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esi異質結雙極級海洋平臺管的研制_第1頁
sigesi異質結雙極級海洋平臺管的研制_第2頁
sigesi異質結雙極級海洋平臺管的研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sigesi異質結雙極級海洋平臺管的研制

0sige材料外延方法1957年,h.kromer提出,在寬范圍內的勘探區(qū),狹窄范圍內的異質結晶管可能大大改善了晶體的特性。從這一理論的角度來看,sige技術成為si領域的研究熱點。目前,SiGe材料的外延方法主要分為全片外延、差分外延和選擇性外延。針對不同外延手段,SiGeHBT制造又分為臺面結構制作方法和平面結構制作方法。與平面結構制作方法相比,臺面結構制作方法簡單,工藝步驟少,能快速檢驗材料質量,但制作的器件受發(fā)射區(qū)條寬限制,頻率偏低。本文根據現有工藝條件,對臺面結構SiGeHBT制作過程中的SiGe材料外延生長、發(fā)射區(qū)臺面腐蝕、多晶硅n型雜質摻雜及退火、金屬硅化物制作等關鍵工藝進行了探究,掌握了工藝控制方法。1器件結構參數對區(qū)端面制件的影響圖1給出了多晶硅發(fā)射極SiGeHBT器件結構,主要工藝過程參考圖2。在整個工藝流程中,發(fā)射區(qū)臺面制作直接影響到發(fā)射區(qū)條寬與外基區(qū)表面狀況,如果腐蝕不好會引起結漏電,多晶硅n型離子摻雜及退火工藝影響發(fā)射區(qū)雜質摻雜分布,進而影響器件直流特性,不同金屬硅化物會導致接觸電阻不同,影響器件射頻特性,因此,掌握以上工藝控制方法對成功研制性能優(yōu)良的SiGeHBT器件具有重要意義。2硅發(fā)射場的硅技術2.1外延工藝和工藝針對多晶硅發(fā)射極臺面SiGeHBT器件結構,采用低壓化學氣相淀積全片外延SiGe基區(qū)。其反應源為SiH4和GeH4,摻雜源為B2H6,生長溫度為660℃左右,工作壓力為66.5~133Pa。外延工藝包括清洗和淀積兩步。清洗包括入爐前清洗和入爐后原位清潔,入爐前清洗是為了去除沾污和自然氧化層,入爐后原位清潔是在H2中進行高溫熱處理,充分去除自然氧化層,之后完成淀積過程。將外延片進行XRD分析,分析圖像如圖3所示,從圖3中可以看出Si峰譜線平滑,Si峰尖且半峰寬窄,表明Si外延材料晶格完整性很好,SiGe峰強度較大,半寬峰也相當窄,同時在Si峰與SiGe峰之間可以看到清晰的布拉格(Pendelossung)條紋,說明SiGe薄膜與Si接觸面平直陡峭,外延薄膜質量高,處于完全應變狀態(tài)。2.2帶密封體系的koh/異丙醇同丙醇共聚反應sige的腐蝕在Si/SiGe/Si異質結結構中,為了減小基區(qū)渡越時間,基區(qū)非常薄,只有幾十納米。如果采用干法刻蝕極易損傷外基區(qū)表面,因此在SiGe發(fā)射區(qū)臺面制作過程中選擇KOH質量為6g、異丙醇體積為5mL、水體積為20mL的比例配制的腐蝕液,采用SiO2作掩蔽膜,在35℃,100W超聲條件下進行濕法腐蝕,具體工藝細節(jié)參考文獻。腐蝕結果如圖4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到發(fā)射區(qū)臺面?zhèn)缺诙钢惫饬?沒有鉆蝕,但截面出現一定角度,這是KOH對不同晶向Si腐蝕速率不同所致。2.3si層殘余分子磷注入條件的確定在多晶硅發(fā)射極臺面SiGeHBT結構中,在薄發(fā)射區(qū)與金屬電極之間增加一層摻雜多晶硅來制作多晶硅發(fā)射極,根據界面類氧化層隧道理論模型,多晶硅與單晶硅界面間存在一層類氧化層,該層對空穴構成的勢壘比對電子構成的勢壘大得多,空穴在該類氧化層界面隧穿概率較小,基極電流減小,使得電流增益得以提高。多晶硅發(fā)射區(qū)摻雜磷與摻砷相比,其擴散速率與硼更接近。另外與相當數量的砷摻雜多晶硅相比,磷摻雜多晶硅方塊電阻減小了35%,因此,選擇多晶硅注入磷,退火后雜質迅速填滿多晶硅,并以摻雜多晶硅為源向下面本征Si層擴散形成發(fā)射區(qū)。關于多晶硅注入條件的選擇,由于SiGeHBT采用能帶工程使得基區(qū)可以高摻雜,一般雜質濃度為1019~1020cm-3,為避免EB結兩側高摻雜引起結漏電,發(fā)射區(qū)雜質濃度確定為1018~1019cm-3,當雜質的注入能量、劑量過高時,注入產生的損傷較大,缺陷增多,復合電流變大,器件的直流增益減小,而雜質的注入能量、劑量太低,又將導致發(fā)射區(qū)不能提供足夠的電子,使得EB結擊穿電壓低。為確定合適的注入條件,本文采用Tsuprem4工藝仿真軟件對三種注入條件進行仿真,仿真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5得出,在發(fā)射區(qū)Si層厚度40nm、多晶硅厚度200nm條件下,注入能量為60keV,劑量為1×1016cm-2時,可達到設計要求。在注入能量60keV、劑量5×1015cm-2條件下,發(fā)射區(qū)摻雜濃度(N)僅為1×1017cm-3。而當注入能量為70keV、劑量為1×1016cm-2時,發(fā)射區(qū)摻雜濃度達1×1019cm-3,與基區(qū)摻雜濃度相當。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SiGe層對高溫過程敏感,易于發(fā)生弛豫,采用快速退火工藝縮短高溫熱處理過程,退火條件為850℃,20s。2.4sigehbt制作工藝在SiGeHBT制作過程中,由于SiGe層存在應力,限制了工藝過程的熱處理溫度,使得注入離子的激活受到影響,導致歐姆接觸電阻較大,影響器件頻率特性。為解決上述問題,金屬硅化物工藝成為必選方案。關于SiGeHBT制作過程中的金屬硅化物工藝目前已有較多報道,文獻報道了平面結構SiGeHBT研制過程中采用鈷硅化物制作工藝,使得電阻減小為原來的1/20左右,器件特性明顯改善,文獻對單臺面單多晶結構SiGeHBT研制過程中的鈦硅化物制作工藝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制作TiSi2的SiGeHBT多晶硅發(fā)射極電阻、外基區(qū)電阻、發(fā)射極與基極的歐姆接觸電阻均有很大程度的下降,有效改善了器件的噪聲特性與增益。在樣品制作過程中,由于外基區(qū)厚度非常薄,制作金屬硅化物需要選擇消耗硅較少的金屬,鈷硅化物消耗鈷硅比例為1∶3.59,鈦硅化物消耗鈦硅比例為1∶2.2,而鉑硅化物消耗鉑硅比例僅為1∶1.3,因此結合工藝條件確定采用磁控濺射Pt薄膜,高溫合金,選擇性腐蝕掉未與硅反應的鉑,形成鉑硅化物作為歐姆接觸層,采用以金為主體的多層難熔金屬結構作電極,金屬結構如圖6所示。3歐姆接觸、電壓和電流在線測試采用圖2給出的工藝流程完成了多晶硅發(fā)射極臺面8指SiGeHBT制作,室溫下器件特性測試結果見表1。從表1中看到25mA下發(fā)射結正向導通電壓VBEF只有0.85V,與文獻給出的1mA下發(fā)射結正向導通電壓0.92V相比更低,說明該器件歐姆接觸制作良好。圖7給出了I-V特性曲線圖,測量過程中電壓Vce設置為每格0.5V,電流Ic每格5mA,Ib每格0.1mA,從圖7中可以看出在Vce=3V,Ic=30mA時,β為70,且在Vce=3V時,β隨Ic變化不大。除此之外,從圖中還可以看出器件飽和壓降小,也說明該器件歐姆接觸制作良好,這得益于做PtSi的緣故。截止頻率fT采用HP8510網絡測試儀對器件進行S參數在線測試,得到fT隨Ic變化曲線如圖8所示,從圖中得到截止頻率最高為11.2GHz,電流較小時fT較小,這是由于發(fā)射極延遲時間較長造成的,而電流較大時由于基區(qū)擴展效應導致fT下降。以上制作的SiGeHBT頻率特性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國際上已經研制出特征頻率達上百吉赫茲的SiGeHBT樣品,除了工藝水平提高外,結構及參數的優(yōu)化頻率特性的提高也非常重要。如采用選擇性外延平面結構、減小發(fā)射極條寬、降低發(fā)射極電容以及采用超薄基區(qū)與基區(qū)組分和摻雜漸變分布形成自建場加速電子基區(qū)渡越,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fT。4內壓電極nhb的制作采用多晶硅發(fā)射極、LPCVDSiGe外延、發(fā)射區(qū)臺面自中止腐蝕、多晶硅磷摻雜及退火、鉑硅金屬硅化物制作工藝完成了多晶硅發(fā)射極臺面SiGeHBT的制作,常溫下測得β為70,25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