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通敵叛國與清朝的應對_第1頁
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通敵叛國與清朝的應對_第2頁
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通敵叛國與清朝的應對_第3頁
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通敵叛國與清朝的應對_第4頁
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通敵叛國與清朝的應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通敵叛國與清朝的應對

在中華民族的長期發(fā)展過程中,隨著漢族的形成和發(fā)展,“漢人”一詞出現(xiàn)了。清人在《漢奸辨》中說:“中國漢初,始防邊患,北鄙諸胡日漸交逼?;蚺c之和親,或與之構兵。由是漢人之名,漢奸之號創(chuàng)焉……所謂真漢奸,助異種害同種之謂也?!?p49)漢奸原指漢族的敗類,今指投靠外國侵略者甘心受其驅使、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人。漢奸有兩個特征:1.主觀上有投敵叛國、甘為敵用的故意;2.客觀上有危害民族利益、通敵叛國的行為。兩個特征都具備的就是真漢奸,簡稱漢奸;為勢所迫、為敵所用而非真心為之的是假漢奸,假漢奸是可以爭取和改造的。漢奸古已有之,近世亦然。長期以來,史學界對甲午戰(zhàn)爭中漢奸的研究沒有給予足夠重視,本文擬對此作初步探討。一、通過叛徒向敵人投降甲午戰(zhàn)爭時期,漢奸的賣國行徑表現(xiàn)在:(一)軍引日兵,進取金是日提高對外交流的重要手段日軍經(jīng)常用小恩小惠誘使那些沒有民族氣節(jié)的敗類為其海陸軍引水引路,攻擊清朝軍隊。在山東成山,“倭船中有一華人,改西裝,在彼船作舌人”(上冊,p330)。在海州,“倭以鈔票誘沿海漁戶,令作向導”(p96)。由此可見,誘之以利,是日軍收買中國人做漢奸的重要手段。日軍出國作戰(zhàn),對中國的風土人情、地形地貌了解有限。雖然中日“系同文之國”,長相“與華民相類”,(p3566)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民族,因而華人與日人“語言不通,加之風俗習慣相異”(p561),若沒有漢奸的幫助,日軍的許多軍事行動將難以順利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利用漢奸引路引水,就成為日軍戰(zhàn)勝清軍的利器。在大高嶺的戰(zhàn)斗中,“奸民黃連群之子引日兵乘夜劫營,統(tǒng)領永山死,全軍退駐東北分水嶺”(p2)。在臺灣保衛(wèi)戰(zhàn)中,陷入重圍的日軍雇傭羅金來為向導突圍求救,他們“五次通過敵軍步哨線,每次都有十二三哨兵持槍而來,一一盤問。當?shù)厝?羅金來)巧妙應付”。日軍之所以能夠通過我方防線,實歸功于“當?shù)厝酥畽C智”。(p545)由于情報及時送到,被圍日軍得到援助而突出重圍。(二)被倭國華回粵投資與清朝相比,日本地小人少,大規(guī)模侵清顯得力不從心。利用漢奸“以華攻華”則可以做到一箭雙雕:既可減少日軍傷亡的人數(shù),又可削弱清朝的抵抗力量。這樣,一批為日軍招兵的漢奸應運而生。據(jù)《申報》1894年12月21日記載,廣東新安縣的黃亞池被捕后招供說:“向在東洋貿(mào)易,與倭人稔熟。倭國地狹人稀,兵不足用,遂囑我等回粵代為招兵。同黨共十余人,擬每人招二百名,每名月給糧洋二十元。同黨已分赴各處招募?!庇謸?jù)《申報》1895年8月18日報道,肇慶府恩平縣綠林豪客吳國華被招安后投效臺灣,“今春奉臺撫唐薇帥札委回粵招兵,前后數(shù)次,共招集勇丁數(shù)千人皆在中途販與日人”。為倭招兵的漢奸北到盛京南到廣東,幾乎各處都有,甚至天子腳下的畿輔重地京津也不例外。日軍經(jīng)常搶掠中國男子當兵。在遼東花園口“各處搶擄壯丁,將臉漆黑,剪斷頭發(fā),改該國裝束,為打頭陣、擋雷炮之用”(下冊,p318)。在臺灣九芬橋之戰(zhàn)中,“倭人督我奸民三、四百人來攻,每十二人一隊,兩倭兵持刀督其后”(p96)。大量華人被迫加入日軍,成為日軍與清軍作戰(zhàn)的先鋒與犧牲品。誠然,為倭招兵的定是漢奸,但為倭當兵的并非全出于自愿,有的是為勢所迫為敵所逼,這些人是假漢奸,他們是可以爭取過來的,并且應當從寬處理。(三)創(chuàng)建高校學生情報的東南角充當內(nèi)線、捕殺抗日志士是漢奸的一大罪狀。臺北義軍首領吳德?!笆乃朗諒团_北城”,成為日軍的心腹之患。中日“語言相異,相貌有別,以日本人終究無法深入探知此事”,日軍乃收買某人做漢奸,某人騙取了吳德福的信任后,設計將吳德福等騙到大稻埕某人的家中,“于是九名陰謀者全部落入我軍手中”(p562)。見利忘義,為日軍搜集情報的漢奸人數(shù)眾多,危害最大。這類漢奸,上至清政府軍機處的官員,下至一般平民百姓,幾乎各行各業(yè)都有。戰(zhàn)前,日諜神尾“在天津收買一名清政府軍機處官員,通過他源源不斷地獲得軍機處大量情報”(p11)。據(jù)記載:“倭人間諜時在天津,賄我電報生某,得我行期,遂為所截,我兵輪即逃回威海?!?p17)是為高升號事件。關于高升號事件的起因,亦有學者認為是日諜石川伍一從天津軍械所書辦劉芬處得到了高升號輪船的起航時間。(p14)無論哪種說法正確,都不能否認一個事實:漢奸透露了高升號出航日期的信息。平民百姓為日軍搜集、傳遞情報的也不乏其人。為了報酬,死心塌地為日軍效勞的漢奸大有人在,但也有特殊情況,如四川提督宋慶所部在復州捉獲一名為日軍偵探軍情的金州人張某供認:“倭酋扣其父,而使其偵探:官兵何人在何處”(p61)(四)向東北部官員捐獻金在遼東半島的寧錦關津、海城及山東成山,有很多賣糧濟倭的奸民。據(jù)傳言:“我國奸商代渠辦伙食等物者亦不少”,鄭觀應致信盛宣懷稱“昨于公司內(nèi)搜出米二千余包,椰菜數(shù)百擔”。(p178)個別土豪劣紳為了保護私利,向日軍捐獻金銀,以求得到保護。遼東普蘭店富豪劉雨田,又名劉雷,“家業(yè)巨富,此前曾將金銀獻給第二軍,表示了歸順之意”。同日本人拉上關系的劉雨田有恃無恐,劉向日軍提供了有關我國沿海地區(qū)的大量情報。(p62)日軍占領金州后,建立偽政權金州行政廳,借以對中國人民進行殖民統(tǒng)治。金州行政廳“委員長”(貴霽卿、邱宜祥)為讀書人,委員四人均為商人,“于地方多少擁有名望和財產(chǎn)”。他們“雖無工薪,彼亦欣欣然聽小官之命,慨然宣誓報效之意”(p6)。認賊作父、擔任偽職對中國人民進行殖民統(tǒng)治的這些人,是徹頭徹尾的漢奸。(五)日嫌犯p49戰(zhàn)爭時期,清軍的通訊主要靠電報來完成,因而保護電線意義重大。1894年7月21日,電報局總辦盛宣懷通飭各省督撫將軍:“乞速密飭沿線路各營、縣,責成地方董保,按地界認真保護,俾免疏虞?!?上冊,p13)據(jù)《申報》1894年10月11日記載,盡管清朝加強了對電線的保護,“有倭人所雇漢奸四名,在旅順割斷水雨電線,經(jīng)官獲住,想盡法懲也”。漢奸及日軍的破壞,經(jīng)常使清軍的通訊聯(lián)絡中斷,造成指揮上的混亂。為侵略中國,日諜瘋狂搜集中國的軍事情報。日諜與中國人語言相異、相貌有別,只要仔細辨認是不難識破其真相的。但個別漢奸私放日諜,蔡廷標私放宗方小太郎就是一個典型例子。1894年7月奉命調(diào)查北洋艦隊動向的宗方化裝成中國商人,數(shù)次潛入威海衛(wèi)軍港區(qū),“終于探知北洋艦隊十四只起航日期”。宗方的活動為中國官方發(fā)覺,該諜匆匆逃離威海衛(wèi),返滬途中遇到熟人蔡廷標。(p48)時任長江水師中營撫標把總的蔡廷標明知宗方是日諜,官府“懸賞數(shù)百金以購公等”,卻姑念舊誼,說:“若一旦知君為東人,恐我無見君之期矣?!泵囟恍?知而不捉,使“專為捕予特由上海官府派遣來船者……彼不再詰問而去”(p118)。宗方逃過一劫,在上海將情報發(fā)往日本大本營。日本海軍據(jù)此制定了偷襲北洋艦隊的計劃。(p48)9月17日黃海大戰(zhàn),北洋艦隊受到重創(chuàng),從此一蹶不振,直到威海衛(wèi)戰(zhàn)役中被徹底消滅。漢奸蔡廷標私放日諜產(chǎn)生了嚴重后果,導致北洋海軍遭到滅頂之災。(六)與日人作明確代探甲午戰(zhàn)爭中,與日人有密切貿(mào)易往來且民族意識淡薄的中國商人、官員及其子弟,走上叛國投敵之路成為漢奸的不乏其人。上海某官員之子略知日語,與日人成為莫逆而甘做漢奸,“與日人代探消息”。戰(zhàn)爭爆發(fā)后“特赴日本代為招搖,謂日本海軍勝我十倍”(p40),從大阪到長崎,該漢奸大肆宣揚“華兵糧餉無多,全不準備,非在高麗搶奪萬難有濟”。(p46)似此漢奸,播惡語于敵國,泄露祖國機密,實在令國人憤慨。漢奸在甲午戰(zhàn)爭中的種種叛國投敵行為,極大地便利了日軍的攻掠,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使清軍處處陷入被動挨打的不利境地,是導致清朝甲午慘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二、清朝彌補了預防和懲罰叛徒的不足清政府在處理漢奸方面存在一些失誤,表現(xiàn)在:(一)劉芬推進了日本軍火情報,防止了日浚人從其生長戰(zhàn)前當中日關系日趨緊張時,清政府目光短淺,沒有對那些經(jīng)常與日本人接觸的官員、仆役、商人等進行訓誡,使其提高警惕,避免淪為民族罪人。結果那些民族立場不夠堅定者禁不住日諜的誘惑,或出賣情報,或包庇日諜,成為戰(zhàn)爭爆發(fā)后第一批浮出水面的漢奸。天津的劉芬與營口的潘玉田父子即屬此類。北洋軍械局書辦劉芬與日諜石川伍一認識后“給他開過海軍炮械清單”。后來石川托劉“查開營伍情形”,劉“照冊寫出,封在信內(nèi)交王大順便帶回”。(p93)劉芬的罪行為石川所證實。石川還供認:七月二日,日諜神大人在裕太飯館宴請中堂親隨之人“商議密事,遇有緊急軍報,即行飛電……打電報叫日本打高升船官兵的信,是中堂衙門里送出來的,電是領事府打的,說的皆是實話”(p235)。由此看來,李鴻章身邊的許多人在與日諜的推杯換盞中成了出賣軍情的漢奸。李鴻章權傾朝野,尚不知約束訓誡其手下人注意保守機密、與日人保持必要的距離,其他官員與平民百姓就更沒有防患于未然的先見之明了。例如,以做大豆生意為掩護的日諜山本條太郎戰(zhàn)時被營口油坊主潘玉田父子隱藏在東永茂油坊的地下室“協(xié)助日本海陸軍情報機關搞‘機密行動’……屢建奇功”(p55)。豐島海戰(zhàn)與黃海海戰(zhàn)的失利及劉芬叛國通敵案的破獲,使國人認識到漢奸的危害。面對氣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軍、無孔不入的日諜與叛國投敵的漢奸,朝臣紛紛上奏折要求防奸除奸。光緒帝下諭“飭將各漁船挨編字號,責令聯(lián)保”(卷三四四,p408),希望通過推行保甲制度,遏制漢奸的產(chǎn)生。漢奸問題開始引起國人的高度重視,然而懲辦漢奸卻非易事,因為漢奸深藏不露、行事詭秘,很難辨認。漢奸猖獗,危害極大,一方面因為漢奸難辨,另一方面,清政府難以預料到漢奸可能造成的損害,更沒有預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給與日人交往者以訓誡,教國人以辨奸之術。當漢奸問題出現(xiàn)后才認識到危害性,采取補救措施,亡羊補牢,為時已晚,錯過了遏制漢奸產(chǎn)生的最佳時機。(二)項目關鍵:重罪輕判有關法律規(guī)定:“凡將我國軍務等情,達之于敵……情重者,得以死罪處之?!?卷七,p35)“居民甘心為敵充當向導者,即以奸細論,而以死罪處之”。(卷一○,p19)清律:十惡之三“曰謀叛。謂謀背本國,潛從他國”(p9473);“十惡之人,王法所必誅”(p9479)。戰(zhàn)爭爆發(fā)后,天津偵破了劉芬通敵叛國案,漢奸劉芬依照國法被判斬首。另外,在廣東為倭招兵的黃國華等也被梟首示眾。總的來講,漢奸因事泄被處死的為數(shù)不多。以劉芬案為例,只有劉芬被殺,高順等六人或被判斬監(jiān)候或被判監(jiān)禁。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重罪輕判的情況呢原因在于這一案件牽涉到李鴻章的外甥張士珩、親信羅豐祿及直隸總督衙門里的一大批人。(p60)所以,案發(fā)后李鴻章先是將此案隱匿不報,繼又拖延搪塞、篡改供詞,終則重罪輕判,大事化小。當權者懲治漢奸輕描淡寫、曲意庇護,難怪時人評論說:“如此辦法,奸細越多,膽越大矣?!?下冊,p115)為遏制漢奸的蔓延之勢,有識之士建議:“查出漢奸即行正法,匿藏之家照律加罪?!?p456)議論歸議論,真正到了處理漢奸的案件時,當局出于種種考慮,仍然會重罪輕判。如“倭人改裝入內(nèi)地者,當?shù)浪徒辉搰I事罰洋一元五角,釋放了事;華人通同者,亦釋放銷案”(下冊,p115)。正因為清政府對漢奸的制裁力度不夠大,沒有起到應有的懲戒作用,因而戰(zhàn)爭期間各種投敵叛國行為屢禁不止,大小漢奸應運而生,從內(nèi)部破壞清朝的反侵略戰(zhàn)爭,最終導致了清朝在甲午戰(zhàn)爭中遭遇慘敗。關于清朝對漢奸的懲治,有人指出:清政府對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內(nèi)奸姑息遷就,制裁不力,有時根本不加制裁。(p60)這個評價基本符合歷史事實。(三)治安管理三資企業(yè)對關聯(lián)用藥的處置設計考察對于那些通敵叛國、甘心事敵的罪大惡極的漢奸,不殺不足以伸國法而平民憤,因而對他們處以極刑是理所當然的。但漢奸中被脅迫當兵者、搜尋情報者、賣糧濟倭者,究其實,這些人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但他們大部分是為勢所迫,主觀上并不想投敵叛國成為民族罪人,因而是假漢奸,只要感化有方、處置得當,他們是可以棄暗投明、化奸為良的。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戶科給事中洪良品建議:“今為制御漢奸之法,請于軍中明懸一令,有能殺其酋來歸者,立予以官并賞銀兩若干兩……陣前棄械來投者收用,并酌賞銀兩?!?p503)欽差大臣劉坤一在致黑龍江將軍曾祺的咨文里對漢奸的處置作了明確指示。他說:“亟應嚴飭各營,遇有前項逃出勇丁民人與臨陣乞命者,但系中國口音,無論是否剪發(fā)涂面,一概不準妄殺。派員護送行轅驗問明白,即當挑選入伍效力;否則,資遣回家,務令得所。并應出示曉諭被寇擄脅勇丁人等,須各猛省,自覓生機,毋得觀望,甘為敵用,致被反叛之名,而罹噬臍之禍?!?p326)應該說,洪良品獎勵漢奸反正的建議與劉坤一妥善安置來歸漢奸的指示都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肯定。但是,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一方面上級的意圖變成將士的實際行動是非常困難的事,況且清制:斬獲敵人首級有重獎,而對士兵誘漢奸來降卻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漢奸懼怕被殺而不敢貿(mào)然來降;另一方面,在清軍節(jié)節(jié)潰退的情況下,清政府寬大處理漢奸的政策也不可能為在日軍中效力的漢奸們所知曉。反過來講,即使那些不愿當漢奸的人想棄暗投明,面對屢戰(zhàn)屢敗、節(jié)節(jié)潰退的清軍,他們也會望而卻步。在有關甲午戰(zhàn)爭的龐雜史料中,我們幾乎找不到漢奸主動來降的事例,這正說明漢奸問題產(chǎn)生以后,清朝在分化瓦解漢奸、促使尚有良知的漢奸棄暗投明的策反工作是多么無力與無效。三、中間諜的社會原因歸納起來,甲午戰(zhàn)爭中出現(xiàn)漢奸,有以下原因:(一)教化百姓知恥守節(jié)進入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統(tǒng)治日益腐朽、列強頻繁侵略、此起彼伏農(nóng)民起義的打擊、水旱災害的侵襲,封建經(jīng)濟千瘡百孔,國家財政捉襟見肘,人民生活日益艱困,清朝陷入民窮財盡的窘境。百姓的貧困為日諜日寇的誘降活動提供了可乘之機?!百寥顺讼墩T惑,啖以錢糧……窮餓愚民,遂樂為之所用”(p450)。要解決漢奸問題,首先必須解決老百姓的吃飯穿衣問題。在百姓溫飽的基礎上,才談得上教化百姓知恥守節(jié)。管子說:“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贝_實道出了物質(zhì)與意識辯證關系的真諦。在遼東半島,“上年荒歉異常,加以倭賊所至搜掠,土匪繼之,劫食一空,村聚窮民,菜色滿路”(p462)。在這種情況下,少數(shù)缺乏民族意識、意志薄弱者為倭所誘,成為漢奸也就不足為奇了。可見,經(jīng)濟的極端困難,是漢奸產(chǎn)生的最根本原因。(二)災荒之余論官吏昏庸,不關心民間疾苦,陷民于水深火熱之中,為漢奸的產(chǎn)生提供了現(xiàn)實土壤。在遼東戰(zhàn)區(qū),“關外近歲大荒之后,繼以重兵,天災流行,民不聊生。錦州等處,盜風日熾,搶往劫來,所在多有。良善之家至鬻妻子為食,困苦流離,野有餓殍”(p449)。負責向前線轉運軍糧的葉溶光,目睹農(nóng)村慘象,只能無奈地嘆息:“雖目擊時艱,又苦轉運沖繁,責非守土,不能擅上請賑之書。”(下冊,p423)在前線指揮作戰(zhàn)的湖南巡撫吳大澄,目睹餓殍遍野,耳聽饑民哀號,于心不忍,以個人名義籌措數(shù)萬兩白銀,開展戰(zhàn)地賑災,深受百姓歡迎;又上書朝廷希望安撫饑黎、“收拾民心”。朝廷答復說:賑濟災荒,應是地方官的責任,可由盛京將軍“察看”、“辦理”,吳大澄不必過問。(p11)但是,有守土責任、有向上級反映災情請求賑濟義務的地方官卻是“有司不以告,長吏若無聞”(p450),其結果是“官未報,不能請賑”(p184)。受到荒災、兵災雙重折磨的百姓,不能從政府手中得到賑濟,卻受到日諜日寇的重利誘惑,窮餓饑民遂為所用,受日人的驅使成為漢奸。由此可見,僵化的管理機制、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是漢奸產(chǎn)生的政治原因。(三)人民群眾中的犯罪率不斷上升,是整個革命時期社會清政府不發(fā)動人民而只依靠官員和軍隊抗倭鋤奸,這就使得鋤奸保國運動呼聲高戰(zhàn)果小。戰(zhàn)爭爆發(fā)后,清軍船沉師挫,又值劉芬案破,反內(nèi)奸的呼聲日高,各地相繼破獲一批漢奸案??偟膩碇v,偵破的案件、捕獲漢奸的數(shù)量有限,且絕大部分是官府偵破和軍隊捕獲的,真正由老百姓檢舉揭發(fā)而捕獲的漢奸很少。多數(shù)漢奸,如向日軍提供情報的劉雷、包庇日諜的潘玉田父子,都順利地度過了戰(zhàn)爭時期而沒有被揭發(fā)出來。這些漢奸的惡行,其鄉(xiāng)鄰沒有覺察是不可能的,可悲的是清政府沒有充分發(fā)動廣大人民辨奸鋤奸,因而使其圖謀得逞,逃脫了被懲處的命運?!皯?zhàn)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p511)。不發(fā)動全國人民抗倭鋤奸,給日人誘奸以可乘之機,給漢奸的產(chǎn)生以適宜的土壤,這是導致漢奸猖獗的重要原因。(四)助漢逐滿,為漢界“一人”在清代,廣大人民沒有條件受到教育,處在愚昧麻木狀態(tài),民族意識淡漠,思想覺悟低下,易于上當受騙。占領安東后,日本第一軍發(fā)布告示說:“夫貴國民族與我國民族同種、同文、同倫理,有偕榮之誼,不有與仇之情也。”以拉近與中國人的距離。為離間滿漢關系,日軍號召漢人“逐滿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