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寧信而順信與順的統(tǒng)一兼論硬譯_第1頁
不可能的寧信而順信與順的統(tǒng)一兼論硬譯_第2頁
不可能的寧信而順信與順的統(tǒng)一兼論硬譯_第3頁
不可能的寧信而順信與順的統(tǒng)一兼論硬譯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不可能的寧信而順信與順的統(tǒng)一兼論硬譯

我們有時在翻譯社會科學著作時強調(diào)忠誠。特別是在理論上,它應該強調(diào)忠誠。如果“信”與“順”不完整,“順”不允許美,“順”、“直”和“硬翻”是正確的。這主張話雖不多,涉及的問題卻不少,影響則可能大而深遠。首先,為什么社會科學著作的翻譯要特別強調(diào)忠實呢?難道文學的翻譯就可以不那么強調(diào)嗎?另一方面,為什么社會科學的譯品就可以“寧信而不順”?難道丘吉爾的《大戰(zhàn)回憶錄》、林肯的一些演說、吉朋的《羅馬衰亡史》、但丁的一些政論,翻譯起來,對“順”的要求,就可以比文學作品低嗎?其次,為什么社會科學著作的翻譯就做不到“信”與“順”兩全其美呢?“寧信而不順”的提法會不會降低今天的翻譯標準?甚或成為某些要求不高的譯者的口實?其三,“直譯”或“硬譯”能保證準確嗎?持有上述主張的同志是很難正確解答這些問題的。這種主張實際上是贊同魯迅四、五十年前對翻譯的看法;而魯迅之所以提出這一看法,既有其時代背景,又受到認識上的限制,所以不盡符合今天翻譯界的現(xiàn)實和“四化”對翻譯的要求。我們今天學習魯迅,應學習他對當年翻譯界的錯誤認識勇于斗爭的精神,對介紹世界文學并由此而引起的巨大影響的無比貢獻,對譯作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而不是把他的每一句話都奉為翻譯的準繩或工作的指針。我想這才是我們今天尊敬魯迅應持的態(tài)度。為了作進一步的闡述,我想簡略地回顧一下魯迅當年主張“直譯”或“硬譯”的背景,并提出我對這一提法的認識。翻譯界這場“信”與“順”的大辯論發(fā)端于三十年代初。當時梁實秋在《論硬譯》一文中說:“一部書斷斷不會完全曲譯……部分的曲譯即使是錯誤,究竟也還給你一個錯誤,這個錯誤也許是害人無窮的,而你讀的時候究竟還落個爽快?!庇谑且运麨槭椎囊环奖闾岢隽恕皩庡e而務順,毋拗而僅信”。以魯迅為首的一方則針鋒相對,以“寧信而不順”駁之。魯迅曾進一步闡述他的觀點說:“譯得‘信而不順’的至多不過看不懂,想一想也許能懂,譯得‘順而不信’的卻令人迷誤,怎樣也不會懂,如果好象已經(jīng)懂得,那么你正是入了迷途了?!?魯迅這“寧信而不順”的提法當時確實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但是我們今天研究這場大辯論,一方面固然應當肯定魯迅這一歷史業(yè)績,另一方面,我認為,還應當明確這一提法有矯枉必須過正的意思;換句話說,這個提法在今天看來帶有片面性。這是因為,“近三十年來,我國翻譯的規(guī)模大大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代,積累了前所未有的豐富經(jīng)驗?!?翻譯工作者的認識不斷提高,技巧的運用也日臻熟練。今日國內(nèi)的翻譯水平,不論是文學方面或社會科學方面(自然也包括理論著作),總的說來,已經(jīng)遠遠超過三十年代的水平,譯品完全可以爭取達到既信且順的標準,而“用不著容忍‘多少的不順’?!?“信”與“順”本來不是矛盾或?qū)α⒌?。關(guān)于這一點瞿秋白早就向魯迅提出:“‘信’和‘順’不應當對立起來,不應當說:要‘順’就不能夠‘信’,要‘信’就不能夠‘順’,或者:要‘順’就不能夠不‘信’些,要‘信’就不能夠不‘順’一些?!?實際上,古今中外的翻譯家都是兼重“信”和“順”的。我國公元四世紀后秦的鳩摩羅什,雖然偏重意譯,其譯作有“文辭流便”之譽,但他十分重視經(jīng)義的正確翻譯,死前曾發(fā)誓說:如譯文不失大義,死后焚身,舌不壞爛。唐玄奘所譯經(jīng)文就更進一步了,那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因而譯得十分精妙,被譽為“新”譯。十八世紀英國翻譯家泰特勒(A.F.Tytler)曾提出后世翻譯工作者一向遵循的翻譯三原則:一、譯文應完全復寫出原作的思想;二、譯文的風格和筆調(diào)與原文的性質(zhì)相同;三、譯文和原文同樣流暢。稍后一些,我國清代學者嚴復譯出大量的西方社會科學書籍,如赫胥黎的《天演論》、亞丹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鳩的《法意》等。他雖采取意譯,但還是提出“信達雅”的標準,而以“信”冠其首。他的態(tài)度是嚴肅的。他在《天演論》《譯例言》上說:“一名之立,旬月踟躕,我罪我知,是存明哲?!睘榱朔gintroduction一詞,他和朋友反復推敲,三易其稿,最后才“質(zhì)譯導言”。蘇聯(lián)翻譯理論研究者費道羅夫認為翻譯的概念應是:“用一種語言準確而完善地表達出另一種語言業(yè)已表達的內(nèi)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東西?!绷硪晃唤兴鲃e列夫的也提出:“翻譯就是改變語言外殼,保持思想內(nèi)容”;我體會:前一句是為了求“順”,后一句是為了求“信”。其實,就連魯迅本人也是主張“信”、“順”兼顧的。他說過:“凡是翻譯,必須兼顧兩面,一則當然力求其易解,一則保存原作的豐姿……”5上面引述一些譯家的看法,也許已足以說明“信”和“順”本來就是統(tǒng)一的整體,不應分割,不應相互對立。尤其今天的譯作都應要求達到既信且達的水準,即便是社會科學著作或理論著作也不宜采取“直譯”或“硬譯”,以致降低譯文的質(zhì)量。為什么理論書不采取“硬譯”就難以做到“準確”呢?這實在是一種誤解。什么叫“硬譯”?魯迅似乎沒給它下過定義,我體會魯迅說的“不順”、“直譯”和“硬譯”都是一個意思,都是指:“竭力想保存原書的口吻,大抵連語句的前后次序也不甚顛倒”6和“不妨不象吃茶淘飯一樣幾口可以咽完,卻必須費牙來嚼一嚼”7那樣一種句子。為了更好地說明今天翻譯社會科學著作,包括理論著作,也能做到“信”與“順”兩全其美,而不必采用“硬譯”,我想最好是舉一些實例來作對比。我手頭沒有理論書的譯句,只從一般社會科學的書刊上引幾個直譯的例子(好在理論書也屬于社會科學的范疇)。Thesethreestepsconstitutedanepochaladvance.這三個步驟構(gòu)成了一個劃時代的進展。這個句子是順著原文詞序的排列譯出的,連一點“顛倒附益”都沒有,表面看來是十分的“信”了,然而到底意義含混,根本談不上“準確”。試問“步驟構(gòu)成進展”是什么意思?用“構(gòu)成”去譯constitute雖然不錯,但和“進展”搭配就欠通了,現(xiàn)試改譯為:由于采取上述三個步驟,我們便取得了這一劃時代的進展。這樣譯難道就不“準確”了嗎?為什么非要讓讀者“費牙來嚼一嚼”呢?我認為改譯過的句子變換了句型,添加了一些詞,倒是把原意清楚地托出來了。constitute一詞雖然沒有在字面上譯出,但其含義已化在句中。改譯句比直譯句更見匠心。其實這種譯法早就由嚴復總結(jié)出來了,他在《天演論》《譯例言》中提出:“至原文詞理本深,難于共喻,則當前后引襯,以顯其意。凡此經(jīng)營,皆以為達,為達即所以為信也?!?重點號是筆者加的)請看另一例:他們的力量僅僅在于人民這方面缺乏覺悟。這個漢譯也真夠“硬”的了。但“準確”嗎?什么叫“力量在于缺乏覺悟”?漢語里沒有這種說法嘛。也許有人會提出異議,說魯迅贊成“輸入新的表現(xiàn)法”,贊成“陸續(xù)吃一點苦,裝進異樣的句法去,古的、外省的、外國的,后來便可據(jù)為己有”。8但魯迅的話跟上面的譯句毫不相干。因為漢語即使是“太不精密”,8也還是有種種固有的表現(xiàn)法,如果一個譯句本來就可以用漢語固有的表現(xiàn)法表達,那又何必外求,何必“硬譯”呢?問題在于譯者漢語底功差,或?qū)Ψg持有片面的看法,以為換一個句型或幾個詞的詞性,就不“忠”、不“信”,而非要自找“苦”吃,非要“裝進異樣的句法”不可,于是就來個“硬譯”。其實,這真是冤枉了祖國的語言。上句似可這樣改譯:帝國主義之所以顯得強大,只因為人民還沒有覺悟起來。這里用“……之所以……,只因為……”就是地道的漢語表現(xiàn)法,這譯文把原義充分表達出來了,顯然比“硬譯”準確。下面一例也許算得上是“硬譯”的典型了:Thisfilmisadramatictreatmentofathreatenedstoppageinafactory.影片是對一家工廠的一場受到威脅的罷工的戲劇的處理。象這樣的“硬譯”,怎么談得上“準確”呢?讀者就是“費牙去嚼一嚼”,也未必嚼得動,恐怕還是“丈二金剛,叫人摸不著頭腦”。且看改譯句如何安排:本片用戲劇手法,表現(xiàn)一家工廠面臨罷工威脅的情況。改譯句只變換了句型和一些詞的詞性,并添了幾個詞,使之“前后引襯,以顯其意”,也就避開了“硬譯”。統(tǒng)觀以上三例,尤其最后一例,我們也許可以說:“硬譯”不僅文字欠通,而且意思含混,是不可取的,沒有好處的。費道羅夫談到這類翻譯時就說過:“逐字移譯往往不是損害原文的思想就是損害譯文語言的正確性,或者兩者都損害?!睂Ψg研究有素的王宗炎先生曾指出:“時下的譯文,有許多是看不懂的,這因為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