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細胞膜(CellMembrane)/質膜(PlasmaMembrane):細胞膜是指圍在細胞質外表面的一層薄膜,因而也稱為質膜。其基本作用是保持細胞有相對獨立和穩(wěn)定的內環(huán)境,控制細胞內外物質、信息、能量的出入,同時還參與細胞的運動。細胞核(nucleus):細胞核是真核生物中由雙層單位膜包圍核物質而形成的多態(tài)性結構。是細胞遺傳物質儲存、DNA復制和RNA轉錄的場所,對細胞代謝、生長、分化及繁殖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是細胞生命活動的調控中心。細胞質(cytoplasm):細胞質是細胞膜包圍的除核區(qū)外一切半透明、膠狀、顆粒狀物質的總稱。由細胞質基質、內膜系統、細胞骨架和包容物組成,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膜性結構(membranousstructure):膜性結構包括真核細胞結構中的細胞膜和膜性細胞器(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線粒體、細胞核、溶酶體和過氧物酶體等)非膜性結構(non-membranousstructure):包括真核細胞中的核糖體、中心體、微管、微絲、核仁和染色質等。單位膜(unitmembrane):生物膜在電鏡下觀察所呈現的較為一致的3層結構,即電子致密度高的內、外兩層之間夾著厚約3.5nm的電子致密度較低的中間層。生物膜(biologicalmembrane):細胞膜和細胞內各種膜性結構統稱為生物膜。雙親媒性分子(amphipathicmolecule):既親水又疏水的分子被稱為雙親媒性分子。分子團(micelle)/雙分子層(bilayer):由于細胞膜的三種主要脂質都有雙親媒性分子的特點,因此在水相中都能夠自發(fā)地以特殊方式排列起來——分子與分子相互聚攏,親水頭部暴露于水,疏水尾部則藏在內部。這樣的排列可以形成2中構造:球形的分子團和雙分子層。在細胞膜的雙分子層中,2層分子的疏水尾部被親水頭部夾在中間。鑲嵌蛋白(mosaicproteins)/整合蛋白(integralprotein):是細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擔者,占膜蛋白的70%~80%,可能是雙親媒性分子,可不同程度地嵌入脂雙層分子中,其與膜的結合非常緊密。邊周蛋白(peripheralprotein)/外在蛋白(extrinsicprotein):是指以弱的靜電鍵結合于脂分子的頭部極性區(qū)域或跨膜蛋白膜區(qū)域的蛋白。外周蛋白是水溶性的,可用離子溶液分離提取。流動鑲嵌模型(fluidmosaicmodel):磷脂分子以脂雙分子層組成膜的主體;蛋白質或嵌在脂雙層表面,或嵌在其內部,或橫跨整個脂雙層;糖類附在膜外表面。細胞膜具有液晶態(tài)特性。脂筏(lipidraft):脂筏指在以甘油磷脂為主體的生物膜上,膽固醇、鞘磷脂等形成相對有序的脂相微區(qū)。該區(qū)域流動性較差,如同漂浮在脂質雙分子層上的“脂筏”一樣。脂筏中含有各種各樣執(zhí)行某些特定生物學功能的膜蛋白。內膜系統(endomembranesystem):細胞內結構、功能、發(fā)生上密切關聯的所有膜性細胞器。內質網(endoplasmicreticulum,ER):有各種大小的管、泡吻合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多位于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內部區(qū)域。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位置不局限于內質,也可以是分布在整個細胞質中。粗面型內質網(roughendoplasmicreticulum,RER):RER呈扁平囊狀,排列整齊,膜圍成的空間稱為ER腔,依靠核糖體連接蛋白與核糖體的大亞基相連。與蛋白質合成修飾加工與轉運有關?;嫘蛢荣|網(smoothendoplasmicreticulum,SER):SER呈分支管狀或小泡狀,無核糖體附著。是一種多功能的結構,在一些特化的細胞中含量比較豐富。微粒體(microsome):密度梯度離心后內質網斷裂而形成。仍保留內質網的基本特性,是研究內質網極好的材料。高爾基復合體(Golgicomplex):幾乎所有真核細胞中都可看到的一種網狀結構。是由一層單位包圍而成的復雜的囊泡系統,由小泡、扁平囊、大泡三種基本形態(tài)組成。溶酶體(lysosome):溶酶體是由一層單位膜包圍而成的囊泡狀結構,內含多種酸性水解酶,能分解內源性或外源性物質,被稱為細胞內的消化器官。過氧化物酶體(peroxisome):又常稱微體,是一層單位膜包圍而成的圓形小體,普遍存在于真核細胞中。內含多種氧化酶,是細胞內糖、脂和氮的重要代謝部位。小泡/囊泡(vesicle):聚集在GC的順面一側,由RER出芽生成,載有RER所合成的蛋白質成分,運輸到扁平囊中,并使扁平囊的膜結構和內容物不斷地得到補充。大泡(vacuole):多見于扁平囊的分泌面,可與之相連,因而也稱分泌泡。一般是由扁平囊的末端或分泌面局部呈小球狀膨大而成的,帶有扁平囊的分泌物質離去,在其中分泌物繼續(xù)濃縮。核被膜(Nuclearenvelope):即核膜(nuclearmembrane),是整個內膜系統的一部分。核膜的產生是細胞區(qū)域化的結果,它將核物質圍于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成為相對獨立的系統。電鏡下,核膜包括內、外兩層膜,核周間隙,核孔復合體和核纖層。被動運輸(passivetransport):指物質順濃度梯度,從濃度高的一側經細胞膜轉向濃度低的一側,它不消耗細胞代謝的能量。單純擴散(simplediffusion):不消耗細胞代謝的能量,不需要專一性膜蛋白分子,只要物質在膜的兩側保持一定的濃度差即可發(fā)生這種運輸。通道蛋白(channelprotein):細胞膜中的一種貫穿膜全層的運輸蛋白,在膜上形成許多小孔,其親水基團鑲嵌在小孔的表面,小孔持續(xù)開放。水和一些大小適宜的分子及帶電荷的溶質可經此小孔以單純擴散的方式順濃度進出細胞。配體門控通道(ligand-gatedchannel):有的閘門通道僅在細胞外的配體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時發(fā)生反應,引起通道蛋白構象發(fā)生變化,使閘門開放,這類閘門通道稱為配體閘門通道。電壓門控通道(voltage-gatedchannel):有一些閘門通道只有在膜電位發(fā)生變化時才開放,稱電壓閘門通道。幫助擴散(facilitateddiffusion):借助于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的構象變化而順濃度梯度的物質運輸方式稱為幫助擴散。載體蛋白(carrierprotein):載體蛋白是鑲嵌于膜上的運輸蛋白,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其上有結合位點,能特異性地與某一種物質進行暫時性地可逆結合,從而運輸該種物質。主動運輸(activetransport):指物質從低濃度地一側通過細胞膜向高濃度一側地轉運。需要載體地參與和消耗代謝能。Na+-K+泵(Na+-K+pump):具有ATP酶活性,有Na+與K+的結合位點,能夠逆濃度梯度向細胞兩側輸送離子。伴隨運輸(co-transport):氨基酸、糖類、部分離子等主動運輸的驅動力來自離子濃度梯度,但維持離子濃度梯度依賴于Na+-K+泵的主動運輸。囊泡運輸(vesiculartransport):大分子與顆粒性物質在跨膜轉運過程中,先被質膜包裹形成轉運小囊泡,再進行轉運,因此稱為囊泡運輸。胞吞作用(endocytosis):被攝入的物質先被細胞膜逐漸包裹,然后內陷形成小泡,再與細胞膜分離脫落進入細胞質,這個過程稱為胞吞作用。胞飲體(pinosome)/胞飲小泡(pinocyticvesicle):胞飲作用形成的囊泡稱為胞飲體或胞飲小泡。胞飲作用(pinocytosis):細胞周圍環(huán)境中的液體和小溶質分子先吸附在細胞表面,然后通過該部位細胞膜下微絲的收縮作用,使膜凹陷,包圍了液體物質,接著與膜分離、脫落形成直徑<150nm的胞飲體或胞飲小泡進入細胞質內。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在特定細胞中發(fā)生,形成吞噬體或吞噬泡運輸較大顆?;虼蠓肿訌秃衔?。吞噬體(phagosome)/吞噬泡(phagocyticvesicle):吞噬作用形成的囊泡稱為吞噬體或吞噬泡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receptor-mediatedendocytosis):大分子物質先和特異性受體結合,膜內陷形成有衣小窩,繼而形成有衣小泡進入細胞。網格蛋白(clathrin):是一種高度穩(wěn)定的纖維狀蛋白,由1條重鏈和1條輕鏈組成的二聚體,3個二聚體組成一個三角蛋白復合體。許多三角蛋白復合體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具有五邊形或六邊形網格的籃網狀結構。是有被小泡的衣被蛋白的一種。胞吐作用(exocytosis):細胞內某些物質由膜包圍形成小泡,從細胞內部逐步移到細胞膜下方,小泡膜與質膜融合,最后把物質排出細胞外。結構性分泌途徑(constitutiveexocytosispathway):真核細胞中不斷產生分泌蛋白。它們合成之后立即包裝入高爾基復合體的分泌囊泡中,然后被迅速帶到細胞膜處排出,這種分泌過程為結構性分泌途徑。調節(jié)性分泌途徑(regulatedexocytosispathway):一些細胞所要分泌的蛋白或小分子,貯存于特定的分泌囊泡中,只有當接受細胞外信息的刺激時,分泌囊泡才轉移到細胞膜處,與其融合將囊泡中分泌物排出,這種分泌過程稱為調節(jié)性分泌途徑。分選信號(sortingsignals):蛋白質物質在細胞內的運輸方式是由蛋白質分子上的分選信號決定的。主要分為信號肽和信號斑這2種。門控轉運(gatedtransport):門控轉運主要是指蛋白質分子及其形成的蛋白質顆粒通過核孔(或核孔)復合體進出細胞核的蛋白質轉運方式。蛋白轉位裝置(proteintranslocator):非折疊的蛋白質通過蛋白轉運裝置直接穿越細胞器膜進入細胞器內。膜泡運輸(vesiculartransport):轉運小泡從一個細胞器以出芽方式形成,小泡內含有被運輸的蛋白質,小泡膜上鑲嵌有膜蛋白。當轉運小泡達到靶細胞器即與其融合,將蛋白質從一個細胞器運送到另一個細胞器。信號肽(signalpeptide):存在于多肽鏈上的一段連續(xù)的氨基酸序列,可引導蛋白質定位到內質網,線粒體和細胞核。信號斑(signalpatch):存在于完成折疊的蛋白質中,構成信號斑的信號序列之間可以不相鄰,折疊在一起構成蛋白質分選的信號。分子伴侶(molecularchaperone):是指一類與其他蛋白的不穩(wěn)定構象相結合并使之穩(wěn)定的蛋白,可以幫助實現轉運及蛋白的折疊組裝、降解。信號假說(signalhypothesis):多肽鏈上的特殊氨基酸序列(信號肽)可指導蛋白質轉至內質網上合成。信號識別顆粒(signalrecognitionparticle):核糖體在內質網的定位與肽鏈的穿膜轉運還需依賴信號識別顆粒(SRP)及其在內質網膜上的受體及轉運體蛋白。起始轉運信號(start-transfersignal):可溶性蛋白的氨基端信號肽可作為蛋白質穿膜的起始轉運信號,在整個穿膜過程中,信號肽始終保持與膜上的蛋白轉位裝置結合,其他部分則陸續(xù)穿過膜形成一個套環(huán)。當蛋白質的羧基端通過膜后,信號肽被信號肽酶切除,蛋白質被釋放到內質網腔。終止轉運信號(stop-transfersignal):大多數膜蛋白除了1個或多個起始轉運信號外,還有1個終止轉運信號。根據轉運信號的位置和多少,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形成不同類型的膜蛋白。核定位信號(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NLS):核質蛋白的C端有一個信號序列即核定位信號,可引導蛋白質進入細胞核,入核后信號不切除。動位蛋白(dynein):可分為胞質動位蛋白和鞭/纖毛動位蛋白。胞質動位蛋白由兩條相同的重鏈和一些輕鏈以及結合蛋白構成。借助于動位蛋白激活蛋白連接膜泡,還可以調節(jié)動位蛋白的活性。鞭/纖毛動位蛋白中二聯微管外臂的動位蛋白具有三個重鏈。驅動蛋白(kinesin):可分別與微管和膜泡結合,沿微管運動,從而起到運輸作用。肌球蛋白(myosin):最早發(fā)現于肌肉組織,可利用ATP的水解導致構型的變化從而沿肌動蛋白絲進行運動。6-磷酸甘露糖(M6P):溶酶體水解酶的分揀信號。膜流(membraneflow):由于細胞的胞吞、胞吐作用和ER、GC的物質合成、加工、運輸,使細胞膜發(fā)生移位、融合、重組,細胞內各膜性結構實現了相互聯系和轉移,使細胞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維持了活體細胞的動態(tài)平衡。初級溶酶體(primarylysosome):只含沒有活性的水解酶而沒有底物的溶酶體為初級溶酶體。次級溶酶體(secondarylysosome):初級溶酶體與含有被水解底物的小泡融合后稱為次級溶酶體。殘余體(residualbody):已經失去酶活性,僅留未消化的殘渣的溶酶體,可通過胞吐作用排出細胞,也可能留在細胞內逐年增多。線粒體(mitochondrion):細胞分解代謝有機物并產生能量的場所。線粒體外膜(mitochondrionoutermembrane):線粒體的外層單位膜,二分之一為膜脂,二分之一為蛋白質。外膜上鑲嵌的蛋白質包括多種轉運蛋白。標志酶為單胺氧化酶。線粒體內膜(mitochondrialinnermembrane):比外膜稍薄,也是一層單位膜,標志酶為細胞色素氧化酶,缺乏膽固醇,富含心磷脂,通透性低。膜間腔(intermembranespace):線粒體內外膜之間的空間稱為膜間腔,標志酶為腺苷酸激酶。嵴(cristae):內膜上有大量向內腔突起的折疊形成嵴?;?elementaryparticle):內膜(包括嵴)的內表面附著許多突出于內腔的顆粒,稱為基粒。ATP合酶復合體(ATPsynthase):線粒體內膜上的基粒頭部具有酶活性,能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TP。因此,基粒又稱ATP合酶或ATP合酶復合體。轉位接觸點(translocationcontactsite):線粒體內、外膜上存在著一些內膜與外膜相互接觸的地方。在這些地方,膜間隙變窄,稱為轉位接觸點,是蛋白質轉運的通道?;|(matrix):線粒體內腔充滿了電子密度較低的可溶性蛋白質和脂肪等成分,稱為基質。是氧化代謝的場所,其標志酶為蘋果酸脫氫酶?;|導入序列(matrixtargetingsequence,MTS):輸入到線粒體的蛋白質都在其N-端具有一段基質導入序列,多帶正電荷,可與線粒體內外膜上相應的受體相互識別并結合,完成轉運后被信號肽酶切除,成為成熟蛋白。膜間腔導入序列(intermembranespace-targetingsequence,ISTS):膜間腔蛋白質如細胞色素c1和細胞色素b2的前體蛋白就分別攜帶有功能上相似,但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的信號序列,稱為膜間腔導入序列,能夠引導前體蛋白進入膜間腔。細胞骨架(cytoskeleton):細胞骨架是由細胞內蛋白質成分組成的一個復合的網架結構。包括微管、微絲和中間絲。為真核細胞所特有,是活細胞的支撐結構,決定了細胞的形狀并賦予其強度,而且在細胞多種多樣的運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核骨架(nuclearskeleton):即核基質,真核細胞核內的網絡結構,指除核被膜、染色質、核纖層及核仁以外的核內網架體系,對染色體的構建、DNA復制、RNA轉錄以及加工和運輸都有重要作用。原纖維(protofilaments):α、β-微管蛋白相間排列形成一條長鏈為原纖維。微管蛋白(tubulin):微管蛋白呈球形,主要有α和β兩種亞單位,一般以異二聚體形式存在。微管(microtubule):13條原纖維縱向排列而成的一條中空的圓柱狀結構,主要成分是微管蛋白和微管結合蛋白。微管相關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MAP):結合在微管的表面,可以穩(wěn)定微管的結構,參與微管的裝配。單管(singlet):細胞中大部分微管都是單管,由13條原纖維換圍而成,常分散于細胞質中,或成束分布。二聯管(doublet):由A管和B管組成,其中A管與單管結構相同,B管有3條原纖維與A管共有。動態(tài)微管(dynamicmicrotubule):有的微管存在時間很短,發(fā)生快速組裝和去組裝,稱為動態(tài)微管。穩(wěn)定微管(stablemicrotubule):有的微管存在時間相對較長,稱為穩(wěn)定微管。微管組織中心(microtubuleorganizingcenter,MTOC):MTOC包括中心體、基體和著絲點等。它們提供了微管組裝所需要的核心。在微管裝配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心外周物質(pericentriolarmaterial,PCM):微管由中心外周物質中發(fā)射生長出來。微絲(microfilament):由肌動蛋白組成的直徑約7nm的骨架纖維,又稱肌動蛋白纖維(actinfilament),在細胞運動和形態(tài)維持中發(fā)揮極其重要的作用。中間絲(intermediatefilament):簡稱中絲,直徑介于微管和微絲之間,由不同的蛋白質組成,是空心纖維結構。具有組織特異性,其種類、成分、結構和功能都比較復雜。中間絲的結構極其穩(wěn)定。馬達蛋白(motorprotein):馬達蛋白能水解ATP獲得能量,沿著微絲或微管移動。與微絲有關的馬達蛋白是肌球蛋白,而與微管有關的馬達蛋白有驅動蛋白和動位蛋白。胞質流動(cytoplasmicstreaming):對于細胞的營養(yǎng)代謝具有重要作用,能夠不斷地分配各種營養(yǎng)物和代謝物,使它們在細胞內均勻分布。該過程由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而引起。軸突運輸(axonaltransport):神經細胞中核糖體只存在于胞體和樹突中,在軸突和軸突末梢沒有蛋白質的合成,所以蛋白質和膜性成分必須在細胞體中合成,然后運輸到軸突;同樣,部分物質也會沿軸突運回胞體。核仁(nucleolus):細胞核內由特定染色體上的核仁組織區(qū)締合成的結構,是細胞內合成rRNA,裝配核糖體亞基的部位。染色質(chromatin):染色質是指細胞核內能被堿性染料著色的物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在細胞周期的不同時相表現不同的狀態(tài)。核周間隙(perinuclearspace):兩層核膜之間有20~40nm的透明間隙,稱之為核周間隙,也稱位核周隙。內含有多種蛋白質和酶及離子等不定形物質。其寬度隨細胞類型、細胞功能狀態(tài)而改變。核孔(nuclearpore):內外膜在許多處相互融合連同,在這些地方形成了內外相通的核孔,是細胞核與細胞質間物質交流的通道。核纖層(nuclearlamina):內層核膜靠核質的一側有一層由纖層蛋白組成的纖維狀網絡結構,稱為核纖層,能保持核膜的形態(tài)與核孔復合體的位置,還可以和染色體結合提供附著點。纖層蛋白(lamins):核纖層蛋白是組成核纖層的主要成分。分為A、B、C三種。A型核纖層蛋白主要與染色體結合;B型核纖層蛋白主要與內膜核被膜上的整合蛋白結合;C型核纖層蛋白是A型核纖層蛋白同一轉錄產物的不同剪切體。核小體(nucleosome):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其組裝收核質蛋白和N1蛋白的調節(jié)。常染色質(euchromatin):常染色質是指間期核中處于伸展狀態(tài),螺旋話程度低,用堿性染料染色淺而均勻的染色質。異染色質(heterochromatin):異染色質是指間期核中,螺旋化程度高,處于凝縮狀態(tài),用堿性染料染色時著色較深的染色質,一般是轉錄不活躍或無轉錄活性,與組蛋白緊密連接的DNA分子,主要分布在核的邊緣或圍繞在核仁的周圍。著絲粒(centromere):著絲粒位于主縊痕的中央部位,染色質螺旋化程度低,DNA含量少,由高度重復的異染色質組成,是中期染色單體連接在一起的特殊部位。主縊痕(primaryconstriction):著絲粒處的染色質內凹,稱為主縊痕。動粒(kinetochore):又稱著絲點,是在主縊痕處兩條染色單體的外側表層部位的特殊結構,是由著絲粒蛋白在有絲分裂間期特別裝配起來的附著于主縊痕外側的圓盤狀結構。內層與著絲粒結合,外層與動粒微管結合。副縊痕(secondaryconstriction)/核仁組織區(qū)(nucleolarorganizingregion,NOR):某些染色體除主縊痕外的另一處凹陷,染色較淺。該處的染色質有締合核仁的作用,故又稱為核仁組織區(qū)。端粒(telomere):指染色體末端的特化部位,由6個堿基的重復序列和端粒結合蛋白組成,構成真核生物染色體的“末端保護帽”,維持染色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核型(karyotype):核型是指一個體細胞中全部中期染色體的總和,包括染色體的數目、大小和形態(tài)特征。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matrix,ECM):由細胞合成并分泌到胞外,分布在細胞表面或細胞之間的大分子,主要是一些多糖和蛋白或蛋白聚糖及各種纖維。這些物質構成復雜的網狀結構,支持并連接組織結構,調節(jié)組織的發(fā)生和細胞的生理活動。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PG):蛋白聚糖是由核心蛋白質的絲氨酸殘基與氨基聚糖共價結合的產物。氨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氨基聚糖是由重復二糖單位(氨基己糖和糖醛酸)構成的無分支長鏈多糖。透明質酸(hyaluronicacid,HA):唯一不含硫酸基的氨基聚糖。由單純的葡萄糖醛酸和乙酰氨基葡萄糖二糖結構單位重復排列聚合而成,結構相對簡單。因此被認為是細胞外基質氨基聚糖的原始形式。膠原(collagen):是動物體內分布最廣、含量最豐富、種類最多的纖維蛋白家族。膠原和彈性蛋白賦予細胞外基質一定的強度和韌性。分布在體內各種器官和組織,是細胞外基質的框架結構。前膠原(procollagen):帶有前肽的3股螺旋膠原分子稱為前膠原。被分泌囊泡運到細胞外,由細胞外的兩種特異性前膠原肽酶分別水解C、N兩端的前肽結構序列,最終形成原膠原。彈性蛋白(elastin):彈性蛋白纖維網絡賦予組織以彈性。是構成細胞外基質中彈性網絡結構的主要組成成分。由2種類型短肽段交替排列而成。纖粘連蛋白(fibronectin,FN):纖粘連蛋白是一種高分子的非膠原蛋白。分為可溶型FN和不可溶型FN。均有相似的亞單位組成。層粘連蛋白(laminin,LN):層粘連蛋白也是一種大型的糖蛋白,含糖量很高,是糖鏈結構最復雜的糖蛋白。是胚胎發(fā)育中出現最早的細胞外基質成分,與IV型膠原一起構成基底膜。由一條重鏈和2條輕鏈借二硫鍵交聯而成,呈“十”字型?;?basementmembrane):又稱“基板”,是細胞外基質特化而成一種柔軟、堅韌的網膜結構。有五種蛋白成分(IV型膠原、層粘連蛋白、內聯蛋白、滲濾素、核心蛋白多糖)。對組織結構起支持保護作用,調節(jié)細胞的運動、分化、增殖,同時連接了上皮組織和結締組織,還起到分子篩的作用。信號傳導(signaltransduction):通過信號分子與受體的相互作用實現對細胞的生命活動進行調節(jié)的過程稱為細胞信號傳導。胞外信號/配體(ligand):信號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多數情況下細胞間的信號依賴胞間信號分子。受體(receptor):細胞膜上或細胞內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質,能接受外界信號并將其轉化為細胞內的一系列生化反應,引起細胞結構或功能的改變。膜受體(membranereceptor):細胞膜上的受體,多為糖蛋白。有單體型受體和復合型受體之分。胞內受體(intracellularreceptor):細胞內的受體,可分為胞質受體和核受體。其配體多位脂溶性小分子甾體類激素,此外還有甲狀腺類激素和維生素D等。受體酪氨酸激酶(receptortyrosinekinase,RTK):胞內的RTK往往受第二信使的調控,被激活后使底物蛋白磷酸化,胞膜上的RTK是跨膜整合蛋白,兼具受體作用。位于細胞外部分為配體結合區(qū),識別并結合配體;朝向細胞內的部分有激酶活性。自體磷酸化(autophosphorylation):與配體結合后發(fā)生構象改變,RTK發(fā)生自體磷酸化,形成SH2結合位點,能夠結合并激活帶有SH2結構域的蛋白質。蛋白激酶(proteinkinase):能將磷酸基團轉移到底物特定的氨基酸殘基(ser/thr/tyr)上,使蛋白質磷酸化,從而改變蛋白構象、促進或阻礙與底物的結合。cAMP依賴性蛋白激酶A(cAMPdependentproteinkinase,PKA):可以被cAMP特異性活化蛋白磷酸酶(proteinphosphatase):蛋白磷酸酶能將蛋白質底物的磷酸基團去除,即通過水解磷酸單酯將底物分子上的磷酸基團去除,并生成磷酸根離子和自由的羥基。蛋白質磷酸化(phosphorylation)/去磷酸化(dephosphorylation) 銜接蛋白(adaptorprotein):一般不具有酶活性,而是起到一個結構樞紐的作用。鳥苷酸結合蛋白(guaninenucleotide-bindingprotein):可與鳥苷酸結合的蛋白的總稱,具有GTP酶活性。G蛋白偶聯受體(G-protein-coupledreceptor):由一條多肽鏈構成,由7個跨膜的α螺旋區(qū);N端朝向胞外,C端朝向胞內;N端有糖基化位點,C端的第三袢環(huán)和C端有磷酸化位點。能夠識別胞外信號,使自身結果改變,與G蛋白作用,由G蛋白調節(jié)底物蛋白活性,在細胞內傳遞信號。腺苷酸環(huán)化酶(adenylatecyclase,AC):G蛋白的效應蛋白,位于細胞膜上,跨膜12次。催化結構域在胞質面,Mg2+或Mn2+存在的條件下可催化ATP生成cAMP。cAMP反應元件結合蛋白(cAMPresponsiveelementbindingprotein,CREB):PKA在被cAMP結合激活后,其被PKA磷酸化后,激活并結合特定基因的CRE區(qū),調節(jié)基因表達。磷脂酶C(phospholipaseC,PLC)/4,5-二磷酸酯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4,5-biphosphate,PIP2)/甘油二脂(diacylglycel,DAG)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有廣泛分布的具有單一肽鏈的蛋白質,有1個親水性的催化活性中心和1個膜結合區(qū)。未受外界信號刺激的細胞中,它分布在細胞質中,非活性結構;當細胞膜受體與相應外界信號結合,PIP2水解產生DAG時,PKA轉位到質膜內表面,由DAG活化,增加對Ca2+的親和力,進而能夠使底物磷酸化。Ca2+-鈣調蛋白(calmodulin,CaM):CaM為鈣結合蛋白,有4個Ca2+結合位點,結合鈣離子后可發(fā)生構象改變,形成的Ca2-CaM復合物具有活性,磷酸化蛋白質的絲氨酸/蘇氨酸,激活蛋白激酶或磷酸酶。+鳥苷酸環(huán)化酶(guanylatecyclase,GC):可分解GTP成為cGMP作為第二信使。GC一般有胞膜結合型和可溶型兩種存在形式。一氧化氮合酶(NOsynthase,NOS):由Ca2-CaM激活,以精氨酸為底物,催化生成NO和瓜氨酸,細胞釋放NO。cGMP依賴性蛋白激酶G(cGMPdependentproteinkinase,PKG):由cGMP作為第二信使活化,可作用于底物蛋白,在不同細胞中產生不同反應。細胞增殖(cellproliferation):細胞通過生長和分裂獲得具有與母細胞相同遺傳特征的子代細胞,從而使細胞數目成倍增加的過程。是細胞生命活動的一種體現,使生命得以延續(xù)。細胞分裂(celldivision):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有絲分裂(mitosis):高等生物細胞最主要的增殖方式是有絲分裂。特點是有紡錘體染色體出現,子染色體被平均分配到子細胞。減數分裂(meiosis):又稱成熟分裂,是有性生殖形成生殖細胞的分裂方式。染色體被復制一次而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細胞增殖周期(cellgenerationcycle)/細胞周期(cellcycle):從親代細胞分裂結束到子代細胞分裂結束所經歷的間隔時期稱細胞增殖周期。分裂間期(interphase):細胞的生長期,光鏡下細胞形態(tài)特征無明顯變化,此時細胞合成胞質內物質和核內DNA復制。G1期(gap1):從有絲分裂完成到DNA復制之前的間隙時間。S期(DNAsynthesisphase):指DNA復制的時期。G2期(gap2):指DNA復制完成到有絲分裂開始之前的一段時間。M期:細胞分裂開始到結束。限制點(restrictionpoint):正常細胞的G1期有某些特殊的調節(jié)點,起到控制細胞增殖周期開關作用的,被稱為限制點。R點起到了控制細胞增殖周期開和關的“閥門”作用。決定了細胞是繼續(xù)增殖還是進入靜息(G0)狀態(tài)。細胞分裂周期基因(celldivisioncyclegene,CDC):可編碼多種調控細胞周期運行的蛋白質。Cdc28基因可編碼CDK蛋白,對細胞周期的啟動,即細胞能否通過R點很關鍵,因此也被成為啟動基因(startgene)。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CDK):屬于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可特定的細胞周期被激活后,磷酸化相應的底物,從而引發(fā)后續(xù)事件的發(fā)生。其功能的實現依賴于周期蛋白。周期蛋白(cyclin):這類蛋白其含量在細胞周期中呈周期性變化,其能與CDK蛋白形成復合物,能使CDK發(fā)揮激酶活性。S期活化因子(Sphaseactivator,SPF):G1期和S期交界時期形成的復合物成為S期活化因子,可促進一系列與DNA復制有關的蛋白的磷酸化,啟動DNA復制。成熟促進因子(maturationpromotingfactor,MPF):M期細胞質中存在某種成分能使間期細胞核提前進入M期。是調節(jié)細胞進入M期所必需的蛋白質激酶,由一個催化亞基和一個調節(jié)亞基組成的異二聚體。催化亞基具有激酶活性,調節(jié)亞基則選擇所作用的底物。前期(prophase):主要特征是染色質凝集、核膜崩解、核仁消失和紡錘體形成。中期(metaphase):指從核膜消失到有絲分裂器形成的全過程。染色體排列到赤道板上,兩邊牽引力平衡。后期(anaphase):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并移向兩極,當子染色體到達兩極后,這一時期結束。末期(telophase):從子染色體到達兩極,至形成兩個新細胞為止。生長因子(growthfactor):一大類與細胞增殖有關的多肽類信號物質,具有較強的組織特異性。大部分具有促進細胞增殖的功能,少數兼具雙重調節(jié)作用,能促進一類細胞的增殖,而抑制另一類細胞。早反應基因(earlyresponsegene):基因的轉錄在幾分鐘內便可被GF誘導,且不被蛋白質合成抑制劑阻斷。因為所需的轉錄因子已經存在于G0期細胞中,通過修飾而被激活。許多其編碼的蛋白質是遲反應基因所必需的轉錄因子。遲反應基因(delayedresponsegene):編碼各種周期蛋白、CDK2、CDK4及另一類轉錄因子E2F。CDK活化激酶(CDKactivatingkinase,CAK):CDK的激活需要與細胞周期蛋白結合并在CDK活化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檢查點(checkpoint):檢查點機制在細胞周期的運行中的進行嚴格監(jiān)控,當DNA發(fā)生損傷,復制不完全或紡錘體形成不正常,周期將被阻斷。細胞分化(celldifferentiation):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受精卵產生的同源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生化特征等方面逐漸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稱為細胞分化。決定(determination):通常細胞在發(fā)生可識別的形態(tài)變化之前,細胞內部已經發(fā)生了變化,確定了未來的發(fā)育命運。即一群細胞或胚胎的某一區(qū)域只能向某一特定方向分化的狀態(tài)。細胞的全能性(celltotipotency):指單個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增殖、分化、發(fā)育成為完整個體的能力。全能性細胞(totipotentcell):具有全能性這種能力的細胞成為全能性細胞。多能細胞(pluripotentcell):胚胎形成三胚層之后,各胚層在分化潛能上開始出現一定的局限性,傾向于只發(fā)育為本胚層的組織器官,但仍具有發(fā)育成多種表型的能力,此時的細胞稱為多能細胞。單能細胞(unipotentcell):經過器官發(fā)生,各種組織、細胞的發(fā)育命運最終決定,在形態(tài)上特化,功能上專一化,成為單能細胞。穩(wěn)定型單能(unipotency):胚胎發(fā)育過程中逐漸由全能局限為多能,最終成為穩(wěn)定型單能的趨向,是細胞分化的普遍規(guī)律?;虿町愋员磉_(differentialexpression)/選擇性轉錄:分化的本質是不同基因差異性表達的結果,即多細胞生物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其基因組DNA并不完全表達,而是按照一定的時空順序,在不同細胞和同一細胞的不同發(fā)育階段發(fā)生差異表達。管家基因(housekeepinggene):在各類細胞的任何時間內都可以表達,是維持細胞最低限度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基因,對細胞分化只起協助作用。奢侈基因(luxurygene):與各種分化細胞的特殊性狀有直接關系的基因。喪失此類基因對細胞的生存并無直接影響。只在特定的分化細胞中表達并受時期的限制。管家蛋白(housekeepingprotein):管家基因編碼的產物,是維持細胞生命活動所必需的蛋白。奢侈蛋白(luxuryprotein):奢侈基因編碼的產物。同源異型框基因(homeoboxgene):基因中存在共同的180bp的DNA片段,該片段被稱為同源異型框,編碼高度同源的60個氨基酸,凡是含有同源異型基因序列的基因均稱為同源框基因,表達的蛋白稱為同源域蛋白,作為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轉錄。全能干細胞(totipotentstemcell):具有受精卵全能性的細胞,可分化為胚胎和胎盤滋養(yǎng)層細胞,進一步分化形成完整的個體。多能干細胞(pluripotentstemcell):受精9天后,這些細胞經數次分裂發(fā)育成囊胚,囊胚具有外層細胞和內細胞團。雖然內細胞團可以形成每一種組織,但它不能形成完整的胎兒。因此被稱為多能干細胞。專能干細胞(multipotentstemcell):多能干細胞進一步特化產生具有特殊功能的細胞群體,即專能干細胞。單能干細胞(unipotentstemcell):單能干細胞分化潛能最低,僅能產生一種類型細胞。胚胎干細胞(embryonicstemcell,ESC):從早期囊胚內細胞團經體外培養(yǎng)、分離、克隆得到的具有發(fā)育多能性的細胞。內細胞團(innercellmass,ICM):在人胚胎發(fā)育的囊胚期,囊胚中心的腔稱為囊胚腔,腔內有已分化成三個胚層了的內細胞團。生殖干細胞(germlinestemcell):源自早期胎兒原始生殖嵴的干細胞。成體干細胞(adultstemcell):組織和器官特異性干細胞。過渡放大細胞(transitamplifyingcell):為介于干細胞和分化細胞之間的過渡細胞,分裂較快,經若干次分裂后產生分化細胞,起作用是可以通過較少的干細胞產生較多的分化細胞。對稱分裂(symmetrydivision):干細胞分裂產生同類型細胞,如兩個子細胞都是干細胞或都是分化細胞。不對成分裂(asymmetrydivision):干細胞分裂產生不同類型細胞,如兩個子細胞中一個是干細胞,另一個是分化細胞。轉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一種組織類型的干細胞,在適當條件下分化成另一組織類型的細胞。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干細胞向其前體細胞的逆向轉化。干細胞龕(stemcellniche):一系列的干細胞與細胞外所有物質共同構成的細胞生長的微環(huán)境。是干細胞維持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的重要場所。胚胎階段特異性抗原(stage-specificembryonicantigen,SSEA):胚胎干細胞特異性的基因產物。誘導多能干細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將一部分多能性相關基因導入已分化細胞中,可能獲得多能干細胞系,稱之為誘導多能干細胞。衰老(aging,senescence):又稱老化,通常指在正常狀況下生物發(fā)育成熟后,隨年齡增加,自身功能減退,內環(huán)境穩(wěn)定能力與應激能力下降,結構、組分逐步退行性變,趨向死亡,不可逆轉的現象。程序性細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過去一直強調細胞凋亡是由遺傳基因決定或參與的程序化過程,所以也稱為程序性細胞死亡。但現在發(fā)現任何細胞死亡形式都有基因所編碼的蛋白質信號通路參與,彼此間都可能存在信號調控上的某種聯系,細胞死亡的形式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壞死(necrosis):極端的物理、化學或其他眼中的病理性因素誘發(fā)的細胞死亡,是一種病理性死亡。壞死凋亡(necroptosis):細胞壞死時也有信號參與,RIP3可能時決定TNF-α誘導的細胞壞死的關鍵蛋白。被視為機體對外界病理性刺激做出的反應,細胞通過自身的死亡并通過炎癥反應來消除病理性刺激對機體的影響。凋亡(apoptosis):細胞凋亡是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由基因控制的、自主的、有序的細胞死亡方式。凋亡小體(apoptoticbody):細胞膜結構不斷出芽、脫落,形成數個大小不等的由膜包裹結構,稱為凋亡小體,內可含細胞質、細胞器和核碎片,有的不含核碎片。Caspase:是Ced-3的同源物,是引起細胞凋亡的關鍵酶,共同特點是富含半胱氨酸,C端同源區(qū)存在半胱氨酸激活位點,被激活后能特異地切割靶蛋白的天冬氨酸殘基后的肽鍵。細胞自噬(autophagy):通過膜包繞隔離受損的或功能退化的細胞器及某些蛋白質和大分子物質,與溶酶體融合并水解膜內成分的現象。前自噬體(preautophagosome):即將發(fā)生自噬的細胞胞質中出現大量游離的膜性結構,稱為前自噬體。自噬體(autophagosome):前自噬泡逐漸發(fā)展成為由雙層膜結構形成的空泡,其中包裹著退變的細胞器和部分細胞質。自噬溶酶體(autophagolysosome):自噬體的外膜與溶酶體膜融合,內膜及其包裹的物質進入溶酶體腔,被溶酶體中的酶水解。這種吞噬了細胞內成分的溶酶體即自噬溶酶體。巨自噬(macroautophagy):通過形成雙層膜包繞錯誤折疊和聚集的蛋白質病原體、非必需氨基酸等并與溶酶體融合降解,是真核細胞最普遍的自噬方式。微自噬(microautophagy):沒有自噬膜的形成過程,通過溶酶體膜內陷或外凸包繞胞質及其內容物進入溶酶體進行降解。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chaperone-mediatedautophagy,CMA):是一種高度選擇的自噬方式,熱休克蛋白HSC70特異性識別并結合含有KFERQ(Lys-Phe-Glu-Arg-Gln)的五肽片段的蛋白,并通過LAMP2A相互作用而將目的蛋白轉運,如溶酶體內降解。溶酶體膜相關蛋白2A(lysosomal-associatedmembraneprotein2A,LAMP2A)\1、細胞cell細胞是由膜包被的能獨立進行繁殖的原生質團,是一切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也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2、構件分子buildingblockmolecules細胞內的各種元素構成的30種的小分子化合物,它們是構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單位,所以把它們稱為構件分子。3、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macromolecure細胞內的大分子物質主要包括核酸,蛋白質,糖類,脂類以及它們的復合體,其分子質量巨大,結構復雜,功能多樣,稱為生物大分子。它們是細胞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4、肽鍵peptidebond一個氨基酸的a-氨基與另一個氨基酸的羧基在體外加熱或體內由酶催化,可以脫水縮合成多肽,此新生成的酰胺鍵被稱為肽鍵5、肽peptide氨基酸通過肽鍵相連的化合物6、蛋白質的一級結構primarystructure蛋白質肽鏈中氨基酸殘基的排列順序,包括生成二硫鍵的兩個Cys殘基的位置。7、DNA的一級結構DNA中脫氧核糖核苷酸殘基的序列8、特定化學物質的區(qū)室化分布(compartmentalization)真核細胞有復雜的內膜系統,將細胞內環(huán)境分隔成許多功能不同的區(qū)室。區(qū)室化使每一種細胞器都有其特有的酶系統和其他大分子物質,行使不同的代謝和生理功能,不同代謝過程既相互聯系又互不干擾,充分發(fā)揮各自在生命活動中的特殊作用。內膜系統。真核細胞中,在結構、功能或發(fā)生上相關的,由膜圍繞而成的細胞器或細胞結構,如核膜、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葉綠體、溶酶體等。9、核酸nucleicacid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10、脫氧核苷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由dAMP、dGMP、dCMP和dTMP四種脫氧核糖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11、3’,5’磷酸二酯鍵核酸鏈內的前一個核苷酸的3’羥基和下一個核苷酸的5’磷酸形成3’,5’磷酸二酯鍵12、二級結構secondarystructure多肽鏈中相鄰氨基酸殘基形成的局部肽鏈空間結構,是其主鏈各原子的局部空間排布主要形式:α螺旋、β折疊、β轉角、π螺旋、隨意卷曲主要化學鍵:氫鍵13、超二級結構(supersecondarystructure)蛋白質多肽鏈上的一些二級結構單元,可有規(guī)律地聚集起來,形成ααα,βββ,βαβ等結構稱為超二級結構。又稱為模體(motif)14、結構域(domain)單個或多個超二級結構進一步集結形成在蛋白質分子空間結構中可明顯區(qū)分的區(qū)域稱為結構域。結構域又是蛋白質分子上的一個功能單位,亦可稱為功能域。15、三級結構(tertiarystructure)整條多肽鏈中所有氨基酸殘基,包括相距甚遠的氨基酸殘基主鏈和側鏈所形成的全部分子結構。16、四級結構(quaternarystructure)由兩個以上具有三級結構的多肽鏈再以各自特定形式相互聚合而成的大分子蛋白質的空間結構。17、亞基(subunit)在蛋白質的四級結構中,每個各具獨立三級結構的多肽鏈稱為亞基。亞基單獨存在不具生物活性,只有按特定組成與形成方式裝配形成四級結構時,蛋白質才具有生物活性。18、分子病(moleculardisease)DNA分子上基因結構的改變,使其編碼相應蛋白質一級結構改變,從而引起其功能的異?;騿适斐傻倪z傳性疾病。19、別構作用(allostericeffect)一些生理小分子物質,作用于四級結構的蛋白質,與其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結合,引起亞基之間一些副鍵的改變,使亞基之間和蛋白質的四級結構發(fā)生輕微的改變,包括分子變得疏松或者緊密,從而使生物活性升高或者降低的調節(jié)過程。20、分子伴侶(chaperone)#通過提供一個保護環(huán)境從而加速蛋白質折疊成天然構象或形成四級結構。21、蛋白質的等電點分子呈電中性時溶液的pH值,由于羧基解離度略大于氨基,所以中性氨基酸PI略<7,酸性氨基酸PI<7,堿性氨基酸PI>7,在ph大于等電點的溶液中,氨基酸解離成不同的陰離子,反之解離成陽離子。22、變性(denaturation)在一些物理或化學因素(高溫、高壓、紫外線、乙醇)作用下,使蛋白質分子一級結構不變,次級鍵斷裂,空間結構破壞,從而引起蛋白質生物活性喪失、溶解度降低,理化性質改變(粘度增加,呈色性增加,易為蛋白酶水解)過程。23、復性(renaturation)若變性時間短、變性程度較輕,理論上在合適的條件下,變性蛋白質分子尚可重新卷曲形成天然空間結構,并恢復其生物活性。24、DNA二級結構即雙螺旋結構25、DNA三級結構DNA鏈進一步扭曲盤旋形成超螺旋結構26、DNA的四級結構—DNA與蛋白質形成復合物27、核小體(nucleosome)線性雙螺旋DNA折疊的第一層次是形成核小體,由組蛋白核心和盤繞在核心上的DNA構成。1)核小體核心:組蛋白八聚體(H2A,H2B,H3,H4各兩分子)1.75圈DNA超螺旋(146bp)2)連接區(qū):組蛋白H1和約60bpDNA雙螺旋28、基因gene是指能編碼有功能的蛋白質多肽鏈或合成RNA所必須的一段核酸序列,是核酸分子的功能單位。一個基因通常包括編碼蛋白質多肽鏈或RNA的編碼序列和各種非編碼序列,后者包括保證轉錄和加工所必須的調控序列。另外,內含子是真核生物基因中特有的非編碼基因。29、基因組genome是指一個細胞或者病毒所有基因和間隔序列,儲存了一個物種所有的遺傳信息。31、內含子(intron)真核生物,分隔開的基因中沒有編碼作用的序列外顯子(exon)有32、核酸的變性denaturation:在一定理化因素作用下,核酸雙螺旋等空間結構中堿基之間的氫鍵斷裂,變成單鏈的現象稱為變性增色效應:內部堿基暴露,260nm的光吸收增加A260值的增加與解鏈程度有一定的比例關系,這種關系稱為增色效應。熔解溫度(解鏈溫度)(meltingtemperature,Tm)通常指加熱變性時DNA溶液A260升高達到最大值一半時(紫外吸收增值達最大值50%時)的溫度一般為85-95G-C含量越多,離子強度越高,Tm越高(DNA樣品保存在純水中很快變性)33、復性(退火renaturation)變性DNA在適當條件下,可使兩條分開的單鏈重新形成雙螺旋DNA的過程叫復性。當熱變性的DNA經緩慢冷卻后復性稱為退火。33、雜交hybridization具有互補關系的不同來源的單鏈核酸分子,按堿基配對原則,通過氫鍵連接生成新的DNA雙鏈、RNA雙鏈或雜交DAN-RNA雙鏈的過程。是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技術之一。————————————————————————————————————34、核被膜(核膜)Nuclearenvelope(Nuclearmembrane)內外層核膜:構成細胞核和細胞質之間的分隔,外層核膜與內質網相連,內層核膜內表面與核纖層相貼附核周間隙:內、外層核膜交會形成的腔隙,與內質網腔相通核膜包圍物質形成特定的代謝環(huán)境,將RNA合成和蛋白質合成分開,讓轉錄和翻譯兩個環(huán)節(jié)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得以分離。有助于基因表達的準確和高效。35、核孔Nuclearpore核膜上的孔洞,它們給細胞核和細胞質的物質交換留下通道,使核-質兩個區(qū)室有分隔又有溝通。其邊緣為內、外層核膜融合形成。36、核孔復合體(nuclearporecomplex)組成核孔的一組蛋白質顆粒以特定排列方式形成的復合體,可以從核膜上分離出來。使核質之間既有分隔又有溝通。核孔復合體中央是一條直徑9nm、長15的圓柱形含水通道37、核纖層nuclearlamina高等真核細胞內層核膜下由纖維蛋白構成的網絡殼層.分布在內層核膜和染色質之間.整體結構呈一球形或籠形網絡.其化學成分是和核纖層蛋白.功能在間期為染色質提供核周”錨定”部位,對核膜起到支撐作用.38、異染色質heterochromatin 核膜下、核仁周圍及核內散在,高電子密度,為高度卷曲緊縮的染色質,大部分為不含有基因的DNA部分,或所含的基因不進行轉錄。39、常染色質euchromatin異染色質之間的淺染區(qū)域,低電子密度,為松解伸展的DNA部分,正在進行活躍的基因轉錄活動。40、染色體分子的必需元件Essentialelementsofachromosome多個復制起始點replicationorigines一個著絲粒centromere,有絲分裂期間提供紡錘體纖維附著的部位端粒使末端染色體不致被細胞修復裝置誤認為受損染色體;它有助于調控端粒長度,還有助于在有絲分裂期染色體準確配對和分開。著絲粒有助于在有絲分裂期動粒的裝配和紡錘絲的附著以及染色體分開。兩個端粒telomeres富含G堿基的簡單重復序列外顯子exon是基因中用于編碼的序列內含子intron是間隔在外顯子之間的非編碼序列調控序列sequencerégulatrice是可被基因調節(jié)蛋白結合的序列41、組蛋白(histon)總量相當于DNA量分子量小含大量帶正電氨基酸(精/賴),能中和DNA所帶負電荷分成5種兩類: H1 -H1組蛋白(H2A、H2B、H3、H4—核小體組蛋白)非組蛋白量小·種類多·識別特異DNA序列并與堿基組成氫鍵——序列特異性DNA組成蛋白質作用:參與染色體構建;啟動DNA復制;調控基因轉錄核小體nucleosome線性DNA分子被折疊盤曲而包裝的第一層次將核小體結構包裝成30nm纖維
依賴兩種機制:1.H1組蛋白2.核小體組蛋白的尾部異染色質包裝-核小體組蛋白尾部共價修飾襻環(huán)間期染色質包裝成染色體的形式,30nm染色質纖維以非組蛋白為骨架,折疊成一系列襻環(huán)為單位發(fā)生松解,伸展成串珠狀纖維或DNA螺旋。襻環(huán)結構中染色體高度緊縮,姐妹染色單體不會互相纏繞,排列整齊,且染色體不易轉錄。42、半保留復制semiconservativereplication親代的DNA雙鏈,每股鏈都可以作為模版,按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指導新鏈的合成,合成的新鏈,各含有1條原來的舊鏈和1條新鏈,兩個新合成的雙螺旋都是原來雙螺旋的精確復制品43、復制叉replicationfork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DNA復制前進部位伸展成叉狀。即已經打開的2條單鏈與未解開的雙鏈間形成Y形。43、轉錄transcription在RNA合成酶系作用下,以DNA的一條鏈上的一段序列為模板,按照堿基配對原則,合成一個與模板序列互補的RNA分子。44、基因鏈(genestrand)有意義鏈:基因遺傳信息所在的DNA單鏈。反基因鏈(antigenestrand)反意義鏈:與基因鏈互補的那條DNA單鏈。mRNA鏈:序列與基因鏈相同(T=U)44、中心法則(Thecentraldogma)細胞內的基因先將它的遺傳信息轉錄在mRNA上,再經過翻譯,將特定的遺傳信息翻譯為特定的蛋白質44、核仁組織者(nucleolarorganizer,NOR)在核仁這個特殊區(qū)域內,集結著這10條染色體的含rRNA基因的大襻環(huán)。在襻環(huán)上,rRNA基因以前后串聯(tandem)的方式成串排列。每條袢環(huán)上的一串rRNA基因叫做一個“核仁組織者”。細胞分裂完成后,以“核仁組織者”為中心組建新的核仁。45.1)
纖維中心(fibrillarcenter)呈淺染區(qū)。該部分含有從數條染色體上伸出的DNA襻環(huán),上有核糖體RNA(rRNA)基因。2)
纖維成分(fibrilarcomponent)呈直徑為5~10nm致密纖維。該處含正在轉錄的rRNA分子。3)顆粒成分(granularcomponent)呈致密的顆粒,顆粒直徑15~20nm。為已合成的核糖體前體顆粒,因此這些顆粒比細胞質中的核糖體顆粒略小些。44、細胞器(organelles)具有獨特的結構特點和化學組成的膜性結構,行使各自的功能。彼此之間存在聯系。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遺傳信息的翻譯是指以mRNA為模板,把核苷酸鏈上的三聯遺傳密碼轉換成蛋白質多肽鏈的氨基酸序列的過程,是基因表達的最終目的。蛋白質合成時,一條mRNA上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多肽鏈的合成。翻譯中的mRNA分子上常常有許多個核糖體結合,成為多聚核糖體(polyribosome或polisome)。這種方法是翻譯速度加快,提高mRNA的利用率,在一定時間內合成更多的蛋白質分子。蛋白的分選和靶向運輸細胞根據蛋白是否攜有分選信號,以及分選信號的性質,選擇性地將其送到細胞不同的部位。(蛋白的靶向運輸-proteintargeting)內質網廣泛分布于各個細胞中,式幽默包圍的封閉結構,又互相連續(xù)的囊狀、管狀和膜狀膜結構構成,在細胞質內形成一個三維結構。根據核糖體是否附著于內質網可分為糙面內質網和光面內質網兩類。微粒體p71糖基化單糖或者寡聚糖通過共價鍵與多肽鏈的氨基酸側鏈基團上形成復合物的過程,由寡聚糖轉移酶等催化而成,在內質網中發(fā)生并在高爾基體中完成。蛋白質折疊蛋白質從剛剛翻譯出來的線性多肽鏈或隨機螺旋狀態(tài)折疊為具有功能特征的三維結構的過程。首先是建立二硫鍵和二級結構,之后是形成三級結構,在已完成的三級結構亞基的基礎上形成四級結構,完成蛋白質的組裝。伴侶蛋白chaperoneprotein可以特異地識別新生肽鏈或部分折疊的肽鏈并與之結合,幫助這些肽鏈進行正確的折疊和裝配,其本身并不參與最終產物的形成,只起伴侶作用。高爾基體主體部分是由膜包圍的多層扁平膜囊組成,扁平膜囊中間較窄,周邊較寬,每層膜囊之間的寬度在15-30nm之間。3-10層扁平膜囊平行排列組成扁平膜囊堆。整個高爾基體是由若干個扁平膜囊堆組成,位置靠近細胞核并與中心體為鄰。高爾基體是具有極性的細胞器。分選高爾基體根據蛋白所攜有的特定分選信號,以相應的受體與這些分選信號結合,并將不同的蛋白分裝到各自的運輸小泡中,分別運送至不同的目的地。信號肽:引導新合成的蛋白質向分泌通路轉移的短肽鏈,用于指導蛋白質的跨膜轉移的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45、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biquitin-proteasomesystem,UPS)蛋白質先被泛素(一種多肽)標記,然后被蛋白酶體識別和降解泛素(ubiquitin):一種含76個氨基酸的多肽,作為標簽結合到要被降解的蛋白質上。26S蛋白酶體(proteasome):大型桶狀蛋白復合體,具有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能將蛋白質降解成肽和氨基酸。細胞質和細胞核內均有分布。泛素化Ubiquitnation:靶蛋白通過共價鍵與泛素形成連接而被標記的過程46、伴侶蛋白(chaperoneproteins)內質網腔內有一些蛋白質能特異地識別新生肽鏈或部分折疊的肽鏈并與之結合,幫助這些多肽鏈進行正確的折疊和裝配,但其本身并不參與最終產物的形成,只起伴侶作用。47、蛋白質的糖基化proteinglycosylation在內質網中,一種寡聚糖供體多萜醇把整個寡聚糖轉移到多肽鏈上,已經部分糖基化的糖蛋白轉移到高爾基體,進行加工和修飾,切除多余的甘露糖、加上其他必要的糖基,成為成熟的糖蛋白。溶酶體富含酸性水解酶的囊泡,形態(tài)大小不一,是細胞內各種大分子和細胞器降解的主要場所,有一層界膜包圍,界膜有質子泵,維持溶酶體內酸性環(huán)境;有轉運蛋白,將消化水解的小分子運出溶酶體;高度糖基化,保護溶酶體膜不受水解酶的作用。48、質子動力勢proton-motiveforce:驅動ATP合成的直接能量是跨內膜的電化學H+梯度,即質子動力勢,是電子傳遞和質子泵送想偶聯的結果。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將生物氧化所釋放能量的轉移過程與ADP的磷酸化過程結合起來,而將生物氧化釋放的能量轉移到ATP的高能磷酸鍵中呼吸連/電子傳遞鏈respiratory/electrontransferchain由線粒體內膜上一系列多蛋白復合體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而成,能夠通過可逆地接受、釋放質子和電子,將電子最終傳遞至氧,將質子從線粒體基質腔泵送至膜間腔,在線粒體內膜兩側形成跨膜的電化學質子梯度。49、膜受體membranereceptors:位于細胞膜表面的特殊的跨膜蛋白質,能特異地識別信號分子(配體),并以很高親和力與之結合,自身激活后再激活細胞內的下游信號蛋白,從而啟動細胞內信號轉導通路,把信號傳導下去。包括1).細胞表面受體(膜受體)-其配體為水溶性;2).細胞內受體(核受體)-其配體為脂溶性。膜受體又分離子通道偶聯受體、G蛋白偶聯受體、酶偶聯受體49、細胞質骨架cytoskeleton細胞質骨架是在真核細胞中,由三類蛋白質纖維(微管、微絲和中間絲)組成的網狀結構,是一種高度有序的結構,能在細胞活動中不斷進行組裝和去組裝,而且在細胞的形態(tài)改變和維持、細胞的各種運動、細胞的物質運輸、能量和信息傳遞、基因的表達以及細胞分裂與分化中起著重要作用。50、微管microtubule微管是由微管蛋白裝配成細長的、具有一定剛性的圓管狀結構,間期主要呈從細胞中央向周邊放射狀分布,分裂期形成紡錘絲。微管參與細胞形態(tài)的維持、某些細胞結構的形成、胞內膜性細胞器的定位、細胞運動、胞內物質運輸和細胞分裂等。微管主要成分為微管蛋白和一些微管結合蛋白。微管的裝配總是先由微管組織中心開始,以γTuRC為形成微管的核心。微管在生理狀態(tài)或實驗處理解聚后重新裝配的發(fā)生處稱為微管組織中心,包括中心體、動粒、紡錘體的極體、基體(鞭毛、纖毛)等,在細胞內由微管組織中心決定微管的極性,負端指向微管組織中心,正端背向微管組織中心。51、中心體centrosome中心體由中心粒和中心球組成,是主要的微管組織中心,組織形成微管,在細胞分裂期指導紡錘絲排列和染色體的移動52、微絲microfilament是由肌動蛋白組成的細絲,成束地或分散地存在于真核細胞胞質中,使細胞具有一定的韌性和彈性。在細胞的形態(tài)維持以及細胞運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微絲主要成分為肌動蛋白和一些微絲結合蛋白。微絲在體內裝配時在質膜下有成核作用,這種成核作用受ARP復合物的催化。53、中間絲intermediatefilament是由中間絲蛋白家族和相應的中間絲結合蛋白組成,分布于不同類型的真核細胞中,構成網狀,有很強的抗拉強度,使細胞在被牽伸時能經受住機械力。中間絲在組織構建、物質運輸、信息傳遞、細胞分化等多種生命活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55.脂雙層lipidbilayer膜脂分子排列成連續(xù)的雙層,兩層分子的疏水尾部被親水頭部夾在中間。兩層結構不對稱,且其中鑲嵌了膜蛋白和膜糖等結構,脂雙層構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提供了物質運輸和信息交流的功能。既是屏障又是通道。56.膜脂membranelipids生物膜上的脂類,可以排列成連續(xù)的雙層結構形成脂雙層。膜脂是由磷脂、膽固醇和糖脂組成,三種都是親水脂分子。磷脂疏水尾部增加其流動性,而膽固醇可以增加膜脂的穩(wěn)定性。57.膜蛋白membraneprotein生物膜所含的蛋白質。膜的大部分功能都是通過膜蛋白完成的。膜蛋白具有流動性。主要以旋轉擴散和側向擴散為主,不能翻轉。58.跨膜蛋白肽鏈貫穿整個脂質雙層的蛋白質,屬于整合膜蛋白。59.糖脂生物膜上的糖類。存在于膜上的糖類只有9種。糖脂均位于膜的非胞質單層,主要是支撐和保護生物膜和特異性糖基和規(guī)則的糖鏈排列起到識別作用。60.糖蛋白寡糖鏈共價結合蛋白質分子形成糖蛋白。一個蛋白質分子往往結合多條寡糖鏈。糖鏈總是伸向非胞質面。糖蛋白中糖含量低,有較多的支鏈。寡糖鏈和蛋白質的鏈接有N-連接和O-連接。脂筏lipidflat鞘磷脂和膽固醇易與自聚成膠凍狀結構。鞘磷脂的脂肪酸鏈尾部主要是飽和脂肪酸。比其他的磷脂尾部更長更直,因此這些微區(qū)顯得比周圍區(qū)域更厚而凸起于脂雙層上,仿佛漂浮于相對液態(tài)和無序的人工脂雙層上,被稱為“脂筏”。脂筏富含鞘磷脂、膽固醇和GPI錨定蛋白。62.膜運輸蛋白不為脂雙層所溶的物質是靠膜蛋白運輸的,這樣的膜蛋白成為膜運輸蛋白。膜運輸蛋白都是多次穿膜的跨膜蛋白,每種蛋白質只運送一類特定的分子或離子。主要有“多次穿膜”α-螺旋膜蛋白和β筒。膜運輸蛋白分為轉運體蛋白和通道蛋白。63.轉運體蛋白transporter能與所運輸的特異性物質結合,經本身構象的改變而運送該物質穿過膜。運輸特點有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與所運物質相互作用強和速度較慢??蛇\送離子、氨基酸、單糖和核苷酸等。64.通道蛋白channel形成貫穿脂雙層的充水孔道,當這些孔道在特異信號控制下打開時,能讓特異性物質經過而穿越膜。運輸特點是只允許被動運輸,與所運送物質的相互作用不強,但速度很快,能夠運送各種離子和水。65.主動運輸是一種物質逆化學梯度的跨細胞膜的運動,采用的形式全部是轉運體蛋白,對抗運送物質的電化學梯度,將物質泵運過膜。轉運體蛋白的主動運輸是定向的,總是偶聯于一個能源。相對于被動運輸,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66.被動運輸又稱為易化擴散。膜運輸蛋白使擴散變得容易。采用的形式是全部的通道蛋白和一部分的轉運體蛋白。他們讓所運送的物質順著電化學梯度跨越過膜,不需要能量的供應。運輸的方向由所運物質在膜兩側的濃度差決定。若所運物質帶電,運輸方向由跨膜濃度電位差和濃度差一起決定,濃度差和電位差構成了所謂的電化學濃度。67.離子梯度驅動力在運輸過程中,離子和所運物質一同結合在轉運體蛋白的不同位點上,所運物質是逆著電化學梯度跨越過膜,離子是順著電化學梯度跨越過膜,因而生成離子推動驅動力在離子跨過膜的同時幫助所運物質一同跨越膜。離子梯度驅動力為所運物質的主動運輸提供能量,屬于偶聯轉運體的功能。68.ATP驅動泵保障了大多數離子的跨膜濃度差69.偶聯轉運體偶聯轉運體的運行機制是一種物質的運輸依賴第二種物質同時或者是后繼的運輸,利用前一種物質順電化學梯度所儲存的能量來完成后一種物質的逆化學梯度主動運輸。70.同向運輸symport偶聯運輸中兩個物質運輸方向相同。71.反向運輸antiport偶聯運輸中兩個物質的運輸方向相反。72.水通道讓水快速滲透、進出細胞,膜上有運輸水的通道蛋白稱為水孔蛋白。水孔蛋白是由4個相同的亞基組成,每個亞基單體各形成一個水通道。73.乙酰膽堿受體(acetylcholinereceptor)遞質門控的離子通道,大量分布于骨骼肌細胞神經肌接頭處。5條肽鏈組成的糖蛋白五聚體每條肽鏈折疊成4個α螺旋穿越膜層其中2條是相同肽鏈,上面各有1個乙酰膽堿結合位點當2分子乙酰膽堿結合上五聚體時,就引發(fā)其構象變化,造成通道開放。神經肌接頭處乙酰膽堿被釋放后將被降解。一旦乙酰膽堿與受體(即五聚體)解離,構象恢復,通道將關閉?;ぃ河糜谶B接上皮組織基底面和結締組織。54、細胞連接celljunction多細胞生物中細胞與細胞之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之間通過一些特殊的分子彼此識別和結合形成的一些特化的連接裝置,在細胞的遷移和組織構建中起重要作用??梢苑譃榫o密連接tightjunction錨定連結anchoringjunction和通訊連接communicatingjunction緊密連接tightjunction:位于上皮細胞近管腔的側面,呈帶狀在側壁上環(huán)繞細胞一圈,封閉細胞間隙(相對性),阻止上皮層內外物質的自由進出,是上皮細胞選擇性通透作用的物質基礎。錨定連接anchoringjunction:是一類能將一個細胞的骨架成分與相鄰細胞的骨架成分、或與細胞外基質錨定在一起的結構。廣泛分布于動物的各種組織內,在上皮、肌肉等需要承受機械壓力的組織中尤為豐富。主要有兩類蛋白質構成:細胞內的錨定蛋白、跨膜黏附蛋白。橋粒desmosome:位于管腔和腺體上皮細胞側壁。是相鄰細胞接觸點上一種類似鈕扣或鉚釘的點狀細胞連接,能牢固地將相鄰細胞扣在一起,但保持細胞間隙。半橋粒hemidesmosome:上皮細胞與細胞外基質接觸點上的點狀連接。鉚釘狀連接上皮基底面與基膜,只有橋粒的一半結構,其致密斑只存于上皮細胞的胞質面,胞內通過錨定蛋白與中間絲相連。它能使上皮組織固定,并分散所承受的機械張力。通訊連接communicatingjunction:存在于大多數組織中相鄰細胞膜上的特殊連接通道。以實現細胞間電信號和化學信號的通訊聯系,從而完成群體細胞間的合作和協調。包括:1.間隙連接;2.化學突觸;3.胞間連絲。間隙連接gapjunction:又稱縫隙連接。存在于動物細胞(少數終末分化細胞除外)及體外培養(yǎng)細胞,呈斑塊狀,由成簇的連接子組成。在電化學(“電突觸”,心肌細胞同步收縮)和代謝上偶聯的兩個細胞。55、細胞黏附(celladhesion)細胞與細胞之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之間通過一些特殊的分子彼此識別和結合。是錨定連接的基礎,選擇性的識別過程。同時也在細胞的遷移和組織構建中起重要作用56、細胞黏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s,CAM)是一類細胞表面跨膜蛋白,包括細胞間黏附分子和細胞-基質黏附分子,它們分別參與細胞與細胞、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的黏附。57、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matrix由細胞分泌的多種大分子組成的復雜網絡結構,充滿著細胞之間的大小間隙。它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一種支撐性框架,使細胞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為細胞提供一種有組織的外環(huán)境,使細胞能按一定方式移動和相互反應,行使各種生物學功能。58、基膜(basallamina)由細胞外基質特化而成的薄層網絡狀結構,由層黏連蛋白、Ⅳ膠原等細胞外基質成分組成。位于大多數上皮細胞層和內皮細胞層的下面,也可包繞在肌細胞、脂肪細胞等的周圍,使細胞與結締組織隔開。##、突觸(synapse)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效應細胞間傳遞信息的部位。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組成。59、被覆上皮(coveringepithelium)分布于體表或襯于管、腔、囊臟器的內表面,常成膜狀腺上皮(glandularepithelium)組成腺體的上皮,以分泌功能為主60、內皮(endothelium)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疫情防控藥品采購協議
- 在建房產買賣協議
- 稅務顧問咨詢合同模板
- 安全技術合作項目
- 保潔服務合同格式模板
- 專業(yè)房產交易合同格式指南
- 招標項目的合同協議解析指南
- 演出服務合作合同模板
- 地毯招標廢標廢標更件
- 知識共享授課服務合同
- 線路工程灌注樁施工作業(yè)指導書施工方案
- 重力壩的分縫與止水
- 三重管高壓旋噴樁施工工藝規(guī)程與施工方案
- 個體診所藥品清單
- 藥品招商流程
- PFMEA的嚴重度SOD的評分和優(yōu)先級別
- 國網基建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結算管理辦法
- 100道遞等式計算(能巧算得要巧算)
- 中國地圖含省份信息可編輯矢量圖
- 路政運政交通運輸執(zhí)法人員考試題庫
- 企業(yè)技術標準化管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