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蘇軾政治思想的粉紅
政治的中心問題是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沖突。不同方面的關系就是政治的第一要務。國家利益的核心問題是人民利益同施政者(強加予人民并凌駕于人民之上的政權擁有者)或執(zhí)政者(人民賦予權力的政治執(zhí)行者)之間的矛盾。從周公、孔子以降,中國政治問題凸現(xiàn)為施政者對人民的態(tài)度。是以民為本、以仁為旨地愛民恤民,還是以民為奴隨意聚斂驅(qū)使人民、壓迫人民,二種指導思想尖銳對立。清官良吏之所以能成為清官好官,首要原因是他們奉行前一種指導思想而抵制后者,其政治實踐一方面表現(xiàn)為批評弊政,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恤民、裕民。僅僅使用批評的武器并不一定能使人民得到直接的好處。蘇軾緊伴著勇斥弊政的行動,便是“因法便民”,為民請命,處處“以恤民為意”,直接做一些于民有利的事。神宗以始,北宋朝廷的政治宗旨是開源豐財和開邊拓土,“官吏多以刻薄斂為心”,故而捐苛稅重,名目繁多,真是“人間行路難,踏地出賦租”。官府收繳各色捐稅和貸款,吏卒趁機敲榨,催逼頻頻,豪紳趁機盤剝,兼并風行,致使“而今風景那堪畫,縣吏催錢夜打門”“不辭脫褥溪水寒,水中照見催租?!?。那些“貪吏狡胥”,更“恣為蠶食”,在農(nóng)民尚未湊足款項時,“吏卒至門非百錢不能解免。官錢未繳,此費已重?!睘榱死U納賦稅,農(nóng)民只得“價錢乞與如糠粞”地出售糧食,更“賣牛納稅拆屋炊”,而“慮淺不及明年饑”。再退一步,便只有賣掉賴以生存的田宅。但“錢愈重,谷帛愈輕,田宅愈賤”,即使傾家蕩產(chǎn)仍然免不了虧欠。就是富庶的“兩浙、京西、淮南三路之民,皆為積欠所壓,日就窮蹙。死亡過半,而欠籍不除。……以此推之,天下大率皆然矣?!比籼右扑?其積欠則由鄰里負擔。偶遇豐年,“民于百死之中,微有生意,而監(jiān)司爭言催欠,使民反思兇年”,因為“舉催積欠,胥徒在門,枷棒在身,則人戶求死不得。”蘇軾曾不信孔子“苛政猛于虎”之說,待其親見,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深沉的嘆喟:“以今觀之,殆有甚者!水旱殺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萬虎狼散在民間?!边@人禍天災,交相煎迫,必然造成民生雕敝,農(nóng)村破敗:“誰憐屋破無眠處,坐覺村饑語不囂”,,“三年東方旱,逃戶連欹棟。老農(nóng)釋耒嘆,淚入饑腸痛。”餓極的人,最好的命運便是“捋青搗█軟饑腸,問言豆麥幾時黃”。“破敗流移而不知其往”的人,“天下皆是”。甚至“蘇、湖、秀三州,人死過半。雖泥水稍退,露出泥田,然皆無土可作田塍。有田無人,有人無糧,有糧無種,有種無牛。殍死之余,人如鬼臘”。蘇軾這種以民生疾苦為旨的政治視角,顯示出他的政治思想與朝廷大政相左,同官場風氣相忤,這就決定了蘇軾的民生思想和政治實踐必然蹈險犯難。但他卻堅持為民,絕不折節(jié)保身,更不同污求利,仍然是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民之心。面對人民的慘傷景況,蘇軾“不覺流涕”,更痛切地問道:“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于是,蘇軾一再上書,反對“虐取其民”,主張“輕刑罰,薄稅斂,省力役,以懷逋逃之民”。要求禁止兼并,改變“兼并之族而賦甚輕,貧弱之家而不免于重役”、“貧者地日以削而賦不加少”的惡劣現(xiàn)象,使“民得以少蘇”。并采取具體措施,令所轄揚州各縣將民眾“現(xiàn)欠丁口鹽錢”等,盡免各種花樣的“增起錢數(shù)”,“只據(jù)當時所支官物實值為官本催納”;報請將“諸軍州”“欠負蠶鹽和買青苗錢,但現(xiàn)今逃移,無處催理者,并予除放”,使其鄰里或“干系人”得以免除災難;請求將“內(nèi)外欠市易錢人戶,現(xiàn)欠兩百貫以下……并與除放”;對積欠青苗錢的四、五等窮家小戶,念其累年所出利息已經(jīng)不少,予以放免并嚴禁提舉官強行抑配青苗錢。解免掉部分積欠,尚不能使人民活命,因為有的已是無糧無鹽可食。蘇軾“往見浙中,見山谷之人,有數(shù)月食無鹽者。”《山村五首》中的“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蕨甜;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正是人民艱辛生活的實錄。造成“食無鹽”的主因,是官營以謀重利。在產(chǎn)鹽區(qū),“官買價錢,比之灶戶賣與百姓三不及一”,致使“灶戶失業(yè),漸以逃亡”。尚未逃亡的灶戶,也是朝不保夕。官鹽售價太高,人民無力購買。販鹽小商,既無薄利可收,復繳諸多捐稅,“無以為生,太半去為盜賊”。而官倉里的“鹽積不散,有入無出”,“一、二年間,舉為糞土”。對這種“官無一毫之利而民受三害”的斂財法,蘇軾堅決地主張:“決可廢罷”,并要求“特放三百斤以下鹽稅半年”,又要求“依舊令灶戶賣與百姓”,讓“貧民有衣食之路,”也讓非產(chǎn)鹽區(qū)能有鹽吃。對于“中民以下,舉皆缺食”,蘇軾深為憂慮,因為“人戶必至逃移。尋常逃移,猶有逐熟去處,今歲千里無麥,去將安往?但恐良民舉為盜矣!”因而,他請求朝廷放免夏稅,屢次上奏要求寬減上供錢斛,將積存的上供米糧救濟災區(qū),減價糶售常平米以賑濟災民。他建議糧價剛開始上漲時即行減價出售,并從豐熟處收買糧食,轉(zhuǎn)運災區(qū),即使“貴糴,猶勝于無米,坐視民死”。這些工作,應做到“及時濟用,倉廩有備;米不騰踴,人免流殍”。經(jīng)過他的種種努力,他任職地區(qū)的災民確實得到一些好處。例如,他在“浙中二年,親行荒政,只用出糶常平米一事,更不施行余策,而米價不踴,卒免流殍”。京城官兵民眾所食糧米,多賴漕運。而漕運法壞弊重,虧損良多,一年運四百五十余萬石就欠折約三十余萬石。虧欠之數(shù),全要船工賠償,逼得船工們典賣罄盡,質(zhì)妻鬻子,淪為乞丐、盜賊。更嚴重的是京城所需糧食將會因船工被扣、逃匿而接續(xù)不上。蘇軾奏請罷除漕運弊法,禁止亂立關卡對漕運船只違法收稅,給船工以生路。蘇軾發(fā)覺,“諸處稅務,自數(shù)年以來,刻虐日甚,商旅為之不行”。而朝廷更規(guī)定,鹽務,酒務、稅務均依“年終課利增額”,“計所增數(shù)”給以賞額,“故人人務為刻虐,以希年終之賞,借關市之法,以蓄聚私家之囊”。此法“于稅務施行,尤為害物”。蘇軾懇詞上奏,請予罷廢。貧民喪失了衣食之路,起而反抗。蘇軾雖然也主張“磨刀入谷追窮寇”,積極捕“盜”,但他深知:“上不盡利,則民有以為生;茍有以為生,亦何苦而為盜?”且“冒法而為盜則死,畏法而不盜則饑。饑寒之與棄市,均是死亡。而賒死之與死亡,禍有遲速。相率為盜,正理之常。雖日殺百人,勢必不止。”所以,不能簡單地以救濟和鎮(zhèn)壓來對付這些走投無路的良民。他鄙薄那些膚淺的議論:“今流離饑饉,議者不過欲散賣常平之粟,勸誘蓄積之家;盜賊縱橫,議者不過欲增開告賞之門,申嚴緝捕之法,皆未見其益也。常平之粟,累經(jīng)征發(fā),所存無幾矣。而饑寒之民,所在皆是。人得升合,官費丘山”。若僅以賑濟,如“朝廷出一、二十萬貫現(xiàn)錢,散與人戶,人得一貫,只及二十萬人。而一貫現(xiàn)錢,亦未能濟其性命”。如僅以捕捉,則根本捉不完。他曾“勘會密州鹽稅”,一年增加了稅收二萬貫,但“支捉賊賞錢一萬一千余貫,其余未獲賊人尚多。以此較之,利害得失,斷可見矣?!彼J為,與其一邊榨取而逼民造反,一邊又把所榨取的錢全部用于鎮(zhèn)壓,不如放棄榨取,收攬人心。因此,他的辦法是:一、災荒時,盡力賑濟,使人民當時得以生存。他不光如前所說地以恰當方法認真地請賑散賑,多次求賜度牒以換取救災資本,還能夠“灑涕循城拾棄孩”。如他自己所說:“軾向在密州,遇饑年,民多棄子。因盤量勸誘米,得出剩數(shù)百石,另儲之,專以收養(yǎng)棄兒?!彼€為災民設置病坊,多備藥物飯食,派醫(yī)生到各病坊治病。為此,他捐獻出了僅存的五十兩黃金。二、從長遠計,應該縮減開支,廢除各種害民弊政,懲治和裁汰虐民的“虎狼”,不與民爭利,放民生路。這樣才能固國之根本,才能求得國泰民安。除開上面已談到的弊端,他還強調(diào)不要以帛厚賂西夏,而應強兵固邊;強調(diào)官榷應該“盡以予民”,做到“多方優(yōu)裕其民”,要求朝廷將十六、七年來所積寬剩錢三千余萬貫石拿出,“此錢本出民力,理當還為民用”。另外,他還考察了一些工程。如在北京南開孫村河來治黃河,“若更接續(xù)興修,則來歲當役數(shù)十萬人,仍費三千余萬,此外民勞之極,變故橫生”。再如修建宿州城、開八丈溝,等等。不論這些工程受到多少人的吹噓和支持,但蘇軾考察出勞民傷財、無益有害的實質(zhì),仍然直書其害,并予制止。三、必須固民根本,發(fā)展生產(chǎn)。興修水利便是當務之急。因而,蘇軾每到水旱作患之處,都注意實地考察,制定確有實效的水利工程計劃,申奏朝廷,率民興建。他在杭州時,組織人民開鹽橋、茅山二河,疏浚西湖,整治錢塘六井,頗見功效。他見蘇州以東的河水被行船的挽路扼塞,常常上漲為患,建議在挽路上鑿橋,使水路暢通;他主張在浙江開鑿運河,免除常年船毀人亡的災難;……這些計劃,雖是不被采用或半途被廢,但也可見其為民興利除害之心。另外,他知徐州時,黃河泛濫,大雨不止,暴漲的洪水匯于徐州城下,只差三版就將城淹沒。城中民戶爭相欲逃。蘇軾住于城上廬棚之中,率軍民防洪,甚至過家不入,使徐州生靈得以保全。為防洪水再至,又在水退后增筑“木岸”。他知定州時,見禁軍士兵生活貧困,妻子赤露饑寒,營房壞爛,不堪居住,便設法繕修營房,使軍中衣食稍足,然后整肅軍紀,訓練軍隊。不論任職何地,每逢大旱,他總是殷切地希望:“安得云如蓋,能令雨翻盆”,去求神祈雨;遇到澇災,他又去求神祈睛?!昂卧菹蛉恕钡奶K軾,“雖非為己求”,也顧不得“老病入腰膂”,為了解除人民的災難,竟然“歲歲祈睛雨”?!扒澳暧暄┬腥藬?城中居民風裂骭”,為了貧民能夠抗御酷寒,他還組織徐州人民去采煤。就是被貶到嶺南的晚年,雖是能微力小,他仍然強烈他關心著人民。他寫詩推廣先進農(nóng)具秧馬,建議為廣州人民解決食水問題,給病人施藥,埋葬死者,率眾修橋。種種好事,盡力而為。遇到天災肆虐,他無能為力之時,蘇軾很是憂傷、慚愧:“秋禾不滿眼,宿麥種亦稀。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膚肌;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饑!”有時,他還流露出對自己官宦生活的內(nèi)疚:“生平所慚今不恥,坐對疲氓更鞭棰”。而人民略得溫飽,他便感到快慰:“萬頃風濤不記蘇,雪睛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好一個“但令人飽我愁無”!它清楚地說明,蘇軾反抗著封建社會以人民為奴役對象的統(tǒng)治思想。朝廷的種種開支、官吏的中飽私囊,均須向人民收刮聚斂;宋神宗的開邊拓土以成蓋世功業(yè),官員為迎合上意而瞞報災情,均殘害著人民。蘇軾與這種官場習氣、與這種集團利益相對抗,真正表現(xiàn)出“志在斯民,仁為已任”的大豪氣。好一個“但令人飽我愁無”!它清楚地說明,蘇軾對待人民的態(tài)度,早已不止于惜民,而是有著很深的感情。他“竊懷憂國愛民之意”,有一顆“忘身憂國之心”,縈繞腦際的常是國計民生,時時為人民的饑寒而焦慮,真正地效法其先輩范仲淹的遺訓,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以,他做地方官之處,無不留下良好政績。如果一定要說這些總是帶有以上臨下的同情,那么,在他遭貶而安置較久的地方,這種同情就因和人民融洽相處而升華了。他在黃州的東坡,“四鄰相率助舉杵,人人知我囊無錢”,在大家的幫助下,蘇軾得以“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從而定居下來,并且“脫冠還做扶犁叟”。他得到農(nóng)民生產(chǎn)知識的指教,賦詩表示感謝:“農(nóng)夫告我言,勿使苗葉昌;君欲富餅餌,要須縱牛羊。再拜謝苦言,得飽不敢忘。”在他的一首《滿庭芳》中,他忘不了“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的熱情,“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對于鄉(xiāng)鄰農(nóng)友,總也念念于心。以后到惠州、儋州,他和人民也極為友好。但是,蘇軾的民生思想和實踐卻不容于當時的政治思潮和政治環(huán)境,“烏臺詩案”羅織的“罪證”中,很有一些是他真實反映民生疾苦的詩句。這些“罪證”使他蒙受冤獄,幾乎致于死地。后來在哲宗朝,政敵們對他的多次傾害中,也多曾對他的為民請命進行誣訐。他卻不論在職還是貶放,始終堅持以民為本的政治思想,不因個人榮辱得失而稍加改易,亦足見其節(jié)操。這樣的人物,這樣的行事,怎會不受到人民的愛戴呢?生前,杭州人民“家有畫象,飲食必祝,又作生祠以報”其德。。死后,“吳越之民,相與哭于市,其君子相與吊于家。訃聞于四方,無賢愚皆咨嗟出涕………士民惜哲人之萎,朝野嗟一鑒之逝,皆出于自然,不可強而致也。”這是當時人民對蘇軾“道直言出,行險如夷,不謀其躬”的贊譽,這是當時人民對蘇軾“忠規(guī)讜論,挺挺大節(jié)”的高度肯定。難道人民如此深摯的感情,會奉獻給一個頑固保守的官僚,或一個投機、依違的兩面派嗎?綜觀蘇軾一生的政治活動,有一套切“中當世之過”的政治革新主張,更敢于實事求是,不持成見,對新法“因法便民”,“參用所長”,這何謂“保守”?何謂“頑固”?上責皇帝,下斥弊政,不論新舊黨得勢,均能“危言危行,獨立不回”,甘冒風險,為民請命,既不阿諛權貴,也不見風使舵,這何謂“依違”?又從何而來“兩面”?若如此應被批評為“只有自己完全對,別人都不對”,豈不是無頭腦者完全正確,茍且附會倒是真諦?這樣的批評,正為杜塞言路,恰是真正的鉗口術,足令有識之士齒冷,致力事業(yè)者灰心!蘇軾以憂國愛民為動機,為宗旨,以剛正忠直抒政見,斗弊政,只落得“涉世多難”,“徐、杭、汝、穎牧守之樂,中書翰林侍從之榮,定州方面之貴,所得幾何?而四、五十年間,南北奔走風波瘴癘之鄉(xiāng),饑餓勞苦,曾不得廛壞堵為終老地”,常常是“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游縲泄之中,惟悴非人,章狂失志?!逼溟g,皇帝或相黨之威武,未能使之屈服;王安石、司馬光執(zhí)政之初,都厚望于蘇軾,若稍加附會,進用可必,但富貴未能誘惑他迷失政治原則;流放時的貧賤,也未能使之稍移節(jié)操。他始終未改“優(yōu)國愛民”的宗旨和革新弊政的初衷。他的一生,正可以用他的《陸龍圖詵挽詞》來寫照:“挺然直節(jié)庇峨岷,謀道從來不計身。屬纊家無十金產(chǎn),過車巷哭六州民?!边@里的“道”,是指他的政治思想;“挺然直節(jié)”,是指他堅持其政治主張的畢生行動。做人的準則,由“道”而生;為“道”的行動,必然遵循做人準則。長期堅持,即成操守,氣節(jié)就寓于行動之中。他的政治主張,如果沒有堅定的人生準則和嚴謹?shù)恼尾偈刈鲂袆踊A,則將根本不敢實行,甚至背叛自己。他的忠君報國、仗義執(zhí)言、剛正不阿、獨立不倚的準則與操守,如果沒有其政治思想作目標和動力,則操守與準則即成空話,無所表現(xiàn)便是實際的不存在;即使沒有叛變,也只會暗發(fā)牢騷,只能潔身自好,無益于人民。只有憂國至深、愛民有誠,才具有洞悉弊政,抓住癥結的卓識。將深憂誠愛化為動力,就敢于忘軀犯顏地與腐朽集團抗爭,就有著革新弊政的膽力和頑強不屈的勇毅;就會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知錯即改的胸襟。也就是說,氣節(jié)和理想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蘇軾的政治思想和氣節(jié),正是這樣互相支撐、互相促成而發(fā)揚光大起來。那么,蘇軾的政治思想和做人之道是怎樣形成的呢?蘇軾從小就受到正統(tǒng)儒家思想的陶冶,孔孟的“仁”的思想深深地刻入他頭腦。他懂得了對人的態(tài)度應是“愛人”,因而他后來說:“吾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了解了君國民三者的關系,應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王應該“保民而王”、“行仁政而王”,應該做到“足食,足兵”,使“民信之”,從而他認識到天下非君王私有,一旦失去人心,就會失去天下,即他所說的:“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人心之于人主也,如木之有根……人主失人心則亡,此必然之理也,不可逃之災也。”要想得到人心,絕不能與民爭利,行“率獸而食人”的暴政,而要“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廣行仁政,使民豐足。他之所以能發(fā)現(xiàn)害國害民之弊,能夠堅持“拯民如救燔”,為民興利除害,其根本原因,正是以“仁”作思想基礎。這一基礎牢固地植于頭腦中,其余的任何政治思想都本源于此,任何政治行動都受它的約制。蘇軾從小就立志效法東漢的范滂,作一個“忘軀犯顏之士”。稍長,他深入地學習賈誼、陸贄等人的政論,對管仲、諸葛亮等經(jīng)邦濟世的忠臣欽慕不已。正統(tǒng)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對賢臣名相的追步,使他認定的“士之所尚,忠義氣節(jié)”,根深蒂固地樹起了他的忠義觀。這種觀念,決定了他的一生。怎樣盡忠呢?他認為,“為國者,平居必有忘軀犯顏之士,則臨難庶幾有徇義守死之臣。若平居尚不能一言,則臨難何以責其死節(jié)?”要做忠臣,就必須對君王“披露腹心,捐棄肝腦,盡力所至,不知其他?!痹鯓有辛x呢?由于他早已擺正了國與君的關系,所以他認為,忠臣“事君之義,以報國為先”,并且要做到“以義正君而無害于國”。把二者統(tǒng)合起來,就是他所說的“以救時行道為賢,以犯顏納諫為忠”規(guī)定“忘軀犯顏”是為了“救時行道”,是為了報國恤民。也就是說,盡忠行義是要讓君王行“仁政”。由此可知,蘇軾的忠義不是愚蠢的盲動,導引其忠義的志向早已確立。他“早歲便懷齊物志,微官敢有濟時心”,“奮厲有當世志”。他的“以天下之重自任”就是要“齊物”、“濟時”,要“安萬民”、“厚貨財”。敢于立這樣的志向,并敢于“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這是多么宏大的志氣!為實現(xiàn)志向而堅持始終,百折不撓,即成氣節(jié)。忠義者的氣節(jié),就是剛正無私,“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地“為社稷之衛(wèi)”,一片“報國之心,死而后已”。他認為:“君子之所重者名節(jié)也,故有舍生取義,殺身成仁,可殺不可辱之語。而爵位利祿,蓋古者有識之士,所謂鴻毛弊屣也”。作為忠臣,就必須明確:“砥礪名節(jié),正色立朝,不務雷同以固祿位,非獨人臣之私義,乃天下國家之所恃以安者也。若名節(jié)一衰,忠言不聞,亂亡隨之,捷如影響?!泵?jié)的衰變,多由于“志于得而不以其道,視時上下而變其學”,“與時上下,隨人俯仰”。那種一心營謀私利,患得患失的人,“其禍乃至于喪邦”,是萬萬不可學的。那種“惟荊(指王安石)是師惟溫(指司馬光)是隨,所隨不同,其為隨一也”的行為,是非??杀傻?。避開政治風浪,明哲保身的念頭根本要不得,他的一首《鷓鴣天》里說:“人間欲避風波險,一日風波十二時”,每時每刻,風濤險惡,能避得開嗎?所以,盡管他明知“王安石新得政,變易法度,若少加附合進用可必”盡管他長期陷于進退維谷的境地:“欲依違茍且,雷同眾人,則內(nèi)愧本心,上違明主;若不改其操,知無不言,則怨仇交攻,不死即廢”,但是變志以求進,固所不敢,他始終“臨事必以正,不能俯仰隨俗,”沒有叛變本心、叛變“忠義氣節(jié)”的宗旨。他認為,要保持氣節(jié),必須養(yǎng)其“浩然之氣?!庇辛撕茪?“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蓖嗨闶裁茨?打擊算什么呢?縱然面臨“大則身首異處,破壞家門;小則削籍投荒,流離道路”的危險,“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仍然“獨立不倚,知無不言”。官爵算什么呢?富貴算什么呢?縱然“軾稍自韜戢,雖不獲柄用,亦當免禍”,但是,“假令軾以是而易其所為,尚得為軾哉?”正因為他是蘇軾,便會“下視官爵如泥污”賜與的官職名位也要多次上表推辭。窮困何所畏?凄苦何所懼?盡管過著“空腹有詩衣有結,濕薪如桂米如珠。凍呤誰伴捻髭須”的生活,到了“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縷掛煙蓑”的地步,哪怕“流年盡,窮途坐守,船尾凍相銜”地“寂寞沙州冷”,但是,“我雖窮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形容可似喪家狗,未肯弭耳爭投骨”仍然是“挾盡寒枝不肯棲”。在那“我本不違世,而世與我殊”的時日里,他雖然一邊坦然度日,豁達自適:或向佛老求解脫,或借山水冶性情,縱情詩酒,放浪形骸,但是,“鳥囚不忘飛,馬系常念馳”仍然強烈地關心著政治,仍將“使某不言,誰當言者”慨然自任。他還從“仁”的學說發(fā)展開來:“剛者必仁。好夫剛者,非好其剛也,好其仁也。所惡夫佞者,非惡其佞也,惡其不仁也”為他的敢怒敢罵寧折不彎制造理論根據(jù)。這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冷庫租賃合同書范本(適用小型企業(yè))
- 2024年度互聯(lián)網(wǎng)廣告技術服務合同
- 2024年買賣合同標的為新能源汽車
- 2024年度影視制作與發(fā)行承包合同
- 2024年度房地產(chǎn)商業(yè)綜合體建設項目施工合同
- 公租房個人收入證明(12篇)
- 2024年度安置房社區(qū)文化活動合同
- 手機教學課件教學
- 2024年度品牌合作框架協(xié)議
- 2024年度特許經(jīng)營合同標的及許可使用范圍
- 海洋工程柔性立管發(fā)展概況
- 漢語教師志愿者培訓大綱
- 護理導論 評判性思維
- SPC培訓資料_2
- 學習適應性測驗(AAT)
- ADS創(chuàng)建自己的元件庫
- MATLAB仿真三相橋式整流電路(詳細完美)
- 2019年重慶普通高中會考通用技術真題及答案
- 天秤座小奏鳴曲,Libra Sonatine;迪安斯,Roland Dyens(古典吉他譜)
- 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最新(完整版)
- 光纜施工規(guī)范及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