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的燒成方法_第1頁
陶瓷藝術的燒成方法_第2頁
陶瓷藝術的燒成方法_第3頁
陶瓷藝術的燒成方法_第4頁
陶瓷藝術的燒成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16陶瓷藝術的燒成方法陶瓷品制作完成后,還要經(jīng)過燒制才能最終成為成品。那么,你知道陶藝的燒成方法有哪些嗎?以下是有我為大家整理的,期望能幫到你。陶瓷的燒成方法1、素燒法:外表不上釉的作品,直接燒成稱為素燒。素燒可以保存陶瓷作品上的手工痕跡,顯現(xiàn)材質(zhì)的自然和本質(zhì)的美。陶的素燒溫度為900~1150℃。瓷1100~1310℃。2、本燒法:陶瓷作品坯體外表上釉后,用高溫一次性燒成,使坯體1100~1350℃。3、釉燒法:900~1000℃。4、氧化焰法:調(diào)整煙道閥門,保證窯內(nèi)空氣充分,定時添加燃料,使燃料在空氣中徹底燒盡,由于窯爐氧氣充分,則形成氧化焰氣氛5、復原焰法:當溫度加速升溫至高溫階段,放低煙道閥門,使窯爐供給缺乏,爐內(nèi)碳素增加,形成復原焰氣氛。6、樂燒法:樂燒承受二次燒成的工藝技術。第一次素燒,溫度為700~900℃。再上釉,用低溫二次燒成。7、鹽燒法:產(chǎn)生納蒸氣,這種納蒸汽同陶瓷坯體外表的鋁與硅產(chǎn)生反響,熔融成釉形成帶有肌理的透亮釉。8、熏燒法:熏燒承受素燒和煙熏二次完成的工藝技術。在素燒完成后再選用木屑、樹枝、報紙等作燃料產(chǎn)生濃煙,通過坯體外表的縫隙使碳素附著于作品外表,形成自然的斑跡效果。9、柴燒法:一種用木柴直接燒陶的方法。因柴火直接在體坯上留下自然的“火痕”和木柴燃燒后的灰燼落在作品外表形成的“落灰釉”,使得作品色澤溫潤且有變化。燒制陶瓷工藝流程燒制陶瓷的關鍵因素是:泥、釉、火。為什么有些陶、瓷器會莫明其妙的消滅裂紋呢?為什么有時甚至會掉皮釉呢?這不外是在肯定溫度條件下泥和釉的收縮系數(shù)又稱膨脹系數(shù)不相全都的結果。有時人們亦會對這種缺陷特意加以利用,傳統(tǒng)的開片釉及現(xiàn)代陶藝的一些肌理追求就是利用釉和泥收縮系數(shù)不相全都的原理配制出來的。大工序,我們從配泥、成型、配釉及煅燒四方面加以介紹:配泥:配泥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去除雜質(zhì),另一方面是把產(chǎn)地來源不同,成型和煅燒性能不同的土搭配成符合制作者所需要的、具有肯定燒成溫度范圍的、能和釉及煅燒溫度相照應的熟土。有時為了加強泥質(zhì)在高溫煅燒狀況下的支承力,使坯體不致下塌而適當滲些砂子。有時為了追求陶土燒成后的色澤而參加一些著色原料成為“色胎“。陶土和瓷土的化學成分根本是一樣的,由于風化和再風化的緣由,轉(zhuǎn)變了它們的物理性能,使之消滅了陶土具有較大的粘性和可塑性,瓷土具有脆性及高溫狀態(tài)下玻化程度較大的區(qū)分。成型:石灣窯制品以手工拉坯為歷時最長、產(chǎn)量最大的成型方法,其中手工拉坯成型是在轉(zhuǎn)輪轆轤、僧稱“車面”上制作圓形器皿的根本方法。拉坯的預備工作是揉泥:就是把泥團放在車面的圓心部位,轆轤轉(zhuǎn)動后,用手腕和手指的相反作用力把泥團把握在圓心之中,然后雙手把泥團反復幾次上下托拉,使其進一步排解里面的氣泡,使泥更“熟”。石灣窯的手工拉坯與其他瓷區(qū)不同之處在于所使用的是陶泥,可塑性較高。石灣陶藝的藝術造型重視點、線、面的關系,陶塑屬于雕塑的范疇,體積俗稱“面”和線條,不但是組成石灣陶藝品的主要因素,而且還是決定作品質(zhì)素的重要成分。其塑造除使用通常的雕、琢、刻、劃的處理方法外,還有捏、粘、貼、捺……等手法以加強局部的表現(xiàn)和裝飾。陶藝作品是泥、釉、火的綜合產(chǎn)物,不同色釉的透亮度、掩蓋度都有所不同,所以石灣陶藝作品在塑制過程中也把釉色因素結合在一起加以考慮。石灣陶藝中有種微型陶塑--山公,常見的人物作品僅高1~2厘米,也有更細小的,微塑的制作需要快速和嫻熟,保持泥料的潮濕和使用工具的利索是很講究的,往往兩三“批”更交待了人物的服飾和動態(tài),極之瀟灑和流暢。配釉:石灣窯千多年來使用的釉基均是當?shù)剞r(nóng)村的生活廢棄物 生火后殘留的稻草灰、桑枝灰和松柴灰。長期以來,石灣窯所使用的著色劑均是東平河道里的淤泥,淤泥內(nèi)的黃褐釉。自明代開頭,石灣窯的顏色釉有了的開拓,釉基已不滿足于幾種植物質(zhì)了,這時增加了硯殼、蠔殼、貝殼等高鈣成分的動物灰,還增加了玉石粉、龍江石、石英粉、長石粉、鏡仔料等熔融填充劑,使釉基具有肯定的厚度和肯定的流淌性。在金屬著色劑方面,對鐵元素的使用除河泥以外增加了星朱、黃石、石墨及各種成分不同的鐵礦石。石灣窯的配釉原料一向以使用手工業(yè)的廢棄物和自然礦物為主,原料成分不純,釉內(nèi)混雜了不少的未知因素,煅燒時龍窯溫差大、火焰氣氛變化無常,于是在高溫狀態(tài)下便會消滅各種各樣的變化,因而產(chǎn)生了難以把握難以意料和無法再現(xiàn)的“窯變”。其窯變釉中以藍鈞和紅鈞尤為稱著。石灣窯的施釉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