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三十六計》中的隱喻修辭對比研究_第1頁
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三十六計》中的隱喻修辭對比研究_第2頁
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三十六計》中的隱喻修辭對比研究_第3頁
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三十六計》中的隱喻修辭對比研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三十六計》中的隱喻修辭對比研究

一、對西方英語隱喻的對比分析三十六個命令是中國的文化經(jīng)典,自古以來就代代相傳。它以軍事戰(zhàn)略為核心,涵蓋了36個領域?!墩Z言》豐富而辯證思維體系,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度嫛凡粌H在國內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遠傳海外。西方對其中的策略和計謀最感興趣。對《三十六計》進行介紹的英語書籍不斷增多,但專門的譯本并不多,暫無學者針對《三十六計》的英譯本進行對比分析。本文以奈達功能對等理論為基礎,對兩英譯本隱喻的翻譯進行對比分析。本文比較的兩個譯本分別是國內孫海晨由外文出版社于2009年于北京出版的第一版TheWilesofWar36MilitaryStrategiesfromAncientChina,和國外StefanH.Verstappen由中國書籍和期刊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于加拿大出版的第二版TheThirty-sixstrategiesofancientChina。二、功能對等語下的“對等”“功能對等”理論是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EugeneAlbertNida,1914-)提出的翻譯思想。1964年,奈達在《翻譯科學探索》中首次提出了“動態(tài)對等”,這一概念將翻譯研究的重點從關注靜態(tài)的文本信息的轉移到關注文本的動態(tài)信息。在1969年的《翻譯理論與實踐》書中,他提出翻譯是用最近似、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xiàn)原語的信息”。所謂的對等首先是在意義上與原文對等,其次是形式的對等。其中“對等”指向源語信息;“自然”是指譯語信息,最后通過“最近似”把兩者統(tǒng)一起來。之后為了避免被誤認為“動態(tài)對等”只強調譯文效果,在《語言與文化——翻譯中的語境》一書中,他使用“功能對等”這一表達來描述翻譯的充分程度。奈達將翻譯定義為“在譯語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原語信息,首先是在意義方面,其次是在風格方面?!边@也是他對“功能對等”理論的闡述。根據(jù)奈達所言,翻譯的過程就是傳達意義,因此,意義對等是譯者所要實現(xiàn)的首要目標?!肮δ軐Φ取崩碚摰哪康氖菫榱嗽谧g文中再現(xiàn)原文的意圖,而不是簡單地再現(xiàn)原文的文字。它試圖傳達原文中所蘊含的思想,如果必要的話,會改變原文的字面意思,詞序以及語態(tài)等。該理論不提倡嚴格的按照原文字面翻譯,而是在譯語中尋求一種更加自然的翻譯方法。他認為譯者必須努力求得對等而不是相同。最基本的功能對等是指譯文能達到充分的對等,使譯文聽眾或讀者能與原文聽眾或讀者對原文的理解欣賞產(chǎn)生共鳴。最高層次的絕對對等則是指“譯文達到高度的對等,使目的語聽眾或讀者在理解和欣賞譯文時的反映基本一致”。三、排比及韻律形式文學作品中常常會使用一些修辭手段。修辭同詞匯、句法一樣具有意義。修辭結構通常涉及若干個不同特征,因此,修辭形式的意義常包括若干個不同因素,如異常語序、排比形式、新穎表達、韻律特征和重復手段等等。此外修辭結構的意義還取決于整個上下文。要更好地了解修辭意義,就要對修辭功能有所認識,修辭通常有整體功能、美感功能、同調功能、遞進和連接功能以及強調功能。對于修辭意義,譯者的任務不是一定要再現(xiàn)原文的修辭手段,而是在譯文中翻譯出對等的修辭功能。因而在翻譯中,譯者首先需要判斷源語言中修辭手段的功能,然后在目標語言中找到最切近的功能對等語來體現(xiàn)源語言的修辭功能。下文中將比較,采用何種形式更好地表達語言的修辭功能。四、在功能對等翻譯理論的指導下,對《36年》中的兩組英語翻譯進行了比較研究(一)奈達關于翻譯的定義漢英語言的差異也體現(xiàn)在漢英修辭格上。雖然漢英中有些修辭格名稱相同但在實際運用中卻差別很大,導致翻譯時,譯者很難在目的語中找到對應的修辭格,傳統(tǒng)的翻譯理論很難評判并指導文學作品中修辭格的翻譯。奈達有關翻譯的定義指明翻譯不僅是詞匯意義上的對等,而且包括語義、風格和文體的對等。在文學翻譯中尤其要求譯文傳達原文的精神實質并具有與此相適應的風格,奈達認為,翻譯的完全對等不存在,是否對等應該按照接受者對譯文信息所產(chǎn)生的反應與源語讀者對源語信息所產(chǎn)生的反應程度來界定。目標語接受者對譯文信息的反應應該與源語言接受者對原文的反應基本對等。(二)隱喻研究的兩大理論基于功能對等理論分析兩譯本中隱喻為具體實例,對兩譯文的對等程度進行評價。隱喻一詞‘metaphor’源于希臘語‘metapherein’表示意義的轉移。人們把隱喻作為研究主題已經(jīng)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v觀整個歷程,隱喻研究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修辭和詩歌領域對隱喻進行研究。第二階段,是從認知角度研究隱喻。本文是針對修辭層面對隱喻進行研究。修辭領域的隱喻研究,形成了三種理論,這三種理論分別是:比較理論、替代理論和互動理論。比較理論認為隱喻的本質就在于本體和喻體有相似之處。替代理論認為本體是真正的內涵,喻體用來替代主體,喻體更形象,具有吸引力。互動理論把本體和喻體看作相關的常識系統(tǒng)。在隱喻中與喻體相關的一些常識項,被應用到本體上,從而改變本體的常識系統(tǒng)?;永碚搶嵸|對隱喻界定的實質是通過喻體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觀察角度,改變了人們對本體的認識角度。1.《三十六計》中隱喻的軍事決策《三十六計》中的隱喻,本體都被隱藏,直接用喻體表達,這三十六計都是運用喻體,非常形象、簡練的隱喻軍事上的計謀,反應了中國古代兵家虛實、彼己、攻防等對立轉化的思想?!度嫛分蟹想[喻比較理論特征的有: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混水摸魚、打草驚蛇、連環(huán)計。下文針對隱喻的翻譯,以連環(huán)計和混水摸魚為例對比分析兩英譯文。(1)創(chuàng)環(huán)計的環(huán)式孫譯:Interlacedstratagems.Stefan譯:Thetacticofcombiningtactics.連環(huán),是喻體。一個環(huán)串著一個環(huán),連環(huán)計比喻多個計策環(huán)環(huán)相扣,多計并施。不難看出兩譯者都譯出本體,意譯法,達到跟原文對等?!甀nterlaced’表示交錯、交織的,但Stefan的譯文更能讓讀者體會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意思。(2)混水教師cortraft孫譯:muddlethewatertoseizefish.Stefan譯:Troublethewatertocatchthefish.混水摸魚,是喻體,作為謀略。表示要給對方制造混亂,然后利用混亂局面達到自己的目的,從中取利?;焖?指制造混亂局面,摸魚即獲利,戰(zhàn)爭中使自己占上風。兩譯者均直譯,譯出喻體。孫譯文中‘muddle’表示使混論,渾濁。比stefan譯文中的‘trouble’表示麻煩,翻譯更恰當。2.借刀殺人、李代桃噬魂《三十六計》中符合隱喻替代理論特征的計謀有:借刀殺人、李代桃僵、瞞天過海、順手牽羊、偷梁換柱、指桑罵槐、借尸還魂。以“借刀殺人”、“瞞天過?!睘槔?對比兩英譯文。(1)借刀殺人的定義孫譯:murderwithaborrowedknife.Stefan譯:Killwithaborrowedsword.‘借刀殺人’是喻體,‘借刀’本體是指戰(zhàn)爭中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殺人的本體是指達到戰(zhàn)勝敵方的目的。兩位譯者均保留喻體,兩譯文的區(qū)別在于關于‘殺’的翻譯,用murder比kill好,murder表示有預謀,經(jīng)過策劃的殺人。(2)路人的心理干預孫譯:Crosstheseawithoutheaven’sknowledge.Stefan譯:Fooltheemperortocrossthesea.‘瞞天過?!@一兵法是利用人們的心理弱點,通過反復制造假象來迷惑和麻痹對手,當對方麻痹大意的時候,出奇制勝。‘瞞天過海’典出《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略》薛仁貴示假隱真,使唐太宗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率軍渡海。兩譯文譯出喻體,孫譯文沒有對等原文的內涵意義,Stefan譯文在意義層面更對等,其中‘天’譯為emperor更利于讀者理解。也體現(xiàn)原文的隱喻關系。3.玉、散發(fā)金認識《三十六計》中符合隱喻互動理論特征得有:拋磚引玉、趁火打劫、笑里藏刀、金蟬脫殼、樹上開花、空城計、苦肉計、美人計、遠交近攻、釜底抽薪等。下文以兩英譯文中的‘金蟬脫殼’和‘樹上開花’為例。(1)金蟬脫殼隱喻cikithe-關于金正當性隱喻孫譯:ThecicadasloughsItsskin.Stefan譯:shedyourskinlikethegoldencicada.‘金蟬脫殼’這是喻體,在這個隱喻中,運用金蟬脫殼的這個常識性內容,運用到本體上,偽裝逃脫敵人,即保留形式,抽走內容,穩(wěn)住敵方使自己脫離險境。孫譯文采用直譯法,譯出喻體。Stefan的譯文運用比喻修辭,但意義層面未與原文對等,譯者使用shedyourskin不妥,原文中所體現(xiàn)的是策略方法。(2)樹上開花的內涵意義孫譯:Flowersbloominthetree.Stefan譯:Thesilkblossomstothedeadtree.‘樹上開花’內涵意義指借助已有條件來安排自己的勢力,可以使得很小的兵力顯示出很強大的氣勢。此種的“樹”是指借勢的東西。孫譯文為直譯,沒有較好的體現(xiàn)出隱喻意義,Stephan很好的體現(xiàn)了原文的隱喻意義,讀者能體驗到是采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