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肝病及其證候的病理結果、癥狀和用藥的西醫(yī)學解釋_第1頁
中醫(yī)肝病及其證候的病理結果、癥狀和用藥的西醫(yī)學解釋_第2頁
中醫(yī)肝病及其證候的病理結果、癥狀和用藥的西醫(yī)學解釋_第3頁
中醫(yī)肝病及其證候的病理結果、癥狀和用藥的西醫(yī)學解釋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肝病及其證候的病理結果、癥狀和用藥的西醫(yī)學解釋

中醫(yī)基礎理論是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的統(tǒng)一出版物。中醫(yī)的脾、肺、腎、肝和心是西醫(yī)解剖的類似器官。但與中醫(yī)五臟相關的西醫(yī)學組織器官是什么,卻一直沒有明確答案。《中醫(yī)診斷學》、《方劑學》、《中醫(yī)內科學》等,雖然詳細論述了對應于五臟疾病各種證候的病因或病理結果、癥狀和用藥,但卻沒有定量地說明其中哪些病因或病理結果對引發(fā)該證候更重要,哪些癥狀對辨識該證候更重要,哪些用藥對治療該證候更重要。筆者通過總結有記載以來中醫(yī)歷史上156位著名醫(yī)家的醫(yī)案22,459條,建立大型數據庫(約56,000,000數據)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可給出這些問題的統(tǒng)計結果。換言之,這些結果從統(tǒng)計的角度找到了對五臟疾病及其各種證候最重要的病因或病理結果、癥狀和用藥。根據中、西醫(yī)學研究對象(人體)的一致性,可通過尋找這些病因或病理結果、癥狀和用藥的西醫(yī)學解釋,發(fā)現與中醫(yī)五臟相關的西醫(yī)學組織器官。本文試就中醫(yī)肝病的統(tǒng)計結果進行分析。1中醫(yī)腦病及其綜合征最重要的病因、病理結果、癥狀和藥物選擇1.1logistic回歸分析①在上述數據庫的Logistic回歸方程中,選取標準化回歸系數較大的病因或病理結果、癥狀和用藥。因為根據Logistic回歸原理,標準化回歸系數越大,他們與肝病或其某一證候關系越密切。②出現于多個經Logistic回歸篩選出的肝病證候中的病因或病理結果、癥狀和用藥。③在西醫(yī)學中能明確找到內涵相同或相近的病因或病理結果、癥狀和用藥。1.2臨床表現:“從注意”一個病料經過篩選,筆者發(fā)現對中醫(yī)肝病及其證候最重要的病因是惱怒;最重要的癥狀是頭暈、脅痛、脅脹、耳鳴、四肢抽搐;最重要的用藥是白芍、龍膽草、石決明。2西醫(yī)對中醫(yī)腦病及其癥狀、病因、病理結果、癥狀和藥物的解釋2.1但是生氣中醫(yī)肝病及其證候的相似病因是情志不舒,相關癥狀是急躁易怒、善太息。2.1.1對今后研究的建議惱怒、情志不舒應與心理學的情緒反應有關,是一類有自知力的情緒反應。關于情緒反應的神經基礎主要有如下認識:①Bard的實驗證明只有當下丘腦完好時,復雜的情緒反應才容易出現。②網狀結構對情緒起激活作用,它所引起的喚醒是情緒變化的必要條件。③Papez認為,情緒的主要結構是邊緣系統(tǒng)。情緒是由下丘腦乳頭體來的神經沖動,經丘腦前核、扣帶皮層、海馬、穹窿、再回到乳頭體的神經生理過程的反映。2.1.2相關組織和器官下丘腦、網狀結構、邊緣系統(tǒng)。2.2頭暈中醫(yī)肝病及其證候的相似或相關的癥狀是目眩。2.2.1機體平衡與定向功能頭暈、目眩類似于西醫(yī)學的眩暈。眩暈是人體對空間關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覺障礙。正常的機體平衡與定向功能有賴于視覺、本體覺及前庭系統(tǒng)(合稱平衡三聯)的協(xié)同作用來完成,以前庭系統(tǒng)對機體位置姿勢平衡的維持最為重要。當這些部位發(fā)生病變時就可引起平衡紊亂,出現眩暈。2.2.2相關組織和器官視器、視覺傳導路、本體覺傳導路、前庭系統(tǒng)。2.3疼痛和腫脹中醫(yī)肝病及其證候的相關癥狀是瘕聚(胃腸脹氣)。2.3.1內臟神經的檢查脅痛、脅脹及其相關癥狀類似于西醫(yī)學的左、右上腹痛和感應性腹痛。當內臟神經痛覺纖維受到強烈刺激時,可使內臟神經向心傳導的興奮影響相應節(jié)段的脊髓神經,反映在該神經所屬的皮區(qū),使體表產生疼痛。如食管病變可由胸骨后向左鎖骨上窩、左腋窩放射,胃痛可向兩側腹部及背部放射,急性胰腺炎可出現上腹中部偏左的疼痛,肝膽病可導致季肋部疼痛,胃脹氣或脾曲結腸積氣可致左上腹疼痛,肺炎、胸膜炎可出現偏于一側的上腹部疼痛。2.3.2相關組織和器官支配肝、膽、胃、食管、脾曲結腸、胰腺、肺、胸膜的內臟感覺神經。2.4耳鳴2.4.1腦電損傷或并發(fā)癥耳鳴,是指患者自覺耳內或顱內有聲響,但在環(huán)境中并無相應的聲源。常見于①中耳、鼓膜、耳蝸及聽神經病變;②高血壓病、貧血、動脈粥樣硬化;③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亢進、糖尿病;④顱腦外傷、腦干損傷、腦震蕩、腦膜炎;⑤咽鼓管異常開放;⑥頸內動脈或靜脈病變;⑦耳部附近的肌肉痙攣;⑧顳頜關節(jié)病變或咬合不良。2.4.2相關組織和器官蝸器、聽覺傳導路。2.5四肢痙攣中醫(yī)肝病及其證候的相似或相關的癥狀:半身不遂、手足蠕動、四肢活動不利、筋惕肉跳、角弓反張、肢體麻木、口眼歪斜、瞪目直視、口噤。2.5.1根據不自主運動的類型分類四肢抽搐及其相似或相關癥狀類似于西醫(yī)學的不自主運動,是指病人意識清楚而不能自行控制的骨骼肌動作,包括肌束顫動、肌纖維顫搐、痙攣、抽搐、肌陣攣、震顫、舞蹈樣動作、手足徐動、扭轉痙攣、舞蹈運動等。根據病變部位,可將不自主運動分為錐體系和錐體外系兩類。肌束顫動、肌纖維顫搐、痙攣及抽搐,通常由錐體系的上或下運動神經元的刺激性病變引起。錐體外系的病變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舞蹈樣運動、手足徐動癥、扭轉痙攣、各種肌張力障礙,病變在殼核、尾核及(或)蒼白球;一類是震顫麻痹病,病變在黑質。震顫還可由小腦及其有關的結構或額葉病變引起。舞動運動由對側丘腦底核損害所致。肌陣攣的病變部位可在大腦、小腦或延髓。2.5.2相關組織和器官運動傳導路。2.6嘴唇神經損傷①語言謇澀、強硬舌、神識昏蒙、突然昏倒常見于西醫(yī)學的腦血管疾病。②月經過多、月經量少、月經紫黯、惡露不絕,常由于下丘腦功能障礙,影響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進而使卵巢周期活動失常。③頭痛、頭脹、頭側痛、頭項痛,常見于腦血管、腦膜、頭頸部肌肉病變。④目痛、兩目紅赤、流淚、目昏,常見于視器、視覺傳導路的病變。⑤睪丸脹痛、陰莖痛癢,與睪丸、陰莖的感覺神經有關。2.7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藥理實驗證實,白芍、龍膽草、石決明均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等針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中醫(yī)肝病及其證候的其他用藥如青皮、川楝子、鉤藤、茯神、郁金、柴胡、香附、牡丹皮、代赭石、梔子、羚羊角、珍珠母、全蝎、天麻、牡蠣等,也大都具有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作用。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