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工程學考察報告-長春南湖公園_第1頁
生態(tài)工程學考察報告-長春南湖公園_第2頁
生態(tài)工程學考察報告-長春南湖公園_第3頁
生態(tài)工程學考察報告-長春南湖公園_第4頁
生態(tài)工程學考察報告-長春南湖公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態(tài)工程學南湖公園考察報告PAGE1-生態(tài)工程學南湖公園考察報告目錄1 吉林省長春市南湖公園的自然概況 11.1 吉林省長春市南湖公園的歷史概況 11.2 吉林省長春市南湖公園的現(xiàn)今概況 21.3 吉林省長春市南湖公園的地理概況 31.4 吉林省長春市南湖公園的群落概況 31.4.1 對于群落的介紹 31.4.2 吉林省長春市南湖公園群落簡介 31.5 吉林省長春市南湖公園導游圖 32 考察路線 43 考察內容 44 考察結果與分析 44.1 針葉林群落 44.2 闊葉林群落 54.3 針闊混交林群落 54.4 疏林灌叢群落 64.5 湖岸濕地 64.6 湖岸上的植被群落 65 對南湖公園植物群落建設的一些建議 75.1 增加植物物種多樣性 75.2 增加觀賞性 75.3 減少楊柳科樹木 7參考文獻 7

吉林省長春市南湖公園植物群落考察報告在那些有人居住的地方,人類為了生存,大部分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被改造為城鎮(zhèn)和農田,原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及功能退化。隨著人口的持續(xù)增長,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也在增加,環(huán)境污染、植被破壞、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生態(tài)問題逐漸嚴重。城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公園是喧鬧繁華的城市生活中難得的一方凈土,是高樓林立的現(xiàn)代化城市中寶貴的一片綠洲,在拓寬市民生活空間、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南湖公園被稱為市內森林公園,對其植被群落的調查便顯得尤為重要。筆者于2006年11月23日對南湖公園內的植物群落進行了考察,特作此考察報告。吉林省長春市南湖公園的自然概況長春市南湖公園——我國最大的市內森林公園。始建于1937年。它位于長春市朝陽區(qū)西南部,面積約為222平方米,為僅次于頤和園的國內第二大園。東北西三面分別與工農廣場、南湖廣場、新民廣場為鄰,西南為南湖賓館。從空中俯瞰南湖公園,形狀近似啞鈴,東西窄,南北長,水域面積約為92平方米,與北京頤和園水域面積相等,水深一至九米。湖上建有大橋——南湖大橋,貫穿公園東西,將南湖水域一分為二,形如雨后之彩虹,又有溝塹變通途之功效。吉林省長春市南湖公園的歷史概況建國前夕,在南湖公園的所在地理位置,有來自西、南、北的三條水溝,旱季可跨越;西南有三個泉眼,噴水量不大,但長流不息,過往行人常在這里品嘗清澈的泉水。1937年攔壩蓄水,形成了如今的人工湖,在偽滿時期被稱為叫黃龍公園,到了國民黨時期改名為南郊公園,又到了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將其更名為南湖公園,并投資擴建,大量栽植花草樹木,先后修建了湖心島、游泳場、拱橋、玉帶橋、四亭曲橋、南湖大橋以及一萬多米長的湖濱小路等。在日本人制定的《大新京都市計劃》中,首次提出有關南湖公園的規(guī)劃問題。這份計劃根據(jù)城市的自然環(huán)境、降雨量,利用伊通河的幾條小支流,筑壩形成人工湖,然后實行分流制排水,即污水排入伊通河,雨水存貯于人工湖。南湖公園正是基于這種設想,利用了伊通河支流興隆溝的水源,日偽政府于1937年沿今天的工農大路修筑了這條高10米,長800米的攔河壩,最終形成了今天這個人工湖——南湖。南湖公園正好地處于工農廣場,南湖廣場和新民廣場所形成的等腰三角形的中間,1948年前這里是一座木橋,名叫垂虹橋,8月國民黨軍隊為阻止解放軍對長春的進攻,放火把木橋燒毀了。今天這座大橋建成于1979年,故稱南湖大橋。淪陷時期,南湖—黃龍公園和當時的兒玉公園、大同公園等其它幾個公園構成了城市的主要人文景觀,在這些公園中,南湖公園的水域面積最大,它不僅具有公園排水的作用,同時還兼有城市備用水源的功能。從淪陷時期的地圖上,可以看到公園北門的入口處有一塊預留地,日本人計劃在這個位置建立一座宣戰(zhàn)紀念塔,以紀念太平洋戰(zhàn)爭的爆發(fā)和勝利。1988年,一座長春解放紀念碑在這個位置上建成。吉林省長春市南湖公園的現(xiàn)今概況南湖公園內分為湖區(qū)、林木區(qū)、花卉區(qū)三個區(qū)域。湖區(qū)——占全園面積40%,有垂釣區(qū)、游泳區(qū)、游覽區(qū)、游樂區(qū)。林木區(qū)——占地100多公頃,公園里栽植各種樹木120多種,11萬余株,占園內面積50%。林蔭如冠,一派自然風光,是夏季消暑乘涼的好地方?;ɑ軈^(qū)——以牡丹、月季、大麗花最多,花開時節(jié),百花爭艷,艷麗奪目。這里的風景秀麗宜人,隨著季節(jié)的更迭,展示著她迷人的豐姿。春天,陽光和煦,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絢麗迷人;盛夏,這里是休閑游覽的勝地,座落在湖中心的湖心島,好似一顆明珠,吸引著來往的游客;金秋,湖面如鏡,岸邊各種花草樹木色調深淺間雜,十分美麗;嚴冬,冰封湖面,銀裝素裹,一片北國風光。是長春市民休憩和游覽的主要場所。如果站在南湖大橋上倚欄北望,眼前便出現(xiàn)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看上去好象盛開在水面上的一簇簇飄動的鮮花。各種回橋亭閣與湖光林色相映成韻,令人留連忘返。吉林省長春市南湖公園的地理概況南湖公園海拔在300米以下,氣候屬于濕潤區(qū)向半濕潤區(qū)過渡地帶,大陸性氣候明顯,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降水少。吉林省長春市南湖公園的群落概況對于群落的介紹群落這一概念最初來自于植物生態(tài)學的研究。目前群落可定義為在特定空間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種類組成及其與環(huán)境之間彼此影響、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結構,包括形態(tài)結構與營養(yǎng)結構,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體(李博,2000;孫儒泳,2002)。吉林省長春市南湖公園群落簡介南湖公園的生態(tài)植物群落主要分為5個:針葉林群落、闊葉林群落、針闊混交林群落、疏林灌叢群落、湖岸及湖岸濕地。吉林省長春市南湖公園導游圖考察路線從面對新民廣場的正門進入,穿過紀念碑官場、游樂區(qū)直至湖邊,沿湖逆時針方向繞走一周至南湖大橋再至新民廣場門??疾靸热輰τ谀虾珗@內的植被的種類、分布以及群落的演替情況進行考察。由于考察時間為初冬,針葉植物仍然郁郁蔥蔥,但是有大部分闊葉植被葉片已經成枯黃狀,落葉植物的大部分葉片已經脫落,可能對考察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又由于湖面已經結了一層薄薄的冰,對于水生植物的考察也有一定的影響??疾旖Y果與分析南湖建湖時天然植被已被破壞,現(xiàn)存植物群落中草本植物群落大多為天然的(這些群落多在林間空地和路旁,面積不大);木本植物群落個別為天然殘留,多數(shù)是人工栽培群落,又由于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嚴重,因此群落結構簡單,種類組成優(yōu)勢種單一,不同類型差異較大。根據(jù)其植被現(xiàn)狀,將南湖公園劃分為5個群落,分述如下:針葉林群落針葉林是指以針葉樹為建群種所組成的各種森林群落的總稱。它包括各種針葉純林、針葉樹種的混交林以及以針葉樹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南湖公園中的針葉林群落主要由油松群落;油松+樟子松群落;紅皮云杉群落;樟子松群落;紅皮云杉+油松群落及落葉松群落組成。在公園內分布廣,面積大,全為人工群落,結構簡單,只有喬木層,沒有灌木層。多為同齡林,高度一致,分布均勻。闊葉林群落主要由旱柳群落,主要分布在湖邊,道路兩旁等;白樺群落,單一白樺樹中,均為同齡樹、高度一致,分布均勻;赤楊群落、小青楊群落,主要分布在道路兩旁等;家榆群落;小青楊+刺槐群落;山槐群落及色木槭群落等組成。植物種類較多,約有70多種,占公園內種類的1/5。草本層較其它類型發(fā)達,灌木仍很少,多為人工種植,零散分布,沒有形成灌木層。針闊混交林群落主要由油松+家榆+紫丁香群落,分布范圍較廣;油松+家榆群落及油松+小青楊群落組成。有些闊葉樹如小青楊,據(jù)了解多是50年代初栽植的,因此已成為過熟林,不少樹木已枯死,枯死后形成林間空地。該類型群落結構復雜,有灌木層,草木層也較發(fā)達。種類組成較豐富,約50種,喬木樹種除家榆為自然生長外,其它均為栽植的。灌木種類和數(shù)量均不多,草本層較針葉林下發(fā)達的多,油松+家榆群落由于郁閉度低,草本層的蓋度可達80%以上。疏林灌叢群落主要由旱柳+鼠李+興安胡枝子群落;小青楊+刺槐+紫丁香群落;紫丁香群落及桃葉衛(wèi)茅群落構成。該群落面積較小,草本群落不發(fā)達,灌木層連續(xù)的較少。小青楊多因樹齡大而枯死。林下灌叢多在215~3米左右,層次單一,蓋度較低。部分灌木僅在單一群落出現(xiàn),如茶條槭,灌木群落特征不十分顯著。湖岸濕地主要由旱柳+紫丁香群落;蘆葦群落;菖蒲群落及蓮花群落構成。主要挺水植物群落有蘆葦、香蒲、蘆葦+香蒲和菖蒲群落,這些群落多在南湖西南側湖邊濕地,面積不大,種類組成單一。湖岸上的植被群落位于南湖大橋北面,為溫帶闊葉林生物群落,優(yōu)勢種為殼斗科的落葉喬木,如山毛櫸屬、櫟屬等,其次為樺木科、楊柳科、榆科的一些喬木種。其葉無革質硬葉現(xiàn)象,一般也無茸毛,呈鮮綠色。樹干長有很厚的皮層保護,芽有堅實的芽鱗保護。現(xiàn)在已經完全落葉,可想而知,春季萌發(fā)新葉,夏季形成郁閉林冠,秋季葉片零落,季相變化十分顯著。這片樹林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成層結構明顯,喬木層組成單純,高15至20米,林冠形成波狀起伏的曲面。灌木層一般比較發(fā)達。因為草本植物生長期和開花期的不同,所以草本層季節(jié)變化十分明顯。此處群落分層明顯,生態(tài)系統(tǒng)較穩(wěn)定。對南湖公園植物群落建設的一些建議增加植物物種多樣性在南湖公園的植物群落中,雖整體植物物種較豐富,但在單一群落中,物種單一,大部分缺少灌木層,很難形成相對較穩(wěn)定的群落,而物種多樣性對促進群落形成、發(fā)展、演替,及達到頂級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增加觀賞性作為一個公園,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陶冶人、感化人,使厭倦了喧鬧繁忙的城市生活的人們找到一方凈土,也有了親近自然的機會。而在一些單一群落中顏色過于統(tǒng)一,物種單一,雖方便種植與管理,但忽略了人的感觀享受。減少楊柳科樹木由于楊柳科樹木,在夏季風景正處迷人時,楊絮、柳絮漫天飛舞,造成嚴重的空氣異物污染,使人們厭于來公園休閑娛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