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論試模擬題及考點_第1頁
2021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論試模擬題及考點_第2頁
2021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論試模擬題及考點_第3頁
2021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論試模擬題及考點_第4頁
2021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論試模擬題及考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論試模擬題及考點

1.最早明確提出“長善救失”“教學相長”“不陵節(jié)而施”等教學思想的文獻是()

A.《大學》B.《論語》C.《學記》D.《孟子》

2.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中體現(xiàn)的教育理論派別屬于()

A.實驗教育學B.實用主義教育學C.文化教育學D.批判教育學

3.在教育起源問題上,歷來存在不同的觀點。其中,以美國學者孟祿為代表主張的是()

A.生理起源說B.勞動起源說C.心理起源說D.交往起源說

4.在影響人身心發(fā)展的諸因素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A.遺傳B.環(huán)境C.教育D.主觀能動性

5.教育活動開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

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內容D.教育途徑

6.我國現(xiàn)代學制確立和發(fā)展中所沿用的基本類型是()

A.單軌學制B.雙軌學制C.分支學制D.多軌學制

7.人們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偶發(fā)事件能做出巧妙、恰當處理的行為稱為“教育機智”。

這體現(xiàn)了教師勞動的哪一特點?()

A.創(chuàng)造性B.主體性C.廣延性D.間接性

8.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規(guī)定,在學校課程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其

設置的時段為()

A.小學一年級到高中階段B.小學三年級到初中階段

C.小學三年級到高中階段D.初中到高中階段

9.中小學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基本依據(jù)是()

A.教學目標B.課程目標C.課程計劃D.課程標準

10.王老師在小學語文課上,結合課文內容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給學生描繪了深秋層林盡染、

色彩斑斕的山林風光。這體現(xiàn)的教學原則是()

A.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B.啟發(fā)性原則C.直觀性原則D.循序漸進原則

11.張老師在班主任工作中,經常采用表揚、獎勵、批評、處分等方法來提高學生思想品德

水平。這種德育方法是()

A.說服教育法B.個人修養(yǎng)法C.榜樣示范法I).品德評價法

12.每個新人職教師都應學會做班主任工作,而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B.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

C.做好個別教育工作D.統(tǒng)一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影響

二、辨析題:13~14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13.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14.所有的課程都應該有明確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科書。

三、簡答題:15~17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5.德育過程有哪些基本規(guī)律?

16.簡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7.我國《教育法》中對學生的義務作了哪些規(guī)定?

四、論述題:18小題,15分。

18.閱讀下列案例,并回答問題。

[案例]

王老師是一位胖胖的數(shù)學老師。有一次在講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馬上讓學生們

測量桌子、鉛筆、書本和手臂的長度。班上頓時炸開了鍋,一只只胳膊高舉著要求測量。被

點名的同學經過測量報出答案后,都得到了表揚,嘴巴笑成了一朵朵花。那些沒被點到名字

的學生著急了,高舉著手喊:“老師,快叫我!快叫我!”

“桌子、鉛筆、書本和手臂的長度都量過了,我們還想測量什么呢?”老師的話音剛落,

一個男孩噌地站起來:“老師,我想測測你的腰圍?!卑嗌弦幌蚂o了,同學們都轉過頭看著這

個男孩不知所措,老師低頭看了一下自己的腰,邊笑邊朝那個男孩說著:“好啊,你來量吧?!?/p>

小男孩拿著尺子,用手按住尺子的一端,讓尺子在老師的肚皮上翻著跟頭,跟頭翻了好

幾個,他最后報出測量的結果是87厘米。

“不錯,他量得很認真,答案也比較接近?!崩蠋煵皇r機地問了一句:“其他同學有沒

有更好的辦法測得更準確一些?”她的話音剛落,一個胖乎乎的女孩站起來說:“老師,我

有,我用手?!?/p>

老師問:“你用手怎么量呢?”小女孩說:“我的手掌是11厘米,我看腰有幾掌就知道

了。”老師笑著點點頭,說:“可以?!毙∨⒌氖衷诶蠋煹难吓?,剛爬了一圈之后,她就

報出了答案“89厘米?!?/p>

笑容在老師和同學的臉上綻放,班級的氣氛更活躍了……

下課前,王老師對物體長度的概念做了總結,并要求學生課后結合生活中的事物做長度

的測量練習。

[問題]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貫徹了哪些教學原則?試結合案例加以分析。

心理學部分

19.中樞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是()

A.興奮和泛化B.興奮和抑制C.集中和抑制D.集中和泛化

20.影響知覺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的同一因素是()

A.知識經驗B.刺激強度C.興趣愛好D.視覺線索

21.上課時學生能夠邊聽講、邊做筆記、邊思考。這種現(xiàn)象所體現(xiàn)的注意品質是()

A.注意廣度B.注意轉移C.注意分配D.注意起伏

22.為人類所特有、與抽象思維發(fā)展密切聯(lián)系的記憶是()

A.形象記憶B.情緒記憶C.運動記憶D.語義記憶

23.在學習過程中,達到最佳效率的學習程度是()

A.50%B.100%C.150%D.200%

24.作家在頭腦中塑造新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心理過程屬于()

A.再造想象B.聯(lián)想C.創(chuàng)造想象D.幻想

25.下列不屬于基本情緒的是()

A.快樂B.激情C.憤怒D.恐懼

26.“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所體現(xiàn)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是()

A.遵從B.服從C.眾從D.從眾

27.根據(jù)維納的成敗歸因理論,下列選項中屬于不穩(wěn)定、內在和可控的因素是()

A.能力商低B.努力程度C.任務難度D.運氣好壞

28.動作技能形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

A.概念掌握B.言語指導C.動作示范D.有效練習

29.典型而穩(wěn)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稱為()

A.性格B.氣質C.能力I).情緒

30.正確的態(tài)度能夠促使個體實現(xiàn)預定目標,獲得獎勵或避免懲罰。這表明態(tài)度具有()

A.工具性功能B.自我防御功能C.價值表達功能D.社會適應功能

六、辨析題:3廣3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31.觀察是知覺的高級形式,

32.人格不具有穩(wěn)定性。

七、簡答題:33~35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3.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34.簡述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方法。

35.簡述心理咨詢的基本原則。

八、論述題:36小題。15分。

36.試述影響智力發(fā)展的因素。

1.C2.B3.C4.C5.A6.C7.A8.A9.D10.C11.D12.B

二、辨析題

13.正確。

影響人的發(fā)展因素很多,主要有遺傳、環(huán)境和教育三種。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發(fā)展有較大的影響。

人一出生就與他人進行交往活動,在這種交往中,受到社會各類人的言論、行為和思想的影

響,逐漸形成自己的觀念和意識。這樣就可能造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人具有

主觀能動性,人對于環(huán)境的影響也有制約作用。而且,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教育,

特別是學校教育能對自發(fā)的環(huán)境影響進行調節(jié)和選擇,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中積極因素的作用,避

免和消除環(huán)境中消極因素的作用,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向發(fā)展。所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

未必黑

14.正確。

課程是指為了實現(xiàn)教育目的而規(guī)定的學生應該學習的所有學科與應該從事的所有活動的總

和及其有計劃的進程。在我國,課程主要由一部分組成,即課程計劃(教學計劃)、學科課

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材。第一,課程計劃是根據(jù)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

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第二,學科課程標準是根據(jù)

課程計劃以綱要形式編定的有關課程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它規(guī)定課程的知識范圍、深度、

體系、教學進度和教學法的要求。第三,教村是根據(jù)學科課程標準系統(tǒng)闡述學科內容的教學

用書,它是知識授受活動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展開和具體化。因此,所有

的課程都應該有明確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科書。

三、簡答題

15.(1)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提高過程。

(2)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發(fā)展過程。

(3)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tǒng)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遂步提高的過程。

16.(1)傳遞與保存文化的功能。

(2)活化文化的功能。

(3)交流融合文化的功能。

(4)選擇文化的功能。

(5)更新與創(chuàng)新文化的功能。

17.(1)遵守法律法規(guī)。

(2)遵守學生行為規(guī)范、尊敬師長,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3)努力學習,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

(4)遵守其所在學?;蛘咂渌逃龣C構的管理制度和規(guī)定。

四、論述題

18.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貫徹了:

(D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王老師在講解過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讓學生測量桌子、鉛

筆、書本等的長度,使學生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中來理解和掌握知識。

(2)啟發(fā)性原則。王老師在學生測量完桌子等的長度后,主動詢問學生的其他想法,調動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通過這種方法,形成氛圍,使學生積極思考,努力克服困難,

去完成學習任務。

(3)因材施教原則。王老師根據(jù)學生的要求,主動讓同學通過尺子、手掌測量自己的腰圍,

拓展學生的思維。王老師深入了解學生,從實際出發(fā)進行教學,盡可能使每個學生的不同特

長得以發(fā)揮。

【評分說明】考生若有其他合理答案,符合題意,可酌情給分。

心理學部分

五、選擇題

19.B20.A21.C22.1)23.C24.C25.B26.D27.B28.D29.B30.A

六、辨析題

31.正確。

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觀察是人有目的、有計劃

的知覺,是知覺的高級形式。觀察作為一種有意知覺,在開始前需要提出目的,擬定計劃,

并按照一定目的與計劃的要求去組織自己的知覺活動。

32.錯誤。

俗話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這里的“稟性”就是指人格的穩(wěn)定性。一個人的某種人格

特點一旦形成,就相對穩(wěn)定下來了。要想改變它,是比較困難的事情,這種穩(wěn)定性還表現(xiàn)在,

人格特征在不同時空下表現(xiàn)出一致性的特點。

七、簡答題

33.(1)人的知覺特點。

(2)定勢與功能固著。

(3)已有知識經驗。

(4)情緒與動機。

(5)個性差異。

34.(1)陶懷大志,確立崇高的理想。

(2)加強目的性教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3)從小事做起,在困難中磨煉意志。

(4)根據(jù)意志品質差異,采取不同的鍛煉措施。

35.(1)理解支持原則。

(2)保密原則。

(3)傾聽原則。

(4)細致詢問原則。

(5)疏導原則。

(6)促進成長原則。

(7)預防原則。

八、論述題

36.人的能力的巨大差異,是在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與教育的作用,在學習與實踐

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影響智力發(fā)展的因素有:

(1)遺傳與營養(yǎng)。

(2)早期經驗。

(3)教育與教學。

(4)社會實踐。

(5)主觀能動性。

(一)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對象,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教育現(xiàn)象包括教育社會現(xiàn)象和教育認識

現(xiàn)象;教育規(guī)律是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其人事物之間的內在必然聯(lián)系.

2、教育學與教育方針政策、教育實踐經驗的關系

(1)教育學不等教育方針政策

(2)教育學不等于教育實踐經驗

3、教育學與教育科學

教育學是龐大教育科學體系中的基礎學科。

(二)教育學的發(fā)展概況

1、教育學的萌芽階段

我國春秋末年出現(xiàn)的教育文獻《學記》;西方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

2、獨立形態(tài)教育學的產生

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1632年)為開端,出現(xiàn)了一系列對后世有影響的教

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話》、[法]盧梭的《愛彌兒》、[瑞]裴斯泰洛齊的《林

哈德與葛篤德》、[德]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德]福祿倍爾的《人的教育》[英]斯賓塞

的《教育論》、[沙俄]烏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對象》、[美]杜威的《人本主義與教育》???/p>

美紐斯、赫爾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觀點。

3、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建立

[蘇]克魯普斯卡婭的《國民教育與民主制度》、[蘇]加里寧的《論共產主義教育》、[蘇]馬卡

連柯的《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育詩》、[蘇]凱洛夫的《教育學》、我國楊賢江的《新教育

大綱》(1930年)。

4、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發(fā)展

[蘇]贊科夫的《教學與發(fā)展》,其中提出了五條新的教學原則。[美]布魯納的《教育過程》、

[德]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學理論”。[瑞]皮亞杰的《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蘇]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三)學習教育學的意義

(D有助于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提高貫徹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方針、政策的自覺性;

(2)有助于鞏固熱愛教育事業(yè)的專業(yè)思想,全面提高教師的素養(yǎng);

(3)有助于認識和掌握教育規(guī)律,提高從事學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動學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學研究。

教育目的

要求:

1、識記教育目的、體育、美育等概念以及我國新時期的教育方針。

2、理解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jù)和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

3、明確體育、美育的意義、任務,體育的組織形式和美育的實施途徑。

(一)教育目的的意義

1、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的概念

教育目的規(guī)定了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是培養(yǎng)人的質量規(guī)格標準,是對受教育者的

一個總的要求。培養(yǎng)目標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具體化。

2、教育目的的意義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也是教育工作的歸宿;

(2)教育目的對提高教育質量有指導意義。

(二)確立教育目的的依據(jù)

1、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

(1)舊式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

(2)機器大工業(yè)生產提供了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和可能。

(3)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社會條件,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

發(fā)展的惟一途徑。

2、社會生產方式

(D教育目的受社會生產力制約。

(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產關系和以這種生產關系為基礎的政治觀點、政治制度和政治設

施的制約。

3、人的自身發(fā)展需要

4、教育目的的確立

在教育目的的確立依據(jù)問題上教育史上形成的兩大理論觀點:

(1)個人本位論及主要觀點

(2)社會本位論及主要觀點

(三)我國的教育目的

1、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基本點

(1)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勞動者,或者說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

接班人,是我國教育目的的本質要求。

(2)使學生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是我國教育目的中對受教育者的素質要求。

(3)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xiàn)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

2、我國的教育方針

(1)1957年頒布的教育方針

(2)1958年頒布的教育方針

(3)1981年頒布的教育方針

(4)我國新時期的教育方針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

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素質教育

(D概念

素質教育是依據(jù)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

教育。

(2)意義

(四)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組成部分

1、德育(詳見德育理論與實踐部分)

2、智育

(D智育的意義

①智育在社會文明建設中起著不可缺少的和越來越重要的作用;②智育在全國發(fā)展教育中占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智育的任務

①向學生傳授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培養(yǎng)基本技能技巧;②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智力是指

保證人們有效地進行認識活動的那些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綜合,它包括觀察力、想像力、

思維力、記憶力、注意力等因素,其中思維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

3、體育

(D體育的概念

以身體活動為基本內容,促進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過程。

(2)體育的意義

①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fā)展,增強學生的體質;②體育是促進學生人全面發(fā)展不可缺少的重要

條件;③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水平,關系到整個國家、民族的強弱盛衰。

(3)體育的任務

①增強學生體質(根本任務),其中包括促進學生正常發(fā)育和身體各器官機能的發(fā)展,全面發(fā)

展學生身體素質和人體基本活動能力,提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②向學生傳授體育和衛(wèi)生的基

本知識的基本技能;③通過體育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④向國家輸送優(yōu)秀體育運動員,促

進我國體育水平的提高。

(4)體育的內容

田徑、體操、球類、游戲、游泳、武術、軍事體育。

(5)體育的組織形式

①體育課(基本組織形式):②早操、課間操;③課外體育鍛煉;④運動隊訓練;⑤運動競賽。

4、美育

(1)美育的概念

是通過現(xiàn)實美和藝術美打動學生感情,使學生在心靈深處受到感染和感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具

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具有感受美、鑒賞美、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美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意義

①美育能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擴大和加深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②美育能促進學生科學世

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形成;③美育能促進體育,美育有怡情健身作用。

(3)美育的任務

①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的知識和能力;②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

能力;③培養(yǎng)學生的心靈美和行為美。

(4)美育的實施途徑

①通過各科教興和課外文藝活動實施美育;②通過大自然實施美育;③通過社會日常生活實

施美育。

5、勞動技術教育

(1)勞動技術教育的意義

①勞動技術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能促進學生優(yōu)良品德的發(fā)

展,有利于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還能促進學生體質增強;②有利于完成升學和

就業(yè)雙重任務,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

(2)勞動技術教育的任務

①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點,養(yǎng)成正確的勞動態(tài)度和習慣;②教育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產

知識和勞動技能。

(3)勞動技術教育的內容

①現(xiàn)代工業(yè)和手工工藝生產勞動的知識和技能;②農、副業(yè)生產勞動的知識和技能;③服務性

勞動的知識和技能。

(4)勞動技術教育的途徑

①通過校辦工廠(或車間)和農場(或實驗園地)的勞動進行勞動技術教育;②通過參加校外的

工廠、農場或農村的勞動進行勞動技術教育;③通過服務性勞動,尤其是社會公益勞動進行

勞動技術教育。

教育制度

要求:

1、識記教育制度的概念和建立學制的依據(jù)。

2、了解我國現(xiàn)代學制的沿革概況,主要指現(xiàn)代學制頒布的年代學制名稱。

(一)教育制度的概述

1、教育制度的概念

(1)廣義概念

指國民教育制度,是一個國家為實現(xiàn)其國民教育目的,從組織系統(tǒng)上建立起來的一切教育設

施和有關制度。

(2)狹義的概念

指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總體系,具體規(guī)定各級各類學校的

性質、任務、目的、要求、入學條件、學制年限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2、建立學制的依據(jù)

(1)生產力水平和科學技術狀況

(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3)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4)本國學制的歷史發(fā)展和國外學制的影響

(二)我國現(xiàn)代學制的沿革

1、舊中國的學制

(1)1902年頒布“壬寅學制”(未實行)

(2)1903年頒布“癸卯學制”(實行新學制的開端)

(3)1912年頒布“壬子癸丑學制”

(4)1922年頒布“壬戌學制”(又稱新學制,六三三制,以美國學制為藍本)

2、新中國的學制改革

(1)1951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學制

(2)1958年的學制改革

確定了“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方針和“三個結合”、“六個并舉”的具體辦學原則。

(3)1985年頒布《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②把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

責任交給地方,有計劃、有步驟地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③中等教育改革;④高等教育改革;

⑤加強領導,保證改革順利進行。

(4)我國學制改革的基本原則

①教育結構必須適應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以利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②統(tǒng)一性與多樣

性相結合;③普及與提高相結合;④穩(wěn)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一)教師

1、教師的作用

(D教師是人類文化知識的傳遞者,對人類社會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有承前啟后的橋梁作用。

(2)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青少年一代的成長起關鍵作用。

(3)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2、教師的任務和教師勞動的特點

(D教師和任務

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

(2)教師勞動的特點

①復雜性、創(chuàng)造性;②連續(xù)性、廣延性;③長期性、間接性;④主休性、示范性。

3、教師的素養(yǎng)

(1)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

①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②熱愛學生;③集體協(xié)作的精神;④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

(2)知識素養(yǎng)

①比較系統(tǒng)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yǎng);②精深的專業(yè)知識;③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④必備的教育

科學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識。

(3)能力素養(yǎng)

①組織教育和教學的能力;②語言表達能力;③組織管理能力;④自我調控能力。

(二)學生

1、特點

(1)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客體)

①依據(jù);②表現(xiàn)。

(2)學生是自欺欺人教育和發(fā)展的主體

①依據(jù);②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自覺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

(3)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

2、發(fā)展階段

(1)學生年齡特征的概念

是指青少年學生在一定社會和教育條件下不同年齡階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生

理和心理上的特征。

(2)青少年學生的年齡分期

①嬰兒期(又稱先學前期,相當于托兒所階段)一一出生至三歲;②幼兒期(又稱學前期,相當

于幼兒園階段)一一三歲至五六歲;③童年期(又稱學齡初期,相當于小學階段)一一五六歲至

十一二歲;④少年期(又稱學齡中期,相當于初中階段)一一十一二歲至十四五歲;⑤青年初期

(又稱學齡晚期,相當于高中階段)一一十四五歲至十七八歲。

(三)師生關系

1、師生關系的意義

2、我國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

(D尊師愛生

(2)民主平等

(3)教學相長

3、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發(fā)展

德育理論與實踐

要求:

1、識記德育、德育過程、各種德育方法的概念以及德育內容。

2、理解和掌握德育過程的規(guī)律、德育原則和德育途徑的主要內容。

3、能運用德育過程規(guī)律、德育原則,解釋、說明有關德育實踐的具體問題。

(一)德育的概述

1、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

教育四個基本方面。

2、德育的重要意義

(D德育是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

(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起著主導作用,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人的條件;

(3)德育是學校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重要保證。

3、德育的任務

(1)培養(yǎng)學生初步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2)引導學生逐步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3)逐步使學生養(yǎng)成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法紀觀念和文明行為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質。

(二)德育的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體主義教育

4、勞動教育

5、自學紀律教育

6、民主和法制教育

7、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

8、道德教育

(三)德育過程

1、德育過程的概念

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根據(jù)一定社會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把一定社會的

品德規(guī)范轉化為受教育者品德的過程。

2、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

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礎的矛盾。

3、德育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

(1)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提高過程;

(2)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發(fā)展過程;

(3)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tǒng)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四)德育原則

1、社會主義方向性原則

(1)基本涵義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2、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的原則

(D基本涵義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3、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

(1)基本涵義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4、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1)基本涵義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5、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D基本涵義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6、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D基本涵義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7、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1)基本涵義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8、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1)基本涵義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五)德育的途徑和方法

1、德育的途徑

(1)教學

(2)社會實踐活動

(3)課外、校外活動

(4)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活動

(5)校會、班會、周會、晨會、時事政策學習

(6)班主任工作

2、德育的方法

(1)常用的德育方法

說理教育、榜樣示范、實際鍛煉、陶冶教育、指導自我教育、品德評價。

(2)德育方法的選擇與應用須依時間、地點、條件而定

選擇德育方法的依據(jù)是: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對象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

3、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1)通過開展社區(qū)教育進行德育

(2)創(chuàng)辦業(yè)余黨校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4)建立德育基地

教學理論與實踐

要求:

1、識記教學、課程、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教學過程、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班經授

課制、課的類型和結構等概念。

2、理解和掌握國內外課程改革的趨勢、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教學過程的本質和

規(guī)律、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及其改革、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等內容。

3、能運用教學過程的規(guī)律、教學原則解釋說明有關教學實踐的具體問題。

(一)教學概述

1、教學的概念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傳遞和掌握社會經驗的雙邊活動。

2、教學的作用與地位

(D教學的作用

教學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2)教學的地位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

3、教學的任務

(D使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現(xiàn)代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

(3)發(fā)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4)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世界觀的基礎和良好的個性

心理品質。

(二)課程與教材

(D課程的意義

廣義的課程是指:為了實現(xiàn)教育目的而規(guī)定的學生應該學習的所有學科與應該從事的的有活

動的總和及其有計劃的進程。

狹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學校應該學習的一門學科或應該從事的一種活動的內容及其有計劃

的進程。

(2)課程與教學的關系

(3)課程的意義

2、課程內容

(D關于自然、社會和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知識。

(2)關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識經驗。

(3)關于對待世界和他人的態(tài)度的知識經驗。

3,課程內容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

在我國,課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課程計劃(教學計劃)、學科課程標準(教學在綱)和教材。

(1)課程計劃

①課程計劃的概念:課程計劃是根據(jù)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

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②課程計劃的組成部分:課程設置,課程開

設順序,教學時數(shù),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③制定課程計劃的原則:教學為主,全面安排;

互相銜接,相對完整;突出重點,注意聯(lián)系;統(tǒng)一性、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相結合。

(2)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

①學科課程標準:根據(jù)課程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課程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它規(guī)

定課程的知識范圍、深度、體系、教學進度和教學法的要求,一般包括說明、正文兩部分。

②教材:是知識授受活動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展開和具體化。教材可以

是印刷品(包括教科書、教學指導用書、補充讀物、圖表等),也可以是聲像制品(包括幻燈

片、電影片、錄音帶、錄像帶、磁盤、光盤等)。③編寫課程標準和教學應遵循的原則:思

想性和科學性統(tǒng)一;理論聯(lián)系實際;穩(wěn)定性和時代性結合;系統(tǒng)性和可接受性。④教科書的編

排形式。

4、國外的課程與教學內容的改革

(1)在指導思想上,各種課程理論相互滲透與融合。

(2)在課程內容上,重視教材的現(xiàn)代化和理論化。

(3)學科類型上,趨于綜合化和一體化。

(4)在課程結構上,普通課程和職業(yè)課程相結合。

(5)加大課程難度,進行“尖子生”的篩選和培養(yǎng)。

5、我國當前的課程與教學內容的改革

(1)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①課程任務方面的改革目標;②課程結構方面的改革目標;③課程內容方面的改革目標;④課

程實施方面的改革目標;⑤課程評價方面的改革目標;⑥課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標。

(2)我國各級學校課程設置的特點

①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②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③高中階段則以分

科課程為主。

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

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農村中學課程要為當?shù)厣鐣洕l(fā)展服務。

在課程標準方面,也提出了一些適應我國當前國情的一些新的要求。

(三)教學過程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

1、教學過程的概念

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jù)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

握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fā)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

過程。

2、教學過程的本質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它是以認識過程為基礎,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過程。

3、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guī)律。

(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3)掌握知識和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4)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教學的教育性規(guī)律)。

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1)激發(fā)學習動機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鞏固知識

(5)運用知識

(四)教學原則

1、教學原則的概念

教學原則是有效地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2、教學原則與教學規(guī)律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教學規(guī)律是教學內部的本質聯(lián)系,是客觀的;教學原則是第二性的,是人們制定的。教學原

則是教學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學體系有不同的教學原則。

3、我國目前主要的教學原則及其運用

(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①基本涵義;②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2)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①基本涵義;②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3)直觀性原則

①基本涵義;②直觀手段(實物直觀、模象直觀、語言直觀);③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4)啟發(fā)性原則

①基本涵義;②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5)循序漸進原則

①基本涵義;②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6)鞏固性原則

①基本涵義;②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7)因材施教原則

①基本涵義;②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五)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的概述

(1)教學方法的概念

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xiàn)教育目的、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

(2)教學方法的意義

(3)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思想

啟發(fā)式和注入式。

2、常用的教學方法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①講授法,其中包括講述、講解、講讀、學校講演等方式;②談話法;③討論法;④讀書指導

法。

(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①演示法;②參觀法。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①練習法;②實驗法;③實習作業(yè)法;④實踐活動法。

(4)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

(5)以情感陶冶(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

①欣賞教學法;②情境教學法。

3、教學方法的改革

(1)“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八字教學法

(2)“導法式”教學法

(3)快樂教學法

(4)合作教學法

(5)掌握學習教學法

(6)綱要、信號、圖表式教學法

4、學生的學習方式

(D學習方式的概念

(2)接受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的概念

(3)接受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的比較

5、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1)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jù)

①教學任務;②教學內容;③學生年齡特征。

(2)教學方法運用的綜合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

6、教學手段及其現(xiàn)代化

(1)教學手段的概念

(2)教學手段的演變階段

口耳相傳;文字教材;直觀教具;電教工具;電子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教學。

(3)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發(fā)展趨勢

①教學媒體日益自動化、微型化;②新的教學媒體不斷涌現(xiàn);③教學手段運用的多媒體化、綜

合化和網絡化;④現(xiàn)代化教學的服務目標多樣化。

(4)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

①教材建設的突破;②教學組織形式的突破;③師生關系的突破;④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

率;⑤擴大了教學規(guī)模。

(六)教學組織形式

1、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一一班級授課制(或課堂教學)

(1)班級授課制的概念

(2)班級授課制的意義及存在問題

2、課的類型和結構

(1)課的類型

指按課的任務將課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大致分單元課和綜合課兩大類。

(2)課的結構

指課的組成部分的順序和時間分配。綜合課的結構包括:①組織教學;②復習過渡;③講授新

教材;④鞏固新教材;⑤布置課外作業(yè)。

3、教學的輔助形式一一個別教學、分組教學、現(xiàn)場教學的概念

4、教學的特殊形式一一復式教學的概念

(七)教學工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1、備課

(1)備課的意義

(2)備課的要求

①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法;②寫好三種計劃,即學年(或學期)

教學進度計劃、單元(或課題)計劃、課時計劃(教案)。

2、上課(一節(jié)好課的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明確、內容正確、結構合理、方法恰當、語言藝術、板書有序、態(tài)度從容自如。

3、課外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

(1)課外作業(yè)的形式

①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②各種口頭作業(yè)和口頭答問;③各種書面作業(yè);④各種實際作業(yè)。

(2)布置課外作業(yè)的要求

①作業(yè)內容符合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②作業(yè)分置適宜,難易適度,形式多樣;③向學生提

出明確要求,規(guī)定完成時間;④及時批改作業(yè)。

4、課外輔導

(D輔導內容

①給學生解答疑難問題,指導學生做好作業(yè);②為基礎差和因事、因病缺課的學生補課;③給

成績特別優(yōu)異的學生作個別輔導;④給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⑤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和學

習態(tài)度的教育。

(2)輔導要求

①從輔導對象實際出發(fā)確定輔導內容和措施;②輔導只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不能將主要精

力放在輔導上。

5、學業(yè)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1)學業(yè)成績檢查與評定的意義

(2)學業(yè)成績檢查的方式

①平時考查,包括口頭提問,檢查書面作業(yè)和單元測驗等;②考試包括期中考試、期末考試

和畢業(yè)考試??荚嚨姆绞接锌谠嚒⒐P試(開卷、閉卷)和實踐考核。

(3)學業(yè)成績檢查的基本要求

根據(jù)教學目標制定評價標準;編制測驗藍圖。

(4)學業(yè)成績評定的方法

①百分制記分法;②等級制記分法(文字等級記分法和數(shù)字等級記分法)。

(5)學業(yè)成績評定的基本要求

①客觀公正;②向學生指出學習上的優(yōu)缺點和努力方向。

(八)教學評價

1、教學評價的概念

概括地說,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通過一定的標準和手段,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

給以價值上的判斷。

2、教學評價的意義

3、教學評價的原則

客觀性、全面性、指導性、科學性。

4、常用的教學評價

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

5、當前我國教學評價的新理念——發(fā)展性評價

課外校外教育

要求:1、識記課外校外教育的概念、內容。

2、理解課外校外教育的意義、主要特點。

3、了解三結合教育的內容。

(-)課外校外教育的概念和意義

1、課外校外教育的概念

課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以外,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實施的各種有目

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

2、課外校外教育的意義

(D課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獲取新知識。

(2)課外校外教育是對青少年實施因材施教,發(fā)展個性特長的廣闊天地。

(3)課外校外教育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各種能力。

(4)課外校外教育是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

(二)課外校外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1、課外校上教育的主要內容

(D社會實踐活動

(2)學科活動

(3)科技活動

(4)文學藝術活動

(5)文娛體育活動

(6)社會公益勞動

(7)課外閱讀活動

2、課外校外教育的組織形式

(1)群眾性活動

(2)小組活動

(3)個人活動

(三)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和要求

1、課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點

(D自愿性

(2)靈活性

(3)實踐性

2、課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1)要有明確的目的。

(2)活動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多樣經,要富于吸引力。

(3)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并使之與教師的指導相結合。

(四)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

1、家庭教育

(D家庭教育的特點

①教育內容的生活化;②教育方式的情感化;③教育方法的多樣化。

(2)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①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②對孩子的要求合理、統(tǒng)一;③要理解和尊重孩子;④不斷提高家長

的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素養(yǎng)。

2、社會教育

社會教育的途徑和形式:①社區(qū)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②各種校外機構的影響;③報刊、廣

播、電影、電視、戲劇等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

3、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形成教育合力

(D學校教育占主導地位。

(2)家庭、社會和學校相互支持、目標一致。

(3)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其方式主要有:①互相訪問;②建立通訊聯(lián)系;③舉行家長會;④組織家長委員會;⑤舉辦家長

學校。

(4)加強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其方式主要有:①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校外教育組織;②學校與校外教育機構建

立經常性的聯(lián)系;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與社會各界保持密切聯(lián)系。

班主任工作

要求:

1、識記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和主要方法。

2、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義和主要內容。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義

(-)班主任的工作任務和內容

1、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

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

(1)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3)指導學生課余生活,關心學生身體健康。

(4)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和其他社會活動。

(5)指導本班班委會和共青團、少先隊工作。

(6)做好家訪工作,爭取社會有關方面的配合。

(7)評定學生操行。

(三)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

(D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有效地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2)了解和研究學生常用的方法有:考核法、觀察法、測量法、問卷法、談話法、實驗法、

調查法、訪問法和書面材料分析法等。

2、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

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結果,也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有力助手和途徑,組織培養(yǎng)班集

體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培養(yǎng)班集體的主要方法有:

(1)確立班集體的奮斗目標。

(2)選擇和培養(yǎng)班干部。

(3)培養(yǎng)正確的集體輿論與優(yōu)良的作風。

(4)組織多樣的教育活動。

3、做好個別教育工作

(1)個別教育同集體教育的關系。

(2)根據(jù)不同類型的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做好個別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的工作。

4、家庭與社會教育密切配合,統(tǒng)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和總結

(1)班主任工作的計劃

一般分為學期(或階段)計劃和具體活動計劃。

(2)班主任工作的總結

一般分為全面總結和專題總結。

心理學部分

一、心理學概述

要求:

1、了解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發(fā)展歷史與主要研究領域。

2、理解神經系統(tǒng)與大腦的結構與功能、心理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歷程。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

3、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D探討人類感知、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認知活動的規(guī)律,為知識掌握、技能形成和

能力培養(yǎng)提供科學依據(jù)。

(2)探討人類情緒、動機、人格、社會態(tài)度等非認知活動的規(guī)律,為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

健康人格提供科學依據(jù)。

二、心理學的歷史發(fā)展

1、心理學的哲學與科學背景

2、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馮特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3、心理學的主要流派

構造主義心理學、機能主義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完形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人本主

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神經心理學。

三、心理學的主要研究領域

1、理論心理學

普通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變態(tài)心理

學、動物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測量學。

2、應用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咨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工業(yè)與組織心理學、廣告與消費心理學、法律心理

學、管理心理學、健康心理學

四、心理的生理基礎

1、神經系統(tǒng)及其活動方式

(1)神經元與突觸

(2)神經系統(tǒng)

中樞神經系統(tǒng)、周圍神經系統(tǒng)。

(3)反射與反射弧

2、大腦的結構與功能

(1)大腦的結構

(2)大腦功能的單側化

3、心理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D反映

(2)感受性

⑶心理

(4)意識

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基本點

(1)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勞動者,或者說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

接班人,是我國教育目的的本質要求。

(2)使學生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是我國教育目的中對受教育者的素質要求

(3)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xiàn)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

確立教育目的的依據(jù)

1、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

(1)舊式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

(2)機器大工業(yè)生產提供了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和可能

(3)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社會條件,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

發(fā)展的惟一途徑。

2、社會生產方式

(1)教育目的受社會生產力制約

(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產關系和以這種生產關系為基礎的政治觀點、政治制度和政治設

施的制約。

3、人的自身發(fā)展需要

4、教育目的的確立

在教育目的的確立依據(jù)問題上教育史上形成的兩大理論觀點:

(1)個人本位論及主要觀點

(2)社會本位論及主要觀點

教育目的的意義

1、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的概念

教育目的規(guī)定了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是培養(yǎng)人的質量規(guī)格標準,是對受教育者的

一個總的要求。培養(yǎng)目標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具體化。

2、教育目的的意義

(D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也是教育工作的歸宿;

(2)教育目的對提高教育質量有指導意義

教育的屬性

(D教育的本質屬性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

(2)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xiàn)象,它是一個永恒的范疇。教育的兩大

職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適應現(xiàn)存的生產力,作為生產斗爭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適應現(xiàn)存

的生產關系,在階級社會作為階級斗爭的工具。②教育具有歷史性。③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具體表現(xiàn)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繼承關系;教育要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教育與社會政治

經濟發(fā)展不平衡。不能將其獨立性絕對化。

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

1、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相互制約的規(guī)律

(1)教育與生產力相互制約

①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生產力對教育目的、內容,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模、速度,學校結構

以及教學方法、手段、組織形式的制約);②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

的必要手段;教育是科學知識技術再生產的手段;教育是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技術的手段)。

(2)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體制相互制約

①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性質、目的、領導權、受教育

權等方面的制約):②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養(yǎng)出具有一定階級意識的

人,維護和鞏固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教育通過影響社會輿論、道德風尚為政治經濟制

度服務;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

2、教育與人的發(fā)展相互制約的規(guī)律

(1)影響人的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①遺傳的概念,遺傳在人的發(fā)展中的作用;②環(huán)境的概念,環(huán)境在人的發(fā)展中的作用,人對

環(huán)境的反映是能動的反映;③教育對人的發(fā)展的制約,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教育

起主導作用的原因。

(2)人的發(fā)展對教育的制約

①教育要適應人的發(fā)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循序漸進地人的發(fā)展;②教育要適應人的發(fā)展的

不均衡性,在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③教育要適應人的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和可變

性,既考慮穩(wěn)定性,不任意改動教育內容和方法,又注意可變性,充分挖掘兒童的發(fā)展?jié)摿Γ?/p>

④教育要適應人的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的起源和發(fā)展

(1)教育的起源

歷來存在的兩種錯誤的教育起源理論;以法國利托爾諾為代表的教育生物起源論;以美國孟

祿為代表的教育心理起源論。

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起源說。

(2)教育的發(fā)展

①原始社會的教育概況。②古代社會的教育,包括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教育.我國奴隸社會

學校名稱——庠、序、校等,教育內容是六藝一一禮、樂、射、御、書、數(shù);歐洲奴隸社會

曾出現(xiàn)過兩種著名的教育體系一一斯巴達教育和雅典教育,前者重視培養(yǎng)驍勇的軍人、武士

教育幾乎完全是軍事體操教育,后者重視培養(yǎng)多方面發(fā)展的人,教育內容包括政治、哲學、

藝術、文學、體操等許多方面。歐洲封建社會的兩種教育體系一一教會教育和騎士教育,前

者培養(yǎng)教士和僧侶,教育內容是七藝:包括三科(文法、修辭、辯證法),四學(算術、幾何、

天文、音樂),但各科都貫穿神學;后者培養(yǎng)封建騎士,教育內容是騎士七技:騎馬、游泳、

擊劍、打獵、投槍、下棋、吟詩。③現(xiàn)代社會的教育,包括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和社會主義

社會的教育。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概況及出現(xiàn)的新的改革;社會主義教育的特點。

學習教育學的意義

(1)有助于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提高貫徹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方針、政策的自覺性;

(2)有助于鞏固熱愛教育事業(yè)的專業(yè)思想,全面提高教師的素養(yǎng);

(3)有助于認識和掌握教育規(guī)律,提高從事學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動學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學研究。

(1)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勞動者,或者說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

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教育目的的本質要求。

(2)使學生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是我國教育目的中對受教育者的素質要求

(3)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xiàn)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

【第二篇】

確立教育目的的依據(jù)

1、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

(D舊式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

(2)機器大工業(yè)生產提供了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和可能

(3)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社會條件,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xiàn)人的

全面發(fā)展的惟一途徑。

2、社會生產方式

(D教育目的受社會生產力制約

(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產關系和以這種生產關系為基礎的政治觀點、政治制度和政

治設施的制約。

3、人的自身發(fā)展需要

4、教育目的的確立

在教育目的的確立依據(jù)問題上教育形成的兩大理論觀點:

(D個人本位論及主要觀點

(2)社會本位論及主要觀點

【第三篇】

教育目的的意義

1、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的概念

教育目的規(guī)定了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是培養(yǎng)人的質量規(guī)格標準,是對受教

育者的一個總的要求。培養(yǎng)目標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具體化。

2、教育目的的意義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也是教育工作的歸宿;

(2)教育目的對提升教育質量有指導意義

【第四篇】

教育的屬性

(D教育的本質屬性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

(2)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xiàn)象,它是一個永恒的范疇。教育的

兩大職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適合現(xiàn)存的生產力,作為生產斗爭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適合

現(xiàn)存的生產關系,在階級社會作為階級斗爭的工具。②教育具有歷史性。③教育具有相對獨

立性。具體表現(xiàn)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繼承關系;教育要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教育與社

會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不能將其獨立性絕對化。

【第五篇】

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

1、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相互制約的規(guī)律

(1)教育與生產力相互制約

①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生產力對教育目的、內容,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模、速度,學校

結構以及教學方法、手段、組織形式的制約);②教育對生產力的促動作用(教育是勞動力再

生產的必要手段;教育是科學知識技術再生產的手段;教育是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技術的手

段)。

(2)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體制相互制約

①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性質、目的、領導權、受

教育權等方面的制約):②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養(yǎng)出具有一定階級意識

的人,維護和鞏固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教育通過影響社會輿論、道德風尚為政治經濟

制度服務;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

2、教育與人的發(fā)展相互制約的規(guī)律

(1)影響人的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①遺傳的概念,遺傳在人的發(fā)展中的作用;②環(huán)境的概念,環(huán)境在人的發(fā)展中的作用,

人對環(huán)境的反映是能動的反映;③教育對人的發(fā)展的制約,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

教育起主導作用的原因。

(2)人的發(fā)展對教育的制約

①教育要適合人的發(fā)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循序漸進地人的發(fā)展;②教育要適合人的發(fā)

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期,施以相對應的教育;③教育要適合人的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

和可變性,既考慮穩(wěn)定性,不任意改動教育內容和方法,又注意可變性,充分挖掘兒童的發(fā)

展?jié)摿?④教育要適合人的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第六篇】

教育的起源和發(fā)展

(D教育的起源

歷來存有的兩種錯誤的教育起源理論;以法國利托爾諾為代表的教育生物起源論;以美

國孟祿為代表的教育心理起源論。

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起源說。

(2)教育的發(fā)展

①原始社會的教育概況。②古代社會的教育,包括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教育。我國奴

隸社會學校名稱——庠、序、校等,教育內容是六藝一一禮、樂、射、御、書、數(shù);歐洲奴

隸社會曾出現(xiàn)過兩種的教育體系一一斯巴達教育和雅典教育,前者重視培養(yǎng)驍勇的軍人、武

士教育幾乎完全是軍事體操教育,后者重視培養(yǎng)多方面發(fā)展的人,教育內容包括政治、哲學、

藝術、文學、體操等很多方面。歐洲封建社會的兩種教育體系一一教會教育和騎士教育,前

者培養(yǎng)教士和僧侶,教育內容是七藝:包括三科(文法、修辭、辯證法),四學(算術、幾何、

天文、音樂),但各科都貫穿神學;后者培養(yǎng)封建騎士,教育內容是騎士七技:騎馬、游泳、

擊劍、打獵、投槍、下棋、吟詩。③現(xiàn)代社會的教育,包括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和社會主義

社會的教育。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概況及出現(xiàn)的新的改革;社會主義教育的特點。

【第七篇】

學習教育學的意義

(1)有助于樹立準確的教育思想,提升貫徹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方針、政策的自覺性;

(2)有助于鞏固熱愛教育事業(yè)的專業(yè)思想,全面提升教師的素養(yǎng);

(3)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教育規(guī)律,提升從事學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水平;

(4)有助于推動學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學研究。

【第八篇】

教育學的發(fā)展概況

1、教育學的萌芽階段

我國春秋末年出現(xiàn)的教育文獻《學記》;西方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

2、獨立形態(tài)教育學的產生

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1632年)為開端,出現(xiàn)了一系列對后世有影響

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話》、[法]盧梭的《愛彌兒》、[瑞]裴斯泰洛齊

的《林哈德與葛篤德》、[德]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德]福祿倍爾的《人的教育》[英]

斯賓塞的《教育論》、[沙俄]烏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對象》、[美]杜威的《人本主義與教育》。

夸美紐斯、赫爾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觀點。

3、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建立

[蘇]克魯普斯卡婭的《國民教育與民主制度》、[蘇]加里寧的《論共產主義教育》、[蘇]

馬卡連柯的《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育詩》、[蘇]凱洛夫的《教育學》、我國楊賢江的《新

教育大綱》(1930年)。

4、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發(fā)展

[蘇]贊科夫的《教學與發(fā)展》,其中提出了五條新的教學原則。[美]布魯納的《教育過

程》、[德]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學理論[瑞]皮亞杰的《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蘇]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第九篇】

教育的基本概念

(1)廣義的概念

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發(fā)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品德的

活動,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狹義的概念

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受

教育者所實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tǒng)影響的社會活動。

(3)有時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義語使用

【第十篇】

心理學的歷史發(fā)展

1、心理學的哲學與科學背景

2、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馮特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3、心理學的主要流派

構造主義心理學、機能主義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完形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神經心理學。

教育學部分

1、了解與識記教育學的基礎知識。

2、理解和掌握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以及教學工作、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內容

和方法。

3、具有運用教育理論分析并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能力。

心理學部分

1、了解心理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事實。

2、理解感知、記憶、思維、情緒、動機、人格等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與應用方法。

3、運用心理學的基本規(guī)律,分析和解決教育過程和社會生活中的某些實際問題。

復習考試內容:

教育學部分

一、緒論

要求:1、掌握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2、了解教育學發(fā)展的幾個主要階段,以及各階段的主要教育家及其代表作。

(一)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對象,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教育現(xiàn)象包括教育社會現(xiàn)象和教育認識

現(xiàn)象;教育規(guī)律是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其人事物之間的內在必然聯(lián)系。

2、教育學與教育方針政策、教育實踐經驗的關系

(D教育學不等教育方針政策

(2)教育學不等于教育實踐經驗

3、教育學與教育科學

教育學是龐大教育科學體系中的基礎學科。

(二)教育學的發(fā)展概況

1、教育學的萌芽階段

我國春秋末年出現(xiàn)的教育文獻《學記》;西方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

2、獨立形態(tài)教育學的產生

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1632年)為開端,出現(xiàn)了一系列對后世有影響的教

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話》、[法]盧梭的《愛彌兒》、[瑞]裴斯泰洛齊的《林

哈德與葛篤德》、[德]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德]福祿倍爾的《人的教育》[英]斯賓塞

的《教育論》、[沙俄]烏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對象》、[美]杜威的《人本主義與教育》???/p>

美紐斯、赫爾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觀點。

3、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建立

[蘇]克魯普斯卡婭的《國民教育與民主制度》、[蘇]加里寧的《論共產主義教育》、[蘇]馬卡

連柯的《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育詩》、[蘇]凱洛夫的《教育學》、我國楊賢江的《新教育

大綱》(1930年)。

4、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發(fā)展

[蘇]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