圖的“拘”、“虞”、“于”等日譯漢音皆為合口。具體擬音請看表2-2:關于江韻系字,馬伯樂(2005:122)說:“江韻比較特別,這個韻的字最初和東冬韻字同屬一個韻部,而今天則與陽唐韻字通押?!瘪R伯樂(2005:122-123)又說:“與冬和東押韻,也就是說與帶韻母o?和u?的字押韻,這一事實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