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東漢的興衰_第1頁
第13課東漢的興衰_第2頁
第13課東漢的興衰_第3頁
第13課東漢的興衰_第4頁
第13課東漢的興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3課東漢的興衰一、光武中興(1)背景:1、東漢的建立:1、西漢后期朝政腐敗2、王莽建新代漢及改制失敗3、農民起義推翻王莽政權王莽與他的“新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漢滅亡王莽篡漢(著名歷史事件)王莽代漢建新,改元“始建國”,國號新。王莽從安漢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計八年,中國歷朝除了貴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開篡奪之例。建國后,王莽試圖緩和社會矛盾,推行一些改革措施,史稱“王莽改制”。但改革并沒有挽救危機,反而引起各地起義。公元23年,起義軍攻入常安(長安),王莽被殺。光武帝劉秀長安【東漢小檔案】建立者:都城:建立時間: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

洛陽光武帝劉秀漢朝西漢東漢

公元25年,劉秀在各路豪杰中脫穎而出稱帝,是為漢光武帝。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他的父親是濟陽縣令。劉秀的國號當然還是漢,繼續(xù)劉邦之漢朝。因劉邦都于長安,劉秀都于洛陽,在地理位置上一西一東,故稱劉邦所建漢朝為西漢,劉秀所建漢朝為東漢。圖-東漢初年疆域

劉秀登上皇帝寶座后,面臨的是一副殘破到極點的爛攤子。與劉秀同時代的馮衍有一段話描寫當時的狀況說:“禍拏(ná)未解,兵連不息,刑法彌深,賦斂愈重……父子流亡,夫婦離散,廬落丘墟,田疇蕪穢”,以致“匹夫僮婦,咸懷怨怒”。

——《后漢書·桓馮列傳》你看到了哪些信息?說明當時的社會處于什么樣的境況?國家初建百廢待興社會經濟衰敗、社會矛盾尖銳①多次下令釋放奴婢

②減輕農民負擔,減輕刑法③合并郡縣,裁減官員④加強對官吏的監(jiān)督,懲處貪官污吏⑤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解民族矛盾光武帝鞏固統一的措施以柔術治天下劉秀連續(xù)下達了六道釋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漢末年以來農民淪為奴婢的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解決了戰(zhàn)亂之后土地荒蕪而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釋放奴婢光武帝下詔:“并省四百余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這樣極大的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合并郡縣裁減官員注意整頓吏治,躬行節(jié)儉,獎勵廉潔,選拔賢能以為地方官吏;并對地方官吏嚴格要求,賞罰從嚴。監(jiān)督官吏懲處貪腐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詔恢復西漢前期三十稅一(三十分之一)的賦制。省減刑罰,還多次宣布釋放刑徒,即“見徒免為庶民”。減輕負擔減輕刑法允許內遷緩解矛盾東漢政府把羌人內遷,把南匈奴內遷,把烏桓內遷,把鮮卑內遷,“鮮卑大都護偏何遣使奉獻,愿得歸化”東漢彩繪陶擊鼓說唱俑東漢舂杵陶傭東漢宅院畫像磚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史稱“光武中興”。

西漢出現“文景之治”的盛世時期;東漢出現“光武中興”的繁榮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現有哪些共同原因?統治者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統治者善于用人、納諫等等二、外戚宦官交替專權表現:

(1)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把持朝政。

(2)政治腐朽不堪,社會混亂,人民遭殃。

1、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東漢自公元88年漢章帝死后,都是年幼的小皇帝即位。小皇帝不能理政,便由太后臨朝聽政。皇太后依靠自己的父兄——外戚——幫助處理朝政,形成外戚專權。2、宦官是指在宮中服待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閹割過的男子。東漢自和帝開始,

都是年幼的小皇帝即位,造成外戚專權。待小皇帝長大以后,不甘心當傀儡,由于滿朝文武都是外戚的親信,小皇帝只能依靠身邊的宦官,殺死外戚,奪回政權。宦官因功封侯賜爵,從此權歸宦官,又形成宦官專權。平均即位年齡:9.5歲平均壽命:24歲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皇帝年幼即位,壽命很短外戚宦官交替專權請大家來排序吧~123456跋扈將軍梁冀外戚梁冀先后立了3個皇帝,獨攬朝政20多年。他一家人全都當官封侯,各地上貢朝廷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后才敢獻給皇帝。年幼的漢質帝不滿梁冀專權,說他是“跋扈將軍”。梁冀居然令人下毒,毒死了漢質帝。相關史事這首童謠反映了當時什么樣的政治狀況?鮮明地勾勒出跋扈將軍梁翼驕橫統治下的社會不公平:剛正不阿者,冤死于道旁;心術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享盡榮華富貴。這是沉痛的呼聲,也是憤怒的呼聲。漢順帝末年,京都流傳一首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候?!辈牧涎凶x黃巾起義爆發(fā)的原因:三、黃巾起義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東漢后期的朝政越來越腐敗,時局動蕩不安,大批貧民流離失所,自然災害頻繁。黃巾起義時間領導人組織特點影響公元184年張角太平道有組織、有準備瓦解東漢政權黃巾起義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口號

東漢后期,政治黑暗,經濟凋敝。又逢連年災荒,人禍加天災,百姓苦不堪言。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冀州巨鹿人張角創(chuàng)立了太平道。他創(chuàng)立的太平道,以黃天為至上神,認為黃神開天辟地,創(chuàng)造出人類。又信奉黃帝和老子,認為黃帝時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類最美好的事情,張角創(chuàng)立太平道的目標十分明確,即借用宗教旗幟,爭取民心,組織群眾,推翻腐敗的東漢王朝。184年張角提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一帶有讖(chen)語色彩的革命口號。起義者“皆著黃巾為標幟,時人謂黃巾”。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民革命風暴,很快席卷全國。黃巾軍終因缺乏經驗而失敗。但是,東漢王朝經過黃巾起義的沉重打擊,從此元氣大傷。張角創(chuàng)立太平道課后活動想一想;為什么黃巾起義會得到天下響應?外戚和宦官爭權奪利,肆意收刮,天災人禍不斷,人民被逼向死亡的邊緣。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

不同點時間

領導人

口號

特點

主要原因相同點比較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和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合作探究公元前209年公元184年陳勝、吳廣張角“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敝袊鴼v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秦的暴政:賦稅、徭役沉重,刑罰殘酷,統治黑暗。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政治腐敗,災荒連年,社會動蕩。

都屬于農民起義,都沉重打擊了當時的黑暗統治,但結果都失敗了。東漢的興亡東漢的建立東漢的衰敗建立:措施:結果:公元25年,劉秀,以洛陽為都城(1)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法;(2)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jiān)督,懲處貪官污吏;(3)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

結束混亂局面,社會安定繁榮,出現“光武中興”的局面1.中央外戚、宦官輪流把持朝政2.黃巾起義184年、張角、太平道【知識小結】一、選擇題1.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是通過哪種方式建立漢朝政權的()A.農民起義B.世襲繼承C.謀權纂位D.聯盟征戰(zhàn)2.東漢劉秀統治時期,政治清明,國力強盛,史稱()A.光武中興B.文景之治C.貞觀之治D.開元盛世AA【課堂訓練】3.電視劇《光武中興》主要講述了一位歷史人物領導義軍成功開創(chuàng)繁榮局面的故事。下列措施與這位歷史人物無關的是()A.釋放奴婢B.建立刺史制度C.合并郡縣,裁減官員D.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4.漢朝時先后出現了“文景之治”“光武中興”的治世局面,出現這兩種局面的相同原因有哪些?()①合并郡縣②廢除土地私有制③輕徭薄賦④減輕刑罰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BA5.東漢中期以后,中央政權的典型特征是()A.地方豪強獨霸一方B.朝中大將篡奪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專權D.農民起義,風起云涌6.在傅樂成主編的《中國通史》中有如下記載:“東漢大約有80年稍安的局面。其余時間的農民,莫不時時處于破產淪亡的危機之中。貧民最多的時代,尤以東漢為甚。根據史籍記載,東漢諸帝,無一不忙著賑濟貧民……”材料主要反映了東漢()A.國家稅源枯竭B.政府無力從事農村救濟事業(yè)C.農民的赤貧化程度加深D.國家的經濟結構被破壞CC7.黃巾農民大起義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戰(zhàn)爭。它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卻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黃巾起義的根本原因是()A.東漢末年,政治腐敗,時局混亂B.自然災害對人民的打擊C.北方少數民族內遷,加劇了民族矛盾D.諸侯國爭權奪利,戰(zhàn)亂頻繁A8.自從秦統一全國后,中國古代曾經多次出現過權臣當道、外戚專權、宦官弄權、女主專政等現象。這主要是因為()A.中央集權的削弱B.地方割據勢力的威脅C.宰相權力的加強D.專制皇權的至高無上D二、非選擇題9.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后的又一強盛的大一統帝國。漢朝為中華文明的延續(xù)作出了巨大貢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