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柱田光伏電站項目環(huán)評報告_第1頁
阿柱田光伏電站項目環(huán)評報告_第2頁
阿柱田光伏電站項目環(huán)評報告_第3頁
阿柱田光伏電站項目環(huán)評報告_第4頁
阿柱田光伏電站項目環(huán)評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建設內容地理位置云縣阿柱田光伏發(fā)電項目位于云南省臨滄市云縣茂蘭鎮(zhèn)南部、曉街鄉(xiāng)北部,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00°12′07″~東經100°16′40″、北緯24°29′04″~北緯24°34′57″、海拔高程在1130m~1675m之間。本工程地理位置詳見附圖1。項目組成及規(guī)模工程任務云縣阿柱田光伏發(fā)電項目安裝容量121.757MWp,額定容量100MWac。工程概況主要技術經濟指標1.項目名稱:阿柱田光伏發(fā)電項目2.建設單位:華能瀾滄江(云縣)新能源有限公司3.建設地點:茂蘭鎮(zhèn)(忙卓村、牛圈箐村)和曉街鄉(xiāng)(月牙村)附近。4.工程性質:新建5.占地面積:本項目占地面積為191.64hm2(2874.46畝)。本項目備案證(附件2)上面積為2600畝(1733.42hm2),備案時為規(guī)劃用地范圍,可研階段在規(guī)劃范圍內進行了局部調整,本項目有部分地塊為愛華光伏電站項目規(guī)劃用地,因此,本項目實際用地范圍比備案證上的大。6.工程規(guī)模:云縣阿柱田光伏電站額定容量100MWac,安裝容量121.757MWp,全部采用535Wp單晶硅雙面組件,共建設43個方陣,其中7個2.5MWac的方陣,9個2MWac的方陣,15個3.15MWac,8個1.6MWac的方陣,1個1MWac的方陣和3個1.25MWac的方陣。整個電站共采用光伏組件227584塊,采用196kW型組串式逆變器,最大輸入路數16路。擬采用508個組串式逆變器。本并網光伏電站每個光伏子方陣經逆變升壓后輸出電壓為35kV,在適當位置設置35kV電纜分接箱。每個光伏方陣電力經箱變升壓至35kV后,通過35kV電纜分接箱并聯至35kV集電線路,集電線路匯集電力后輸送至220kV升壓站。本工程擬新建一座220kV升壓站,同時將附近愛華光伏項目及石門坎光伏項目接入該升壓站后統(tǒng)一送出,主變規(guī)模為2×180MVA。暫定接入系統(tǒng)的初步方案為:新建1回220kV線路,將電力送至漫灣聯變,新建線路長度約為39km,導線截面暫按2×240mm2考慮。送出最終接入系統(tǒng)方案將在下階段設計中進一步研究,并服從于電網整體規(guī)劃,接入工程不在本次評價范圍。6.工程等級:本項目為大型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光伏支架設計使用年限為25年,建(構)筑物的主要設計安全標準為:二級建筑結構安全等級,丙類建筑抗震設防類別,丙級地基基礎設計等級,50年的結構設計使用年限,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7.工程總工期:總工期12個月8.工程總投資:57593萬元9.工程特性:本工程特性詳見表2-1。表2-1工程主要技術指標工程名稱阿柱田光伏發(fā)電項目光伏組

設備價格元/W

1.85建設地點臨滄市云縣光伏組件支架(鍍鋅型鋼Q355

)元/t9200設計單位中國電建集團昆明院光伏組件支架(

鋅型鋼Q235B)元/t9100建設單位華能瀾滄江(云縣)新能源有限公司升壓變電站萬元/座5000裝機規(guī)模MWp121.757主要工程量組件塊227584組件容量Wp/塊535支架個8128年平均上網電量萬kW·h16079.41逆變器臺508年平均等效利用小時數hr1320.61箱式變電站臺43工程總投資萬元57593土石方開挖萬m333.62單位千瓦靜態(tài)投資元/kWp4634土石方回填萬m331.10上網電價元/kW·h0.3358建設用地面積永久用地hm22.30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5.62臨時用地hm2189.34生產單位定員人15總工期月12工程組成工程主要由主體工程光伏陣列、逆變器、升壓站、集電線路和公輔工程、環(huán)保工程組成。詳細組成見表2-2。本項目升壓站容量為220kV編制了輻射環(huán)境影響評價專章。表2-2阿柱田光伏電站工程組成表類別名稱特征主體工程光伏陣列場址共布置43個光伏發(fā)電子方陣。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本項目推薦采用容量為535Wp的單晶硅光伏組件,采用固定傾角運行方式,光伏陣列面傾角采用22°,并網逆變器選擇196kW組串式逆變器;本工程采用容量為535Wp光伏組件227584塊,工程額定容量100MWac,安裝容量121.757MWp。逆變器本工程逆變器容配比采用1.22,即每臺196kW組串式逆變器接入16路光伏組串,直流側容量為239.68kWp。升壓站升壓站位于牛圈箐村西北側約120m處,場地相對較為平整,土建工程量較小。升壓站生產區(qū)長136m,寬86m。35kV進線經35kV電纜引入,220kV線路向東北側出線。主變?yōu)?×180MVA。集電線路本工程采用架空線路和直埋電纜相結合的方式,采用4回集電線路匯集電力送入升壓站,1UL~4UL集電線路分別匯集光伏電力,1UL線路:連接1#~11#光伏方陣箱變,共11個方陣,匯集26.35MW電量,2UL線路:連接12#、13#、22#~29#、31#、32#光伏方陣箱變,共12個方陣,匯集22.25MW電量,3UL線路:連接30#、33#、36#~43#光伏方陣箱變,共10個方陣,匯集26.25MW電量,4UL線路:連接14#~21#、34#、35#光伏方陣箱變,共10個方陣,匯集25.45MW電量。其中架空線路約27.56km,直埋電纜長度22.08km。公輔工程交通工程場內道路局部為原有路面加寬,長度約31.2km,新建施工道路3.0km,進站道路0.1km。合計道路長度34.3km。棄渣場本項目設渣場一處,位于升壓站西南側,占地面積6655m2,在渣場壩腳設置漿砌石擋土墻,

渣采用分級放坡堆放

堆渣坡率1:2.0,由下至上,各臺堆高為10米;每堆高一臺設置一道1m的馬道;渣場堆

橫向外坡按1:2.1放坡。馬道及壩頂設置0.4mx0.4m的排水溝,壩體四周設置設置0.5mx0.5m的截水溝,馬道及壩頂排水溝匯入壩體四周排水溝,排水統(tǒng)一引至壩外低洼處。堆渣完畢后需植草恢復或復耕。施工用水本工程施工用水由建筑施工用水、施工機械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等組成,本工程施工用水均取自站址附近的小河、小型水庫取水;施工場地內設容積為150m3臨時水池一座,供施工用水。直飲水采用桶裝礦泉水。施工電源估算本工程施工用電高峰負荷約350kW。場址附近有農網10kV線路,施工用電可由該10kV線路引接作為電源,長度約2km。對外通信施工現場有中國移動、聯通等信號覆蓋,對外通信主要采用移動通訊方式。必要時也可采用有線方式。施工臨建設施臨建設施共布置三處,每處包括施工生活區(qū)、綜合加工廠、綜合倉庫。綜合倉庫:電池組件、支架、機電設備等堆放;綜合加工廠:鋼結構加工、機械修配、機械停放。環(huán)保工程綠化工程結合水土保持措施采取植物措施,升壓站綠化面積為800m2。生態(tài)恢復臨時建設區(qū)施工結束后進行場地恢復,對場地進行綠化或復墾。棄渣場堆渣完畢后立

進行綠化或復墾。污水處理施工期主要為施工場地臨時沉淀池3個,棄渣場下游設置一座臨時沉砂池(5m3)。運營期主要包括化糞池1個(4m3),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1套(處理能力3m3/d),升壓站污水收集池(5m3),隔油池(0.5m3),陣列區(qū)蓄水池共設置7個,每個容積20m3。標識牌分散在項目周圍設置環(huán)保宣傳牌及環(huán)境保護警示牌垃圾桶區(qū)內設置10個垃圾桶,產生的垃圾分類收集,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

,不能回收利用的集中收集后委托

衛(wèi)部門

期清運。事故油池事故油池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根據《火力發(fā)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229-2019),事故油池接入設備油量最大的為主變壓器,主變最大油量約為45m3,因此,可研提出事故油池有效容積不小于50m3,滿足設計規(guī)范要求。危廢暫存間升壓站內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GB18597-2001《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設置一個10m2的運營期危廢暫存間,危險廢物統(tǒng)一收集于暫存間后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妥善處置。該危廢暫存間兼顧暫存愛華和石門坎項目產生的危險廢物。廢物儲存間升壓站內設置一般固體廢物儲存間,用來暫存太陽能廢棄電池板。2.2.1光伏陣列區(qū)1、光伏陣列平面布置云縣阿柱田光伏電站全部采用535Wp單晶硅雙面組件227584塊,項目場區(qū)布置43個光伏子方陣,其中7個2.5MWac的方陣,9個2MWac的方陣,15個3.15MWac,8個1.6MWac的方陣,1個1MWac的方陣和3個1.25MWac的方陣。每個組串由28塊組件組成,17個組串接入一臺196kW組串式逆變器,再由逆變器匯至35kV箱變。光伏陣列在結合用地范圍和地形情況,在盡量避免子方陣的長寬度差異太大的前提下進行布置,以達到用地較優(yōu)、節(jié)約連接電纜、日常巡查線路簡便的最佳布置方案,整個布置避讓了基本農田、公益林等敏感因素。本工程主要利用各片區(qū)南向坡地,總體地形均較平緩,局部地形坡度較陡,地形坡度在0°~45°之間,場址區(qū)主要地類為一般耕地,場址周邊無高大山體遮擋,有布置光伏陣列的地形地貌條件。本工程擬采用固定式支架的建設方案。2.光伏組件選擇經比選,本工程推薦選用為535Wp的單晶硅雙面光伏組件。3.逆變器選擇本工程逆變器容配比采用1.22,即每臺196kW組串式逆變器接入16路光伏組串,直流側容量為239.68kWp。4.光伏陣列運行方式設計本階段根據項目地形地貌條件、項目地理緯度,推薦本工程采用固定傾角式運行方式。圖2-1固定式安裝運行方式5.光伏方陣設計(1)子方陣設計本工程額定容量100MWac,安裝容量121.757MWp,主要設備采用535Wp單晶硅雙面光伏組件、組串式逆變器。本項目地處山地,考慮場址地形地貌特點,子方陣設計容量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根據電纜壓降要求,光伏子方陣采用的逆變器交流輸出電壓為800Vac,交流匯流距離不宜超過600m,對于復雜山地需考慮地形影響,組串式逆變器至箱變匯流直線距離按不超過500m考慮,確保電纜壓降超過2%,降低線纜損耗。本階段根據光伏陣列布置圖分析,受地形地貌及敏感因素影響,光伏子方陣分布不均,在滿足逆變器至箱變匯流距離不超過500m的前提下,本工程共劃分43個子方陣,其中7個2.5MWac的方陣,9個2MWac的方陣,15個3.15MWac,8個1.6MWac的方陣,1個1MWac的方陣和3個1.25MWac的方陣。本工程采用196kW型組串式逆變器,最大輸入路數16路,擬采用508個組串式逆變器。(2)光伏組串設計根據可研計算結果,本工程組件串聯數量14≤N≤28。為了節(jié)省空間與減少成本,因此,本工程以28塊組件為一個組串。(3)光伏組串單元設計布置在一個固定支架上的所有光伏組件串聯組成一個光伏組串單元。本工程的組件排列方式為縱向排列。單支架并聯組串數目為1串。本工程每個支架按2排、每排14個組件進行設計,即:每個支架上安裝28塊單晶體硅光伏組件,構成1個組串,平面尺寸約為16122mm×4532mm,如圖2-2所示。圖2-2單支架組件排列示意圖(4)光伏支架距離及高度為符合云南省光伏電站占用一般耕地或其他農用地的光伏復合項目土地政策,要求光伏組件最低沿應高于地面2.5m;樁基間列間距大于4m,行間距應大于6.5m,不得破壞原有土地生產條件。(5)光伏組串單元間距設計根據優(yōu)化設計,本工程確定光伏組件南北向傾角為22°,以太陽高度角最低的冬至日保證各組件之間無遮擋日照時間不低于6h為計算原則。場址內微地形復雜,坡度及坡向多變,根據地形的變化設計各支架組串單元間的間距,盡量節(jié)約用地和節(jié)省電纜用量,共43個方陣,其中7個2.5MWac的方陣,9個2MWac的方陣,15個3.15MWac,,8個1.6MWac的方陣,1個1MWac的方陣和3個1.25MWac的方陣。整個電站共采用535Wp光伏組件227584塊。工程安裝容量121.757MWp、額定容量100MWac。6、支架基礎根據現場地勘揭露,本工程場址屬于硬地質區(qū)域,且地形較陡,獨立擴展基礎、螺旋鋼樁基礎及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均不適應于本工程,而鉆孔灌注樁基礎具有較高的適應性,因此,本工程光伏支架基礎初擬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光伏支架基礎采用鉆孔鋼管灌注樁基礎,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用鉆孔機械成孔施工,灌注樁采用現場澆筑的C30鋼筋混凝土,樁徑300mm,每個光伏支架采用4根樁,初擬樁長為2800mm,樁頂高出地面1000mm。光伏支架立柱與鉆孔灌注樁基礎采用地腳螺栓連接,確保立柱與基礎可靠連接。7、組件清洗太陽電池組件周圍環(huán)境所產生的灰塵及雜物隨著空氣的流動,會附著在電池組件的表面,影響其光電的轉換效率,降低其使用性能。如果樹葉和鳥糞等粘在其表面還會引起太陽電池局部發(fā)熱而燒壞太陽電池組件。據相關文獻,此因素會對光伏組件的輸出功率產生約7%的影響。因此,需對太陽能電池組件表面進行定期清潔。太陽能電池表面是高強度鋼化度鋼化玻璃,易于清潔。在每年雨季的時候,降雨沖刷太陽能電池組件表面達到自然清潔的目的。在旱季的時候,為保證太陽能電池組件的正常工作,可通過人工擦拭,減少灰塵、雜物對太陽電池組件發(fā)電的影響。根據實際情況,每年在旱季需要清潔一次。由于并網光伏電站工程占地面積較大且場區(qū)地形復雜,距離道路較遠處不利于機械清洗,故本光伏電站工程的清洗方式考慮靠近道路及方便清洗車輛進入的區(qū)域采用機械清洗,其他區(qū)域采用人工清洗。8、圍欄為了便于管理,沿光伏發(fā)電場陣列外側設置鋼絲網圍欄,圍欄高度1.8m,采用直徑4mm的浸塑鋼絲,網片間距為150×75mm,立柱采用直徑50mm的浸塑鋼管,立柱布置間距為3m,其上布置安全監(jiān)控設備。在入口處(場內施工道路接入點)設置對開鋼大門。9、防腐設計鋼構件采用金屬保護層的防腐方式。鋼結構支架、鋼管樁上部、連接板及拉條均采用熱浸鍍鋅涂層或鍍鎂鋁鋅防腐,熱浸鍍鋅須滿足《金屬覆蓋層鋼鐵制件熱浸鍍鋅層技術要求及實驗方法》(GB/T13912-2002)的相關要求,鍍鋅層厚度平均不小于65μm。鍍鎂鋁鋅防腐涂層平均厚度滿足雙面275g/m2。防腐前需對鋼結構除銹處理,除銹等級應達到Sa2.5的質量要求。10、構筑物設計(1)組串式逆變器根據電氣設計要求,本工程采用196kW型組串式逆變器進行開發(fā)。組串式逆變器不單獨做基礎,逆變器托架采用連接件及抱箍固定于光伏支架立柱上。(2)箱變基礎根據電氣要求,每個方陣布置箱式變壓器一臺,共43臺。基礎為砌體結構筏板基礎,基礎長5.6m,寬2.45m,高2.0m,埋深1.7m,基礎露出地面0.3m?;A底板厚300mm,側壁為厚240mm的砌磚墻,四角設構造柱,頂部設圈梁,頂板設進人孔及鋼蓋板。箱變與基礎頂部預埋鋼板焊接,朝向箱變開門一側砌筑踏步及操作平臺,側壁開電纜孔。為滿足環(huán)保要求,在箱變基礎靠油箱一側設事故油池。箱變基礎對地基承載力要求不高,較密實的坡殘積層即可作為基礎持力層。(3)電纜分接箱基礎為方便管理,本工程設電纜分接箱6臺。基礎為砌體結構筏板基礎,基礎長4.76m,寬2.44m,高1.75m,埋深1.45m,基礎露出地面0.3m?;A底板厚250mm,側壁為厚240mm的砌磚墻,四角設構造柱,頂部設圈梁,頂板設進人孔及鋼蓋板。電纜分接箱與基礎頂部預埋鋼板焊接,朝向電纜分接箱開門一側砌筑踏步及操作平臺,側壁開電纜孔。電纜分接箱基礎對地基承載力要求不高,較密實的坡殘積層即可作為基礎持力層。11、林(農)光互補本項目采用“畜牧+種植+光伏”的模式。后期通過有資質相關單位為電站管理人員及相關人員提供專業(yè)技術支持,每年定期進行培訓,并派專人解決飼草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該項目兼顧光伏發(fā)電、養(yǎng)殖業(yè),將實現土地立體化增值利用,提高土地空間的經濟價值,建成后將成為云南省“畜牧+種植+光伏”示范項目。針對場區(qū)自然條件和草原植被狀況,擬采用目前國內較先進的免耕種草技術開展建設,結合項目區(qū)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確保項目建設的質量標準。在一些地方也可采取冬圈夏草的模式開展人工種草。在牧草播種前進行土地翻耕、施肥、平整、灌溉,待墑情適宜時,及時耕地,有利于出苗。播種深度一般掌握在3-5厘米,播種量主要是根據發(fā)芽率而定。結合近幾年開展的人工種草實驗,重點推廣種植產量高、品種優(yōu)、適應性強的鵝觀草、鴨茅、白三葉、多年生黑麥草、紫花苜蓿、菊苣等牧草。2.2.2升壓站綜合考慮本項目及附近兩項目(愛華和石門坎)需匯集電力至該升壓站的情況,同時考慮光伏陣列布置及地形地質條件等,升壓站位置選在距三個項目較為中心的阿柱田項目場址內,靠近牛圈箐村,整個站址地形坡度較為平緩,靠近道路便于運輸,有利于工程的建設。在場址東南部牛圈箐附近坡地建設220kV升壓站一座,建設場地長136m,寬86m,占地面積(不含邊坡)12029m2。升壓站四周采用高度為2.2m的磚砌圍墻,大門采用6m寬的電動伸縮大門,在入口墻面醒目位置設置建設單位企業(yè)LOGO。為利于生產、便于管理,在滿足工藝要求、自然條件、安全、防火、衛(wèi)生、運行檢修、交通運輸、環(huán)境保護、各建筑物之間的聯系等因素的前提下,進行站區(qū)的總體布置,整個場區(qū)分為生產區(qū)、生活辦公區(qū)兩部分。進站大門布置在生活區(qū),生活區(qū)內布置綜合樓和附屬用房。生產區(qū)布置出線構架、GIS設備、主變壓器、事故油池、接地變、站用變、無功補償裝置及生產樓,各電氣設備之間由電纜溝連接。生活區(qū)內可種植低矮喬木和灌木,做適當綠化以美化環(huán)境。生產區(qū)與生活辦公區(qū)之間設有隔離柵欄。升壓站進口道路路寬為6m,其余道路寬4~6m。道路均為混凝土路面,可車行到達各建筑物及設備,并形成環(huán)形通道,道路凈空高度大于4m,轉彎半徑為9m,滿足消防通道要求。1、豎向布置升壓站建設場地為場址西南部的坡地。場地開挖成一個平臺,為便于排水,場地由中部向四周找坡,坡度為0.5%。場地平整中,場區(qū)的中部為挖方區(qū),挖方邊坡較緩,形成最高約4m的邊坡,擬采用2m高漿砌石擋墻支護,超出擋土墻部分按1:1.5放坡,北側和南側為填方區(qū),最大填方深度4.9m,填方區(qū)內布置荷載較輕的構筑物以及道路,回填土處理較為簡單?;靥钔帘仨毞謱訅簩?,壓實系數不小于0.94,填方區(qū)采用俯斜式重力擋土墻支護。2、建筑設計綜合樓長35.3m,寬15.1m,為一層建筑,建筑面積為536.05m2,層高3.6m。一層室內布置值班辦公室8間、辦公室、會議室、資料室、廚房、餐廳、門廳及男女廁所,每個值班辦公室內設衛(wèi)生間,方便員工生活。建筑物中部和端部設疏散通道。附屬用房地下一層長19.9m,寬10.9m,布置消防水池和設備間,深4m;地上一層為框架結構建筑物長19.9m,寬9.4m,層高4.2m,設置備品備件間和設備吊裝平臺。生產樓長36.5m,寬16.5m,為單層建筑,層高5.4m,建筑面積為602.25m2。樓內布置主控室、通信室、配電裝置室、保護屏室及工具間。建筑的裝修均遵循適用、經濟、美觀的原則,并滿足消防要求。生活區(qū)建筑裝修:地面為灰色地磚,內墻面為雙飛粉刮白乳膠漆罩面,辦公室、會議室、餐廳頂棚做石膏板吊頂,其余房間頂棚為雙飛粉刮白。外窗為淺灰色鋁合金窗,門為淺灰色復合鋼板門。建筑物外墻面采用灰藍色、灰白色涂料刷涂,色彩簡潔明快,風格統(tǒng)一。屋面:為云南省臨滄市云縣阿柱田光伏發(fā)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8土建工程160柔性卷材防水上人屋面,現澆鋼筋混凝土屋面板上抹1:2.5水泥砂漿找平層(內加3%防水劑),厚20mm,上輔柔性卷材防水層、保溫層。房間內裝修材料均滿足《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222)的要求。3、電氣設備構筑物升壓站內根據電氣要求布置出線構架,構架采用人字形鋼管加角鋼焊接桁架形式,基礎埋深2.5m,滿足抗傾覆驗算要求。角鋼桁架跨度為16m、14m,經計算確定角鋼肢長和厚度,在節(jié)省鋼材的前提下滿足導線張力下桿件強度、撓度和穩(wěn)定性的要求。站內設備支架主要用于無功補償裝置。根據設備安裝的高度要求,選用3m或4.5m水泥環(huán)形桿,上端焊接鋼板便于與設備連接,下端埋入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杯口。GIS基礎為C30素混凝土墩,基礎表面預埋鋼板或地腳螺栓,與設備鋼管支架焊接或螺栓連接。升壓站生產區(qū)內設主變壓器基礎。主變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整體澆注,混凝土強度為C30,下設C15混凝土墊層。主變基礎對地基要求較低,場平開挖后坡、殘積層粉質粘土即可滿足承載力要求。主變基礎表面預埋鋼板便于主變設備安裝。主變上層設鋼筋網,上鋪250mm厚卵石。主變靠事故油池一側設集油坑,內接直徑200mm鋼管,通向事故油池,排油坡度不小于2%。事故油池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根據《火力發(fā)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229-2019),事故油池接入設備油量最大的為主變壓器,主變最大油量約為45m3,因此,可研提出事故油池有效容積不小于50m3,滿足設計規(guī)范要求。站內電纜溝采用磚砌,凈寬一般為0.6m~1m,蓋板為復合蓋板,溝道側壁高出地面0.1m,向場地低點找坡0.5%,便于排水。局部穿道路電纜溝為承受車輛荷載,采用鋼筋混凝土現澆型式,蓋板為鋼筋混凝土預制蓋板,蓋板四周用角鋼包邊。4、采暖、通風云南省臨滄市為南方非采暖區(qū),常年氣溫舒適,冬季寒冷天氣短暫。升壓站內不設集中供暖設備,辦公室、休息室等房間在冬季需要考慮采暖,采用新型電暖氣采暖。衛(wèi)生間風量按換氣次數不少于7次/小時計算,廚房部分采用專業(yè)的廚房設備來排除油煙。其余房間通過門窗等進行自然通風。本工程采用設備預制艙采暖通風由設備廠家設計,滿足《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工業(y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等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庫房、泵房通風機選用防爆型,通風系統(tǒng)兼事故通風,保持室內負壓,進風量為排風量的80%。會議室、辦公室、休息室、閱覽室、宿舍及餐廳等人員工作生活比較密集的,擬采用單元式分體空調機,以維持室內溫度在人體舒適溫度范圍內(夏季:26℃,冬季:18℃)。各個房間的空調負荷按照單位面積的冷負荷指標來進行計算,根據房間的格局分別布置1~2臺分體式空調。5、給水、排水升壓站用水量根據《云南省地方標準—用水定額》(DB53/T168-2019)按人均綜合用水量55L/人·d,15人計,日用水量為0.825m3/d,生活水池容積取5m3,滿足6天用水量要求。生活用水采用變頻泵加壓,以枝狀管網供水到升壓站各用水點。生活用水質必須達到飲用水水質標準,如不滿足需設凈化處理系統(tǒng)。生活供水采用罐車拉水至升壓站水箱供水。升壓站采取雨污分流排水方式。污水匯集后流入化糞池,經化糞池澄清過濾后排入污水處理設備,污水處理設備處理量為3m3/d。處理后用于升壓站廠區(qū)綠化。2.2.3集電線路本工程采用架空線路和直埋電纜相結合的方式,其中架空線路約27.56km,直埋電纜長度22.08km。直埋電纜典型剖面如下圖所示,開挖尺寸為頂寬1.6m,底寬1m,深1m。鋪砂墊層后放置電纜,再鋪一層細沙后覆蓋紅磚,然后進行回填。直埋電纜溝開挖長度約22.08km。在電纜接頭處設磚砌電纜井,電纜井尺寸為長×寬×高:1.2m(1.6m)×1.2m(1.6m)×1.0m。圖2-3直埋電纜典型橫剖面圖(單位:mm)總平面及現場布置光伏陣列區(qū)布置本項目光伏陣列大致可分為南北兩個片區(qū),北片區(qū)位于茂蘭鎮(zhèn)忙卓村和牛圈箐村附近,南片區(qū)位于曉街鄉(xiāng)月牙村附近。云縣阿柱田光伏電站全部采用535Wp單晶硅雙面組件227584塊,項目場區(qū)布置43個光伏子方陣,其中7個2.5MWac的方陣,9個2MWac的方陣,15個3.15MWac,8個1.6MWac的方陣,1個1MWac的方陣和3個1.25MWac的方陣。每個組串由28塊組件組成,17個組串接入一臺196kW組串式逆變器,再由逆變器匯至35kV箱變。光伏陣列在結合用地范圍和地形情況,在盡量避免子方陣的長寬度差異太大的前提下進行布置,以達到用地較優(yōu)、節(jié)約連接電纜、日常巡查線路簡便的最佳布置方案,整個布置避讓了基本農田、公益林等敏感因素。光伏整列布置見附圖2。升壓站布置在場址東南部牛圈箐附近坡地建設220kV升壓站一座,建設場地長136m,寬86m,占地面積(不含邊坡)12029m2。升壓站四周采用高度為2.2m的磚砌圍墻,大門采用6m寬的電動伸縮大門,在入口墻面醒目位置設置建設單位企業(yè)LOGO。為利于生產、便于管理,在滿足工藝要求、自然條件、安全、防火、衛(wèi)生、運行檢修、交通運輸、環(huán)境保護、各建筑物之間的聯系等因素的前提下,進行站區(qū)的總體布置,整個場區(qū)分為生產區(qū)、生活辦公區(qū)兩部分。進站大門布置在生活區(qū),生活區(qū)內布置綜合樓和附屬用房。生產區(qū)布置出線構架、GIS設備、主變壓器、事故油池、接地變、站用變、無功補償裝置及生產樓,各電氣設備之間由電纜溝連接。生活區(qū)內可種植低矮喬木和灌木,做適當綠化以美化環(huán)境。生產區(qū)與生活辦公區(qū)之間設有隔離柵欄。升壓站進口道路路寬為6m,其余道路寬4~6m。道路均為混凝土路面,可車行到達各建筑物及設備,并形成環(huán)形通道,道路凈空高度大于4m,轉彎半徑為9m,滿足消防通道要求。升壓站布置見附圖3。道路布置場區(qū)內的道路根據地形及光伏板矩陣布置設置,盡量利用現有道路,其它道路設置滿足廠區(qū)交通運輸需求,且坡度不宜過大。考慮到光伏設備組件整體尺寸不大,對運輸道路要求不高,為節(jié)約投資,對道路范圍內的場地稍作平整硬化處理,場區(qū)內道路縱坡坡度不大于12%,橫向坡度為1.5%~2%,道路路基寬度為4.5m,路面寬度為3.5m,轉彎半徑為15m,個別位置半徑設9m,路面采用20cm山皮石面層。根據光伏電站的總體布局,場內道路應盡量緊靠電池組件,以滿足設備一次運輸到位,方便支架及電池組件安裝。設備運輸按指定線路將大件設備如箱變等按指定地點一次運輸并安裝到位,盡量減少二次轉運。場內道路設計標準為參考露天礦山三級。并綜合考慮本工程實際地形條件,設計最大縱坡度不超過12%。路基與路面按以下設計原則設計。施工場地布置本工程工期較短,且工程區(qū)距離云縣較近,交通方便,不考慮在現場設業(yè)主營地、承包商營地、機械修配間等。施工所需的這些設施,擬利用當地資源。施工期間設置3處臨建場地,分別位于17號方陣附近、32號方陣附近和42號方陣附近。臨建場地包括施工生活區(qū)、綜合加工廠及倉庫。具體位置見附圖3。在施工現場主要設置的臨時建設施有:施工生活區(qū)、綜合加工廠、綜合倉庫,從安全及環(huán)保角度出發(fā),在與光伏電池組件相鄰的地勢較平坦區(qū)域設置,同時生活區(qū)靠近倉庫。(1)砂石料生產系統(tǒng)本工程砂石骨料考慮外購,不新建砂石料生產系統(tǒng)。(2)混凝土生產系統(tǒng)本工程混凝土主要為箱式變壓器、電纜分接箱基礎及施工臨時設施等混凝土,設置3處。(3)施工生活區(qū)、綜合加工廠及倉庫型鋼、鋼筋等可露天堆放,電池板組件、纜線、主要發(fā)電和電氣設備等需倉庫存放。電池板組件存放場地應采取防水、防傾倒等措施。通過提高對外運輸效率以減少現場庫存量,考慮現場零星的機械修配。本工程混凝土拌和區(qū)、施工生活區(qū)、綜合加工廠、綜合倉庫建筑面積約為3100m2,占地面積約為4800m2,具體見表2-3。表2-3施工臨建設施工程量表名稱建筑面積(m2)占地面積(m2)備注施

生活區(qū)13001500包含施工辦公區(qū),設置3處?;炷涟韬?1000混凝土拌和,設置3處。綜合倉庫12001000電池組件、支架、機電設備等堆放,設置3處。綜

加工廠6001300鋼結構加工、機械修配、機械停放,設置3處。合計31004800棄渣場布置及土石方平衡棄渣場布置本項目設渣場一處,位于升壓站西南側,占地面積6655m2,在渣場壩腳設置漿砌石擋土墻,渣采用分級放坡堆放堆渣坡率1:2.0,由下至上,各臺堆高為10米;每堆高一臺設置一道1m的馬道;渣場堆橫向外坡按1:2.1放坡。馬道及壩頂設置0.4mx0.4m的排水溝,壩體四周設置設置0.5mx0.5m的截水溝,馬道及壩頂排水溝匯入壩體四周排水溝,排水統(tǒng)一引至壩外低洼處。土石方平衡(1)升壓站區(qū)升壓站區(qū)土石方量主要包括場地平整及基礎開挖兩部分,根據地形條件升壓站區(qū)場地平整及基礎開挖土石方量為3.22萬m3,表土剝離收集0.11萬m3,根據場地標高場地回填及基礎超挖回填0.70萬m3,景觀綠化覆土0.04萬m3,多余的土石方2.52萬m3運至渣場進行堆放,多余表土0.07萬m3運至施工生活區(qū)(0.02萬m3)和棄渣場區(qū)(0.05萬m3)后期植被綠化,增加林業(yè)、農業(yè)條件。升壓站自身利用表土臨時堆存于升壓站一角后,后期全部用于升壓站景觀綠化覆土。(2)光伏板陣列區(qū)光伏板陣列區(qū)土石方開挖主要包括支架基礎灌注樁基礎開挖,箱變、逆變器及電纜溝基礎開溝。光伏板陣列區(qū)表土剝離0.52萬m3,開挖土石方1.29萬m3,土石方全部就地回填地光伏板下及基礎周邊,另外需表土0.14萬m3由道路施工區(qū)調入。(3)道路工程區(qū)場內道路局部為原有路面加寬,長度約31.2km,新建施工道路3.0km,進站道路0.1km。本項目場內道路以利用現有鄉(xiāng)村道路為主,最大程度減少土石方開挖回填。道路工程區(qū)表土剝離2.79萬m3,土石方開挖量25.62萬m3。其中土石方回填利用25.62萬m3,表土本區(qū)利用2.62萬m3,剩余表土0.14萬m3調至光伏陣列區(qū),0.03萬m3調至施工生活區(qū)。(4)施工生產生活區(qū)施工生產生活區(qū)布置于光伏板陣列區(qū)內臨時區(qū)域,平緩區(qū)域,僅需進行簡單場地平整。施工生產生活區(qū)表土剝離0.09萬m3,場地平整土石方開挖量為0.41萬m3,場地回填平整0.41萬m3,另需表土0.05萬m3從升壓站區(qū)(0.02萬m3)和道路工程區(qū)(0.03萬m3)調入。(5)棄渣場區(qū)棄渣場區(qū)表土剝離0.09萬m3,用于后期復墾,另需0.05萬m3表土由升壓站區(qū)調入。本工程實際土石方開挖總量為33.26萬m3(含表土剝離收集量3.60萬m3),回填利用量31.10萬m3(其中綠化覆土3.60萬m3),棄渣2.52萬m3,堆存于渣場。表2-4土石方平衡分析表單位:m3圖2-4土石方流向圖工程占地本工程總占地面積合計為191.64hm2,其中升壓站區(qū)1.20hm2,光伏板陣列區(qū)155.56hm2,箱式變壓器、分接箱區(qū)0.11hm2、電纜井鐵塔區(qū)0.98hm2場內道路區(qū)30.91hm2,電纜區(qū)2.21hm2,渣場占地0.67hm2,施工生產生活區(qū)0.48hm2(利用陣列區(qū),不單獨計算),其中永久占地2.30hm2,臨時占地189.34hm2。本項目占用耕地160.30hm2,灌木林地4.95hm2,交通運輸用地26.39hm2。工程占地情況見下表。表25工程征占地統(tǒng)計表項目占地類型及面積(hm2)合計占地性質耕地灌木林地交通運輸用地升壓站區(qū)0.940.261.20永久渣場區(qū)0.320.350.67臨時光伏板陣列區(qū)153.791.77155.56臨時箱式變壓器、分接箱區(qū)0.110.11永久電纜井鐵塔區(qū)

.860.120.98永久電纜區(qū)1.121.092.21臨時場內道路區(qū)3.161.3626.3930.91臨時施工生產生活區(qū)0.480.48臨時(不單獨計算)合計160.304.9526.39191.64永久占地2.30hm2,臨時占地189.34hm2拆遷(移民)安置與專項設施改(遷)建本工程不涉及移民搬遷人口,永久占地進行征地,臨時用地進行租用。施工方案施工交通對外交通本項目場址位于臨滄市云縣茂蘭鎮(zhèn)(忙卓村、牛圈箐村)和曉街鄉(xiāng)(月牙村)附近一帶的平緩山坡上。場址周邊均有鄉(xiāng)村公路通過,場址區(qū)有數條簡易公路通過,交通運輸條件較為便利。本工程對外交通運輸擬采用公路運輸,具體線路如下:昆明市→G56高速→祥云縣→G214→南澗縣→G214→鄉(xiāng)道→光伏場區(qū)。場內道路場區(qū)內的道路根據地形及光伏板矩陣布置設置,盡量利用現有道路,其它道路設置滿足廠區(qū)交通運輸需求,且坡度不宜過大??紤]到光伏設備組件整體尺寸不大,對運輸道路要求不高,為節(jié)約投資,對道路范圍內的場地稍作平整硬化處理,場區(qū)內道路縱坡坡度不大于12%,橫向坡度為2%~3%,轉彎半徑一般為25m,極限最小半徑為15m。進場道路及場內道路標準為路基寬4.5m,路面寬3.5m,采用泥結碎石路面。升壓站進站道路路基寬5.0m,路面寬4.0m,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設計標準場內道路設計標準為參考露天礦山三級。并綜合考慮本工程實際地形條件,設計最大縱坡度不超過16%。(1)路基路基橫斷面為0.5m(路肩)+3.5m/4.5m(車行道)+0.5m(路肩);路基設計標高:為路基中心標高;路拱坡度:2%;路肩橫向坡度:3%;路基填方邊坡坡率采用1:1.5;路基挖方邊坡:1:0.5。填方地段土質基底橫坡大于1:5者,路基基底應挖臺階,臺階應設置內傾斜坡度,以保證路基穩(wěn)定。(2)路面路面設計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選材的原則比選路面結構。根據當地的建筑材料實際供應條件,改擴建道路及場內新建施工道路擬采用20cm泥結碎石路面,升壓站進站道路擬采用20cm級配碎石基層+15cm水泥混凝土面層。。(3)道路排水道路邊溝采用40cm×40cm混凝土形式。主要材料及來源本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為砌石料、砂石骨料、水泥、混凝土、鋼材、木材、油料等,擬采用以下方式供應:(1)砌石料、砂石骨料本工程所需的砌石料、砂石骨料初步考慮從場址附近砂石料場采購。(2)水泥從云縣采購。(3)混凝土本工程混凝土拌合區(qū)主要供應生產區(qū)建(構)筑物混凝土,混凝土總量少、部位分散,在現場采用小型攪拌機就近拌制供應,零星布置。(4)鋼材、木材、油料從云縣采購。水、電、通訊系統(tǒng)施工用水:本工程施工用水由建筑施工用水、施工機械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等組成,施工用水從本工程施工用水均取自站址附近的小河、小型水庫取水。直飲水采用桶裝礦泉水;施工場地內設容積為150m3臨時水池一座,供施工用水。施工用電:估算本工程施工用電高峰負荷約350kW。場址附近有農網10kV線路,施工用電可由該10kV線路引接作為電源,長度約2km。通信:施工現場有中國移動、聯通等信號覆蓋,對外通信主要采用移動通訊方式。施工工藝及方法本建設項目綜合性強,在此僅介紹與水土保持有關的施工過程,主要指土方開挖回填、混凝土灌注樁、混凝土澆注、漿砌塊石砌筑、塔架安裝、光伏支架基礎開挖、線路埋設等。光伏陣列基礎施工光伏陣列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形式,混凝土灌注樁基礎施工包括鉆孔、鋼筋籠制作與安裝、混凝土澆筑。(1)鉆孔①根據施工現場坐標控制點首先建立該區(qū)測量控制網,對樁位準確定位放線。②采用鉆孔機械進行鉆孔,鉆孔應保證樁孔豎直。③鉆孔完成后,進行鉆孔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2)鋼筋籠制作與安裝鋼筋籠所用為鋼筋HRB400鋼筋,通過計算擬定樁長和樁基礎埋深,通過實驗驗證后確定;安裝時應嚴格把控鋼筋籠放入,使鋼筋籠位于鉆孔中心位置。(3)混凝土澆筑應嚴格把控混凝土澆筑質量,澆筑時速度不宜過快,防止集料離析、分離。場內道路施工(1)路基土石方工程首先,由人工配合機械設備砍樹木、挖樹根,清除表土,原地面橫坡陡于1:5的填方地段,由機械挖臺階,并將原地面翻挖壓密實,對于存在不良土質的原地面層,一律作為棄渣處理;然后,及時施工下擋墻、護腳墻,為路基填土做準備。挖方地段要按設計要求,提前施工作好坡頂截水溝,以防止雨水損壞邊坡。①土石方施工原則施工前先復核原地面線,測定坡口線。對地質條件差、容易產生坍方的高邊坡應順路線方向間隔跳槽開挖,間隔距離不大于開挖長度的70%,以利于邊坡的穩(wěn)定,尤其是高度大于25m的邊坡,必須間隔跳槽開挖,土石方開挖嚴禁放大炮開挖。邊坡開挖高度每下降3m~4m后,測量一次坡腳位置及坡比,并用機械配合人工及時修整邊坡坡面。每一臺開挖到位后立即施作邊坡防護工程。②土石方開挖方法a、土方開挖:采用挖掘機或推土機配合挖掘機開挖,人工配合挖掘機修整邊坡。當土方開挖接近路基標高時,鑒別校對土質,然后按基床設計斷面測量放樣,開挖修整或按設計采取壓實、換填等措施。土方采用挖掘機開挖,大型推土機配合推運土,分段自上而下地進行。對于高邊坡地段,開挖要與防護緊密地結合起來,開挖一臺,防護一臺,地質特別破碎地段,必須采用跳槽開挖、分塊防護的方法施工,以確保邊坡穩(wěn)定。b、石方開挖:本工程石方單塊強度高,但節(jié)理、裂隙十分發(fā)育。軟石采用大馬力推土機松動,其施工方法及工藝與土方基本相同。對于機械無法松動的堅石,采用小型控制爆破的方法開挖。爆破開挖方法可采用兩種,第一種是在開挖坡面處首先實行4m~5m孔深的預裂光面控制爆破,使需開挖的石方與山體分離,再實行普通方法爆破進行開挖;第二種開挖為分層剝離開挖法,采用寬孔距,小抵抗線炮孔布置,起爆采用非電起爆,用普8#火雷管和導火索現場加工而成。對于次堅石、堅石,采用淺孔微差爆破、大型推土機推運土石、人工配合整修邊坡的方法施工,嚴禁大中型爆破。淺孔微差爆破的具體步驟如下:①開鑿臺階作業(yè)面:先清除地表覆碴,施做淺孔微差控制爆破形成臺階作業(yè)面。②炮孔采用寬孔距、小抵抗線炮孔布置,采用非電起爆,用普通8#火雷管和導爆管現場加工而成,孔外微差用非電毫秒雷管1、3、5、7段。③在施工中,根據地質條件和石質的變化,隨時調整爆破參數,確保爆破的最佳效果。④在地質不良地帶或雨季施工,應加強對既有邊坡的觀測,重要地段要設置觀測樁,專人防護,發(fā)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理。(2)路基填筑采用挖掘機或裝載機裝土,自卸汽車運土,推土機攤鋪,人工配合平地機整平,振動壓路機碾壓密實。在路堤填筑前,填方材料每5000m3以及在土質變化時取樣,按JTJE40-2007標準方法進行一次顆粒分析、液限和塑限、有機質含量和擊實試驗;用重型擊實儀確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集電線路施工本工程35kV集電線路采用直埋和架空結合的形式。(1)架空線路架空線路施工主要包括基礎開挖與澆筑、桿塔組立、架線,其主要內容如下:①基礎開挖與澆筑集電線路基礎開挖與澆筑基礎施工。基礎開挖:土石方采用機械開挖為主,人工開挖為輔,從上至下分層進行。石方采用小藥量爆破,自上而下逐層開挖,推土機集渣,開挖渣料采用挖掘機挖裝,自卸汽車出渣。開挖渣料除用于回填外,多余部分用于平整場地和做棄渣處理。混凝土澆筑:應嚴格把控混凝土澆筑質量,插入式振動器振搗密實。②桿塔組立鐵塔組立采用小抱桿,散裝方式,電桿采用獨腳、倒落式單抱桿或人字抱桿方法。搬運塔材時應步調一致,螺栓扳手使用前應檢查是否打滑;安裝螺栓時嚴禁用手指插入螺孔找正;抬裝塔材時應防砸腳;傳遞工具和材料不得拋扔;撬動塔材時防止撬杠商人;螺栓安裝困難時嚴禁用錘硬砸?,F場應嚴格按照施工方案規(guī)定的幾何尺寸布置以進行鐵塔起吊作業(yè)。地錨的埋深及馬道角度符合要求;施工工器具規(guī)格按方案執(zhí)行,嚴禁以小代大;施工連接部分確保無誤,符合規(guī)定;錨具規(guī)格必須符合方案要求;進入起吊現場一切行動聽指揮;所有工器具已作安全檢查并且外觀檢查良好。桿塔組立高處作業(yè)前帶好工器具,拉線未打好不得上塔高處作業(yè)。高處作業(yè)應系牢安全帶、二道防線,帶好安全帽;高處作業(yè)一定要分清先后次序,拿好工器具防止墜落傷人;塔上不留活鐵防止墜落傷人。③架線集電線路架線由放線、緊線、附件安裝組成。導、地線展放采用牽引繩牽引放緊,采用機動絞磨緊線施工工藝。耐張塔采用高空劃印、地面制作線夾的施工工藝,直線塔采用特制雙勾或鏈條葫蘆提線器安裝附件。導線的接續(xù)采用鉗壓,底線采用液壓的施工工藝。(2)電纜敷設電纜敷設要先開挖電纜溝,將溝底用沙土墊平整,電纜敷設后填埋一層沙土,再用紅磚壓上,上部用碎石土回填夯實。電纜溝采用0.2m3~0.5m3反鏟挖掘機配合人工開挖,開挖土石就近堆放,用于后期回填。砂土回填為人工回填,壓實采用蛙式打夯機夯實。電纜溝土石方挖填可自身平衡。電纜在安裝前對電纜進行質量驗收。電纜在安裝前,應根據設計資料及具體的施工情況,編制詳細的電纜敷設程序表,表中應明確規(guī)定每根電纜安裝的先后順序。電纜的使用規(guī)格、安裝路徑應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并滿足相關規(guī)程規(guī)范的規(guī)定。升壓站施工升壓站場地清理,采用推土機配合人工清理。然后用10t振動碾,將場地碾平,達到設計要求。升壓站內所有建筑物的基礎開挖,均采用小型挖掘機配人工開挖清理(包括基礎之間的地下電纜溝)。人工清槽后、經驗槽合格方可進行后序施工。基礎混凝土澆筑和地下電纜溝墻的砌筑、封蓋及土方回填施工。當升壓站內所有建筑物封頂、大型設備就位后,進行圍墻施工。圍墻為240mm厚的磚體砌筑墻,采用人工砌筑。房建施工順序大致為:施工準備→場地平整、碾壓→基礎開挖→基礎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框架澆筑→地板及頂板混凝土澆筑→磚墻壘起→電氣管線敷設及室內外裝修→電氣設備入室→室內外裝修及給排水系統(tǒng)施工。施工總進度本項目預計2022年4開工,預計2023年4月完工。工程總工期12個月。本工程施工建設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施工準備、施工設施、交通工程(進站道路修建、場內施工道路修建)、土建工程(升壓站土建工程、逆變升壓單元土建工程)、光伏陣列支架工程(支架灌注樁工程、支架安裝、集電線路基礎工程)、設備安裝工程(光伏陣列設備安裝及調試、逆變升壓單元安裝及調試、集電線路安裝及調試、升壓站電氣設備安裝及調試)、聯動調試及試運行、收尾工作及竣工驗收。本工程施工進度的關鍵線路為:場內交通工程→土建工程→光伏組件基礎(鉆孔灌注樁)和支架施工→光伏陣列設備安裝及調試→光伏陣列發(fā)電。其中控制性因素為光伏組件基礎樁和支架施工以及光伏組件安裝。其他無

三、生態(tài)環(huán)境現狀、保護目標及評價標準生態(tài)環(huán)境現狀自然環(huán)境現狀1、地形地貌本工程主要利用各片區(qū)南向坡地,總體地形均較平緩,局部地形坡度較陡,地形坡度在0°~45°之間,場址區(qū)主要地類為一般耕地,場址周邊無高大山體遮擋,有布置光伏陣列的地形地貌條件。圖3-1場址區(qū)地形地貌2、工程地質(1)地層巖性場區(qū)出露的地層主要為印支-燕山期及第四系(見圖3.2-1)。地層從新到老分述如下:第四系殘坡積(Qedl):主要為碎石質粘土,厚度一般不足1m,山頂部位多缺失,山坡、山腳部位一般較厚,局部超過5m。山坡地帶黏性土多呈硬塑狀態(tài),溝谷內多呈硬塑、可塑狀態(tài)。三疊系中統(tǒng)忙懷組(T2m):砂巖、流紋巖,流紋英安巖,凝灰?guī)r夾凝灰質板巖。厚度118.8m~2739.6m,主要分布于東西場址部分區(qū)域。印支-燕山期(γ51-2):斑狀黑云母二長花崗巖。為場址主要出露巖性,分布于整個場址區(qū)。(2)地質構造根據區(qū)域地質資料,巖體中結構面主要為層面及風化裂隙,近地表風化裂隙較發(fā)育,風化裂隙多垂直于地表或巖層層面發(fā)育,深度大部分不足2m,裂隙中多充填有褐色膜,少部份裂隙閉合、無充填。(3)水文地質場地位于山坡地帶,水文地質條件相對簡單,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沿地面向山脊兩側地表溝谷排泄或沿山坡下滲。根據地下水的賦存條件和特點,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和孔隙水。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在基巖節(jié)理裂隙中,受大氣降水補給,沿各類節(jié)理所組成的裂隙網絡運動,向附近沖溝、山間盆地排泄??紫端饕x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積物中,一般埋藏較深。(4)不良地質現象場地內未發(fā)現較大規(guī)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3、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18306-2015),工程區(qū)Ⅱ類場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0g,相對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Ⅷ度,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5s。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性較差。4、氣候氣象(1)云縣氣候特征云縣屬于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區(qū),其主要氣候特征如下:①四季溫差小云縣多年平均氣溫19.9℃,夏無酷暑,夏季(5月~9月)多年平均氣溫不超過24℃,極少出現33℃以上的高溫,沿瀾滄江河谷地區(qū)夏季溫度相對較高;除少部分高山地區(qū)之外,全縣多數地區(qū)冬無嚴寒,最冷月多年平均氣溫在14℃以上,很少出現日平均氣溫低于0℃的情況。②雨量較少,干濕季節(jié)分明云縣多年平均降雨量為914.9mm,在全省范圍內屬于降雨較少的地區(qū);全縣氣候特點表現為干濕較為分明,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降雨占全年降雨的16.7%,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5月~10月份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3.3%。③光熱充足、太陽輻射強云縣年均日照時數為2227.7h,年均太陽總輻射量為5705.02MJ/m2;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度大。④垂直差異顯著云縣具有河谷熱、壩區(qū)暖、山區(qū)涼、高山寒的氣候特征,全縣境內垂直差異顯著。(2)多年氣象特征值云縣氣象站地理位置為東經100°8′,北緯24°27′,海拔1108.6m。其觀測資料對于云縣全縣具有較好的代表性。云縣氣象觀測站1981~2010年的多年氣象特征值見表。表3-1云縣多年氣象特征值項目數值年平均雨量(mm)914.9年平均氣溫(℃)19.9年平均日照時數(小時)2227.7年最大日雨量(mm)91.8極端最高氣溫(℃)38.7極端最低氣溫(℃)-1.3最多風向(C為靜風、SW為西南風)C、SW極大風速(m/s)33.0平均風速(m/s)1.8太陽輻射總量(MJ/m2)5705.0年平均雷暴日數(天)51.8年平均冰雹日數(天)0.6年平均霜日數(天)

5年平均霧日數(天)28.6年平均相對濕度(%)72年平均本站氣壓(百帕)888.7年平均可照時數(小時)443

.65、河流水系項目區(qū)周邊主要水體為羅閘河。羅閘河為瀾滄江一級支流,起源于保山昌寧縣,流經臨滄鳳慶縣、位于云縣忙懷彝族布朗族鄉(xiāng)忙壞村匯入瀾滄江。流域規(guī)劃河段為羅閘河流入云縣處下寨村斷面至匯入瀾滄江處干流河段,規(guī)劃河段長70.5km。6、水土流失據《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蝕現狀遙感調查報告》,工程所在的云縣水土流失面積占總面積的37.71%,所占比重相對較小,水土流失面積中,以輕度和中度侵蝕為主,極強度和劇烈侵蝕所占比重很少。工程區(qū)地處瀾滄江南岸,根據水利部辦公廳文件〔2013〕188號公告《全國水土保持規(guī)劃國家級水士流失重點預防區(qū)和重點治理區(qū)復核劃分成果》,本項目所在的云縣不屬于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qū)和重點治理區(qū),同時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劃分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qū)的公告》(云政發(fā)〔2007〕165號),項目區(qū)屬云南省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區(qū),故水土流失防治執(zhí)行二級標準。生態(tài)環(huán)境現狀植物植被現狀調查本次生態(tài)環(huán)境現狀調查方法主要包括:收集現有資料法、現場調查和收集遙感資料等。項目區(qū)植被類型及分布情況通過收集資料和現場勘查對項目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現狀進行了調查。項目區(qū)植被在植被區(qū)劃中屬于Ⅱ高原亞熱帶南部常綠闊葉林生態(tài)區(qū)-Ⅱ3瀾滄江、把邊江中游中山山原季風常綠闊葉林、暖性針葉林生態(tài)亞區(qū)-Ⅱ3-1瀾滄江干流中山峽谷水土保持生態(tài)功能區(qū)。本此調查范圍海拔在1100m~1800m之間,在海拔1100m~1500m之間的溝谷區(qū)域主要以灌木林地和人工植被區(qū)為主,主要以云南松、刺芒野古草群落為主。本次調查范圍內植被類型以人工植被為主,周邊分布有少量灌木林地和暖溫性針葉林。評價區(qū)內植被類型特征根據野外實地調查,本項目占地范圍內植被覆蓋度較低,光伏陣列區(qū)主要為耕地,有少許灌木林地。評價區(qū)的優(yōu)勢植被類型為稀樹灌木草叢。評價區(qū)內自然植被大致可劃分為2個植被型、2個植被亞型、2個群系、2個群叢。人工植被包括人工林和旱地。評價區(qū)植被類型見表3-2。表3-2評價區(qū)植被類型統(tǒng)計表類型植被型植被亞型群系群叢自然植被暖性針葉林暖溫性針葉林云南松林云南松、黃毛青岡群

稀樹灌木草叢暖溫性稀樹灌木草叢含云南松、珍珠花的中草草叢云南松、白健稈、刺芒野古草群落人工植被旱地玉米、土豆、烤煙人工林桉樹、核桃樹林暖溫性針葉林:在評價區(qū)內主要是以云南松為優(yōu)勢種組成的暖溫性針葉林,其在云南主要分布于云南亞熱帶北部地區(qū),以滇中高原為主體。評價區(qū)內群落類型:云南松群落。該群落在評價區(qū)主要分布于本項目占地范圍外,項目區(qū)內不涉及。主要位于項目區(qū)北部和中部山脊區(qū)域,分布面積較少。群落高約12m,總蓋度約50%,喬木層以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為優(yōu)勢種,伴生喬木有高山栲(Castanopsisdelavayi)、黃毛青岡(Cyclobalanopsisdelavayi)、滇石櫟(Machilusyunnanensis.)等;灌木層高1.5~2.0m,層蓋度30~50%,主要有珍珠花Lyoniaovalifolia、野拔子Elsholtziarugulosa、大白杜鵑Rhododendron、雞爪刺RubusdelVyi、馬纓花Rhododendrondelavayi、小鐵仔Myrsineafricana、地檀香Gaultheriaforrestii、水紅木Viburnumcylindricum等;草本層層高約0.3~1m,層蓋度約20%~30%,草本植物主要有云南兔兒風Ainsliaeayunnanensis、紫柄假瘤蕨Phymatopsiscrenato-pinnata、紫莖澤蘭Eupatoriumcoelestinum、毛蕨菜Pteridiumrevolutum、蜈蚣草Pterisvittata、三葉懸鉤子Rubusdelavayi、滇龍膽草Gentianarigescens、豬殃殃Galiumasperifolium、白果草莓Fragarianilgeerensisvar.mairei、云南雞足蘭Satyriumyunnanense、西南野古草Arundinellahookeri等。稀樹灌木草叢:稀樹灌木草叢是一類分布較為廣泛的植被類型。目前所見較大面積的稀樹灌木草叢,都是在原有森林長期不斷地受到砍伐或火燒下所形成的一類次生植被。群落以草叢為主,其間散生灌木和喬木。灌木一般低矮,有時高度不及草叢。散生的喬木一般生長不良,不規(guī)則地在成片草叢上散布著。稀樹灌木草叢所具有的明顯的次生性質,首先表現在群落結構并不穩(wěn)定,喬木、灌木和草叢三者的比例常隨地而異。有時,甚至有灌木而無喬木,或有喬木而少見灌木,或局部地區(qū)喬灌木均無而為一片草叢等。所有的草本、灌木、喬木都為喜陽耐旱的種類,而且在耐土壤貧瘠、耐放牧、耐踐踏、耐火燒、萌發(fā)力強等等方面,都有相似之處。該類型主要分布于項目區(qū)周邊區(qū)域及項目區(qū)內(5hm2,主要是項目區(qū)西部區(qū)域光伏版陣區(qū)涉及),群落高約0.8~1.5cm,蓋度為30%,群落層喬木層不發(fā)達,偶見有云南松。灌木層總蓋度約30%,主要有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大白杜鵑Rhododendron、馬桑Coriariauralum等。草本層高0.2~1.0m,層蓋度30%,主要植物有刺芒野古草Arundinellasetosa、紫莖澤蘭Eupatoriumcoelestinum、旱茅Eremopogondelavayi、細柄草Capillpediumparviflorum、四脈金矛Eulaliaquadrinervis、棕矛E.phaeothrix、白茅Imperatacylindrica、白草Pennisetumflaccidum、小菅草Themsdagiganteanhokeri、云南兔兒風Ainsliaeayunnanensis、黃背草Themedatriandrawar.japonica、滇丹參Salviayunnanensis、毛蕨菜P.revolatum、蕨菜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sculum等。農耕作物:種植玉米、稻谷、小麥、蠶豆、烤煙、豌豆、蕎麥等農作物。②經濟植物保護區(qū)內經濟植物有茶葉、核桃、李子、梨、桃、杏、梅、蘋果、攀枝花、棕櫚、芭蕉、柿子、大麻、紅花、云南松、華山松、香樟、紅椿、紫膠、麻等。2、陸棲野生脊椎動物現狀調查評價區(qū)動物種類相對貧乏??晒┲苯咏洕玫膭游镔Y源較少,且絕大多數物種的種群大小低下。野外調查表明,雀形目鳥類和鼠類等少數動物的種群數量較多。①兩棲類在評價區(qū)的農田和村落,屬無尾目Anura,分屬盤舌蟾科Discoglossidae、角蟾科Megophryidea、蟾蜍科Bufonidae、蛙科Ranidae、樹蛙科Rhacophridae和姬蛙科Microhylidae,其中,蛙科Ranidae有4種,角蟾科Megophryidea,樹蛙科Rhacophridae,盤舌蟾科Discoglossidae和姬蛙科Microhylidae。其他的種類較少見。②爬行類項目區(qū)沿線分布有爬行類壁虎科Gekkonidae、鬣蜥科Agamidae、石龍子科Scincidae、游蛇科Colubridae、蝰科Viperidae和眼鏡蛇科Elapidae,其中壁虎科Gekkonidae有1種、鬣蜥科Agamidae有1種、石龍子科Scincidae有2種、游蛇科Colubridae有5種、蝰科Viperidae有2種、眼鏡蛇科Elapidae有1種,評價區(qū)內又以壁虎科Gekkonidae的原尾蜥虎Hemidactylusbowringii較為常見,此外石龍子科Scincidae的銅蜓蜥Sphenomorphusindicum和石龍子Eumeceschinensis也有一定數量。③鳥類在評價區(qū)內記錄得鳥類約有數十種,其中種群數量較大的種類有黃臀鵯Pycnonotusxanthorrhous、樹麻雀Passermontanus等。反映了當地鳥類群落以林棲雀形目的小型鳴禽為主要成分的特點,符合當地以闊葉林為主,兼有草地和農業(yè)植被的生境狀況。常見的種類有山斑鳩Streptopeliaorientalis、八聲杜鵑Cuculusmerulinus、星頭啄木鳥Dendrocoposcanicapillus、家燕Hirundorustica、灰鹡鸰Motacillacinerea、白鹡鸰 Motacillaalba、田鷚Anthusnovaeseelandiae、樹鷚Anthushodgsoni、黑鵯Hypsipetesmadagascariensis、黃臀鵯、、棕背伯勞Laniusschach、黑卷尾Dicrurusmacrocercus、白喉噪鹛Garrulaxalbogularis、鵲鴝Copsychussaularis、棕腹柳鶯Phylloscopussubaffinis、樹麻雀、山麻雀Passerrutilans、灰頭灰雀Pyrrhulaerythaca、灰眉巖鹀Emberizacia等。根據調查,項目評價區(qū)偶有普通鵟Buteobuteo、紅隼Falcotinnunculus、斑頭鵂鹠Glaucidiumcuculoides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活動。④獸類評價區(qū)農耕地和村落周邊活動的鼩鼱科、鼠科,以及在云南松等次生林地活動的云南兔、樹鼩和松鼠科的種類較常見。其余在評價區(qū)均屬少見物種。環(huán)境質量現狀1、水環(huán)境質量現狀本項目位于瀾滄江流域,項目區(qū)周邊地表水為羅閘河,根據《臨滄市水功能區(qū)劃(2015修訂)》,羅閘河為云縣農業(yè)、工業(yè)用水區(qū),規(guī)劃水質目標為Ⅲ類。根據《2020年臨滄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公報》,羅閘河Ⅰ~Ⅱ類水質占比為100%,水質狀況為優(yōu),水質狀況滿足地表水環(huán)境功能區(qū)劃Ⅲ類要求。2、環(huán)境空氣質量現狀 根據《2020年臨滄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公報》,2020年,云縣環(huán)境空氣質量總體保持良好,環(huán)境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huán)境》(HJ2.2-2018)中所述,項目所在區(qū)域為達標區(qū)。根據臨滄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云縣分局公布的《云縣2020年環(huán)境空氣質量信息》,2020年云縣環(huán)境空氣質量監(jiān)測結果見下表。表3-3環(huán)境空氣質量現狀評價表污染物評價指標現狀濃度(μg/m3)標準值(μg/m3)占標率(%)達標情況SO2年平均質量濃度256041.67達標NO2年平均質量濃度1540

7.50

達標PM10年平均質量濃度397055.71達標PM2.5年平均質量濃度183551.43達標CO第95百分位數24小時平均質量濃度

100400027

50達標O3第90百分位數日最大8小時平均質量濃度12116075.63

達標根據上表數據可知,云縣的環(huán)境空氣質量能夠達到《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要求。根據現場勘查,工程區(qū)域屬于典型的農村地區(qū),無大氣重污染工業(yè)分布,且獨立于城鎮(zhèn)之外,環(huán)境空氣質量優(yōu)于縣城,項目區(qū)環(huán)境空氣質量達到《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的要求。3、聲環(huán)境質量現狀項目所在區(qū)域為農村地區(qū),屬于《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2類區(qū),執(zhí)行《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2類標準。建設單位委托云南天倪檢測有限公司和云南云南鑫田環(huán)境分析測試有限公司對升壓站及光伏陣列周邊的村莊進行了聲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測,監(jiān)測結果見表3-4。表3-4環(huán)境噪聲監(jiān)測數據企業(yè)(項目)名稱愛華農牧光伏發(fā)電項目環(huán)境現狀檢測備注檢測日期2021-

2-19時段Leq點位晝間夜間升壓站中心48.835.4下老董山52.737.0空空村53.445.6三家村52.544.2新村49.835.5下村52.036.7小忙卓49.239.5邵家地51.643.3長田壩53.336.4坡腳54.040.4牛圈箐村55.241.2牛圈箐村散戶15

.035.7牛圈箐村散戶249.140.3檢測日

2022-3-9白虎山53.037.0梅樹山54.035.0羅家55.038.0范家山47.034.0根據現場調查和踏勘,工程區(qū)域屬于典型的農村地區(qū),區(qū)域無工礦企業(yè)分布,無工業(yè)噪聲污染源,僅有極少量的當地居民社會生活噪聲。根據監(jiān)測資料,項目區(qū)聲環(huán)境滿足《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2類標準要求。因此,工程區(qū)域聲環(huán)境質量現狀能滿足《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2類標準要求。4、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現狀根據現場踏勘,本項目占地范圍內植被覆蓋度較低,項目區(qū)內占地主要為耕地,周邊分布有少許灌木林地,工程區(qū)域植被單一,生物多樣性單調,評價區(qū)內未發(fā)現國家級和省級保護植物。擬建項目區(qū)內無狹域特有動物和植物。評價區(qū)動物種類相對貧乏??晒┲苯咏洕玫膭游镔Y源較少,且絕大多數物種的種群大小低下。野外調查表明,雀形目鳥類和鼠類等少數動物的種群數量較多。綜上,項目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一般。環(huán)境敏感區(qū)1、環(huán)境敏感區(qū)根據“臨滄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云縣分局關于石門坎光伏發(fā)電項目、愛華農牧光伏發(fā)電項目、阿柱田光伏發(fā)電項目的選址意見”,本項目不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和環(huán)境敏感區(qū)。2、公益林根據臨滄市林業(yè)和草原“愛華農牧光伏發(fā)電項目、阿柱田光伏發(fā)電項目、石門坎光伏發(fā)電項目選址意見”,阿柱田光伏發(fā)電項目選址用地范圍不涉及國家和省級公益林。3、基本農田根據云縣自然資源局“關于石門坎光伏發(fā)電項目、愛華農牧光伏發(fā)電項目、阿柱田光伏發(fā)電項目的選址意見”以及疊圖結果,阿柱田光伏電站不涉及占用基本農田。與項目有關的原有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問題無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目標經調查,本項目不涉及自然保護區(qū)、風景名勝區(q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和珍稀物種集中分布區(qū)等環(huán)境敏感區(qū),工程影響范圍內也未發(fā)現古樹名木分布。項目建設區(qū)周邊500m范圍內分布有下螞蝗箐、羅家、大平田等敏感保護目標。主要環(huán)境保護目標見表3-5和表3-6。表3-5大氣環(huán)境保護目標一覽表類別保護目標名稱坐標保護對象保護內容環(huán)境功能區(qū)相對廠址方位相對廠界距離XY大氣環(huán)境羅家100.202124.5599居民12戶43人《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西北側40m范家山100.223924.5748居民13戶42人東側20m梅樹山100.224924.5728居民23戶79人東南側30m白虎山100.231724.5653居民36戶136人北側20m螞蝗箐100.228724.5405居民11戶38人東北側160m大平田100.202624.5626居民8戶26人西北側120m瓦窯村100.200424.5624居民4戶11人西側350m茶房村100.216824.5602居民24戶86人東南側120m高家莊100.231724.5669居民12戶40人東北側120m田心100.234124.5624居民18戶73人東南側150m小村山100.235724.5516居民9戶26人東南側200m田壩心100.245524.5396居民8戶26人南側180m回營100.247724.5690居民42戶156人北側230m新寨100.245124.5694居民86戶315人西北側360m大丙邊100.260924.5687居民40戶152人北側230m長地方100.252924.5535居民25戶89人西北側110m田房100.254924.5555居民21戶78人北側320m粉團村100.263424.5499居民31戶112人東北側80m丁家山100.249924.5515居民7戶25人西北側350m代家莊100.241324.5449居民43戶164人西北側230m上半坡100.278924.5502居民15戶57人東北側380m長壩田100.240324.5240居民36戶115人北側40m坡腳100.236324.5217居民45戶156人西側220m邵家地100.235724.5139居民42戶146人西側140m小忙卓100.240124.5075居民28戶93人南側100m牛圈箐100.268324.5159居民35戶115人東南側10m團山100.258924.5104居民21戶83人西南側420m新寨100.250324.5038居民29戶114人北側340m岔河100.235124.4979居民86戶415人西北側400m表3-6項目區(qū)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主要環(huán)境保護目標一覽表環(huán)境要

保護對象位置關系控制污染和生態(tài)保護目標影響途徑水環(huán)境羅閘河與光伏板區(qū)最近距離300m《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質要求生產生活污水排放,施工擾動茂蘭河與光伏板區(qū)最近距離50m生態(tài)環(huán)境植被、植物、動物項目區(qū)內減少破壞面積,進行植被恢復施工占地,廢污水排放水土保持項目區(qū)水土流失防治一級標準施工開挖、棄渣聲環(huán)境羅家(12戶43人)離項目光伏板區(qū)最近距離40m《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2類標準施工開挖、運輸及光伏面板安裝范家山(13戶42人)離項目光伏板區(qū)最近距離20m梅樹山(23戶79人)離項目光伏板區(qū)最近距離30m白虎山(36戶136人)離項目光伏板區(qū)最近距離20m長壩田(36戶115人)離項目光伏板區(qū)最近距離40m牛圈箐(35戶115人)離項目光伏板區(qū)最近距離10m施工人員項目區(qū)施

期揚塵

機械煙氣及車輛尾氣;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噪聲工程施工工程運行評價標準環(huán)境質量標準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項目所在區(qū)環(huán)境空氣質量執(zhí)行《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標準限值見表3-7。表3-7環(huán)境空氣質量評價標準值單位:μg/m3項目TSPSO2PM10NO2年值20060704024小時平

值300150150801小時平均值-500-2

0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項目所在區(qū)域為農村地區(qū),屬于《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2類區(qū),聲環(huán)境質量執(zhí)行《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標準,標準值詳見表3-8。表3-8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等效聲級LeqdB(A)執(zhí)行標準級別標準限值晝間夜間《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6050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本項目位于瀾滄江流域,項目區(qū)周邊地表水為羅閘河,根據《臨滄市水功能區(qū)劃(2015修訂)》,羅閘河為云縣農業(yè)、工業(yè)用水區(qū),規(guī)劃水質目標為Ⅲ類,故本項目環(huán)境質量標準執(zhí)行《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標準。標準值詳見表3-9。表3-9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單位:mg/L項目標

值項目標準值項目標準值水溫周平均最大溫升≤1周平均最大溫升≤2pH(無量綱)6~9高錳酸鹽指數≤6DO≥5COD≤20BOD5≤4NH3

N≤1.0總磷≤0.2總氮≤1.0銅≤1.0鋅≤1.0氟化物≤1.0硒≤0.01砷≤0.05汞≤0.0001鎘≤0.005鉻(六價)≤0.05鉛≤0.05氰

物≤0.2揮發(fā)酚≤0.005石油類≤0.05陰離子表面活性劑≤0.2硫化物≤0.2糞大腸桿菌(

/L

10000污染物排放標準大氣污染物本項目施工期產生的大氣污染物執(zhí)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其他顆粒物“表2新污染源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無組織排放監(jiān)控濃度限值,排放限值詳見表3-10。表3-10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監(jiān)控濃度限值監(jiān)控點濃度mg/

3顆粒物周界外

度最高點

.0噪聲施工期噪聲執(zhí)行《建筑施工場界環(huán)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即晝間70dB(A),夜間55dB(A);營運期噪聲執(zhí)行《工業(yè)企業(yè)廠界環(huán)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2類標準,即晝間60dB(A),夜間50dB(A)。水污染物排放本項目施工期廢水經沉淀處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及灑水抑塵;運營期產生的生活廢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綠化,化糞池定期清掏作為周邊林地的有機肥料。本項目無廢水外排,故不設廢水排放標準。回用水執(zhí)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