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與鄭和下西洋比較文摘文摘1哥倫布和鄭和都是著名的航海家,但在當時種種原因的綜合作用之下,出現(xiàn)兩人遠航的不同結果: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美洲新大陸,確立了其在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地位;鄭和七下西洋卻對當時中國的對外貿易發(fā)展沒有多大的貢獻。其原因可分為以下幾點:1兩者身份不同:鄭和是以官吏身份、奉皇帝圣旨、代表國家出使,其遠航的經費由國家承擔。哥倫布則是個私人航海家,遠航資金部分靠自籌,其余由西班牙政府支付或向富商募捐,他的航海活動是個人、社會和國家三者結合的活動。[《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4期《航海家鄭和與哥倫布》作者葉洵灶]2兩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中國當時傳統(tǒng)的封閉式的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已發(fā)展到頂點,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尚處在萌芽的前夕。西歐處于封建制度開始瓦解和資本原始積累初期,西歐各國的封建王朝把開辟新航路同開拓疆土、擴張領土相結合,貨幣和黃金是驅使歐洲人遠渡大洋的動力。[《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4期《航海家鄭和與哥倫布》作者葉洵灶]3兩者航海目標不同:鄭和遠航本質上看是為了強化和鞏固明初中央集權統(tǒng)治,出使他國目的是為了“耀兵異域,示中國之富強”,與所到國家恢復和發(fā)展政治上的藩屬關系,旨在通好他國,懷柔遠人。哥倫布的遠航從根本上說是西方要求與東方直接交往的產物,意在征服和擴張,是為了尋找一塊新的地域或一條通往某地之航線。[《廣東社會科學》1995年第6期《鄭和與哥倫布比較研究》作者彭順生]4兩者所處的社會經濟結構不同:中國當時明王朝仍處于農業(yè)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為主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階段,商品貨幣經濟發(fā)展遲緩,尚無大規(guī)模進行海外貿易的迫切需要,當時明統(tǒng)治者“重本抑末”的傳統(tǒng),嚴禁“私出海”和“私自下番”,限制民間對外貿易,壓制了發(fā)展海外貿易的社會需求。西歐當時的商品貨幣經濟繁榮,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萌芽并迅速發(fā)展,琳瑯滿目的商品購買,貨幣地租的交換,使得西歐社會各個階級、階層無不對黃金充滿渴求。[《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鄭和與哥倫布航海比較研討》作者陶松云鄭家紅]文摘2規(guī)模大小不同:鄭和自1405年到1433年下西洋共7次,歷時28年,經事三朝,所經國家33國,船隊遍印度洋各地,總航程達10萬公里。比哥倫布四次西航所乘船只總數(shù)30艘還要多好幾倍。鄭和下西洋盡管比哥倫布西航要早將近一個世紀,但不論是航行次數(shù)之多、時間之長、航程之遠、活動范圍之廣、規(guī)模之大、參加人員之眾和素質之高、組織之嚴密都是此后的哥倫布遠航所望塵莫及,背景不同:鄭和下西洋所處歷史條件就是中國傳統(tǒng)的封閉式的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已發(fā)展到頂點,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尚處在萌芽的前夕。哥倫布西航發(fā)生在封建制度開始瓦解和資本原始積累初期的西歐。西歐各國的封建王朝把開辟新航路同開拓疆土、擴張領土相結合;貨幣、黃金是驅使歐洲人遠渡大洋的動力,西歐這種開放式的充滿經濟活力的商品貨幣經濟的發(fā)展為哥倫布西航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他們兩人社會經濟發(fā)展內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以小農經濟為基礎,后者以商品經濟為基礎,這就使得他們遠航的目的的性質和影響各不相同。經濟后果不同:鄭和下西洋開支浩繁,消耗國家大量儲備,加重人民負擔,難以長期維持,完全是弊大于利,明政府對遠航只考慮政治影響,而不顧及經濟效益。哥倫布到達美洲帶來的是西方殖民者對亞非拉的大肆掠奪和欺騙性貿易,使大量金銀財富源源不斷流向西歐,轉化為資本,成為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以引起歐洲“價格革命”,新興資產階級從中獲取暴利,促進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fā)展。歷史功績:鄭和下西洋所發(fā)展起來的“朝貢貿易”本質上仍然是為了達到宣揚國威、示中國富強的政治目的。哥倫布西航把西半球和東半球,舊大陸和新大陸連接了起來,世界開始真正成為一個整體,中世紀狹小的世界觀被徹底打破,從而為新哲學和新科學的產生開辟了道路;同時,它導致世界市場的形成,原先作為主要商路的地中海東部地區(qū)現(xiàn)在轉移到大西洋彼岸,使西班牙成為16世紀西歐經濟最繁榮的國家,商業(yè)、海運和工場手工業(yè)獲得很大發(fā)展。航海史方面:鄭和第一次橫渡印度洋,開創(chuàng)了洲際航海史的新篇章,這對達伽馬繞過非洲南端、開辟歐洲到印度的新航路以及對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起了先導作用,深深地影響了他們的航程,不難看出,鄭和實際上是15、16實際世界規(guī)模航?;顒拥囊l(fā)者;哥倫布西航對世界航海史的發(fā)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最大貢獻是:開辟歐洲到美洲的大西洋新航路,促使葡萄牙人加快了開辟歐洲到亞洲印度新航路的步伐,從而把西方航海探險活動推向高峰??傊?,哥倫布遠航為加速西歐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其意義遠遠超過鄭和下西洋參考書目:《鄭和與哥倫布比較研究》彭順生《廣東社會科學》1995、6《鄭和與哥倫布》 葉洵灶《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4《哥倫布與鄭和的比較》陶松云鄭家紅《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1《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的主旋律》錢明德《世界歷史》1994、3文摘315世紀是世界歷史上遠洋航行探險取得重大突破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它是從歐亞大陸兩端一一遠東和遠西一一幾乎大致同時向海洋大進軍,鄭和下西洋遠遠早于哥倫布“下西洋”。但這一共同的歷史機遇對歐亞大陸兩端的歷史發(fā)展卻導致了大不相同的結局。我國杰出史學大師梁啟超曾說:“顧何以哥氏、維氏之績,能使全世界劃開一新紀元,而鄭君之沒以俱逝……”究其因,就要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的航行進行比較。如果僅從航行技術與開拓新航路的角度來看,兩者大致相似的。但如深入觀察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鄭和航行方式與哥倫布的航行方式大不相同。首先,哥倫布的航行是西歐中世紀后期社會經濟發(fā)展對商品與市場的需求,特別是對東方的香料和金銀的需求所刺激,是被一種內在的經濟力量所推動。而鄭和航行卻是在另一種歷史背景下進行的,鄭和在成宣時期30年間曾6次北征和7次下西洋,足以說明當時的社會經濟繁榮與富足,但關鍵在于這些活動的動力是政治的而非經濟的。下西洋主要是為了確保南洋海道的暢通,以重新確立海外冊封制度,恢復洪武初年諸藩朝貢的盛況,遂賞封建帝王“君主天下”、“御臨萬方”的虛榮心。鄭和航海的壯舉盡管規(guī)??涨埃诜绞缴先匀皇乔鼗蕽h武的封建王權頂峰的威力顯示。其次,鄭和航行的組織形式與哥倫布航行的組織完全不同。后者是私人積資的海外探險活動。船只裝備是自備的,更多的是求助與商人,是一種契約式的利益結合。鄭和航行的組織形式則不大相同。它是由中央王權組織的官方出使海外的活動,它的船只是一支龐大的皇家艦隊。鄭和的遠洋航行,構成一系列連續(xù)的海上出征,只有高度中央集權、財力雄厚的歷史時期才可能出現(xiàn)。第三,兩種完全不同的遠洋航行的組織方式,是兩種不同的社會經濟體制所決定的。在歐洲的航海探險和遠洋貿易中,已經出現(xiàn)了王權向私人或商業(yè)公司轉讓專屬所有權和特權的趨勢,而中國卻仍然在傳統(tǒng)的制度結構中發(fā)展。哥倫布的航行的主要任務是開辟新航路,其目的是為了發(fā)展東西貿易。從表面上看,鄭和航行似乎是明王朝積極經管海外政策的重要標志,事實上這只是歷史的表象。首先,鄭和出使南洋雖然已具有發(fā)展海外貿易的性質,但仍然是在傳統(tǒng)的朝貢貿易體制下進行的。其次,朝貢貿易是一種特殊的貿易體制,其貿易方針是“厚往薄來”。鄭和航行與哥倫布航行對各自國家的航海事業(yè)發(fā)展引起截然不同的社會效果。后者激起了舉國上下的航海熱,從而開辟了歐洲向海外已知和未知世界進行殖民征服的大進軍。而前者卻未能也不可能激起民間的下西洋熱,反而是嚴禁民間下海,所以中國沒有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附一航行目的航者身份航行經費航行結果航行隊伍中國確立海外冊封制度,朝貢貿易使者,官員國家支付導致后來“禁海”官員西方尋找黃金剝削者自發(fā)籌集發(fā)展了西方資本主義自發(fā)組織資料來源:《歷史研究》92年1—3期《15世紀中西航海發(fā)展取向的對比與思索》(羅榮渠)文摘415世紀,世界航海史上出現(xiàn)了奇跡,從而造成了16世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轉折。其中最為偉大的是鄭和七次下西洋和哥倫布四次西航到美洲。但這兩位舉世聞名的航海家所處的時代背景,遠航的目的和性質,規(guī)模和影響各不相同。以下是所做的一些比較:身分不同鄭和以官吏身份,奉皇帝圣旨,代表國家出使亞洲南部,非洲東部沿海地區(qū)。下西洋所需一切,包括“寶船”,攜帶的貿易物品都由政府提供,參加的人員也有政府委派,因此,鄭和下西洋完全表現(xiàn)為封建國家的行動。哥倫布是個私人航海家,遠航的資金部分靠自籌,其余由西班牙政府支付或向富商募捐。人員來源廣泛。所以,他的航?;顒邮莻€人,社會,國家三者結合的活動。時代背景不同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條件是中國傳統(tǒng)的封閉式小農經濟為基礎地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已發(fā)展到頂點,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尚處在萌芽階段。哥倫布西航在封建制度開始瓦解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初期的西歐,可見兩者有共同點,即國家政治的穩(wěn)定和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但其遠航的目的,性質和影響各不相同。目的性質不同鄭和下西洋完全是為了鞏固明朝,顯示國威。哥倫布遠航是在資本主義開始發(fā)展的情況下進行原始積累的結果。規(guī)模大小不同鄭和下一次西洋所用的船只比哥倫布四次所用的總船只還要多好幾倍。結果影響不同鄭和下西洋是人類征服海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里程碑,哥倫布到達美洲,標志西歐早期殖民侵略和殖民征服的開始。參考文章:《航海家鄭和與哥倫布》葉洵灶文摘5鄭和率領的龐大船隊,就其活動的性質來說,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隊,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團,而是由封建統(tǒng)治者組織的兼有外交和貿易雙重任務的船隊。他出使的任務之一,就是招徠各國稱臣納貢,與這些國家建立起上邦大國與藩屬之國的關系。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鄭和所到各國以后,第一件事便是宣傳朱棣的皇帝詔書。向各國宣諭: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國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來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說的去做,各國之間不可以眾欺寡,以強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來朝貢,則禮尚往來,一律從優(yōu)賞賜。第二件事便是贈送禮物。賜各國國王誥命銀印,賜國王及各級官員冠服和其他禮物,表示愿意和那些國家建立和發(fā)展友好的關系。第三件事是進行貿易活動。以中國的手工業(yè)品換取各國的土特產品,使各國為中國的精美、完好的手工業(yè)品所吸引,從而愿意來中國稱臣納貢,進行貿易活動。中國出口的絲織品和瓷器等,早就在亞非各國享有盛譽。亞非的很多國家早就想同中國發(fā)展貿易關系。只是由于朱元璋“海進政策”,才限制了這種貿易的發(fā)展。朱棣取消“海進政策”派遣鄭和出使,表明中國恢復了同海外各國的正常貿易。海外各國同時也認為,跟中國納貢稱臣,進行貿易,建立友好關系,是有利可圖的事。他們對鄭和的不滿,集中在兩點上:一個是太缺乏主權意識和領土觀念了。他們說,倘若鄭和當年也能像哥倫布、麥哲倫們一樣,自己的船航行到哪兒,就把明朝政府的管轄權劃到哪兒,想想中國現(xiàn)在的版圖該有多大?另一個是太缺乏經濟頭腦了。歐洲歷史上那些航海家太貪財,一個個比海盜還海盜,固然不可??;鄭和卻又太視錢財如糞土了,為了宣示大明的浩蕩皇恩,只知散盡千金買個“八方來朝”的虛名,毫無通過市場交換聚集財富的意識。他的航?;顒痈冻龅膶嵲谔?,收獲的實在太少,終因耗資巨大,國庫難以承受,導致中國遠洋航行從此夭折,留下了不少的歷史遺憾。只不過當時,我也是這些觀點的積極鼓吹者。認識到鄭和所作所為,絕非他的個人行為,有著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深刻的歷史根源。從秦始皇開始,雖說他也是個航海的熱心人,幾次組織船隊出海采長生不老藥,還讓徐福稀里糊涂飄到了日本。但他最熱心的還是修萬里長城,這實際就為中國播下了封閉的種子。到了明清時期,只不過將這堵籬笆墻擴大到海岸線,以大海為樊籬,可謂一脈相承。1996年,我在美國雷鳥大學國際工商管理班結業(yè)的演講中慷慨陳詞:中國歷史上,如果不是駕馭海洋的意識與駕馭海洋的能力反差太大的話,那么發(fā)現(xiàn)美洲的就不會是哥倫布,而是我們中國人。舉座的美國教授,聽得目瞪口呆。與哥倫布們相比,鄭和七下西洋的的意義,關鍵還不在時間上、規(guī)模上超出他們,而在于他的航海體現(xiàn)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海洋觀念,傳播的是另一種海洋文化。一句話,哥倫布們駕駛的是掠奪之舟,鄭和統(tǒng)帥的是友誼之舟。鄭和七下西洋,最遠航程達6000海里以上,到過東南亞、印度洋、紅海、東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他去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是表達明朝政府愿意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的愿望,播撒中華文化的種子,雖然也有動武的時候,但一般都是不得已進行武力自衛(wèi),最終結果還是言歸于好。因此,他所到之處,都給那里的人們留下了和平使者、文化使者的形象。不少地方為他建寺立廟,至今香火不絕。----節(jié)選自:艾劍,《漫議“兩鄭”的新評說》文摘6歷史背景西歐中世紀后期,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加劇了對商品和市場的需求,東方香料與金銀尤為誘人。而當時正常的東方貿易,受到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重重限制。打破這種局限,開辟新航路成了歷史的必然。航海探險家作為一種新的,擁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社會力量應運而生。西歐封建君主因封建領主經濟結構多方面限制了其對財富的榨取。而議會又限制了其征稅能力,這就決定了他們對國內外貿易和海外擴張的極力推崇的特點。對航海家的探險活動采取支持和鼓勵政策。鄭和所處的成宣時期是明朝的太平盛世,其時中國的商品經濟也比較繁榮,但在重本輕末的政策下,仍以自給自足為主。鄭和下西洋的動力在于政治而非經濟。組織形式我們可以從下表中看到:航海船隊經費來源 主要目的 扮演角色中國形式皇朝特譴隊國庫撥付一切對海外藩屬確立官方外交開支,指派官冊封和朝貢制度冊封使團營機構造船,宣揚國威朝貢貿易辦貨使團西洋方式王室特許私以股份公司和探尋新土地、島征服者人航海探險私人集資為主,嶼、新航路,搜基督教隊王室或貴族贊助尋黃金、香料,傳播者或直接參與 獵獲戰(zhàn)利品 殖民者通商者海盜導致這種不同的根源是不同的經濟制度。歐中的航海探險和遠洋貿易已出現(xiàn)了王權向私人或商業(yè)公司轉讓專屬所有權和特權的趨勢。這是西方所有權的結構開始改變的一個重要開端,而中國仍是在傳統(tǒng)制度結構中發(fā)展。結果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美洲,還有讓所有人欣喜若狂的黃金,把貿易中心逐漸從地中海轉向大西洋,帶來了一場商業(yè)革命和價格革命。重商主義下大開放和海外殖民成為發(fā)展主流。鄭和下西洋是遵循傳統(tǒng)的朝貢貿易體系,“厚往薄來”,并沒有帶來什么熱潮。朝廷一方面對海外奉行開放政策,另一方面對本國商人出海厲行封禁政策。中國走出了南洋,沒有走向世界!擇自圖書:《歷史研究》92年(1-3期)文章:《15世紀中西航海發(fā)展趨向的對比與思索》作者:羅榮渠文摘7從世界歷史發(fā)展中的某些相似機遇,引起中西發(fā)展的對比,在極其相似的歷史表象下常常掩蓋著極大不同的歷史本質,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的航行的比較也正是如此。首先,哥倫布航行是西歐中世紀后期社會經濟發(fā)展對商品與市場的需求,特別是對東方的香料與金銀的需求所刺激,是被一種內在的經濟力量所推動的,西歐航海家深入大洋的探險活動具有不同于封建階級的新興社會力量的創(chuàng)新活動,那些支持和鼓勵哥倫布們的航海的西歐封建君主奉行重商主義,采取各種措施鼓勵本國商人出海,以達到增加王室金庫收入和壯大國力的目的。鄭和航行卻是在另一種歷史背景下進行的。其在成宣30年間的6次北征和7次下西洋,足以說明當時的社會經濟繁榮與富足,而關鍵則在于這些活動的動力是政治的而非經濟的,中國封建王朝不同于西歐,沒有對海外商品和市場的需求。下西洋主要是為了確保南洋海道的暢通,以重新確立海外冊封封建度,恢復洪武初年諸蕃朝貢的盛況,遂賞封建帝王“君主天下”,“御臨萬方”的虛榮心。鄭和大航海的壯舉規(guī)??涨?,但在方式上仍然是秦皇漢武式的封建王權頂峰的威力顯示。其次,鄭和航行的組織形式與哥倫布航行的組織形式完全不同。后者是私人積資的海外探險活動。為籌資遠征的資金,向葡萄牙,西班牙,法國和英國宮廷求助,以獲取特許狀,船只裝備是自備的,更多的是一種契約形式的利益結合,哥倫布出航的船只和人員不多,正符合商業(yè)資本主義遠洋探險的性質。鄭和航行的組織形式則大不相同。它是由中央組織的官方出使海外的活動,它的船隊是一支龐大的皇家航行。兩種完全不同的遠洋航行的組織形式,是兩種不同的社會經濟體制所決定的,在歐洲的航海探險和遠洋貿易中,已經出現(xiàn)了主權向私人或商業(yè)公司轉讓專屬所以權和特權的趨勢,這是西方所有權都制度結構開始改變的一個重要開端,而中國卻仍然是在傳統(tǒng)的制度結構中發(fā)展。鄭和航行與哥倫布航行對各自國家的航行事業(yè)發(fā)展引起迥然不同的社會效果。后者激起了舉國上下的航海熱,從而開辟了歐洲向海外已知和未知世界進行殖民征服的大進軍。而前者卻未能也不可能激起民間的下西洋熱。資料摘自《歷史研究》1992年羅榮渠文摘815世紀,世界航海史上出現(xiàn)了奇跡,從而造成16世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轉折。其中最偉大的是鄭和七次下西洋和哥倫布四次西航到美洲。但這兩位舉世聞名的航海家所處的時代背景、遠航的目的性質和影響各不相同。1、 出航的社會背景不同鄭和以官吏身份,奉皇帝圣旨,代表國家出使亞洲南部、非洲東部沿海各地,下西洋所需一切,包括寶船,所攜帶的“赍債”或貿易的物品皆由政府提供,參航的人員也由政府各部門抽調。因此鄭和下西洋完全表現(xiàn)為封建國家的活動。哥倫布是一個私人航海家,遠航的資金部分靠自籌,其余由西班牙政府支付或向富商募捐,人員有招募的,有政府委派的,也有由從監(jiān)獄提取的,所以他的航?;顒邮莻€人、社會和國家三者結合的產物。2、 目的和歷史意義不同鄭和出使西洋是和平友好的使者,訪遍亞洲三十余個國家,為建立和平友好的國際關系作出了杰出貢獻。①但他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沒能進行下去,是由于:一方面下西洋中,官方所壟斷的朝貢貿易主要是圍繞“宣德化”,“揚國威”,“柔遠人”,“示富”等政治目的進行的,違反了經濟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另一方面是明王朝一貫推行的海禁政策。②哥倫布出航是為了尋求黃金,追求財富。哥倫布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巨大作用在于:促成中西文化的匯合,新舊大陸的聯(lián)系,促使資本主義世界性的崛起和封建主義世界性的衰落,給世界帶來巨大的近代文明,同時又使古老文明的東方世界變成落后苦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更使印第安人及其燦爛的文明造成空前的浩劫。地理大發(fā)現(xiàn)形成東西差異、南北差距的基本格局。③參考資料:摘自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鄭和是和平友好的使者——駁潘輝黎、阮文勝等人的侵略論》王民同摘自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鄭和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為何沒能堅持下去》劉璞摘自科學學研究1995年03期《科學歷史在這里沉思——鄭和航海與近代世界》宋正海文摘91403?1433年中國著名的航海家曾率領一支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其規(guī)模之大,人員之眾,組織之嚴密,氣魄之雄偉,歷時之久遠非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的西方船隊所能比擬。然而,鄭和沒有繼續(xù)向西航行,也沒有繼承者拓展他的事業(yè),他的業(yè)績很快被西歐人開辟新航路和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業(yè)績所掩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兩者的目的不同促使鄭和下西洋的動因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前三次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一是因為明成祖為了尋找在權力斗爭中失敗而失蹤的建文皇帝,以防止其潛伏下來圖謀復辟的可能,以及聯(lián)印抗蒙。二是為了宣揚明朝的聲威,擴大其在海外的政治影響,促使海外諸國來朝。第四次至第七次下西洋是為了發(fā)展對外友好關系和朝貢貿易,同時尋找麒麟(其實是非洲帶來的長頸鹿),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并重。由于中國封建統(tǒng)治者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明代雖然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但朝貢關系實際上的不平等,對中國來說得不償失。另外,遠洋航行耗資巨大,國家經濟負擔沉重,在鄭和最后一次航行回來的第三年,統(tǒng)治者就明令禁止繼續(xù)制造海船,鄭和的龐大船隊也被擱置在海灘任其腐爛,航海事業(yè)更是后繼無人。而哥倫布等歐洲航海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黃金和香料,尋找新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而非政治目的。在西歐形成的重商主義的理論,認為利潤是從流通領域創(chuàng)造的,工商業(yè)才是財富的主要來源,黃金白銀是一個國家不可少的財富,如果沒有它就要通過海外活動獲得它,這種理論引導人們到海外尋求財富,所以他們在中國人大規(guī)模毀海船時開辟了新航路??茖W發(fā)展程度不同古代中國天文學對天體的觀察,一直未能擺脫占星術的影響。因此,古代中國的天文學一直處于前科學狀態(tài)。地理學也一樣,封建統(tǒng)治者把中國同世界等同起來。對當時的統(tǒng)治者來說,天圓地方,中國處在大地的中央,其他國家不過是應臣屬于皇帝的蠻夷之地。地理學的任何新發(fā)現(xiàn),對他們的這種理論都構成挑戰(zhàn),所以他們不會像中世紀末期西歐國家的統(tǒng)治者那樣去支持航海,探險和海外商業(yè)活動。到了哥倫布時代,佛羅倫薩著名的地理學家托斯堪納所繪的世界地圖,已經把中國和印度標在大西洋的對岸?!皹O東便是西”,已經成為西歐諺語。許多航海家堅信從歐洲一直西航可以達到亞洲東部,所以說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的航行成功是科學的勝利。國民價值觀念不同在中國,高度集中的君主專制主義抑制了人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才能。在精神方面,君主們只提倡人民對統(tǒng)治者無條件盡義務,當時的取士制度很大程度上使到整個知識界思想僵化,是人們失去了探索外部世界奧秘的任何興趣。道德家們特別推崇孫子的“父母在不遠游”的信條,這種強大的社會規(guī)范的力量滲入到民族意識的深處,加上自古以來的種族偏見(所謂華夷之辯)和鄉(xiāng)土上的觀念的影響,抑制了人們到遙遠的地方去尋求知識和財富的欲望。而西歐的文藝復興要求個性解放,提倡積極的冒險精神,其人文主義思想對西歐人向海外發(fā)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另外,當時人們對英雄的崇拜,希望超越原來的社會條件和環(huán)境以獲得更完美的生活的精神,激勵著一批又一批航海家去進行艱苦的探險,當然促使他們的還有殖民掠奪的愿望。所以,鄭和雖然航海史上的先驅,但地理大發(fā)現(xiàn)卻最終完成劃時代的意義。參考資料:黃增強,《鄭和下西洋與“地理大發(fā)現(xiàn)”之比較研究》,(學術探索1996年02期);張附孫,《鄭和為什么沒有繼續(xù)西航》,(云南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01期);趙志輝、郭琳,《鄭和下西洋目的辯析》,《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文摘10序:哥倫布和鄭和出海都是世界中古時期的偉大事述,其影響極為深遠,不論他們出海的目的是各有不同,但同樣為中外文化開創(chuàng)了新的道路,為歷史的大航海時代寫下光輝的一頁。哥倫布,西班牙人,曾在商人、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四次遠渡大西洋,從西班牙橫渡至古巴、圣比安娜和加勒比海等美國東岸沿海地區(qū)。他回國后人們紛紛仿效他而成為航海英雄,并出現(xiàn)了很多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奉明成祖之命于1405-1433年出海七次下西洋,先后到達東南亞各地,最遠的到達木骨都束、卜刺哇(今索馬里的摩加迪沙和布臘瓦)及麻林(今肯尼亞的馬林迪)等非洲東海岸各地。意義:同樣地,兩人的旅行也為所經過的地區(qū)帶來本土文化、工藝、貿易及移民。繼哥倫布大量的歐洲移民涌入他們未知的新大陸,數(shù)量逾百萬計,而鄭和七次下海也為東南亞帶來數(shù)萬華僑。哥倫布與鄭和出海都有其探索性及冒險性,開辟未知的角度,同時,哥倫布和鄭和及他們的隨行人員各為所見所聞注冊立書,介紹當?shù)氐娘L土人情,也使當?shù)厝藢λ麄冇行碌恼J識,隨船人員為新到的地方帶來技術、文化、及國際交流。而且,兩人的航海也展示了當代人類的航海技術和膽色。不同的是,哥倫布出航是具有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性則的,反而鄭和旨在宣示明大國的國威,而且耗費甚巨,所以哥倫布往后歐洲有更多人出航,大規(guī)模的航海為數(shù)更大,而鄭和之后卻沒有了。當哥倫布之后的航海家發(fā)現(xiàn)這個新鮮的大陸上的一群是未脫離原始社會的印第安人后,侵略者就隨之而來。表面看來哥倫布航行是富侵略性的,鄭和航行是友好的,但也可以看出中國的保守性與西方的積極性。中國人無心改變天朝大國的地位,被古老的上國文化所束搏,雖然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早一百年,規(guī)模大幾倍,但在明清晚期航??萍家巡患傲耍晃鞣脚μ剿魇澜?,爭進知識,以科學打破神權論,加速了科學發(fā)展,造成西方文明遠遠超過東方。影響:由于鄭和下西洋花費太大,而且已完成其目的,所以晚明再沒有派船出海了。而西方為加速海上貿易發(fā)展和占領新大陸,航海家都紛紛出發(fā)新大陸,各國在新大陸建立起殖民地政權除了人種得到統(tǒng)治地位,連文化也取代原文化成了領導地位。發(fā)現(xiàn)新大陸大大加速歐洲侵占世界還未成殖民地的地方,在美洲的移民數(shù)量遠比鄭和時留下的華人為多。還有,殖民政策帶有資本主義和武力侵略與帝國主義性質,影響深遠至今。同時新大陸的發(fā)現(xiàn)加速原始積累時期的資本主義萌芽。大量的非洲奴隸被賣到美洲,顯示了歐洲各國的野蠻掠奪已進入瘋狂的狀態(tài)。鄭和七次下西洋,和平友好的交往貫穿整個過程,沒有和所經之處的人們打仗紛爭??偨Y:新大陸的發(fā)現(xiàn)最重要的影響是改變了整個美洲的人口同政治架構及模式,出現(xiàn)新的美洲民族,以致今天美洲各國的成立,同時更深入的殖民政策形成了十六世紀至今歐洲甚至整個世界的國際形勢,甚至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因果都與此有關。而鄭和充其量也只是為東南亞帶來華僑、技術等,有助當?shù)氐陌l(fā)展,政治上的交流也在明后期消失得無影無,商業(yè)的發(fā)展更談不上。總體來說,哥倫布出航的影響大大超越鄭和。他們兩人出海也有歷史的必然性,成份復雜,問題也只不過是時間的發(fā)生和事情的發(fā)展,假使沒有哥倫布及鄭和,世界上仍有其他人代替他們。但是他們對世界所作的貢獻肯定是功不可沒的。參考書:RichardB.Morris,TheLifeHistoryoftheUnitedStates文摘11世界上有名的航海家是不少的,但象鄭和那樣在近三十年里頻繁活動于海洋使上的航海家,是不多的。以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與鄭和作比較:一、 從航海歷程上看:鄭和遠航達到南洋、印度洋、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歷時近三十年;哥倫布于1493年8月出發(fā)遠航,經過兩個月的航行及后三次西航橫渡大西洋,最終到達中美、南美洲沿岸一帶,歷時近十四年??梢娻嵑偷暮胶v程遠比哥倫布較長;新的航海知識以及航??萍歼h比哥倫布較優(yōu);亦為以后的航海家奠定了航海知識的基礎。二、 從船只的規(guī)模來看:鄭和的船隊有船百余艘,人員達27000人;哥倫布的只有3條船,87人,這可見我國當時的航??萍歼h超西方。三、 從兩者交往性質來看:東西方遠航的客觀后果大不相同。鄭和遠航所帶去“絲與瓷”,是和平友好的交往。哥倫布的遠航是為著尋求東方的財富,為著經濟效益的;亦因此給亞、非、拉帶來長達300年的殖民主義統(tǒng)治。四、 從政治上來看: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的原因如下:(一)向西方各國闡釋成祖皇帝登基,并要求其朝貢;(二)宣揚國威;(三)尋找失蹤的惠帝。而哥倫布卻為著尋找新大陸及開疆拓土。五、 從經濟上看來:鄭和下西洋擴大了中國同亞非國家的貿易往來,引起了這些國家對中國手工業(yè)品的更大需求,開拓了中國手工業(yè)品的國際市場。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是為著西班牙殖民侵略作好有利條件,從中掠奪殖民地的經濟資源,以發(fā)展西歐本土經濟的需要。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新大陸,兩者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對于近代航??萍己桶l(fā)展起著積極的作用,亦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參考書:《世界文化史》陳佛松1990、10《鄭和下西洋》張維華 1985《鄭和下西洋》范中義,王振華 1982文摘12在15世紀的頭1/3世紀中首先是由中國的偉大航海家鄭和七次出航,該世紀末,哥倫布四次橫渡大西洋的探險,到達了加勒比海群島與中美洲沿岸地區(qū)。鄭和“下西洋”的進軍遠遠早于哥倫布“下西洋”的進軍,但這一共同的歷史機遇,對歐亞大陸兩端的歷史發(fā)展卻導致了大不相同的結局。首先,哥倫布的航行是西歐中世紀后期社會發(fā)展對商品與市場的需求,當時西歐等國從王朝國家向民族君主國過渡,西歐商人想擺脫意大利人,阿拉伯人對東方貿易的重要限制,所以出現(xiàn)了新航路開辟的創(chuàng)舉。鄭和航行卻是在另一種歷史背景下進行的。當時高度集權的保守的經濟結構表明明王朝的政策是內向的,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遂賞封建帝王“君王天下”“御海萬方”的虛榮心。其次,鄭和航行的組織形式與哥倫布航行的組織形式不同。后者是私人集資的海外探險活動,遠洋航行的船只和人員都不多,正符合商業(yè)資本主義遠洋探險的性質。鄭和航行是由中央王權組織的官方出使海外的活動,它的航隊是一支寵大的皇家艦隊,與西歐獨立不受于王室不同。西方的重商主義是與保護主義結合在一起,明王朝的“重商”則與擺闊主義結合在一起,在這時期,明王朝一邊奉行開放政策,一方面卻對本國商人出海厲行封禁政策,這一政策,阻隔了航海事業(yè)發(fā)展。另一方面,鄭和下西洋在開辟新航路和探險上地位和意義不同。哥倫布:“下西洋”后,掀起舉國上下的航國熱,從而開辟了歐洲向海外已知和不知世界進行殖民征服的大進軍。鄭和下西洋終因耗資巨大而無力持續(xù),成為曇花一現(xiàn)。摘自:《世界歷史》1990年第一期《十五六世紀初東西航?!皩Ρ取逼饰觥纷髡撸簠情L春《史學月刊》載992年第六期《哥倫布首航美洲大陸的若干問題--紀念哥倫布首航美洲500年》作者:張笑梅《歷史研究》1992年第一期《15世紀中西航海發(fā)展取向的對比與思索》作者:羅榮渠文摘13哥倫布西航及鄭和七下西洋,都是人民對東西方航海活動的重要比較的資料來源。其中以船舶的大小規(guī)模、航行的動因以及社會影響等多方面的研究比較,都反映了哥倫布和正好在航海史上的不同心態(tài)。船舶的大小規(guī)模鄭和船隊是由一只率幾萬人、幾百船組成的龐大船隊。在每一次下西洋時,都攜帶很多金銀財寶等價值連城的物品上船,用來作為與西方國家進行貿易的必需品,故船舶又稱為“寶船”,它不僅代表了當時的中國造船的高超水平,還代表了當時中國是處于一個富饒的年代。至于哥倫布的船隊是一支為數(shù)十來人,只有兩三艘船舶所組成的細小船隊,但這樣并不代表當時西方造船的水平不高,而是哥倫布船隊是以海域探險航行,主要目的是尋找黃金、香料和開辟航路,并非在前人已涉足的海域專門搞運輸,他們需要堅固靈活、適航性強、成本費用適當?shù)拇?,著眼于實用價值,注重效益,因而也就不會像鄭和下西洋那樣為了顯國威和夸富強,專門耗巨資建造一兩艘巨大船舶了。鄭和與哥倫布的航海動因及其社會影響鄭和七下西洋的動因是受了明朝皇帝的推動下,才作出的航海史;他七下西洋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土地、人口和財富,而是為炫耀武力國威,在海外樹立中國皇帝的至高無上的威嚴,普施皇帝“恩澤”,滿足中國皇帝“唯我獨尊”的虛榮心,是中國封建皇帝大一統(tǒng)思想向海外擴張的一次嘗試。相比之下,哥倫布西航的動因是:1)西歐由于商品貨幣關系的發(fā)展,對黃金的渴求;2)東地中海和阿拉伯海以及原有的絲綢之路出現(xiàn)不寧,使西方通往東方的商路受阻;3)大西洋沿岸的西歐諸國出現(xiàn)了政治集中,國家統(tǒng)一,中央集權制度強盛,為出洋遠航和發(fā)現(xiàn)新航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柱;4)歐洲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一一天文地理知識的擴大和航海技術的提高有利于遠洋航行;5)15世紀末葉,伊比利亞半島掀起了收復失地運動,西歐基督教國家企圖聯(lián)合地中海東部國家,組成統(tǒng)一力量夾攻伊斯蘭教等。哥倫布西航的動因絕非偶然和一時的好奇,而是有其深刻的社會和思想源流的。哥倫布把一生都貢獻給航海事業(yè),但也把當時的新大陸貢獻給殖民者,還不斷地掠奪及虐殺,并正式暴露了哥倫布誤海盜的事實。總之,哥倫布染所新航路的目的之一,就是為西班牙打著開拓商業(yè)貿易的幌子下,掠奪黃金和殖民地,相比之下,鄭和是帶去了中國人民的友誼,同所到各國進行和平貿易,維護了這一地區(qū)的國際和平,對世界和平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本篇參考于《史學月刊》1992年《世界歷史》1990年文摘14隨著交通能力的進步,分散的人群又慢慢地會合起來了。到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時,可以算全人類又互相知道了彼此的存在,因此,1492年是全球化的開始,距今已有500年了。在這500年中,人類的交往程度大大地增加起來,開始由1492年前的一體多元狀態(tài)向多元一體化發(fā)展,其中充滿了戰(zhàn)爭、掠奪、沖突、殖民,但是仍然改變不了聯(lián)合的趨勢。一一《全球化發(fā)展的趨勢及其價值認同》李慎之《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1998年第4期哥侖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無疑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不僅僅是不同民族之間的交往,還是沖破人類閉塞的開始。自此之后,隨著資本主義發(fā)展對殖民地市場、勞動力原料的需求不斷增強,加上航海技術的日益進步,整個世界逐漸聯(lián)成一體。當時,哥侖布所帶領的船隊不過是三艘帆船,總共不過87人。而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則非常龐大,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由27000余人、200多艘船舶組成的龐大船隊,其航程之長,船舶噸位之大,航海技術之精,在當時是舉世無與倫比的,在中國和世界航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一一《鄭和下西洋在航海上的偉大成就》但在歷史上,對鄭和的評價遠不如哥侖布。它的性質帶有濃重的封建色彩。它的主要目的是1、招徠各國稱臣納貢,建立藩屬關系;2、贈送禮物,宣揚國威和各國建立友好關系;3、發(fā)展對外貿易,換取土特產;4、為明成祖剛建立的政權光耀門楣,建立政治威信。其中以政治目的為主,并非出于對商業(yè)利益的追求。雖然鄭和下西洋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但畢竟沒有沖破官方行為的局限。所以只能是亞非大陸間,不同民族的地區(qū)性交往行為,它對世界的影響相對于哥侖布來說,顯得較為狹窄了。文摘15明鄭和(1371?1435)本姓馬,小字三保,明云南人。成祖時為太監(jiān),賜姓鄭,航海至南洋、印度、波斯、非洲東岸等處,開中外交通最遠的航路,宣揚威德,助馬來西亞建國,海外諸國爭來朝貢。時人稱為三保太監(jiān)下西洋,是明代初年的盛事。在公元一四。五至一四三三年這段短暫的時間,總兵太監(jiān)鄭和所指揮的寶船船隊,七次英雄式的遠航,遍及了中國海與印度洋,從臺灣到波斯灣,并遠及中國人心目中的黃金國一非洲。雖然中國從阿拉伯商人那里得知歐洲的存在,但并不想去那里。歐洲這個「遠西」之地,所能提供的只有羊毛和酒,對他們來說,缺乏吸引力。在這三十年之中,外國的貨品、藥物與地理知識,以空前的速度輸入中國;相對地,中國也在整個印度洋上伸展了政治空間和影響力。當時世界的一半已經在中國的掌握之中,加上一支無敵的海軍,如果中國想要的話,另外一半并不難成為中國的勢力范圍。在歐洲大冒險、大擴張時代來臨之前的一百年,中國有機會成為世界的殖民強權。但中國沒有!在寶船最后一次航行后不久,中國皇帝下令嚴禁出海航行,并停止了所有遠洋帆船的建造與修繕工作。違反禁令的商人和水手都被處死。在一百年間,舉世無雙的海軍,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反而使倭寇在中國沿海一帶肆虐。中國在對外大擴張時代之后,緊接著的是絕對閉關自守的時期。十五世紀初,中國這個世界科技的領導者,很快地離開了世界歷史的舞臺。就在同時,正在萌芽的國際貿易和剛開始的工業(yè)革命,把西方世界推向了現(xiàn)代。鄭和與哥倫布航海的時間相差了幾十年?;蛟S有人想知道:如果他們相遇,會發(fā)生什么事呢?了解大明帝國海軍超凡的力量,哥倫布以他八十五英尺到一百英尺長的小船,敢不敢繼續(xù)穿越大西洋呢?見過西班牙的破船,中國艦隊指揮官會不會想在前進的途中踩扁那些擋路的蝸牛,以阻止歐洲人打開一條東西貿易的通路呢?中國人絕非在歷史上時常被述及的陸地民族,中華帝國在文明的伊始就是熟練又愛冒險的船民。甚至在「中國」或「中國人」的名稱出現(xiàn)以前,來自亞洲大陸的新石器時代人類一一也就是大洋洲各種不同民族的祖先——在公元前一千年前征服了印度洋和太平洋兩地。大多數(shù)人都這么認為,在哥倫布之前,新大陸已經有了亞洲人的蹤跡,而且許多證據(jù)顯示:他們曾屢有來往,而非僅接觸過一次。為什么中國不在那時開拓殖民地?為什么當中國在海上有絕對的霸權之后,放棄了強權?長久以來,中華帝國的皇帝都把自己當作是一未賦予生命的父親,不單對城邦小國如此,同時對世界上所有民族也是如此。這種認知回應了中國固有的觀念。天子既為上天之子,當然也是全天下的統(tǒng)治者。早在基督紀元出的幾世紀,中國人已經熟知一種概念:天下之大,盡在中國的版圖之內,沒有所謂疆界之分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假如已經擁有一切,還有什么理由要向外征服的呢?歐洲列強的侵略行為,超越了原本為了滿足開拓東西貿易有利環(huán)境的需求,這種好戰(zhàn)而類似十字軍東征的殖民主義,完全和中國人理想中萬能的、半神性的天子背道而馳。因此,在中國皇帝身上看不到歐洲這種觀念。從明成祖身上當然也看不到這種觀念,歸順中國所換得的報酬是本身的繁榮。以這種方式對待未開化的民族可以提升他們對中華帝國的忠誠度,這種遠比加強駐軍的兵力來的有效得多了。無論如何,明朝皇帝得到的結論,試著在半個地球之外的地方維持駐軍是愚蠢的行為,因此明朝的皇帝從來沒有作過這種嘗試。而歐洲各國殖民強還要再過四百年后才得到相同的結論。——節(jié)選自《中華帝國興亡史》哥倫布通過閱讀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對富庶的東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相信當時已日益流行的地圓學說,認為地球是圓的,只要從歐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達印度,得到大量的黃金、香料。麥哲倫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進行環(huán)球航行,但他本人卻沒能活著回到西班牙。1492年8月3日拂曉,3艘帆船從西班牙南端的巴羅士港起航,向西駛去。當時,他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人類地理大發(fā)現(xiàn)道路上的第一步。哥倫布(1451—1506年)的出身和出生地一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但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他出身于航海事業(yè)發(fā)達的意大利熱那亞城。他在年輕時就多次參加航海活動,通過閱讀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和與長期從事遠程航行的航海家們的接觸,他對富庶的東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相信當時已日益流行的地圓學說,認為地球是圓的,只要從歐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達印度,得到大量的黃金、香料。當時,歐洲社會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經過近千年的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貨幣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由于社會上流通的貨幣奇缺,嚴重地制約了資本的積累。當時歐洲使用的貨幣主要是金幣,黃金又是重要的裝飾品,是財富的象征,所以人們對它的欲望是無窮的,而歐洲每年的黃金開采量卻非常有限。造成黃金缺乏的原因還在于此前東西方之間的不平衡貿易。歐洲社會上層在商品經濟日益發(fā)展的情況下,對東方奢侈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東方的香料、絲綢、瓷器和其它產品不斷地運往西方,而西方卻沒有可以交換的產品,只有用黃金和白銀來交換,導致了金銀的大量外流。這一切導致了人們狂熱地尋找黃金。哥倫布曾經說過:“黃金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東西!誰有了它,誰就可以為所欲為,做到一切。有了黃金,可以把靈魂送上天堂”。這就是當時歐洲人的心理寫照。恩格斯也曾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fā)現(xiàn)的海岸時所需要的第一件東西?!比欢侥睦锶フ尹S金呢?一些人把希望寄托在遙遠的海外和東方。這并不是沒有道理的,關鍵是怎樣到達那里。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東方見聞錄》中把東方描寫得非常富有,說那里黃金遍地,香料盈野。不過,當時到東方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遙遠的東方要經過千難萬險。11世紀時,歐洲封建主曾經組織過十字軍,企圖到東方掠奪一番,結果是傷亡慘重。采取和平的方法也是困難重重,當時通往東方的重要商路有三條:一條在北部,經小亞細亞、黑海、里海至中亞細亞;一條在中部,從地中海東岸經兩河流域至波斯灣,再從海路到東方各地;還有一條在南部,經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到紅海,再從海路到東方。北部的一條被對歐洲人仇視的土耳其人占據(jù)著,奧斯曼帝國與神圣羅馬帝國正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另外兩條被阿拉伯商人控制著,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敵對狀態(tài)使歐洲人休想經過這里。東方與西方的一切交往都必須經過阿拉伯人的手,商品經阿拉伯商人轉手后要提高8—10倍的價錢。長期以來,歐洲的貴族和商人就想繞過中東地區(qū),另尋途徑,到達中國和印度。到了15世紀末期,歐洲人終于具備了實現(xiàn)這一愿望的條件。15世紀末期,歐洲已經形成比較強大的民族國家,如英國、法國、葡萄牙和西班牙。任何事業(yè)都可以在國家的贊助下進行。當時的天文地理知識也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古希臘地理學家的地圓學說日益流行,在航海方面,歐洲的造船技術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國發(fā)明的羅盤針在歐洲已經得到了應用,在大海中航行可以不迷失方向,這使遠程航海成為可能。同時在歐洲出現(xiàn)了一批敢于冒險的航海家和贊助者。在新航路的發(fā)現(xiàn)中,哥倫布是最為典型的代表人物。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哥倫布四處尋求資助者,但到處碰壁,大多數(shù)人都不相信他的說法,更不愿把錢用在這種冒險上。1486年,哥倫布來到經濟基礎強大的西班牙王宮,向西班牙國王陳述了他的主張和設想,并提出了一些條件。西班牙國王于1492年4月17日和哥倫布簽訂了“圣大非協(xié)定”,決定給予贊助,并事先封他為將要發(fā)現(xiàn)的土地的宗主和統(tǒng)治者,即在各海洋中由他親自發(fā)現(xiàn)或取得的一切島嶼及大陸的海軍上將,新發(fā)現(xiàn)土地的世襲總督,他有權把新土地上總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為己有,但這些土地的主權屬于西班牙國王。經過一番準備,哥倫布終于在1492年8月3日從西班牙出發(fā)了。他的船隊由三艘大帆船和87名水手組成。哥倫布指揮船隊一直向西航行,他對途中見到的每一群海鳥和每一片水草都進行仔細的觀察,不放過一點線索。1492年10月12日凌晨,在經過兩個多月的航行,久盼陸地而不見,船員中怨聲四起,幾乎要發(fā)生叛亂的時候,船頭上的一名水手突然一聲驚叫:“啊!陸地!”原來他在月光下隱隱約約地看到前方有一塊陸地。天亮時,他們來到了一個島嶼。哥倫布立即上岸,面對繁盛的草木,他欣喜地宣布這里是西班牙的土地,并命名為圣薩爾瓦多島。圣薩爾瓦多意為救世主,這個島嶼就是現(xiàn)在巴哈馬群島中的華特林島。哥倫布以為他已經到了印度,所以把當?shù)厝朔Q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哥倫布沒有向西,而是由此向南繼續(xù)航行,到達了附近的古巴和海地,發(fā)現(xiàn)了那里許許多多的大小島嶼。但使哥倫布失望的是,這里并沒有他所想象的那么多黃金和香料,只是有許多他們從來沒有見到的動植物和風土人情。盡管如此,土地對他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哥倫布作為歐洲人中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者,雖然沒有得到大量的黃金,但是仍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滿足自己需求財富的欲望。起初,歐洲殖民者還不是赤裸裸的搶奪,而是進行不平等的貿易。當時這些島嶼上印第安人的生產方式還是極其原始的,因此,歐洲人帶來的所有制品,甚至廢物、玻璃碎片和每張用過的撲克牌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寶貝。他們用這些東西大量換取印第安人的貴重物品。印第安人把這些遠方來的白人當成神仙派來的貴客,熱情的招待,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對于他們的野心并沒有提防。然而正是這些人宣布了他們?yōu)碾y的到來。哥倫布到達海地以后,在那里建立據(jù)點,把歐洲的先進武器一一大炮和火槍帶到了島上,開始了對當?shù)厝嗣竦难冉y(tǒng)治和瘋狂掠奪。哥倫布為了炫耀他的成功,帶著掠奪來的財富和10個印地安人返回,于1493年3月15日回到西班牙的巴羅士港,向歐洲人宣布他已經找到了通往印度的航路。這在歐洲引起了轟動,哥倫布得到了國王的禮遇,成為西班牙的貴族。不久,西班牙國王決定再次派哥倫布遠航。這次,哥倫布先后到達多米尼加、海地等地。此后,哥倫布又兩次到達美洲。但由于哥倫布所到之處黃金不多等原因,他并未給班牙國庫帶來巨大收入,也未能使自己成為巨富,反而遭到西班牙貴族的忌恨和排擠。1506年5月20日,他病逝于西班牙的瓦里阿多里德城。哥倫布至死都認為他所到的地方是印度。后來一個叫作亞美利加的意大利冒險家到了美洲大陸的另一邊,看到了太平洋,從而證實了哥倫布發(fā)現(xiàn)的并不是印度,而是歐洲人過去不知道的一個新大陸。后來,人們就把那里稱為亞美利加洲,即美洲。與西班牙派人向西航行的同時,葡萄牙人也在不斷地向南尋找通向東方的航路。葡萄牙人很久以前就在不斷地向西航行。早在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就在國王的鼓勵下,組織船只沿著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達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接著,葡萄牙人達?伽馬(1469—1524年)組織了更大的船隊,于1497年7月8日從里斯本出發(fā),先是循著迪亞士發(fā)現(xiàn)的航路,于同一年的11月到達好望角,并從那里折向北航行。1498年3月,到達了莫桑比克。在一個阿拉伯向導的指引下,達這里建立據(jù)點,但遭到當?shù)厝说牡种?,所以他在購買了大批的香料、絲綢、寶石和其它東方特產后匆匆返航。他這次所帶回貨物的純利潤是全部航行費用的60倍。在以后的航行中,葡萄牙人帶來了更多的人馬和大炮,打敗印度洋上各地有組織的抵抗,建立了許多商業(yè)和軍事?lián)c,終于控制了這條通往東方的航路。真正通過探險證實可以環(huán)繞世界航行的是麥哲倫。西班牙人雖然發(fā)現(xiàn)了美洲,但當時在那里所獲得的利益卻遠遠不如葡萄牙人在印度所獲得的多,所以西班牙決意要繼續(xù)向西航行,以求從西面到達印度。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人麥哲倫(1480—1521年)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率領一支由五條大帆船和265名水手組成的探險船隊出航,先是沿著已經知道的道路向西航行,然后轉向南,沿著美洲大陸摸索著南下。途中曾經因冬天的寒冷而停留相當長一段時間。此后,在春天到來之際發(fā)現(xiàn)了美洲南部的海峽,后來人們把這里稱為麥哲倫海峽。在橫渡太平洋時,麥哲倫的船隊經歷了嚴重的缺少食物和淡水的困難,一些喪失希望的人曾經發(fā)動反對麥哲倫的叛亂,叛亂的首領被麥哲倫拋在途中的荒島上。1521年3月,終于到達了菲律賓群島。麥哲倫的船隊在這里得到了補充。麥哲倫在干涉島上內部戰(zhàn)爭時,被當?shù)氐耐林藲⑺?。后來船隊沿著已經熟悉的航路進入印度洋,再沿著葡萄牙人發(fā)現(xiàn)的航路返回西班牙。當1522年9月船隊返回西班牙時,水手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所使用的日歷少了一天。通過這次航行,地圓學說得到了確認。新航路發(fā)現(xiàn)以后,世界的交往進一步擴大,但在初期,由于東西方在經濟發(fā)展水平、武器等方面的差距,歐洲人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殖民活動,在非洲、亞洲和美洲占領殖民地,壓迫和剝削當?shù)厝嗣?,進行奴隸貿易?!?jié)選自《新航路的開辟》文摘1615世紀末,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哥倫布2次橫渡大西洋的探險,到達了加勒比海群島與美洲沿岸地區(qū)(1492——1504)。而鄭和“下西洋”的進軍遠遠早于哥倫布。但這一共同的歷史機遇對歐亞大陸兩端的歷史發(fā)展卻導致了大不相同的結局。這是一個世界歷史之迷。鄭和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航海事業(yè)有史以來的黃金時代。但是,在比較中西科學技術在前代時期達到的水平時,必須注意到一點,即中國所達到的高水平來自傳統(tǒng)社會長期漸進的積累經驗,是中國古典文明幾千年連續(xù)性的產物,可能帶來安于傳統(tǒng)而拙于革新的惰性。西方國家很晚才走出中世紀的混亂和閉塞狀態(tài),但在理論領先的條件下,卻較易擺脫舊傳統(tǒng)具有較強吸收外來先進科學技術的能力,取得后來居上的巨大成就。鄭和和哥倫布的航海方式的不同:首先,哥倫布的航行是西歐中世紀后期社會經濟發(fā)展商品與市場的需求所刺激,是被一種內在香料與金銀所刺激,是被一種內在的經濟力量所推動。鄭和下西洋卻在另一種歷史背景下進行。在成宣時期30年間曾6次北征和7次下西洋,足以證明當時的社會經濟繁榮與富足。其次,鄭和航行的組織形式與哥倫布不同。后者是私人積極的海外探險活動。鄭和是由中央王權組織的官方出使海外的活動。兩種不同的遠洋航行的組織形式,是兩種不同社會經濟體制所決定的。哥倫布的航行的主要任務是開辟通向東亞的新航路,其目的是為了發(fā)展西方貿易。從表面上看,鄭和大航行似乎是明王朝積極經營海外政策的重要標志,事實上只是歷史的表象。美洲航路的開拓,是在歐洲貿易從地中海轉至大西洋之后,很快取得革命性的突破。對比之下,鄭和下西洋的次數(shù)和總時程都遠遠超過哥倫布,但是對未知海域的突破卻進展快。鄭和航行與哥倫布對各自的國家的航海事業(yè)發(fā)展引起迥然不同的社會效果。后者激起了全國上下的航海熱,從而開辟了歐洲向海外已知和未知世界進行殖民征服的大進軍。而后者卻未能也不可能激起民間的下西洋熱,反而是嚴禁民間下海。擇自《中西方航海外交的比較》文摘17在十五世紀航海探險開始時,中國的社會、經濟、政治、技術發(fā)展水平都遠遠高于西方。同樣就歐洲大陸兩端發(fā)動的海洋開拓運動而論,鄭和下西洋的規(guī)模、行程、航海組織等方面都超過哥倫布航行,達到時代的高水平。就航行次數(shù)和總計時距而言,鄭和航行7次,前后歷時28年,哥倫布航行4才,前后歷時13年;就各次航行的船只數(shù)目而言,鄭和航行一般每次達260余只,大中巨型寶船60余只,而哥倫布航行則最少3只,最多17只,就海船噸位大小航行人數(shù)而言,鄭和寶船估計為1500噸級約2700人,哥倫布航行100-200噸最少約90人,最多約1200-1500人。打通海上交通里程估計,鄭和航行打通中國至東非洲海岸長里程的海上交通,約15000英里,哥倫布打通歐洲與加勒比海岸海上交通約4500海里,一目了然,鄭和的首次大航行比哥倫布幾乎早一個世紀,而其船隊浩浩蕩蕩,動員人力物力之巨大,都是當時世界超一流水平。還有一點,是歐洲航海探險時代所不可比擬的,鄭和在這樣大規(guī)模的長時間海洋遠征中,只發(fā)生過3次武力沖突事件,其他都是友好交往,和平貿易,人船安利。這是大航海時代絕無僅有的歷史記錄。如果僅從航海技術與開拓新航路的角度來看,是大致相似的。但如果深入觀察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鄭和航海方式與哥倫布的航行是西歐中世紀后期社會經濟發(fā)展對商品與市場的需求,特別是對東方的香料與金銀的需求所刺激,是被一種內在的經濟力量所推動。鄭和航行卻是在另一種歷史背景下進行的,其下西洋主要是為了確保南洋海道的暢通,以重新確立海外冊封制度,恢復洪武初年諸蕃朝貢的盛況,遂嘗封建帝王“君臨天下”“御臨萬方”的虛榮心,可見鄭和大航海的壯舉盡管規(guī)??涨?,但在方式上仍然是秦皇漢武式的帝國王權頂峰的威力顯示。其次,鄭和航行的組織形式與哥倫布的組織形式完全不同。后者是私人集資的海外探險活動,而鄭和航行則是由中央王權組織的官方出使海外的活動,它的船隊是一支龐大的皇家航隊,兩種完全不同的遠洋航行的組織方式,是兩種不同的社會經濟體制所決定的。哥倫布航行的主要任務是開辟通向東亞的新航路,其目的是為了發(fā)展東西方貿易。重商主義和擴大東方貿易是推動大航海探險的發(fā)動機。從表面看,鄭和大航行似乎是明朝積極經管海外政策的重要標志,事實上這只是歷史的表象,上面以講到,它只是皇室的虛榮心所致。鄭和航行與哥倫布航行對各自國家的航海事業(yè)發(fā)展引起迥然不同的社會效果,后者激起了舉國上下的航海熱,從而開辟;歐洲向海外以知和未知世界進行殖民征服的大進軍;而前者卻未能也不可能激起民間的下西洋熱,反而是嚴禁民間下海。永樂帝死后,皇家艦隊遠征的盛世卻一去不復返了。鄭和式的航行表面上轟轟烈烈,實際上卻是耗費大量國庫財富來裝點新王朝的盛世場面,而真正增殖國家財富的正在勃興的海外貿易卻未能因勢利導,反而受到百般壓制,以維護傳統(tǒng)的安定局面。摘自《通向現(xiàn)代世界的500年一一哥倫布以來東西方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文摘18鄭和與哥倫布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巨人,鄭和開創(chuàng)了洲際航海的歷史篇章,哥倫布開創(chuàng)了歐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線。但“由于兩人所處的國度以及航行的歷史不同,使得他們無論在思想觀念、在海外活動方面都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笔紫龋咚幍臍v史條件不同?!班嵑拖挛餮笫撬幍拿鞒a發(fā)達,物產豐富,物質基礎堅實;政治穩(wěn)定,封建中央集權統(tǒng)治強大。中國傳統(tǒng)的封閉式的小農經濟位基礎的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已經發(fā)展到計點,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尚處于萌芽的前夕?!薄案鐐惒嘉骱桨l(fā)生在封建制度開始瓦解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初期的西歐。西歐各國的封建王朝把開辟新航路同開拓疆土、擴張領土相結合;貨幣、黃金是歐洲人遠渡大洋的動力,西歐這種開放式的充滿經濟活力的商品貨幣經濟的發(fā)展位哥倫布西航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其次,就是性質目的不一樣?!班嵑拖挛餮笸耆憩F(xiàn)為封建國家的活動。中國的遠航不是為了擴大海外貿易,也不是為了中國富強,實是一種懷柔海外的手段?!薄耙庠谡鞣蛿U張?!倍际菫榱恕皵U大政治聲譽的好大喜功行為'。與此不同“哥倫布的航?;顒邮莻€人、社會和國家三者結合的活動。”“哥倫布與整個西歐社會遠航的目的都是為了尋找更多的黃金,以滿足奢侈的生活的需要,或是擴大原始資本積累?!边@就是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航最大的區(qū)別。另外,就是結果和影響不同?!班嵑拖挛餮蟛粌H打通了從南洋群島到南印度的航線,而且開辟了東非赤道以南沿海航線,是人類征服海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倍鐐惒紕t“使大量金銀財富遠遠流向西歐,轉化為資本,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fā)展?!币病伴_始了西歐人殖民侵略、屠殺土著、從事奴隸貿易的歷史?!比丝傠x不開其所處的社會,鄭和與哥倫布所處的歷史條件不同決定了他們的航行活動有著天壤之別。參考資料:《鄭和為何未能令中國稱霸?》《哥倫布與鄭和比較研究》 彭順生《航海家鄭和與哥倫布》 葉洵灶文摘1915世紀中西方航海的對比與思索15世紀是世界歷史上遠洋航行探險取得重大突破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它是從歐亞大陸兩端——遠東和遠西——幾乎大致同時向海洋大進軍,鄭和下西洋遠遠早于哥倫布“下西洋”。但這一共同的歷史機遇對歐亞大陸兩端的歷史發(fā)展卻導致了大不相同的結局。我國杰出史學大師梁啟超曾說:“顧何以哥氏、維氏之績,能使全世界開創(chuàng)一新紀元,而鄭君之沒以俱逝……”究其因,就要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的航行進行比較。如果僅從航行技術與開拓新航路的角度來看,兩者大致相似的。但如深入觀察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鄭和航行方式與哥倫布的航行方式大不相同。首先,哥倫布的航行是西歐中世紀后期社會經濟發(fā)展對商品與市場的需求,特別是對東方的香料和金銀的需求所刺激,是被一種內在的經濟力量所推動。而鄭和航行卻是在另一種歷史背景下進行的,鄭和在成宣時期30年間曾6次北征和7次下西洋,足以說明當時的社會經濟繁榮與富足,但關鍵在于這些活動的動力是政治的而非經濟的。下西洋主要是為了確保南洋海道的暢通,以重新確立海外冊封制度,恢復洪武初年諸藩朝貢的盛況,遂賞封建帝王“君主天下”、“御臨萬方”的虛榮心。鄭和航海的壯舉盡管規(guī)??涨?,但在方式上仍然是秦皇漢武的封建王權頂峰的威力顯示。其次,鄭和航行的組織形式與哥倫布航行的組織完全不同。后者是私人積資的海外探險活動。船只裝備是自備的,更多的是求助與商人,是一種契約式的利益結合。鄭和航行的組織形式則不大相同。它是由中央王權組織的官方出使海外的活動,它的船只是一支龐大的皇家艦隊。鄭和的遠洋航行,構成一系列連續(xù)的海上出征,只有高度中央集權、財力雄厚的歷史時期才可能出現(xiàn)。第三,兩種完全不同的遠洋航行的組織方式,是兩種不同的社會經濟體制所決定的。在歐洲的航海探險和遠洋貿易中,已經出現(xiàn)了王權向私人或商業(yè)公司轉讓專屬所有權和特權的趨勢,而中國卻仍然在傳統(tǒng)的制度結構中發(fā)展。哥倫布的航行的主要任務是開辟新航路,其目的是為了發(fā)展東西貿易。從表面上看,鄭和航行似乎是明王朝積極經管海外政策的重要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4491.1-2024地理信息數(shù)字數(shù)據(jù)和元數(shù)據(jù)保存第1部分:基礎
- 標準房地產買賣居間合同文本
- 延遲支付合同范本-合同范本
- 工廠合并協(xié)議書
- 2024年知識產權共享承諾協(xié)議書
- 家政工合同協(xié)議書
- 個人融資協(xié)議書范本一
- 標準產品銷售合同
- 建筑施工合同書的內容詳解
- 年度銷售代理合同樣本
- 2024年道路運輸企業(yè)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考試試題題庫
- 24秋國家開放大學《公共關系學》實訓任務一答案
- BIOS基礎知識題庫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銀行考試-建設銀行紀檢監(jiān)察條線考試近5年真題附答案
- 中國老年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23)解讀課件
- 【8物(科)期中模擬】合肥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模擬物理作業(yè)試卷
- GB/T 44448-2024低速風洞性能測試規(guī)范
- 手工木工(高級)技能認定理論考試題庫大全-下(判斷題)
- 婚慶公司轉讓合同模板
- 11.9消防宣傳日關注消防安全主題班會課件
- 期中達標檢測卷(試題)-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